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冬奧會體育精神 冬奧會的心得體會篇一
“武大靖,沖刺!”隨著講解員的一聲大喊,武大靖率先沖過了終點。早已從沙發上站起來的我看到這一幕后,高興得一蹦三高,口中大喊著“太好了”的同時,熱淚盈滿了我的眼眶。中國拿下了兩千米短道速滑混和接力冠軍,而這枚金牌,也成為中國在北京冬奧會的首金。
北京冬奧會首個比賽日,中國隊在兩千米短道速滑混合接力項目上,一路披荊斬棘,最終進入決賽。決賽現場,比賽一開始。中國隊并沒有占到優勢,排在第三位。當比賽交接到第三棒曲春雨時,只見她瞅準意大利隊和加拿大隊之間的空隙,雙腿同時發力,一個加速搶到第二位。“好!”坐在沙發上認真觀看比賽的我不禁大喊一聲。又是一個交接棒傳到任子威,他全身肌肉緊繃,快速向前邁步,一路搶先到了第一的位置。
“漂亮!”我“霍”地從沙發上站起,雙眼直勾勾地看著電視屏幕上的畫面。
中國在第一的位置上并沒有放松,而是不停地加速,不斷拉大與對手的距離。到了最后一棒武大靖,中國隊已經與第二名拉開了1/4圈的距離。但是,位于第二的意大利隊并沒有放棄,而是奮起直追,對手逐漸逼近武大靖,武大靖卻沒有絲毫的示弱,拼命向前分離滑著。
最后一圈,對手已經到了武大靖身后,依然迅速地向前逼近。最后的直道,對手已經滑到了武大靖的身側,我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雙手緊緊地攥在一起。快啊,就要到終點了,武大靖沖啊——隨著紅燈亮起,武大靖率先沖過終點。
那一刻,時間仿佛已經靜止,只留下運動員身上的鮮艷的中國紅,散發出奪目的光彩。那一幕,我感動得熱淚盈眶。
賽后,運動員們共同舉起一面五星紅旗繞場滑行。在北京冬奧會的賽場上,這面五星紅旗格外的鮮艷與耀眼。
冬奧會體育精神 冬奧會的心得體會篇二
今日立春,北京冬奧會也正式拉開了帷幕,隨著場上輕快的樂曲響起,各國國家領導人緩緩走進場內。
隨著具有特色的二十四節氣倒計時,開幕式正式舉行,五十六個民族代表將國旗一手一手的傳到升旗臺邊,接著場上響起了動人的義勇軍進行曲,我也不禁的站了起來,唱起國歌。此時鳥巢上空放起了璀璨的煙花,在這個熱烈的氛圍內各個國家運動員也從五環下走入場內,面對外來賓客,場外的人民熱烈的揮手,場內的演員也用舞蹈表示歡迎。
每名運動員的臉上充滿了希望和自信,他們付出多少努力,流下數不清的汗水和淚水,他們在將在冬奧會上灑下青春的熱血,他們用心中的奧運之火“點燃”了冬奧會,我對他們為國爭光的精神感到敬佩。
為了慶祝冬奧會,我在網上購買了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周邊。
看著純白的雪花,我感嘆到冬奧會的藝術,也祝每位運動員都能有一段難忘的“冰雪奇緣”。
冬奧會體育精神 冬奧會的心得體會篇三
致敬中國女排,致敬偉大的時刻——北京時間8月21日,里約奧運會女排決賽中,中國隊戰勝塞爾維亞隊,時隔2017年再度奪冠,歷史上第3次獲得奧運會金牌。
從小組賽階段戰績不佳,到淘汰賽階段強勢逆轉;從一度不被人看好,到帶給人一個個驚喜……這一群90后姑娘,用她們的堅韌、毅力與勇氣,再一次向世界詮釋了著名的“女排精神”。
回望歷史,中國女排自1981年奪得首個世界杯冠軍到去年世界杯再度封王,從上世紀80年代的“五連冠”到本世紀初的再度中興,期間雖然多次歷經波折,但總能在陷入低谷后回歸正途而崛起。從50后、60后、70后、80后到如今的90后,歲月改變的只是年齡和名字,不變的是在崢嶸歲月中洗禮過的永不放棄、永不服輸的精神。“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女排精神”也因而成了人們的集體記憶,成了這個時代的一種精神圖騰。
正如女排主教練郎平對“女排精神”的解讀——“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沒錯,從根本上講,“女排精神”與輸贏無關,而重在一種不低頭、不言敗的拼搏過程,是一種逆境中的自強、低谷中的自勵,以及登上成功巔峰時,向新起點再出發的永不滿足。有勝有負,愈挫愈勇,從摔倒的地方重新站立起來,在起起落落中體會到奮斗的痛苦與快樂,這,同樣是奧林匹克精神的一種寫照。
35年來,“女排精神”總是與這個國家的歷史發展節點相契合,其影響力已遠遠超出了體育范疇,滲透到了社會的各行各業,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生動注腳。如果說,改革開放初期的上世紀80年代,“女排精神”代表了一種理想主義氣息和開放精神,為那個時代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今天,改革越來越意味著對僵化思維的突破,對既有邊界的延伸,越來越考驗著改革的勇氣與定力,前行的路上,我們還會遇到不少的“硬骨頭”需要去啃,有更多的“深水區”需要去趟,這一切,仍然離不開“女排精神”所象征的頑強拼搏與銳意進取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郎平創新地將國際化、專業化的團隊合作形式和科學訓練的理念引入中國女排,為“女排精神”賦予了新的含義。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進步之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不僅在體育領域,在經濟、科技等方面,我們都有需要追趕的對象,都需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與創新意識,在傳承的同時,為“女排精神”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比如,國務院不久前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提出“十三五”科技創新的總體目標是:國家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大幅躍升,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國家綜合創新能力世界排名進入前15位,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這同樣需要我們重溫“女排精神”,秉承超前意識與領跑意識,將科技創新納入更廣闊的全球視野。
無論對一個人、一個城市還是對一個國家而言,“女排精神”都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精神鈣質。對“女排精神”進行傳承與創新,讓“女排精神”照耀華夏大地,與更多人的內心對接,我們將獲得更深沉的力量,更好地砥礪前行。
冬奧會體育精神 冬奧會的心得體會篇四
眾所周知,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可是,你知道這只熊貓嗎?它就是我國2022年冬奧會的一只吉祥物冰墩墩。
說了你可能不信,它最初的原型竟然是冰糖葫蘆!這是由于在吉祥物評審的過程中,冰糖葫蘆的創意作品入圍了前十,它就是冰墩墩最初的創意來源。后來,設計團隊經歷了長達半年多的修改,才改成冰墩墩。可以說,如果沒有最初冰糖葫蘆的創意作品,就沒有現在的冰墩墩。
說完了它的來歷,就說說我對它的理解吧!
一開始,我認為它是冬殘奧會的吉祥物。因為我認為冰的意思是堅強;墩墩的意思是健康,是鼓勵殘疾運動員的。后來卻發現我烏龍了。冰的`意思其實是象征著純潔、堅強,是冬奧會的特點;墩墩,其實是意喻著敦厚、健康、活潑、可愛,象征著冬奧會運動員強壯的身體、堅韌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奧林匹克精神。
其次,我發現它有冰雪一樣的外殼,外形特征與冬奧會的特點很相符,展示了冬奧會的特點,我認為讓它做冬奧會吉祥物的選擇真的不錯。
看,一個普普通通的名字背后居然有一個故事,是不是很神奇?其實,這種現象很常見呀!比如,雪容融和福娃的名字背后也都有一個故事。親愛的朋友,下次我再說給你們聽吧!
冬奧會體育精神 冬奧會的心得體會篇五
“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中國女排里約之行,完全可以拍成一部大片,逆襲命運,咬牙死磕,絕地反擊,最終迎來氣壯山河的勝利!
這是里約奧運會中國人最關注的一場比賽。一位“80后”媽媽在朋友圈里寫道,她帶著6歲的女兒在客廳里看完了這場直播,“奏國歌時,我把女兒拽著站起來,一起跟著唱”。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總有刻骨銘心的集體記憶、共同情結,對中國人來說,中國女排就是集體記憶、共同情結。新一代中國女排在里約的偉大勝利,又在中國年青一代中延續和強化了對這支隊伍和“女排精神”的認知和情感。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剛剛拉開帷幕,封閉已久的中國大門,向世界緩緩打開。那是一個中華民族爭取“球籍”的年代,百廢待興,而又迷茫困惑,中國人需要精神偶像。關鍵時刻,中國女排帶來了一場關鍵勝利。1981年年底,中國女排以亞洲冠軍身份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杯排球賽,7戰7勝,首次奪得世界杯賽冠軍。
這又是一場關鍵時刻的關鍵勝利,遠遠超出了一塊金牌的含義。中國人從這場比賽中,看到了理想的復蘇,看到了奮斗的價值,看到了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