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聞一多先生的演講風格 聞一多演講作品篇一
下面我就依托聞一多先生現存的演講詞,結合其演講背景,對其演講藝術的幾個方面進行初步地探究。
演講是聽與說的藝術,是演講者與聽眾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演講的瞬時性和過程性要求演講者的語言不僅要準確,而且要順口、入耳,方能達到流暢交流的目的,獲得預期的效果。
聞一多先生的演講采用的是規范化的口語,明白易懂,少用生僻字詞,也較少用地方方言,盡管他有深厚的古文學功底,受傳統文化影響也較深,但他在演講中使用的是標準的白話口語,而非難懂的文言詞語,也不是半文半白的語言,說起來順暢明快,聽起來順耳易理解。
聞一多的演講語言,大多采用簡單明了的單句,或簡單的復句,明快而有力;使用短句,剛勁有力、直截了當,適于表達愛憎分明的情感,形成強大的氣勢;較多地使用感嘆句和問句,在表達力度上、語氣上大大加強,便于表達態度鮮明、強烈的感情,引起聽眾的注意和思考,使聽眾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取得十分理想的演講效果。
聞一多的演講之所以取得極好的演講效果,跟其采用了一系列有效的話語連接手段分不開:如詞匯的復現、關聯詞的使用、語法照應和替代、句式的相同和對舉、語音、語義手段等,使整個演講得以貫通、流暢、緊密,眾多有力的句子朝著一個中心和方向展開,形成一個天衣無縫的整體,表達完整、內容豐富而深刻,從而實現演講目的。
聞一多先生的演講不僅句子短促有力,而且篇幅也短小精干,句式緊湊,結構嚴密,一氣呵成,絕不拖泥帶水、拐彎抹角,這也顯示了聞一多先生干脆利落、愛憎分明的性格特點。他的《最后一次的講演》僅一千多字,他的《在魯迅追悼會上的講話》不過三百多字,他在《五四歷史座談》上的講話也只有一千多字,《在一次時局座談會上的發言》僅有二百來字,《在魯迅逝世八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只有七八百字,《組織民眾與保衛大西南》也只有兩千字左右。
對于演講來說,短是一種美,緊湊有力、簡潔明了的語言不僅能抓住話題的中心,而且能吸引聽眾的注意,避免了長篇大論引起聽眾的反感情緒。這也是演講大師聞一多給我們的一個啟示。
演講者不僅要具備超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演講能力,尤其是在即興演講中,只有具備了敏銳的觀察力、應變能力,較好的記憶力和想象力,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優秀的氣質風度和人格魅力,方能在各種場合的演講中游刃有余、獲得成功。
聞一多先生的許多演講多為即興之作,其演講實踐跟隨時間、境地、時局的不同而異,聽眾也時而為群眾,時而為青年學生,時而為學者教授等,演講風格和內容必定要隨之轉換和調整,但聞一多擅長在各種場合應變自如,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講起來并不需要書稿和筆記,但演講內容之廣博和豐富令人贊嘆,足見其有超強的記憶力。
聞一多先生不僅具有卓越的演講能力,口才超人,而且具有充沛的愛祖國、愛人民的激情和過人的膽識,他具有學者的氣質、詩人的情懷、民主斗士的壯猛與豪邁,還具有儒雅不凡的紳士風度,這些都匯聚形成他別具一格的、令人敬佩的人格魅力,形成強大的氣場,使得他的演講具有非凡的向心力,產生了強大的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