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小獅子愛爾莎課件篇一
看題目的時候,我覺得就是描寫一只小獅子的,沒想到是寫小獅子和人共處中的事情,而且它還和人共處了三年,很不可思議。
我覺得這只小獅子很可憐,也很幸運。可憐是因為,它出生不久,它媽媽就死了,“小獅子愛爾莎才出生兩三天,它的媽媽就死了。”幸運是因為它被人發現了,而且那個人還精心喂養它,“我把它從巖石縫里抱出來,撫摩它,喂它奶粉和用魚肝油、葡萄糖配成的飲料。”
它也很它很依戀作者,因為“它一刻也不離開我,晚上也跟我一起睡。”
它很勇敢,因為,一次來了一只犀牛,撲向作者,不過愛爾莎聽到了呼救聲,趕來和犀牛奮斗,犀牛斗不過它便跑了。犀牛脾氣特別暴躁,小獅子還去和他戰斗,所以我覺得它很勇敢。
小獅子還很聽話,很乖,因為“愛爾莎開始換牙的時候,像孩子一樣張開嘴給我看。我輕輕的搖動它快要脫落的乳牙。他閉著眼睛,一動也不動。”我是從“一動也不動”看出來的。
“幾天后,它發著高燒回來了。我給它驗血、吃藥,和他睡在一起。它總是用兩只爪子輕輕地抱著我的脖子入睡。我自己也忘了我是個人、愛爾莎是只獅子了。”這里體現了他們深厚的友誼,我是從“我自己也忘了我是個人、愛爾莎是只獅子了。”看出來的。
這篇課文讓我聯想到我家的小兔子不想吃東西時,我細心地照料他,把干干凈凈的白菜葉掛在箱子邊上,我看著它咯吱咯吱地啃完白菜葉,心里很高興。
小獅子愛爾莎課件篇二
《小獅子愛爾莎》是小學語文第七冊的教學內容, 這篇精讀課文記敘了“我”精心馴養失去母親的小獅子愛爾莎,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表達了“我”和愛爾莎之間的深厚感情,體現了“我”對愛爾莎的真心愛護。課文按照愛爾莎出生、成長、回到大自然的順序來敘述,先講“我”抱回剛出生三天就失去母親的愛爾莎,悉心喂養它,以及愛爾莎對“我”的感情;接著講小獅子從五個月到兩歲的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頑皮、勇敢、馴服和善解人意的特點以及“我”和愛爾莎之間的深厚感情;最后講“我”決定把愛爾莎送回大自然的原因,以及為此做出的努力。“我”對小獅子的關愛以及“我”把它送回大自然這兩部分內容是課文的重點。通過理清課文的記敘順序,了解“我”對小獅子愛爾莎的關愛,感受“我”和小獅子之間的親密感情,使學生增強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是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目的。文章感情真實,描寫生動,學生易被吸引打動。
1.認識21個生字,學會其中14個;正確讀寫“巖石縫、撫摸、葡萄糖、飲料、鐘頭、路程、教訓、選擇、實驗、資源”等詞語。積累課文中的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小獅子愛爾莎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習性,“我”和小獅子的親密關系。
4.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5.理解作者把愛爾莎送回大自然的原因,激發學生保護野生動物,促進生態平衡的意識。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對話的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不能靠教師的講解分析來代替。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的通過自己的讀書活動去學習,去獲取、感受課文中的語言魅力和內涵。要讓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領會到內容中隱性存在的情感、思維和精神。課堂中更應注意啟發、討論,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牢固的掌握所學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創造能力,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過程。
在自主讀書、合作討論中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和愛爾莎的深厚感情,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形成保護野生動物,促進生態平衡的意識。
師:同學們養過小動物嗎?誰能勇敢地給大家講一講自己喂養小動物的趣事?(學生自由回答,講述生活中喂養小動物的趣事)
師:同學們見過獅子嗎?在哪里見過?看到的獅子給你是什么印象?(學生自由表述)
多媒體播放獅子生活的資料片。
師:同學們都看到了什么?用一兩句話說一說。
師:假如給你一頭獅子,你敢不敢喂養?你敢不敢和獅子一起睡覺?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見認識一頭通人性的、善解人意的獅子,不信,我們就走進課文。(板書課題:小獅子愛爾莎。要求學生跟著一起寫)
1、學生自讀課文。
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把課文都通順,勾畫、自學生字詞語,把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學生自主讀書,勾畫)
2、交流初讀課文的情況。
師:讀完課文,小獅子愛爾莎給你的印象是什么?在文章的空白處寫上自己的體會。(學生把自己初讀課文后對愛爾莎的印象寫下來)
學生交流體會,根據學生的理解進行板書。(可愛、善解人意、頑皮、兇猛、勇敢等等)
3、再讀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愛爾莎可愛、善解人意、頑皮和勇敢?(小組合作學習)
4、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師:請同學們畫出點明小獅子愛爾莎年齡的語句,想一項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記敘的?(“出生才兩三天”“五個月以后”“開始換牙的時候”“愛爾莎兩歲了”“愛爾莎和我一生活了三年”)課文是按照時間順序來記敘的。要讓學生自己找,自己想,明白課文的敘述順序。
1.討論交流:課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動?
讓學生再次讀書,把自己喜歡的地方再次多讀幾遍,讀出感情。再與伙伴們交流這些地方為什么使自己感動?(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的意見時要聲音洪亮,理由要充分,要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
2.感情朗讀,體會感情。
師: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和愛爾莎之間的感情很深?你能用讀的方式讀出這種感情嗎?(學生自主讀書,找出有關語句,大聲的朗讀,體會小獅子愛爾莎和作者的感情。)
師:最后分別的時候是一個怎樣的場面呢?(依依不舍,難舍難分)能讀出這樣的感人場面嗎?(齊讀,個別讀,賽讀,再齊讀。讀出味,讀出情、讀得讓人身臨其境)
師:在生活中你有過這樣難舍難分的場面嗎?當時你的心情如何?那么這里表達出作者怎樣的心情呢?(學生聯系生活實踐談體會)
師:假如你是作者,你此時會對愛爾莎說些什么呢?假如你是愛爾莎,此時你會對作者說些什么呢?(讓學生大膽想象,自由表達)
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愛爾莎和“我”分別的段落。
3.辯論明理、受到教育
師:作者該不該把愛爾莎放回大自然呢?為什么?學生可以辯論。(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教學活動,要引導學生從保護野生動物,促進生態平衡方面去思考,要形成正確的觀點。)
師:假如你是作者,你會不會把愛爾莎放回大自然?(學生回答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要放回大自然,另一種情況是不放回大自然。要根據學生在回答時生成的具體問題而進行教學。一定要教育學生要有正確的觀點。在教學是可以互相反駁對方的觀點,再討論中形成正確的觀點,在辯論在使學生受到教育)
師:想不想聽我的觀點?我的觀點是不把獅子放回大自然,我把他用鐵鏈套起來,拉倒宏生廣場去賣藝賺錢。我這樣做對不對?你們看見了怎樣勸我?假如你是一個教育工作者,你會怎樣對我說?假如你是一個法律工作者,你會怎樣對我說?假如你是一個動物保護者,你會怎樣對我說?假如你是一個記者,你會怎樣對我說?(讓學生把自己課前收集到的有關動物保護方面的知識結合起來,要鼓勵學生說出理由,盡量要讓人信服。)
師:請同學們把自己課前收集到的人和動物之間有趣的故事展示出來,小組內介紹介紹,也可以給自己的好伙伴講一講。(學生講述收集到的資料,抽少部分的同學班上交流。注意生生互動。)
師:學完課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把自己的感受用幾句話寫下來。
師:在與愛爾莎相處的三年中,作者細心照料了愛爾莎,讓它由出生兩三天長大成大獅子,與小獅子愛爾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來成功地將他送回大自然,讓我們看到了人與動物的和諧——動物也是有感情的。老師很想知道回到大自然的愛爾莎后來怎樣了呢?聰明的同學們,你們是否知道呢?把愛爾莎后來的情況下寫下來行嗎?只要大膽的展開合理的想象,老師相信你們的文章一定很精彩。
小獅子愛爾莎課件篇三
在我上四年級時就學過《小獅子愛爾莎》這篇課文。我很喜歡那只小獅子。
這篇故事主要講了作者和小獅子一起生活了三年,并且成功的把小獅子送回了大自然。分別的時候,作者喬伊雖然感到了莫大的痛苦,但還是把它送回大自然,因為喬伊想讓愛爾莎走向屬于自己的美麗的世界。
看完之后,我想到了我小的時候常常去動物園看動物。每次看著動物在籠子里走來走去,我都感到高興,也很欣慰。我從來沒想過動物們愿不愿意,高不高興。現在我想,動物們一定不愿意也不高興。斑馬一定在想要是能在草原上奔跑那該多好;猴子一定在想要是能在森林里的樹爬來爬去該有多好;大象一定在想要是能找個大湖洗個澡該多好……可惜它們的這些愿望都不能實現了,它們到了動物園就只能呆在籠子里,失去了快樂,更沒有了自由。那多沒意思啊!
現在早市上總有賣鳥的人,一些自認為愛鳥的人買來鳥養在家里聽鳥鳴,可籠中的鳥一點也不快樂,哪一只鳥不想自由自在的飛翔?可自從落進籠里就很可能就失去自由,鳥兒怎么還會有歡叫呢?《小獅子愛爾莎》的作者也很愛獅子愛爾莎,開始她也很舍不得讓獅子離開,可是為了讓獅子能有一個好的'環境自己去生活、繁殖,最后作者還是選擇把它交回了大自然。
《《小獅子愛爾莎》》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人類和動物是可以相互依賴和生存的。愛動物,就應該給它們自由生活的空間。那就讓我們共同保護人類的好朋友——動物吧!
小獅子愛爾莎課件篇四
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會認12個生字;正確讀寫“巖石縫、撫摸、葡萄糖、飲料、鐘頭、路程、教訓、選擇、實驗、資源”等詞語。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了解愛爾莎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習性,體會“我“和愛爾莎的親密關系。
4、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重點難點:
1、了解愛爾莎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習性,體會“我“和愛爾莎的親密關系。
2、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3、明白“我”把小獅子送回大自然的原因。
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獅子的資料。
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解析課題,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說說你所喜歡的小動物。
2、本文寫“我”喜歡的小獅子,請你談談你對獅子的了解。
3、交代任務。學習這一課,先要看看作者眼中的愛爾莎是什么樣子的,再看作者又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的。
二、列出自學提綱,引導自學、反饋。
1、回憶自學要求。
a、讀生字,注意字音、偏旁、筆畫、字形。
b、讀生詞,熟讀記憶,不理解的詞要查閱工具書。
c、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讀準字音。
d、再讀課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質疑訓練。
2、學生按要求自學,教師檢查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3、自學反饋。
a、讀生字,說說哪些容易讀錯,找出來,加強練習。
b、讀讀生字,找找哪些字形容易寫錯,找出來,重點指導。
c、讀讀生詞,有哪些詞不理解,先從字典里查查詞義。
撲騰:游泳時用四肢打水。
寬恕:寬容、饒恕。
九霄云外:課文指把怒氣拋到很遠的地方,消失得無影無蹤。
戀戀不舍:形容極其喜愛,舍不得離開。
垂頭喪氣:形容因失敗或不順利而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的樣子。
和睦相處:相處在一起很友好,和氣,不爭鬧。
獸性:野獸野蠻和殘忍的本性。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初步感知課文情感。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的讀音,正確地朗讀。
2、邊讀邊思考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3、分組討論每個自然段的主內容。
4、討論后歸納。
5、課文圍繞“我”馴養小獅子愛爾莎又把它還給大自然這件事,寫了哪幾步?(抱回、照料——生活習性及建立情感——放回大自然。)
6、將全文內容按上述順序歸納,用“先……再……然后”訓練說話。
7、質疑歸納。
a、分組提出問題,組內解決,解決不了的在全班提出。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回憶上節課內容。說說本文寫了件什么事。
2、邊默讀課文邊思考:本文圍繞著小獅子愛爾莎寫了哪三方面的內容?(出生——成長——回歸大自然)
3、今天,我們就從這三方面入手學習這篇課文,特別是了解“我”和小獅子的深厚感情。
二、按順序學習,理解內容,體會情感
出生:
1、讀讀第1段,用橫線畫出寫小獅子的句子,先讀一讀,再完成填空:
這是一只的小獅子。
2、用橫線畫出“我”和小獅子初步建立情感的句子,先讀一讀,再次完成上面的填空。
3、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些句子。
成長:
1、讀讀第2自然段,說說這個段的主要內容。
2、請用最簡單的詞概括小獅子的特點。
3、用自己的話說說小獅子頑皮體現在哪里?
4、有感情地朗讀。
5、總結這一段的學法:
讀,概括主要內容
概,用精練詞語概括。
說,進行說話訓練。
讀,有感情地朗讀。
6、反饋。
第3段:勇敢——犀牛非常兇猛,愛爾莎卻和它搏斗并趕走了它,保護了“我”。
第4段:溫順——它開始換牙的時候,像孩子一樣張開嘴給我看,還撒嬌似的吮著“我”的大拇指,溫順可愛。
第5段:馴服——它夜間闖入驢群,被“我”教訓時的表現可看出它的馴服。
小獅子的性格特點:頑皮、勇敢、溫順、馴服。
7、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小獅子已和“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先讀一讀,再仔細地體會。
8、有感情地朗讀,同學之間互相評讀。
回歸大自然:
1、默讀這一部分課文,全班討論質疑的內容——“我”為什么要把愛爾莎送回大自然?
2、全班討論。
3、討論歸納。
a、我真正深愛它,讓它自己去生活。
b、試驗由人撫養并帶有人氣味的獅子,能否在大自然中生存。
4、說話訓練:用“因為……所以……“來回答“我”為什么要送小獅子回大自然。
5、在送回小獅子的過程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我”和愛爾莎的深厚感情?
6、指導理解感悟。
a、“我摟住他的脖子,吻著它;它好象也覺察到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個勁兒蹭我。”
這句話具體寫出了“我”送愛爾莎回大自然時表現出的難舍難分的情態。
b、“愛爾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最后分別的時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這兩句話寫出了“我”和愛爾莎分別時的心情。
c、有感情地朗讀這幾句話,集體評議。
d、讀后,說說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發言,用一句話表達自己的情感。
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板書:
出生:撫摸喂一刻不離
|
24、小獅子愛爾莎成長:頑皮、勇敢、溫順、馴服愛動物愛自然
|
回歸:莫大痛苦、戀戀不舍
小獅子愛爾莎課件篇五
教學目標:
1.了解小獅子愛爾莎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習性,了解作者和小獅子愛爾莎之間的親密關系。
2.了解課文是按怎樣的餓順序敘述的。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目標1、2)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師:你們見過獅子嗎?覺得獅子怎么樣?
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文中的“我”和獅子的感情如何?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2.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些什么?
3.討論: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
三、自學生字、新詞。
1.讀準字音:
鐘(zhong)、程(cheng)、喪(sang)、擇(ze)、資(zi)
2.認清字形:
配、喪、拋
3.理解詞語:
和睦相處、垂頭喪氣、教訓、資源
4.老師抽查、指導理解。
四、鞏固練習。
1.抽讀生字、詞,口頭組詞語。
2.朗讀課文。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說說主要內容。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第一部分:
1)讀課文,說主要意思。
2)討論理解:小獅子愛爾莎什么樣?為什么它“一刻也離不開我”?
“晚上和我一起睡”說明了什么?
2.學習第二部分:
1)讀課文,說主要意思。
2)討論理解:在“我”和小獅子的相處中,都發生了哪些事?
愛爾莎洗澡時的情景如何?說明了什么?
愛爾莎碰到犀牛時是怎么做的?為什么會這樣?
愛爾莎在換牙時有什么舉動?說明了什么?
為什么“我用鞭子著實教訓了它一頓”?
愛爾莎對“我”的責打是什么態度?說明了什么?
“真正的關愛”是什么?
3)再讀課文,體會其中的感情。
3.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讀課文,說主要意思。
2)討論理解:“我”為什么要把愛爾莎放回大自然?
“我”都做了些什么?
3)體會“我”和愛爾莎之間的感情。
4)談談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三、總結課文。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說說從什么地方看出“我”真正喜歡小獅子愛爾莎?
3.談談人與動物之間應當有什么關系。
4.找出最讓自己感動的句子。
5.談談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把這個故事說給他人聽。
3.完成練習冊。
教學目標:
1.了解小獅子愛爾莎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習性,了解作者和小獅子愛爾莎之間的親密關系。
2.了解課文是按怎樣的餓順序敘述的。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目標1、2)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師:你們見過獅子嗎?覺得獅子怎么樣?
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文中的“我”和獅子的感情如何?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2.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些什么?
3.討論: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
三、自學生字、新詞。
1.讀準字音:
鐘(zhong)、程(cheng)、喪(sang)、擇(ze)、資(zi)
2.認清字形:
配、喪、拋
3.理解詞語:
和睦相處、垂頭喪氣、教訓、資源
4.老師抽查、指導理解。
四、鞏固練習。
1.抽讀生字、詞,口頭組詞語。
2.朗讀課文。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說說主要內容。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第一部分:
1)讀課文,說主要意思。
2)討論理解:小獅子愛爾莎什么樣?為什么它“一刻也離不開我”?
“晚上和我一起睡”說明了什么?
2.學習第二部分:
1)讀課文,說主要意思。
2)討論理解:在“我”和小獅子的相處中,都發生了哪些事?
愛爾莎洗澡時的情景如何?說明了什么?
愛爾莎碰到犀牛時是怎么做的?為什么會這樣?
愛爾莎在換牙時有什么舉動?說明了什么?
為什么“我用鞭子著實教訓了它一頓”?
愛爾莎對“我”的責打是什么態度?說明了什么?
“真正的關愛”是什么?
3)再讀課文,體會其中的感情。
3.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讀課文,說主要意思。
2)討論理解:“我”為什么要把愛爾莎放回大自然?
“我”都做了些什么?
3)體會“我”和愛爾莎之間的感情。
4)談談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三、總結課文。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說說從什么地方看出“我”真正喜歡小獅子愛爾莎?
3.談談人與動物之間應當有什么關系。
4.找出最讓自己感動的句子。
5.談談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把這個故事說給他人聽。
3.完成練習冊。
小獅子愛爾莎課件篇六
這篇精讀課文記敘了“我”精心馴養失去母親的小獅子愛爾莎,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表達了“我”和愛爾莎之間的深厚感情,體現了“我”對愛爾莎的真心愛護。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21個生字,學會其中14個。能正確讀寫“撫摸、教訓、選擇、實驗、資源”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小獅子愛爾莎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習性,了解“我”和小獅子的親密關系。理清課文的記敘順序。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小獅子愛爾莎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習性,了解“我”和小獅子的親密關系,了解課文的記敘順序。
教學構想
課前,布置學生了解獅子的習性、分布等知識。教學時,縣引導學生自讀課文,談感受,初步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啟發學生通過討論小獅子生長過程,了解它的生活習性,重點了解“我”怎樣關愛小獅子以及把它送回大自然的原因。
教學準備
讓學生課前搜集、了解有關獅子的習性、外形、產地等有關知識。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大體了解課文記敘順序。
學生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養過小動物嗎?誰能給大家講講自己喂養小動物的趣事。(學生自由回答,體會動物與人類之間親密的關系。)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喂養一只小獅子的故事,齊讀課題。
二、激發興趣,引導質疑。
大家聽了老師的介紹,看了課文的題目,心里會想些什么問題?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這篇課文。
三、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大體了解記敘順序。
1 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發現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記號。
2 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的讀音。
(2)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匯報自學情況,解決開頭提出的簡單問題,用一兩句話說出來。有關課外的問題,可以讓部分預習時已找到資料的學生回答。留下關鍵的問題,鼓勵學生不怕困難,繼續探究。)
還有什么新的問題?
3 快速讀課文,畫出點明小獅子愛爾莎年齡的語句,想象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記敘的。
4 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5 這位女科學家和兇猛的獅子有著深厚的感情,這是多么令人感動的事啊!課文中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動?把這些部分再好好地讀一讀。
四、引發想象,談體會
1 讀了最使自己感動的段落,說說對小獅子愛爾莎和那位女科學家的印象。
2 告訴學生對文章的印象就是自己的體會,要大膽地說出來。
3 概括出“我”和愛爾莎之間感情深厚。
五、小結
1 復習生字詞。
2 學習了解文章敘述順序的又一種方法——找關鍵詞語,理出順序。
作業設計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15 小獅子愛爾莎
為什么喂養 媽媽死了
洗澡 頑皮
怎樣喂養 斗犀牛 勇敢
換牙 溫順 深厚感情
遠足 馴服
學會捕食
送回大自然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
復習課文,組織學習小組,開展朗讀比賽,使學生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課文,組織學習小組
1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小獅子愛爾莎和馴養它的女科學家,了解了小獅子愛爾莎出生、成長和被放回大自然的經過,知道愛爾莎和女科學家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大家都深受感動。請找出有關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2 指名讀,和找的一樣的同學一起讀。
3 按照學生找的語句進行分組,分成“出生、成長”和“放回大自然”兩組。
二、開展朗讀比賽
在讀中了解小獅子愛爾莎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習性,“我”把小獅子送回大自然的原因和做出的努力,體會“我”和小獅子的親密關系,并進行語句的訓練。
2 學生準備,教師引導、點撥。要練習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去理解,互相幫助,把理由說清楚,說明白。
3 進行比賽,引導感悟、體會
(1)“出生”部分要引導學生體會愛爾莎的可愛和作者對他如母親般的關懷。
(2)“成長”部分要透過三個事例中的重點詞語,了解獅子的生活習性,體會“我”和愛爾莎之間的深厚感情。
附:第一隊的附加題:
用“水汪汪”和“滴溜溜”描述另一種動物。
描述愛爾莎和犀牛搏斗的場面。
小獅子有什么生活習性?
“我”會告訴愛爾莎什么?
(3)“放回大自然”部分,抓住女科學家內心的感受,她和愛爾莎難舍難分的情感,體會她們之間的深厚感情。
附:第二隊的附加題:
“獅子生活資源豐富的地區”中要有什么?講三種東西。
正確讀出下列詞語:撫養、捕獲、剖開、恢復、覺察、驗血
表演“我”和愛爾莎最后分別的場面。
三、小結,深入體會。
四、畫出描寫“我”無限關愛小獅子愛爾莎的語句,把他們工整地抄在摘抄本上。
作業設計
學習了《小獅子愛爾莎》后,你認為愛爾莎是放回大自然好呢,還是留在女科學家身邊好?觀點一致的小伙伴組成辯論小組,一起收集最能說明自己觀點的資料。如,課文中的語句,有關獅子的生活習性和自然環境的文章、數據。開個小小辯論會,通過擺事實、講道理,開展辯論,說服對方。
板書設計
15 小獅子愛爾莎
(投影出示)
小獅子愛爾莎課件篇七
最近,我們學了《小獅子愛爾莎》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奧地利的作者喬伊·亞當遜和一只叫“愛爾莎”的小獅子一起生活的經歷,互相幫助的情景。因此,作者和小獅子愛爾莎的感情越來越深。
我覺得人和動物也可以和諧相處,就像這篇課文說的一樣。但是人們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及動物的感受,就對動物下殘忍的手段。
課文的第二段中說愛爾莎經常和作者開玩笑。這說明作者和愛爾莎已經有一定的感情了,所以作者和愛爾莎才能一起玩耍。
第三段講述的是作者遇到犀牛時,小獅子愛爾莎從遠處跑來,趕走犀牛。讀完這里,我覺得小獅子愛爾莎很負責任,而且懂得報恩。因為作者照顧了愛爾莎這么長時間,干什么事情都在一起,當作者遇到危險的時候,愛爾莎為了救作者,趕走了犀牛。這段中的“遠處”、“勇敢”兩個詞,更能表現出愛爾莎的報恩之心。
愛爾莎換牙的時候,作者也仔細地幫助它,它也乖乖的,一動也不動。這一段還講了作者和愛爾莎在平常的日子里的和諧生活,這樣互相都有利。我覺得我要是也能和家里養的小動物像這樣和諧相處就好了。
從第五段、第六段和第七段中我看出來了作者也在為愛爾莎著想,因為這三段講述了作者為了讓愛爾莎到大自然里過上幸福的生活,訓練愛爾莎捕食獵物,再讓它到大自然里去體驗的過程。
第八段講的是作者和愛爾莎最后分別的時候的痛苦。從“莫大的痛苦”、“戀戀不舍”這兩個詞中我覺得作者和愛爾莎的感情已經到了最深時刻了,因為課文上說“它好像也覺察到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個勁兒地蹭我。之后,它戀戀不舍地向森林走去,一次又一次回過頭來看我,直到我們互相看不見了為止。”這種感情已經到了連愛爾莎察覺到,用身子一個勁地蹭作者,還一次又一次地回頭的地步了。
我覺得作者和小獅子愛爾莎相處的這么和諧,簡直是奇跡。其實每個人都能做到這種地步,就是有些人不懂而已。要是人和動物都能和諧相處,這個世界就更美好了。
在生活中,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只不過沒有作者和愛爾莎相處的時間那么長。我以前養的小兔子很可愛,而且很好玩。有一次,我把食物放在它跟前,它也不害怕,慢慢地開始吃了。還有一次,我彈琴的時候,小兔子趴在地上,過了一會就睡著了,琴聲就像它的催眠曲一樣。這些都是我和小兔子相處的過程。
小獅子愛爾莎課件篇八
師:老師,作者把小獅子留在身邊不是很好嗎?為什么非要讓它走呢?
師:老師也曾經這樣想,好多同學都是這樣想的。如果是你,你會怎樣辦?
生:我會把它留在身邊,和它生活一輩子。
生:我會把它送到動物園,經常去看望它。
生:我不同意,到了動物園,愛爾莎就會被關進鐵籠子,它就失去了自由,很可憐的。
(許多同學隨聲附和,有的搖頭)
師:看來,送進動物園行不通,你看,好多同學不同意呢!
生:我聽說獅子是森林之王,我覺得把它送回大森林,讓它做百獸之王,它會過得開心一些。
生:在大森林里,它是會遇到困難和危險,但是,它會經受鍛煉,慢慢適應那里的生活,然后找到很多伙伴,快快樂樂地生活一輩子。
生:愛爾莎和作者之間的感情非常深,他們生活在一起也很快樂啊。
生:他們之間好像母親和孩子一樣,有一根線牽著,要一下子剪斷這根線,是很不容易的。
(爭論還在繼續,少數同學仍持反對意見)
師:同學們的發言很精彩,愛爾莎是去是留,大家都說出了充足的理由,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老師真為你們高興。現在,老師想問你們兩個簡單的問題。
師問:你們喜愛鮮花嗎?
生答:喜愛。
師:那就將美麗的鮮花采來插在瓶子里欣賞!
生:這樣做不好,因為過幾天它就會枯萎。
師:哦,愛鮮花,把它插瓶子里,反而害了它。
師問:你們喜愛鳥兒嗎?
生答:喜愛。
師:那就把它抓來養在籠子里天天觀賞。
生:不行,那樣鳥兒就不自由了。(鳥兒就沒伙伴了)(鳥兒就不能在天上飛了……)
師:哦,愛鳥兒,把它關在鳥籠里,那也不是真愛。是啊,愛花兒,就讓它在田野里自由綻放,因為廣闊的田野是花兒的家,愛鳥兒,就讓它自由飛翔,因為遼闊的天空才是鳥兒的家!
師:作者愛獅子嗎?
生齊答:愛
生:我知道了,把愛爾莎留在身邊,那也不是真的愛它。
生:對,愛獅子,就讓它回到大自然去,森林才是師子真正的家。
師:所以作者把愛爾莎送回大自然,讓他自由地生活,才是對小獅子最深切的愛!
(學生有的點頭、有的微笑、有思考……)
【教學反思】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最有效的學習是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體驗,它能給予學生自主建構知識情感體驗的時空,激發學生思維。
《小獅子愛爾莎》這篇課文,用生動具體事例,講述了小獅子從出生成為孤兒,在作者身邊成長到送回大自然的過程。學生通過仔細閱讀,他們的思維和情感被愛爾莎與作者之間濃濃的深情吸引著,感染著。當讀到小獅子與作者依依惜別的場景時,學生很自然地產生了疑問:“作者為什么非要讓小獅子走呢?”從而進入了認知和情感的矛盾沖突之中,要想順利解決這種沖突,對四年級學生來說,有很大的難度。此時,教師巧設疑問:“假如你是作者,你會怎么辦?”給學生搭建一個語言“平臺”,讓學生盡情發揮。當學生的情感進入“兩難”的選擇時,教師巧妙地提出“你愛鮮花嗎?”“你愛小鳥嗎?”這兩個看似與課文內容不相關的問題,讓學生一步一步由困惑到豁然開朗,難點不攻自破,并且從中體會到真愛的無私。同時明白了人與動物的平等關系,知道了愛護動物,保護環境,是人類共同的責任。
小獅子愛爾莎課件篇九
前一段時間,我們學習了《小獅子愛爾莎》這一課,講的是作者和愛爾莎在一起度過的的時光。
愛爾莎從小就跟“我”在一起,我們的感情是那么深厚。小獅子小的時候是我保護它,它長大了之后就變成它保護我了。其實只要你對自然界里的動物好,它們是不會傷害你的。想起來以前看過的一本書,講的是一個小女孩兒,因為父母是專門拍動物的,所以她跟動物們在一起相處的特別好,并且她也有一個非常友善的小獅子朋友。
我雖然沒有養過動物,但我知道和它們分別會有很大的痛苦,“我”和愛爾莎就是這樣的:“我摟住它的脖子吻著它,他好像也察覺到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個勁的蹭我。之后,它戀戀不舍地向森林走去,一次又一次回過頭來看我,直到我們互相看不見了為止。”我舍不得它走,它也舍不得離開我,可見我們之間互相的“救命之恩”,使得我們那么難以割舍。
“我”雖然并不想讓它走,但是“我”為了它以后生活的幸福,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所以“我”還是試著訓練它自己獨立,我覺得“我”雖然舍不得它,但“我”還是非常的理性,選擇讓它幸福。
可見,只要人類和動物和諧相處,生活將會是多么的平安,多么的美好。
小獅子愛爾莎課件篇十
師:上節課,我們了解了課文是按時間順序一步步寫下來的,通過讀書我們知道作者和愛爾莎在兩年的朝夕相處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愛爾莎離不開作者,作者在感情上也依賴于它。這節課我們還是繼續讀書,看看還有哪些地方特別令你感動。
二 進入情境,體會情感
師:現在打開書,自由地讀第6-8自然段,一邊讀一邊在腦海里浮現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把你最受感動的句子畫一畫,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
(生讀,師巡視。)
師:誰來說一說?
生:當我讀到“我又高興又難過地接待了它,就像嫁出去的女兒回到家里來一樣。”這一句時,我感受到作者見到愛爾莎心情是又高興又難過,心情十分矛盾。
(課件出示重點句:我又高興又難過地接待了它,就像嫁出去的女兒回到家里來一樣)
師:作者為什么又高興又難過呢?大家聯系上下文思考一下。
生:我高興, 是因為看到愛爾莎又活著回來了,我難過, 是因為它并不能適應獨自在森林里生活。
師:你體會得真深刻呀!把你體會到的這種又高興又難過, 十分矛盾的心情用你的讀表現出來吧!
(生特別強調地讀到”又高興又難過”, 但還不是真正從心里發出的真摯情感.)
生: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我的媽媽……
(生讀得情感非常投入)
師:我看到了一位悲喜交加的母親。作為母親的我,也被這句話深深地感動了。(師飽含深情地讀,學生眼里閃動著淚花。)
師:來,讓我們一起讀一讀。(生齊讀)
點評:閱讀是一種對話,師生間對話應注重什么是我們應思索的一個問題。在這里,董老師讓自己成為學生的同讀者,成為學生可親、可敬、可信同學朋友。以學生、母親、老師三重身份參與閱讀,以自己的理解,特別是人生閱歷等學生尚不具備的儲存,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的對話,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認識得到升華,情感得到豐富。
師:我們就這樣讀書, 交談. 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動?
生:第八自然段中的這一句也讓我感動不已:“我忘記了我是個人,愛爾莎是只獅子了。”我聯系上文知道,愛爾莎生病發燒了,作者無微不至地照顧它,已忘記了他們并不是一類的。
(課件出示:我忘記了我是個人,愛爾莎是只獅子了。)
師:說得多好啊!這讓我想起了泰戈爾說的一句話:愛是沒有界限的。在朝夕相處的生活中,愛已使作者和愛爾莎忘記了自己,雙方已沒有人獸之分。來,你來讀。
師:多么美好的感情啊!同學們,此時此刻,相信大家的腦海里都有了一幅幅畫,把你想到的畫面和內心的感動通過你的讀表現出來吧!(生齊讀第八自然段)
師:從同學們的表情和讀書聲中,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與愛爾莎之間難以割舍的母子之情。然而, 分別的時候還是來了。 正如俗話說的:“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啊!
大家接著往下讀,看看還有哪些地方令你感動?
生: “最后分別的時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這句話然我十分感動。我從莫大的這個詞中感受到作者是非常不愿意與愛爾莎分別的。
生:我也感受到他們母子情深,分別對他們來說是件痛苦的事。
(課件出示:最后分別的時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
生:十分痛苦。
生:很大很大的痛苦,? 難以忍受的痛苦。
師:說得很對。理解一句話不光要抓住關鍵詞,還要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讓我們再來瀏覽全文, 回憶愛爾莎和我生活的三年吧!
師領讀回顧全文內容: 小獅子愛爾莎出生才兩三天,我就——
生:喂它牛奶。
師:五個月以后,它 ——
生:一刻也不離開我,晚上和我一起睡。
師:到河里洗澡時,它故意——
生:撲騰起浪花,跟我捉迷藏。
師:犀牛向我撲來時,愛爾莎勇敢地——
生:和它搏斗。
師:快兩歲了,我訓練把他送回大自然。當它餓著肚子會回來時,我——
生:又高興又難過地接待了它,就像嫁出去的女兒回到家里來一樣。
師:發高燒了,我給它——
生:喂藥。
師: 想到這點點滴滴,作者怎不感到莫大的痛苦?我們該怎樣讀才能把這莫大痛苦的感情讀出來呢? 你來讀。
(幾個學生都聲情并茂的讀, 從表情也表現了出來.)
生:他會因沒有生存能力, 活活餓死。
師:它每天在人的身邊,飽食終日,不需要為食物操心,沒有學習捕食本領, 我看到動物世界這個電視節目, 知道動物世界是弱肉強食的. 愛爾莎會被那些兇殘的野獸吃掉的!
生:它還會常常被別的動物欺負。
師:它已失去獸性,不適應在大自然中生存。
生:被獵人射殺。
生:被同類咬死。
師:是啊! 一方面, 因為作者和愛爾莎曾一起渡過了快樂的時光,使作者舍不得離開愛爾莎,內心感到痛苦,另一方面, 還因為作者為愛爾莎將來的生活、命運深深的擔憂,一想到這些,作者就感到莫大的痛苦,揪心的痛苦呀。再來讀。
(生再讀這一句的時候, 真正從心里體驗到了莫大的痛苦)
師:愛爾莎生死未卜,你和作者一樣為愛爾莎擔憂,是嗎?(生讀)
師:此時此刻,我們和作者一樣內心充滿痛苦。來,一起讀。
點評:閱讀是始終伴隨著情感的活動,情感的體驗應該是對文字語意的整體把握和對語境的深切感受。“辭的情味可以從好幾個方面辨認,有的應從字面上推敲,有的要從聲音上去吟味。”董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最后分別的時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這一句時,分了三個層次仔細揣摩文字包含的意思,一是理解重點詞“莫大的痛苦”;二是聯系上下文體會;三是結合實際想象愛爾莎的命運。在理解越來越深入時,學生產生了情感的感悟,朗讀自然變成了表達自己感情的有聲形式,漸漸的和作者在感情上產生了共振。
師:分手真是莫大的痛苦。既然如此痛苦,既然如此戀戀不舍,既然如此難舍難分,作者為什么還要把愛爾莎送回大自然呢?默讀一下上文,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生:大自然才是獅子的家,作者為了他的將來,必須把它送回大自然。
師:你很會讀書。作者一切都是為了愛爾莎著想。(課件演示)
師配合畫面, 用詩意的語言敘述:
魚兒只有在水中嬉戲快樂,鳥兒只有在藍天翱翔才會幸福,馬兒只有在草原上奔馳才會自由,獅子只有回到大自然才算真正回到了家。所以我雖然有著莫大的痛苦,但我還是把他送回了大自然。
師:愛有多深,痛苦有多深,讓我們的心與作者的心緊緊地貼在一起,深情地讀讀9、10自然段,與愛爾莎告個別吧!
學生齊讀。
三? 抒發情感,感悟真諦
師:讀愛爾莎的成長過程,我的心靈也經受了一次洗禮:人和動物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享受著大自然給予的空氣、陽光、雨露。人和動物是可以和諧相處,成為朋友的。這時,你們一定有千萬句話說,把你想說的用一句話寫在書上。
生:給動物自由,就是愛動物。
師: 這是真正的愛!
生:愛爾莎,你要好好地活,堅強地活。
師:這是一句深深的祝福。
生:人和動物友好相處,可以創造美好的世界。
師:大家都從心底發出了自己的心聲。我們也一邊感動著,一邊思考著,人類和動物和諧相處,需要我們的真愛,愛是沒有界限的。
讓我們記住這只活潑可愛、善解人意的 ——
師生齊讀課題:小獅子愛爾莎
點評總結:長篇幅的文章如何教?文章中值得揣摩的句子多,又如何教?董老師的課無疑為我們做出了回答。《小獅子愛爾莎》這篇課文篇幅長,董老師緊緊地抓住一個問題展開教學,“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動?”隨著學生一次又一次的閱讀,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如同剝筍似的越來越清晰,學生內心積淀的情感如高山似的越來越厚重。令人感動的地方多,董老師不平均用力,著重在感人肺腑處、牽一發動全身處引導學生進行多方位的思考,挖掘文章內涵的深度。因此。在課尾,學生才能從意會到深切感悟, 流暢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