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感悟怎么寫才恰當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感悟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鏡花緣讀書感悟600字篇一
百花仙子與嫦娥就百花齊開一事產生爭執,終決定若百花得以齊開放,百花仙子必貶至人間,或為廣寒宮清掃庭院。百花仙因麻將費心經營數日,其部下接到人間帝王——武則天的命令,讓百花齊放。時間緊迫主人未歸,仙子部下遂私下命令,讓百花違花時而齊放。
事畢,百花仙子不忍降尊掃庭院,故投胎人世。其父名唐敖,一書香人士,因得夢境為覓百花齊放之仙山而周游四海,見得許多奇人異事,終隱于小蓬萊,與世隔絕。其女小山追父之蹤,奈父只留一碑,欲其考取功名,遂相見并為之改名唐閨臣。唐閨臣和眾女子皆才華橫溢,恰武后廣納賢才,尤設女科,閨臣高中殿元,奈其名不祥,被貶之十一名。尋父之旅最終成為回到仙路之行。
洋洋一百回,鏡花緣線索明朗,言語易懂,簡潔凝練,所敘之事大致有二。
其一是唐敖周游四方,比之于夷狄,天朝雖為政治文化中心,仍相形見絀;
其二是眾女赴京趕考,談吐不凡,詩詞歌賦,腹中篇章,不亞于男子。以女子為敘述主體的題材出現在清朝,是一種進步。
唐敖至一國,見其民視燕窩如賤品,路不拾遺,甚驚訝。其民對天朝人嘲之曰“因燕窩價貴,一肴可抵十肴之費,故弗宴會必以此物為首,既不惡此形似粉條,亦不厭其味同嚼蠟。”
至黑人國,對其人身長而盡黑頗不齒,然而以知識淵博著稱的多九公竟被兩小黑女討教得瞠目結舌,面紅耳赤,羞愧不已。方自行慚愧,連走路都覺得失態,趕緊逃離。
另外,“脫盡仕途戾氣”的國民讓他們自覺俗氣逼人;“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的對聯也令他們印象深刻。
文本有一點淡淡的出世意味。泣紅亭之對聯“桃花流水杳然去,朗月清風到處游”,加之另一幅“庭院深沉處,千秋蕩漾時”皆營造一種舍世俗,放四海的情懷。
文中亦有一句“凡有各事,只要俯仰無愧,時常把天地、君親放在心上,這就是你一生之事了”這是作者借別人之口,慎重地對一生的總結。當下人也許會對這種“忠君”的傳統情懷表示“噴飯”(噴飯一詞早在鏡花緣中已經出現)。但細細思量,這種顧己及人的道德教誨比起當下夸夸其談,虛有其表的倫理規勸,高明許多,清晰許多,坦白許多。
百回鏡花緣,目之所及,皆人品高潔、學富五車、不計名利之人,常感神清氣爽,賞心悅目。時時捧讀,暫時忘卻俗世,令自己置身于一道德高地,不禁沾沾自喜,自命不凡,豈非人間勝事?然奈何雙腳觸地,又置身于名利漩渦,所謂百回鏡花緣,一場春夢,其意莫若此。
鏡花緣讀書感悟600字篇二
讀《鏡花緣》的時候,最摸不到頭腦的就是其中涉及音韻學的地方。李汝珍博學,眾多才能之一就是音韻學,曾著《李氏音鑒》,亦把有關音韻的才華注入到這部百科全書式的小說中。可惜現代的非專業人士很難讀懂了。
歧舌國的字母圖已經讓人如墮霧中,我印象最深的卻是“齊莊中正”。
第八十四回中,玉芝被要求完成酒令,必須在四字中有三個雙聲,且包括“莊姜”中之一字。
所謂“雙聲”,指的是兩字同聲母;另有所謂“疊韻”,指的是兩字同韻母。例如,“谷歌”就是雙聲,“淘寶”就是疊韻。四字中有三個雙聲,意味著四個字聲母相同,這很難做到。
玉芝想了很久,終于想到一個:
“莊姜《中庸》齊莊中正。
‘齊莊’雙聲,‘莊中’雙聲,‘中正’雙聲,敬鳳雛姐姐一杯,請教笑話一個,普席各飲雙杯。”
這個小文字游戲的完成獲得了酒席上所有人的喝彩。書上是這么說的:
眾人齊聲贊道:“這句果然飛的有趣!難得四個字巧巧生在一母。今日大家飛觴之句,以此為最了。”
這跟“溪西雞齊啼”五字中有四個疊韻,即五字韻母完全相同,都是很難得的。
但令人不解的是,“齊”字聲母是q,“莊、中、正”聲母是zh,四個字如何“生在一母”?
查《中庸》原文,是“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
原來如此!進一步查文獻,才明白古代的“齊”有兩個讀音,兩個意思。讀qi的時候,表示整齊之意;讀zhai的時候,表示整潔身心,齋戒之意。后來分化成“齊(齊)”“齋(齋)”兩字。在《中庸》此段中,當讀zhai音。
所以“齊莊中正”中有三個雙聲是非常正確的。
之所以想起這個,是因為今天讀章詒和寫史良,就用了“齊莊中正”來形容她。史良曾是章詒和的父親章伯鈞的好友,卻在反右時倒戈一擊。而章伯鈞之所以成為大右派,罪名之一就是反對簡化字。
漢字的演變,有自然流變和人為修改之不同。“齊”字變為“齊”“齋”兩字,屬于自然流變;再變為“齊”“齋”兩字,則是人為修改。其差別猶如江河之造湖泊,與人力之修水庫。20xx年夏洪水再席卷南中國,三峽水庫告急,不知曾善河工的李汝珍九泉之下可有知乎?
鏡花緣讀書感悟600字篇三
長篇小說《鏡花緣》是寫唐朝武則天當政之后,一日酒醉下旨詔令百花齊放,但因掌管百花的百花仙子不在洞中,而眾仙子有恐帝皇之威,不敢抗旨,所以各自下界,之后因被玉帝知道,上天所遣,降于人間,變成女子,因百花瞎子掌管百花不嚴,犯下過錯也落入了凡塵,穿越在山海各處尋找那被遣而變凡人的仙子。最后在經歷各種艱險返回天人。而武則天也因為一些事情,也不愿再下旨百花齊放。
主要講了王母娘娘的生日宴會——蟠桃會。白鳥大仙和百獸大仙都把鳥獸叫來給王母娘娘助興。可是只有百花仙子沒有把百花——荷花、楓葉、櫻女、芙蓉、蘭草……在同一時間開放,于是,月神嫦娥仙子與她打了個賭:“如果有一天地上的皇帝讓你開花,你開了,就下凡去。”
幾百年后,地上的女皇帝——武則天十分的不近人情,她讓花園里一百種花一齊開放,不然就把全天下的花都拔了。百花仙子因為不在,其他九十九個花仙子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好照辦了,終于百花仙子知道了,自動飛下了人間,還有九十九個花仙子也一齊下凡了。
百花仙子下凡后轉世在唐敖家,在唐敖一次漫長的國外旅程中他找回了九十九個花仙子,從此她們過上了比神仙還快樂幸福的生活。
這部書歌頌了女子的才華,反映出她們要求在社會生活和政治地位上平等的對待。表現了作者尊重婦女地位的民主思想。書中所寫的女子,都是有膽識,有才華,有抱負,有才華文采的如:頗有文才的黑齒國學者黎江薇、盧紫萱、敢于和野獸搏斗的魏紫櫻、駱江蕖,俠客顏紫消,數學家米蘭芬,女王陰若花,輔巨枝蘭音,和為尋父親遠出海外的唐山等作者對她們歌頌的意義,在于對女子長期被壓迫的歷史批判,對女子無才遍是德的封建亂理的否定。
這本書對于婦女描寫的非常有膽識才華。我想像她們那樣的人活在這個社會,一定會是眾人的焦點。如果那個時候沒有武則天開放女科的她們一樣會被埋沒,理想抱負得不到施展,真是所謂的社會逼人,幸而我是生在這樣一個社會,而不是那時,否則的話,我想今后的生活也應該是默默無聞。我不想在這個社會中埋沒,所以我要爭取上進,讓人們知道我的存在。
鏡花緣讀書感悟600字篇四
說起李汝珍,大家都不陌生,眾所周知,李汝珍是中國小說名著?鏡花緣?的作者,李汝珍19歲時跟隨當官的哥哥一起來到滄州,在那里“消磨了三十多年層層心血”三易其稿,終于寫出了《鏡花緣》這篇小說。小說內容獨特,雅俗共賞。熔幻想小說、諷刺小說和游記小說于一爐,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記?中有個女兒國,舉國上下沒有一個男子,而在古典長篇小說《鏡花緣》中的女兒國就是另一翻景象了。
《鏡花緣》頌揚女性的才能,充分肯定女子的社會地位,劍俠顏綃能飛檐走壁,林婉如精通音韻,米蘭芬儼然是位數學家,上官婉兒“學問不凡”才情敏捷,作詩又好又快,朝臣無不拜服。
在《鏡花緣》所描繪的女兒國中“男子反穿衣裙,作為婦人,以治內事,女子反穿靴帽,作為男人,以治外事。”女子的智慧,才能都不弱于男子,從皇帝到輔臣都是女人。小說反映出作者對封建社會男尊女卑觀念的不滿。
我由《鏡花緣》想到了一個故事,故事是這樣的,在新中國還沒有成立前,在一個小村子里,里面的男人都娶三、四個老婆,每當老婆生女孩子時,便把女孩子抱去賣給別人家。那個時候,人們都重男輕女,女的每天都要犁地、做飯、洗衣服,而男的卻坐在一旁看著她們工作,有的人手里還會拿一根樹條,只要女的一停下來,便會拿樹條去抽,所有的女人像奴隸一樣供男人們驅使。
這個現象,不僅說明過去人的封建和男尊女卑的觀念,更說明過去的清政府腐敗無能,孫中山因為媽媽給姐姐纏足,而要把封建迷信的纏足給廢除了。
我關心我的祖國。我愛我的祖國。趕緊把封建迷信拋棄吧!只有那樣我們的祖國才能進步,才能變得更強大。
鏡花緣讀書感悟600字篇五
我是在書攤上邂逅了《半生緣》--張愛玲著名的一部小說,于是毫不猶豫地買下了。買下后,就迫不及待如癡如醉地看了起來。
書的開頭就是寫世鈞,曼楨與許家少爺叔惠見微妙的友誼關系。后來曼楨那為養家而墮落紅塵的姐姐曼璐與奸商結婚后,因為曼璐不能生育,夫妻關系不合,而鴻才又眷戀妻妹曼楨,于是陰險自私的姐姐曼璐就假裝害了重病,讓妹妹來看護,而讓鴻才將其占有,以將丈夫拴住。
后來曼璐真的得重病不愈而死,曼楨為了兒子,不得已屈嫁鴻才。可憐世鈞不知道其中的緣由,苦苦等待,最后在家人的壓力下與自己不喜歡的翠芝結婚,但也破壞了叔惠與翠芝間那份之間隱藏了很久的感情。當等到十四年后的相遇,那份凄楚,悲涼,尤如秋日的落葉。但年的一切,也都一去不復返。
讀過后,我的新久久不能平靜。文中共有三個另人悲痛的遺憾。
一:父亡,而破壞了豫瑾與曼璐見純真的愛。
二:因為身世差異,而使叔惠與翠芝有緣無份。
三:因姐夫與姐姐的陷害,與母親的怕事,終使世鈞與曼楨兩個相愛的人分隔兩地,有情人不能眷屬。
我好恨,恨顧老太太的息事寧人,膽小怕事,恨鴻才的陰險與姐姐曼璐的自私。我也恨封建社會不把女人當人的風氣,恨封建社會終人一生的吃人的禮數。
與封建社會相比,我們現在的社會主義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我是個女孩子,我慶幸自己沒出生在那個吃人禮數的社會。
所以,我們應當珍惜黨與國家所給予我們現有的一切,珍惜好每一天,好好學習,為建設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斗!
鏡花緣讀書感悟600字篇六
老虎到底會不會吃人,有人告訴你,老虎其實很害怕人類,它只吃禽獸,只是有些人是人面獸心,老虎以為他們是動物;而有些動物雖是獸面,卻懷善心,所謂獸面人心,和好人一樣,頭頂上有靈光,虎豹看見就逃竄,鬼怪也遠避。
你想辨別善惡嗎,有人告訴你,在海外某個國度,人們不用走路,都踩著云朵隨意飄行。只是云彩的顏色各異,善人的腳下是彩云,惡人的腳下是黑云。云彩的顏色與身份和財富無關,但是可以隨著人心的善惡而改變。
你想公平交易嗎,你想結交君子嗎,有人告訴你有一個君子國,在那里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的買賣原則來了一個完全顛倒,那里不僅有和諧的社會制度,良好的社會風氣,而且有勤謹儉樸的官吏和開明禮賢的國君。
太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有些事是我們的美好心愿,有些事我們想都不敢想,然而《鏡花緣》的作者李汝珍卻大膽地在書中闡述了他的設想,不僅讓我們腦洞大開,也使得讀者收獲了很多知識。
李汝珍是清代的有理想、卻很落魄的窮秀才,平生喜歡鉆研,博學多才,《鏡花緣》是他的代表作,與紅樓夢相似,書中描寫了很多神仙和夢境,雖然藝術價值遠非紅樓夢可比,卻也展示了作者高超的寫作水平和遠大的思想抱負。
書中最出彩的是一位落魄書生唐敖的海外見聞,由此引發一系列故事。武則天時代的唐敖曾經多次參加科舉考試,最后一次雖然高中了探花,卻被言官舉報他與叛賊徐敬業和駱賓王勾結,最后不得不心灰意冷,發誓不再進入仕途。
之后他與經常在海外做生意的大舅子一起出海散心,于是他們看見了很多千奇百怪的趣聞軼事,最后唐敖一心想成仙,武則天也江山易位,但其中很多波瀾曲折的故事卻耐人尋味。
很多人盼望著公平與和諧的太平世界,在古代老子曾經描述了他心中美好的世界: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在國外有烏托邦的思想:沒有剝削壓迫和貧富差距;國內也有桃花源的境界: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無論古今中外,追求美好生活都不能算是一種奢侈,而是發自內心的精神需要,只是制度和經濟環境的限制,有些話只能變著花樣說出口,有些話卻要冒著殺頭的風險,于是有智者,也有勇者,更多的是莽撞而下場很悲催的愚者!
鏡花緣讀書感悟600字篇七
《鏡花緣》——一本討論婦女問題的小說,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出或者側面反應了當時社會對于女子教育,地位,選舉等諸多問題。這不僅是一本有關婦女問題的小說,也是及幻想,神話,游記,諷刺于一體的杰作。魯迅先生評價說:“學術之匯流,文藝之列肆。”這本好書,是文壇上不可多得的著作。
這本書作者本打算寫上二百回合,可只寫了一百回,卻也成為了傳世經典。這本書主要寫了百花仙子及眾花仙下凡歷劫,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等人的出海歷險,以及后來的百花仙子——唐小山尋父,個花仙子揮灑才情考試,到最后的破了酒色財氣四關,武則天歸政的故事。
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等人游歷了許多國家,其中令我記憶猶新的便是君子國與黑齒國,他們首先來到的是君子國,那個國家里的人都好讓不爭,一派翩翩君子之風。他們三人停船上岸,遇到了當朝宰輔,便與其暢談俗弊。在交談的過程中,他們二人提出了許多當時封建社會的問題,譬如:三姑六婆,婦女纏足,不能自由戀愛,葬禮大操大辦等問題,這也是后來魯迅先生所批判的問題,可見,當時清朝時候作者就認識到了這些問題的存在。
后來他們三人來到了黑齒國,這個過度里的人都生的不大漂亮,可是他們不在意外表,他們看的是才華,這個國家其實是作者理想中教育發達的烏托邦。這是一個視書本為千金的國度,這里的教育制度不同于以往,女學塾便坐落在大街上。他們沒有富貴之分,都以才學高,滿腹經綸的人為富,不讀書的人為賤。他們在這個過度遇到了兩個女子——紅紅和亭亭,兩人的才華更是讓人嘆為觀止,竟把天朝來的多九公考的目瞪口呆,臉紅一塊,白一塊。這兩個黑齒國的女子,正是提倡女子教育的烏托邦。
《鏡花緣》是一本有關女權問題的書,作者也是古往今來最早提出婦女問題,留心社會問題的人。雖然他不是女的,但是他直到男女應該平等,沒有尊卑之分,應該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待遇權等。
“男尊女卑”是流傳了幾千年的思想,在當時更是深入人心。雖然現在不同于那時了,人們的思想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但大家都提倡男女平等,可是男女真的平等了嗎?難道幾千年的封建思想會在這一朝一夕徹頭徹尾的改變嗎?
不求于世界上,哪怕每個中國同胞都能讀一遍《鏡花緣》,去理解其中深刻的問題,從一個個諷刺中去體會,去感悟,不知男女會不會真的平等。
鏡花緣讀書感悟600字篇八
汝珍一生中,雖未得志,但其作品《鏡花緣》實可謂之為巨作,可與《格列弗游記》相媲美。文中不僅充滿想象之筆、使人仿佛身歷其境,沉醉在仙境及各個奇妙的島國中;也深具讓人省思的空間。
《鏡花緣》描述蓬萊仙島中,天上的百花仙子因在王母娘娘壽誕時,與嫦娥吵嘴,一時之間說錯話,玉皇大帝大怒,令她到人間受罰,轉世為唐敖的女兒,名日小山。唐敖因考試名落孫山,心灰意冷之余便與小山的舅父林之洋一同出海游歷,散散心。
在航行途中,到了許多奇妙的島,如:人民好禮、不慕榮利、為善互讓的君子國;愛裝模作樣、賣弄學問,肚子里卻毫無墨水的白民國;根據人之心眼好壞而腳踏不同顏色云朵的大人國等,后來唐敖在途中嘗遍仙草,因而得道成仙,從此一去不復返,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而小山年紀雖小,但十分孝順,曾與舅父兩度出海尋父。盡管沿途遭遇不少災難,卻都奇跡般的化險為夷,最后,百花仙子化身的小山,在受罰于人間的時間期滿,重回小蓬萊,繼續執行掌管百花的工作。
這部《鏡花緣》看似在描寫神話,實際上,在詼諧諷刺中也蘊涵著深刻的道理。故事中的島國特色即在訴說當代社會的面貌、作者自己的期許,如:一、君子國:希望人人都能像君子國的人民般,不爭奪、不強求,社會安樂祥和。二、女人國:顯示作者關懷社會,對許多男女不平等制度的批判,想象女人亦可考科舉,從事男人做不到的事。三、白民國:當時,有些人考取功名便洋洋得意,認為自己已是頂尖人物了,便賣弄自己所學。實際上,學海無涯,他們所學的不過是汪洋一瓢罷了,作者對這樣氣量褊狹的士大夫,也不放過揶揄他們的機會。
《鏡花緣》雖然是描述作者對當代社會制度的不滿,以及他個人向社會的反抗,但其中所包含的寶貴啟示仍是現代社會中值得我們借鑒、警惕的。就如同我曾耳聞的一句話:真理是不會隨著時代的變動,而有絲毫改變;人生最大的錯誤即是再犯相同的錯誤。但反觀現代社會,為何人人不能少一點爭利,而多一點施舍,像君子國般?為何有些人不能謙虛為懷?反而像白民國般喜歡賣弄?社會要進步,內心的改革其實是最重要的。如果世界上各民族和平共存、沒有紛爭,哪需要什么武器?但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呢?
想改造這個社會,甚至這個世界,真非我一個十六歲的人做得到,但我想大家一起來努力一定能成功的!滴水可穿石;聚沙可成塔。而且,解決社會亂象最好的方法,關鍵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們。
鏡花緣讀書感悟600字篇九
近日以來因為讀書節,我有幸一睹《鏡花緣》的風采。
話說入目第一章的內容里有句話讓我頗有感觸,那是百花仙子與百草仙子無意交談間出現的。“不知小仙與這玉碑可能有緣?可惜我們雖成正果,究系女身,將來即使得睹玉碑人文之盛,其中所載,設或具是儒生,無一閨秀,我輩豈不減色?”就這句話,可能是文中最不出彩的一句話,卻讓我影響頗深,我輩豈不減色?真的是女性無用嗎,還是時代沒給她們機會。女子無才便是德,這貫徹那男尊女卑時代的名言。無數才女若非武則天開放女科,一身才華可能就要被泯滅在歷史的長河里了。
除此之外,嫦娥這號人物的設定也讓我徹底對她的好影響翻篇,那個傳說中性格淡漠,卻又十分善良,只可遠觀不可褻瀆的女子。在這里卻是咄咄逼人,蠻不講理。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還是凡事物皆有雙面性?就不從而知了。
而武則天醉酒后逆天而行誓要讓百花在冬日齊放,也算是文章精彩內容的開端了。百花應懼怕責罰,不分天道事理,竟真在冬日齊齊開放,讓我也感到頗為不屑,只因怕得罪權貴,放下自身原則,實在讓人無法尊敬。而后百花仙子甘愿墜入凡塵也不愿承認自己未干的事去廣寒殿掃落花三年,著實令我十分敬佩。這是堅守,尊敬自己的表現,值得讓人去敬佩,去學習!
墜入凡塵后也寫了百花仙子(唐小山)的父親唐敖女兒國,君子國,無腸國等的種.種經歷,體現了人情冷暖,世間善惡……
總而言之,作者李汝珍寫的這本小說真的極好,鏡花水月。其神幻會寫的創作手法數經據典,奇妙地勾畫出一幅絢麗斑斕的天輪彩圖。
鏡花緣讀書感悟600字篇十
因為直看到第七十二回才想起寫此筆記,故之前皆是記憶片段,零散記之。
唐敖,多九公,林子祥三人出海,所見諸國甚有趣,有讀書明理的君子國,有人人好學的黑齒國,有女兒國,鳳凰國,大人國,雙面國,各種各樣的國家,極盡想象,鳳凰亂飛,精衛填海,等等等等,真有西游記的感覺,這本書前面部分,幾乎就是奇遇記一般,別有一番風味。到了后面,唐敖出走,留下懸念,唐閨臣尋父,眾才女考試,風格陡然一變。變成了百花爭艷圖。
今日我看到唐閨臣,每每想起父親,就默默流淚,真的好可憐的女孩,這種思念親人的感情我也有體會,所以每次讀到唐閨臣的時候,都有一種知音的感覺,也許這也是整本《鏡花緣》中我唯一讀懂的人物吧。
讀到七十二回,“古桐臺五美撫瑤琴,白蕶亭八女寫春扇”,眾芳游園,真是絕妙之筆,琴棋書畫,各有高人,閨閣之中,也是有人在的,此中群芳,雖不及雪芹公筆下金陵十二釵之個性鮮明,然玩笑言語,下棋寫字,也是更有一番風味的,真好,今日群芳游園,也算是高潮迭起了,看這一篇才看出點感覺來。
圍棋,一直都沒有學會,總是看到古時候的人癡迷圍棋,自己按照棋譜下,很羨慕,連總理也說圍棋要布勢,要做活,有道理,很想有機會學學圍棋,不求精通,但求理解體會其奧妙,還有打馬吊,下骨牌,這些古時候的玩意兒我都不會,看著眾小姐在凝翠館里面琴棋書畫,好不羨慕,我也很想玄想古人的趣兒。
她們行酒令,好好玩的感覺,可惜我沒看懂,這里的女孩如同紅樓夢里面的一樣,她們玩的游戲估計今天已經沒幾個人會玩了。遺憾,可惜。
第八十八回,月姊,風姨來攪鬧聚會,閨臣的一篇《天女散花賦》文采甚妙,作者真乃奇才也。輕視風月,贊嘆百花,真是絕妙的筆。我很愛此文,想《鏡花緣》前后都是有所聯系和暗喻的。看到最后,方佩服作者的筆力。
七個好兄弟投奔小瀛洲洛承志,七個人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如同七只猛虎一般。此處看的我十分歡喜。好漢們意氣相投,真乃人生快事。
至最后一段,四大關,酉水,把刀,才貝,此四關真乃人生之關卡也,一關不通,人生難過也,真是人世的精彩寫照,如此筆力,寫的如此精彩,可謂妙筆生花也。方知酒色錢火,都是人生之機關也,若不過去,人生則無豁達的境界,細細想來,何嘗不是如此呢。借著這個境界,借著這個鏡子來修吧,何時修成正果,何時取得真經。路漫漫其修遠兮。、
嗟乎!《鏡花緣》家言,何關輕重!消磨了三十多年層層心血,算不得大千世界小小文章。自家做來做去,原覺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是亦緣也。正是:
鏡光能照真才子,花樣全翻舊稗官。
若要曉得這鏡中全影,且待后緣。
鏡花緣讀書感悟600字篇十一
《鏡花緣》描述蓬萊仙島中,天上的百花仙子因在王母娘娘壽誕時,與嫦娥吵嘴,一時之間說錯話,玉皇大帝大怒,令她到人間受罰,轉世為唐敖的女兒,名日小山。唐敖因考試名落孫山,心灰意冷之余便與小山的舅父林之洋一同出海游歷,散散心。
在航行途中,到了許多奇妙的島,如:人民好禮、不慕榮利、為善互讓的君子國;愛裝模作樣、賣弄學問,肚子里卻毫無墨水的白民國;根據人之心眼好壞而腳踏不同顏色云朵的大人國等,后來唐敖在途中嘗遍仙草,因而得道成仙,從此一去不復返,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而小山年紀雖小,但十分孝順,曾與舅父兩度出海尋父。盡管沿途遭遇不少災難,卻都奇跡般的化險為夷,最后,百花仙子化身的小山,在受罰于人間的時間期滿,重回小蓬萊,繼續執行掌管百花的工作。
這部小說看似在描寫神話,實際上,在詼諧諷刺中也蘊涵著深刻的道理。故事中的島國特色即在訴說當代社會的面貌、作者自己的期許,如:一、君子國:希望人人都能像君子國的人民般,不爭奪、不強求,社會安樂祥和。二、女人國:顯示作者關懷社會,對許多男女不平等制度的批判,想象女人亦可考科舉,從事男人做不到的事。三、白民國:當時,有些人考取功名便洋洋得意,認為自己已是頂尖人物了,便賣弄自己所學。實際上,學海無涯,他們所學的不過是汪洋一瓢罷了,作者對這樣氣量褊狹的士大夫,也不放過揶揄他們的機會。
《鏡花緣》雖然是描述作者對當代社會制度的不滿,以及他個人向社會的反抗,但其中所包含的寶貴啟示仍是現代社會中值得我們借鑒、警惕的。就如同我曾耳聞的一句話:真理是不會隨著時代的變動,而有絲毫改變;人生最大的錯誤即是再犯相同的錯誤。但反觀現代社會,為何人人不能少一點爭利,而多一點施舍,像君子國般?為何有些人不能謙虛為懷?反而像白民國般喜歡賣弄?社會要進步,內心的改革其實是最重要的。如果世界上各民族和平共存、沒有紛爭,哪需要什么武器?但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呢?
想改造這個社會,甚至這個世界,真非我一個十六歲的人做得到,但我想大家一起來努力一定能成功的!滴水可穿石;聚沙可成塔。而且,解決社會亂象最好的方法,關鍵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們。
鏡花緣讀書感悟600字篇十二
前段時間,我讀了《鏡花緣》,感觸頗深。
這本書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百花仙子得罪了嫦娥,和其他十二名花仙子被玉帝貶到人間,她投胎到了一個叫唐敖的人家,自己被取名為“小山”。突然有一天,小山的爸爸唐敖偶然來到了一個叫“夢神觀”的地方,在那里,一位老仙告訴唐敖:“你只要找到十二名花就能成仙。”于是唐敖就開始了找花的旅途,一路上,他經過了許多國家,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也碰到了“十二名花”。也就在這時,人間的皇帝武則天建立了女子的考試,于是,小山也參加了比賽。后來,小山在一個農村人那里收到了爸爸寫給自己的信,原來自己考上了!并成為了當時的才女,于是他就和父親一樣開始旅游,后來因為自己是才女,于是自己就慢慢富裕起來,自己也不貪圖享樂,最后返回了仙界。
而在小山的父親唐敖找十二名花的時候我感觸最深,還記得唐敖在找十二名花的時候經過了許多國家。那就拿“黑齒國”和“白民國”這兩個國家來做個對比吧。黑齒國人黑皮膚,黑牙齒,外表顯得有些丑陋。而白民國的人皮膚白,相貌好。如果有人問:“哪個國家的人更有學問?”我想大部分人都會幾乎不假思索的說:“當然是白民國,黑人通常都是很粗魯的!”可是,有時并非你想象的那樣!
黑齒國人雖然相貌不好,但他們卻十分講究,那里的男人都在路右邊走,女人都在路左邊走,走路時也是專心致志,不東張西望,吵吵鬧鬧,反而十分有秩序。除此之外,那里不管男女,都可以上學,不像天國(就是唐朝)只許男人上學。而白民國呢?一個個看起來文質彬彬,相貌堂堂,其實根本沒什么學問,反而讓人感覺有些別扭。這么一比,道理便出來了,那就是:不能以貌取人。如果你問我“為什么?”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有時并非你想象的那樣!”
除了這些,我們也可以聯想到一些生活實際,就像一些人看起來厲害,有學問,不禁讓人嘖嘖稱贊,其實,真正厲害,有學問的人反而十分低調,不會去做偽君子,裝成有學問的樣子來欺騙眾人雪亮的眼睛。就像古代的孔子,孟子等有大學問的人,他們有學問的同時也很謙虛,低調,不也和書中的黑齒國人很像嗎?
所以,有時,并非你想象的那樣!看起來有學問的人,不一定有學問,而真正有學問的人都是十分低調,所以,我們應該像書中的黑齒國人一樣真實,相反的,不該像白民國人那般虛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