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質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綜合實踐教案六年級篇一
小學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漫游電的世界》里的第三版塊“安全用電”
1使學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安全用電的基本常識。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1.學生課前收集的有關資料
2.課件
3.若干銅絲 .鐵絲. 塑料絲. 小燈泡 電池 木棍 實驗報告卡片
電在我們的生活中幫助很大,有人說它是神奇的魔術師,有人說它是光明的使者。但如果使用不當,會使我們的財產遭受損失,有時甚至會危及到生命!那么如何安全使用電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討論的主題:《安全用電》
第一張圖片是一個電死在變壓器上的人;第二張是太湖縣晉熙鎮的一個五歲小孩觸電的事故;第三張是用電不當引起的火災現場圖片,看后讓學生談感受。
1. 問:看了這些你有什么感受?
2. 師:老師看后心里也很難受。之所以會出現這些事故,還是因為人們不注意安全用電,安全知識知之甚少,有的人甚至連一些用電器具都不認識,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幾件。
閘刀 、 啟動器 、 電筆、電燈開關圖片指名認識并說說它的用途。
教師走到一開關前,手按開關問:同學們請看這開關,里面有電,但老師用手按為什么不觸電呢?原來開關外面這材料非常特殊,電不能從它的身體里流過,像這種料的物體,我們叫它“絕緣體”,相反,有的物體電很容易從它的身體通過,我們把它叫導體,那么到底哪些物體是導體,哪些物體是絕緣體呢?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
1. 實驗前教師簡單介紹實驗方法,并且叮囑實驗后填寫好實驗報告。
2. 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材料做實驗,并填寫實驗報告。
3. 展示幾張報告,讓學生簡單說說自己的實驗結果:教師分別讓用銅絲、鐵絲、塑料做實驗的同學到前臺,說說自己的實驗過程和結果,并展示自己的實驗報告。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出:大部分金屬都是導體,像這樣的塑料以及干燥的木棍等都是絕緣體。
4. 指名說說除了鐵絲、銅絲等金屬絲外,還有哪些物體也是導體?(學生回答有:大地、人體、水等)
5. 師:正因為人體也是導體,所以人接觸了電就可能觸電。
6. 出示安全警告:超過36v的電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220v的電足以致人死亡。家里和學校的電源都是220v的交流電,非常危險!
但是生活中許多人還是不注意安全,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1. 指名說說畫面上那樣做的危害?
2. 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類似的現象?或犯過哪些類似的錯誤?
那么我們怎樣防止觸電呢?請各小組拿出自己課前收集的資料,討論討論,然后從中總結出一兩點自己認為很重要的小招,記錄下來。
1.討論并記錄。
2指名說說自己總結的小招。
3介紹跨步電壓的形成幾預防,然后指明一生演練預防跨步電壓的方法。
師:雖然我們有心防御,但天有不測風云,如果萬一觸電了該怎么辦呢?
叫兩名學生到講臺前模擬演示。
同學們,今天我們知道了電的一些特性,了解了一些安全用電的知識,希望同學們把這些知識緊記在心,時刻注意安全用電,不玩弄電器設備,珍惜生活,珍愛生命。
1.和家人找找用電安全隱患。
2.寫一篇“安全用電”的文章。
綜合實踐教案六年級篇二
1、培養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參與、合作的意識,養成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
2、讓學生親身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一、激發興趣,引入正題
師:小朋友,你們誰家有電話呢?請舉手。
生舉手。
二、初步了解打電話的知識
1、師:誰打過電話?請說說你是怎么打電話的好嗎?下面請打過電話的小朋友告訴大家,希望大家注意聽。
指名生答,教師適時規范學生用語。
2、師:誰還能說一說?
指名生答……
3、師小結:剛才,小朋友們說得很好。那么,打電話應注意什么呢?請你們認真聽講。請小朋友記住,通話時要熱情大方,用禮貌語言,并且語言要簡潔明了。講話時要面帶微笑,聲音不要過高。不要忘了開頭要問好,結束了應說再見。
三、創設情景、模擬表演,嘗試成功的喜悅
1、師:小朋友,打電話時注意的問題,你們記住了嗎?
生齊答。
2、師:好,下面我們來玩打電話的游戲。
3、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跟誰玩電話游戲呢?不是爸爸,也不是媽媽,更不是給叔叔、阿姨,而是給你的好朋友打電話。假如今天是你的好朋友小亮的生日,你 要通過電話來表達對好朋友小亮生日快樂的祝愿。誰來扮演小亮和他的好朋友來打一打這通電話?
指名生表演。
師適時點撥、引導、點評。
綜合實踐教案六年級篇三
1、查閱秋天的.相關作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暢談自己對作品的感受。
2、細致觀察秋天的特點,用心體驗秋景喚起的思緒,情景交融的進行習作。
讀秋 感秋
寫秋 畫秋
綜合實踐法
引言:“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年年歲歲有秋季,歲歲年年秋不同。就算是同一個地方的同一個秋天,在不同的人眼里,也會感覺景致迥異——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下面讓我們一同走進秋天,去尋找屬于我們的那一季“秋天”!
一、讀秋
1. 小組頭腦風暴:看看哪組說出的詠秋詩句多。
2. 將頭腦風暴中說出的詩句歸類,看看哪些詩句包含的作者的感情是積極的,哪些是消極的。
3. 總結歸納:情調積極的詩句通常寫到秋天的哪些景致?情調消極的詩句通常又寫秋天的哪些景致?
4. 小組交流:說說你讀過的關于“秋”的散文名篇,其中哪一篇寫得最好,是怎么寫的。
二、感秋
由老師統一組織或某個休息日由家長陪伴,走向大自然,去感知“秋”,尋找屬于自已的秋天。
要留心觀察這個季節與春、夏、冬三季有什么不同,注意觀察山、水、天空、樹木、鳥獸、空氣、人的著裝等等,將自己所認為的這個季節最大的特點或自己最大的感受記錄下來。
三、寫秋
1. 按一定的順序將自己觀察到秋景有選擇地寫下來。
2. 讀讀自己筆下的秋景,看看這些景物的色調是冷的還是暖的,你對秋的傾向是褒還是貶。然后想一想,你觀察秋景或描寫秋景時的心境怎樣,這種心境對你描寫的秋景有無影響。
3. 修改你的文章,試著讓它表達一種情感,或體現自己的一種感慨、表達自己的一種認識。
四、畫秋
1. 欣賞課本前的《山行》圖及其它關于“秋”的圖畫。
2. 選取恰當的景致,選擇恰當的色調,將自己心中的“秋”描繪出來。
“表達·交流”綜合實踐
——尋找自己的秋天
一、讀秋
二、感秋
三、寫秋
四、畫秋
綜合實踐教案六年級篇四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親歷感興趣的生活和社會實踐過程,使學生根據所學的數學知識和相關的學科知識在實踐活動中去動手操作、解決簡單的真實的生活和社會現實問題。
1.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針對傳統數學教學為考試而教數學、學數學,數學教學嚴重脫離生活實際等現象,強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強調數學與其它學科、數學與社會的聯系,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化數學意識,強化實踐意識,進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全面發展學生的潛能。
好動、好奇是小學生的天性。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成長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數學實踐活動教學中所涉及的問題絕大多數來自于社會生活,甚至是來自于學生所熟悉的身邊,這樣的問題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的欲望,在教師的參與指導下,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合作等方式,發現數學問題,并創造性加以解決。
3.便于學生心理和諧發展。
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充滿心理活動的過程,也是一個特殊的心理認知過程。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不同狀態下的學習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學生具有積極的心理狀態,他們的思維就敏捷,記憶力強,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反之,學生處在一種消極、被動狀態,學習勁頭就不足,注意力分散,反應緩慢。開展數學實踐活動的研究正是適應了小學生這一心理發展要求,使他們一直處于積極的心理狀態。一旦教學所提供的材料和數字問題能觸及到學生心靈深處,學生就會迸發極大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同時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成功感不斷的得到強化。
我們班學生由中年級進入高年級,大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比較差,動腦不夠靈活,思維比較怠慢,但大多數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非常高,只是,缺乏目的性、科學性、方法性。總體來看,學生數學綜合實踐能力還處于雛形,老師們將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實踐能力。
1.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策略研究。在教學活動中如何實施開放性教學,引導學生探索、發現知識的形成的過程和發展變化規律,如何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活動交流的條件,使學生獲得必須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2.開展數學小課題的策略研究。如何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在現實生活中選擇一定的研究專題,精心設計,采用學生喜愛的形式,指導學生圍繞專題去觀察、調查、收集材料、探討問題,然后撰寫科研論文或研究報告,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案。數學小課題研究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科學方法,增長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研究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創新意識,訓練學生參與實踐的能力。
3.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研究。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4.獲得更多內容和形式的研究案例,開發小學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習資源。
1.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現實世界及其他學科的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
2.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初步學會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探索、研究有關的數學規律,從中培養創新意識,獲得成功的體驗。
3.初步構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數學實踐活動教學模式,努力形成開放、探索、研究、綜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經驗、成果。
1.文獻研究法。廣泛收集、查閱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學習、研究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先進教改經驗,以提高思想認識,借鑒他人成果。在此基礎上,結合工作實踐,研究制定數學實踐活動研究的具體策略,構建數學實踐活動的理論框架。
2.行動研究法。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研究制定的實施方案貫徹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去,有計劃有步驟地在教學工作中開展行動研究,并邊工作邊研究,不斷調整方法,修改實施方案。
3.經驗總結法。在實驗探索過程中不斷分析總結,通過對成功經驗的理論分析和科學總結,既指導和帶動廣大教師深化教學改革,又推動本課題不斷深化研究。
4.個案研究法。本課題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將選取一些學生,建立個人學習檔案,進行追蹤分析,以及時發現問題,調整對策。
1.形成有形的研究案例和研究成果(資料)。
2.初步形成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評價標準。
3.搜集整理適合本校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習資料,并應用于課堂教學,以實現培養小學生初步的研究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