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又到中秋月兒圓又到中秋月兒明篇一
再有幾天就是中秋節了,超市里早早的就擺上了各式各樣的月餅,五仁月餅、椰蓉餡的、板栗的、蛋黃的、牛肉的、各種口味的都有。包裝也是分散裝和高檔禮盒等等不一,有的包裝禮盒里還有贈品,有配高檔餐具的、還有名牌酒的、或是配上茶葉的,看著包裝都很精致,也不知道是賣月餅還是賣別的。
看著五花八門的月餅,不禁讓我想起小時候吃月餅的情景,現在想起來那個時候的月餅真是人間美味。
小時候就記得月餅分兩種,五仁餡和豆沙紅糖餡的,一包八個是一斤,兩個一摞分四組用紙整齊包好,上面加一張紅色印有嫦娥奔月的包裝紙。
每到中秋節,家家戶戶不管日子緊不緊,都會買幾斤月餅用來走親訪友,我們家也是。送長輩送親戚之后剩下的月餅,才會給我們姊妹幾個分著吃,一人分一個或是兩個,要看剩下的多少,反正是從來沒吃夠過。
我最喜歡酥皮的月餅了,外面一層層薄薄的酥皮,讓我舍不得大口吃,而是一點一點用舌尖舔著吃。吃完外面的酥皮就吃里邊得餡了,所謂五仁月餅,里邊有瓜子仁、花生仁、芝麻、青紅絲、還有冰糖,記得小時候邊吃邊找過,怎么也沒找全過‘五仁’,不過照樣吃的高興。
紅糖豆沙餡口味的,印象當中就是一個字‘甜’,紅糖本身就是甜的,紅豆蒸熟搗成泥加紅糖就做成了紅糖豆沙餡,也有老人愛吃這種的,沒有冰糖不硌牙啊!
小時候分月餅,姐姐舍不得吃,當時就吃一小口,一個月餅好幾次才吃完。我不行,不管分一個還是兩個,立馬干掉,等姐姐吃的時候,總能想方設法的蹭點。
“過一回十五不吃個月餅怎么行?多少得買點啊!”我反駁著。
“那就少買吧,買幾個就行。”婆婆說:“買了不吃都浪費了,糟蹋錢。”
昨天中午我去超市買了椒鹽、五仁、板栗、椰蓉四個口味,今天回家一看,一個都沒動。
沒人捧場,我自己掰開個五仁月餅吃起來,里面的餡料沒了青紅絲,多了杏仁,加了木瓜,餡料的品種多了,卻再也吃不出小時那香甜的味道了。
又到中秋月兒圓又到中秋月兒明篇二
又是一年中秋月圓時,月圓人圓,餅更圓。踏著桂香,披金戴銀,珠光寶氣的月餅信步而自,不慌不忙,不緊不慢,早已沒了前些年樸實的勞苦大眾模樣。如今脫胎換骨,一躍進入豪門的它,不愁沒人要。不用吆喝,往那兒一站,自有人為他傾倒。
月餅是什么?月餅是個餅。這聽著像廢話,確是大實話。可悲可笑可嘆地是如今這大實話卻真成了廢話。只因它改了姓,整了容,順便還和皇室沾了點親帶了故。人家現在叫做“皇家極品金裝月餅”。
這是月餅嗎?不是!它只剩下一層華而不實的空殼,所有的內在都應經被挖空敗盡,取而代之的大量陪嫁品。鮑魚參翅肚樣樣俱全,五糧液茅臺酒更是小意思,甚至還有粉嫩嫩的毛爺爺隨之出嫁。這些大老板出手可真闊綽,比嫁個女兒只要大下血本。今天買月餅送rmb明天該送什么呢,該送“二奶”了吧。
中秋,準備上一桌好菜,一家人和和樂樂地分食月餅,共賞明月,是同等情趣,如今這中華美食怕是變得自家人都完全陌生了吧,試問我們的傳統在哪里?年年月圓,月似當時,月餅卻已不是當時模樣。
又是一年月圓時,只是何時才能再見月餅?
又到中秋月兒圓又到中秋月兒明篇三
又一年中秋,又見一輪圓月播灑著清輝掛在中天。
月亮又圓了。我的心,也隨著飄逸的云朵和微拂而來的風升起了許多情思,臉上的淚水悄然滑落——摯愛的奶奶去了天國了!
回想著曾經的中秋節,父母在遙遠的外地,總也無法趕回來團聚,而慈祥的
奶奶為了不讓年幼的我感到孤單總帶著我遠離喧鬧的鄰居,漫步在人煙稀少的街道走著笑著,我手里舉著父母從遠方寄來的月餅,時不時地舉起來給奶奶吃一口,不一會便走到了江邊。那時的月亮格外的圓,照在水中,好像水面披上了一層銀色的沙,浪花調皮地涌上岸灘。我在奶奶的懷抱中聽著手機中爸爸媽媽歉意的祝福,恍惚之間,總有天上人間的感覺。
可是,奶奶幾年前去了天國陪伴爺爺了,今年的中秋節,爸爸媽媽都陪伴在我身邊,可我始終心里酸酸的,我覺得只有奶奶在的中秋才是最完美的團圓日子。小小年齡的我已經品嘗到悲傷離別的憂愁了。我的內心深處流淌著一脈悠悠的清泉,我知道,這就是思念。
望著明月,仿佛看見月亮變成了奶奶慈祥的笑臉,我鼻子一酸,兩行淚流了下來,我背轉身體,可是細心的父母看出了我的心事,輕輕告訴我,奶奶在天國與爺爺團聚了,他們在天國保估著我呢。
是嗎,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