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優質的心得體會該怎么樣去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抗疫情心得總結作文800字 抗疫情心得體會800字篇一
保持清晰頭腦,不亂“謠”。最近在網上不斷流出關于疫情原因、武漢疫情、終南山院士、應對疫情等諸多謠言,一定程度造成了民眾恐慌,可謂是在全國人民的“傷口”上“散鹽”。黨和人民堅決抵制各類謠言,謠言惑眾者必將受到法律的嚴肅懲罰和人民的唾罵。越是這種危難時刻,我們越要時刻保持清晰的頭腦,越是要明辨是非,要時刻與黨和人民在一起,正確采取措施做好疫情防控。網上發表個人言論,談心情,談想法,無可厚非,但發表時需三思而后行,不道聽途說,或只聽只言片語,不編造和散布不實言論,切勿變“留言”成“流言”,“發言”變“謠言”,以致妖言惑眾,擾亂軍心,影響穩定。
理性看待問題,不信“謠”。如今的網絡世界,是個“萬花筒”。越是在這種非常時期,網絡上更是魚龍混雜,也是謠言滿天飛的“溫床”,有些為釣網民胃口,到處要求轉發、轉播,甚至轉發轉播還發新年紅包的。殊不知稍不注意一點就成散布謠言的“罪人”,特別是微信朋友圈、抖音視頻、騰訊說說等社交網上,傳播快,范圍廣,影響惡劣。對此,我們要時刻警醒自己,理性看待網絡上各種流言細語,做到心中有“數”。在微信朋友圈、抖音視頻、騰訊說說等社交網上的各種信息,心中要加一個“過濾器”,謹言慎語,決不能道聽途說,或只聽只言片語,不能不加辨別,不加思索而隨意轉發轉播。
傳播正能量,抵制“謠”。這場戰“疫”是一場全民戰爭。“自古邪不壓正”,要將謠言擊垮,那就是讓正能量“發聲”,讓主流聲音成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號角”。疫情就是命令,連日來,全國各地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全力抗擊疫情。廣大“白衣天使”和無數名專家學者逆向而行,日夜奮戰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一線,成為最勇敢的“逆行者”,也是人民利益的捍衛者。我們微信朋友圈、抖音視頻、騰訊說說等網絡平臺應為這些“逆行者”鼓勁加油,為他們的勇敢和付出“點贊”,讓正能量和正向輿論成為抗擊疫情一線戰士的內心動力。防控就是責任,作為后方的廣大人民群眾,更是要團結協作,同舟共濟,以實際行動,配合黨中央關于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抓落實,該為疫情出力的積極出力,該在家休息的應停止不必要的外出活動感染,該隔離的應配合做好隔離,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不為抗戰一線添“堵”,不為抗擊疫情添“亂”。
抗擊疫情不僅是中國的事情,也是世界人民的事情。打贏這場“戰疫”,人人有責。需要我們堅定信心,萬眾一心,同舟共濟,構筑起抵御疫情的嚴密防線。?
抗疫情心得總結作文800字 抗疫情心得體會800字篇二
春節將至,“新冠疫情病例”在引起擔憂的同時,也勾起我們對十七年前sars浩劫的慘痛記憶。病情出現時,它們有相似的開頭:一個病人出現,一系列人傳染,由一至百呈“井噴式”增長;回顧病源時,更有相似的起因:國家衛健委指出,病毒是從野生動物傳播到人類。“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所有人都在關注開始肆虐的疾病如何防控,我們也應注意到疾病的由來,以及我們能做些什么從源頭上遏制病毒。
縱觀近幾十年新型傳染病的發源,艾滋病毒來自于非洲白眉猩猩,寨卡病毒來自于恒河猴,埃博拉和h1n9禽流感這些更為熟悉的疾病,也都和野生動物有關。這次肺炎的第一例感染者與隨后十余名病人都來自野生動物市場,而多年前sars的第一位感染者正是一名野味廚師……這些事實無一不告訴我們:捕食“野味”是病毒傳播關鍵的一環。“sars的源頭是蝙蝠不假,但是它發展的舞臺是廣東野生動物市場和酒樓、餐館。如果沒有我們濫用果子貍,食用果子貍,那么病毒從蝙蝠到果子貍再到人的傳播鏈就不會發生,當年的sars就不會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員石正麗在“一席”演講中說。
因此,在屢次發生的血的教訓面前,每個人都應該拒絕追求“野味”。從前我們呼吁保護野生動物,只是關注它的生態意義,還是有一些人不以為意,我行我素;如今這些傳染病提醒我們,拒絕捕食野生動物,不僅關乎生態,更關乎公共安全。由人的貪念、癡昧引起的后果來之迅速,更是來勢洶洶。在此,我發出如下倡議:
第一,樹立健康的價值觀,不抱獵奇心理。
國人對“野味”的嗜好,有文化心理、傳統以及中醫藥文化影響等多方面原因,也有人把捕食一擲千金的珍稀野生肉類當做身份地位的象征。然而,這樣的“排面”建立在一條條原本在自然中靈動的生命和一個個潛在的病毒威脅之上,真的值得追求嗎?答案不言而喻。
第二,明確捕食野生動物的危害,不抱僥幸心理。
在記者臥底的一個“野味群”,有人提及最近的武漢疫情,一群友回復“該吃吃該喝喝,沒那么容易來我頭上”。總有人不相信野生動物會傳播疾病,或者說是不相信傳播病毒的野生動物就是自己接觸的這只,抱著僥幸心理。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一旦發生大規模疫情,經濟損失動輒數千億,生命的代價更是無法衡量。
第三,心懷對自然的敬畏與愛護,不抱自大心理。
化用一句莎翁名言,同一的太陽照著人類,也不曾避了任何一種生物。天行有常,萬物都在其該在的位置,維持天地的周轉。一些病毒寄生宿主,千百年來動物共同進化出了特殊抗體,而新鮮宿主人類卻對它們毫無招架之力。如果不是人類自高自大,把自己當做主宰而任由欲望膨脹,把本在山原奔跑的麋鹿、果貍擺上餐桌,悲劇也許就不會發生。
圣雄甘地曾說,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滿足每個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滿每個人的欲望,每一次無節制的索取,大自然都會要求償還。也許這一次“新冠疫情”的戰爭,我們也會像打敗“非典”一樣打敗它,但這場戰爭建立在惶惶人心和無數人命之上,早已不能以輸贏來論。我們不要等到出現超級病毒再后悔貪婪,不要等到付出慘痛代價再后悔愚昧。
抗疫情心得總結作文800字 抗疫情心得體會800字篇三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大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這是去年春節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中的一句臺詞,不成想竟然會在今年春節幾乎變成現實。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我不會為了買到口罩絞盡腦汁;如果沒有這次疫情,電影院里必定人潮涌動,各家各戶走親訪友;如果沒有這次疫情,此刻的我應該在學校和我的室友們談天說地其樂融融。
然而這一切的一切也只是如果。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中國開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武漢這座人口超千萬的超大城市,宣布封城,關閉所有離漢通道。身在湖北省內的我,作為一名大學生,對這次“人民的戰斗”充滿了信心。環顧當今世界,能在短時間內形成如此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敢于在一座千萬人口的超大城市采取“封城”措施防控疫情,只有中國有這個自信和能力。因為我們有戰勝巨大災難包括嚴重疫情的豐富經驗,有眾志成城、團結一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從中央的步調一致和高效指揮,以及我們全國人民的團結一致,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疫情牽動人心,安危事在人為。在來勢洶洶的疫情面前,我們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更是一個責任共同體。只要我們眾志成城,萬眾一心,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就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可能不能為疫情做出驚天動地的功績,但我們可以做到相信國家的力量,相信社會的溫暖,相信我們這個民族的氣節,做好我們應需做的事情,這既是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責任,也是應盡的義務。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共同守護好我們美麗的家園。
武漢加油!
中國加油!
抗疫情心得總結作文800字 抗疫情心得體會800字篇四
春節將至,“新冠疫情病例”在引起擔憂的同時,也勾起我們對十七年前sars浩劫的慘痛記憶。病情出現時,它們有相似的開頭:一個病人出現,一系列人傳染,由一至百呈“井噴式”增長;回顧病源時,更有相似的起因:國家衛健委指出,病毒是從野生動物傳播到人類。“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所有人都在關注開始肆虐的疾病如何防控,我們也應注意到疾病的由來,以及我們能做些什么從源頭上遏制病毒。
縱觀近幾十年新型傳染病的發源,艾滋病毒來自于非洲白眉猩猩,寨卡病毒來自于恒河猴,埃博拉和h1n9禽流感這些更為熟悉的疾病,也都和野生動物有關。這次肺炎的第一例感染者與隨后十余名病人都來自野生動物市場,而多年前sars的第一位感染者正是一名野味廚師……這些事實無一不告訴我們:捕食“野味”是病毒傳播關鍵的一環。“sars的源頭是蝙蝠不假,但是它發展的舞臺是廣東野生動物市場和酒樓、餐館。如果沒有我們濫用果子貍,食用果子貍,那么病毒從蝙蝠到果子貍再到人的傳播鏈就不會發生,當年的sars就不會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員石正麗在“一席”演講中說。
因此,在屢次發生的血的教訓面前,每個人都應該拒絕追求“野味”。從前我們呼吁保護野生動物,只是關注它的生態意義,還是有一些人不以為意,我行我素;如今這些傳染病提醒我們,拒絕捕食野生動物,不僅關乎生態,更關乎公共安全。由人的貪念、癡昧引起的后果來之迅速,更是來勢洶洶。在此,我發出如下倡議:
第一,樹立健康的價值觀,不抱獵奇心理。
國人對“野味”的嗜好,有文化心理、傳統以及中醫藥文化影響等多方面原因,也有人把捕食一擲千金的珍稀野生肉類當做身份地位的象征。然而,這樣的“排面”建立在一條條原本在自然中靈動的生命和一個個潛在的病毒威脅之上,真的值得追求嗎?答案不言而喻。
第二,明確捕食野生動物的危害,不抱僥幸心理。
在記者臥底的一個“野味群”,有人提及最近的武漢疫情,一群友回復“該吃吃該喝喝,沒那么容易來我頭上”。總有人不相信野生動物會傳播疾病,或者說是不相信傳播病毒的野生動物就是自己接觸的這只,抱著僥幸心理。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一旦發生大規模疫情,經濟損失動輒數千億,生命的代價更是無法衡量。
第三,心懷對自然的敬畏與愛護,不抱自大心理。
化用一句莎翁名言,同一的太陽照著人類,也不曾避了任何一種生物。天行有常,萬物都在其該在的位置,維持天地的周轉。一些病毒寄生宿主,千百年來動物共同進化出了特殊抗體,而新鮮宿主人類卻對它們毫無招架之力。如果不是人類自高自大,把自己當做主宰而任由欲望膨脹,把本在山原奔跑的麋鹿、果貍擺上餐桌,悲劇也許就不會發生。
圣雄甘地曾說,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滿足每個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滿每個人的欲望,每一次無節制的索取,大自然都會要求償還。也許這一次“新冠疫情”的戰爭,我們也會像打敗“非典”一樣打敗它,但這場戰爭建立在惶惶人心和無數人命之上,早已不能以輸贏來論。我們不要等到出現超級病毒再后悔貪婪,不要等到付出慘痛代價再后悔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