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吃榴蓮篇一
還記得我們說過的職場“草莓族”嗎?這個族指的`是新入職場的80后,素質不錯、但是經受不了挫折和傷害。今天,我們來說一個他們的前輩,脾氣臭、還不好對付的“榴蓮族”。
榴蓮族,是對職場中有一定工作資歷,但脾氣像榴蓮一樣又臭又硬,不好相處的群體的稱呼。
相對初入職場的草莓族來說,榴蓮族已經入職多年,工作對于他們來說,也許早已脫離了興趣愛好,每天只是過著按部就搬的日子。如此情況下,榴蓮族們對職業的疲勞感會越來越深,對人對事,自然少了些隨和,多了些暴躁。
除此之外,長期熬夜加班再加上歲月的痕跡,讓榴蓮族的臉色不怎么好看,而且“職場老油條”的榴蓮族們,往往臉皮都比較厚。
吃榴蓮篇二
我吃過許多美食,有酥的,有軟的,有甜的,也有辣的,可是,令我最喜愛的,還是那酥中帶香,嫩中帶些許臭味的榴蓮酥了。
這種食物并不常見,它的外殼是金黃色的,就像一只金黃色的小船。它的內部是由一層層黃中帶白的酥皮與軟軟的榴蓮肉做成的餡,聞起來帶著榴蓮那種臭乳酪和洋蔥混合的臭氣,又有類似松節油的香味,輕輕地咬一口,一陣包含著榴蓮甜美沁心的香味向你涌來,讓你吃了還想吃,大有“榴蓮”忘返之感。
榴蓮酥的做法也很奇特,首先將面粉,蛋液和白糖,豬油混合,并加入適量的水,和成水油面團,再將面粉,豬油與黃油揉成油酥面團,然后將面團放入冰箱冷藏十分鐘。接下來取適量水油面皮料在案板上壓扁,搟成面皮,中間包上油酥,再次壓扁搟成牛舌狀并重復幾次,將面皮搟成圓形并在中間包上榴蓮肉,包成水餃一樣的半圓即可。吃時再將它用油炸或烤成金黃色就可以了。
榴蓮酥的吃法也很有趣,可以把它一層層打開,加上一點餡吃,也可以采用普通的吃法。有一次,我吃榴蓮酥時,把里面的餡吃了,再吃它外面的皮時就沒有什么味道了。
榴蓮酥是一種十分有趣也是十分好吃的小吃,它的味道總是讓人“榴蓮”忘返,吃了還想吃。
吃榴蓮篇三
榴蓮在泰國最負有盛名,被譽為“水果之王”。它的氣味濃烈、愛之者贊其香,厭之者怨其臭。榴蓮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而且吃榴蓮的好處也很多,但吃榴蓮的禁忌不能不知。
榴蓮是馳名的優質佳果。成熟果肉淡黃,黏性多汁,本酥軟味甜,吃起來具有陳乳酪和洋蔥味,初嘗有異味,續食清涼甜蜜,回味甚佳,故有“流連(榴蓮)忘返”的美譽。榴蓮產自熱帶地區,含有多種營養成分,被當地人視為“熱帶果王”。泰國曾有這樣一名民諺:“榴蓮出,少籠脫”。意思是姑娘們寧愿脫下裙子賣掉,也要飽嘗一頓榴蓮。
功效:榴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類,對機體有很好的補養作用,是良好的果品類營養來源。 榴蓮有特殊的氣味,不同的人感受不同,有的人認為其臭如貓屎,有的人認為香氣馥郁。榴蓮的這種氣味有開胃,促進食欲的功效,其中的膳食纖維還能促進腸蠕動。
榴蓮的味道頗具爭議,好之者贊其酥軟甜潤,惡之者貶其有貓屎臭。撇開其味不談,其營養價值卻不可小覷。據廣東藥學院營養系主任王曉波教授介紹,它是唯一兼具高脂肪、高糖分、高熱量的高營養水果,有“熱帶果王”美譽,適當吃很補身體。
挑選:選時多請教小販,有經驗者會輕敲其外殼聽其聲以辨其成熟度,七八成熟為佳。另外,聞也是種辦法,一般香味越濃越好。此外,最好挑外形像丘陵起伏一樣多棱角的,里面肉更多。因榴蓮一次不宜多吃,建議買已去皮的凈肉。若聞到酒精味,很可能已變質不能吃。
食法:生食,或用來作餡制糕點或薄餅,但在加工過程中其營養會有一定流失。
提醒:因其大補,建議每天不要多食,以免上火。若吃多了,可吃幾只偏寒涼的山竹“中和”一下,也可將其殼煎鹽水喝以降火解滯。肥胖者、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不宜多食,腎病或心臟病患者也應少吃。另外,吃完榴蓮后忌喝酒,以免引起胃腸不適。
我們國內的榴蓮大概都是從東南亞進口,最好的品種“金枕頭”,外殼黃綠,果肉乳黃,產自泰國。原先以為那樣一個大家伙長著硬殼又一身硬釘,一定很難對付,其實在它的外殼上多有裂縫,用刀輕輕一撬,便可掰開,乳黃色的果肉胖嘟嘟地鑲嵌在殼內,用手很方便一瓣一瓣摘下來。如果沒有裂縫,只要提起它在地上輕輕一磕,就磕出裂縫。
《辭海》和《本草綱目》中都說,其“可供藥用,味甘溫,無毒,主治暴痢和心腹冷氣。”用榴蓮煮湯,它可以化入湯中,使湯色乳白,又香又甜。當地人在病后、產后都用它來補身。雖然榴蓮富含營養,具有健脾補氣、補腎壯陽的功效,但也不是人人適宜,感冒時不宜多吃,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更不能與酒同時食用。前些日子,在泰國就有糖尿病患者一連吃了四只榴蓮以后,不治身亡。所以泰國衛生部勸告公眾一天不要食用超過兩瓣榴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