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一
讀著曹文軒的《青銅葵花》,美味又可口。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很樸實,幾乎沒有多少華麗的詞藻,但它足以讓我淚流滿面,從苦難中看到的是愛。
這本書里有許多感人的地方,其中《紙燈籠》這一節更讓我深受感動。青銅的奶奶生病,葵花為了給奶奶攢錢看病,小小年紀的她就外出打工去江南采摘銀杏,雖然只掙到非常微薄的收入,根本不夠給奶奶治病,但他的孝心非常讓人感動。而他的哥哥青銅早已在等待著她。兄妹見面后,緊緊地摟在了一起。此刻哥哥的心里只有感動,全沒有了責備。
葵花雖然小,但她并沒有覺得接受青銅一家的呵護和關愛是理所應當、心安理得的,而是時時刻刻想著回報家人。在選擇上學時,葵花開始并不接受,是家人用愛的小把戲騙過了葵花,葵花才去上學,后來葵花又教青銅認字,這時青銅一家是感動的欣慰的。葵花還主動幫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如摘菜、看守茨菰田等。還有后來的看到家里太困難了葵花就故意考砸,不上學可以給這個家庭減輕一些負擔。這一樁樁一件件事,看得出來小小的葵花心中藏著大大的愛。
全文描寫了眾多美麗的苦難,而曹文軒本人也說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苦難。苦難決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苦難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他是想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凡能體味苦難和歡樂的,方能懂得人生的價值和甜蜜。也就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個深刻的道理。
我相信青銅和葵花長大后一定是一個強者。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二
今天,我再次讀了一遍曹文軒的著名純美小說《青銅葵花》。
第一次讀時,我只是被青銅和葵花的善良感動。讀第二遍時,我則是被他們經歷了苦難和堅強感動。青銅和葵花的成長多么的困苦啊!他們經歷了風災、水災,房子都沒了,但他們卻從不抱怨;蝗災過后,一家老小都沒飯吃,但他們不埋怨生活,而是將天空中的白云樂觀的想象成食物……經歷種種磨難,而他們卻生生不息,自強自立。
好像不懂成績是自己的一樣。當看到青銅自己主動提出要替葵花受過時,我不禁想起了我有一次不小心碰到了我前面的人,因為害怕被責罵而把責任推給了我同桌。
雖然我絕大多數時間都比較體諒我的父母,但有時候在無形中也加重了我父母的經濟負擔。以后,我一定要克制自己,不能隨心所欲。其實,如果少年時有了苦難的磨礪,成功后才能更加珍惜成功;如果少年時就安然無憂,就算得到了成功,也比較容易失去。如果我將《青銅葵花》的意義真正自己理解透徹了,那也許就是我悄然長大的時候。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三
我是個愛讀書的女孩,我讀過很多書:有《笑貓日記》、《阿 q 正傳》、《魯濱遜漂流記》、《青銅葵花》 …… 其中我最喜歡《青銅葵花》了。
他們做事情首先想到的是他人,而不是自己,為了賺錢養家,他們冒著大雪去賣鞋,獨自一人到江南去采銀杏。這是一種無私的境界,一種忘我的付出,一種崇高的精神。我想這就是人間大愛,難道我們不要以他們為榜樣嗎?正如歌詞所說: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四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青銅葵花》,這本書給我的啟發很大。
當我讀完這本書后,想起了羅曼·羅蘭的一段文字:
我們應當敢于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贊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贊頌!這兩位是姊妹,而且都是圣者。她們鍛煉人類開展偉大的心魂。她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凡能體味她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
曹文軒,1954年1月生于江蘇鹽城。中國作家協會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協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文學作品集有:《憂郁的田園》、《紅葫蘆》、《追隨永恒》、《甜橙樹》等。長篇小說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根鳥》、《細米》、《青銅葵花》、《天飄》、《大書王》等。還獲得中國安徒生獎、國家圖書獎、優秀作品獎、宋慶齡文學獎金獎、冰心文學大獎等。
我知道曹文軒曾經對這本書說過一段話“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是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
上述,是一篇語言流暢、文辭簡練的文章。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五
“自己的事自己做”,這句話我們實在是熟悉不過了。我們從小到大,就是一直重復聽著這句話,這句話讓我明白了自立。
自立,是春日里的陽光,和煦地照在我身;是夏日里的一絲絲涼風,吹散了我心中的煩惱;是秋日里的一串串碩果,指引著我們走向成功;是冬日里的一把把焰火,溫暖著我那顆冰冷的心。
每當我偷懶時,不想洗衣服,就會往我的那個洗衣機塞衣服,就會從耳邊傳來一聲嚴厲的話“你這么賴,將來怎么成就大事。”爸爸每次都這么的莊嚴的說,我也就沒辦法,只有老老實實地拿著衣服去洗,等到老爸走了,我又把衣服放進了那個洗衣機,我就這樣只和爸爸玩著貓和老鼠的游戲,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
“爸爸,班里有的同學從不做家務,衣服都是父母洗的”我不服氣地說。爸爸看著可憐地我說:“孩子,做家務是每個家庭成員應盡的義務,自己的事要學會自己做,不要依賴父母。”每一次都會說這一句話,我聽都聽煩了。直到有一天,我才真正的明白這句話的重要作用。
學校組織了一次“感恩父母,我愛父母”的演講活動。這個活動,使我渾渾地明白了父母的辛苦。他們起得比雞早,睡的比狗晚,辛辛苦苦在外拼搏,不怕苦不怕累,這都是為了我們的生活過得好一點,讓我們能衣食無憂。我看到這場面,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心里頓時涌出了后悔、慘誨的心情。感覺到了自己之前是多么的混蛋。
自立讓我明白了有多么重要,有多么可貴,是一種無價之寶。你認為呢?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六
風箏,只有逆風時才能尋找到自己的方向。
——題記
白凈而干瘦的小臉上略帶平靜,純樸而靈動的大眼睛好奇的看著對面的男孩和牛,柔順而稀少的頭發在微風中輕輕飄揚。
我從心里莫名的對這個叫葵花的女孩產生了好奇和好感。
葵花的爸爸終生都熱愛著那最具有靈性和奇異的植物——向日葵。
他熱愛這那富有生機、堅貞不二、具有生命與意志的魔力葵花。
他熱愛的程度已經到了給自己的女兒也取名為“葵花”。
作者已經為他的死亡做了伏筆——他沒來由得想急切地看到女兒。
他想看看他用一生來保護的女兒,女兒身上獨有的奶香味兒,光滑的皮膚,靈動的眼睛,都讓他感到深深的自豪。
可是讀到他的死時我不禁有些憤然,難道他就這么自私的走啦?!他有沒有想到自己那年幼的女兒?他那個年幼的女兒是多么的需要他,他并沒有做到一個父親的責任——給女兒一個完整的父愛!
當讀到葵花的'悲痛,她的無助,她的孤獨,她的不舍與依戀,都像一根根針密密麻麻的扎入了我的心房。
我早已忘記了自己的設身處地,仿佛我就是大麥地的一名鄉里人,親眼目睹了葵花的悲傷與痛苦。
還好老天對她有所眷顧,讓她遇到了青銅。
這個五歲時因得了腦膜炎而成了啞巴的善良少年。
“青銅,青——銅——呵。”我反復的讀著,不禁有些好笑,這個少年怎么會起了一個這么古怪的名字。
當然,青銅沒有辜負這個古怪的名字,他的性格,也為之讓人摸不到頭腦。
青銅,這個倔強而具有一絲強悍的少年,他想做的事,沒有一個人可以攔著他。
可是當我知道他曾是一個快樂而又活潑的小男孩時,腦膜炎奪取了他的歡樂時,心里不禁隱隱有些作痛。
在古怪的行為與性格下,其實,是一種深深的自卑和不甘心吧。
能讀懂青銅心理的想法,只有奶奶、老黃牛和葵花吧。
提到奶奶,一頭滿是銀發的老人,她的頭發,是最美的蘆花。
她懂得青銅一舉一動所代表的含義,她知道青銅爬上樹不肯下來的原因,她也知道青銅不上學是為了葵花。
她為了青銅,為了葵花,為了她們這個家,在生命的最后時期,仍然去棉花廠工作,去彈棉花!為的就是給家里賺錢和讓青銅葵花有個衣裳。
多么好的老人啊!讀到老人快要逝去,我不禁想,可不可以讓我拿出十年的光陰,讓這個善良的老人重新有一個幸福的家!
讀到最后的時候,青銅能沖破喉嚨說出來的強烈欲望的情感時,我的眼眶迅速變紅,青銅、葵花,兩個人的命運可能上天早已注定了吧。
暖調的葵花與冷調的青銅結合在一起,氣韻無窮。
一片生機,卻又是一片肅穆。
在這篇純美的小說里,我終于懂得風箏,只有逆風時才能尋找到自己的方向。
這部書是關于一個頑強的農村小男孩與一個可愛的城市小女孩的感人故事,他們互相幫助對方,并快樂生活著。
青銅一家也很關心青銅:為了青銅葵花能穿上暖和的棉衣,奶奶竟然累倒在了棉花田里。
通過一件事讓兩個一起長大的孩子分別,但分別很不容易,這痛苦讓青銅變得近乎瘋狂,甚至讓啞巴青銅用盡所有力氣,吐字不清地大喊出了他的心聲:“葵——花!”。
這樣的痛苦經歷讓我們生活在父母懷抱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們”是無法用心體會的,對于我們這些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孩子們與他們相比簡直是一個地上一個天上。
通過這本書,我更加感到自己是那么的幸福,在爸爸媽媽的懷抱里風吹不著,雨打不著。
在跟這兩個兄妹比起來,我簡直太渺小了。
我是多么幸福啊!所以這本書教會了我做一個,堅強、樂觀的孩子!更加激勵我學會珍惜,學會面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學會讓我體會父母對我的愛,我更加愛我的爸媽,更加熱愛生活,更加感恩。
我很幸運的生活在爸媽、老師、同學等大家庭的關愛中,我更加要做一個愛自己、愛他人、學會感恩、懂得珍惜、努力每一天的好孩子。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七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叫《青銅葵花》。這本書的作者是曹文軒,內容非常感人。
我還被葵花的堅強感動了,葵花面對失去父親,不僅沒有一直傷心下去,而是繼續堅強、勇敢、樂觀地活下去。
我青銅葵花相比,我覺得自己太幸福,太軟弱,我不用賣鞋掙學費,不用因為肚子餓而苦惱;我也不會像青銅葵花那樣面對困難表現出堅強樂觀。所以,我也要做一個堅強、樂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