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除夕年夜飯心得體會篇一
我家的年夜飯分工合作,各司其責。奶奶是總設計師,負責人員調度和做菜。為了年夜飯奶奶會把柜子里的一套精美的新餐具拿出來用。爺爺幫奶奶打小工,負責買配菜、買調料、拿油鹽醬醋、鍋碗瓢盆。我嘛,就負責“偷吃”,菜做好后,我總以嘗嘗菜的咸淡為借口,來偷吃做好的菜。
在奶奶的指揮和操持下,晚上六點整我們的年夜大餐正式開始,一盤盤色香味俱全、香噴噴的飯菜端上桌來,我看得眼花繚亂。其中紅燒魚、安豆頭、水芹菜是我們必吃的菜,寓意著年年有余,平平安安和路路通。今年還是我第一個出場,我端起酒杯祝愿爺爺奶奶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祝愿爸爸和媽媽身體健康,笑口常開,工作順利;爺爺奶奶祝我學習進步,爸爸媽媽祝我身體健康,天天好心情,“干杯!干杯”
正在大家都吃得高興的時候,爺爺突然提出了一個問題問我說:“我們為什么要吃年夜飯呢?”我聽了后,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回答。奶奶見我回答不出來,就笑著說了一個傳說:“傳說高陽氏有三個兒子,死后都變成了疫鬼。兩個居住在江邊,一個卻住在人家屋內的角落里,專門在除夕夜里出來嚇唬小孩子。由于火可以驅邪,人們便在除夕夜里燃燒爐火,再加上家人團聚,疫鬼就不敢出來驚擾小孩子了。還有,一家人一面吃年夜飯,一面閑話家常,每人都談談自己在外面所遇到的難忘的事情,讓家人共同分享。“哦,原來吃年夜飯還有這種說法呢。”我高興的拍手叫好。
我家的年夜飯一直吃到晚上八點鐘,奶奶說:“中央電視臺開始播放春節聯歡晚會了,我祝大家虎年交好運,健康又快樂,下面大家一起去看春節聯歡晚會。”
今年除夕,我們一家在溫馨的氣氛中,吃了一頓非常開心的年夜飯。
除夕年夜飯心得體會篇二
今年的除夕,創智農園要“攢一頓年夜飯”,什么是攢年夜飯呢?聽起來很有意思。據說有很多小朋友參加,我們也報名了。
除夕當天老師先帶我們在農園里觀察植物,昆蟲和鳥,做自然觀察筆記。然后大家一起寫“福”字,接下來我們就準備開始包餃子了。
幾個家長分工合作,有的和面,有的洗菜,有的切菜,還有的去做其他工作。我和小朋友們也沒閑著,分頭幫忙洗菜、和面。說笑聲、切菜聲,夾雜著鍋碗瓢盆相碰的聲音,熱鬧極了。大多力量大,不一會兒,面和餃子餡兒都準備好了,大家就開始包了。
有很多小朋友不會包餃子,包得奇形怪狀的,我也包了一個太陽花,一個玫瑰花,還有一個小背包,我在一個餃子里偷偷放了一枚洗干凈的硬幣,當然只有我知道硬幣是包在哪個餃子里,所以最后被我吃掉了!哈哈!好開心!
煮好餃子準備吃的時候,大家分別拿出從家里帶來的各種食物,有麻香雞,有崇明糕,有炸小魚,媽媽拿出前一天晚上做好的雪花酥。竟然還有人帶來一瓶紅酒,各種美味的食物擺滿了長長的餐桌,太豐盛了,大家開心地舉起酒杯,大聲祝賀,新年快樂!
這時,一鍋熱氣騰騰的“石頭湯”端上了餐桌,飄出誘人的香味,喝著甜美的湯,也品味著《石頭湯》這個故事。石頭加水煮湯,本來是沒有味道的,但是每人都貢獻一些食材,食材就越來越豐富,湯的味道也越來越鮮美,就是年夜飯的情景不就是和石頭湯故事一樣嗎?原來這就是攢年夜飯啊!
一群陌生人在一起過除夕,有的人還不知道彼此的名字,可是這并不能影響大家的交流。負責和面的奶奶,大家叫她“和面奶奶”,攪拌餃子餡兒的叔叔被叫做“強力攪拌機”,專門給大家拍照的爺爺大家叫他“攝像師爺爺”。大家說說笑笑,這氣氛就像是一群好久不見的老朋友重逢,一起分享幸福、分享快樂!
這真是一頓難忘的年夜飯!
除夕年夜飯心得體會篇三
過節,對我們孩子來說是很高興的事,可以拿得到一份豐厚的壓歲錢,可以玩,還能吃豐盛的年夜飯,當然我家也不例外。
今天是大年三十,爸爸媽媽邀請了許多客人來吃年夜飯,他們忙碌著準備菜肴——雞鴨魚肉樣樣齊全,還有各種蔬菜。快看,我家的烹飪大師——“王大廚”(爸爸)來了。只見他右手拿著炒鍋,左手拿著勺子,走進了廚房。先炒蒜末,然后放入木耳,最后把銀耳放進去抄。頓時,廚房里傳出噼噼啪啪的爆炒聲,同時也飄散出了陣陣清香。爸爸把各種各樣的肉變著花樣做出各種各樣的菜,我給這些涼菜、熱菜分別取了好聽的名字:百花爭艷、芙蓉水上漂、蓮子雞湯、水果沙拉……光聽這些名字你肯定也早就口水流了三千尺吧!這時屋外也響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屋里屋外這熱鬧的景象混合在一起,像一首正在演奏的交響樂。過了一會兒,客人們陸續來了:有堂姐一家,有表弟一家,有表姐一家,還有外公外婆……我們立即向大人們拜年:“新年好!”大人們可高興啦,連忙掏出紅包。大約過了幾十分鐘,開始吃年夜飯了。于是大家圍坐在桌子前,斟上滿滿的一杯酒,互相祝福。除了豐富的菜肴以外,而且還有一道傳統的點心——餃子,這讓我想起去年表弟為了吃到有硬幣的餃子,吃壞了肚子,我可真擔心他又吃壞了肚子,就吃不到其它好吃的了。
“為什么要吃年夜飯呢?”表弟好奇地問我。
“傳說高陽氏有三個兒子,死后都變成了疫鬼。兩個居住在江邊,一個卻住在人家屋內的角落里,專門在除夕夜里出來嚇唬小孩子。由于火可以驅邪,人們便在除夕夜里燃燒爐火,再加上家人團聚,疫鬼就不敢出來驚擾小孩子了。還有,一家人一面吃年夜飯,一面閑話家常,每人去談談自己在外面所遇到得意的事情,讓家人共同分享喜悅。”我告訴表弟。
“沒錯,你表哥說得對,就是這個樣子。”姨媽說。“對了這個給你。”姨媽遞給我一個盒子,盒子上有一條紅色的巨龍。打開盒子一看,里面躺著兩個小巧的酒杯,酒杯上寫著“茅臺”二字,我想這杯子可以給小酒量的爸爸用。
接著我和堂姐、表弟、表姐一起端起酒杯說:“祝爸爸媽媽們笑口常開,工作順利。”爸爸媽媽們說:“也祝愿你們身體健康,學習天天向上。”大家舉杯異口同聲:“干杯!”
除夕年夜飯心得體會篇四
吃完年三十的午飯,我的姥姥就開始在廚房為年夜飯做準備了。
我走近一看,姥姥正在包餃子。我于是和姥姥一起開始包餃子。與此同時,我的家人們也來到廚房,一起和姥姥包餃子。媽媽告訴我:“餃子象征著新舊交替,我們河南人會在餃子里包花生,吃到花生的人來年就會風調雨順。”
主食完成了,就該準備各種各樣的菜肴了。在一整桌年夜飯里,魚絕對是當仁不讓的主菜,因為它象征著“年年有余”。我的姥姥從市場上買來一條大魚,準備煲湯。我在旁邊洗菜、打水,為菜肴做準備。我的準備工作都做完以后,就站在姥姥身旁,看著姥姥把各種各樣的食材變成極具家鄉特色的味道鮮美的魚湯。
在一片炒菜聲、說話聲、爆竹聲中,除夕來了。
于是,一道道菜肴紛紛上桌,令我期盼一年的年夜飯也終于開始了。我問媽媽:“為什么人們要吃年夜飯呢?”
媽媽告訴我:“每年的除夕夜,一種叫‘年’的怪獸就會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吃人。于是人們想出了一整套度過除夕夜的方法:每到這一天的晚上,家家戶戶提前做好晚飯,躲在屋里聚餐。而這種習俗,就演變成了今時今日的‘年夜飯’。”
現在的天已經全黑了,但人們對于除夕的熱情絲毫不減。此時,如果你看向屋外,煙花的顏色使除夕夜光芒萬丈。在屋內,我和家人們圍坐一桌,有說有笑,欣賞著屋外的煙花和屋內的春晚,品嘗著我們親手做的各種菜肴。
年夜飯是一年中最豐盛的晚餐。這種豐盛的晚餐,只有在自己的家里吃,才會倍感親切與溫暖。年夜飯,代表了親人們團聚的激動,代表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團圓的重視。
年夜飯告訴了我很多的道理,但我現在才明白,原來親人們團聚是多么的不容易。而全家圍坐一桌,又是多么的幸福。
除夕年夜飯心得體會篇五
紅紅的對聯掛起來,火紅的燈籠挑起來,震耳的鞭炮響起來,熱烈的祝福說起來。過年了,又是一載春秋!
今年,我又回家鄉過年,別提心里多激動了。我坐在車上老遠就看到了老屋,雖然有點兒舊,但卻有著濃重的鄉土氣息,我愛這氣息。
終于,我們到了家鄉。爺爺奶奶熱情的在路邊接我們,我們說說笑笑著進屋。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就要做年 夜 飯了。爺爺把火,奶奶做菜,媽媽切菜、洗菜,爸爸負責貼春聯、放鞭炮,而我,則陪著堂弟玩耍。雖然大家都在忙碌著,但還是充滿著幸福的氣息。
眼看天上多了些星星,也多了些花,還能微微聽到些鞭炮聲,我和堂弟頓時太激動了———快吃年 夜 飯了。
終于熱騰騰的飯菜上桌了,哇‘真香,我的堂弟老遠就聞到了這香味兒,急急忙忙跑過來,一看!呵!真是太給力了,整個飯菜真是五花八門、堂弟說:“我們這不是在品八方菜吧!”引得我們哈哈大笑。
屋外煙花閃耀,鞭炮聲聲震耳,我們依次坐下,大家互相祝福一番便動餐了。呵!太好吃了,我不禁暗暗佩服奶奶的廚藝,一點不比以前遜色。一會兒熱騰騰的餃子出鍋了,瞧它那肥胖的身段多像個金元寶,奶奶將餃子盛上來,我和堂弟便狼吞虎咽地吃起來。當時我們的窘相恐怕誰見了都會哈哈大笑.“你們回來真好!”爺爺爽朗地笑著,我看著奶奶、爺爺那幸福的光暈,看著爸爸、媽媽臉上燦爛的'笑容,我不禁覺得:回家團聚的感覺真棒!前幾年,雖然同樣是過年,但我就沒有感受到這幸福的時刻,我知道為什么了?是因為大家的心沒有在一起。因此我們也無法體會到家的溫馨。
爸爸的一句話打破了我的思索:“明年,我們還回家過年!”對!明年我們還回家過年。年 夜 飯,一生中能有多少回呢?珍惜吧!在飯里吃出香甜,吃出團圓,吃出人生的真諦。
除夕年夜飯心得體會篇六
一頓年夜飯,吃出團圓親情。——題記
一轉眼,又到了2月,又到了春節。我們一家三口又回到了老家,幫著收拾雜物,也邊盼著除夕夜。而我則更盼著除夕夜晚上的那香噴噴的年夜飯了。
因為爸媽都是獨生子女的緣故,年夜飯也自然從一頓變成兩頓了:先去婆婆家吃一頓,再去奶奶家吃一頓。而每一頓都有每一頓的特點,舉個例子吧:去婆婆家我吃的最多的是公公燒的羊肉;去奶奶家則是為了紅燒肉和排骨湯。
接下來就讓我與你們詳細交流吧。
我公公燒的羊肉主要偏甜一點,吃進嘴里香嫩無比,保準你吃了一口還想吃第二口。可我就不能吃太多了,畢竟還有一大盤紅燒肉和一鍋骨頭湯等著我呢。奶奶燒的紅燒肉可以用這幾個字概括:香,嫩。因為這盤紅燒肉肥而不膩,肉是家養的豬,還是用老家土灶做的,再包含奶奶的手藝,所以這盤紅燒肉將注定美味。如果說紅燒肉是奶奶的神級廚藝,那排骨湯怎么也得是史詩級了:這湯是從早上就開始用高湯小火慢燉到晚上的,濃縮了排骨的精華,將一鍋湯頓到了極致。啊,美味!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已經口水直流三千尺了,那么快來我這兒品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