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建筑風水學論文篇一
隨著科技的進步,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人類對自然資源過度索取,對環境過度破壞,然而事實證明自然是不可戰勝的,人類戰勝自然的泡影會在自然對我們的懲罰中破裂。而反觀中華民族沿襲數千年的生活方式,其建筑方式卻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可持續發展的典范。我們的先祖崇拜天地,日月山川,這種崇拜隨著歷史的邁進,逐漸成為一種民族的文化,在先賢哲學中就成為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而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滲透進入中國生活的每一個領域,在聚落建設與古建筑活動中,先祖們重視自然,順應自然,與自然態度親和,園地制宜,力求與自然融合協調。
自20世紀中葉伊始,生存環境的愈加惡化促使人們不斷進行反思與探索,如何改變其現狀,從而認識到人與自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們的觀念逐漸由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轉變為順應自然,從而提出了“生態設計”、“綠色設計”、“可持續發展觀”等。同時一系列相應學說不斷影響著當下與未來。生態是一個很廣泛的問題,它作用于環境,城市,建筑,哲學,經濟,文化等。而中國古典文化正是最生態的文化,中國古代建筑更加體現出人與自然,人與世界,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展現了東方“天人合一”的理念與智慧。其所展現的生態與綠色理念,不斷的在影響著當代與未來。
風水學說概述
中華民族是有著悠久歷史底蘊的民族,在悠遠漫長的農耕文明中,我們的先祖有了超前的環境科學意識,他們在漫長的農耕生產中,不得不受限制于天時地利等自然條件的限制,這就促使先祖們對人與自然密切關系進行主動性的認知,從而一切生產活動,都與自然智慧相結合,從而達到最優結果。我們的先祖崇拜天地,日月山川,這種崇拜隨著歷史的邁進,逐漸成為一種民族文化,在先賢哲學中成為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而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滲透進入中國生活的每一個領域。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因地制宜成為聚落建設與建筑活動中的重要原則,力求與自然融合協調。
從周代伊始,先祖們已經開始關注人居環境,他們登上高山,走下平地,觀察原野與河流,丈量土地觀測日照等。這種遵循“天人合一”的意識在中國古代的城市建設、園林規劃、寺廟建設等方面都不斷滲入繼承與豐富,從而不斷上升成為了中國獨特的環境意識。
這種環境意識從古至今不斷的被豐富和系統化,而很多的內容卻展現在了風水術數上面,從風水術數中我們能去發現這種帶有中國古典特色的環境生態意識。
風水學說在中國古代的發展
“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極為精粹的一環,這一思想使得風水學對人與環境的關系極度重視,達到非常之高的研究成果。在物質上,對于人與自然的和睦,協調非常的注重;在心里上也注重人內心對環境的感受。風水寶地的居住模式,被西方稱為“東方文化生態”。以中國古代造園為例:古代造園講究風水,風水術以四靈獸之地為理想的環境,“四靈”具體化為山(玄武)、河(青龍)、路(白虎)、池(朱雀)等環境要素,這種四靈獸之地最終所顯現出來的環境就是,房屋的四周山水環繞,水口含和,水道綿延曲折,這種利用風水術所選擇出來的環境的確擁有著良好的小氣候與生態環境效益。坐北朝南,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風水學建筑理論與處在地球北半球的中國的實際地理位置相吻合。這種環境下有益于建筑的日照、通風、取水、排水、防澇、御寒;同時對于進行農林牧副漁等多種農業生產也有便利之處,將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的銜接在了一起,使人在對生態進行最小改變的同時收獲最大效益,這也是風水學說中所蘊含的生態意識。在以農耕為經濟基礎的封建社會中,風水學的應用不僅為先人提供了舒適的居住環境,還對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莫大的推動作用。
中國古代先人,崇尚山水神靈文化,產生了昆侖、蓬萊、壺天等“神域仙境”。不論是蓬萊仙境還是昆侖仙境,它們的共同點都是由高大山體、廣博海洋水體、島嶼等環境元素形成一種山水圍繞的景觀模式。高山上有四時花草,高低不同的樹木,還有著建筑人居空間,這種布局是在風水學說的影響下形成的中國人心目中“理想環境”的寫照。
中國追求的風水福地,要穴的四周山水圍繞,明堂開朗,水口含和,水道綿延曲折,這種環境中有著優良的游賞性、觀覽性、活動性。綠色植物也在這個“理想環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除了我們已知的保持水土、吸附、過濾灰塵以凈化空氣、殺菌、吸收噪音、盛夏降溫等作用之外,還對人類有醫療保健功能。雖然風水學說只是以中國古代先人的智慧與經驗積累為基礎建立的,并沒有科學的數據來支撐這,但在現代技術發展的今天,中國古代風水學說中所蘊含的生態意識和所提倡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仍是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主題。
風水學說中的生態意識,不僅是在“理想環境”上體現,先祖們在城市,村莊,建筑活動中不斷的因勢利導,因地制宜的踐行著這種觀念。
中國古代的建筑格局都是在順應自然環境,但因地理區位因素,很難達到理想環境,必須通過人工技術手段,對于不理想的地形也常通過開溝、挖塘、壘壩,比如園林中水池通過鑿井,養水生動植物等,來抵擋水質的惡化。還有一些建筑因區位因素不同,不能實現以子午線為基準,坐北朝南的風水準則,于是產生了一些偏轉角,但是這些偏轉角大都在南偏西30度,南偏東30度之間,各地的偏轉范圍都與當地最佳朝向范圍吻合。這樣的偏轉,使得建筑與天時相互協調,一方面順應地形,一方面順應良好方位,布局非常合理。
“風水林”一般分布在村莊四周的溪流入水口或房屋后山處,或河邊湖邊,其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涵養水源、減輕旱澇和風災,調節小氣候,同時能有效強化盆地的圍合效應。這些建筑設計手段的運用都是風水學說中生態意識的典型體現。
中國古代的風水學說雖然是基于古代先賢的經驗積累形成的學說,并沒有各種科學數據做理論依托。風水學說從根本上是基于生態目的選擇出的一種最佳的適宜人居住的空間。這種宜居空間是一種最生態的生活環境,其順應天時、地利、最大限度最優方式的利用了自然能源。此種方式放在今日,可能并不能順應時代發展,社會的經濟基礎也不再是農業,但風水學中的生態意識仍然值得借鑒和學習。在當今的建筑、景觀、室內設計中,生態意識可以指導設計師進行生態設計。從大的方面講,順應天時地利,充分利用當地氣候與地形土壤等,以做出最優選擇;同時利用新興科學技術手段實現現代生態,例如:清潔能源發電、地熱泵技術等。利用環保材料、節能技術等手段使建筑達到最優生態空間。
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當今中國社會發展的主題之一,是中國今后發展不可避免、亟待解決的問題。風水學說是經過中國幾千年歷史沉淀的智慧結晶,其中所蘊含的生態意識和所推崇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都值得學習。以敬畏的心去尊重自然,人類才能生存的更久遠,以憐憫的心去體會自然,人類才能被自然所接納,以感恩的心去保護自然,人類才不會被自然所剔除,最終走向毀滅。
建筑風水學論文篇二
風水在中國古代是一種“相地術”,主要理論依據是八卦和五行,有其科學依據。本文概述了建筑風水學的概述,闡述了科學正確地詮釋建筑風水學以及建筑風水學的具體表現,對風水學在居住區規劃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論述分析,以供借鑒參考。
建筑風水學;科學;具體表現;居住區;規劃設計
建筑風水學不是迷信,它是人類文化的積蓄,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建筑風水學將會不斷地發展。居住區作為當代城市人類聚居的基本單位,對廣大市民的生活質量影響是深遠的;為了建造適合中國人居住的環境,有必要用風水學思想指導居住區規劃設計。
建筑風水學,是一門研究建筑“風水”的學科,是一門察天觀地的學科,是古代關于“生氣”的學說,生氣是萬物生長發育之氣,是能夠煥發生命力的元素,實際上是地理學、氣象學、生態學、規劃學和建筑學的一種綜合的自然科學。它通過對事物的安排,從建筑奠基到室內裝飾,對室內氣氛產生一定影響。它有助于人們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利用陰陽之平衡,來獲得吉祥之氣,從而促進健康,增加活力。我認為,風水學是一種傳統文化現象,一種廣泛流傳的民俗,一種擇吉避兇的術數,一種有關環境與人的學問,是人們長期實踐經驗的積淀。
在研究中,學者們認為自然界的一切物質都會產生于人體有作用的超微離子和磁場。這些磁場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發生變化,也會隨著人體自身場態的變化而變化,可以使我們心情愉快、思維敏捷、健康長壽,也可以使我們精神萎靡、反應遲鈍、多病短壽。建筑風水學就是在地基、居所布局的基礎上增加某種信息符號,以滿足人們避兇趨吉的心理要求。
北方人住磚瓦房,西北高原人住窯洞,云南人住吊腳竹樓,這些都是生態建筑學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具體表現。風水的宗旨便是理氣,即尋找生氣,而這樣的地方應該是避風向陽,山清水秀,流水潺潺,草木欣欣,鳥語花香之地,這恰恰和生態建筑不謀而合。
現代風水學的使命就是將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科學地重新闡述,每種文化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何況幾千年長久不衰。
“有錢不建東西房,冬天不暖夏不涼;建房首選南北向,通風采光又向陽;冬天能擋北風吹,盛夏南風吹又涼”,這是古今通曉的道理,是根據我國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征總結出來的,在室內住宅和建筑構造上,有著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國的建筑中,很多也都蘊含著風水學,預示著美好與祝福,比如北京的頤和園,園中的昆明湖整體是一個壽桃的形狀,昆明湖后面的福壽山,又呈一個蝙蝠狀。整個布局暗含著“福壽”的寓意,也是乾隆皇帝為母后獻壽的初衷。再比如鳥巢和水立方,圓形的鳥巢和方形的水立方,契合了“天圓地方”的風水學論,標識著我國的國運昌盛。
居住區是當代城市人類聚居的基本單位,它設計得是否合理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的質量。筆者通過觀察發現,大量的居住區在設計上存在著好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盲目地學習歐美,相互抄襲,缺乏新意,沒有民族的特色等等。面對這些問題,如果在居住區規劃時把風水文化引入其中,就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1、風水學在居住區總體規劃布局中的應用。風水學在居住布局時的應用應在已經圈定的區域上進行,這基本上涉及不到居住區的選址的問題,只能是在現有的情況下趨吉避兇,變不利為有利。風水學認為建筑應與環境協調一致,順勢順氣,講究固有磁場的效應,不搞大填大挖,這也應該成為居住區規劃的總體指導思想。
2、風水學在居住區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1)風水學主張建筑坐北朝南,坐北朝南這與我國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有著緊密的聯系。在一個居住區內高層的建筑應盡量建筑在北側,它成為南側建筑的靠山,為整個小區創造較為理想的小環境,另外高層的還可以結合居住區小游園布置,小游園布置在高層的北側,這樣,居住區立面構圖更容易處理。
(2)“藏風聚氣”是風水學一項重要的內容。怎樣的環境才能夠藏風聚氣呢?簡言之,就是四周山嶺環抱的地方,就像一個大的四合院。那末藏風聚氣在建筑布局中的表現就是:建筑布置應錯落有致,相互間顧盼生情,形成一個個類似院落的小空間,成為周圍居民的共同活動的公共活動的空間,調查表明居民很喜歡這樣的空間。我們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會發現許多城市的居住區的建筑布局成排成列,像兵營一樣,毫無生機,這樣的樓盤通常都不容易賣。
(3)風水學中的避煞對建筑的影響。避煞是風水學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煞”簡單地說就是對人生存不利的因素。比如,門窗不宜對著樹林,也不宜對著高塔、線桿等尖銳的建筑物,主要考慮防止雷電等自然災害。至于對人們心理上的影響,并沒有直接的必然聯系,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在建筑中不考慮這些因素。因為風水學中的避煞在民間廣泛的流傳,很多的人都知道這些,都或多或少地把避煞作為建筑選址的原則之一。所以,做建筑設計一定要考慮居住者的文化背景和心理因素。
3、風水學在居住區交通設計中的應用。
(1)道路要暢通,不錯不堵。在居住區內劃分各個居住小區或獨立街坊的道路系統之間,要求互相順通,避免互相錯位或出現盡端式的“斷頭路”,從而形成堵截或丁字交叉點。要避免產生正對道路的建筑,這是風水學形法所忌的,否則也會給居民帶來生活、交通的不便。道路互相錯位則形成較多的交叉路口,很容易出現交通事故。
(2)主路力求平直,避免無意義的彎曲。這不僅有利于工程管線的設置和工程經濟,而且有利于風水學環境需要。道路彎曲產生的反弓及路沖方向不利于布置建筑,也是風水學形法所忌。
(3)道路交叉力求正交,避免斜交。斜交不僅不利于工程管線設置,妨礙車輛的良好通行,而且會造成風水學上的剪刀煞地段,損害這一地段的環境質量和土地利用價值,也不利于布置建筑。
4、風水學在居住區綠化中的應用。
綠地是優化居住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與人類互依互補。植物具有防塵、防噪、遮陽、防風、調節小氣候、美化環境的功能。同時也具有藏風聚氣、避煞氣(不利于人的場氣)、引吉氣的風水功能,尤其是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人對許多綠化植物積累了不少感官上的美丑善惡習慣印象,流傳下來的習俗文脈在規劃布置中也是不可忽視的。植物的這種非生物學上的“善惡”,是一種習俗文化認定。如“椿”,被視為長壽之木,屬吉祥。《莊子·逍遙游》云:“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槐”,民間有諺語:“門前一棵槐,不是招寶,就是進財。”“合歡”:屬落葉喬木,羽狀對偶復葉,夜間雙雙閉合,夜合晨舒,象征夫妻恩愛和諧,婚姻美滿,故稱“合婚樹”等。植物與人生息息相關,有時小問題也可影響大的居住區規劃的關系,所以在居住區規劃時應予以重視。
綜上所述,居住區規劃及環境設計應嚴格遵守上述風水格局,對中國五千年來的風水理論,要去粗取精,把中國的風水理論與現代規劃理論科學地結合起來,古為今用,創造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城市居住區。
[3]薛?.建筑風水學淺談[m].四川建筑,2006,(4)
[4]王冠,趙鵬。建筑風水的科學性[m].山西建筑,2008,(22)
建筑風水學論文篇三
風水是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重要內容,風水學并不是迷信,而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運用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理念來規劃與設計建筑物,把人看成自然的一部分,認為人與自然同處于一個有機整體中,人類居住的建筑空間應與周圍環境相互協調。本文通過簡要講解風水的概念和住宅的空間構成形式,對現代住宅中的風水設計進行簡要的分析,并對現代住宅的室內設計的發展方向做出思考。
風水學;現代住宅;室內設計
隨著室內裝飾技術的日新月異,人類對于居住環境的要求除了功能性外更增添了人與環境和諧調和的要求。中國古代風水學中“天人合一”的精髓與當前這一需求不謀而合。在室內設計中采用風水理論,在當今的現代住宅中也是備受重視的,更加凸顯出現代人對個性的追求。
風水一詞對于現代人來說代表的是傳統與神秘,它不是憑空形成的,而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在當代社會具有一定的社會作用,對建筑、室內設計都具有一定的知道作用,使設計更加符合人們的需求。
(一)風水學的形成與意義
風水文化源遠流長,在其發展過程里,由于古人們對自然現象的崇拜或畏懼,使其混雜了很多迷信色彩。不過,其中蘊含的天文、地理、建筑、美學、心理等學問的正確性是不容置疑的。風水學最初是作為帝王的御用術,應用于指導城邑、宮殿、陵址等的修建活動之中。風水學自唐宋而興盛,并且根據周易的原理,乘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的前身司南流行而流行,形成了以理法為主的福建派以及形法為主的江西派兩大流派,逐漸導入民間,而風水理論體系也逐漸完善,在社會的文明進程中作用凸顯。中國傳統的各類形制的建筑都留下了風水深刻的痕跡。風水學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具有豐富的內涵、獨具風格相對完整的理念。從鄉村到城市,從居家、陵寢乃至修路等等,都會受到風水學的影響。隨著人類物質文明的發展怎樣改善生活條件,趨吉避兇,增加安全指數,成為人們首要的追求,由此,祖先從天文地理、哲學等學科以及聯系人們的生活實際,把建筑民宅、選址規劃做以調整與總結,而形成了風水學理論。
(二)風水學在當代社會中的作用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居住條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風水學越來越被廣大的人民群眾所認識,進而從認知到重視。在裝修房屋前都要查找風水方面的資料,在風水學中尋找一種個人與環境之間的平衡,把每個空間的方位調整到最佳,從而使住宅的日益旺盛。對于每個住宅而言,宅之氣色,興衰與否極致重要。
風水學的出現,喚醒了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向往。雖然對于大的建筑空間我們無法改變,但是人們可以在屬于自己的小空間里玩轉風水學,表達一種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對大自然的返璞歸真之情。
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居住環境和生活品位,風水學在室內設計中的發展也是越來越備受重視,當今無論是建筑還是住宅,都離不開風水學。
(一)傳統風水文化對現代居室設計的影響
近年來,由于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風水學正以新的形式應用在室內裝潢設計中。很多設計師都在強調人與所處環境之間要建立和諧的關系,而風水學恰恰是這方面的專屬學問。當今社會,很多人雖然了解風水學,但是并不懂得如何與室內設計相結合,也有很多設計師對風水學了解不多,甚至對風水學完全不懂,進而導致風水學和設計這兩者之間不能很好地結合。如何解決風水學與設計之間的關系成為當代設計師的主要問題。設計師應該加強對風水學的重視,把風水學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合到設計學原理中。正確對待風水學,掌握其中的人文精神,就能實現室內環境與人文精神的完美統一。
(二)風水學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風水學理論對現代室內設計有著重要的作用,下面對幾個重要的空間方位進行簡要說明:
1.大門所有的門不能直沖,大門直沖有麻煩,所以要有阻,進門口一般來講都要有阻擋,擋的方位與人的走向要順時針而動。大門應盡量內開,聚財,外開易泄露財氣。根據住宅的方位不同,大門的開啟方位也不一樣,通常大門開啟方位在青龍位較為吉祥。
2.玄關它是溝通室內與正門的唯一通道,所以此處應該以實墻為根基,用不透明、不反光、不會產生倒影的玻璃來做遮擋裝飾,達到一種透而不漏效果。風水學里,在玄關處做遮擋可以改變大門進入的外氣轉向,外氣本來從兇方直入的,改為吉方轉入,這便符合風水的趨吉避兇之道。在此處做遮擋除可化解形煞及煞氣外,并可防止旺氣外泄。玄關墻壁和地面要盡量平整,這樣氣流就會暢通無阻,如果墻壁或地面不平的話會在來人的心理產生不良的影響。
3.客廳在風水學里,客廳要明亮透氣,明亮透氣的客廳能夠給人帶來旺盛的嘉運。因此,在顏色上不要選擇灰色調或暗色調。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明亮透氣的客廳給人愉快的心情,好的心情會讓人精神放松,讓人得到充分的休息,休息好身體就會健康,做事情也會又飽滿的狀態。
4.臥室臥室尤為重要,從風水學的角度看,臥室的方位選擇應在房子的東邊,這樣可以每天迎著朝陽,能夠使人的精神飽滿,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床的擺放也有講究。北方主水性寒,寒謂之陰,損陽氣。人的頭部為人體諸陽之會,所以床頭不能向北。從地球磁場的角度看,大陸板塊多在北半球,若是頭朝北睡覺,就會順向磁場嗎,對人的大腦神經十分不利。
風水學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社會地位越來越高,在建筑和住宅中都運用廣泛,在今后的發展中,風水學更加會影響人們的生活,它不是迷信,它是一種科學,一種可以讓人生活更舒適的一門學科。現代風水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在與其他各門類學說均有緊密的聯系,怎樣與時俱進,不斷完善這門學科,對現代社會的各類營建規劃活動作出更大的貢獻,這是一個嚴謹的課題。因此,風水學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會帶給越來越多的人們舒適的生活。
[1]鄭秀梅。付麗艷。淺談風水學在現代住宅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4(11).
[2]馬永濤。淺談住宅風水學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06).[3]陳玲。淺談風水學在現代住宅設計中的應用[j].企業導報,2011(15).
建筑風水學論文篇四
風水是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重要內容,風水學并不是迷信,而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運用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理念來規劃與設計建筑物,把人看成自然的一部分,認為人與自然同處于一個有機整體中,人類居住的建筑空間應與周圍環境相互協調。本文通過簡要講解風水的概念和住宅的空間構成形式,對現代住宅中的風水設計進行簡要的分析,并對現代住宅的室內設計的發展方向做出思考。
風水學;現代住宅;室內設計
隨著室內裝飾技術的日新月異,人類對于居住環境的要求除了功能性外更增添了人與環境和諧調和的要求。中國古代風水學中“天人合一”的精髓與當前這一需求不謀而合。在室內設計中采用風水理論,在當今的現代住宅中也是備受重視的,更加凸顯出現代人對個性的追求。
風水一詞對于現代人來說代表的是傳統與神秘,它不是憑空形成的,而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在當代社會具有一定的社會作用,對建筑、室內設計都具有一定的知道作用,使設計更加符合人們的需求。
(一)風水學的形成與意義
風水文化源遠流長,在其發展過程里,由于古人們對自然現象的崇拜或畏懼,使其混雜了很多迷信色彩。不過,其中蘊含的天文、地理、建筑、美學、心理等學問的正確性是不容置疑的。風水學最初是作為帝王的御用術,應用于指導城邑、宮殿、陵址等的修建活動之中。風水學自唐宋而興盛,并且根據周易的原理,乘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的前身司南流行而流行,形成了以理法為主的福建派以及形法為主的江西派兩大流派,逐漸導入民間,而風水理論體系也逐漸完善,在社會的文明進程中作用凸顯。中國傳統的各類形制的建筑都留下了風水深刻的痕跡。風水學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具有豐富的內涵、獨具風格相對完整的理念。從鄉村到城市,從居家、陵寢乃至修路等等,都會受到風水學的影響。隨著人類物質文明的發展怎樣改善生活條件,趨吉避兇,增加安全指數,成為人們首要的追求,由此,祖先從天文地理、哲學等學科以及聯系人們的生活實際,把建筑民宅、選址規劃做以調整與總結,而形成了風水學理論。
(二)風水學在當代社會中的作用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居住條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風水學越來越被廣大的人民群眾所認識,進而從認知到重視。在裝修房屋前都要查找風水方面的資料,在風水學中尋找一種個人與環境之間的平衡,把每個空間的方位調整到最佳,從而使住宅的日益旺盛。對于每個住宅而言,宅之氣色,興衰與否極致重要。
風水學的出現,喚醒了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向往。雖然對于大的建筑空間我們無法改變,但是人們可以在屬于自己的小空間里玩轉風水學,表達一種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對大自然的返璞歸真之情。
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居住環境和生活品位,風水學在室內設計中的發展也是越來越備受重視,當今無論是建筑還是住宅,都離不開風水學。
(一)傳統風水文化對現代居室設計的影響
近年來,由于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風水學正以新的形式應用在室內裝潢設計中。很多設計師都在強調人與所處環境之間要建立和諧的關系,而風水學恰恰是這方面的專屬學問。當今社會,很多人雖然了解風水學,但是并不懂得如何與室內設計相結合,也有很多設計師對風水學了解不多,甚至對風水學完全不懂,進而導致風水學和設計這兩者之間不能很好地結合。如何解決風水學與設計之間的關系成為當代設計師的主要問題。設計師應該加強對風水學的重視,把風水學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合到設計學原理中。正確對待風水學,掌握其中的人文精神,就能實現室內環境與人文精神的完美統一。
(二)風水學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風水學理論對現代室內設計有著重要的作用,下面對幾個重要的空間方位進行簡要說明:
1、大門
所有的門不能直沖,大門直沖有麻煩,所以要有阻,進門口一般來講都要有阻擋,擋的方位與人的走向要順時針而動。大門應盡量內開,聚財,外開易泄露財氣。根據住宅的方位不同,大門的開啟方位也不一樣,通常大門開啟方位在青龍位較為吉祥。
2、玄關
它是溝通室內與正門的唯一通道,所以此處應該以實墻為根基,用不透明、不反光、不會產生倒影的玻璃來做遮擋裝飾,達到一種透而不漏效果。風水學里,在玄關處做遮擋可以改變大門進入的外氣轉向,外氣本來從兇方直入的,改為吉方轉入,這便符合風水的趨吉避兇之道。在此處做遮擋除可化解形煞及煞氣外,并可防止旺氣外泄。玄關墻壁和地面要盡量平整,這樣氣流就會暢通無阻,如果墻壁或地面不平的話會在來人的心理產生不良的影響。
3、客廳
在風水學里,客廳要明亮透氣,明亮透氣的客廳能夠給人帶來旺盛的嘉運。因此,在顏色上不要選擇灰色調或暗色調。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明亮透氣的客廳給人愉快的心情,好的心情會讓人精神放松,讓人得到充分的休息,休息好身體就會健康,做事情也會又飽滿的狀態。
4、臥室
臥室尤為重要,從風水學的角度看,臥室的方位選擇應在房子的東邊,這樣可以每天迎著朝陽,能夠使人的精神飽滿,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床的擺放也有講究。北方主水性寒,寒謂之陰,損陽氣。人的頭部為人體諸陽之會,所以床頭不能向北。從地球磁場的角度看,大陸板塊多在北半球,若是頭朝北睡覺,就會順向磁場嗎,對人的大腦神經十分不利。
風水學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社會地位越來越高,在建筑和住宅中都運用廣泛,在今后的發展中,風水學更加會影響人們的生活,它不是迷信,它是一種科學,一種可以讓人生活更舒適的一門學科。現代風水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在與其他各門類學說均有緊密的聯系,怎樣與時俱進,不斷完善這門學科,對現代社會的各類營建規劃活動作出更大的貢獻,這是一個嚴謹的課題。因此,風水學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會帶給越來越多的人們舒適的生活。
[1]鄭秀梅。付麗艷。淺談風水學在現代住宅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4(11)。
[2]馬永濤。淺談住宅風水學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06)。
[3]陳玲。淺談風水學在現代住宅設計中的應用[j]。企業導報,2011(15)。
建筑風水學論文篇五
建筑風水學是一門研究建筑“風水”的學科,人們在選擇住房時要考慮的因素很多,而風水就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之一,建筑風水學有它的科學性,它研究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了解建筑風水學,學習建筑風水學,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贏得最佳的天時地利與人和,達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這是建筑風水學的宗旨。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建筑風水學的相關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近年來,昆明市呈貢新區被外媒稱為“鬼城”,不能說與呈貢新區的點式塔樓如土堆雞樅般大面積破土而出無關。這不僅破壞了昆明的城市容貌,更破壞了昆明的居住環境,讓那些希望參與昆明建設的投資商、建設者望而卻步。眾所周知,這些點式塔樓一旦建成,盡管渾身是毛病,也不能把它扒了重建。這種不適宜人居的點式塔樓的建造已造成了對建筑材料、土地資源、勞動力極大的浪費。我們應該盡快擺脫這種只向錢看的錯誤的建設理念,讓昆明的城市建設回到弘揚中國文化,繼承中華傳統的健康道路上來。
中國的建筑風水學是中國五千年文明中的一只璀璨的奇葩,在中國建筑史乃至世界建筑史上享有盛名,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生存智慧和文化藝術的科學總結和結晶。
在它指引下中華民族建造了無數壯麗輝煌舉世聞名的宮殿廟宇、玲瓏精致巧奪天工的園林和吸天地之精華蘊大自然之靈氣的民居,護佑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生息繁衍興旺發達,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風水一詞,來自八卦。八卦認為人類賴以生存的有八大生態環境因素,即天(乾)、地(坤)、山(艮)、澤(兌)、風(巽)、雷(震)、水(坎)、火(離),風水來自巽卦和坎卦,中國古人認為,風和水對于人類來講最親密,最重要,變化也最大。研究風水,就是要建立一個藏風抱水聚氣的有利于人類生存發展的空間。在這天人合一的環境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天人互補、人丁興旺、富貴常在、光宗耀祖。由周易引出的風水學,既是一門大學問,又是一門大藝術,它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講求人怎么才能適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發展。
建筑風水學是風水學在建筑上的具體應用,是中國古代建筑理論的靈魂。隨著時代發展,建筑風水學由古代的樸素理論,演化為今天的融匯中外、現代與傳統結合、內涵豐富、富有綜合性和系統性的理論。如今,西方國家的建筑界,在盛贊中國建筑風水學的同時,努力研究它的合理內涵,大力吸取其精華,融于他們的建筑中。可悲的是,我們今天的建筑規劃設計把老祖宗五千年的生存智慧拋在一邊,把西方都在積極學習運用的中國建筑風水學,扔在了腦后。我們呼吁:人們要深刻的反思,一個優秀的民族,必須是熱愛自己的歷史、熱愛自己文化傳統的民族。無視自己的優良傳統,蔑視自己的歷史文化的,叫做歷史虛無主義。人世間的千秋功罪總是要被歷史來評說的,歷史虛無主義者無疑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1、建筑風水當中最重要的原則是以人為本
建筑風水學提倡天人合一,但最終講的是人怎么適應自然,利用自然,最大限度享受自然恩賜,造福于人類本身的問題。而我們今天看到的點式塔樓的建設,完全違背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它不是創造一個最適宜人類居住的環境,完全沒有考慮到居住的人的生活享受、身心健康,享受大自然的恩賜。完全是考慮怎么多賺錢,完全是以錢為本。
國家為了使我國居民的居住環境健康優美,特別制定了一個建筑密度的指標,明確規定:在平面上只能用百分之三十和三十以內的面積建設建筑物,百分之七十的面積規定為綠化面積和公共走廊。點式塔樓就是在這種明文規定之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最丑惡的產物,動輒就建三十層四十層,建筑密度倒是保持在百分之三十,但容積率卻大大突破了。眾所周知,容積率是一個關系到住宅質量的關鍵指標,人們為了追求居住質量,建造別墅,別墅的容積率只有0.3~0.4,而城中村改造的點式塔樓的容積率已經到6以上,試想居住在三十層四十層的鋼筋水泥森林里面,不接地氣地生活在高空的水泥的牢籠里,不知道人們還能上哪里去找生活的樂趣、身心健康,何談享受大自然的恩賜,更何談適宜人居。城市的規劃者和房地產開發商為了賺錢,完全犧牲了人們的居住環境。俗話講,土地城市化了,建筑現代化了,人們的居住環境卻惡化了。
這里我們要尖銳地指出:規劃建蓋房屋的目的是為人,從古代為了遮風避雨,到現代為了享受生活,都是為了人的幸福健康生活,這一切都應該是以人為中心,不是為了錢。但是為了賺錢,規劃者、開發商,完全把居住者的身心健康、生活便利、居住質量統統拋在了一旁。
2、建筑風水強調坐北朝南、南北通透的建筑原則
這一建筑原則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生存智慧的結晶。由于中國的地理位置處于北半球,位于北回歸線上,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在我們這一經緯度上,太陽照射的特殊角度。若是坐北朝南的房子,就可以實現夏天當頂照射,冬天太陽從南向射入,就可冬暖夏涼:冬天南向房屋可最大限度享受太陽光長時間照射,溫暖如春,節約能源。夏天屋頂擋住直射的太陽光,避開夏日的酷暑,屋內充分涼爽,免去空調之苦。現在建設的'點式塔樓為爭容積率見縫插針,完全不講究樓盤的座向,甚至謊稱塔樓的四面均可享受陽光照射,已經成為一個違反常識、被人們恥笑的欺騙宣傳。點式塔樓的北向房屋常年無法享受陽光照射,進門就得開空調,開電燈,造成能源的極大浪費。長期居住北屋的人,因為終年不見陽光,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
風水中講求藏風抱水聚氣,是最適宜人居的基本條件。坐北朝南,南北通透的房子,空氣流通,有助于人們的呼吸健康。一個通暢的好的空氣環境,是人身心健康的基本保障。點式塔樓的建筑特性決定了其核心是中心的電梯井,由于電梯井居中,使南北房屋分隔,不可能做到南北通透,非常不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大家知道,長期在一個封閉的難以透氣的環境中生活,呼吸健康都做不到,更何談健康長壽。更有甚者,昆明地區風大,點式塔樓的二十五層以上即不敢開窗戶,更要自我封閉,不利呼吸健康。
3、建筑風水強調因地制宜的原則
有人說,風水是尋找建筑最佳享受自然恩賜的位置的一門學問。昆明地處云貴高原,人們受到過度的紫外線照射,本來是一件遺憾的事,但是在昆明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又是變不利為有利的一件特大的幸事,“這里離太陽更近”,我們就可以享受太陽更多的優惠。昆明地區的太陽能熱水器,只要一天當中有四分之一的晴天就可以享受充分的熱水,可以用于洗碗洗衣沐浴和諸多的生活用熱水。
在昆明過去的住宅建筑設計中,沒有設計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住宅建筑是無法通過城市規劃審計的,這本是現代社會節能減排的一大進步,也是昆明人享受得天獨厚的自然恩惠的特權。
有人說建點式塔樓是為了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解決我國人口密度較大的矛盾。但我們縱觀世界,人口密度比我們大的國家也沒有把他們的所有住宅都建成點式塔樓,或許他們城市建設中有那么一兩幢點式塔樓作為點綴,但絕大多數的樓盤都還是千姿百態、儀態萬方,各式各樣不同民族元素的高層建筑。就人口密度而言,從發達國家說起,日本排在第一,每平方公里338人;英國排在第二,每平方公里248人;德國排在第三,每平方公里231人;意大利排在第四,每平方公里193人。中國排在意大利之后,每平方公里138人。而英國、德國、意大利的古建筑比比皆是,城市新區千姿百態,也沒有因為人口密度大而把住宅都建成三四十層的點式塔樓。
就國內而言,全國三十一個省市,云南的人口密度排在第25位。全國337個城市中,昆明市的人口密度排在155位。走遍全國,就是到了人口密度比昆明大得多的江浙、蘇杭,甚至北京,上海都沒見到全是點式塔樓的景象。所以昆明沒有必要為有效利用土地,把房子建得那么密,而犧牲了昆明最適宜人居的環境。城市化是人的城市化,而不是建筑物的城市化!
昆明的城市建設還存在著一個制約因素,就是滇池的污染。昆明城不可能無限擴展,昆明市不可能無限地擴大城市人口,所以,從將來昆明的城市人口總量來講,昆明的城市建設沒必要都是點式塔樓。并且,從昆明的收入水平出發,昆明應該是考慮最物美價廉、最適宜人居的建筑,由于點式塔樓建筑成本高、售價高,用點式塔樓來迎接進城的農民也是不現實的。
城市建設和宏觀的人口增長、人口結構緊緊相連。住房建設與有能力買房的人口的剛需密切相關。最近,對于中國人口發展趨勢研究的文章很多,其中一個共識就是認為中國的人口紅利已在逐步消失,即2013年始我國的人口增長率已經由上升轉為下降,25歲~65歲的勞動人口數量從2015年開始將逐年減少,簡單地說,這就意味著適齡人口結婚對于住房的剛需在下降。這將直接影響到我國的住房的銷售數量和銷售價格。
昆明的城市建設也必將受到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的影響。就目前昆明的住房供求情況來講,去年9月份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所公布的全國三十五個城市供求狀況調查表顯示,昆明在“2014~2015中國35城商品房供求關系綜合指標排名”中,供過于求的情況僅次于蘭州排名全國第二,供過于求已經非常嚴重。按有關統計,昆明現有的房屋存量按往年的銷售速度要三年到四年才能售完。可是就昆明的房屋供給來講,還有大量的在建房,呈貢在建的點式塔樓就是其中非常典型、引人注目的。
從云南省的人口密度到昆明市的人口密度都沒有必要把所有的住房建成點式塔樓。從中國人口結構變化,人們對住房的剛性需求也沒有必要再建那么多點式塔樓。應該說每一幢建筑都是有生命和靈魂的,歷史和民族的符號與現代元素的融合是它的生命,文化是它的靈魂。
每一幢建筑都是特定時代的產物,它的物的外殼會折射出建造者的精神世界和價值取向。古羅馬的斗獸場就折射了古代羅馬貴族的奢華、瘋狂和沒有人性的殘暴。在著名的旅游勝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全城有2700多個清真寺,大大小小、千姿百態、肅穆壯麗的清真寺記錄了歷史的滄桑,記錄了土耳其民族的崛起,折射了土耳其人民虔誠的信仰。北京的“水立方”和“鳥巢”折射了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折射了今天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呈貢新區的點式塔樓卻折射了中國城鎮化進程中規劃者的無知和開發商的貪婪。
全國56個民族中,云南省占了26個民族,昆明的城市建設應該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博物館、中國乃至世界民族建筑的博覽會,應該是中國五千年生存智慧的繼承和弘揚,應該是中國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最好的融合。我們祝愿昆明的城市建設有更多的弘揚中華文明的地標式建筑涌現,祝愿每一幢建筑物都能成為流芳百世的文物。我們熱切希望昆明的城市建設早日回到百家爭艷、萬紫千紅、健康的發展軌道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