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觀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有感篇一
擇一城,務一事,終一生。40余年,11萬公里,1804名學生,她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大山深處女孩兒們前行的路。張桂梅的名字,以一種驚艷的方式,進入了我們的視線。12月11日,中宣部決定授予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這份榮譽,她當之無愧!榮譽背后的信仰,讓每一位共產黨員倍感動容,深受鼓舞。
信仰萌芽:從美滿生活到沉重一擊
張桂梅17歲到云南支邊,后來和丈夫一起在大理喜洲教書。從前的她,也是一個愛漂亮、穿著時髦的女孩子,和丈夫恩愛有加,日子過得美滿幸福。這一切的圓滿被丈夫的胃癌晚期離世打破了。她萬念俱灰,與死神擦肩而過。直到有一天,她所在班級的學生在作文中寫到:我們再也看不到張老師美麗的笑容了,她每天都是哭兮兮的樣子,我們看了都喘不過氣。她毅然辭去了喜洲一中的教師職務,來到了華坪縣,開啟了一個人的苦旅。人生的路上,有風和日麗,也有驚濤駭浪。信仰在苦難的凍土中悄悄萌芽。
信仰生長:從萬念俱灰到向死而生
到了華坪縣的張桂梅,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工作,勤勤懇懇,起早貪黑,一家一家走訪貧困生,把自己的工資、衣物都留給了他們。她近乎瘋狂地投入工作卻換來了一年多后的一紙診斷書——嚴重的子宮肌瘤。命運跟她開了這樣一個玩笑,這次,她并沒有沉淪。為了孩子們的中考,她說:“我必須活著。”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離開物質力量我們會失之貧弱,離開精神力量我們則會意志萎靡,物質力量也無從發(fā)揮。
信仰堅定:從星星之火到曙光可見
大山深處的貧困以及由貧困造成的悲劇赤裸裸呈現(xiàn)在她的眼前。她一個個家訪,苦口婆心勸說女孩兒們的父母,可最終收效甚微。后來,她有了一個瘋狂的想法:創(chuàng)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把大山里女孩兒們的貧困和愚昧從她這里阻斷。整整五年,她從一籌莫展到東奔西走,從處處受挫到重燃希望,從備受打擊到終于實現(xiàn)。當我看到張桂梅心中的黨旗躍然紙上的那一瞬間,我意識到信仰的力量可以如此強大。華坪女高的畢業(yè)生中,有的當了老師,有的成為警察,有的主動選擇到偏遠艱苦地區(qū)工作。她們正在各自崗位上為社會做著貢獻。張老師的身影有無形的力量,在大山深處播撒著希望的種子,讓信仰在每個孩子們心中牢牢扎根。
我們記住了你的名字,記住了你種在大山深處的愛與堅守,華坪女中的孩子們會將你的信仰傳承下去,不只是孩子們,還有大山外的我們。
觀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有感篇二
今天,我觀看了“20__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張富清。
95歲的張富清是中國建設銀行來鳳支行離休干部,出生于陜西省漢中市洋縣,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他英勇善戰(zhàn)、舍生忘死,榮獲大軍區(qū)特等功一次、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和團一等功一次。退伍后,他自愿申請轉業(yè)到當時條件堅苦的來鳳縣工作。他艱苦樸素,淡泊名利,深藏功名64載。20__年底,在進行退役軍人信息采集時,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老人一張泛黃的“立功登記表”,才知道他是一位功勛卓著的戰(zhàn)斗英雄。
“共產黨處處都是為人民辦事的,為國家昌盛辦事的。只有跟著共產黨,進一步受黨的教育,使自己為黨、為人民做點工作。”
今年95歲的老革命、老黨員、老干部張富清,這樣講述著自己的入黨初心。
在硝煙彌漫、戰(zhàn)火紛飛的革命年代,張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隊一有突擊任務,就報名參加。翻城墻、繳機槍、炸碉堡……越是艱險,越要向前。敵人的子彈和彈片,掀起過他的頭皮,灼燒過他的腋下,撞碎過他的牙齒,但擊不穿他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么都不說,祖國知道我。
在看不見硝煙的建設和改革年代,張富清公忠體國,響應組織號召,脫下軍裝,收起獎章,直奔當時湖北最艱苦、最邊遠的恩施來鳳,一干就是三十年。
時局艱難時,他以身垂范,動員妻子下崗;忠孝兩難全時,他堅守崗位,沒奔母喪成為畢生遺憾;改革開放時,他殫精竭慮,破除陳規(guī)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勞肯干,任勞任怨,不矜不伐。
或許在一般人看來,為國浴血奮戰(zhàn)、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應該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離休了的張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沒有離休。他時刻銘記著自己老黨員的身份。
當他認為自己不能再為國家貢獻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歲截肢的他,拒絕在輪椅上被照料,靠著一條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來;白內障手術期間,明明可以給自己安一個好的晶體,他卻選了的一款;明明沒人會動他的藥,但他每次都將藥瓶鎖上,生怕別人挪用他全額報銷的一粒藥。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張富清的偉岸,不止在少年從戎時屢立戰(zhàn)功,也在中年轉業(yè)后恪盡職守,還在晚年離休間奮進不息。
張富清曾說,戰(zhàn)場上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和意志。
的確,在人生的征途上,因為信仰,他也一往無前。
__年黨齡,見證“絕對忠誠”
在新中國成立周年之際,一位黨齡__年的老戰(zhàn)士、老黨員,向我們詮釋了什么是對黨“絕對忠誠”。
在張富清老人眼里,在戰(zhàn)場上,共產黨員應做到“黨指到哪兒,就打到哪兒”,敢于沖鋒在前、敢于犧牲生命,那才是對黨“絕對忠誠”;在祖國建設時期,共產黨員應做到“黨讓我去哪就去哪,哪里最艱苦就去哪兒”,不講條件、不計得失,那才是對黨“絕對忠誠”。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認為,做這些,只是共產黨員的本分,根本不值得夸耀和“顯擺”。軍功章,他壓進了箱底,就連對至親好友都不曾提及;干工作,遇到困難和委屈,想想犧牲的老戰(zhàn)友,他什么都釋然了。
新中國走過了__年的風風雨雨,張富清老人的崗位、身份也一再改變;不變的,是他對黨的“絕對忠誠”。從老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什么是“不改初心”,什么是“淡泊名利”,什么是“克己奉公”,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共產黨員的本色。
__年前,理想信念之火熊熊燃燒的共產黨人,克服了千難萬險,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締造了新中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需要共產黨人以同樣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同樣不畏任何艱險的豪情,去奪取新的偉大勝利!
觀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有感篇三
有一種溫暖,不需要語言,就能傳遞,叫感動;有一種力量,不求驚天動地,卻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動。
——題記
20_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他們分別是孫家棟、王鋒、支月英、秦玥飛、張超、李萬君、梁益建、郭小平、阿布列林、潘建偉等,并特別致敬中國女排。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都是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動的人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
其中梁益建的事跡讓我感動,四川省成都市三醫(yī)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多年前學成回國,參與“駝背”手術3000多例,親自主刀挽救上千個極重度嵴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為國內的極重度嵴柱畸形矯正專家。近可能的為患者著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則。到醫(yī)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經濟條件都不好。為了讓患者盡快得到治療,他處處為病人節(jié)省費用外,還常常為經濟困難的患者捐錢,四處化緣。碰到有錢的朋友,他會直接開口尋求幫助,甚至嘗試過在茶館募捐。20__年,梁醫(yī)生在涼山州木里縣遇到一個年輕患者劉正富,當時即給他許諾,“你等著,我?guī)湍阏业藉X就回來接你。”1年后,梁益建驅車7小時,去木里縣接劉正富,并為他實施了手術。為了給這些貧困患者贏得更穩(wěn)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團隊從20__年開始與公益基金合作。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獲得幫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額近500萬元。
梁益建的頒獎詞是自謙小醫(yī)生,卻站上醫(yī)學的巔峰,四處奔走募集善良,打開那些被折疊的人生;你用兩根支架矯正患者的嵴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他們襯托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放飛追逐著我們的中國夢。感動中國,感動我們的心靈。中國夢,凝聚中華兒女的百年期盼,讓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烘托我們美好的中國夢,支撐我們美好的中國夢。
看過《感動中國》之后,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仿佛收到了神圣的洗禮,一個平平凡凡的人,經過一點一滴,也能變得很偉大,在感動于眼淚的背后,我收獲的不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語的那份震撼與動容。當他們的事跡傳遍大江南北時,人們都為之感動,感動的不只是那優(yōu)秀的品質,還有那無私的愛。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
觀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有感篇四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昨晚落下了帷幕。這十位平凡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感動,令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跡敲擊著我的心靈,發(fā)出動人之聲。
于敏,中國核物理的幾位開創(chuàng)者中,于敏是唯一一個沒有留學背景的人,在氫彈的理論探索中,于敏幾乎從一張白紙開始,依靠自己的勤奮,舉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難,終成開創(chuàng)者。
趙久富,是中線一期工程四十多萬移民的杰出代表。為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湖北省有十八點二萬移民離別故土,而趙久富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外遷第一人,湖北“移民書記”。
木拉提西日甫江,新疆和田地區(qū)公安民警。面對艱巨繁雜和復雜危險的環(huán)境,他與犯罪分子機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數(shù)十次將暴恐犯罪活動粉碎在預謀之中,他也因此被當?shù)厝罕娮u為“獵鷹”。
張紀清,一九八七年,用近乎一年的工資捐款給鎮(zhèn)政府用于敬老院的建設,署名炎黃。…… ……
得到殊榮的人,大都是些普普通通的人,沒有什么稀奇之處。可,他們是怎樣變得這么偉大的呢?
是的,他們都是普通人,可他們擁有我們沒有的東西,那就是——豁出生命去愛國。
教師評語:本文小作者為了完成這篇文章,搜集了大量的資料,可謂字斟句酌,小小年紀肯為一篇文章下此功夫,作為其語文老師實感欣慰。用文字記錄感動的同時,在內心沉淀并且踐行其精神,才更加難得。
觀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有感篇五
20__年7月,我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調到市看守所工作。記得報到那天,走到九監(jiān)區(qū),剛好一個監(jiān)室的門開著。與其他監(jiān)室不同,這個監(jiān)室里還有一道門窗,是用防彈玻璃隔開的,整個監(jiān)室散發(fā)出濃濃的消毒水味道,這就是艾滋病犯專押監(jiān)室。
防彈玻璃門里邊,一位民警正手把手地教在押人員寫字……聽到腳步聲,民警轉過身,40多歲,個子不高,卻身板挺拔,上身的警服已被汗水浸透。見了我,“啪”的一下,來了個標準的軍禮。他就是被所里民警親切稱呼為“老毛”的毛卓云。
說實在,在“談艾色變”的那時,我是第一次和艾滋病犯近距離接觸,也是第一次知道有個民警每天和艾滋病犯打交道,直面病犯的危險,關心他們的生活,鼓勵他們重生。
在分管艾滋病犯監(jiān)管工作期間,我看到了多起艾滋病犯或因情緒波動、或因身體不適、或因涉案負罪等,產生和引發(fā)各種各樣的極端表現(xiàn)。有一次,一名艾滋病犯情緒激動,用頭撞墻,被帶到醫(yī)務室縫針,毛卓云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兩只手始終緊握病犯的手,安撫他,最終使他平靜。
事后我問老毛,“你不怕么?”他回答:“怕,我怕如果不能說服他,情緒不穩(wěn)定,就會給監(jiān)室?guī)黼[患。但,也不怕,我學了艾滋病防護知識,知道怎樣保護自己,我了解他,他就是缺乏安全感,我要讓他感到溫暖,我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這件事。”
想想當初,我還有點怕老毛呢。覺得老毛天天與這些病犯在一起,而且都是近距離,會不會也“近墨者黑”呢?直到老毛以他廣泛扎實的知識汲取、膽大心細的工作作風以及完備科學的規(guī)范防護,證明了我害怕的多余。后來一段時間,我一直對老毛心存愧疚,但更多的是感激,是老毛給了我艾滋病犯監(jiān)管職責的力量和正確的認知。
20__年10月,經過幾個單位的交流,我又調回市看守所工作,又和老毛成了同事和戰(zhàn)友,似乎一切如往。但我發(fā)現(xiàn),老毛其實還是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分管的監(jiān)室變多了,從一間到現(xiàn)在三間;他的工作筆記本變多了,記錄的文字達到了十幾萬字;他把艾滋病犯從特殊監(jiān)室搬到了普通監(jiān)室,把談話室從工作區(qū)搬進了監(jiān)區(qū),使他們之間再無隔閡;他獨創(chuàng)艾滋病管教工作“五心法”,悉心幫教艾滋病犯認罪悔過、重拾信心、重歸正途。
令人感慨的是,已到退休倒計時年齡的老毛,那健旺的精神頭沒變,身份和崗位沒變,不計個人安危、名利得失的干勁沒變,一身正氣又待人寬和的個性沒變,他是我們警隊的榜樣,他是我們身邊的英雄。
觀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有感篇六
炎黃,是人類的始祖,帶動了整個華夏族的發(fā)展與千古文明。我們身邊總有隱姓埋名捐助社會的公益人士,他們默默為社會付出。
最終有一天,我們認識了一位公益人士,他叫炎黃,他叫張紀清。這位老人用二十七年投身于公益,他來自江陰,用一個人的文明撐起了整座城市的文明。
11月,一位老人在江陰市某銀行正起身離開,卻暈倒在地上。被好心人送進醫(yī)院。人們在他身上找到了三張匯款單,匯款人的名字,叫炎黃。那天,那個被江陰人尋找了27年的好心人的身份終于解開。老人的名字叫張紀清。
“這不是什么大事,是我們應該做的。”張紀清老人在感動中國里與主持人這樣說。張紀清老人也沒有預料到會以這種“戲劇性”的方式解開隱藏了二十七年的身份之謎。原本老人打算把這個秘密保守一輩子,連最親近的子女都不會透露。在張紀清老人眼中,他做的這些都是小事,助人為樂、濟貧幫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幾乎每年,祝塘鎮(zhèn)都會收到“炎黃”的匯款,而匯款地址卻是五花八門,尋找后發(fā)現(xiàn)地址都是假的。想尋找這位好心人的人們也只能失望而歸。“我要的不是名,是心!”這便是張紀清老人的初衷,老人想盡各種辦法“潛伏”,不愿以恩人自居。
看著電視屏幕中的老人為了自己的那份行善之心,從原本的祝塘首富到現(xiàn)在住在七十平米的房子里與老伴靠養(yǎng)老金生活,從二十七年前寄出的第一筆捐款到二十七年后的如今,老人無怨無悔。因為我們是炎黃的子孫,因為我們有濟貧幫困的文明。
感動中國,有多人用自己的辛勤付出,無悔奉獻只為給子女、社會、身邊的人帶去一份未來,一份溫暖,一份快樂。感動中國,雖然隔著屏幕,但感動中國的夜晚有多少人為熒幕中那些感動人心的事跡所流淚。感動中國,我們的身邊又有誰跟他們一樣在默默付出。只是我們不知道。但我們也許能跟他們一樣,我們同樣是炎黃子孫,我們同樣有傳承千古的文明。
感動中國,也許我們能感動未來。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轉動。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恒。因為有那些默默奉獻的人們,世界才會繼續(xù)。因為有那些無私付出的人們,身邊才有感動,已致感動了整個中國。
觀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有感篇七
陳睿瀾的偶像是小鹿純子,這是《排球女將》中的角色,由日本女演員荒木由美子扮演。這部電視劇在80年代曾經在中國帶來巨大的反響。
80年代也是中國女排的黃金時期之一,1981年的世界杯冠軍開啟了中國女排輝煌的“五連冠”時期,“女排精神”在這一時期逐漸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波蕩開來,它跨越的行業(yè)分割,成為了當時中國女性的一面精神旗幟。
而現(xiàn)在,在40年過后,“女排精神”又跨越了代際的隔閡,涌向了00后的陳睿瀾。
前不久,陳睿瀾看了即將上映的電影《中國女排》的預告片,感動之余一種自豪感也油然而生,因為她也是一名女排隊員,她相信自己也會是“女排精神”的傳承者。
在國青集訓時,陳睿瀾更近更深刻的了解了郎導(中國國家女排教練郎平)她們那一代中國女排如何在簡陋的竹棚館里摸爬滾打、艱苦磨煉的。老一輩女排運動員在那艱苦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了五連冠,成就了中國女排自強不息、永不放棄,敢于拼搏的“女排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陳睿瀾在代表國青比賽時,每當穿上印著中國兩個字的隊服,在雄壯的國歌聲中登場時,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就讓她渾身充滿了堅定的力量。
她非常重視現(xiàn)在的每一次訓練,她會因為持續(xù)練習的一個動作有突破高興地張開雙臂在場地奔跑,她覺得當下更加重要的是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陳睿瀾未來希望自己可以快快的成長,除了作為場上自由人應該掌握的各項技能,更要提高自己全面綜合能力,與團隊一起走向更高的領獎臺。同時作為一個大學一年級的新生,訓練之外還會集中精力投入學習中,完成大學所有的課程,順利的完成大學四年的學業(yè),做一名排球場上的智者。
陳睿瀾覺得女排這種團隊運動對她心智的磨煉很有幫助,雖然每個運動員都有自己的個性,團隊運動的魅力就在于可以把一群性格各異的人融合在一起大家都相互取長補短,團隊協(xié)作,不斷磨合成為更加優(yōu)秀強大的團體。
采訪結束后,陳睿瀾立刻回到隊伍中認真訓練,開始她每天的訓練,在訓練場地上她的每一個動作都格外認真。
觀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有感篇八
黃文秀將生命永遠定格在30歲,她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她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的使命與擔當。昨晚(7月1日)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節(jié)目《時代楷模》黃文秀先進事跡發(fā)布會,中宣部向全社會宣傳發(fā)布黃文秀的先進事跡,追授她“時代楷模”稱號,引起百色各地基層干部和廣大群眾廣泛關注,大家紛紛向這位犧牲在脫貧攻堅戰(zhàn)場上的駐村第一書記致敬。
“時代楷模”發(fā)布儀式現(xiàn)場,中宣部副部長梁言順為黃文秀的親屬頒發(fā)了“時代楷模”獎章和榮譽證書。黃文秀的親友、同事、老師、同學及其幫扶過的脫貧群眾以電視訪談、實物展示等方式,追思緬懷心中的好姑娘、好黨員、好干部,現(xiàn)場觀眾紛紛感動落淚。
“相機,原來不文秀是這么年紀輕輕就想明白了,自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她就是要成為一位為社會,為國家貢獻自己力量的人,因為只有投身在社會這樣的建設當中,投身在國家建設當中的人才是有意義的,所以她一直是為了這份信念而活著的
在黃文秀的家鄉(xiāng)—革命老區(qū)百色,各級干部群眾自發(fā)組織收看《時代楷模》黃文秀先進事跡發(fā)布會,在百色市脫貧攻堅戰(zhàn)指揮部,同樣來自脫貧攻堅一線的扶貧干部圍坐一起,看著昔日戰(zhàn)友黃文秀生活工作的點點滴滴,感觸頗深,感慨萬千。
“黃文秀書記和我是同齡人,她在人生中最絢爛的年紀選擇到脫貧攻堅第一線工作,作為脫貧攻堅的同仁,我要以她的精神為榜樣,繼續(xù)一如既往,滿腔熱血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去
在百色市人民醫(yī)院學術報告廳,百色市團市委各級團組織青年收看央視報道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報道,對她的離去,大家內心無比的悲痛,紛紛留下惋惜的淚水。不少團員干部表示,學習黃文秀同志不畏艱苦、無私奉獻的精神,激勵自己守初心、擔使命。
“學習黃文秀同志,我們就要堅定理想、信念,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自己的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yè)績
“她的事跡激勵著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當中,更加以滿腔的熱血和激情,來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和事業(yè)當中
昨晚,百色市衛(wèi)生健委組織全體干部觀看直播并學習黃文秀先進事跡,不少的黨員干部表示,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拼搏奮進,汲取榜樣力量。
“我覺得我們在工作當中,要把所有的工作做細、做實,對每一個細微的小事,要想辦法把它做好
當晚,田陽縣宣傳部門全體黨員集中收看了“時代楷模發(fā)布廳”節(jié)目,大家被黃文秀始終堅守共產黨人初心與使命的先進事跡所深深感動。紛紛表示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學習她不畏艱險、擔當實干、無私奉獻的時代精神,將榜樣的力量轉化為脫貧工作的強大動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勇向前,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
“相機,我真的感到很心痛,可是她給我們留下是學習的楷模,今后我們在扶貧路上要繼續(xù)堅持走下去,奮力打贏扶貧攻堅戰(zhàn)
在樂業(yè)縣百坭村群眾家中,不少群眾自發(fā)的聚在一起,共同觀看黃文秀先進事跡發(fā)布儀式,大家神情哀傷,為這個年輕的生命感到惋惜。村里的群眾說,每當夜幕降臨村里的路燈亮起,他們的心里就會更加想念文秀書記。
“我見她不在了很想她,我沒有女兒,見到書記感覺像我女兒一樣,我覺得很可惜。我們記得她,一點都不會忘記她
在百色學院,同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學習的學生也表示,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文秀精神”的核心意涵,結合新時代、新要求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力弘揚“文秀精神”,以黃文秀先進事跡為標桿,作為自己努力前行的方向。
“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跡,以及她的個人精神,會是我將來在工作崗位上,也就是在扶貧崗位上的一個標桿。
“為人民群眾群眾服務,用自己的行動來回報社會,回報黨和國家
觀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有感篇九
伴隨著陣陣掌聲、滴滴熱淚,這十位20__年的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逐步揭曉,其中張桂梅最令我印象深刻。
擇一城,務一事,終一生。40余年,11萬公里,1804名學生,她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大山深處女孩兒們前行的路。張桂梅的名字,以一種驚艷的方式,進入了我們的視線。12月11日,中宣部決定授予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這份榮譽,她當之無愧!榮譽背后的信仰,讓每一位共產黨員倍感動容,深受鼓舞。
信仰萌芽:從美滿生活到沉重一擊
張桂梅17歲到云南支邊,后來和丈夫一起在大理喜洲教書。從前的她,也是一個愛漂亮、穿著時髦的女孩子,和丈夫恩愛有加,日子過得美滿幸福。這一切的圓滿被丈夫的胃癌晚期離世打破了。她萬念俱灰,與死神擦肩而過。直到有一天,她所在班級的學生在作文中寫到:我們再也看不到張老師美麗的笑容了,她每天都是哭兮兮的樣子,我們看了都喘不過氣。她毅然辭去了喜洲一中的教師職務,來到了華坪縣,開啟了一個人的苦旅。人生的路上,有風和日麗,也有驚濤駭浪。信仰在苦難的凍土中悄悄萌芽。
信仰生長:從萬念俱灰到向死而生
到了華坪縣的張桂梅,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工作,勤勤懇懇,起早貪黑,一家一家走訪貧困生,把自己的工資、衣物都留給了他們。她近乎瘋狂地投入工作卻換來了一年多后的一紙診斷書——嚴重的子宮肌瘤。命運跟她開了這樣一個玩笑,這次,她并沒有沉淪。為了孩子們的中考,她說:“我必須活著。”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離開物質力量我們會失之貧弱,離開精神力量我們則會意志萎靡,物質力量也無從發(fā)揮。
信仰堅定:從星星之火到曙光可見
大山深處的貧困以及由貧困造成的悲劇赤裸裸呈現(xiàn)在她的眼前。她一個個家訪,苦口婆心勸說女孩兒們的父母,可最終收效甚微。后來,她有了一個瘋狂的想法:創(chuàng)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把大山里女孩兒們的貧困和愚昧從她這里阻斷。整整五年,她從一籌莫展到東奔西走,從處處受挫到重燃希望,從備受打擊到終于實現(xiàn)。當我看到張桂梅心中的黨旗躍然紙上的那一瞬間,我意識到信仰的力量可以如此強大。華坪女高的畢業(yè)生中,有的當了老師,有的成為警察,有的主動選擇到偏遠艱苦地區(qū)工作。她們正在各自崗位上為社會做著貢獻。張老師的身影有無形的力量,在大山深處播撒著希望的種子,讓信仰在每個孩子們心中牢牢扎根。
我們記住了你的名字,記住了你種在大山深處的愛與堅守,華坪女中的孩子們會將你的信仰傳承下去,不只是孩子們,還有大山外的我們。
觀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有感篇十
黃文秀將生命永遠定格在30歲,她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她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的使命與擔當。昨晚(7月1日)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節(jié)目《時代楷模》黃文秀先進事跡發(fā)布會,中宣部向全社會宣傳發(fā)布黃文秀的先進事跡,追授她“時代楷模”稱號,引起百色各地基層干部和廣大群眾廣泛關注,大家紛紛向這位犧牲在脫貧攻堅戰(zhàn)場上的駐村第一書記致敬。
“時代楷模”發(fā)布儀式現(xiàn)場,中宣部副部長梁言順為黃文秀的親屬頒發(fā)了“時代楷模”獎章和榮譽證書。黃文秀的親友、同事、老師、同學及其幫扶過的脫貧群眾以電視訪談、實物展示等方式,追思緬懷心中的好姑娘、好黨員、好干部,現(xiàn)場觀眾紛紛感動落淚。
“相機,原來不文秀是這么年紀輕輕就想明白了,自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她就是要成為一位為社會,為國家貢獻自己力量的人,因為只有投身在社會這樣的建設當中,投身在國家建設當中的人才是有意義的,所以她一直是為了這份信念而活著的
在黃文秀的家鄉(xiāng)—革命老區(qū)百色,各級干部群眾自發(fā)組織收看《時代楷模》黃文秀先進事跡發(fā)布會,在百色市脫貧攻堅戰(zhàn)指揮部,同樣來自脫貧攻堅一線的扶貧干部圍坐一起,看著昔日戰(zhàn)友黃文秀生活工作的點點滴滴,感觸頗深,感慨萬千。
“黃文秀書記和我是同齡人,她在人生中最絢爛的年紀選擇到脫貧攻堅第一線工作,作為脫貧攻堅的同仁,我要以她的精神為榜樣,繼續(xù)一如既往,滿腔熱血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去
在百色市人民醫(yī)院學術報告廳,百色市團市委各級團組織青年收看央視報道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報道,對她的離去,大家內心無比的悲痛,紛紛留下惋惜的淚水。不少團員干部表示,學習黃文秀同志不畏艱苦、無私奉獻的精神,激勵自己守初心、擔使命。
“學習黃文秀同志,我們就要堅定理想、信念,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自己的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yè)績
“她的事跡激勵著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當中,更加以滿腔的熱血和激情,來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和事業(yè)當中
昨晚,百色市衛(wèi)生健委組織全體干部觀看直播并學習黃文秀先進事跡,不少的黨員干部表示,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拼搏奮進,汲取榜樣力量。
“我覺得我們在工作當中,要把所有的工作做細、做實,對每一個細微的小事,要想辦法把它做好
當晚,田陽縣宣傳部門全體黨員集中收看了“時代楷模發(fā)布廳”節(jié)目,大家被黃文秀始終堅守共產黨人初心與使命的先進事跡所深深感動。紛紛表示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學習她不畏艱險、擔當實干、無私奉獻的時代精神,將榜樣的力量轉化為脫貧工作的強大動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勇向前,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
“相機,我真的感到很心痛,可是她給我們留下是學習的楷模,今后我們在扶貧路上要繼續(xù)堅持走下去,奮力打贏扶貧攻堅戰(zhàn)
在樂業(yè)縣百坭村群眾家中,不少群眾自發(fā)的聚在一起,共同觀看黃文秀先進事跡發(fā)布儀式,大家神情哀傷,為這個年輕的生命感到惋惜。村里的群眾說,每當夜幕降臨村里的路燈亮起,他們的心里就會更加想念文秀書記。
“我見她不在了很想她,我沒有女兒,見到書記感覺像我女兒一樣,我覺得很可惜。我們記得她,一點都不會忘記她
在百色學院,同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學習的學生也表示,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文秀精神”的核心意涵,結合新時代、新要求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力弘揚“文秀精神”,以黃文秀先進事跡為標桿,作為自己努力前行的方向。
“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跡,以及她的個人精神,會是我將來在工作崗位上,也就是在扶貧崗位上的一個標桿。
“為人民群眾群眾服務,用自己的行動來回報社會,回報黨和國家
觀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有感篇十一
陳睿瀾的偶像是小鹿純子,這是《排球女將》中的角色,由日本女演員荒木由美子扮演。這部電視劇在80年代曾經在中國帶來巨大的反響。
80年代也是中國女排的黃金時期之一,1981年的世界杯冠軍開啟了中國女排輝煌的“五連冠”時期,“女排精神”在這一時期逐漸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波蕩開來,它跨越的行業(yè)分割,成為了當時中國女性的一面精神旗幟。
而現(xiàn)在,在40年過后,“女排精神”又跨越了代際的隔閡,涌向了00后的陳睿瀾。
前不久,陳睿瀾看了即將上映的電影《中國女排》的預告片,感動之余一種自豪感也油然而生,因為她也是一名女排隊員,她相信自己也會是“女排精神”的傳承者。
在國青集訓時,陳睿瀾更近更深刻的了解了郎導(中國國家女排教練郎平)她們那一代中國女排如何在簡陋的竹棚館里摸爬滾打、艱苦磨煉的。老一輩女排運動員在那艱苦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了五連冠,成就了中國女排自強不息、永不放棄,敢于拼搏的“女排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陳睿瀾在代表國青比賽時,每當穿上印著中國兩個字的隊服,在雄壯的國歌聲中登場時,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就讓她渾身充滿了堅定的力量。
她非常重視現(xiàn)在的每一次訓練,她會因為持續(xù)練習的一個動作有突破高興地張開雙臂在場地奔跑,她覺得當下更加重要的是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陳睿瀾未來希望自己可以快快的成長,除了作為場上自由人應該掌握的各項技能,更要提高自己全面綜合能力,與團隊一起走向更高的領獎臺。同時作為一個大學一年級的新生,訓練之外還會集中精力投入學習中,完成大學所有的課程,順利的完成大學四年的學業(yè),做一名排球場上的智者。
陳睿瀾覺得女排這種團隊運動對她心智的磨煉很有幫助,雖然每個運動員都有自己的個性,團隊運動的魅力就在于可以把一群性格各異的人融合在一起大家都相互取長補短,團隊協(xié)作,不斷磨合成為更加優(yōu)秀強大的團體。
采訪結束后,陳睿瀾立刻回到隊伍中認真訓練,開始她每天的訓練,在訓練場地上她的每一個動作都格外認真。
觀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有感篇十二
今天,我觀看了“20__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張富清。
95歲的張富清是中國建設銀行來鳳支行離休干部,出生于陜西省漢中市洋縣,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他英勇善戰(zhàn)、舍生忘死,榮獲大軍區(qū)特等功一次、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和團一等功一次。退伍后,他自愿申請轉業(yè)到當時條件堅苦的來鳳縣工作。他艱苦樸素,淡泊名利,深藏功名64載。20__年底,在進行退役軍人信息采集時,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老人一張泛黃的“立功登記表”,才知道他是一位功勛卓著的戰(zhàn)斗英雄。
“共產黨處處都是為人民辦事的,為國家昌盛辦事的。只有跟著共產黨,進一步受黨的教育,使自己為黨、為人民做點工作。”
今年95歲的老革命、老黨員、老干部張富清,這樣講述著自己的入黨初心。
在硝煙彌漫、戰(zhàn)火紛飛的革命年代,張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隊一有突擊任務,就報名參加。翻城墻、繳機槍、炸碉堡……越是艱險,越要向前。敵人的子彈和彈片,掀起過他的頭皮,灼燒過他的腋下,撞碎過他的牙齒,但擊不穿他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么都不說,祖國知道我。
在看不見硝煙的建設和改革年代,張富清公忠體國,響應組織號召,脫下軍裝,收起獎章,直奔當時湖北最艱苦、最邊遠的恩施來鳳,一干就是三十年。
時局艱難時,他以身垂范,動員妻子下崗;忠孝兩難全時,他堅守崗位,沒奔母喪成為畢生遺憾;改革開放時,他殫精竭慮,破除陳規(guī)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勞肯干,任勞任怨,不矜不伐。
或許在一般人看來,為國浴血奮戰(zhàn)、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應該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離休了的張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沒有離休。他時刻銘記著自己老黨員的身份。
當他認為自己不能再為國家貢獻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歲截肢的他,拒絕在輪椅上被照料,靠著一條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來;白內障手術期間,明明可以給自己安一個好的晶體,他卻選了的一款;明明沒人會動他的藥,但他每次都將藥瓶鎖上,生怕別人挪用他全額報銷的一粒藥。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張富清的偉岸,不止在少年從戎時屢立戰(zhàn)功,也在中年轉業(yè)后恪盡職守,還在晚年離休間奮進不息。
張富清曾說,戰(zhàn)場上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和意志。
的確,在人生的征途上,因為信仰,他也一往無前。
__年黨齡,見證“絕對忠誠”
在新中國成立周年之際,一位黨齡__年的老戰(zhàn)士、老黨員,向我們詮釋了什么是對黨“絕對忠誠”。
在張富清老人眼里,在戰(zhàn)場上,共產黨員應做到“黨指到哪兒,就打到哪兒”,敢于沖鋒在前、敢于犧牲生命,那才是對黨“絕對忠誠”;在祖國建設時期,共產黨員應做到“黨讓我去哪就去哪,哪里最艱苦就去哪兒”,不講條件、不計得失,那才是對黨“絕對忠誠”。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認為,做這些,只是共產黨員的本分,根本不值得夸耀和“顯擺”。軍功章,他壓進了箱底,就連對至親好友都不曾提及;干工作,遇到困難和委屈,想想犧牲的老戰(zhàn)友,他什么都釋然了。
新中國走過了__年的風風雨雨,張富清老人的崗位、身份也一再改變;不變的,是他對黨的“絕對忠誠”。從老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什么是“不改初心”,什么是“淡泊名利”,什么是“克己奉公”,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共產黨員的本色。
__年前,理想信念之火熊熊燃燒的共產黨人,克服了千難萬險,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締造了新中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需要共產黨人以同樣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同樣不畏任何艱險的豪情,去奪取新的偉大勝利!
觀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有感篇十三
“我來自廣西貧困山區(qū),我要回去,把希望帶給更多的父老鄉(xiāng)親,為改變家鄉(xiāng)貧窮落后的面貌盡綿薄之力!”這是黃文秀**年在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畢業(yè)時所保持的初心和夢想。她義無反顧地選擇當一名定向選調生,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廣西,扎根基層,服務自己的家鄉(xiāng)父老!
回首黃文秀短暫而又燦爛的一生,30歲的年華,美好而又絢爛,但黃文秀的人生卻永遠定格在了30歲。
“我是一名黨員,是來自白色革命老區(qū)的壯家兒女,將革命先烈們奮勇前進,不斷拼搏的精神傳承下去,我們青年一代責無旁貸!”**年3月,她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主動請纓,成為樂業(yè)縣新華鎮(zhèn)百坭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在百坭村,黃文秀撲下身子,吃住在村,穿村入戶了解民情,下田幫扶體察民意。短短一年她帶領全村88戶417人脫貧,完成了屯內1.5公里的道路硬化,4個蓄水池的新建,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xiàn)6.38萬元。這一組組數(shù)字就是她的執(zhí)著和堅持換來的脫貧成效,就是對她工作最有力的肯定,就是對她辛苦付出的無上贊揚!
“截至目前,全村還有15戶56人未脫貧,百坭村的基礎公共服務還有待建設完善,如何推動產業(yè)發(fā)展還需繼續(xù)謀劃,面對這些,我充滿信心。”對于村里的情況她如數(shù)家珍,對于村里的脫貧攻堅她胸有成竹!
“我們百色是脫貧攻堅的一個主戰(zhàn)場,作為青年一代,我們責無旁貸,同時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我有信心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不獲全勝,絕不收兵!”滿腔熱血的黃文秀扶貧攻堅之路確不幸戛然而止。20xx年6月16日晚,擔心村里會因為暴雨受災,黃文秀看望了身患癌癥剛剛手術完的父親后,連夜驅車趕回駐村點,途中遭遇山洪,所乘車輛被洪水卷走,不幸遇難,年僅30歲。
黃文秀走了,她帶著她未完成的初心和夢想離開了她熱愛的工作崗位,但是黃文秀又沒有離開,因為在扶貧攻堅的道路上還有百余萬的同路人,他們每一個都是“黃文秀”,他們用無悔的青春和炙熱的初心將“共產黨員”這一身份重新定義!
按照黃文秀的北師大碩士的學歷和能力,她本來可以選擇留在北京或者出國深造,按照流行的“成功學”,可以有“更燦爛的前程”,可是,她還是非常堅定地回到家鄉(xiāng),這里面的確有桑梓情結,有樸素的回報感,但可能更重要的、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年輕的她有著自己的堅定信仰。
青年共產黨員就是要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健勇毅!就是要沉下心來干工作,心無旁騖的鉆業(yè)務,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鐵、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撐得住,關鍵時刻頂?shù)米。傅昧酥鼗睿虻昧擞舱蹋浀米∧ルy,將“不獲全勝,絕不收兵”的共產黨員的決心繼續(xù)踐行前進!
“有的人死了,但她還活著”。黃文秀把生命奉獻給了百坭村,她永遠活在百坭村群眾的心里,也永遠活在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