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改寫篇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下面小編收集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棱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⑴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于長江下游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存樓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達。廣陵:即揚州。
⑵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辭:辭別。
⑶煙花: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指艷麗的春景。下:順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盡:消失在碧藍的天際。盡:盡頭,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友人在黃鶴樓向我揮手告別,陽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揚州。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東游歸來,至湖北安陸,年已二十七歲。他在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以詩酒會友,在外游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孟浩然對李白非常贊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調。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里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行的。李白心里沒有什么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向往揚州地區,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藝術效果。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于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盁熁ㄈ隆保粌H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 李白渴望去揚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后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孤帆遠影碧空盡”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
“惟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單純是寫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
陸游《入蜀記》卷五:八月二十八日訪黃鶴樓故址,太白登此樓送孟浩然詩云:“孤帆遠映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蓋帆檣映遠,山尤可觀,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唐詩正聲》:燕公(張說)《送梁六》之作,直以落句見情,便不能與青蓮此詩爭雄。
《唐詩絕句類選》:末二句寫別時悵望之景,而情在其中。
《唐詩直解》:更不說在人上,妙,妙。
《唐詩解》:“黃鶴”分別之地,“揚州”所往之鄉,“煙花”敘別之景,“三月”紀別之時。帆影盡,則目力已極;江水長,則離思無涯。悵望之情,俱在言外。
《匯編唐詩十集》:唐云:說“孤帆”即是說人。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陳繼儒曰:送別詩之祖,情意悠渺,可想不可說。
《唐詩摘鈔》:不見帆影,惟見長江,悵別之情,盡在言外。
《增訂唐詩摘鈔》:“煙花三月”四字,插入輕婉;“三月”時也,“煙花”景也。第三句只接寫“辭”字、“下”字。
《而庵說唐詩》:有神理在內。詩中用字須板,用意須活。板則不可移動,活則不可捉摸也。
《唐宋詩醇》:語近情遙,有“手揮五弦,目送飛鴻”之妙。
《網師園唐詩箋》:語近情遙(末二句下)。
《唐詩選勝直解》:首二句將題面說明,后一句寫景,而送別之意已見言表。孤帆遠影,以目送也;長江天際,以心送也。極淺極深,極淡極濃,真仙筆也。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不必作苦語,此等語如朝陽鳴風。
《唐詩三百首》:陳婉俊補注:千古麗句(“煙花三月”句下)。
《詩境淺說續編》:送行之作夥矣,莫不有南浦銷魂之意。太白與襄陽,皆一代才人,而兼密友,其送行宜累箋不盡。乃此詩首二句僅言自武昌至揚州。后二句敘別意,言天末孤帆,江流無際,止寥寥十四字,似無甚深意者。蓋此詩作于別后,襄陽此行,江程迢遞,太白臨江送別,直望至帆影向空而盡,惟見浩蕩江流,接天無際,尚悵望依依,帆影盡而離心不盡。十四字中,正復深情無限,曹子建所謂“愛至望苦深”也。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改寫篇二
三月,陽春來臨,它的色彩真是五彩繽紛,太陽紅彤彤的,天空是湛藍的,樹梢是嫩綠的,迎春花是嬌黃的,十幾朵連在了一起,一叢叢,開放在挺拔的枝條上面,風吹來,它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美妙的樂曲中翩翩起舞。在這個美麗的季節,孟浩然要向李白告別,去廣陵。
在他們告別那天,李白在黃鶴樓那兒,為孟浩然擺了酒席。李白拿起酒杯,添滿美酒,對孟浩然說:“老朋友,我在此為你送行,不知何年何月我們才能再次相見,我祝你一路平安,在路上一定要慎重小心,到了廣陵也要珍重自己,我先干為敬?!闭f完,他一干而凈。
孟浩然也拿起添滿美酒的酒杯,對李白說:“謝謝你的叮囑,我一定牢記在心,你也要珍重自己,不知在那兒,我還能否再交到一位你這樣的良師益友,我也干了?!彼f完,也喝了下去。
吃完飯后,他們倆人就來到了熙熙攘攘的江邊碼頭上,艄公早已準備好了,這艘船頂上鋪著白色帆布,還有兩扇窗戶。在孟浩然準備上船時,他們互相做了個拱手禮,孟浩然說:“老朋友,希望我們有緣再次相見?!崩畎渍f:“放心,我們一定會再次相見的?!闭f完,孟浩然背起包袱,踏上了那一葉孤舟。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雖然孟浩然走了,但他們深深的友誼依然長存。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改寫篇三
公元730年3月的一天,清晨,李白早早地和孟浩然來到黃鶴樓。因為今天是孟浩然從黃鶴樓出發要遠去的日子,他們這對老朋友誰都不想分離,難舍難分。在這繁花似錦陽春三月的日子里要遠行去揚州,是讓人非常傷心與痛苦的。
孟浩然坐上小船,孤單的小船慢慢地遠去了,消失在天水相接的地方。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改寫篇四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現在是陽春三月!百花齊放,爭奇斗艷!桃花有粉紅的、深紅的、淺紫的,在青翠欲滴的綠葉映襯下,更顯得鮮艷嬌美。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一絲絲紅色的花蕊頂著嫩黃色的尖尖,調皮地冒出頭。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一陣風吹來,朵朵桃花就像一只只花蝴蝶,撲打著翅膀,翩翩起舞,叫人目不暇給,神迷意醉;青綠色的小草從地下淘氣的探出頭來,似乎想看看這美麗的世界,風兒頑皮的吹過,它們就搖搖擺擺地“舞蹈”起來,時不時的頻頻點頭像是對春天的贊美;柳樹也長出了新的枝條,蒼翠欲滴。剛剛長出來的嫩芽兒,綠中帶黃,在陽關的照耀下,顯得格外引人注目,草坪里矗立著一座大大的樓房——黃鶴樓,瓦片可是閃閃發光金黃色的琉璃瓦,朱紅色的柱子,整體來看格外雄偉壯觀!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改寫篇五
聽了他的話,想到就要和老朋友離別了,我頓時一陣心酸。又想到他決定的事絕不會改變,于是只好不舍地對他說:“那明天我在黃鶴樓與你餞別?!薄昂玫??!泵虾迫换卮鸬馈Uf完,我們兩人依依不舍分別了。
還沒到黃鶴樓,遠遠望到孟浩然倚在欄桿等候的身影。想不到孟浩然早已來到。我策馬加鞭來到黃鶴樓,快步登上樓,拉著孟浩然的手,久久不肯放開。我們在黃鶴樓一邊飲酒,一邊回憶過去在一起吟詩作對的歡樂情景。孟浩然忽然嘆息著說:“現在正是春天最美好的時光呀!可惜我們就要分別了?!薄笆茄?!”我惋惜地說。又問道“孟兄,你何時離開?”“今日卯時?!彼f。
孟浩然聽了,眼里噙著淚水,說道:“李兄,再見了!愿你保重!”船漸漸離開了岸,駛向江心。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站了許久,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江邊,回家了。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改寫篇六
春滿人間,綠草賞心,紅花悅目,幽靜的樹林里,鳥語聲聲。微微濕潤的空氣中,散發出百花的芳香。輕風陣陣,炊煙裊裊。
在通向黃鶴樓的小路上,緩緩地走著兩個人。他們手拉著手,默默而行。
這兩個人就是李白和孟浩然。今天,孟浩然就要辭別這難分難舍的老朋友,辭別這風景秀麗的黃鶴樓,到遠方的揚州去了。
李白輕輕地喚了一聲書童,書童應聲而上,手里捧著一盆小草。
孟浩然接杯一飲而盡,感激地說:“今日暫別,后會有期。賢弟,你要多保重身體啊!……”離情別語,怎能一下子說完呢?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孟浩然在船家的催促下,登上了小船。春風陣陣,楊柳依依,波浪起伏,無情地拍打著江岸,發出陣陣的轟鳴。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改寫篇七
陽春三月,鮮花盛開,鶯歌燕舞,一片生機盎然。
黃鶴樓上,李白和孟浩然并肩坐著,一想到之后將有許久不得再見,兩人神情都有些黯淡。
“孟兄,你這一去廣陵,不知何時歸來,你可要常常給我寫信??!”李白首先打破了沉寂。孟浩然聽了李白的話,有些神傷,但隨即回答道:“賢弟,放心吧,我一定會給你寫信的。倒是你,要注意一下身體,酒這種東西,得適可而止啊!”李白笑著應允,舉起裝滿酒的酒杯,“但是今天可是特殊日子啊,來,讓我們痛飲一番!”孟浩然笑笑,也舉起了酒杯。
半晌,酒壺已空。孟浩然直起身子,抬頭看了看天色,說道:“天色不早了,我也應該啟程了!”“是嗎?……我送送你吧!”李白緊跟在孟浩然身后,一起走下樓梯。
船只已經備好,船夫在船上招呼孟浩然快點登船。孟浩然看了看船,又看了看李白,想說些什么,卻又欲言而止,只是拍了拍李白的肩膀,走上了早已備好的船只。
船,開動了,越行越遠。
李白像是想到了什么,忽然走上前,對著船只大喊:“孟兄,記得給我寫信啊!”“放心,一定!”遠遠地,傳來了孟浩然的聲音,但隨即,又被嘈雜的人聲和江水的波濤聲淹沒。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改寫篇八
我是李白,我愛好飲酒、旅游且自認為浪漫。在與好友孟浩然離別之后,我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包含了我對他的思念之情。
我與他相識,是在那次旅游時。
那一年,我閑來無事,乘著船從四川沿著浩浩蕩蕩的長江東下,一路上游覽了各地的美景名勝,讓我流連忘返,來到襄陽,是我聽過著名的前輩詩人孟浩然就隱居在這兒城東南的鹿門山,于是便迫不及待的去拜訪了他,我們兩個交談了很久之后,他見到了我寫的詩,沒想到竟對我的是贊賞有加,想想心中還有點激動,因為我們兩個人志趣相投,不久就成了很好的摯友,我于是就在這長期游玩,我們兩個一起到別處去欣賞無法欣賞的獨一無二的景色,沉醉在這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這樣的美好寧靜,你也不知持續了多久,我得知我的好友孟浩然將要離開這去往廣陵,我心中不免有了幾分遺憾、傷心。可也沒有辦法,我只得托人帶信給他,與她相約某一天在江夏相會,借此抒發各自的思念之情。
幾天后,我們兩人如期而至了,我們在黃鶴樓邊愉快的重逢了,各自都抓緊了這短短的時間來抒發心中的不舍,留戀。又是幾天后,他就要乘船東下去往廣陵了,我著急慌忙的跑來江邊,幸好趕上了,我佇立在江岸,連一口粗氣都不敢喘,似乎忘記了剛才,只不過我一時一刻都不想錯過,我望著一葉孤帆,遠遠而去,漸漸消失在一片碧空中,只剩下的浩蕩的江水奔流在天邊,我一邊送別,我的心也一起跟著飛翔,胸中有著無限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我便寫出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改寫篇九
陽春三月,繁花似錦,燦爛的陽光灑滿了整個武漢,蘭花還沒有開花,晨風中已經飄來了絲絲的香氣,空氣格外清新。
太陽露出了半個紅臉,街道上寂靜極了,西邊偏僻的小路,彎彎曲曲,路上鴉雀無聲,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兩個人,他們手牽手,默默無聞的走著,那就是大詩人李白和孟浩然。
慢慢地,兩人走到江邊突然停了下來。李白滿懷深情地說:“賢弟,今日本是兄弟游山玩水之日,可你我卻要在此離別。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因愚兄有要事在身,不能與你一同趕往揚州,等我辦完了事,我一定到揚州找你,到時候我們再飲酒賦詩,來個一醉方休?!泵虾迫恍廊灰恍Γ骸叭市?,不知我們這一離別何時才能相見。不過,要記得,我們之間的友情就是萬水千山也隔不斷,我心有你,你心有我!”李白隨手拿出紙筆:“賢弟,你的突然離開,我也沒有什么準備,讓我再為你作畫一幅,你看見這幅畫,便如同看見我一般?!庇谑?,李白揮手大作,一幅美麗的畫呈現在眼前。孟浩然把珍藏多年的一塊玉佩送給李白,上面刻著五個大字:友情無盡頭。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