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地理重點知識歸納初中生物實驗操作視頻篇一
甲烷,化學式ch4,是最簡單的烴,由一個碳和四個氫原子通過sp3雜化的方式組成,因此甲烷分子的結構為正四面體結構,四個鍵的鍵長相同鍵角相等。在標準狀態下甲烷是一無色無味氣體。一些有機物在缺氧情況下分解時所產生的沼氣其實就是甲烷。它是最簡單的有機物,是天然氣,沼氣,坑氣等的主要成分,俗稱瓦斯。從理論上說,甲烷的鍵線式可以表示為一個點“·”,但實際并沒有看到過有這種用法,可能原因是“·”號同時可以表示電子。所以在中學階段把甲烷視為沒有鍵線式。甲烷主要是作為燃料,如天然氣和煤氣,廣泛應用于民用和工業中。作為化工原料,可以用來生產乙炔、氫氣、合成氨、碳黑、硝氯基甲烷、二硫化碳、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氫氰酸等。
物理性質:
無色、無味、可燃的氣體。沸點-161.5℃,熔點-182.5℃。對空氣的重量比是0.54,比空氣約輕一半。
溶解度很小,在20℃、0.1千帕時,100單位體積的水,只能溶解3個單位體積的甲烷。
蒸汽壓53.32kpa/-168.8℃
飽和蒸氣壓(kpa):53.32(-168.8℃)
相對密度(水=1)0.42(-164℃)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0.55
燃燒熱:890.31kj/mol
總發熱量:55900kj/kg(40020kj/m3)
凈熱值:50200kj/kg(35900kj/m3)
臨界溫度(℃):-82.6
臨界壓力(mpa):4.59
爆炸上限%(v/v):15
爆炸下限%(v/v):5.3
閃點(℃):-188
引燃溫度(℃):538
分子直徑0.414nm
化學性質:
通常情況下,甲烷比較穩定,與高錳酸鉀等強氧化劑不反應,與強酸、強堿也不反應。但是在特定條件下,甲烷也會發生某些反應。
甲烷的鹵化中,主要有氯化、溴化。甲烷與氟反應是大量放熱的,一旦發生反應,大量的熱難以移走,破壞生成的氟甲烷,只得到碳和氟化氫。因此直接的氟化反應難以實現,需用稀有氣體稀釋。碘與甲烷反應需要較高的活化能,反應難以進行。因此,碘不能直接與甲烷發生取代反應生成碘甲烷。但它的逆反應卻很容易進行。以氯化為例:可以看到試管內氯氣的黃綠色氣體逐漸變淡,有白霧生成,試管內壁上有油狀液滴生成,這是甲烷和氯氣反應的所生成的一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仿(或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或四氯甲烷)、氯化氫和少量的乙烷(雜質)的混合物。
ch4+cl2→(光照)ch3cl(氣體)+hcl
ch3cl+cl2→(光照)ch2cl2(油狀物)+hcl
ch2cl2+cl2→(光照)chcl3(油狀物)+hcl
chcl3+cl2→(光照)ccl4(油狀物)+hcl
試管中液面上升,食鹽水中白色晶體析出,這是反應中生成的氯化氫溶于水的緣故。因為氯化氫極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增加了水中氯離子的濃度,使氯化鈉晶體析出。用大拇指按住試管管口,提出液面,管口向上,向試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或鋅粒,可驗證它是稀鹽酸。如果控制氯的用量,用大量甲烷,主要得到氯甲烷;如用大量氯氣,主要得到四氯化碳。工業上通過精餾,使混合物一一分開。以上幾個氯化產物,均是重要的溶劑與試劑。
甲烷最基本的氧化反應就是燃燒:
ch4+2o2→co2+2h2o
甲烷的含氫量在所有烴中是最高的,達到了25%,因此相同質量的氣態烴完全燃燒,甲烷的耗氧量最高。點燃純凈的甲烷,在火焰的上方罩一個干燥的燒杯,很快就可以看到有水蒸氣在燒杯壁上凝結。倒轉燒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甲烷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把甲烷氣體收集在高玻璃筒內,直立在桌上,移去玻璃片,迅速把放有燃燒著的蠟燭的燃燒匙伸入筒內,燭火立即熄滅,但瓶口有甲烷在燃燒,發出淡藍色的火焰。這說明甲烷可以在空氣里安靜地燃燒,但不助燃。用大試管以排水法先從氧氣貯氣瓶里輸入氧氣2/3體積,然后再通入1/3體積的甲烷。用橡皮塞塞好,取出水面。將試管顛倒數次,使氣體充分混和。用布把試管外面包好,使試管口稍微下傾,拔去塞子,迅速用燃著的小木條在試管口引火,即有尖銳的爆鳴聲發生。這個實驗雖然簡單,但也容易失敗。把玻璃導管口放出的甲烷點燃,把它放入貯滿氯氣的瓶中,甲烷將繼續燃燒,發出紅黃色的火焰,同時看到有黑煙和白霧。黑煙是炭黑,白霧是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形成的鹽酸霧滴。
在隔絕空氣并加熱至1000℃的條件下,甲烷分解生成炭黑和氫氣
ch4=(1000℃)=c+2h2
氫氣是合成氨及汽油等工業的原料;炭黑是橡膠工業的原料
甲烷可以形成籠狀的水合物,甲烷被包裹在“籠”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可燃冰。它是在一定條件(合適的溫度、壓力、氣體飽和度、水的鹽度、ph值等)下由水和天然氣在中高壓和低溫條件下混合時組成的類冰的、非化學計量的、籠形結晶化合物(碳的電負性較大,在高壓下能吸引與之相近的氫原子形成氫鍵,構成籠狀結構)。它可用mch4·nh2o來表示,m代表水合物中的氣體分子,n為水合指數(即水分子數)。
可燃冰主要儲存于海底或寒冷地區的永久凍土帶,比較難以尋找和勘探。新研制的靈敏度極高的儀器,可以實地即時測出海底土壤、巖石中各種超微量甲烷、乙烷、丙烷及氫氣的精確含量,由此判斷出可燃冰資源存在與否和資源量等各種指標。
甲烷含量超過99%的天然氣水合物又稱為甲烷水合物。
ch4
初中地理重點知識歸納初中生物實驗操作視頻篇二
主要考查形式:一是直接考查操作名稱,如問制備氣體時,首先要進行什么操作;二是考查檢查氣密性的方法,如一般裝置、啟普發生器、含有長頸漏斗或注射器的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方法。
(1)簡單裝置,如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操作為將導氣管伸入水槽中,雙手握緊導氣管,導管有氣泡冒出,松手后,導管中有一小段水注,證明氣密性良好。
(2)有長頸漏斗的實驗裝置,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用止水夾將膠管夾住,向長頸漏斗中加入水,如果長頸漏斗中液面不下降,證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3)啟普發生器的氣密性檢驗,關閉導氣管活塞,向球形漏斗中加水,使得漏斗中的液面高于容器內的液面,靜置片刻后,液面不再改變,即證明了氣密性良好。
(4)含有注射器的氣密性檢查,被拉出的針筒活塞一段時間后又回到原來的位置,說明氣密性良好。
過濾操作要做到“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
潤濕的濾紙緊貼漏斗內壁,不留氣泡。
二低
①濾紙邊緣略低于漏斗邊緣;
②液面低于濾紙邊緣。
三靠
①傾倒時,盛過濾液的燒杯的杯口緊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層濾紙處;
③漏斗下端長的那側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蒸發操作,將需要蒸發的溶液倒入蒸發皿中,用酒精燈加熱,用玻璃棒不停攪拌,防止飛濺。注意蒸發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
配制溶液固體溶質和液體溶質兩種。廣義上說,稀釋溶液屬于配制溶液。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驟:計算→稱量(或量取)→溶解。所以經常與計算結合考查。
(1)配制固體溶質的溶液需要用到托盤天平,經常考查托盤天平的使用,高頻考點為物品和砝碼顛倒。具體可以參看托盤天平的使用。
(2)配制液體溶質溶液需要用到量筒,經常考查量筒的讀數,以及視線偏高或偏低對結果的影響。量筒正確的讀數方法為,將量筒置于水平實驗臺上,視線與頁面凹處最低點相平。如果仰視液面,讀數比實際偏低,若俯視液面,讀數比實際偏高。詳細參看量筒的用法。
(1)常見氣體的檢驗
氧氣的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如果木條復燃說明,集氣瓶中氣體是氧氣。
二氧化碳的檢驗:將氣體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是二氧化碳氣體。
二氧化碳的驗滿:將燃著的木條靠近集氣瓶口,如果木條熄滅,證明二氧化碳收集已滿。
氫氣的驗純: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就表明氫氣不純,需要再收集,再檢驗,直到響聲很小,只有“撲”的一聲才表明氫氣已純凈。
(2)測定溶液的ph
要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體,然后點在試紙上,和試紙的比色條比對,判斷溶液的ph。注意,不能用蒸餾水濕潤試紙,否則相當與稀釋溶液。
初中地理重點知識歸納初中生物實驗操作視頻篇三
(1)過度利用,生態環境脆弱: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長期積累的對自然的過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態環境。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壞效應往往以各種災害的形式表現出來。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
社會經濟系統對自然災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人口和經濟密集區和災害多發區重合:
人口和經濟密度高度集中在災害多發、易損的東部地區,這種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自然災害的嚴重性。
初中地理重點知識歸納初中生物實驗操作視頻篇四
初中生學習化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能靈活運用化學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那么學過的化學知識點,你掌握了多少呢?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學必備的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1、第一個對空氣組成進行探究的化學家:拉瓦錫(第一個用天平進行定量分析)。
2、空氣的成分和組成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產物是固體:選擇紅磷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b、裝置要求:氣密性良好
c、現象:有大量白煙產生,廣口瓶內液面上升約1/5體積
d、結論:空氣是混合物; o2約占1/5,可支持燃燒;
n2約占4/5,不支持燃燒,也不能燃燒,難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裝置漏氣,紅磷量不足,未冷卻完全就打開彈簧夾。
②能否用鐵、鋁代替紅磷?不能原因:鐵、鋁不能在空氣中燃燒
能否用碳、硫代替紅磷?不能原因:產物是氣體,不能產生壓強差
(2)空氣的污染及防治:對空氣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氣體(co、so2、氮的氧化物)和煙塵等。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項目為co、so2、no2、o3和可吸入顆粒物等。
(3)空氣污染的危害、保護:
(4)目前環境污染問題:
臭氧層破壞(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溫室效應(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氣
(1)氧氣的化學性質:特有的性質:支持燃燒,供給呼吸
(2)氧氣與下列物質反應現象
(3)氧氣的制備:
工業制氧氣——分離液態空氣法(原理:氮氣和氧氣的沸點不同 物理變化)
實驗室制氧氣原理 2h2o2 mno2 2h2o + o2↑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kclo3mno22kcl+3o2↑
(4)氣體制取與收集裝置的選擇 △
基本反應類型
化合反應:多變一
分解反應:一變多
置換反應:一單換一單
復分解反應:互換離子
常見元素的化合價(正價)
一價鉀鈉氫與銀,二價鈣鎂鋇與鋅,三價金屬元素鋁;
一五七變價氯,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二四碳;
一二銅,二三鐵,二四六七錳特別。
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步驟
“茶(查)、莊(裝)、定、點、收、利(離)、息(熄)”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裝”盛裝藥品,連好裝置
“定”試管固定在鐵架臺
“點”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收”收集氣體
“離”導管移離水面
“熄”熄滅酒精燈,停止加熱
用co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步驟
“一通、二點、三滅、四停、五處理”
“一通”先通氫氣
“二點”后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三滅”實驗完畢后,先熄滅酒精燈
“四停”等到室溫時再停止通氫氣
“五處理”處理尾氣,防止co污染環境
電解水的實驗現象
“氧正氫負,氧一氫二”
正極放出氧氣,負極放出氫氣;氧氣與氫氣的體積比為1:2。
原子最外層與離子及化合價形成的關系
“失陽正,得陰負,值不變”:原子最外層失電子后形成陽離子,元素的化合價為正價;原子最外層得電子后形成陰離子,元素的化合價為負價;得或失電子數=電荷數=化合價數值。
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固體需匙或紙槽,一送二豎三彈彈;塊固還是鑷子好,一橫二放三慢豎。
液體應盛細口瓶,手貼標簽再傾倒。讀數要與切面平,仰視偏低俯視高。
滴管滴加捏膠頭,垂直懸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亂放,用完清洗莫忘記。
托盤天平須放平,游碼旋螺針對中;左放物來右放碼,鑷子夾大后夾小;
試紙測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測最好。試紙測氣先濕潤,粘在棒上向氣靠。
酒燈加熱用外焰,三分之二為界限。硫酸入水攪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濺。
實驗先查氣密性,隔網加熱杯和瓶。排水集氣完畢后,先撤導管后移燈。
二氧化碳的制取
caco3+2hcl=cacl2+co2+h2o
(1)實驗步驟:
連:按要求把裝置連接好。
檢: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裝:把大理石或石灰石的小塊裝入廣口瓶;
注:向廣口瓶內注入稀鹽酸;
集:收集二氧化碳。
注:
a.用塊狀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鹽酸反應較好。因為粉末狀大理石跟稀鹽酸反應速度相當快,且形成大量泡沫,進入導管甚至集氣瓶。
b.制取二氧化碳,不用濃鹽酸,因為濃鹽酸揮發性強。
c.制氫氣,通常用不具有揮發性的稀硫酸,而制二氧化碳時,卻不用稀硫酸。因為硫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硫酸鈣微溶于水,成為薄膜包住碳酸鈣,使反應很難繼續進行。
d.二氧化碳氣體中往往含有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有時,在制得二氧化碳后,要除去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除氯化氫)
(2)驗滿:
用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試驗,如果火焰熄滅證明瓶內已充滿二氧化碳。
(3)滅火原理:
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有:泡沫滅火器;干粉滅火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干粉滅火器除可用撲滅一般火災外,還可用撲滅可燃性的油、氣的火災;液態二氧化碳可用來撲滅圖書檔案、貴重設備、精密儀器等火災。
主要考查形式:一是直接考查操作名稱,如問制備氣體時,首先要進行什么操作;二是考查檢查氣密性的方法,如一般裝置、啟普發生器、含有長頸漏斗或注射器的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方法。
有氣體參與的反應第一步操作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最常見的有以下幾類:
(1)簡單裝置,如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操作為將導氣管伸入水槽中,雙手握緊導氣管,導管有氣泡冒出,松手后,導管中有一小段水注,證明氣密性良好。
(2)有長頸漏斗的實驗裝置,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用止水夾將膠管夾住,向長頸漏斗中加入水,如果長頸漏斗中液面不下降,證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3)啟普發生器的氣密性檢驗,關閉導氣管活塞,向球形漏斗中加水,使得漏斗中的液面高于容器內的液面,靜置片刻后,液面不再改變,即證明了氣密性良好。
(4)含有注射器的氣密性檢查,被拉出的針筒活塞一段時間后又回到原來的位置,說明氣密性良好。
過濾操作要做到“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潤濕的濾紙緊貼漏斗內壁,不留氣泡。
二低,①濾紙邊緣略低于漏斗邊緣;②液面低于濾紙邊緣。
三靠,①傾倒時,盛過濾液的燒杯的杯口緊靠玻璃棒;②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層濾紙處;③漏斗下端長的那側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配制溶液固體溶質和液體溶質兩種。廣義上說,稀釋溶液屬于配制溶液。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驟:計算→稱量(或量取)→溶解。所以經常與計算結合考查。
(1)配制固體溶質的溶液需要用到托盤天平,經常考查托盤天平的使用,。具體可以參看托盤天平的使用。
(2)配制液體溶質溶液需要用到量筒,經常考查量筒的讀數,以及視線偏高或偏低對結果的影響。量筒正確的讀數方法為,將量筒置于水平實驗臺上,視線與頁面凹處最低點相平。如果仰視液面,讀數比實際偏低,若俯視液面,讀數比實際偏高。詳細參看量筒的用法。
氧氣的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如果木條復燃說明,集氣瓶中氣體是氧氣。
二氧化碳的檢驗:將氣體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是二氧化碳氣體。
二氧化碳的驗滿:將燃著的木條靠近集氣瓶口,如果木條熄滅,證明二氧化碳收集已滿。
氫氣的驗純: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就表明氫氣不純,需要再收集,再檢驗,直到響聲很小,只有“撲”的一聲才表明氫氣已純凈。
要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體,然后點在試紙上,和試紙的比色條比對,判斷溶液的ph。注意,不能用蒸餾水濕潤試紙,否則相當與稀釋溶液。
(一)、固體的顏色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
2、綠色固體:堿式碳酸銅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干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二)、液體的顏色
11、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12、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13、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14、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1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氣體的顏色
17、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18、黃綠色氣體:氯氣
19、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氣體。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4、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質組成與構成的三種說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3)、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6、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種原因:
(1)工業“三廢”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農藥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種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氣體),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9、質量守恒定律的三個不改變: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目不變,原子質量不變。
10、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三種方法:增加溶質,減少溶劑,改變溫度(升高或降低)。
11、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的三個條件:生成水、氣體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學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氣中的三種氣體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燒發白光的物質:鎂條,木炭,蠟燭。
15、具有可燃性,還原性的物質:氫氣,一氧化碳,單質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種氣體是:氫氣(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種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毒性。
18、三大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全為混合物)
19、三種黑色金屬:鐵,錳,鉻。
20、鐵的三種氧化物:氧化亞鐵,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
21、煉鐵的三種氧化物:鐵礦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見的三種強酸:鹽酸,硫酸,硝酸。
23、濃硫酸的三個特性: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
24、氫氧化鈉的三個俗稱:火堿,燒堿,苛性鈉。
25、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的三種氧化物:氧化銅,水(氧化氫),二氧化碳。
26、實驗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種物質:硝酸,濃硫酸,碳酸鈉。
27、酒精燈的三個火焰:內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燈有三禁:禁止向燃著的燈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
29、玻璃棒在粗鹽提純中的三個作用:攪拌、引流、轉移。
30、液體過濾操作中的三靠:
(1)傾倒濾液時燒杯口緊靠玻璃棒,
(2)玻璃棒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端,
(3)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31、固體配溶液的三個步驟:計算,稱量,溶解。
32、濃配稀的三個步驟:計算,量取,溶解。
33、濃配稀的三個儀器:燒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種遇水放熱的物質:濃硫酸,氫氧化鈉,生石灰。
35、過濾兩次濾液仍渾濁的原因:濾紙破損,儀器不干凈,液面高于濾紙邊緣。
36、藥品取用的三不原則: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聞藥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
37、金屬活動順序的三含義:
(3)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38、溫度對固體溶解度的影響:
(1)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
(3)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39、影響溶解速度的因素:
(1)溫度,
(2)是否攪拌
(3)固體顆粒的大小
40、使鐵生銹的三種物質:鐵,水,氧氣。
41、溶質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
42、影響溶解度的三個因素: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溫度。
1、空氣:氮氣(n2)和氧氣(o2)
2、水煤氣:一氧化碳(co)和氫氣(h2)
3、煤氣:一氧化碳(co)
4、天然氣: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鐵/鋼:(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鐵銹:(fe2o3)
1、氯化鈉(nacl):食鹽
2、碳酸鈉(na2co3):純堿,蘇打,口堿
3、氫氧化鈉(naoh):火堿,燒堿,苛性鈉
4、氧化鈣(cao):生石灰
5、氫氧化鈣(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體(co2):干冰
7、氫氯酸(hcl):鹽酸
8、堿式碳酸銅(cu2(oh)2co3):銅綠
9、硫酸銅晶體(cuso4 。5h2o):藍礬,膽礬
10、甲烷(ch4):沼氣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過氧化氫(h2o2):雙氧水
14、汞(hg):水銀
15、碳酸氫鈉(nahco3):小蘇打
1、化學變化中一定有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中不一定有化學變化。
3、原子團一定是帶電荷的離子,但原子團不一定是酸根(如nh4+、oh-);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團(如cl--叫氫氯酸根)
4、緩慢氧化不一定會引起自燃。燃燒一定是化學變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學變化。(例如高壓鍋爆炸是物理變化。)
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會有中子(如h原子就無中子)。
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說“分子大,原子小”)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別是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也可能是幾種單質的混合物。
8、最外層電子數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陽離子或陰離子。
9、穩定結構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不一定是8。(第一層為最外層2個電子)
10、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種元素。
(因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離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構成的分子或原子團)只有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單核粒子(一個原子一個核)一定屬于同種元素。
11、(1)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對不同溶質而言)
(2)同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因為溫度沒確定,如同溫度則一定)
(3)析出晶體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質的飽和溶液。飽和溶液降溫后不一定有晶體析出。
(4)一定溫度下,任何物質的溶解度數值一定大于其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數值,即s一定大于c。
13、有單質和化合物參加或生成的反應,不一定就是置換反應。但一定有元素化合價的改變。
14、分解反應和化合反應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價的改變;置換反應中一定有元素化合價的改變;復分解反應中一定沒有元素化合價的改變。(注意:氧化還原反應,一定有元素化合價的變化)
15、單質一定不會發生分解反應。
16、同種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顯示一種化合價。如nh4no3(前面的n為-3價,后面的n為+5價)
17、鹽的組成中不一定有金屬元素,如nh4+是陽離子,具有金屬離子的性質,但不是金屬離子。
18、陽離子不一定是金屬離子。如h+、nh4+。
19、在化合物(氧化物、酸、堿、鹽)的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堿;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鹽;一定含有氫元素的是酸和堿;不一定含氫元素的是鹽和氧化物;鹽和堿組成中不一定含金屬元素,(如nh4no3、nh3·h2o);酸組成可能含金屬元素(如:hmno4叫高錳酸),但所有物質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屬元素。20、鹽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2co3溶液顯堿性。
21、酸式鹽的溶液不一定顯酸性(即ph不一定小于7),如nahco3溶液顯堿性。但硫酸氫鈉溶液顯酸性(nahso4=na++h++so42-),所以能電離出氫離子的物質不一定是酸。
22、酸溶液一定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4、nahso4溶液都顯酸性,而nahso4屬鹽。(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23、堿溶液一定為堿性溶液,但堿性溶液不一定是堿溶液。如:naoh、na2co3、nahco3溶液都顯堿性,而na2co3、nahco3為鹽。堿溶液就是堿的水溶液,堿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24、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
(如mn2o7是金屬氧化物,但它是酸氧化物,其對應的酸是高錳酸,即hmno4);記住:堿性氧化物中只k2o、na2o、bao、cao能溶于水與水反應生成堿。
25、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屬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no)。常見的酸性氧化物:co2、so2、so3、p2o5、sio2等,酸性氧化物大多數能溶于水并與水反應生成對應的酸,記住二氧化硅(sio2)不溶于水。
26、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
27、所有化學反應并不一定都屬基本反應類型,不屬基本反應的有:
①co與金屬氧化物的反應;
②酸性氧化物與堿的反應;
③有機物的燃燒。
28、凡是單質鐵參加的置換反應(鐵與酸、鹽的反應),反應后鐵一定顯+2價(即生成亞鐵鹽)。
29、凡金屬與酸發生的置換反應,反應后溶液的質量一定增加。
30、凡是同質量同價態的金屬與酸反應,相對原子質量越大的產生氫氣的質量就越少。
31、凡常溫下能與水反應的金屬(如k、ca、na),就一定不能與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但它們與酸反應是最為激烈的。
如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發生的反應是: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
31、凡是排空氣法(無論向上還是向下),都一定要將導氣管伸到集氣瓶底部。
32、制備氣體的發生裝置,在裝藥品前一定要檢查氣密性。
點燃或加熱可燃性氣體之前一定要檢驗純度.
33、書寫化學式時,正價元素不一定都寫在左邊。如nh3、ch4
34、5g某物質放入95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一定等于5%。
可能等于5%,如nacl、kno3等;也可能大于5%,如k2o、na2o、bao、so3等;也可能小于5%,如結晶水合物以及ca(oh)2、cao等。
甲烷,化學式ch4,是最簡單的烴,由一個碳和四個氫原子通過sp3雜化的方式組成,因此甲烷分子的結構為正四面體結構,四個鍵的鍵長相同鍵角相等。在標準狀態下甲烷是一無色無味氣體。一些有機物在缺氧情況下分解時所產生的沼氣其實就是甲烷。它是最簡單的有機物,是天然氣,沼氣,坑氣等的主要成分,俗稱瓦斯。從理論上說,甲烷的鍵線式可以表示為一個點“·”,但實際并沒有看到過有這種用法,可能原因是“·”號同時可以表示電子。所以在中學階段把甲烷視為沒有鍵線式。甲烷主要是作為燃料,如天然氣和煤氣,廣泛應用于民用和工業中。作為化工原料,可以用來生產乙炔、氫氣、合成氨、碳黑、硝氯基甲烷、二硫化碳、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氫氰酸等。
物理性質:
無色、無味、可燃的氣體。沸點-161.5℃,熔點-182.5℃。對空氣的重量比是0.54,比空氣約輕一半。
溶解度很小,在20℃、0.1千帕時,100單位體積的水,只能溶解3個單位體積的甲烷。
蒸汽壓53.32kpa/-168.8℃
飽和蒸氣壓(kpa):53.32(-168.8℃)
相對密度(水=1)0.42(-164℃)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0.55
燃燒熱:890.31kj/mol
總發熱量:55900kj/kg(40020kj/m3)
凈熱值:50200kj/kg(35900kj/m3)
臨界溫度(℃):-82.6
臨界壓力(mpa):4.59
爆炸上限%(v/v):15
爆炸下限%(v/v):5.3
閃點(℃):-188
引燃溫度(℃):538
分子直徑0.414nm
化學性質:
通常情況下,甲烷比較穩定,與高錳酸鉀等強氧化劑不反應,與強酸、強堿也不反應。但是在特定條件下,甲烷也會發生某些反應。
甲烷的鹵化中,主要有氯化、溴化。甲烷與氟反應是大量放熱的,一旦發生反應,大量的熱難以移走,破壞生成的氟甲烷,只得到碳和氟化氫。因此直接的氟化反應難以實現,需用稀有氣體稀釋。碘與甲烷反應需要較高的活化能,反應難以進行。因此,碘不能直接與甲烷發生取代反應生成碘甲烷。但它的逆反應卻很容易進行。以氯化為例:可以看到試管內氯氣的黃綠色氣體逐漸變淡,有白霧生成,試管內壁上有油狀液滴生成,這是甲烷和氯氣反應的所生成的一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仿(或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或四氯甲烷)、氯化氫和少量的乙烷(雜質)的混合物。
ch4+cl2→(光照)ch3cl(氣體)+hcl
ch3cl+cl2→(光照)ch2cl2(油狀物)+hcl
ch2cl2+cl2→(光照)chcl3(油狀物)+hcl
chcl3+cl2→(光照)ccl4(油狀物)+hcl
試管中液面上升,食鹽水中白色晶體析出,這是反應中生成的氯化氫溶于水的緣故。因為氯化氫極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增加了水中氯離子的濃度,使氯化鈉晶體析出。用大拇指按住試管管口,提出液面,管口向上,向試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或鋅粒,可驗證它是稀鹽酸。如果控制氯的用量,用大量甲烷,主要得到氯甲烷;如用大量氯氣,主要得到四氯化碳。工業上通過精餾,使混合物一一分開。以上幾個氯化產物,均是重要的溶劑與試劑。
甲烷最基本的氧化反應就是燃燒:
ch4+2o2→co2+2h2o
甲烷的含氫量在所有烴中是最高的,達到了25%,因此相同質量的氣態烴完全燃燒,甲烷的耗氧量最高。點燃純凈的甲烷,在火焰的上方罩一個干燥的燒杯,很快就可以看到有水蒸氣在燒杯壁上凝結。倒轉燒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甲烷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把甲烷氣體收集在高玻璃筒內,直立在桌上,移去玻璃片,迅速把放有燃燒著的蠟燭的燃燒匙伸入筒內,燭火立即熄滅,但瓶口有甲烷在燃燒,發出淡藍色的火焰。這說明甲烷可以在空氣里安靜地燃燒,但不助燃。用大試管以排水法先從氧氣貯氣瓶里輸入氧氣2/3體積,然后再通入1/3體積的甲烷。用橡皮塞塞好,取出水面。將試管顛倒數次,使氣體充分混和。用布把試管外面包好,使試管口稍微下傾,拔去塞子,迅速用燃著的小木條在試管口引火,即有尖銳的爆鳴聲發生。這個實驗雖然簡單,但也容易失敗。把玻璃導管口放出的甲烷點燃,把它放入貯滿氯氣的瓶中,甲烷將繼續燃燒,發出紅黃色的火焰,同時看到有黑煙和白霧。黑煙是炭黑,白霧是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形成的鹽酸霧滴。
在隔絕空氣并加熱至1000℃的條件下,甲烷分解生成炭黑和氫氣
ch4=(1000℃)=c+2h2
氫氣是合成氨及汽油等工業的原料;炭黑是橡膠工業的原料
甲烷可以形成籠狀的水合物,甲烷被包裹在“籠”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可燃冰。它是在一定條件(合適的溫度、壓力、氣體飽和度、水的鹽度、ph值等)下由水和天然氣在中高壓和低溫條件下混合時組成的類冰的、非化學計量的、籠形結晶化合物(碳的電負性較大,在高壓下能吸引與之相近的氫原子形成氫鍵,構成籠狀結構)。它可用mch4·nh2o來表示,m代表水合物中的氣體分子,n為水合指數(即水分子數)。
可燃冰主要儲存于海底或寒冷地區的永久凍土帶,比較難以尋找和勘探。新研制的靈敏度極高的儀器,可以實地即時測出海底土壤、巖石中各種超微量甲烷、乙烷、丙烷及氫氣的精確含量,由此判斷出可燃冰資源存在與否和資源量等各種指標。
甲烷含量超過99%的天然氣水合物又稱為甲烷水合物。
ch4
初中地理重點知識歸納初中生物實驗操作視頻篇五
氣溫酷寒、多狂風、降水稀少、干燥。
為什么南極地區氣溫比北極地區低(①南極地區主要是陸地,陸地冷熱變化劇烈②南極洲地勢高,風力大③南極洲覆蓋具厚的冰層反射部分的太陽輻射)
1、淡水資源:在南極地區冰雪世界中,一目了然的豐富資源便是巨大的冰雪資源。
據統計,在南極地區,冰雪總量之和約達2700萬立方公里,儲存了全世界可用淡水的.72%。
2、礦產資源:南極地區的礦產資源極為豐富。據已查明的資源分布來看,煤、鐵的儲量最為豐富,其它的礦產資源還正在勘測過程中。
在南極地區,可望發現更多更豐富的礦產資源,為人類利用這些資源提出科學依據。
3、生物資源:受氣候的影響,南極地區的生物集中在沿海地帶及周圍海域,主要的生物資源有:磷蝦、鯨、海豹以及企鵝等。
1.初中地理復習知識
2.湘教版初中地理重點知識
3.重點初中地理知識點
4. 初中歷史重點知識復習試題
5. 初中歷史重點知識復習試題精選
6.初中地理復習知識點世界的氣候
7.初中地理知識復習:我國的疆域
8.初中地理地圖知識點復習
初中地理重點知識歸納初中生物實驗操作視頻篇六
作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要胸懷天下,承擔起關愛社會的責任,共同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
2.作為公民如何承擔對國家的責任?
(2)當國家處在困難時刻,主動為國分憂、勇擔重任、與國家共渡難關;
(3)中學生肩負著民族輝煌的使命。
3.中學生如何肩負起民族輝煌的重任?
(1)我們對祖國盡責應該體現在好好學習上;
(2)體現在校園里、教室里主動撿起垃圾;關掉教室里的燈;關掉水龍頭等具體細節上。
4.中學生可以參加哪些社會公益活動?
(1)參加義務植樹;
(2)向居民宣傳防火知識;
(3)去福利院或老年社區做義工;
(4)向貧困地區、災區捐款捐物;
(5)做車站排隊引導員等。
5.為什么要參加公益活動?參加公益活動有什么意義?
原因:作為社會的一員,每個人都應自覺承擔關愛社會的責任;多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既承擔著社會責任,又在幫助他人,在奉獻的社會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價值。
意義: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既承擔著社會責任,又在幫助他人,并使自身的價值在奉獻中得以提升;用自己的行動和倡議帶動更多的人,社會生活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6.結合自身談談中學生應怎樣來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作為學生,我們就是要盡到做學生的責任。在學校這個小社會里,我們應認真學習,互幫互助,尊重老師,愛護校園。此外,我們還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多參加社會活動,逐漸體會自己在社會中所起的作用,主動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奉獻我么自己的一份力量。
初中地理重點知識歸納初中生物實驗操作視頻篇七
水循環: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層中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 能量來源:太陽能和重力能
類型:包括海陸間大循環、內陸循環、海上內循環
主要環節:包括蒸發,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徑流(分地表和地下徑流)等。
意義:①聯系四大圈層,在它們之間進行能量交換和物質遷移,塑造地表形態②使各種水體相互轉化,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③更新陸地水資源。
人類對水循環的影響:主要對地表徑流,及對小范圍的蒸發、降水環節進行影響,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見的形式。
初中地理重點知識歸納初中生物實驗操作視頻篇八
人口數量、分布小專題:
⑴發展中國家人口問題的不利影響及對策:
問題:人口增長過多過快,龐大的人口基數和較高的自然增長率形成人口壓力,給資源和環
境帶來巨大壓力,造成人均資源減少、就業困難、生活水平下降和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等種種
資源和環境問題,制約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控制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經
濟發展相適應,與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相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
⑵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的不同側重點:
①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
問題:人口老齡化嚴重,勞動力短缺,制約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
措施:鼓勵生育,接納移民。
②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老齡化:
問題:人口老齡化,青壯年負擔過重以及贍養眾多孤寡病殘老人。
措施:關心照顧老人,建立社會保障、完善社會服務體系。
⑶巴西(澳大利亞)人口集中于東南部,原因:①氣候溫和濕潤,地形平坦,利于耕作;②交通便利,多優良港灣,工業發達;③歐洲殖民者最早到達這里,開發歷史較早;
(4)中國人口問題:①我國人口問題表現為人口基數大,增長快;農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結構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齡化問題出現);人口素質較低;人口地區分布不平衡。
②我國目前人口問題的任務是繼續保持較低人口自然增長率而不是控制人口老齡化。
初中地理重點知識歸納初中生物實驗操作視頻篇九
1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天圓地方說、地圓說、地心說、日心說、大爆炸宇宙學說。
2宇宙的基本特點:由各種形態的物質構成,在不斷運動和發展變化。
3天體的分類:星云、恒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
4天體系統的成因:天體之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5天體系統的級別: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6日地平均距離:1.496億千米。
7太陽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八大行星按結構特征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9地球上生物出現和進化的原因:光照條件、穩定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溫度、液態水。
10太陽的主要成分:氫和氦
11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核聚變反應
12太陽輻射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維持地表溫度,水循環、大氣運動等的動力,人類的主要能源。
13太陽活動: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國太陽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16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
17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①影響氣候②影響短波通訊③產生磁暴現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殘月
19月相變化規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東東(下弦月)
20星期的由來:朔望兩弦四相。
21空間探索階段的開始:1957年10月,原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22空間開發階段的開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飛機試航成功。
23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1970年“東方紅”一號、1999年“神舟號”載人航天試驗飛船。2003年神州5號
24宇宙自然資源的分類:空間資源(高真空、強輻射、失重)、太陽能資源、礦產資源。
25保護宇宙環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強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