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元宵節元宵節的篇一
春節一過,我盼著元宵節早點到來,這樣就能吃到我喜歡的湯圓了。
到了晚上,老媽站在我身邊,指導我煮湯圓。我一個人有點不敢動手,老媽對我說:“別緊張!我怎么說,你就怎么做好嗎?”我想到如果自己學會就可以想要什么吃,就可以自己煮時,鼓起了勇氣,拿起勺子,學著老媽平時煮湯圓的樣子動起手來。
我先把水倒入鍋中,再把煤氣打開,等水燒開。然后把一個個湯圓小興翼翼地放進鍋內。這時,鍋內熱氣直冒,我的眼睛有點睜不開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鍋蓋,蓋在了鍋上。“別急!要用勺子給這些湯圓翻個身!”老媽對我說。我又小心地掀起鍋蓋,用勺子在鍋里攪了幾下。“該加點泠水了!”老媽又在邊上說。鍋里的熱氣越來越多,我這時有點手忙腳亂了,都不知怎么辦才好。老媽看了,笑了起來!打來了一碗冷水,倒入鍋里。熱氣少了許多。
過了二、三分鐘,老媽說:“可以打開鍋蓋了!”我打開鍋蓋一看,哇!白花花的湯圓像一朵朵雪白的棉花浮在水面上,并不時地在開水中打滾!“湯圓煮熟了!爸爸快來看!”我興奮地叫了起來。“快把它們撈上來,不然要糊了!”我只顧著高興,竟忘了下一步要干什么,老媽在邊上大聲地提醒我!
當一碗碗香噴噴的湯圓盛起來,放在爸爸、老媽面前時,我高興地笑了。
元宵節元宵節的篇二
春節的歡鬧悄然逝去,轉眼間火紅的元宵又即將來到。
我趴在光線淡暗的小書桌上,翻弄著那幾張五顔六色被我疊得皺巴巴的卻一道也答不上來的燈謎小紙條。
媽媽在亂七糟八的廚房里倒騰著,半透明的玻璃門關得嚴嚴實實。我知道,她在弄那糯米粉,做元宵。我走進了廚房,幫著媽媽忙碌起來。
右手抄起了一袋“老北京”湯圓粉,輕輕地撒了進去,像一盤細白的散沙悄無聲息地擴散開來到米盆的角落。
撒進去后,再倒上清泉似的溫開水,糯米粉隨著溫開水有節奏地調配得十分均勻。漸漸地糯米和水融為一體,我用手腕和手掌不斷地按壓著糯米團,/將碗里殘留的糯米粘下來。一拉一扯,有彈性的糯米漸漸成為了一個大大的雪白糯米團。
從冰箱里取出赤紅色細小的酥麻。酥麻中再放入紅糖和白砂糖混合,成為香甜酥脆的酥麻餡兒。
再取出大拇指大的糯米團,在中間放呈小拇指大小的酥麻餡兒,再包裹起來不要露出一丁點兒來。慢慢搓成了一個甜美的小圓球。
放入煮鍋里的湯圓冒著一個個晶瑩剔透的小泡泡。升騰的熱氣像一層厚厚的白罩住了整個煮鍋。一大股熱氣飄上空中漸漸形成一縷輕煙,慢慢消散。
元宵節元宵節的篇三
到了晚上六點,我們一家出門看花燈。到達了目的地,便看見兩只大象仰著頭,翹著長長的鼻子好像在歡迎人們進去。一鉆出象鼻,往左邊看,只見群鶴飛舞。領頭的是一只金色的,拍打著翅膀,好像要飛起來一樣。它下面的一只,也張開雙翅,嘴一張一合,好像在說話。數了一下,加上那只金鶴,共有十三只鶴。有十二只是白色的,也就是迎接二零一二的到來。轉眼就是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對接的圖案壯觀極了。
今年是豬年,“龍”當然是少不了的。眼前便是“九龍壁”顧名思義,有九條龍,都是紅、黑、白、綠、黃、藍、白、紅、黃。雖然有重復的顏色但是形態不一,九條龍蜿蜒盤旋,直入云霄。
此時,五顏六色的煙花在空中飛舞著,旋轉著“突突突”的聲音在地上響起,又在空中變成“啪啪啪”的聲音。
元宵節元宵節的篇四
農歷正月十五叫“元宵節”,除吃元宵外,還是我國傳統的燈節。人們張燈結彩,舉行豐富多彩的燈火盛會。
元宵燈節,是一次燈藝的展覽,各種彩燈爭奇斗艷,花樣繁多,展示了我國勞動人民高超的藝術才能,反映了人們對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與向往。那象征豐收的西瓜燈,象征年年有余的金魚燈、象征五業興旺的鴨子燈以及滑稽可笑的豬八戒燈,造型優美,生動可愛,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抒發著勞動人民的情感,是我國民間優秀的工藝品;那門前懸掛的傳統宮燈、玲瓏剔透的寶蓮燈,表現了我國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供室內玩耍的走馬燈,用彩紙剪成各種騎射人物或多種動物的形象,貼在燈里特制的輪子上,輪子因蠟燭的火焰所造成的空氣對流而自行轉動,剪紙的圖像便投影在燈籠上,真是變化多端,意趣橫生,奇妙動人。
元宵燈節,也是民間藝術爭相表演的節日。扭秧歌、推車花、舞獅子、撐旱船、跳竹馬、踩高蹺……都是人們多年來喜聞樂見的優秀節目。民間藝術多姿多彩,民間藝人更是大顯身手,施展出劈叉、滾翻、跳躍、格斗等軟硬功夫。有的動作健美,剛勁有力;有的詼諧滑稽,使人笑逐顏開;還有的把燈技與民間舞蹈結合起來,如火熱龍燈、高蹺盒子燈、優雅的荷花燈舞等。這些節目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更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我國某些地方,還有撒路燈的風俗。將棉籽、稻殼等浸油,然后撒在大路邊、街道旁,每隔一定距離放置一堆,點燃后,伴以鑼鼓、鞭炮、焰火,遠遠望去,繁星點點,如銀河落地,燈光閃閃,如火龍下凡,火樹銀花,交相輝映,呈現出五谷豐登的壯麗圖景。
元宵節元宵節的篇五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又來臨了,這一次的元宵節和以前的元宵節可大不一樣了。因為這次我和其他小記者一起參加了一個有意義的活動。
這一次的活動是在大同市圖書館大廳舉辦的,主要有猜燈謎、剪窗花、投壺和對詩歌等內容。每完成一項任務,就會獲得相應的印章一枚,集齊所有的印章就可以獲得新年的禮物,大家聽到后開心極了,都憋足了勁,都想拿上這個大獎。
活動開始了,我和我的一個同學,直接來到了一個剪紙桌前。聽老師講過后,我抄起一把剪刀,拿到一張打過孔有輪廓的紅紙,非常認真地剪了起來。因為同學們都是第一次剪窗花,大部分覺得都太難了,便交給了自己的爸爸媽媽們去做但我媽媽始終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沒幫我一下。
我小心翼翼地按照老師教給我們的竅門,不僅完成的快,而且還讓老師夸了真不錯!真不錯!直接就蓋了章。我就這么順利的完成了一項任務。
接著就是猜燈謎了。場地內的頭上方都掛滿了五顏六色的紙片燈籠。燈籠上寫著各種燈謎。我和媽媽很順利的猜到了一個。便又順利的蓋章過關了。
最有難度的要算投壺游戲了。那壺口只有筆筒粗細,壺高半米多高。投的箭比壺略高一些。每人投10次,只要能投進三次以上便可以過關蓋章。開始我覺得,輕而易舉就可以完成,沒想到,在我排隊等待時,同學們一個個以失敗告終。我便也開始慌張、焦急、不安起來。
一轉眼便到我了。我把十根箭拿在了手上,開始去投。一根,兩根,三根……都以失敗告終了,我變更焦急起來。這時媽媽走到我的身邊,讓我先放松心情,再告訴我投壺的要領。我站在原地做了好些個深呼吸,把心情平復好后,又按照媽媽教給的跨出一步,把箭抓穩抓牢,輕松的對準壺口投去,第四次居然進了。同學們一片鼓掌叫好。有了同學們的鼓勵給我更增強了信心。可是哪個壺口實在是太小了。在后面的六投中,我終于僥幸完成了任務。
最后就是對詩歌了。我們分別要去“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這四位詩人處去各對一首詩歌。心想平時老師讓我們背了那么多的詩,過關肯定是輕而易舉,不再話下的。萬萬沒想到就在“李白”處出了問題。他讓我背一首叫《紅豆》的詩。我腦子里一片空白,怎么也搜索不出這首詩。“李白詩人”給了我一次機會,讓我再背背。我求救媽媽,媽媽笑著對我說,不是《紅豆》而是《相思》原來是李白把詩句直接給問了出來,也怪我只想題目而沒想內容。讓媽媽這一提醒。我又回到了“李白”處,回答完了后,積滿了所有的章。高高興興地去把我的新年禮物:一個書簽,一張漂亮的明信片和一個喜慶的福袋領了回來。
這次活動讓我過了一個難忘而且有意義的元宵節,更讓我明白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句話的含義。
元宵節元宵節的篇六
(元)佚名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角品南樓,月下西廂。
?
《汴京元夕》
元宵節元宵節的篇七
(清)唐順之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里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余歡。
?
《元夕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