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湖景篇一
;內容摘要:當代短篇小說大師愛麗絲·門羅的故事主要是關于女孩和女人的,其最新短篇集中的《湖景在望》尤其關注了老年女性這一群體。本文通過運用加布里爾·佐倫的敘事空間理論從地志空間、時空體空間和文本空間三個層次討論《湖景在望》中建構的敘事空間,旨在揭示門羅通過高超的空間敘事手法更好地傳達了其對老年人,尤其是深受老年失憶困擾這一特殊群體的關注。
關鍵詞:愛麗絲·門羅 《湖景在望》 敘事空間
加拿大作家愛麗絲·門羅于20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也正是這一世界文學獎項將國內外學者的目光聚集到了加拿大文學。門羅作為加拿大首位獲此榮譽的作家,其文學創作尤以短篇小說聞名世界。門羅的作品基本是關于女孩和女人的,不少學者都對門羅作品中的女性角色進行過深入分析。陳禪自建語料庫,分析了門羅小說中3-6詞詞族的基本特征和功能,發現門羅慣用的一些關鍵詞簇如as if 和三人稱she 都更好地刻畫了女性在困境中的迷茫與無助(陳嬋,2014:151-159)。王嵐等從女性哥特主義視角解讀門羅《荒野小站》中的歷史敘事,指出女性哥特主義凸顯了女主人公在男權社會的掙扎反抗(王嵐&黃川,2014:1-6)。
發表于2012年的《親愛的生活》是門羅的最新短篇小說集,收集了14篇短篇小說。這部短篇小說集是門羅最新的創作成果,但國內外的學者都已經做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英國學者艾爾莎·考克斯對整部作品集做了文本細讀,同時分析了該文本與門羅早期作品之間的互文性關聯(考克斯著,劉啟軍譯,2014:50-61)。林玉珍通過觀察小說集中男性人物的敘事特征來揭示門羅思想的轉變(林玉珍,2015:70-74)。苗福光以小說集中的短篇《聲音》為例,分析了加拿大文學中的地方書寫與身份建構(苗福光,2015:138-142)。
《湖景在望》收錄在這部最新短篇小說集中,其主人公是一位老年女人,由于其特殊性(老年癡呆)整個故事的講述擺脫了時間的限制,而更多的依靠空間的描述及轉換來展開故事。隨著20世紀后期以來人文學科的“空間轉向”,不少學者越來越關注到“敘事空間”這一問題。加布里爾·佐倫在其《走向敘事空間理論》一文中建構了迄今為止最具操作性的敘事空間理論。首先,佐倫所談論的敘事空間是建立在虛構的文本基礎之上的。佐倫將文本的敘事空間分為三個層次:地志空間,時空體空間和文本空間。筆者將嘗試運用該理論對門羅的《湖景在望》進行分析,旨在揭示門羅通過高超的空間敘事手法更好地傳達了其對老年人,尤其是深受老年失憶困擾這一特殊群體的關注。
一.地志空間:夢中湖景
地志空間作為這三個層次中的最高空間形式,獨立于現實世界的時間順序和文本的順序排列而自我存在。佐倫指出,構建地志空間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是直接描述,但其實文本的每一個部分(包括敘述、對話、散文式等)都會有助于地志空間的呈現(zoran, 1984:316)。
地志空間可能由一系列對立的空間概念組成。其包括水平方向的對立空間,如里和外、遠和近、中心和邊緣、城市和鄉村。也包括垂直方向的對立空間,如上和下。佐倫強調, 地志地圖呈現的不僅僅是事物的地點或所處位置,更重要的是其“質”,包括事物的顏色、材質、種類等。
《湖景在望》講述了一位名叫南希的老年婦女傍晚駕車到一個鎮上尋找第二天預約的老年人醫生,一位男子告訴她醫生可能在湖邊的那座療養院里,她到達療養院卻陷入極度的恐慌,感覺快要窒息。可事實上這只是一場夢,而且南希已經住在療養院接受照顧了。
整篇短篇小說篇幅近十五頁,從小說開頭到快要結束都是關于夢境的描述,只有文末短短的幾行字點出了現實。作為讀者,在沒有讀到最后幾行字之前,完全會以為之前的一切都是小說中的現實世界。因為主人公本身深受老年失憶的困擾,其行為和記憶本就缺乏線性順序和邏輯性,整篇短篇更多地是借助空間位置的呈現和轉換來體現故事的發展。
小說中,作者沒有對夢境里的所有空間都進行詳盡地呈現,但對于房子卻在文中多處進行了十分細致的直接描寫。首先南希在尋找醫生遠離大街遇到的那些房子,“她路過的那些房子大多建于十九世紀。有些是木頭的,有些是磚石的。磚石房子通常是標準兩層樓,木頭房子則要小一些,一層半,樓上的天花板是傾斜的。有些房子的前門就開在距離人行道幾英尺的地方。其他房子外則是寬敞的游廊,偶爾有幾家的游廊用玻璃封上了”(門羅,姚媛,2014:206)。此處門羅不遺余力地描寫這些房子結構,這一切本應是南希美好的回憶,曾經同樣的房子人與人之間更多的是溫馨的閑聊,鄰里和睦,而如今房子成了一種隔絕,人與人之間多了一層隔膜。
對于小鎮郊區的房子,我們也可以看到詳盡的描寫“每座房子都有所不同,但不知怎么又看上去全都一樣。色彩柔和的石塊或淺色的磚塊,尖形或圓形的窗戶,表明了對實用主義樣式的拒絕,是最近幾十年流行的牧場住宅風格”(門羅,姚媛,2014:207)。這些房子位于小鎮的郊區,養護得很好,它們的共同之處則在于追求一種非實用的流行風格。這對于年老的南希是一種精神上的沖擊,可能她怎么也想不明白如今的人都是追求這種華而不實的生活。
文中對于房間最詳細的描述要屬南希抵達湖邊療養院看到的狀況。“房間是六角形的,每隔一段距離有一扇門。共有四扇:一扇讓光線照進來和訪客走進來的大門;一扇在桌子后面、看上去可能通往辦公室的不開放的門,那不可是簡簡單單就能通過的;另兩扇門一模一樣,相互正對著,顯然通向長長的側翼、走廊和住院病人的房間。每扇門上方都有一扇窗戶,窗玻璃看上去很干凈,任何人都可以透過窗戶看到里面”(門羅,姚媛,2014:215)。這同樣是以年老的南希的眼光觀察到的房間,此處對各扇門的朝向以及功能都描述的非常清晰。站在外面的人可以看到里面,可住在病房里面的人呢?他們的世界卻被這一扇扇門,一扇扇窗隔絕。表面看似傳達的此處安靜整潔,可實際對于病人而言卻是一種無言的壓抑和黑暗,更是一種精神的禁錮。
南希的夢境大的地志空間是一個幽靜的小鎮,其中南希對三處房子的觀察尤為細致。雖是夢境里的小鎮,門羅對其呈現卻栩栩如生。讀者心中的南希夢中湖景清晰可見,這是獨立于現實世界的時間以及文本的線性安排的。也正是通過對失憶南希夢里尋求醫生迷失于小鎮、被困于療養院的地志空間再現,門羅傳達了老年人的生存困境以及生活在療養院里的病人們渴求自由的愿望。表面上他們得到了很好的照顧,可實際上他們只是被“關在了房子里”,哪怕在夢里也極力想要逃脫這樣的禁錮,返回到曾經的美好。
二.時空體空間:夢中穿梭
佐倫的“時空”概念指代的不是存在于時間和空間之中的所有事物,僅僅指代“移動”和“變化”著的時空種類的融合(zoran,1984:318)。佐倫指出,虛構文本的時空體空間可以從共時關系和歷時關系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在敘述中,在每一個共時的點,總有一些物體處于“靜止”狀態,而另外一些則處于“運動”狀態,這就是共時關系下的體現。運動和靜止是兩個相對而言的術語。靜止狀態是指該物體無法脫離既定的空間語境;而運動狀態則是指該物體可以脫離既定的空間語境。
《湖景在望》中的主人公南希雖然可以在她夢里的小鎮上自由移動,穿過街道,走過郊區,踏入湖畔療養院,可文本中小鎮是唯一的空間語境,南希這個人物的一切舉止想法都不能脫離這個空間,也正是這個空間存在讓南希有文中的經歷。所以,南希這個角色是處于靜止狀態的。而文中的一些街道房子、郊區住宅以及湖畔的療養院雖然看似是靜止不動的實物存在,無法自我移動,但這些物體可以脫離于故事中既定的小鎮背景空間而存在,因此它們處于相對“運動”的狀態。
歷時關系則是時空體空間的另一個方面。地志空間中的所有可能性在時空體空間中則限定為特定的運動方向。歷時關系中的運動軸并不僅僅是由特定的運動方向和角色而決定,真正的運動是一系列“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包括意志、阻礙、理想、角色的意圖等。哪怕這里沒有真正意義的運動, 這些力量也會對空間產生影響。
我們依然通過主人公南希的夢境運動來看《湖景在望》中時空體空間中的歷時關系。年老的南希駕車從自家出發到另外一個鎮上名叫許門的村子里尋找預約的老年醫生,所以這是最基本的運動方向。雖然忘卻了很多事,如醫生的名字、住址,南希始終記得要尋找醫生這個大的目標,加之相信公園主人的推測,她才駕車駛向湖邊,這是由南希自己的意念和目的所決定的移動方向。在抵達療養院后,南希依然四處尋找卻發現深受困擾幾乎窒息卻無處逃脫。因為內心深處極度抵觸這個牢籠似的地方,才會如此苦苦掙扎。南希的這一切運動都是由她最初的行走方向以及她自己的意念,途中所遇困難等多種力量制衡而形成的特定運動軸。
三.文本空間:夢中“此在”和現實“彼在”
佐倫指出他所討論的文本空間并非是作為言語媒介的文本本身或者語言材料,同樣指向的是虛構世界的結構組織。雖然物體屬于虛構世界,但文本結構是由文本的語言本性體現出來。
文本空間主要受三個方面的影響。一是語言的選擇性;二是文本的線性順序;三是視角。
語言的選擇性主要體現在由于文本語言的特定選擇,語言不能做到對文中所有物體或者某個物體的方方面面都進行完整的呈現。語言的選擇使得有些物體能得到具體的呈現,而另外一些物體則是相對模糊或大概的展現,還有的物體甚至直接被忽略。事實上,讀者閱讀的時候也并不需要填補所有的“空間間隙”,真正需要填補的是“敘述間隙”,因為讀者不是對所有的“空間間隙”都感興趣。也正因為如此,文本中總是存在著絕對、清晰、特定的物體與模糊、籠統的物體之間的區別。
《湖景在望》中作者對整個小鎮大背景只是進行了簡單的空間描寫,讓讀者有大概的了解。但對于南希所經過的幾所房子卻描寫十分詳細。對于小鎮,作為讀者大概只能感覺出其幽靜,但對于南希經過的三處房子,卻能清晰地知道其布局、顏色、門窗朝向等等細節。這樣的語言選擇更能讓讀者深切體會到年老南希對于從前那種鄰里友好親密時代的向往以及身處療養院內心的抑郁和無助。
文本的線性順序指的是作者如何安排空間信息,即如何從一個空間單元移動到另一個空間單元??臻g單元的結構可以是借助時空體結構來安排,即遵循空間的移動軌跡:如某個角色、某個物體、某雙眼睛等。也可以根據地志空間結構來進行安排空間單元,如從一個物體描述到其附近的物體,從較高的空間描述到較低的空間等。有時也會采取非空間性的順序,如同類物體、功能關系或不同規模等。當然,在實際文本中以上提到的所有順序原則都可能會共同存在。
《湖景在望》中的空間單元的移動主要根主人公南希的移動而呈現。空間的呈現和移動都是隨著南希到達、經過、休息的地方這一條時空體主線。而對幾處房子的呈現則是根據地志空間中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附近周邊物體的順序原則。不同的順序原則會產生不同的空間效果。對療養院四扇門到窗戶采取從下到上的空間順序描寫更能體現這看似寬敞明亮的空間帶給病人卻是無助的囚禁。
佐倫所提的視角結構主要體現在“此在”-“彼在”關系。這種關系會以兩種方式呈現:一種是敘述行為所在的空間位置和整個“世界”的關系;另一種是在“世界”內部,某一個時刻作為“前景”和“背景”事物之間的關系?!逗霸谕分械囊暯墙Y構主要體現為第一種方式?!按嗽凇贝淼目臻g位置就是敘述所在的夢境;而“彼在”指的是現實世界。文中二者關系基本穩定,沒有發生改變或顛倒。
結語:細讀門羅最新短篇小說集《親愛的生活》會發現門羅通過對敘事空間的建構更好地傳達了其對女性尤其是中老年女性生活困境的關注。本文運用佐倫的敘事空間理論,嘗試著分析了該短篇小說集中《湖景在望》這一短篇的敘事空間。在地志空間層面,門羅呈現了南希夢境中的小鎮并詳細描寫了三處房子,尤其是湖畔療養院。在時空體空間層面,小說的共時關系體現在主人公南希的一切活動都無法脫離其夢境這一特定空間而存在,因此其處于相對靜止的狀態。歷時關系則體現在小說的運動軌跡是主人公的意志、現實的阻礙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文本空間層面,門羅通過特定的語言選擇對幾處房子進行了完整具體的展現,其他空間則相對模糊甚至忽略,文本空間單元的移動主要是遵循主人公南希的運動軌跡,而南希的夢境作為“此在”和現實的“彼在”則是文中的視角結構。這三個層面的敘事空間讓讀者更多的關注到南希夢境的空間結構,而非傳統的時間維度,更能深切地體會到深受失憶或其他老年問題困擾的老年人對過去的美好向往和身處療養院內心的壓抑和無助。正是通過敘事空間的把握,門羅更好地向讀者傳達了其對老年人這一社會群體的關注。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鐘丹,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楊忠勇,博士,三峽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水力學)
相關熱詞搜索:;湖景篇二
蕩舟在那煙波浩渺、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使人感到一種身處世外桃源般的感受。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湖景的作文,歡迎閱讀。
雖說今年的冬天還不是很冷,但到西湖散步的人還是少之又少。
走在西湖的羊腸小道上,兩旁只剩干枯的枝條的柳樹和枯黃的草坪??吹竭@些,讓人不由得想起盛夏時這里的樣子——葉子綠油油的,在驕陽下綠的放光發亮,仿佛它也熱的出了汗似的。而草坪更是生機盎然,草兒又尖又細,偶爾出來一叢不知名的草兒簇擁著幾條金黃色的小花,也或是淡紫色。
靠圍墻的是一排鉆天楊,像守衛著西湖的士兵一樣,站得又直又穩,樹葉還沒有完全掉完,還有不少舍不得離開陪伴它們三個季節的樹枝樹干,樹葉應該也是有感情的吧。舍不得離開也得離開,眼間,便有干枯的變形的樹葉打著卷兒從樹上緩緩飄落,落在地上發出沙沙的響聲。人的腳踩在上面發出“噌噌”的聲音,他有些日子沒喝水了,這不,都干成這樣了。風一吹過,這些樹葉就像被掃帚掃過一樣,相互追逐著跑向遠處。
風一吹,讓人不由得打個冷顫,畢竟這是冬天,再暖和也不會勝過春天。這樣的天氣,人們都躲在家里睡覺看電視。坐在被凍硬的石凳上,閉上眼,靜靜聆聽——湖水結冰的聲音,麻雀說話的聲音,樹葉飄落的聲音,風吹過的聲音……我想說,初冬的西湖并不是靜悄悄的,她也有一支有心人感受到的旋律。
湖面依舊是微波蕩漾,但野鴨似乎是少了很多,它們依舊在湖面上游游蕩蕩,悠哉游哉。蘆葦叢也不綠了,變得枯黃了,里面不知是什么鳥的啼叫也聽不見了。有些聲音在冬天來臨之際消失了,而有些聲音,卻在冬天來臨之際出現了。
不遠處的建筑在冷空氣中更顯得堅實牢固,它們也冷得面色鐵青,莊嚴又肅穆。被修建得像是在低聲吐露著一個又一個經典,一段又一段歷史。
抬起頭,看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偶爾有一兩只喜鵲從天空中掠過。冬來秋余,天還是很高,云還是很淡,還是會有一支小曲兒在嘴邊輕唱,唱著云聚云散,花開花落。
優美熟悉的韻律,劃破了長空久違的靜寂。一群大雁南去歸回。
萬木偷偷地脫去了厚厚的棉絮,換上了輕新的綠衣,像綠林戰士,精神抖擻,朝氣迎賓,好像在爭先恐后地告訴人們春天的訊息。
清晨,當你漫步在蜿蜒的鵝卵石小道上,或小丘上,晶瑩剔透的露珠,不經意潤濕了你的鞋跟。未經過你的允許,片片如雪般的柳絮輕輕地飄落在你的身上,發上,甚至鼻尖上,整個人像洗了一場珍珠浴般的愜意。
靜靜地坐在湖邊亭中,細柳很情愿地躬下高貴的身軀,親吻著清澈溫和的湖水,似乎向過往的人們示意:春天來了!
湖中有一小島,島上森林茂密,鳥兒時而低飛,時而盤地而起,時而嘰嘰喳喳好像在爭論幾許,時而歡聲高歌,展示天生的男高音。偶爾依著枝條倒立吸水。你瞧,一只調皮的幼鳥,正在練單足而立,搖晃著細小的柳條,驚險至極。它們大概不想放過這春暖花開的大好時機,享受大自然的點滴恩賜,也想把這份幸福傳遞到世界的每一個縫隙。
俯視湖中膘肥體壯的草魚,搖頭晃尾,群隱群現,時不時地舉頭賀喜,似乎在說:水溫不涼,下來一起比試泳技。我正要彎腰表達謝意,它們神不知鬼不覺地離去,好像在捉迷藏似的,一會兒又在附近水面浮出。
遠處,三五成群,園中偶遇,不為任何利益,笑聲時起,牌飛競技。七八個老翁對臺成戲,號稱義烏戲迷群。能幫忙的自行上去,熱情洋溢。這里不用搭臺,不用描眉。鑼聲一響,胡線一拉,竹笛一吹,絕妙的音樂會開啟,不管是一女獨唱,還是多人齊噓,歌聲繚繞,滲到水底,湖聲回對:人間奇跡!他們要把春天的快樂唱響到天際。
繡湖的春天,平凡而美麗,詮釋了屬于這個季節的每一個燦爛記憶。繡湖的春天,是一種自信與希翼,更是一種愛的傳遞。攝下精彩,珍藏秘笈。愿春光永遠明媚!
今天,我和媽媽、大姑和哥哥坐大巴車從溫州來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個著名的旅游景點,那就是美麗的西湖。
我們先住在了西湖賓館,把東西放在房間里就出發了。我們從火車站坐上去西湖的觀光車,一邊看風景,一邊遐想西湖究竟是什么樣子,興奮極了。
到達了目的地,我們先去看雷鋒塔。媽媽買完票后,我們就來到了雷峰塔的腳下。坐上長長的觀光電梯,我們先進入到最老的雷鋒塔,只不過,此座雷鋒塔只剩下幾堆墻磚了,旁邊還有些木頭架頂著,不讓磚落下來。在土堆上,還有許多硬幣,也許是游客扔進去的吧? 進入到新修的新雷鋒塔以后,我感覺新舊差別真大呀!新塔雄偉壯觀,高大聳立。我們先來到二樓,從二樓的觀光臺望去,我看見了不遠處的一座座青山,山上樹木環繞,美麗極了。我們走樓梯來到了三樓,三樓的墻上有一些栩栩如生的墻畫,講述了白娘子和許仙的愛情的故事。我們來到四樓,也看了一些墻畫,來到觀光臺,我驚呆了:放眼望去,那翠綠的大山,繁華的城市,加上那美麗的西湖,一切美景盡收眼底,讓人目不暇接。觀光臺前的樹上還有許許多多的鳥兒,嘰嘰喳喳地叫著,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終于來到五樓,五樓也就是雷鋒塔的頂峰,塔頂上有許多小佛像,講解員阿姨說,每個小金佛里都有一個舍利子,真奇妙呀!
告別雷鋒塔,我們來到游西湖邊。西湖真大呀,一眼望不到邊。坐在游船上,看見螺旋槳打出的水花和那碧綠的湖水,心里爽極了。我們來到了三泉映月,島上樹木茂盛,我們在這里拍了幾張照片,欣賞完美景,就坐著另一艘游船回到了岸邊。我一直很納悶,西湖的水為什么這樣清澈?最后聽導游說,西湖的水三十三天就會自動循環環一次,所以那么清澈。 時間過得真快,西湖的好多地方我們都沒有去,可天色已漸漸暗下來,我只好又回頭看了看美麗的西湖,跟它極不情愿地說了再見。
西安是我的家鄉,它是一座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古城,這里有高大雄偉的城墻、歷史悠久的大雁塔、聞名于世的兵馬俑……而今天的西安,更是具有現代的美,在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城市中,你能找到許多優美別致的公園,讓你留連忘返。而南湖,就是其中之一。
漫步在西安城南端的曲江唐城墻遺址公園里,你會看到一大片碧綠的湖水,這就是南湖。
這我是第一次看到南湖,南湖的水很清,那水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如翡翠一般。每當微風吹拂,那湖面便蕩起一圈一圈的漣漪,讓我的心也微起波瀾。
在南湖的一端,有一大片荷,荷花早已盛開了,紅的、白的、黃的、粉的,一朵朵美麗的荷花正如美麗的少女,婷婷玉立,婀娜多姿。那些荷葉,一片緊挨著一片,像一個個圓圓的盤子,拱托著那些荷花,快看,荷葉上還有小水珠,這小水珠真像一顆顆珍珠,你用手輕輕一碰,它們便滾到了水里,再也找不到了。
走上一條木頭走廊,穿過蘆葦叢,我和爸爸來到了湖中的亭子。我爬在亭子邊,忽然發覺湖水里有好多條金魚,有紅色的,黃色的和黑色的,它們在水中快活的生活著,它們像一隊有組織的士兵,總是一起向著同一個方向游來游去。每當人們向水中灑入魚餌時,它們便爭先恐后的一起來搶,有些大個兒的還會高高躍出水面,令我驚喜不已。
在我的印象中,好像有湖水的地方就一定會有柳樹,南湖也不例外。圍繞南湖的四周,有一圈林蔭小道,道路的兩旁長滿了柳樹,走在樹下,那些墨綠色的枝條垂下來,如慈愛的長輩,輕輕撫摸著我的臉,歡迎我的到來。
從南湖回來后,我仍然時時想起南湖的美,一次次的打開爸爸的相機翻看那天的照片。我想,要是我家住在這湖邊該有多好。
啊!美麗的南湖,你的美就是西安的美,我愛你,南湖;我愛你,西安。
難忘的綠色,難忘的石塔湖。
當十月的秋風吹過大地,一切都是蕭索的景象。樹的葉子落了又落,地上堆滿了枯黃。在淡白中帶點綠的天空上,只有幾只麻雀失魂落魄地飛過。在那兒,卻是一片生機。
水依然是綠綠的——讓人心頭漾著一股暖流的綠,沒有山泉般清,但也不像那樣從里到外總透著一股寒冷。在湖的一周圍著一圈垂柳,在湖的里面立著一排石塔,湖的周圍有人在釣魚。垂柳亦是相同的綠,綠得柔和,綠得溫暖,就算有蕭瑟的秋風吹來,看到綠意也會變得羞澀起來。幾個石塔,遠看似乎飽經風霜,近看卻好像煥然一新,是那么有生命力,配著這水,十分的協調。
釣魚的人大多是老人,他們圍坐在湖邊。這兒剛有人一提竿,那兒就開始議論釣了多少魚。湖里的魚很小,也是,這般柔弱和嬌弱的水也只能養出這樣的魚吧。但即使魚再小,大家也不介意。那些魚竿和漁者,也繪成了一道其樂融融的風景線。石塔湖多了幾分樂趣。
在秋風里,石塔湖水叫人更難忘。湖水說不上清,但也不像濁水那樣,只是綠色掩蓋了它的清澈與原先的寒意。在秋風里,湖上泛了一層一層的波浪。這些波浪多么像綠色的腳步啊!它讓人覺不著有風聲,更感覺不到肅殺,只會陶醉在其中,只會感覺到這些腳步在一步步向你靠近,只會從心中散出一股暖流。
最難忘的是湖中間的一段走廊。石塔湖中間有一灣窄窄的河道。不知是誰在河道中修了一段寬短的走廊。玻璃并不透明清亮,卻讓人覺得能更看得清湖水。玻璃上有“之乎者也”四個字,字下面還現出一片云彩的圖樣,更讓人感到詩情地濃郁。走廊地面是用光滑木板做的,還有兩個木頭長椅,靠在玻璃上。一走進走廊,覺得更溫暖。玻璃擋住了秋風的涼氣,只留得依稀的水與風的呢喃。正因為這樣,在走廊里才真正感受到了石塔湖水一年四季如春的悠閑愜意。
在秋天里,這兒卻是春的港灣。那青青的柳樹,那青青的湖水,不僅在秋冬時候,在一年365個日日夜夜,都讓人難以忘記。
難忘的石塔湖,難忘的綠色。
湖景篇三
我的家鄉有一個美麗的衡水湖,那里一年四季風景如畫。
春天來了,湖面的冰開始融化,水面上涌起一道道波紋,岸邊的柳樹露出嫩嫩的綠芽,一陣風吹過,樹枝在風中搖擺,像在風中跳舞一樣?;▋菏嬲归_它們的花瓣,招引來了許多的蜜蜂和蜻蜓。地上的小草伸了伸懶腰,也蘇醒了。燕子從南方飛了回來,鴨子在水里暢游,真是美麗極了。
夏天到了,人們乘著小船在湖里游蕩,遠遠的聞到一股淡淡的香味兒,原來是到了荷花池,荷花池的荷花像一把大雨傘,有的人用大雨傘遮陽,荷花形態各異,有的才開出兩三瓣,有的花瓣全部展開了,有的還是花骨朵,衡水湖真迷人。
秋天來了,一陣秋風吹來,把小草吹黃了,衡水湖變得更加的美麗,人們摘起了蓮藕,漁民們拿網開始捕魚了,捕了一車車的魚,漁民們露出甜美的笑容,這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冬天到了,湖面鋪滿了一層冰,釣魚者把冰砸了一個窟窿,從那釣魚,千萬片雪花紛紛落下,大雪過后,湖面變得白花花一片,人們在冰上溜冰,滑雪,真是美麗的景色啊!
我喜歡這美麗的衡水湖。
湖景篇四
當一陣陣清爽的微風拂來,湖面泛起一層層漣漪,石堤上的垂柳也婆娑起舞,炫耀它那嫵媚多嬌的英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湖景的作文,歡迎閱讀。
人們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可是蘇杭到底有什么美景呢?不用說,其中肯定有西湖啦。
早晨,坐著小船近觀西湖你會發現水面十分平靜,沒有一點風浪,岸上的花朵樹木都倒影在水面,就好似一幅美麗的“畫卷”,這時天空中又飛來幾只小鳥,為這幅“畫卷”增添了幾分樂趣。
中午借一輛自行車環繞西湖,你會發現游客和小艇多了起來,這幅畫卷像是受到了干擾原本平靜的湖面開始有了風浪,天上的云寶寶也好像應和著似的變成了一朵朵魚形,在“畫卷”中不停飄動,就好像小魚進入了水中。
夜晚,登上雷峰塔鳥瞰西湖,又是不一樣的景物,五顏六色的彩燈圍著西湖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突然煙花放了起來,就好像是結尾曲一樣,讓準備回家的人們的眼球迅速地被吸引了過來,這時大家盡情地跳起舞來,我多希望自己是一個法師,讓時間永遠停留在這個時候。
煙花放完了,人們都回家了,西湖又恢復了以往的平靜。
蔚為壯觀的天安門有人喜歡;富麗堂皇的故宮有人喜歡;山明水秀的桂林也有人喜歡;而我,卻單單喜歡家鄉的南湖。
初春,南湖波光粼粼,雖算不上什么高山流水、錦繡河山,但南湖的水天一色也可以說是巧奪天工了。堤壩下,一片郁郁蔥蔥的土地上,幾株綠草襯托著幾朵鮮花,真是春色宜人呀!
春還是迎來了夏,炎熱的大地上,花草樹木不但沒有干枯,而且更加萬紫千紅了。瞧,連那幾棵白楊樹都萬木崢嶸了!這時,三兩只蝴蝶落在一朵粉色的小花上,真可謂是“錦上添花”啊!
秋天的南湖仍舊光彩宜人,一朵朵嬌艷的花兒在比美呢!紅如火的茶花、粉如霞的百合與藍如海的郁金香,個個都給南湖增加了萬象更新的景色。
冬天到了,南湖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時而有雪落在樹枝上,百花凋零,可堅強的梅花,卻在嚴寒中獨自開發,真是應了那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我喜歡南湖的欣欣向榮;喜歡南湖的綠草如茵;更喜歡南湖的如詩如畫!
我和媽媽在西湖邊看風景,啊!白堤可真壯觀啊!在燈光照耀下五彩繽紛,奇美無比。加上蘇堤的斷橋殘雪的美妙故事,十分動人,怪不得古人說,“上有天堂,下游蘇杭?!蹦?
媽媽告訴我斷橋殘雪在冬天發生,橋一邊向南,一邊向北。下了大雪,靠南方那邊因為陽光照耀,所以雪很快就融化了。遠望一邊有雪,一邊沒雪,就像橋斷掉了一樣。
接著我們又到了三潭印月,它們的外表像一個個大葫蘆,中間還有六個孔,一共有三個“大葫蘆”。聽說,夜里有月亮的話,就會出現十九個月亮的影子。(其中有一個是真的月亮倒影)。
我剛一抬頭,目光便直射雷峰塔。只見它在燈光的照射下,十分高,上面還不時閃著金光,美麗極了。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那塔上一閃一閃的,是什么呢?”媽媽告訴我那是塔上鍍的一層金!
不過今天也有遺憾的事情,我沒有到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和孤山去玩玩。
西湖,真是一顆無比美麗、漂亮的天堂明珠。
夏天時,爸爸帶著我到西湖去玩。
來到西湖邊,荷花一朵朵,有的還是花骨朵兒,不想露出美麗的笑臉,有的只張開了一兩朵花瓣,有的把全部的美麗展示給我們看,美極了。還有的許多蜻蜓在花朵上飛來飛去。再往里走,我們上了船,船漸漸向河中心駛去了,在不遠處我看到了——斷橋,也就是白娘子和許仙相會的地方。忽然從天空中飛來了一只白鷺,貼著水面疾飛,飛累了就停在斷橋上休息一會兒……西湖的水非常清澈,波光粼粼的,都能看見自己的影子,山倒映在水面上,就像山和水靠在一起似的。
到晚上時,那里就響起了噴泉的音樂,水花跟著音樂跳著舞,參觀的人們好像也想跟著音樂翩翩起舞呢。
西湖就像人間仙境一樣。如果你去了西湖一定會被那里的美景吸引住的,讓人流連忘返。
夜幕降臨,呆在屋里的我早已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走出房間,忽然,一股香氣撲鼻而來。我情不自禁的隨著香氣走去。
那是通往西湖的路。白天,這里擠滿了人。而到了現在,行人寥寥無幾。平日里路上陰森森的,路旁種滿了梧桐樹。而到了現在,也不是那么陰森。
到了西湖,四面到處是花朵,湖中央開滿了荷花。遠近都長滿了桂花樹。高低都長滿了樹。我坐在池邊,想著這是自己的天地。也許現在是吧!在這里,無論我想什么,說什么,做什么。都沒人管,也沒人能聽到。似如人間仙境也!
平日出水馬龍的景象已經隨著時間消逝了。映入眼簾的是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荷花。湖面在月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生動,更加迷人。
一顆顆星星嵌在天空上,星星還是那么耀眼,湖面還是那么平靜。月光靜靜地瀉在一片花朵上,猶如剛剛洗過的牛乳一般,清晰,動人。
一顆豆大的露珠在葉子之間蹦來蹦去,猶如一個調皮的小朋友。
深夜了,我回到房間里是。靜悄悄的,父母已經熟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