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初三化學氧氣的性質 初中化學氧氣的性質教學設計篇一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的略大。液氧、固態氧淡藍色。
氣焊、航天、潛水、登山、醫療、液氧炸藥、煉鐵、煉鋼
支持燃燒,有助燃性。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劑。
⑴木炭在氧氣中燃燒(o2可使帶火星的木條的木條復燃)c+o2點燃co2
現象: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⑵硫在空氣中燃燒,硫在氧氣中燃燒 s + o2 點燃 so2
硫在空氣里燃燒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放出熱量;
在氧氣里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放出熱量
⑶磷在空氣中燃燒 4p + 5o2點燃2p2 o5
現象:發出白光,產生大量的白煙,放出熱量
白磷著火點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可隔絕空氣,防止它自燃。
初三化學氧氣的性質 初中化學氧氣的性質教學設計篇二
由于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氧氣在收集時可用向上排空氣法;又由于氧氣不易溶于水,所以氧氣可用排水法收集。
水中的生物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氣生存的。
氧氣在氣態時是無色的,在固態和液態時是淡藍色。
重點會描述木炭、硫、鋁、磷、鐵等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知道做實驗時的注意事項,并會寫有關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描述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時,一般從四方面來描述:
①物質原來的顏色;
②對產生的光(火焰或火星)加以描述;
③放出熱量;
④對生成物加以描述。
夾木炭的坩堝鉗應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如果很早伸入集氣瓶的底部,集氣瓶中的氧氣被熱的氣體趕出來,木炭燃燒會不旺。
硫的用量不能過多,防止對空氣造成污染,實驗時應在通風櫥中進行。
光一般指固體燃燒產生的現象,如鎂條燃燒、木炭燃燒等只產生光,不產生火焰;火焰是指氣體燃燒或達到沸點的固體或液體的蒸氣燃燒產生的現象,如硫、酒精、氣體燃燒等產生的現象。
無氧化二磷是固體,初中生物,現象應描述為產生白煙。煙是指固體小顆粒,霧是指液體小液滴。
鋁在空氣中不燃燒,在氧氣中燃燒時,把鋁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鐵絲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
為了防止生成物把集氣瓶炸裂,在集氣瓶底部先放一些沙子,放少量涼水。
細鐵絲繞成螺旋狀;鐵絲一端系一根火柴;集氣瓶內預先裝少量水或鋪一層細砂。
蠟燭燃燒時盛氧氣的集氣瓶要干燥,可觀察到水霧。
緩慢氧化是指進行很緩慢的氧化反應,也要放出熱量。如果放出的熱量使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就可以引起自發燃燒,也就是自燃。緩慢氧化也可以向劇烈氧化反應轉化。
初三化學氧氣的性質 初中化學氧氣的性質教學設計篇三
1.鎂在氧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2.鐵在氧氣中燃燒:3fe + 2o2 點燃 fe3o4
3.銅在氧氣中受熱:2cu + o2 加熱 2cuo
4.鋁在氧氣中燃燒:4al + 3o2 點燃 2al2o3
5.氫氣在氧氣中燃燒:2h2 + o2 點燃 2h2o
6.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研究空氣組成的實驗):4p + 5o2 點燃 2p2o5
7.硫在氧氣中燃燒: s + o2 點燃 so2
8.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c + o2 點燃 co2
9.碳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2c + o2 點燃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2co + o2 點燃 2co2
11.甲烷在氧氣中燃燒:ch4 + 2o2 點燃 co2 + 2h2o
12.酒精在氧氣中燃燒:c2h5oh + 3o2 點燃 2co2 + 3h2o
13.拉瓦錫研究空氣的成分實驗 2hgo 加熱 2hg+ o2 ↑
14.加熱高錳酸鉀:2kmno4 加熱 k2mno4 + mno2 + o2↑(實驗室制氧氣原理1)
15.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2kclo3 =加熱 mno2= 2kcl+3o2 ↑ (實驗室制氧氣原理2)
16.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條件下分解反應: 2h2o2 =mno2= 2h2o+ o2 ↑(實驗室制氧氣原理3)
植物的光合作用:6co2+6h2o 陽光/葉綠素 6o2+c6h12o6
初三化學氧氣的性質 初中化學氧氣的性質教學設計篇四
1.氧氣的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條件下可液化成淡藍色液體或固化成淡藍色固體。
2.氧氣的化學性質: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氧化性,是常見的.氧化劑。
(1)能支持燃燒: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木條復燃。
(2)氧氣與一些物質的反應:
硫s +o2=so2(空氣中—淡藍色火焰;氧氣中—紫藍色火焰)
鋁箔 4al + 3o2 =2al2o3
碳c+o2=co2
鐵3fe + 2o2 =fe3o4(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固體)
磷4p + 5o2 = 2p2o5(產生白煙,生成白色固體p2o5)
(一)實驗——學習化學的手段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研究化學的科學方法,也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手段。
(二)觀察實驗要與思考相結合
化學實驗的觀察,一般是按照“反應前→反應中→反應后”的順序,分別進行觀察。觀察的同時還要積極地思維。例如:在觀察銅、鋅分別投入稀硫酸中的現象時,要想為什么會看到鋅放在稀硫酸中會產生氣體,而銅放在稀硫酸中卻無氣體產生呢?通過思考,把感性知識升華,就會獲得較深的認識:鋅的活動性比氫強,能將氫從酸中置換出來,而銅沒有氫活潑,故不能置換酸中的氫。
1.未來最理想的燃料是氫氣(h2)。
2.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ch4)。
3.密度最小的氣體是氫氣(h2)。
4.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物質是氫氣(h2)。
5.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h2o)。
6.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0時,酸性最強,堿性最弱。
=14時,堿性最強,酸性最弱。
9.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種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
10.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
11.最早利用天然氣的國家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