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科學天氣教案人教版四年級科學天氣與氣候篇一
科學概念:
根據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云在天空中是會變化的,不同的云預示著不同天氣的來臨。
過程與方法:
根據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根據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對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濃厚的興趣,在課外認真完成“天氣日歷”中關于云的觀察。
根據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根據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根據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并能根據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分組材料:不同形狀的云的圖片,直徑約30cm的圓片,白紙
一、描述云
1、出示“云”字。問:關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網狀圖記錄學生想法。
二、探究內容:
(一)觀察云
2、師介紹方法:出示圓片,把天空當成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這個圓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進行區分。
4、反饋
(二)對云進行分類
1、分組活動:根據不同形狀的云的照片,嘗試給云進行分類
2、生匯報
3、閱讀資料,了解科學家對云進行分類的方法。
4、再次觀測,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種類型的云,并記錄在天氣日歷中。
三、課后總結
四、課后作業
1.根據(云)的多少,可以區分晴天、多云、陰天。
2.氣象學家通常把云分成(積云)、(層云)、(卷云)三類。
五、課后反思
四年級科學天氣教案人教版四年級科學天氣與氣候篇二
本堂課由尋找風的蹤跡開始,逐漸進入判斷風的方向。通過學生用自己的風向標測定風向,初步知道測定風向的方法。并能利用周圍事物的現象對風向作出判斷,進一步鞏固風向的概念。第二步,通過吹紙風車體驗到風是有力量的,風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第三步,通過學習書本上的風力表,明白生活中人們對風力的大小作了等級規定。然后,根據書上圖中的現象作出風力大小的判斷,最后,到操場上對今天的風力大小作出判斷,從而初步形成風力大小的概念。
1、用簡單的方法測定風向。
2、感受風的力量,設計制作簡單的裝置測定風力的大小。
3、能初步判斷風力的大小及等級。
4、經歷測定風向和風力的過程。
初步判斷風向和風力的大小。
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判斷風向和風力的等級。
器材準備:風向標 風車材料。
1、導入
風是什么樣子的`?我們怎么知道起風了?
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回答。
2、測定風的方向
(1)、和老師一起去操場尋找風好嗎?
一起到操場上尋找風的蹤跡,并作好記錄。
(2)、你有辦法知道吹的是什么風向嗎?
用自制的風向標測定風向。
在測定風向的過程中有什么問題嗎?怎樣解決呢?
學生提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2分鐘內出現次數最多的風向是當時的風向)
(3)、討論:旗幟、煙飄去的5和風向有聯系嗎?請說一下吧。
2、風有力量
學生思考后回答。舉例說明風是有力量的,力量是有大有小的。
老師簡介一下氣象站也有用風杯的轉動來測定風力大小的方法。
(2)、現在,我們照書上的方法制作一個紙風車。
學生按書本方法制作風車。
對風車吹氣,仔細觀察,鈕扣有什么變化?這種變化和你吹的氣有關系嗎?
學生吹風車后思考、討論并把自己的看法說給全班聽。
3、風力的大小
學生回憶后發言。
學生思考回答。
仔細看書中的風力等級表。
大家來判斷一下書中的四幅圖里的風是幾級?
學生觀察后回答。
(3)、我們去操場上觀察一下,今天是幾級風?
學生到操場觀察并記錄,回教室后對觀察記錄的結果進行比較。
4、課外延伸
學生記錄、觀察、比較。
四年級科學天氣教案人教版四年級科學天氣與氣候篇三
1、學生在認識了溫度計的使用后提出要測定氣溫。因此在教學中將使用溫度計的技能訓練,放在一個比較重要的地位。保證學生較順利地獲取我們生活中的環境與氣象臺預報氣溫的環境下的各種溫度數據。
2、在強調動手實踐的基礎上,重視學生的理解和體驗,使學生對探究活動的得失形成更理性的思考,所以在本課教學活動中,對溫度數據的整理和分析放在本課的核心地位,以突出交流活動和結構性探究作為本課的基本教學方式。
3、為了充分保證上述活動和學生自主觀測,應當為學生的活動做好各種準備及有效的指導。如:百葉箱的設置、觀測地點的選擇,學生用溫度計的課前檢測,帶領部分學生用學校百葉箱觀測一周氣溫。收集上課當天本地(教室)的氣溫實況等。把測定的結果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上。
4、教學中指導學生們作折線圖,通過折線圖,清楚地看出當天的氣溫變化規律。
1、了解氣溫、天氣預報的'主要含義。
2、會用溫度計等進行簡單的觀測,搜集有關數據并能分析氣溫變化的規律。
3、激發學生對氣溫變化的興致和求知欲。
測量氣溫和分析氣溫變化規律。
1、教師準備:百葉箱、溫度計、氣溫變化折線圖
2、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
1、導入
(1)誰知道今天早晨氣象臺預報的氣溫是多少?
(2)請一位學生看看我們教室里的溫度計,它有多少度?
(3)我們教室里的氣溫是不是和氣象臺預報的一樣?
(4)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導入課題——氣溫的變化
2、認識氣象臺預報的是什么環境下的氣溫。
(1)學生參觀學校氣象站。
(2)百葉箱(沒有氣象站的學校看課本第35頁的百葉箱插圖)
(3)觀察百葉箱,并進行討論。
①百葉箱的構造怎樣的?
②百葉箱這樣的構造有什么作用?
③百葉箱里有哪些儀器?
④百葉箱應放在什么地方?
⑤百葉箱里的氣溫和外界氣溫有什么不同?
(4)誰知道氣象臺的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
3、測測教室里的氣溫
(1)想一想:溫度計應該掛在教室的什么位置比較合適,怎么掛?
(2)請學生設計一下,你認為怎樣測教室氣溫的變化:
①一天測氣溫幾次
②什么時候測
(3)把自己的觀測結果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上。
4、制作氣溫變化折線圖,分析氣溫變化的規律。
(1)觀察課本第36頁上圖,2002年不同季節的氣溫記錄。
(2)觀察課本第36頁下圖:2002年12月8日的氣溫變化折線圖
①想一想:做折線圖時,應注意些什么
②教師示范:制作氣溫折線圖
(3)模仿制作氣溫變化折線圖
②教師提示:學生應一天、一天地作折線圖
5、布置作業
(1)收集各種天氣的資料,準備下一堂課交流。
(2)嘗試通過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氣。
四年級科學天氣教案人教版四年級科學天氣與氣候篇四
科學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
過程與方法:
制作簡易的雨量器,并學會用簡易雨量器測量降水量,完成“天氣日歷”的紀錄。
情感、態度、價值觀:
保持對天氣現象觀測的濃厚興趣,培養認真仔細的觀察習慣,能在課后持續地進行降水量的觀測。
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
學會用簡易雨量器測量降水量,完成“天氣日歷”的紀錄
一、導入
1、降水也是天氣的一個重要特征,那么,我們怎么判斷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說:通過觀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時間長短
介紹氣象學家是用雨量器來測量降水量和根據降水量的多少來區分雨的等級的。
二、探究內容:
(一)用雨量器測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簡易雨量器
生根據制作說明書,嘗試制作雨量器
3、小結
4、模擬降雨,初步感知怎樣收集和測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觀察和測量
1、討論: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項。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讓雨量器內的“降水”溢出;讀數時,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視線與雨量器內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導記錄“降水量填充圖”
3、指導學生課后開展降水量測量和記錄活動。
三、課后作業。
1.降雨的多少要用(雨量器)測量,衡量降雨的多少要收集(24)小時的雨水。
2、模擬降雨,說說你是怎樣收集和測量降水量的?
四、課后總結。
五、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