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歷年高考滿分作文酒 天津歷年高考滿分作文篇一
縱觀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史,我們不難發現——“為有犧牲多壯志”,才“敢教日月換新天”,我們能“喜看稻菽千重浪”,只因“遍地英雄下夕煙”。百歲的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成為點亮我們人生路的長明燈。
在國家那危亡時刻形成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滋養出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等無產階級革命家,帶領中國人民當家做主站起來。在改變國家“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的建設時期形成的北大荒精神、鐵人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滋養出了黃振榮、王進喜、雷鋒、錢學森、任新民、鄧稼先、于敏等對中國做出卓越貢獻的重要人物。
在這些紅色精神的熏陶下,涌現出了千千萬萬革命英雄。英雄們血染的風采叩擊著、重塑著我們的靈魂??砍詷淦ず兔藁ǔ漯?,孤身一人痛擊日軍的楊靖宇;拒絕誘障、堅貞不屈的方志敏:“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化作紅梅映山紅”的江竹筠……正是無數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才讓飽受屈辱的中華民族再一次挺直了腰板兒,站了起來。
傳承紅色基因的有識之士,“一寸赤心惟報國”。華羅庚、錢學森、鄧稼先、梁思禮、朱光亞等愛國人士,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回國,撐起了中國現代科學事業的半壁江山;“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為核潛艇事業隱姓埋名30年,“中國氫彈之父”于敏為研制第二代核武器甘愿“拿命換科研”,林俊德在生命的最后幾個小時里仍爭分奪秒地處理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技術文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都在為“禾下乘涼夢”而奮斗……正是無數有識之士的堅持與付出,中國才能在歷史長河中不懼風浪,才能富起來、強起來。
今天,我們也應當傳承這些紅色基因。事實上,當代青年頭角崢嶸、風華正茂,有的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勇敢地擔起了重任。在汶川地震、涼山火災、國際維和行動、邊境線上……在國家、人民需要的地方,我們總能看見他們那堅毅的身影。
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了我們的旗幟,我們應當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也讓紅色基因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奮力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
我們要傳承紅色基因,一起做新時代有為青年,不負韶華。
1、辯證分析,提高了思想的深度??忌鷱募t色基因的內涵、革命先烈和有識之士的事跡以及我們應當傳承紅色基因這幾個方面展開論述,高屋建瓴地論述了紅色基因與有為青年的辯證關系,展示了考生開闊的視野和深入的思考。
2、論據翔實,增強了說服力。文章列舉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眾多革命家、時代楷模,如楊靖宇、方志敏、劉胡蘭、江竹筠、黃旭華、于敏、林俊德、袁隆平以及時代青年等典型例子,并巧妙地引用了毛澤東的詩文,詮釋紅色基因的內涵,邊敘邊議,內容具體翔實,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歷年高考滿分作文酒 天津歷年高考滿分作文篇二
青年的發展與國家、民族未來的發展緊密相關。要想做一個“有為”的青年,自然離不開“可為”的時代。
“可為”的時代,造就了“有為”的人才。古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智慧,其實也是他們“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無奈之舉。生不逢時,自然壯志難酬,才有了屈原自沉汨羅江、“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時代悲歌,才有了“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吶喊……而今,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經深深融入中國人的血液和靈魂,給了我們“可為”的勇氣和力量。這個大有“可為”的時代,造就了一大批“有為”的杰出人才。吳文俊、黃旭華、于敏、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巨匠,彭士祿、張桂梅、黃文秀等時代楷模,哪一位不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了自己在這個“有為”時代的精彩?
在“可為”的時代,我們應做“有為”青年。生在這個大有“可為”的新時代,我們是幸運的,要擔起的責任也是重大的。在這個欣欣向榮的時代,我們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中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小而言之,做“有為”青年,是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讓生命綻放光彩;大而言之,做“有為”青年,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然而,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些人想通過“躺平”來抵制“內卷”,寧做“佛系"人,也不相信自己能夠靠聰明的大腦和勤奮的雙手成就一番事業。但是,僅靠想天尤人豈能“封狼居胥”?僅靠坐而論道豈能“上九天梳月"?空談之聲再澎湃,又豈能敵過在荒漠風沙中筑起綠色屏障的賽罕壩人的堅守之心?空談之聲再激昂,又豈能敵過為國家科研事業默默貢獻的科學家矢志不渝的報國之心?
以“可為”作舟,揚“有為”之帆。“可為”的時代,造就了“有為”的人才,卻不等于只要生活在這大有“可為”的時代,我們就能成為“有為”之才。我們不僅要有成為“有為“青年的決心和勇氣,還要有把理想付諸實踐的行動力,勇敢地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迎難而上,在“可為”的新時代中大有作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韶華易逝,青春難再,讓我們一起搭乘“可為”這艘時代的巨輪,揚起“有為”的風帆,乘風破浪、披荊斬棘,一往無前。
1、文章立意高遠,語言鮮活生動。文章以“在‘可為’的時代,讓我們成為‘有為'青年”為主題,在論述中將個人的“有為”融入“可為”的時代,將個人的人生價值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緊密聯系,立意高遠,內涵豐富??忌擅畹匾昧隧n愈、王勃、龔自珍等人的詩文,并運用了比喻、反問、排比等修辭手法,使文章富有文采。
2、采用遞進式結構,抽絲剝繭地展開論述。考生分別從三個分論點進行論述:“‘可為'的時代,造就了‘有為’的人才”“在‘可為'的時代,我們應做‘有為’青年”“以‘可為'作舟,揚‘有為’之帆”,層層遞進,深化論述。前兩個分論點探討了“可為”與“有為”的關系,第三個分論點強調了應當將“有為”的想法變為“有為”的行動,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歷年高考滿分作文酒 天津歷年高考滿分作文篇三
很多人都想做個有為的人,因為“有為”能體現一個人做人做事的成果,也最能讓自己的努力被他人看到?!坝袨椤?,是一個人應該努力達到的一種為國為民奮斗的境界。而行可為之事,則是有為的必然要求。
什么是可為?可為、是法律與道德所允許做的事,是在社會和人們認知下正常人可以做的事。有為之人、是被大多數人認可的人,是對社會和國家做出貢獻的人。可為能糾正錯誤的認知,讓有為的定義變得正確,讓社會對有為的認知變成積極向上的認知。如果社會大環境對于可為之事沒有準確的定義,那就不會有“有為”。
可為,還能改變過去腐朽的文化思想、推動有為的出現與發展。錯誤的文化思想會阻礙有為之人的出現和發展、所以我們一定要去改變、剔除它們,讓有為的出現與發展更順利。
可為,為有為提供了基本規范。無論怎樣,有為都不會超出可為的范圍,它們的關系就像地球與太陽,有為之人不會做出超過可為的事。但在可為中,有為是可以無限延伸的。
可為,是有為的基礎,而有為是可為的發展與進階。有為的人會盡最大的努力,把可為之事做好。
就像雷鋒,他一生做過非常多的好事,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他都將善良灑向人間,用笑容去面對生活,他是青年的楷模,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再看中國的科學家們,他們可以在三年內用算盤“打”出原子彈,造出屬于我們自己的飛機、坦克,他們在可為中,用自己的知識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即使要隱姓埋名,即使長期無法與家人在一起,也不后悔。再看當代的中國青年,無論是駐守邊防的戰士,還是奔走在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在國家需要他們時,他們都選擇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為國家效力。這樣的有為之人,不正是在勇擔重任,盡力做好可為之事嗎?
可為與有為的關系,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清的,但要記住“可為”中可以“有為”。可為是有為的創新,能讓有為之花開在可為的田野里,讓笑容常駐于每個人的臉上。
1、角度新穎,行文形式獨特??忌陂_篇從自己對“有為”“可為”的基本看法這一角度切入,主體部分則從四個方面介紹“什么是可為”,使“可為”的概念更清晰,從而更好地證明了中心論點——“欲有為,行可為”。
2、論證結構清晰,層次安排合理。文章先提出問題——“什么是可為”,接著分析“可為”的含義、“可為”與“有為”的關系等,最后得出結論——"‘可為’中可以‘有為’”,論證的層次清晰,結構明了。
歷年高考滿分作文酒 天津歷年高考滿分作文篇四
“跌宕風流,煙霞筆端。”展卷而閱,千年前的歡與悲歷經歷史湍流,流瀉于筆端,凝聚為《浮生六記》的素紙黑字,喃喃囈語著人生的得與失。或許,人生的得與失不應僅僅被框定為終點標志,其以過程的形態,為新的起點奠基。
世殊事異,得與失常常被認為是一種結果與定論,但其本質上是現實因素與個體力量相互碰撞與滲透而產生的階段性彌合與落差。誠然,將其視作終點的積極意義不可否認。正如露易絲的低調而頑強的希望詩學,站在終點的視角,以鉛華洗盡水落石出的言語總結人生的得與失。誠然,這是對世界悲劇性的一種紓解,也是一種對人生得失的豁達胸襟。同時,“得與失”揚起風帆,扎入時代的大海,在內在結構上它越發玲瓏而幽微,將其僅僅作為“終點”是否顯得粗野而暴戾?倘若如此,那么加繆筆下的“荒誕”是否便淪為僅剩消極意義的說辭?
然而,屠格涅夫曾言:“生命的洪流在我們身外,同在我們內心,綿綿不息地泛濫?!痹诘门c失交錯中,自我的主觀能動性不容忽視。援引悲劇式英雄的內涵:“吾魂兮無求乎永生,竭盡兮人事之所能?!奔で榕c困苦并存的荒誕英雄歷經登頂之得墜石之失,而攀緣山頂的拼搏過程本身足以充實一顆人心。假如他每走一步都有成功的希望支持著,那他的苦難又從何談起呢?以得失視作過程,所以,巖石照舊滾動;所以,西西弗斯不再是徹底的悲劇英雄;所以,“我們孤立無援”的悲歌終將轉化為“我反抗,故我們存在”的前進號角。
陳平原先生曾言:“所謂‘韌性’,就是在升降起落時能夠從容應對?!倍瘟x孚認為:“沒有經驗是人類的普遍狀態?!庇墒怯^之,得與失具有延長性與普世性特征,穿梭于漫漫人生征途。而馬爾克斯筆下“亙古的旅途”更印證著人生的得與失以過程的形態伴隨著生命的旅途。
掬水月在手,臨淵回眸。忽憶及擁有弱德之美的垂暮美人葉嘉瑩懷著一代人的樸素與誠摯,以體認生命的方式書下《哭女詩》,站在人生全新的視角上,坦然地重新面對人生得失,折射出生命質地的強韌與深微。而吾輩青年芝蘭秀發,或許沒有豐功偉績之得,沒有墜入低谷之失,但應持有葉嘉瑩先生的坦然與從容,將“得失”沉淀。
所以我不愿將人生的得與失僅僅視作終點的意象標志,我愿以木心式“生命不安現狀”的沖動,賦予其新起點的內涵。愿我們能秉持臨淵回眸的生命意識懷著那份坦然與從容,接下得與失留給我們的這份沉重,走在得與失的歷史延長線上,站在歷經得與失的新起點上,從浴火于跌宕的煙霞中走出,與時代進行不帶自憐的抗爭,重新締造屬于自己跌宕人生的煙霞。于是乎,我們便能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再出發。
層次清晰,觀點鮮明。文章開篇簡潔明了,由“跌宕風流,煙霞筆端”直接引出自己的觀點。緊接著駁斥了把“得與失”看作是一種“結果與定論”的傳統觀點。然后引用屠格涅夫、陳平原、段義孚、馬爾克斯等人的名言,從正面論證“得與失”是“以過程的形態,為新的起點奠基”。說理由淺入深,層層推進。最后,以葉嘉瑩的事例來回答面對人生的“得與失”,我們應該“怎么做”的問題。論證多樣,語言嚴謹。文章正反對比論證,凸顯論證力度。多處運用反問句式,使得說理力度加強。大量引用名人名言,不僅讓說理深刻,富有論證力度,更體現了文章的文學美、藝術美。多處比喻手法的運用,也增添了說理的形象性、生動性。
歷年高考滿分作文酒 天津歷年高考滿分作文篇五
“得失”二字有時輕如鴻毛,譬如贈人以玫瑰,手留有余香;有時卻力重千鈞,害了許多固執人的性命。得失是起點,只有掂量清楚得失的分量,才能坦然處之,打造新生。
得失是轉折的開端。劉備、關羽、張飛三顧茅廬,帶著謙遜請諸葛亮出山,這一舉措看似失了身段,實則得了千古一遇的天才軍師,后來也才創造出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空城退敵等蜀漢傳奇;毛澤東在青年時代,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從此告別安穩的生活,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志氣與知識;錢學森放棄在美國的優厚待遇,突破重重阻礙回到百廢待興的祖國,雖失去了豐衣足食的安逸,卻得到了報效祖國夢想的實現;王繼才守島三十余年,風雨不撼,失去的是悠閑,得到的是他所期盼的國土安寧。他們都在人生轉折點經歷了得失。他們都選擇了堅守初心,拋開得失的束縛,灑脫前行,最終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由此看來,得失就是起點。
得失可以為我們指明方向。從古至今,人們常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回望來時的路,就是為了看清楚這一路的得失,在歡笑和淚水中汲取力量,進而重整旗鼓,調整前行的方向,繼續勇往直前。西漢初期,張良因日睹同為開國功臣的彭越、韓信等人的悲慘結局,又聯想到范蠡、文種助越國復興后的或逃或死,深懼自己繼續留在朝廷會得了權勢而失了性命,甚至禍及家人,于是自請告退,遠離朝堂糾紛。他人的得失也好,自己的得失也罷,都讓張良更加堅定自己的內心,為他指出了前行的路。由此看來,得失就是起點。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既然得失是起點,那我們更要認真對待、正確對待。初心堅定如磐石,我們才能不被一時的得失所迷惑,一直奔著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而去;而失去初心,則無法辨析得失的分量,導致瞻前顧后,無法輕裝上陣。你看,鄰里間為了雞毛蒜皮的事而鬧得雞飛狗跳,得了便宜,失了安寧,他們真正想要的不該是和睦的鄰里關系嗎?有的商家為了盈利而使用過量的添加劑或地溝油,得了金錢,失了信譽,他們真正想要的不該是消費者的熱烈支持嗎?……類似的事例數不勝數,結果都是得不償失。
我們并非不計得失,而是要明得失,坦然面對得失,走好每個第一步。懷著初心,方能見寬廣之世界、寬廣之未來。
1、處處點題,觀點鮮明突出??忌谖恼麻_篇就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得失是起點,隨后對其進行闡釋。考生在第二、第三段的最后寫了“由此看來,得失就是起點”,在第四段開頭寫“既然得失是起點”,這是點主題;在文末寫了“坦然面對得失,走好每個第一步”,這是點文章標題。這種處處點題的寫法,使得文章觀點給人留有深刻印象。
2、論述層次分明,言之有序??忌捎昧恕翱傄环帧偂苯Y構行文,開頭亮明觀點;然后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從“為什么”的角度論述觀點;接著以“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巧妙過渡,既扣合了“得失是起點”,又引出了怎么做才能正確看待得失——堅守初心;結尾收束觀點。全文一氣呵成,順暢自然。
歷年高考滿分作文酒 天津歷年高考滿分作文篇六
中國共產黨從嘉興一艘紅船艱難揚帆起航,以李大釗、方志敏、焦裕祿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歷經苦難,終使中國從過去的一窮二白、積貧積弱走到今日的百業興旺、繁榮富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每個時代都“可為”,每個時代都需敢為、有為的青年發憤圖強。
何為“可為”?往昔崢嶸歲月里,無數革命志士、拓荒勇士給出了他們的答案。國難當頭,百姓生靈涂炭,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為變法維新大業而不畏犧牲、視死如歸;政權腐朽,國民麻木,魯迅高呼“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于是以筆為槍,永不休戰;科技式微,國力薄弱,因為“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所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錢學森毅然回國,將自己的青春與熱血灑在荒無人煙的羅布泊,在祖國的上空升起震驚世界的蘑菇云。他們在各自的領域敢作敢為,令人敬佩,成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學習的榜樣。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要順應時勢,敢作敢為,讓自己的青春綻放獨特的光彩。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踏著先輩們指明的道路、我輩更應披荊斬棘、繼往開來。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國從不缺為國家做貢獻的人。新時代下,在廣闊的農村,你會看到秦玥飛等青年的身影,他們腳踩黃土、俯首躬行,用汗水和熱愛將陽光灑向大地,在荊棘和貧窮中拓荒。在沒有硝煙卻依舊充滿危險的抗疫一線,你會看見像甘如意、陶麗圓等一大批年輕的逆行者,以一襲白衣扛起了如山的重任。不管是扶貧干部還是醫護人員,他們都懷著“可為必當有為”的斗志,明知前方困難重重,卻不顧一切迎難而上,或為謀取民生福祉,或為守護患者的身體健康。沒有人不怕困難,但敢做有為的堅毅賦予他們對抗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生活在大有可為的時代,我輩青年更應胸懷壯志,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在時代洪流中劈波斬浪,乘風而行,做有為青年,青春方能自成芳華。
1、主題鮮明,內容豐富。開篇簡潔扼要地指出中國共產黨經過百年苦難走到如今的百業興旺,得益于一代又一代有為青年的敢于擔當,主題突出,立意高遠??忌鷮€體事例和群像事例巧妙搭配,對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時代的故事信手拈來,使素材多樣化,內容更充實。
2、巧妙引用名句,增強說理效果。第二段中,考生在列舉事例時,分別引用了譚嗣同、魯迅、錢學森的名句,使論證言之鑿鑿,增強了說服力。
歷年高考滿分作文酒 天津歷年高考滿分作文篇七
時勢造英雄。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國度,人生當有為。“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林則徐、鄧世昌等愛國英雄,李大釗、張自忠、方志敏、夏明翰、楊靖宇等革命烈士,黃旭華、袁隆平、屠呦呦、鐘南山、黃大年等時代楷模……他們,哪一位不是以天下為公?他們,都在不同的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豐富了民族精神的內涵。他們的愛國之情,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
生活在這樣的國度里,我們應該跟隨先輩的腳步,牢記先輩的初心,在新時代書寫自己“有為”的人生篇章。
這是一個奮斗的時代,人生需有為。如今,新時代鼓勵萬眾創新,號召大眾創業,大力發展新經濟。各行各業的人才奮斗在各自的崗位上,成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兢兢業業、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們,如大勇不懼的徐立平、大術無極的盧仁峰、大巧破難的周平紅、大藝法古的孟劍鋒等,他們默默堅守,孜孜以求,在平凡的崗位上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以匠心報國。
生活在這個奮斗的時代,我們當勇立潮頭,像雷鋒那樣奮發向上、勇于擔當,“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人生需有為,方能不負青春,不負新時代。
這是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人生須有為。當下,有些人被“精致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蒙蔽了雙眼,受“躺平”“佛系”“喪”等思想影響而變得消極頹廢。我們有“把重病患者都送到我這里來”的鐘南山,有懷揣“禾下乘涼夢”的袁隆平,有無數個像他們一樣努力拼搏的平凡的奮斗者,你又何必悲嘆生不逢時難有為呢?
在這個人人自強的新時代,在這個離中國夢更近的新時代,我們又豈能虛度光陰,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我們吟誦著《沁園春·雪》,讀著《荷花淀》《紅巖》,明白了“茍利國家生死以”的道理,堅定了“為人民服務”的人生信條。人生須有為,方能讓我們的生命綻放異彩。
心中有了“可為”的信仰,腳下才會有“有為”的無窮力量。我們的未來將融匯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因為時代正“可為”,人生當“有為”。
1、分解中心論點,步步深入,層次分明。考生從“英雄輩出的國度”“奮斗的時代”“大有可為的時代”三個角度,將中心論點分解為“人生當有為”“人生需有為”“人生須有為”三個分論點,由淺入深地論證了“時代正‘可為',人生當‘有為'’的中心觀點。整體思路清晰,論證層層深入,較好地闡述了主題,有一定的深度。
2、素材豐富,正反對比,論證深刻。文章巧妙地引用了作文材料,并列舉了古今大量名人事例,考生既以豐富的事例為論據進行論證,又從反面通過當下一些“無為”的不和諧現象與鐘南山、袁隆平等大有作為的事例進行對比,突出了中心,使論證更為深刻。
歷年高考滿分作文酒 天津歷年高考滿分作文篇八
每一個時代都需要英雄,弱小者,需要英雄引領,才能不斷壯大;強大者,如果缺少正確引領,就會濫用強而轉弱,或者因為瘋狂而毀滅。
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文章《體育之研究》,研究體育鍛煉可以轉弱為強,濫用強而遭失敗,富有真知灼見?;叵氚倌曛暗闹袊粓源诖蚱拼箝T,成為“東亞病夫”,被動挨打,遭受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霸凌。
戊戌變法的七君子之一譚嗣同,苦于國家圖強而民不自覺,自愿以死報國,用鮮血教育民眾,但是他的義舉卻遭受百姓圍觀、譏笑;所以,魯迅先生說,無論多么強壯的國民,倘若麻木不仁,就只能做看客和示眾材料,痛心疾首于國民弱小而麻木,一盤散沙。
然而,先賢們前仆后繼,奮起救國救民,有實業救國,有教育救國,有科技救國等,孫中山更用心,他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而奔走號呼,激起民眾的反抗意志和獨立求存的信心,終于推翻強大的封建王朝。
僵死之封建余孽,還在做垂死掙扎。先進的中國共產黨捧著馬克思主義,把拯教中華,富國強民作為綱領,與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不謀而合,于是國共兩黨聯合共同消滅封建軍閥,可是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他逆時而動,但是好夢不長,在人民的怒火之中夢斷人亡,成為時代的小丑。
還是魯迅先生說得好,要振興中國,首先要改變人們的思想,我們要自信,要自強,要自立,要革新,在思想上需要時代的巨人,才能振臂一呼,應者云集,打敗一切反動派。
時代需要英雄,呼喚民主、科學,更歡呼借鑒外國的長處,讓自己變得強大,師夷長技以制夷,這樣,我們一個落后的農業弱國,在時代英雄毛澤東、朱德等人的領導下,通過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打敗了貌似強大的日本軍國主義,用小米加步槍打贏國民黨的飛機加大炮,新中國終于建立起來。
不義者,失義者,無論多么強大,最后只能在人民面前瑟瑟發抖,弱者何以能夠取勝?因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民的力量無比強大。
當今世界,需要熱愛和平之英雄,帶領愛好和平的人民,打敗一切破壞和平,謀求霸權的寡頭,他們冒天下之大不韙之霸王,樹敵過多,自掘墳墓,一定會被熱愛和平的世界人民所唾棄,一定會濫用強而自取滅亡。
立意明確,內容厚實??忌仡櫚倌隁v史,借歷史事實來論述自己的觀點。英雄引領新時代,真正的英雄,不懼犧牲,甘于奉獻,順應歷史潮流,符合時代的愿望,帶領民眾去戰勝敵人,推動社會發展壯大。
敘議結合,對比議論。文章用弱小和強大都需要英雄引領開篇,對照議論,引出論題,然后按照時間順序,概述歷史事實,論述不同時代的英雄做出了不同的貢獻,有正有反,對照議論,突出論點。
概述歷史,語言精練。在概述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時候,考生注意到一是要言不煩;二是分析透徹,準確把握題旨;三是用事件說話,實時議論生發,點出事件意義和人物貢獻,一語中的。
歷年高考滿分作文酒 天津歷年高考滿分作文篇九
常言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得與失是值得人們思索和討論的話題,如何看待得與失是感悟人生的重要環節。得到和失去,看起來像是某個起點或終點,但究其本質,不斷地得到和失去,其實是完善自我的過程。
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心湖難免會因得與失而產生波瀾。唯有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克服這種波動,才算走向成熟。正因如此,得與失就好比磨刀石,讓人們得以磨礪心性,成就更好的自己。
得與失讓人們更懂得珍惜。求而不得,會格外渴望獲得;既而得之,便會愈加珍惜。一個人若不珍惜他擁有的某件物品,很可能是因為得來全不費功夫,或者不到失去的那一刻都不知道要珍惜。假若他曾花費了許多心思和時間去獲得,假若他曾失而復得,那他很可能會對此物倍加珍惜??梢姡门c失能讓某件物品在人的眼中更具價值。
得與失讓人們更勇敢地面對挫折。人生中的得,意味著順利;人生中的失,意味著不幸。可是,正如古人所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一時之得何嘗不是他日之失?一時之失何嘗不是他日之得?這正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沒有人能參透這種轉化的奧妙,但它切切實實地存在且無法躲避。既來之則安之。也許這種奧妙就是為了讓我們知道,挫折與磨難并不可怕,積極樂觀地面對即可。
得與失讓人們更能看清自己想要的東西。每個人想得到的東西很多,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得到其中一些就意味著失去另一些,這時就需要做出選擇。而選擇,就是選出自己心里真正想要的東西。陶淵明便是很好的例子。宦海沉浮數載,在名利上有所得,但失了自在閑適;歸隱山林,在名利上有所失,但得了自在閑適。兩種選擇并無優劣之分,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才是陶淵明的心之所向。于是他選擇了放下對名利的追逐,回歸田園生活,在品自然景色之美和瀟然灑脫的生活之味中尋得了人生的意義。
人的一生,是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是接受得與失磨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有把得失當作一路同行的朋友,才能順利抵達遠方。
1、將“得與失是過程”具體化,立意深刻??忌鸀椤暗门c失是過程”添加了定語“完善自我的”,使得文章立意更為具體,有利于話題集中和展開深刻的解讀,同時也體現出自己積極向上的思想。
2、采用并列式結構,論述有序,條理清晰??忌陂_篇引出觀點“不斷地得到和失去,其實是完善自我的過程”,然后設立三個分論點,分別展開論述,說明“得與失”在人們完善自我的過程中發揮了什么作用,如何起到磨礪心性的效果,從而論證中心觀點。
歷年高考滿分作文酒 天津歷年高考滿分作文篇十
可為,即大有可為的時代;有為,即有所作為。愿當代青年人都能在大有可為的時代背景下,做有為之人,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回顧中國共產黨走過的百年歷程,其取得的每一個成就,都是以有為精神不懈奮斗的結果??谷諔馉幍膭倮⒅腥A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改革開放的成功推進、新冠疫情的有效防控、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黨在亟須有為的時代,以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奮斗的精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如今,我們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有豐富的社會資源和良好的生活環境,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中國邁進了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如此大好時代,中華青年怎能無為?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做到有為呢?
欲成大器,必立大志。青年要做到有為,心中就要有成就一番事業的志氣。陳獨秀的兒子陳延年和陳喬年,從小便立志要為正處于列強壓迫下茍延殘喘的中國帶來希望的曙光,做有為的中國新青年。他們用滿腔的愛國情激勵我們,要想為祖國繁榮做貢獻,必定要在青年時期立下有為之志。
新一代青年人,不僅要立可為之志,還要刻苦學習,磨煉自己。正如周恩來總理在那個戰火四起的年代,立志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后赴國外留學、通讀政論和各國有關制度和思想的書籍、即使是在革命斗爭中。仍克服艱難險阻、勤學不輟,為新中國的成立與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青年要想成為中國的脊梁,就要用知識武裝自己,不懼困境,不斷地提升自我。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求我們承擔起民族的希望、國家的使命。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期間、舉國支援武漢、為武漢人民加油。在戰疫前線、后勤防線處處可見青年人的身影?!盀樘斓亓⑿?,為生民立命”,我們要時刻關注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做一個真正有利于國家,有利于人民,在可為中有為的新時代青年。
愿當代青年人都能在大有可為的時代背景下,做有為之人,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1、引證豐富,論述深刻??忌信e了陳延年、陳喬年、周恩來以及疫情期間奮斗在各行各業的青年人等事例,從中得出青年一輩應做有為之人的道理。另外在文章開頭和結尾,均強調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照應文章主體,深化主題思想。
2、切合情境,體悟真實。本文緊扣“當代青年要在大有可為的時代,奮斗不止”的主題展開論述,對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的回顧和對今日富強祖國的感受,都來自考生對材料的真實感悟。因此顯得非常親切,極易引起閱卷老師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