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追尋夢的足跡人生哲理段落 追尋夢想,追尋篇一
人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標志是思想情感,因為有了思想情感,所以才會有思想的延伸和情感的延續。于是,或色彩斑斕,或光怪陸離的夢總會讓人亦喜亦悲。
人們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關于夢的解釋有多種,弗洛伊德在他的《夢的解析》中這樣說,夢是無意識的活動,是人們的欲望不能在現實中得到實現時,才在夢境里發泄出來,以做夢的形式得到滿足。依照弗洛伊德的說法,做夢是因為人有欲望,這樣的解釋很合乎情理。
我們都有欲望,所以都會做夢。當我們做好夢時,即使在醒來后,仍愿意對夢里的花鳥蟲魚、赤橙黃綠回味不絕,久久不愿抹去;經歷了惡夢的驚嚇,卻要千方百計地回歸到現實,盡早地從夢境中掙脫,把煩惱和苦悶全都拋到九宵云外。
其實,更多時候人們都想流連于夢境而不愿醒來,害怕遭遇夢想和現實的反差與痛楚。
這一點,我們誰都不如印第安人,他們能夠發明一種叫作“捉夢網”的東西,用來解夢、驅夢、守夢。這個“捉夢網”乍聽起來似乎有些離奇,但它卻著實的存在,并且被眾多印第安人所篤信。捉夢網是用樹枝編成一個圓圈,用皮革纏繞包裹起來,再用牛筋線在圈中紡織成網,牛筋線上偶爾會掛些彩色珠子,下端再掛上華麗的羽毛,網的中央有一個圓洞,只有好夢才能通過那個洞,并順著羽毛散落在熟睡人的身上,而惡夢則被過濾后困在網中。據說有一位年輕的印第安女子在熟睡中做了一個夢,夢中蜘蛛教她如何織網,并告訴她這個網可以溝通人與神的心靈。少女醒來后按照夢中記憶和啟示,編織了第一個捉夢網,并掛在自己床頭,從此夜夜總有好夢相伴……
看來,我們不妨學會做夢,更不要拒絕做夢,因為夢境的好壞是可以過濾的。我們雖然沒有能力去主宰這個世界,但我們卻能夠認識和改造這個世界。即便是該發生的事情如約而至,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千金難求,但我們卻能夠把所有的天馬行空訴諸夢境,讓一切的蕪雜紛繁煙消云散,只要保留一顆愛做夢的心,一切都會變得不再重要……
追尋夢的足跡人生哲理段落 追尋夢想,追尋篇二
流年踏青,追尋夢的足跡-作文
席慕容曾說:”遂翻開那發黃的扉頁,命運將它裝訂得極為拙劣,含著淚,我一讀再讀,卻不得不承認,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青春的腳步姍姍離去,驀然回首,卻沒有一絲欣享的感觸,她散發著春與夏的氣息,撲面而來,淡香,清新…
青春的歲月已是捉襟見肘,沸騰的河流已漸行漸遠!那逝去的年華,已不復存在。昔日的純真童趣,琉璃瓦聲,從記憶中浮現,歲月的車輪仍然不停的轉動,可青春會停止逝去嗎?
花開花落,四季輪回,你們是否覺得自己在曾經的時光里碌碌無為?時光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你們是否還相信童話依然存在?
韶光易逝,覆水難收。蒼茫大地,我高歌一曲醉清風,只得慨嘆在曾經逝去的年華里沒好好珍惜,不過卻讓我領悟到醉于花下,美的真諦。
漫步夜間,獨享明月,那一縷縷月光,確似霜雪,心里陡然感到陣陣凄涼,花開花落,邂逅,陌路又相逢,我也煮酒論天下。
我很幸運出生在這個夢幻的年代,鳥語花香,我們讀著那卷刻有蒼白印記的詩卷,沉浸其中,頓時靈魂得到洗滌,它賦予我們的是美的感悟,我發現自己如神女一樣挺立在峰之巔,汲取日月之精華,得天地之獨厚,俯瞰先下,悅享華夏之美,別有一番趣味。
仰望天空,青春卻從仰望的眉宇間悄悄逝去,不免為美而增添了絲縷愁思,你不需要去嘆惋,因為只有真正珍惜過去的人才會把美好的`記憶銘記于心,之后回味,就像飛舞的碟,歡快地在花叢中跳動著,帶給你無盡的笑顏。
美好的記憶又浮現出來,暇思,給人一種夢幻、迷離,對未來美好的憧憬,讓我想到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的婉約,也想到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我真的為他們的氣節所折服,因為那時候的自己也曾疏狂。
流年,駐足,總讓人想到詩意的境界,朦朧卻又清晰,讓我聯想到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池塘邊觀花賞月,流連忘返。
好像時光消逝越快,美好的記憶就越清晰,還記得那是一個春意盎然的季節,處處鳥語花香,花葉繁茂,我打開窗戶就能呼吸到健康、沁人心脾的空氣。外面一個小女孩指著天空喊到:“媽媽,我好想有雙翅膀,那樣我就能像大雁一樣在天空自由飛翔。”我不禁被小女孩的童真所觸動,原來我們曾經也天真,也爛漫,只是這樣的時光真的在繁瑣的生活中漸漸消失殆盡。油然一股心傷在心間掙扎,美麗的夢感覺幾乎破碎,這時我只能低著頭,掩藏已滑出的淚水…
逝去的年華,又一次讓我陷入沉思,有沒有一種美麗能夠成為永恒?是對青春的眷戀,還是花季的情絲…
著眼望去,天邊一只執著的飛鷹用矯健的身姿,在天空滑翔,好像在唱著生命之歌,追逐搏擊長空的樂趣!
晚上我做了個夢,夢見我遨游在天邊尋找青春的痕跡,我遇到了一個美麗的天使,她送給我一份精美的禮物,那就是青春的詩…
追尋夢的足跡人生哲理段落 追尋夢想,追尋篇三
最新《暢游書海,追尋夢的足跡》的讀書心得
我有幸閱讀了朱永新所著《新教育之夢》一書,感慨頗深,《暢游書海,追尋夢的足跡》讀書心得。朱永新教授是我國著名教育學者,他的書中給我們展現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畫面,看了使人振奮。《新教育之夢》提出一系列教育的理想,給我們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個觀察和認識教育的新視野、新視角。在我們現在的教育背景理念下,我覺得,朱教授的《新教育之夢》,讓我們教師尋找到了一條突破自我發展的道路,也為今后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的、會做夢的教師。”這是一句多么樸素而又多么富有詩意的話呀!我用心讀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本書的內容不象有些教育書籍只有空洞的理論和說教,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后分析問題的根源,再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即理想中的教育,讀后讓人猶如醍醐灌頂。我強烈地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她,并不遙遠,她,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書中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筑理想課堂,使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眼睛一亮,讀后感《暢游書海,追尋夢的足跡》讀書心得》。讀完此書,我一下子被書中那句“中小學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自己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鏈。”
樸實的話深深的感染與震撼了,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在講科研先導、科研興課嗎?如果我能從教育隨筆,教育日記開始,那不是最真實的科研嗎?從那時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堅持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又一次偶然間,我無意中打開了“行知論壇”和“教育在線”,我看到了論壇上很多老師的隨筆,我用心地讀了幾篇,就被老師們精彩、真實的文章打動了,他們對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獨到的見解令我佩服,他們對教育的執著與真情令我感動。在和學生的心靈溝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將自己融在學生中的快樂,在激情飛揚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動,是教育隨筆,教會我更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聲音。
在這樣的學習與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是師生一起成長,所以,我也一直問自己,在課堂上,我真的關注學生的心靈,體現教育的平等與民主了嗎?在課后,我注重教學的反思并落實在以后的教學中了嗎?教育隨筆我堅持寫了嗎?在這樣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將自己定下的目標忘卻——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這將是我長期而永恒的追求!感謝《新教育之夢》,她,讓我心隨激情飛揚,夢隨理想共舞,此時我又想起了葉瀾教授的愛:每個學生的心靈都是一片綠葉,每一片綠葉下面都是一個綠色的心靈世界。我愿意做一把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和學生一起成長。
追尋夢的足跡人生哲理段落 追尋夢想,追尋篇四
追尋夢的腳步初中作文
在街邊,隨意地走過,你會發現什么?
也許你什么都不會注意到,但是,一旦放慢腳步……
一位老人瞇著眼坐在公園的長椅上,悠閑的享受著一溫一暖的一陽一光;一個孩子手拿風車快樂地跑過,臉上天真無邪的笑容和風車簌簌轉動地聲音都顯得特別一溫一暖;一只小狗放肆地奔跑著,它的主人一臉無奈與一一寵一一溺的在后面追著。
經常有朋友同學問我,你的夢想是什么啊?我張張嘴,卻什么也沒說,只是笑笑,然后聽他們滿臉興奮的講自己的夢。
我的夢想是什么呢,其實我自己也感到迷茫。
我是不是也該好好想想自己的夢想呢?但是,其實一個從很久很久以前就在我心中埋下的種子早已發芽。只是連稚一嫩的子葉都未伸展。
小時候,我像每個人那樣把自己的理想掛在嘴邊:“爸爸,我以后要當作家!”“好啊,但是你要自己努力呢!”夢想的這顆種子大概就是那時候種下的吧。
也許我曾經一遍又一遍的努力過,但作文的成績從來不如人意,甚至那時候的語文老師也不止一次的對我說:“我聽說你想當作家啊,但是你這樣的文章寫起來是給誰看的,連篇作文都寫不好!當什么作家……”我手里死死地攥著作文本,低著頭一言不發,我不記得后來是如何從辦公室離開,又是如何面對并敷衍同學或好奇或關心的詢問。是的,也許從那時起,我再也不愿意對別人說起我的夢想,我想這株幼芽也將漸漸干枯,做著最后的垂死掙扎。既然是“夢”想,那就當是做夢罷了!這一個遙遠的夢,一個沒有結局的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每個人夢的`結局也不盡相同,老舍的《駱駝祥子》中,祥子原是那么好強勤勞,他的夢,不過是可以買上自己的車罷了,但最終的結局,我們所看到的卻是他的墜一落。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就體現了一個可以說是成功了的夢想。雖然有過傷痛,有過快樂,有過放棄,可保爾堅持了下來,即使不能上戰場,但是他重新拿起了新的武器,為紅軍的斗爭出力!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提取青蒿素的過程該是多么漫長而艱難啊,這個過程我簡直難以想象,然屠呦呦堅持了下來,潛心研究終于成功。得什么獎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可以拯救千千萬萬處在瘧疾中的人,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夢,終是會結束的吧,去做吧,那么夢也許才會變成現實,不是么?我忽然笑了,像是給內心中干枯的幼苗澆灌上一捧清水。
夢在遠方啊,那么我就去追它好了,總有一天會追上的,是吧。
追尋夢的足跡人生哲理段落 追尋夢想,追尋篇五
蒼勁而又清晰。
一九二七年,
井岡山上青青的翠竹。
農村包圍城市奪取政權的道路,
在這起伏疊嶂的山巒里開辟。
一九六五年,
黃洋界前,
一位偉人久久佇立。
為了社會主義江山永固,
為了革命事業的接班人能經風雨,
知識青年到農村去!
一九七九年,
南海邊荒蕪的一個小漁村,
改革開放的大潮在這里涌起。
一九九二年,
一位老人語重心長的聲音回蕩在,
深圳國貿大廈53層的旋轉餐廳里:
堅持共產黨的領導,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市場是手段,
不是目的!
一九六九年,
貧瘠的`山村來了一群小知青。
每天上山開荒,打壩挑糞,
弄懂了實際,夯實了根基。
二零一五年,
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這里:
這是我生活戰斗了七年的伙伴,
這是我的婆姨;
這里培養了我的信念,
要為人民做實事;
我人走了,
但把心留在了這里。
人們唱著《東方紅》,
當家做主站起來。
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
改革開放富起來。
不忘初心重溫誓詞的領路人,
帶領我們圓夢百年強起來。
井岡山的青青翠竹喲,
孕育了中國革命的薪薪之火。
一路南巡的講話啊,
摸到了中國強盛的脈搏。
從梁家河走出的好后生啊,
新時代共和國航行的巨輪靠您來掌舵
追尋夢的足跡人生哲理段落 追尋夢想,追尋篇六
“阿芙樂爾”號隆隆的炮聲,
驚醒了東方昏睡中的雄獅。
輕煙拂渚的嘉興南湖上,
一大建黨的紅船蕩起漣漪。
九十多年的寒暑,
從一葉扁舟,
到引領共和國前行的巨輪。
追尋夢的足跡人生哲理段落 追尋夢想,追尋篇七
夢想,伴隨著我們每一個人。
夢想是美麗的,它是心底最美的期望,夢想是有力量的,它是人生的動力之源;我們少年的夢即是家園美麗溫馨,國家富饒強大。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我至今也忘不了我五年級時站在在靜安區少年宮的演播大廳高亢激昂地朗誦這首我自己創作的詩歌時的情景。
這首詩歌的創作,起源于三年級暑假的那個傍晚,還記得那時的我和媽媽一起站在倫敦的千禧橋上欣賞著泰晤士河的美景,媽媽問我:“你的夢想是什么?”望著泰晤士河兩旁古典的建筑,看著橋上往來穿梭的行人,我毫不猶豫地回答媽媽:“我的夢想是長大后能到劍橋、牛津去留學,然后在倫敦工作。因為我喜歡這些具有百年歷史感的建筑以及這里高度文明的社會。”媽媽聽了之后,想了想,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歷史是需要人來創造的。而中國未來的歷史,就是靠你們這批祖國的花朵去譜寫的。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有責任盡一份自己的力去完成這份使命。”聽了媽媽的話,我很迷茫,表示不理解。媽媽摸了摸我的頭,笑著告訴我以后會懂的。
四年級暑假,我跟隨爸爸回到了河南老家北許村。在和當地小朋友玩耍的時候,我發現那里小朋友們的學習條件極其落后,這讓我觸動很大。我又發現其中有一名叫xxx的小朋友,家境特別貧困。于是我主動和爸爸媽媽商量,想和這個小朋友結伴,用我的零用錢幫助他,爸媽欣然同意。這之后,我會經常寄一些學習資料和學習用品給他。半年之后,聽爺爺奶奶說在我的幫助下,xxx的學習有了長足的進步。那一刻,我笑了,我終于明白了媽媽在倫敦時和我說的那番話。這之后,我開始積極投入各類公益活動中,探望社區孤老時的小演員,少年宮游園會的志愿者……到處都有我熟悉的身影。
與小伙伴手牽手,送溫暖,送祝福,我奉獻,我快樂。插上夢想的翅膀,努力踐行,美麗中國,魅力上海,陽光少年的圓夢之旅正在進行……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始終如詩中所描繪的那樣,一直追尋著那個美麗的夢想!
追尋夢的足跡人生哲理段落 追尋夢想,追尋篇八
《暢游書海,追尋夢的足跡》的讀書心得
我有幸閱讀了朱永新所著《新教育之夢》一書,感慨頗深。朱永新教授是我國著名教育學者,他的書中給我們展現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畫面,看了使人振奮。《新教育之夢》提出一系列教育的理想,給我們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個觀察和認識教育的新視野、新視角。在我們現在的教育背景理念下,我覺得,朱教授的《新教育之夢》,讓我們教師尋找到了一條突破自我發展的道路,也為今后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的、會做夢的教師。”這是一句多么樸素而又多么富有詩意的話呀!我用心讀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本書的內容不象有些教育書籍只有空洞的理論和說教,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后分析問題的根源,再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即理想中的教育,讀后讓人猶如醍醐灌頂。我強烈地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她,并不遙遠,她,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書中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筑理想課堂,使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眼睛一亮。讀完此書,我一下子被書中那句“中小學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自己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鏈。”
樸實的話深深的感染與震撼了,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在講科研先導、科研興課嗎?如果我能從教育隨筆,教育日記開始,那不是最真實的科研嗎?從那時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堅持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又一次偶然間,我無意中打開了“行知論壇”和“教育在線”,我看到了論壇上很多老師的隨筆,我用心地讀了幾篇,就被老師們精彩、真實的文章打動了,他們對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獨到的見解令我佩服,他們對教育的執著與真情令我感動。在和學生的心靈溝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將自己融在學生中的快樂,在激情飛揚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動,是教育隨筆,教會我更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聲音。
在這樣的學習與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是師生一起成長,所以,我也一直問自己,在課堂上,我真的關注學生的心靈,體現教育的平等與民主了嗎?在課后,我注重教學的反思并落實在以后的教學中了嗎?教育隨筆我堅持寫了嗎?在這樣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將自己定下的目標忘卻——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這將是我長期而永恒的追求!感謝《新教育之夢》,她,讓我心隨激情飛揚,夢隨理想共舞,此時我又想起了葉瀾教授的愛:每個學生的心靈都是一片綠葉,每一片綠葉下面都是一個綠色的心靈世界。我愿意做一把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和學生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