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靜待花開篇一
“日行千里路,夜讀百頁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的良師益友,在我們的人生中,總有那么一兩本書會觸及我們的靈魂,指導我們的人生,就如,我最喜歡的那本書《安的種子》。
《安的種子》講述的是一個關于等待的故事。老和尚把三顆“千年蓮花種子”分給了三個小和尚:一個叫做安,一個叫做靜,還有一個叫做本。
本是一個很急躁的和尚,得到種子后,他想:我一定要第一個種出來!于是,本連忙在大雪天去尋找鋤頭,接著,把種子埋在了雪地里,本等了很久很久……很遺憾,本沒有等到種子發芽的日子,種子就這樣消失在雪地里。
第二個和尚叫做靜,得到種子之后,他想:我要怎么才可以種出來呢?靜很聰明,去尋找了種植蓮花的書籍,還認真學習了蓮花種植技術。最終,靜決定挑選最好的花盆,將花盆放在溫暖的花房,用最名貴的藥水和花土,小心翼翼地把花種子種下去。果真,在大雪天里,種子如愿發芽了。可是后來,小幼芽因為得不到陽光和氧氣,沒過幾天就枯死了。靜也以失敗而告終。
原來,安是在循著四季的輪回,依著晝夜的時令,順著生命的規律,靜待花開呀!
對啊!在日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不也要學會等待,遵循規律,在合適的時機做合適的事情嗎?可千萬不能急于求成而違反自然規律呀!就如比有些父母們,為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惜揠苗助長,讓孩子活在巨大的壓力當中,而失去成長的本色和精彩。
靜待花開篇二
;對于剛入小學的兒童,是否適應小學的新環境,適應新的人際關系,對其身心健康影響很大。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生活,完全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生活,因此,增強小學生的入學適應性,特別是主動性、獨立性、人際交往能力等,不僅關系著小學生入學后的生活質量,也關系著他們在小學的學習質量。
一、背景描述
我在一年級學前教育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特別的女孩——淼淼,樣子十分的瘦弱,一雙怯怯的眼睛讓人生憐,當我無意中抽她給同學們喊口令的時候,發現無論我怎么說她都不動,而且一下子就哇哇大哭起來。在課后的了解中,我知道了她在所有的課堂上都如此,與同學的交流也幾乎沒有,而且動不動就哭。她這是怎么了?通過與家長的溝通,我很快弄清了她愛哭的原因:孩子從小在老家由姥姥、姥爺帶大,父母在北京打工不在其身邊,姥姥、姥爺處處管著孩子,而且怕孩子出事沒辦法跟其父母交代,所以平時很少讓孩子出門與別的孩子玩耍。在拿孩子沒轍的時候,就嚇唬孩子說:“把她關進小黑屋等。”因此孩子特別愛哭而且膽小,尤其是在有陌生人的場合,她的就更愛哭而且戒備心理很強。但是她在家里說話很正常,只是聲音很小,不是很愛哭。
二、個案分析
根據淼淼的種種表現,我初步診斷為:淼淼是一個典型的缺乏心理安全感的新生,不善于和同學交往,缺乏家庭和集體溫暖。這一切導致其情況愈加嚴重,不太相信別人,不知道怎么跟別人交流,因此采用哭和不說話。特殊的行為又影響到她的人際交往,同伴的負面評價更加重了孩子對陌生環境的不認同,也進一步影響了孩子的自信,給新環境的適應帶來更大的困難。
三、轉化對策
(一)用賞識的目光對待孩子的優點
在了解了孩子不說話的原因,我心里有了底,過去的教育讓這個孩子在公眾場合極度缺乏安全感,要讓這個孩子在課堂上說話,老師必須給孩子營造一個十分溫暖的學習氛圍。于是,我先告訴孩子我了解了她的情況,沒有關系的,我們慢慢來。我在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給她任何的壓力,只是不時以不經意的眼神、手勢、語言、微笑等鼓勵她的每一個優點。比如她聽講非常認真,動作做的很到位等等,我還經常當著她的面把她的優點講給媽媽聽,慢慢地孩子對我的距離明顯縮短了許多。
終于有一天,我在我的課堂上,看到她怯怯地舉起了手,很快又猶豫地放下,我趕緊抓住這個機會,請她來為同學們喊口令。我走到她身邊,第一次聽到了她說話的聲音,雖然她的聲音比蚊子聲音還細,但我確實聽清楚了,她口令喊的很正確,我趕緊大大地表揚了她,并讓她當小老師,再為同學們喊一次。
放學的時候,她在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她的媽媽,她媽媽激動地跑來向我求證,我很肯定地再次表揚了她今天的進步,孩子十分高興。在以后的課堂上,孩子雖然出聲音的次數還是很少,但是喊口令的記錄總是在慢慢增加,她的笑容也在一點點增加。
(二)對孩子進行“我能行”的心理暗示
在淼淼逐漸進步的同時,抓住她的做事情認真的特點,我讓她負責本小組的動作糾正,在做事之前,借助于心理暗示的作用,不斷跟她說:“你能行!”讓她強迫暗示自己“我能出色完成這項工作”、“我能很好的與同學們交流”。使她產生要努力把這件事做好的信念,想出“如何去與同學們交流”的方法,排除各種困難,直至成功。
(三)加強家長、孩子和老師三者之間的溝通
與此同時,及時與淼淼的爸爸、媽媽多溝通,建議他們多抽些時間陪孩子去公園與同齡的小伙伴接觸、玩耍,增強孩子與他人交往的能力,關心孩子,寬容的接納她,熱情的鼓勵她。讓大家的愛和關懷能慢慢增加孩子對老師、父母的信任感和歸屬感,讓她自己慢慢卸掉自己心理的盔甲。
(四)形成溫暖的家庭氛圍
家長對孩子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不管父母本人是否意識到,他的教育功能也是客觀存在的。一個家庭父母都在看電視或打麻將,讓幼小的孩子自己去玩。還有一個例子,午夜零聲已過,家人在看電視,父母生氣地催孩子快去睡覺。孩子不情愿站起來說:“您們為什么不去睡覺呢?”這些鮮活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建議家長在做好本職工作外,還要學習一些有關教育孩子的知識,最好換位思考,懂得孩子的心理等。通過父母的語言、表情、動作等細節給孩子營造一個非常安全溫暖的心理環境,并引導孩子的家長和同伴共同參與這個心理環境的營造。
四、反思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之曾說過:“兒童都有希望獲得被認可的天性。”面對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都要以欣賞的態度來對待。及時的鼓勵是非常有效的,這種鼓勵不只是來自老師的,也可以來自學生自己和家庭。
教師的愛心是成功的原動力,教師的愛心能使少年君子更健康成長,能使有缺陷和有特殊困難的學生倍增信心,能使犯了錯誤的學生重新振作起來。我認為愛護學生應該從一點一滴開始,應該從現實生活中的文明禮貌、行為習慣、社會責任感開始,應該讓學生從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學會健康快樂的生活開始。淼淼缺乏的就是與別人的交流以及別人對他的關愛,所以,我們在平時就應該用自己的愛心去對待她,讓她感受到其實每一個人都是關心她的,愛護她的,讓她真真正正的體會到大家不是用有色眼光看她,而是平等對待她,都想成為她的朋友。
正如有的學者提出,要增進師生之間的相容性,必須實現“三多三少”,即:多一點兒人情味,少一點兒火藥味;
多一點兒引導鼓勵,少一點兒批評指責;
多一點兒教育方法,少一點兒空洞說教。只有如此,我們的工作才能使學生所接受和認同,才能增強教育效果,達到教育目的。
靜待花開篇三
;摘 要:心靈要有個歸宿,那就是回歸教學一線,與學生共同成長,用智慧去啟迪智慧,用心靈去感觸心靈,冬去春來靜待花開。
關鍵詞:農村教育;一線教學;語文
回首自己走過的二十四年教學生活,往事一幕幕涌入腦海:1995年大學畢業的我被分配到了廣饒縣最為貧瘠的東三鄉之一西劉橋鄉,而且是到了沒有自來水,沒有柏油路,一百瓦電燈沒有十五瓦亮的西燕初中。工作第一年就擔任畢業班級的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一教就是五年。
2000年,調入西劉橋鄉中心初中工作。2001年,由于工作的需要離開了傾心的教學一線,接下來的八年中很少走進課堂,更沒有一次登上講臺的機會。校教研室、校辦公室、教育辦、有三年寒暑假還在黨政辦混過日子,有幸遇到了許多好領導,結識了許多良師益友,跟著他們學會了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
2011年我終于真正回到了闊別十年之久的課堂(自2009年9月起,由于缺語文科任教師,兼任了西劉橋實驗學校初中部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2014年9月,更有幸來到大碼頭鎮中心初中工作,每天行走在校園內:辦公室—教室—餐廳—學生公寓,路程簡單近乎枯燥。但由于有了那充滿了無限求知欲,時刻期待老師出現在教室門口的眼神,內心便有了歸屬感,工作便有了不竭的動力。
那一年,在班子成員和全體教師的悉心幫助下,感覺自己進步很大。張校長從工作方法、工作思路上對我無微不至地幫助和指導,使自己工作少走了許多彎路,提高了工作效率;班子成員和全體教師團結協作,淡泊名利,披星戴月,甘于吃苦,樂于奉獻,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深深感動和鼓舞著我(郭化良老師的妻子剛剛做完大手術,當時生活不能自理,但為了畢業年級的學生,毅然把妻子關在家中,鑰匙放在門上,有急事時妻子就打電話喊來醫院的同事幫忙;秋季運動時,一位老師的孩子不慎腿部拉傷,送醫院簡單治療后馬上繼續投入運動會裁判工作;許多教師夫妻都是班主任,家庭、孩子都照顧不上,早來晚走,晚上還時常到校檢查學生自習和就寢;多位教師頸椎或腰椎不好,或低不下頭或長時間坐不了,但他們沒向學校訴過一聲苦,沒給學生耽誤過一節課,為了學生每天都在透支著身體……),使自己時刻有學習的目標和動力;團結協作和諧融洽的工作氛圍,讓我工作得非常舒心,自己也倍加珍惜大家共同建立起來的這種純潔的工作友誼。
打鐵還得自身硬,學校靠的是全體班子的威信,靠的是領導者的人格魅力,靠的是制度和文化的影響與引領。每天改變一點點,每天都不要停止改變,學校就一定會大有希望。
當時的我作為學生管理的主要責任者,我深知責任的重大。只有真抓實干才能讓師生心服口服,贏得教師、學生和家長的信任與尊重。除做好平時的帶班值班工作外,每天我都堅持早來晚走,早自習、午靜校、晚自習,更是深入到班級之中;晚放后,經常檢查宿舍到夜深人靜,在繁星閃爍下離開校園;每周五學生放學,總是看著學生全部乘車安全離開后才離開校園。
學校安排我擔任畢業班語文教學工作,十五年沒有教過畢業班的我感覺壓力山大。在短短三周的時間內,我利用晚上和星期天時間通讀了整套初中語文教材,做到了了然于胸。同時通過學科組聽評課、向有經驗的教師虛心求教、上網查詢和學習等多種形式,使自己的學科教學工作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為了學生在火熱的六月第一次綻放自己美麗的人生,我和學生一起與時間賽跑,在晨曦中迎接朝陽,在璀璨星河輝映下送走忙碌而充實的每一天。
回歸教學,我找到了多年未曾找到的感覺,游離的心靈有了最終的歸宿,工作中時刻充滿了無限的激情和活力,忙并快樂著。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更是教師的尊嚴。只有學校的中心工作真正回歸教學,教學質量得以不斷提高,我們做教師的才能夠挺直腰桿,說話擲地有聲,充滿底氣。
編輯 張佳琪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