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寫一件難忘的事篇一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一件難忘的事情”作文指導課第二課時。
“一件難忘的事情”是第十一冊第三組基礎訓練的作文。通過對本單元講讀課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和閱讀課文《胡蘿卜》兩篇文章的學習,體會葉圣陶和朱德熙兩位先生修改作文一絲不茍的嚴謹態度,并從他們的改文中學到怎樣修改作文的方法。圍繞“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這一單元重點訓練項目,確定作文教學第二課時以指導學生歸納修改作文基本方法,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為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程序,有步驟地訓練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
這次作文訓練用二課時。第一課時,根據題目“一件難忘的事情”的中心詞“難忘”,提示寫作的范圍和中心。激發學生回憶自己親身經歷過的難忘的往事,選取自己最難以忘卻而且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鼓勵部分學生簡略口述事情的的主要經過和難忘的原因。通過示范,要求全體學生先列好寫作提綱后依據其順序進行作文,力求在教師巡回指導下當堂完成初稿。第二課時,為達到學生初步學會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一目標,指導學生以所學課文為范例,從葉圣陶、朱德熙兩位老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中,歸納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程序。以“仔細閱讀、推敲詞語、理順語句、刪改重復、增添完善、糾錯別字、斷句標點”為分步修改的步驟,使學生在修改自己作文的過程中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
一是以范例化的知識結構理論加以取材。通過本單元兩篇課文的學習,從葉圣陶、朱德熙老前輩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修改文章的范例中,引導學生重溫修改文章有哪些基本方法,以達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二是將范例理論具體化。指導學生依據范例,創造性地歸納如何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方法,統一認識后,集體編寫成修改作文的程序。
三是理論聯系實際。就是具體運用自編的修改作文的程序,在修改過程中讓學生學習運用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方法,使實質訓練同形式訓練相結合,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修改能力。
歸納式。歸納式是指學生在接觸了較多的具體材料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從同類的若干例中歸納出某種學習方法。用歸納式指導學生初步掌握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學習方法,將這一學法運用于學生的寫作實踐中。
第一步,讓學生復習本單元所學的老前輩修改文章的方法。
第二步,指導學生編列修改作文的程序,歸納為學習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
第三步,將歸納的學法直接應用于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一、激情導入,出示目標
在導入過程中,教師熱情地將上一課時學生完成的初稿情況作簡要介紹。用“文章不厭百回改”的道理,激發學生修改作文“文章不是寫好,而是改好”的名言,引出本節課的作文教學目標:歸納修改作文的方法,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讀寫結合,范例提示
回顧本單元所學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和《胡蘿卜》兩篇課文,從葉圣陶、朱德熙兩位老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中,體會修改文章是從哪些方面入手的。通過學生口述,從改詞語、改句子、刪去重復的詞句、增添不完善的句子、改正錯別字和標點、將長句斷成短句等方面逐一修改、明確要學習修改自己的作文,就應該像老前輩這樣對作文進行比較全面的修改。
三、探索規律,概括方法
四、方法實踐、自我修改
(一)推敲詞語。就是把用得不準確的詞語改準確。依據常常應用的規范的句式,判別作文中某句話里的詞語運用是否恰當、詞語搭配是否合適。詞語更換主要是使學生懂得詞語的意思、適用范圍和使用方法。對學生在文中詞不達意的典型例子詞語的誤用,指導時教師在不違背學生句子原意的基礎上,采用換詞法進行比較,由學生自行對比,識別某一詞語正確的使用方法。也可將學生作文中使用錯誤的詞語,用其例句作簡析,讓學生通過修改,逐步做到會用恰當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意思。
(二)理順語句。就是要把不通順的句子改通順。修改時要逐句逐句的讀,尋找不通順的句子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看句子成分有無殘缺或是語法上的毛病。還要看句子是否按邏輯順序排列,有無前后顛倒,句與句是否銜接連貫,合乎事理,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應遵循其規律。對學生作文中出現的病句和前后不連貫的句子,教師可選擇其典型由學生識別并加以修改,在共性問題上形成共識,明確句子要通順連貫,要注意句與句之間的必然聯系,句意要符合客觀事實,并逐步掌握句子的不同表達方法。
(三)刪改重復。就是刪去重復啰嗦的詞句。這是由于小學生所接觸的詞匯不豐富,書面語言還達不到能恰當地運用詞語和句子表情達意,所以作文中常常出現近義詞重復使用。加之學生思維的局限性,不能對事物的方方面面進行細致的描述,僅從某方面去反復敘說。作文修改中指導學生刪去重復啰嗦的詞句,適宜的方法:一是句子中如有相同的詞語或近義詞,視為重復,刪去多余,只需保留其中之一;二是描述同一事物的句子,有兩句以上意思基本相同,視為啰嗦,應刪去一句,保留自己認為已經表達清楚意思的其中一句,使句子簡潔明白。
(四)增添完善。就是增添一些詞句,使意思表達得更清楚完整。由于小學生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能力有限,即使是已經學過的詞語尚不能恰當運用,作文時常常出現句子的主干成分殘缺或者是平鋪直敘。對于主干成分不完整的句子,應指定學生仔細查閱,發現缺漏,宜補則補;意思交待得不清楚的,該添必要的句子就要添寫上。同時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對所描寫的事物展開合理的想象或者有機的聯想,使學生增添完善的書面語言,盡量能夠做到傳情達意。
(五)糾錯別字。錯字別字,在小學生作文中屢見不鮮,同音字、形近字易混;多筆少畫的字易錯。加之作文時,學生對尚未學過或未記熟的字詞,暫用同音字替代。修改時一是學生自學運用字典查找;二是教師解答。將學生需求的字詞板書明示,對形近、同音和多筆少畫的字在寫法和用法上再加指點;三是巧妙引導,讓學生自己悟出。從而訓練學生掌握糾正錯別字和識記運用漢字的方法。
(六)斷句標點。
成篇的作文是由自然段中的若干相關的句子組成。作文時,小學生一般只偏重文字書寫而不重視標點符號的使用,有的一點到底或者都是句號,長句也比較多。斷句,這里指的是將學生作文中的長句用逗號斷開,把長句改成短句。對特殊的標點符號的用法再加提示,促使標點符號錯的要加以修改,無標點的逐一加上標點,達到學生作文修改的最后階段在全文中使用上正確的標點符號。
從題目可知是“記一件事”。所記的事,不是一般的事,而是一件“難忘”的事。“難忘”的事肯定是印象深刻的事,對自己有教育意義的事;這件事既然是“難忘”的,也許就是自己親眼看到的,或親身經歷的。可以是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如讀一年級時,光榮地掛上了紅領巾,這是上小學前盼望已久的事;評上“三好”學生,受到表彰;參加外出競賽,為班級、學校贏得了榮譽等。可以是一件平常事,但事情對自己的教育、啟發很大。如參加一次夏令營(或冬令營)活動,經受了意志和耐心的鍛煉;訪問英雄、模范或是其他名人,受到深刻的教育;同學之間、伙伴之間的某一件小事,反映了真摯的友情等。可以是一件遺憾的事,寫自己的缺點或過失,從此吸取教訓,爭取進步。
事情的發展都有個過程。寫記事的作文,先要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列一個提綱,然后按提綱作文。事情的經過部分是作文的重點,這部分內容的提綱要列的具體一些。最后再根據提綱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
那是一個寒冬的早晨,上早自習時李老師沒有來,教室里異常混亂。這時,班長孫佳媚站了起來:“同學們,靜一靜!李老師病了,我們更要上好早自習,讓老師放心。”教室立刻安靜了。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應用題。”李老師細心地講著新課,每一字、每一句話都是那么響亮。這可以看出李老師為了這節課花費了多少心血啊!我正認真地聽著,突然發現老師的額角滲出了幾顆豆大的汗珠,隨著講衛生課的聲音也低下來了。同學們互相看了看,都為老師擔心。我發現老師在黑板上寫字的手在不住地發顫。突然,老師的話停住了,雙手扶在講桌上,頭深深地低著,好像在看教材。但我從她的頭發間清楚地看到老師閉著雙眼,眉頭緊皺,汗珠順著臉頰滾落下來。我深深地感到病魔正在無情地折磨著李老師。我的腦中出現了一個問號:是什么力量促使教師為我們忍受這么大的痛苦呢?這時,李老師猛然把頭抬了起來,臉上出現了笑容。我被老師這出乎意料的表情驚呆了。心想:老師明明被病魔折磨得難以忍受,怎么會笑出來呢?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鈴—”又是一陣鈴聲,李老師松了口氣,拖著疲憊的身體勉強走下了講臺,坐在椅子上,她手托著頭,臉上出現了痛苦的表情。我想:老師是以她那強烈的責任感和對我們的愛心,忍過了這短暫而又漫長的四十分分鐘啊!
李老師出于對工作的負責和對學生的愛心,帶病上課,強忍痛苦,堅持了短暫而又漫長的四十分鐘,深深地感動了學生。康楠同學至今還記憶猶新。他不公記得事情的經過,連李老師那天的神態及自己的心理也記得清清楚楚。讀了他的文章,不能不對李老師產生敬慕之情!不足之處:本文可用幾句話概括地寫李老師平時工作的情況,這樣“點面”結合,可以更好地表現李老師的品質。
學校組織的數學競賽舉行過了,成績雖未揭曉,可同學們都私下算定了:第一名一定是我們班的楊武俠。我呢,更是這種意見的堅決支持者。她是我的好朋友,就憑她平時的學習態度和勁頭,哼,準是第一名,沒錯。為此,我還和那些故意和我鬧別扭的同學打了賭:如果第一名不是楊武俠,我情愿為全班同學唱支歌。
哎呀!事情竟是這樣出乎意料,萬萬沒想到,她竟然……
當時,我們大家都不相信,直到老師把卷子發下來以后,大家才明白了:原來她試卷上有一道題,演算的步驟全對,只是后面的答數少了一個小數點。本來應該是12.5,她卻寫成了125。
我感到有點奇怪:不會吧,刀子平常學習是一絲不茍,難道說她考前就知道我要和別人打賭,存心讓我在同學面前出丑嗎?不會,不會。
我非要弄個明白不可。一放學,我就纏著她。經過多次追問,她才勉強回答,并再三叮囑我一定要為她保密。原來,在考試時,這個小數點她沒忘記寫上,只是非曲直因為她用的那張考試紙特別洇水,墨水著紙后向周圍散開,使原來的小數點模糊不清,成了125。
“傻,那怪你!就是因為那張倒霉的紙,你才沒成第一名,可你現在卻……”我焦急地說。
“表面的第一名,實實在在的第一名!”我反復地小聲重復著這句話。
啊!對了,對了,我明白了,她這樣做正是對自己嚴格要求啊!
我還有什么可說呢!我只好積極準備,為同學們唱一支最愛唱歌的歌了。
在這篇短文中,出現了兩個可愛的女同學的形象:一個是“我”,一個是楊武俠。作者在敘事中,不是平鋪直敘地報流水帳,而是全篇以“我”的心情變化為線索,逐層深入地表現了楊武俠優秀的思想品質。“我”的心情變化前后四個過程寫得真切自然,這是寫好楊武俠的重要條件;與此同時,通過競賽后同學們的議論、“我”的“打賭”,以及不久之后“我”聽見到的楊的試卷等等,小作者把楊武俠的形象化寫得令人可信、可親、可愛。欠缺之外:前面部分不夠簡略。
1、“難忘的事”屬于敘事范疇,因此要注意文章應具有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2、“難忘的事”不一定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寫的時候要注意寫好事情過程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
3、如果是一件事,一定要將事情的經過交代清楚;如果是兩件就要注意詳略得當。
4、寫好作文,自己至少通讀一遍,然后讀給父母或是同學聽,請他們幫你提出修改意見,再認真修改,逐步完善。
寫一件難忘的事篇二
三年級一開學,管樂隊小號老師就讓我們參加吹國歌、升國旗的隊伍。我心想:這可是個艱難的任務。
去學校的路上,我一直在跟時間賽跑,巴不得長雙翅膀飛過去。要知道,升旗儀式可耽誤不了。
終于到教室了,我立即拿出我心愛的小號。在同學的注視下飛奔到操場時,我心里滿是自豪。
到操場了,我心里非常激動。這種感覺像吃了蘋果沾芥末一樣振奮人心。我站好隊,等待命令。
“出旗、奏樂、敬禮!”隨著主持人一聲令下,所有人都舉起了右手。由于是條件反射吧,我也舉起了右手。直到指揮員揮起旗幟,我才恍然大悟,隨著音符律動起來。
一曲終了,又是一曲。國旗聽著我們的指揮,像嬰兒蹣跚學步一樣,一步一步的往上爬。
國旗到頂了,曲子也吹完了。我抬頭一望,天很藍,白云朵朵。我們升上的國旗迎風飄揚。我回教室的腳步,也快了許多。
寫一件難忘的事篇三
1、能按事情發展順序記一件事,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
2、學會列作文提綱。???
二、教學重點:確定寫作材料,列好作文提綱。???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2、懂得作文的步驟。???
3、確定要寫的一件事,能列好作文提綱。???
課前準備:回憶生活中難忘的事情、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2、交流。適當板書。???
二、確定材料。???
1、比較事情,哪一件更難忘????
(1).沒聽媽媽的勸告,把錢放在淺兜里,結果跑丟了。???
(3).不遵守交通規則,騎車闖紅燈,被警察批評。???
2、四人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3、從材料中選擇最難忘的,而且是真實的寫在草稿本上。???
三、列提綱、指導方法。???
2、自學習作提示,初步列好作文提綱。???
3、交流,及時指正不足。???
4、學習范文《阿姨送我上醫院》,列出提綱。???
5、對照課文,查漏補缺。(經過部分的提綱要列具體一些)???
同學們,不妨你也試著來寫一寫吧。???
四、開始作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生繼續作文,完成習作《一件難忘的事》。???
教學過程????
2、選評佳作和有問題的作文。???
選取事例(難忘)???
列提綱:按事情發展順序,主次分明。???
整體感覺:真實而不虛偽,具體而不羅嗦。???
(這次習作教學的難點是寫出這件事為什么是難忘的,所以選材是關鍵,著力指導。)
寫一件難忘的事篇四
在我的記憶中保存了許多有趣的事,就像河底的沙石數不清,但有一件事令我永生難忘。那是我上幼兒園時,每學期六月份學校會舉行跳繩比賽。那天,老師宣布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報名參加。聽完老師的話,我第一個去找老師報名。
離比賽還有二十幾天,我堅持每天用一個小時的時間訓練跳繩。時間轉眼即逝,在我的期盼中,六月二十五日悄無聲息地來臨了。
比賽開始了,我帶著既興奮又緊張的心情來到賽場。看著那一個個哥哥姐姐跳繩的樣子,既靈巧又好看,我的心里就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裁判要求在十五分鐘之內跳一百五十下,我心里開始有點害怕,完了!完了!平時跳一百五十下要二十五分鐘,現在才十五分鐘,哪里夠啊,唉……我一定會輸給他們的。不,打起精神來,我始終相信在這個世界上一定會有奇跡的。
輪到我們比賽了,“踏踏,踏踏”……只聽見跳繩打地的聲音,一根根五光十色的跳繩飛快地旋轉著。看見同學們跳得那么快,我也不甘示弱,拼命地跳著。剛開始,我跳得十分好,腳尖輕快地一點一跳,手腕也十分靈活,不一會兒便跳了四十幾下。接下來,我感覺有點累了,腿上像綁了一塊鉛似的,每跳一次都感到很困難,手也開始酸了。太陽公公今天的威力更強了,好像拜了火神為師,曬得我的汗水噠噠直掉,可我依然堅持著,九十八、九十九、一百……一百四十九、一百五十。比賽終于結束,我就好像一個泄了氣的皮球,比賽用盡了我所有的力氣。
馬上要宣布結果了,我的心里忐忑不安。老師清脆的聲音從話筒里傳了出來:第一名王陳淏,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我永遠也忘不了這件事,因為我第一次得冠軍。
寫一件難忘的事篇五
在今年我有許許多多的事,但其中的一件最令我難忘。
在新學期開學不久的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騎著自行車在上學的路上,心中興奮地唱著歌。
突然,"啪"的一聲響,我低頭一看,原來是車鏈掉了呀,嚇了我一跳。
我蹲下身修了起來。因為鏈子比較緊,所以修好一會也修不起來。我又試了幾次,還是修不起來。我心急如焚,就像熱鍋上的螞蟻。
忽然,來了一個人,我抬頭一看,是位中年男子,親切地問我:"怎么了?"我懷疑他會不會是騙子呢?我想起媽媽時常告誡我的話:"現在社會復雜,騙子很多,小孩子不要與陌生人講話。"我頓時心驚膽戰。但還是應了他一句:"車……車鏈掉了。"他熱心地說:"那我來幫你。""不用了,不用了。"我脫口而出。他微笑地說:"人與人之間就是要相互幫助的呀!沒關系的,我來幫你。"說完蹲下身,幫我修理車鏈。
他一手提著鏈子,一手扶著腳踏,開始一點一點地將鏈子安進齒輪。不一會兒,就修好了。我忐 不安的心也放了下來。
寫一件難忘的事篇六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一件難忘的事情”作文指導課第二課時。
“一件難忘的事情”是第十一冊第三組基礎訓練的作文。通過對本單元講讀課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和閱讀課文《胡蘿卜》兩篇文章的學習,體會葉圣陶和朱德熙兩位先生修改作文一絲不茍的嚴謹態度,并從他們的改文中學到怎樣修改作文的方法。圍繞“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這一單元重點訓練項目,確定作文教學第二課時以指導學生歸納修改作文基本方法,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為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程序,有步驟地訓練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
這次作文訓練用二課時。第一課時,根據題目“一件難忘的事情”的中心詞“難忘”,提示寫作的范圍和中心。激發學生回憶自己親身經歷過的難忘的往事,選取自己最難以忘卻而且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鼓勵部分學生簡略口述事情的的主要經過和難忘的原因。通過示范,要求全體學生先列好寫作提綱后依據其順序進行作文,力求在教師巡回指導下當堂完成初稿。第二課時,為達到學生初步學會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一目標,指導學生以所學課文為范例,從葉圣陶、朱德熙兩位老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中,歸納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程序。以“仔細閱讀、推敲詞語、理順語句、刪改重復、增添完善、糾錯別字、斷句標點”為分步修改的步驟,使學生在修改自己作文的過程中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
一是以范例化的知識結構理論加以取材。通過本單元兩篇課文的學習,從葉圣陶、朱德熙老前輩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修改文章的范例中,引導學生重溫修改文章有哪些基本方法,以達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二是將范例理論具體化。指導學生依據范例,創造性地歸納如何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方法,統一認識后,集體編寫成修改作文的程序。
三是理論聯系實際。就是具體運用自編的修改作文的程序,在修改過程中讓學生學習運用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方法,使實質訓練同形式訓練相結合,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修改能力。
歸納式。歸納式是指學生在接觸了較多的具體材料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從同類的若干例中歸納出某種學習方法。用歸納式指導學生初步掌握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學習方法,將這一學法運用于學生的寫作實踐中。
第一步,讓學生復習本單元所學的老前輩修改文章的方法。
第二步,指導學生編列修改作文的程序,歸納為學習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
第三步,將歸納的學法直接應用于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一、激情導入,出示目標
在導入過程中,教師熱情地將上一課時學生完成的初稿情況作簡要介紹。用“文章不厭百回改”的道理,激發學生修改作文“文章不是寫好,而是改好”的名言,引出本節課的作文教學目標:歸納修改作文的方法,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讀寫結合,范例提示
回顧本單元所學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和《胡蘿卜》兩篇課文,從葉圣陶、朱德熙兩位老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中,體會修改文章是從哪些方面入手的。通過學生口述,從改詞語、改句子、刪去重復的詞句、增添不完善的句子、改正錯別字和標點、將長句斷成短句等方面逐一修改、明確要學習修改自己的作文,就應該像老前輩這樣對作文進行比較全面的修改。
三、探索規律,概括方法
四、方法實踐、自我修改
(一)推敲詞語。就是把用得不準確的詞語改準確。依據常常應用的規范的句式,判別作文中某句話里的詞語運用是否恰當、詞語搭配是否合適。詞語更換主要是使學生懂得詞語的意思、適用范圍和使用方法。對學生在文中詞不達意的典型例子詞語的誤用,指導時教師在不違背學生句子原意的基礎上,采用換詞法進行比較,由學生自行對比,識別某一詞語正確的使用方法。也可將學生作文中使用錯誤的詞語,用其例句作簡析,讓學生通過修改,逐步做到會用恰當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意思。
(二)理順語句。就是要把不通順的句子改通順。修改時要逐句逐句的讀,尋找不通順的句子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看句子成分有無殘缺或是語法上的毛病。還要看句子是否按邏輯順序排列,有無前后顛倒,句與句是否銜接連貫,合乎事理,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應遵循其規律。對學生作文中出現的病句和前后不連貫的句子,教師可選擇其典型由學生識別并加以修改,在共性問題上形成共識,明確句子要通順連貫,要注意句與句之間的必然聯系,句意要符合客觀事實,并逐步掌握句子的不同表達方法。
(三)刪改重復。就是刪去重復啰嗦的詞句。這是由于小學生所接觸的詞匯不豐富,書面語言還達不到能恰當地運用詞語和句子表情達意,所以作文中常常出現近義詞重復使用。加之學生思維的局限性,不能對事物的方方面面進行細致的描述,僅從某方面去反復敘說。作文修改中指導學生刪去重復啰嗦的詞句,適宜的方法:一是句子中如有相同的詞語或近義詞,視為重復,刪去多余,只需保留其中之一;二是描述同一事物的句子,有兩句以上意思基本相同,視為啰嗦,應刪去一句,保留自己認為已經表達清楚意思的其中一句,使句子簡潔明白。
(四)增添完善。就是增添一些詞句,使意思表達得更清楚完整。由于小學生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能力有限,即使是已經學過的詞語尚不能恰當運用,作文時常常出現句子的主干成分殘缺或者是平鋪直敘。對于主干成分不完整的句子,應指定學生仔細查閱,發現缺漏,宜補則補;意思交待得不清楚的,該添必要的句子就要添寫上。同時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對所描寫的事物展開合理的想象或者有機的聯想,使學生增添完善的書面語言,盡量能夠做到傳情達意。
(五)糾錯別字。錯字別字,在小學生作文中屢見不鮮,同音字、形近字易混;多筆少畫的字易錯。加之作文時,學生對尚未學過或未記熟的字詞,暫用同音字替代。修改時一是學生自學運用字典查找;二是教師解答。將學生需求的字詞板書明示,對形近、同音和多筆少畫的字在寫法和用法上再加指點;三是巧妙引導,讓學生自己悟出。從而訓練學生掌握糾正錯別字和識記運用漢字的方法。
(六)斷句標點。
成篇的作文是由自然段中的若干相關的句子組成。作文時,小學生一般只偏重文字書寫而不重視標點符號的使用,有的一點到底或者都是句號,長句也比較多。斷句,這里指的是將學生作文中的長句用逗號斷開,把長句改成短句。對特殊的標點符號的用法再加提示,促使標點符號錯的要加以修改,無標點的逐一加上標點,達到學生作文修改的最后階段在全文中使用上正確的標點符號。
寫一件難忘的事篇七
上周星期六的晚上,爸媽和我在家一起吃飯,其樂融融。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爸爸,我懂得了要節約糧食的道理。”聽了我的話,爸爸大笑起來,笑得那么開心!媽媽笑了,我也笑了、、、笑聲飛遍家里的每個角落。
難忘上周和爸媽吃飯的事,更難忘爸爸語重心長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