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報告嗎?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報告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建立公墓的可行性報告篇一
一、指導思想
以xxx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生態旅游縣”為目標,以清理整治亂埋亂葬為突破口中,堅持疏堵結合,加快殯葬設施更新改造,樹立健康、文明的殯葬新風,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目標任務
按照每個村修建一個公墓或一個骨灰堂(樓、塔)的要求,大力推行“綠色殯葬,生態殯葬”,全面完成全鄉公益性公墓建設任務,實現村村有公益性公墓或骨灰堂(樓、塔)的目標。
三、建設要求
(一)新建公益性公墓
1、公墓本著保護環境,節約土地的原則,按60個穴位為一個標準公墓區。
2、公墓建設要因地制宜,努力降低建設成本,墓地面積要嚴格執行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骨灰入土安葬的單人墓或雙人合葬的墓地硬基面積不超過1平方米。
3、基地平臺按
米統一規劃,墓碑高度不超過80公分,寬不超過60公分,墓穴間距
米,不準建圍欄,墓穴周邊必須進行植樹綠化。公墓綠化面積不得低于總面積的40%,要在視野可見范圍內形成綠色屏障,達到見樹不見墓的要求。
(二)改造公益性公墓
對2009年以前已建的公益性公墓,按照規范要求進行改擴建。
(三)新建骨灰堂(樓、塔)
凡新建骨灰堂(樓、塔)必須達100個穴位以上。
四、補助標準
堅持村自籌為主,縣鄉財政給予適當補助的原則。自
2009年1月1日,凡每村新建農村公益性公墓,完成60個以墓穴的,經驗收合格,縣財政一次性給予補助3000元,鄉財政給予補助2000元;凡每村改造公益性公墓,完成60個以墓穴的,經驗收合格,縣財政一次性給予補助1500元,鄉財政給予補助1000元;凡每村新建骨灰堂(樓、塔)的,完成60個以墓穴的,經驗收合格,縣財政一次性給予補助6000元,鄉財政給予補助4000元。各村要認真履行職責,積極籌措資金,確保工作落實。
五、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3月20-4月29日)。圍繞建設生態墓地,推行綠色殯葬,提倡深埋,不貿墳頭“這一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確保做到家喻戶曉,進一步提高全鄉廣大群眾的思想認識。
責任單位:
各村村委會、民政辦
第二階段:
組織實施(4月30日是-7月底)。各村負責墓區道路完善、綠化工程等公益性公墓建設的組織實施工作,建立和完善公益性公墓的安葬、維護、管理制度;建設所負責搞好建設的規劃、布局,土地所負責公墓建設用地的選址和用地審批,林業站負責公墓建設所需征占用林地審批。民政辦負責做好公益性公墓審批與具體業務指導工作。
責任單位:
各村村委會、建設所、土地所、林業站、民政辦。
第三階段:
驗收啟用(8月1日是-8月20日)
縣殯改領導小組組織人員對公墓建設情況進行檢查驗收,經驗收合格后,落實補助資金。六、主要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村要切實加強對公墓建設的領導,要成立領導小組,做到主干親自抓,信息聯系員具體抓,部門配合抓好工作機制,要充分發揮老年協會、紅白理事會的作用,力求將喪葬習俗改革納入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之中,使改革和生態墓地建設得以順利進行。確保全面完成公墓邊建設任務。
(二)強化部門協作。各部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強化措施,推進殯葬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
(三)強化責任考核。公墓性公墓建設和殯葬管理工作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凡出現亂埋亂葬現象,由各村負責制止整改。殯葬管理工作要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文明建設創建考核內容。
(三)強化督促檢查。領導小組要定期對各村的公益性公墓建設和清墳整治工作進行督查,對宣傳不到位,責任不落實,措施或執行不力,進展緩慢的村,要責令其限期整改,第二次督查仍達不到目標要求的,要根據有關規定,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建立公墓的可行性報告篇二
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石家莊興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現向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執業資格注冊中心-申請- 二級建造師變更注冊行政許可,并提交如下申請材料:
1、二級建造師初始注冊申請表
2、申請人有效身份證復印件;
3、申請人畢業證書復印件;
4、申請人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證書復印件
5、申請人與執業單位簽訂的制式勞動合同復印件;
6、單位資質證書復印件;
7、帶有條形碼的人員匯總表一份。
申請人承諾:以上提交材料真實合法有效。 請依法審查并予以批準。
申請人簽字:
單位 公章:
20xx年3月2日
單位經辦人姓名:
聯系方式:
建立公墓的可行性報告篇三
公益性公墓建設實施方案
公益性公墓建設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規范公益性公墓建設和骨灰流向管理,杜絕亂埋亂葬現象發生,進一步推動全鄉殯葬改革工作,經研究,決定將公益性公墓建設列入政府民生工作項目,為推動此項工作的實施,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xxx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生態旅游縣”為目標,以清理整治亂埋亂葬為突破口中,堅持疏堵結合,加快殯葬設施更新改造,樹立健康、文明的殯葬新風,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目標任務
按照每個村修建一個公墓或一個骨灰堂(樓、塔)的要求,大力推行“綠色殯葬,生態殯葬”,全面完成全鄉公益性公墓建設任務,實現村村有公益性公墓或骨灰堂(樓、塔)的目標。
三、建設要求
(一)新建公益性公墓
1、公墓本著保護環境,節約土地的原則,按60個穴位為一個標準公墓區。
2、公墓建設要因地制宜,努力降低建設成本,墓地面積要嚴格執行國家和省的有的有關規定,骨灰入土安葬的單人墓或雙人合葬的墓地硬基面積不超過1平方米。
3、基地平臺按米統一規劃,墓碑高度不超過80公分,寬不超過60公分,墓穴間距米,不準建圍欄,墓穴周邊必須進行植樹綠化。公墓綠化面積不得低于總面積的40%,要在視野可見范圍內形成綠色屏障,達到見樹不見墓的要求。
(二)改造公益性公墓
對2009年以前已建的公益性公墓,按照規范要求進行改擴建。
(三)新建骨灰堂(樓、塔)
凡新建骨灰堂(樓、塔)必須達100個穴位以上。
四、補助標準
堅持村自籌為主,縣鄉財政給予適當補助的原則。自2009年1月1日,凡每村新建農村公益性公墓,完成60個以墓穴的,經驗收合格,縣財政一次性給予補助3000元,鄉財政給予補助2000元;凡每村改造公益性公墓,完成60個以墓穴的,經驗收合格,縣財政一次性給予補助1500元,鄉財政給予補助1000元;凡每村新建骨灰堂(樓、塔)的,完成60個以墓穴的,經驗收合格,縣財政一次性給予補助6000元,鄉財政給予補助4000元。各村要認真履行職責,積極籌措資金,確保工作落實。
五、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3月20-4月29日)。圍繞建設生態墓地,推行綠色殯葬,提倡深埋,不貿墳頭“這一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確保做到家喻戶曉,進一步提高全鄉廣大群眾的思想認識。
責任單位:各村村委會、民政辦
第二階段:組織實施(4月30日是-7月底)。各村負責墓區道路完善、綠化工程等公益性公墓建設的組織實施工作,建立和完善公益性公墓的安葬、維護、管理制度;建設所負責搞好建設的規劃、布局,土地所負責公墓建設用地的選址和用地審批,林業站負責公墓建設所需征占用林地審批。民政辦負責做好公益性公墓審批與具體業務指導工作。
責任單位:各村村委會、建設所、土地所、林業站、民政辦。
第三階段:驗收啟用(8月1日是-8月20日)
縣殯改領導小組組織人員對公墓建設情況進行檢查驗收,經驗收合格后,落實補助資金。
六、主要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村要切實加強對公墓建設的領導,要成立領導小組,做到主干親自抓,信息聯系員具體抓,部門配合抓好工作機制,要充分發揮老年協會、紅白理事會的作用,力求將喪葬習俗改革納入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之中,使改革和生態墓地建設得以順利進行。確保全面完成公墓邊建設任務。
(二)強化部門協作。各部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強化措施,推進殯葬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
(三)強化責任考核。公墓性公墓建設和殯葬管理工作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凡出現亂埋亂葬現象,由各村負責制止整改。殯葬管理工作要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文明建設創建考核內容。
(三)強化督促檢查。領導小組要定期對各村的公益性公墓建設和清墳整治工作進行督查,對宣傳不到位,責任不落實,措施或執行不力,進展緩慢的村,要責令其限期整改,第二次督查仍達不到目標要求的,要根據有關規定,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