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課件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篇一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親》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情感型課文。文章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母親對子女的愛,更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币虼?,“張揚個性,讓課堂噴涌真情”是教學追求的目標。
全文共5個自然段,可分三個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敘述了“我”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沒想到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拔摇备嬖V護士,記憶中的母親總是挑著重擔翻山越嶺,“我”總以為母親“力大無窮”,卻不知母親只有80多斤的身體,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寫“我”突發奇想,想抱母親入睡,結果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3、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愛的報答。根據實際寫出一段與母親相處的精彩片斷。
教學重難點:
1、學生通過自主提問探究文章大意。
2、通過練筆歌頌母親。
教學準備:
vcd歌碟,演示文稿
教學時間:兩課時
閱讀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產生優化的效果。我通過抓重點語段,反復品讀,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如抓住母親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這段描寫,讓學生展開想象,通過語言文字呈現豐富的內心視像,將文本語言伴隨著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學生的心靈世界之中,在此基礎上多次朗讀,揭開文本深藏的.內涵。再如為了理解母親的一句樸素話語,我通過畫面、音樂的渲染,讓學生對母愛有了更深刻的體驗。
文章其實最感動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顆對母親感恩的心在震撼著我們。所以在處理最后一段時,我讓學生深情地朗讀,將自己和文本融為一體,用朗讀,用思考,用言語抒發著感受。接下來拓展的小詩,又反哺了對文本的感悟,讓學生走進新文本,加深理解和體驗。
在學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礎上,通過語言實踐——傾訴,讓學生表白內心,使他們的情感得到宣泄。
1、巧抓興趣點,教師“循循善誘”
新課開始前,教師將課下收集到的有關詩句,播放音樂讓學生朗讀,感受母愛的偉大。接著,以閱讀的方法入手,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并要求學生利用學到的方法,充分的用到本節課的學習中,這樣設計學生學習興趣高,容易接受,積極的投入學習當中。
2、巧抓互動點,教師“穿針引線”。
在教學中,我首先創設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自由且充分地閱讀,積極主動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調。
朗讀的牽引。對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是一篇難以理解的文章。很多地方能意會而不會言傳。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反復地朗讀體驗,以讀促思,才能獲得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本文的朗讀方式上,,我們不僅采用了個別讀、小組分角色讀、全班齊讀等方式,而且還多次采用了師生接讀、合作朗讀。這樣的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朗讀的激情,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情境。
教學設計:
13〈〈第一次抱母親〉〉(第二課時)
一、課前準備:小助手帶領朗讀上節課學習到的詩句。
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濕臥娘身。
兒病恨不將身替,調理湯藥不離身。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二、導入教學
1、出示歌德的話1: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紙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
教師讀。
你懂得這句話的意思嗎?這句話告訴我們,如果你要讀書,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還要讀出文章中暗含著的意思。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這是上課前老師送給大家的讀書要則,希望今天上課時大家能夠照著這句話說的去做。
2、同學們,歌頌母親一直是千百年以來傳誦不衰的主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歌頌母親的文章《第一次抱母親》。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三、指導朗讀,感悟深化
1、輕輕打開課本,請一名同學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是否讀出感情。(學生評價)
2、出示課件1指導對話。
3、自由練讀,分角色讀。
4、過渡,母親最重的時候80 多斤,現在生病了,還那么重嗎?(生齊答)母親這么輕,作為兒子,“我”心里是什么感受?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第二自然段,用橫線畫出有關句子。
四、評詞析句
1、出示課件2讀出感覺,竟然是什么意思?說明什么?
2、作者沒有想到母親這么輕,心里很難過,為什么難過?答案就在書中,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課件。
4、讀課件上的內容,透過圖片和文字,瘦弱的母親的肩頭挑著100多斤的擔子翻山越嶺,是怎樣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說點什么?
(1)指導學生說一說。(1,從腰和腿來說明擔子重不重2、從汗流浹背來說明累不累3、從挑著糧來說明難不難。)
齊讀讀出母親身上擔子的重、身體的累和生活的難。
(2)翻山越嶺是什么意思?難道只是翻過一座座山,一道道嶺嗎?(是母親走過生活中的一次次坎坎坷坷,一個個難關)
師說:現在你知道翻山越嶺背后的意思了嗎?
(3)出示課件4讀重擔是什么意思?母親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擔子還有別的擔子嗎?
師說:遇到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為什么?(板書:母愛偉大)
(4)母愛無處不在,母愛無處不有,出示課件配樂。
(5)多么偉大的母親呀!多么感人的母愛呀!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請你有一句話來表達你的感受。(生說)
(6)好吧,請同學們拿起書,就讓我們一起來讀這段話,讀出母親的累,讀出母親的偉大。讀句段“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過渡:母親的一生用80多斤的身體承受著這么多的重擔,而我卻不知道此時作者是怎樣的心情。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有關語句。(生答,師出示有關課件)
(1)愧疚是什么意思?我為什么感到后悔?(母親躺在了病床上我才來關心,傷了母親的心)
(2)而面對我的愧疚,母親卻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母親一生中為我們做過那么多的事,她卻提都不讓提,這是一種不圖回報的愛,一種無私的母愛。板書。)
(3)同學們,母親付出那么多,護士夸她,她笑了笑說:“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從母親的表情,從母親的話當中,你看出了什么?(分析:1、提那些事情干什么2、哪個)
(4)所有母親都是這樣做的。母愛是最無私的,是最偉大的,有人說,世界上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還大的是胸懷。其實不然,比天空還大的是母親的胸懷!這就是母親,這就是偉大的母愛!就連護士也為之動情。
(5)出示6: 接讀:護士動情的說:大媽,你真了不起!指導大聲的讀三遍
過渡語:同學們說的真好!老師聽到你們的心聲,也被感動了。
(6)面對此情此境,你想為自己的母親做點啥?(生答,師評價)
過渡語:多么懂事的孩子呀!作者面對病床上的母親他最想干什么?他是怎樣做的?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畫出有關語句。
生匯報。師相機,出示課件
(7)指名讀圖中文字,其他同學邊聽邊觀察圖畫。
師: 看到母親眼角流出的淚水嗎?為什么流淚?(邊說邊板書:無數次)這是什么樣的淚水?(生答)
小結:母親的淚水是欣慰的淚水,是激動的淚水,是幸福的淚水,是又苦又甜的淚水。小時候母親曾經無數次抱我們,作者僅僅是第一次抱母親,母親就那么激動,如此比較,把最想說的話寫一寫。以“媽媽,我想對您說——————”寫一段話。出示“媽媽,我想對您說——————”(學生展示)
過渡語:太感人了。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體會母愛的偉大。
(8)配樂朗讀課文最后一段。。
五、總結課文
1、今天我們讀《第一次抱母親》一文,用一只眼睛讀課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親無畏、博大、無私的胸懷。我們正像哥德說的那樣,是用兩只眼睛去讀書的,我們的母親是應該得到崇敬和愛戴,我們無論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記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作業超市
一、以“媽媽我想對你說”寫一篇小練筆。
二、為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三、搜集有關母愛的資料,為“夸夸我的好媽媽”主題班會做準備。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課件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篇二
《秋姑娘的信》是一篇科普童話故事,它用秋姑娘寫信的形式介紹了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備食物、樹木裹上稻草準備安全越冬的知識。文章語言生動活潑,在閱讀的同時使人感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讀背課文和識字寫字。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設計時我把以讀悟情的情感價值作為目標,讓孩子在讀中感受秋姑娘對朋友細膩真切的關愛,在反復誦讀中讓學生與秋姑娘美好的心靈交匯,從而讓孩子們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的道理。同時,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拓展內容,開發課程資源,為孩子展示潛質潛能和語言實踐打開廣闊的空間,使課堂教學更為自主、更為開放。
(一)走進文本,感受人文內涵。
文本是語言的載體,是孩子情感體驗的途徑,研讀文本是課堂教學的本質任務。在朗讀、理解文質兼美的文本的時候,才能體會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達的人文內涵。根據這個理念,我對第二課時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1、歸謬激疑,探究學文。
讓孩子們帶著“秋姑娘給她的好朋友都寫了什么?”這個問題去讀書,實實在在的給足時間,讓他們讀準、讀通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尋找答案。接著讓孩子挑自己喜歡的一封信互相交流,并且我要求學生用“我喜歡讀秋姑娘寫給——的信”的句式來交流,旨在培養學生說完整通順的話。
2、讀信說信,語言實踐。
根據學生交流的內容,我利用媒體依次出示秋姑娘給大雁的信,讓孩子自讀,不僅再次感受秋姑娘至誠至愛的美好心靈,而且躍出文本,讓孩子初步感受書信的基本格式,有機地拓寬知識面。
接著,我又要求孩子照樣子說一說秋姑娘在信中會跟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說些什么,為孩子搭建一個語言實踐的舞臺,給孩子創設一個發揮潛在智能的機會。
3、挖掘資源,豐富積累。
在課文中有幾處知識點,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讀語言文字時,我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冬眠,哪些動物要冬眠?松鼠喜歡吃什么?(旨在感悟“充足的食品”一詞)小樹裹上“冬衣”中“冬衣”是什么?為什么要裹?(讓學生明白簡單的科學道理),這些知識點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的欲望。
4、感情朗讀,整體回歸。
在學生了解信的內容后,我設計“換位朗讀”,告訴孩子:“你現在就是秋姑娘,你該如何通過朗讀表現出對朋友的關切之情,關愛(cn—teacher。com)之心呢?”孩子在品讀“多加小心”“蓋好被子”“別著涼生病”“充足的食品”“別忘了”“裹上冬衣”等詞句的過程中,把秋姑娘的內心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感情朗讀了2——5小節后,我引讀:楓葉都到哪兒去了吧?借這個問題引讀文章的第七小節,讓孩子的感悟與文章的內涵更吻合,讓孩子的體驗與文中人物的情感更接近。然后我利用多媒體指導孩子背誦全文,再次感受課文的語言文字美和秋姑娘的心靈美。
(二)拓展延伸,升華情感體驗。
文本給我們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為語文課程的實踐者和操作者,我們不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1、內容延伸,探求知識。
讀完全文,我讓學生思考秋姑娘還會對其他朋友說,這樣操作旨在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秋盡冬來之際動物的生活習性,是對他們課外知識的一種補充,也是為了滿足孩子無限的求知欲,更好地激發他們探求知識的欲望。
2、作業拓展,實踐體驗。
最后我也是以秋姑娘信的形式給學生留了一個作業,作業如下:(多媒體出示作業內容。)
讓學生采集落葉觀察,并動手做一做樹葉標本,也是讓學生走出書本,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在開放的富有創新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秋姑娘的信
大雁南去
松鼠要冬眠
青蛙準備食品
山村孩子給小樹裹“冬衣”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課件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篇三
《雅魯藏布大峽谷》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工作室全體成員:
大家好!
今天是我們工作室新學期開展的第一次研討活動,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能安排好手頭工作與家庭事務來參加今天的活動。今天的活動主要有兩項,一是我執教的《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聽課活動和研討交流,二是朱際紅老師的講座。下面我就《雅魯藏布大峽谷》一課,談談教學設計思路與反思: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峽谷,也是世界上最深、最長的峽谷,它是世界一大奇觀,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本課教學分兩課時,今天教學的是第一課時。課前,我播放了優美的歌曲《珠穆朗瑪》,營造出***的神秘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孩子們探索的興趣,很自然地導入新課,并為后面課文的學習作好情感鋪墊。在研讀文本的過程中,我緊緊抓住“神奇”這條主線組織教學,從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地形、傳說、秘境等方面,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反復品讀,感悟大峽谷獨特迷人之處,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時,通過播放雅魯藏布大峽谷迷人風光的短片,使學生對雅魯藏布大峽谷有了更深刻的感性認識,讓學生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情感得以升華,真正感受到了作為中國人的自豪。并順勢提了一個問題:作為一名游客,我們應該怎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這里的環境永遠美好?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孩子們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感想,課堂上掀起了一個小高潮??偨Y課文時,我對照板書,結合課后“金鑰匙”,傳授給學生“用一個詞語給課文主要部分列提綱”的方法。第二課時,主要學習“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另一奇觀——自然博物館;讀文、總結學習方法;學生當導游介紹雅魯藏布大峽谷”等內容。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感覺課堂上學生的交流還不夠充分,朗讀指導也不夠到位,不足的地方還很多。懇請各位領導、老師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今天的研討課,我只是起了個頭,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后這樣的活動還要常開展,期盼我們在一次次的研討中,不斷地反思,共同地進步!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