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邂逅邂逅篇一
“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題記
邂逅是不經意中相遇的美麗,在彼此心中蕩漾著美好的漣漪,就象花兒瞬間遇見了風,在風兒的吹拂下,花兒的芬芳在空中彌漫。邂逅既是無意,似也是緣定,說不清也道不明,往往是一舉手、一投足、一瞥一笑,就隱約可知前世的緣份。邂逅是緣,相知亦是緣,深淺不一。有時也會生出莫名的惆悵與感嘆:今生邂逅,未必來世相見;今生相見,未必相知;今生相知,不知來生可仍有緣?緣份如秋日的桂花,在相識相知的人之間灑下滿懷的清香,在流年的歲月里淺唱成歌。
年輕的時候,在文字中邂逅席慕蓉,喜歡上了她質樸溫婉的詩句,喜歡上了她飄著清香的散文,透著一份美好的情愫,感性中藏著令人回味的哲理,也有股令人魂腸愁結的淡淡的不能釋懷的憂傷。至今還記得她的那句話:“含著淚,我一讀再讀,卻不得不承認,青春是本太倉促的書。”青春的美麗與珍貴在于它的無邪,它的短暫,它美好的憧憬與陽光的氣息。在那韶華歲月里,或許你也定有過那動人欣喜的邂逅吧。
與一座城邂逅,喜歡上它的古樸、內斂與幽幽的風情。第一次經過江南水城,就喜歡上它的韻味,喜歡江南青石板的懷舊,喜歡江南建筑的含蓄內斂,喜歡江南桃紅柳綠的溫婉,喜歡江南石橋的儒雅,喜歡江南古雅的窗欞。原本不喜歡下雨的我,因為江南雨的氤氳,而漸漸迷上了這濕了的青石板,冷了的白堤柳石橋和沾著雨乳的翠枝艷朵,不禁想起白居易“水秀山清眉遠長,歸來閑倚小閣窗。春風不解江南雨,笑看雨巷尋客嘗。”的詩句。曾經,我們邂逅在懷舊古樸的江南水鄉,一切都顯得那么溫馨與美好。途中的偶遇結下的美好情誼,也許將溫暖一生,也許只是路過的一段值得回憶的美麗風景。
漢朝大才子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在卓家宴會上不期而遇,宴席上司馬相如被邀彈一曲助興。早聞文君芳名的司馬相如,大膽地演奏了《鳳求凰》,以傳愛慕之情,精湛的琴藝,博得眾人的好感,更使那隔簾聽曲的卓文君傾倒,也自此拉開了相如與文君相戀的序幕。
然而,不是所有的邂逅都是喜悅的,有的邂逅,帶著遺憾,成為入心的記憶。那一眸擦肩,驚艷了千百年的時光。
有這么一個故事,一個出身豪門,年輕美麗而又多才多藝的女子一直不想結婚,直到有一天,她在千萬人的廟會中,邂逅了一個年輕的男人,這似曾相識的感覺讓姑娘的心房顫動,女孩覺得那個男人就是她苦苦等待的那份緣。
然而,擁擠的人群,無法讓她走近那個男子,很快,他就從她的眼中消逝,自此不再遇見。為了見到那個男子,女孩每天執著的祈求打動了佛祖,但幫助她的條件是必須放棄現有的一切,變成一塊大石頭,修煉五百年。女孩無怨無悔地答應了,在修煉最后一年這石頭被運進城,建成了一座石橋的護欄。就在石橋建成的第一天,女孩終于看見了朝思暮想的男子,她目不轉睛地看著他,然而他什么也不知道,又一次勿勿從她眼前消失。
佛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五百次的回眸,五百次欲訴還休的神情,回眸一盼,緣落滄桑。在風中傾聽大自然的音樂,在記起與遺忘中淡然看待潮起潮落,花開花落,緣來緣去,領悟生命的殘破與完美。
邂逅,沒有約定,沒有守侯,又似是冥冥之中的一種安排。
人生或許會有多次邂逅,但真正刻骨銘心的一定不會多。有的邂逅,只是人生途中的過客,遇見了,終是途中的一道風景。有的邂逅,卻又一次揭開了心房的傷痛,原來相知的人,卻終究成了陌路人。有的邂逅,入心而溫暖,永存記憶深處。其實一切邂逅,悲歡取舍皆由心定。
邂逅邂逅篇二
在這場生命里,來去匆匆。
誰遇見了誰?
誰邂逅了誰?
誰又錯過了誰?
生活,每天重復著。
熟悉的、陌生的,也都會擦肩而過的。
你是誰的誰?
誰是你的誰?
到頭來,才發現:我們都只是萍水相逢,都只是彼此生命中的匆匆過客罷了。
一路走來,遇見很多人,接著相知相識,一起攜手并肩賞一段風景,走完了棧道,也就走完了這一站。
接著又重新回到了屬于自己的生活,那些人、一起經歷的那些事情都只是曾經溫暖過自己的一個名字、一段回憶罷了。
誰是你生命中的句號?
你又是誰生命中的句號?
有的時候總在想,為什么好多時候明明知道有些事沒有結果,有些人無法陪我們走到最后,卻還要走下去,想了很久都卻始終沒有頭緒,找不到答案,也許很多事情都沒有答案, 也許生命中有的人和事本來就是糾纏不清的。
也許只要大家在一起的時候彼此之間每一天都過得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就足夠了,或許這不完美的逗號才是最重要的。
卞之琳在其《斷章》中寫到: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
每個故事永遠也無法完美,身邊錯過的風景永遠也無法輪回。
或許、曾經擁有就是最完美的了。
一段經歷,一副美麗的風景;
一段感情,一份莫名的感動;
一個故事,一個不變的結局。
真心祝福生命中那些陪我走過歲月年華的每個你。
關于邂逅,很美。
一切會好的。
邂逅邂逅篇三
筆鉛筆鋼筆
筆與紙的邂逅,是文字,圖畫,還是空白?
不過,無論是什么,
操控那只筆的人是我們。
——筆與紙的邂逅
青春就像是筆與紙的邂逅。那糖果樣的青春。
時間滴答、滴答……
一點點描繪,一點點配合。
是的,我們叛逆。但我們引以為傲,大人們說這是沒救了。我不知道,他們畢竟比我們多活幾十年,也許吧,我們沒救了,但,到那時再后悔,也無悔。因為我們曾經說過,不是世界改變我們,就是我們改變世界。
我們喜歡把些些秘密寫在帶有甜甜味道的本子上,我們把它稱為幸福。
我們喜歡在課桌上滿滿地寫上喜愛的歌詞,然后興高采烈地哼著。
我們喜歡在喝可樂前瘋狂地搖,打開然后欣賞可樂噴泉。
我們喜歡問為什么,但我們卻沒有看過十萬個為什么。
我們喜歡在同桌被叫起來回答問題時偷拿他的凳子。
我們喜歡在課本上涂許多色彩,畫許多動漫人物……
那是……像糖果味道的青春……
邂逅邂逅篇四
;火車在新義州停靠了很長一段時間,才緩緩地駛向平壤。初見朝鮮,新義州的感覺卻讓我莫名覺得有些許熟悉,像中國的一個小縣城。
朝鮮不允許自由行,外國人個人的行動在這里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所以只能報團前往朝鮮。不過,有一點倒頗為趣意,來朝鮮的游客百分之九十都是中國人,而在這百分之九十中,老年人又近乎占了絕大多數。
朝鮮四處可見非洲菊,簇擁著鐵軌,將鮮艷的憧憬和革命的血色捧向遠方的平壤。車窗外,黃昏像頭野獸,正拖著長長的羽尾與燒紅的鎧甲,在金色的稻田里沖鋒陷陣。
收回目光,我有些許疲倦,揉了揉雙眼,繼續往車窗外眺望,這時,遼闊的視野開始坍縮成城市的繁華。打開手機,手機屏上不多不少,如約定般剛好停在了六點。終于到了平壤,一天的旅程讓身體稍有些許疲憊,然而心潮卻開始帶著無比熱烈的情愫往前瘋狂地奔涌。下了火車,我便無法停住腳步,開始激動地向四周拍照與顧盼,似乎要將整個平壤在頃刻間都收進我的鏡頭和雙眼,而遠方朦朧中,她的背影卻被人海越沖越遠,所有的回憶頓時成了一張被撕碎的白紙,飛舞著,化作一句再見與淡淡一笑,久久在原地飄蕩與回旋。
事實上,我在朝鮮所見的女孩子都很漂亮,然而這種美感并非源于異域的新鮮,也并非有種雷同的俗艷,而是一種純凈如水般的清爽。她自然也不例外,有著近一米八的高挑身材和一張極為好看的臉。然而更讓我意外的是,本以為要遺憾一段故事即將因為夭折而收尾時,它卻成了一條引線,將另一段全新的故事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點燃。
在新義州上車后,她竟然就坐在了我對面。一進列車,我正準備拿出書來看,結果沒想到她竟然主動跑過來和我搭訕,說要看我的書。她拿過我手上的詩集,隨意翻動了幾下,然后又立馬還給了我。她撲閃著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嘴角上掛著月牙般的笑意。仿佛是巧合,又仿佛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她竟然和我同歲,現在在朝鮮做導游,大學學的中文和英語。她的中文極好,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而且對中國古典詩詞和方言也均有涉獵。
和我交流時她一直帶著極甜的微笑,說話的聲音軟軟糯糯。雙眼皮的大眼睛不停撲閃著少女的懵懂,仿佛多對望一眼,就會墜入在那雙深不見底的黑井。
當然,要是將目光從那雙黑井中抽離出來,見到的卻又是滿臉溫柔如水的笑意。忽然,她話鋒一轉,問我有沒有女朋友。也許兩個人關系的升溫與深入,沒有什么要比對于情感與隱私的打破來得更為激烈而迅速,隨后,她漫不經心地瞟了一眼窗外,略帶苦澀地跟我說,她前男友比她大十多歲。“十多歲?”我略帶訝異地重復著,似乎想讓她把這段有著年齡鴻溝的戀愛和盤托出。然而,我并不知等待和盤托出的是勇氣還是不堪的苦澀,十多歲年齡的差距在我們國內都會引人非議,而在朝鮮,我相信這需要的不僅是勇氣。話題忽然在這里止住了,卻又如一個1800的急轉彎,順著感情的話題,我們開始變得無所不談。
她說她經常看中國的電視劇和電影,她最喜歡周迅,在平壤,周迅幾乎無人不知。她頓了頓,隨后話題一轉問我喜不喜歡足球,我微微一笑,笑意里卻全是不知如何回答的尷意。足球我是踢過的,但談不上喜歡。就在我不知如何開啟話題時,她又開始繼續自語,她說她最喜歡球星c羅,幾乎到了狂熱的程度。我凝固的笑意終于像泄洪的堤壩,將堵在喉嚨的話語從口中噴出。我笑她是花癡,她聽到“花癡”兩個字又繼續頓了頓,說不明白什么意思,于是打開手機,用朝鮮的搜索引擎去查“花癡”兩個字。結果朝鮮搜索引擎的翻譯結果頓時讓人忍俊不禁,我們相視一笑,原來朝鮮把花癡翻譯成了色狼。
隨后,她開始告訴我很多有關于她生活的經歷。剎那間,仿佛她正拿著一個手電筒,帶我走進一間因漆暗陌生而變得神秘的小屋。忽然,她停住腳步,打開了光束,讓眼前的神秘倏然變得明亮與清晰,而在這明亮與清晰中的所見,便是真實與平民的平壤。讓我訝異,在平壤,真實的生活不僅不是外界一致認為的落后保守,沒有自由的刻板,反而有趣與豐饒,現代與開放。平壤有自己的互聯網、健身館、歌廳、各種體育比賽以及現代化的生活。這或許難以從其他朝鮮人口中聽到。
她告訴我,她去過中國很多地方,我很訝異在管制如此嚴格的朝鮮,人們外出都需要繁復的審查或者公派,她竟然能如此自由地周游中國。這時她忽然停住了話語,目光緊鎖,頃刻間柔情似水的雙眼竟然變得如此剛勁有力,伴隨著那剛勁有力的雙眼,她的雙唇中慢慢地吐出了兩個字“夢想”。那是她不能說,只能深深鎖在心中的夢想。其實,全然不用她道破,我也能明白,那夢想此刻在我們的心中種下了更為深切的共鳴,哪怕從那共鳴中翻滾出的并非甜蜜,全是苦澀。那是在一個無須人思考的社會,何其脆弱,又何其可貴的夢想。
人潮將她的身影越推越遠,直到吞沒掉她最后一絲輪廓。她回家了,我佇立原地,目送這漫長卻短暫,歡欣卻遺憾的一切,原地飛舞的回憶紙屑開始漸漸地落地,我的思緒也從回憶遠行中開始返程。我只能用這樣的方式為這個意外、短暫,卻丟失了句號的故事倉促地畫上結尾。
從那以后,我就再也沒見過她,盡管她在火車上時還曾答應帶我夜游平壤。
責任編輯:李梓嘉
相關熱詞搜索:;邂逅邂逅篇五
一生中,我們要邂逅多少人。
許多人都成為匆匆過客,只有少數人長留心底,成為永恒。
邂逅是一種緣分。佛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可見,邂逅是人生中多么難得機率。
到底是神的造化,還是生命的傳奇,這都無關緊要。關鍵的是我們在漫漫長路中邂逅了誰,邂逅了怎樣的人,它才是傳奇人生的魅力所在。
在茫茫人海中邂逅了知音,有可能就成了你的朋友甚至愛人;
在茫茫人海中邂逅了伯樂,有可能靚麗你的前程,從此改變你的命運;
所以說,邂逅不足為奇,但邂逅的結果卻回味無窮!
所以,我們要關注每一次邂逅,把握好每一次邂逅。
關注邂逅就要關注與你擦肩而過的每一個人,他們都是上天賜予你的有緣人,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都是你生命中經歷的一部分。
把握好邂逅就是要做清醒之人,邂逅好人要坦然應納,使他或她成為我們生命交集中的良師益友;邂逅壞人就要加強戒備,讓他或她成為我們生命交集中的匆匆過客。
邂逅,是人生的一次際遇,它稍縱即逝,不可復制。用好它可以創造神奇,忽略它平淡無味。
既然生命有限,那留給你的機遇也有限。
讓我們作有識之人,慧眼識貴人;
讓我們作有心之人,精細釀人生;
讓我們作有情之人,時時重緣分。
邂逅邂逅篇六
昨天是星期天,媽媽居然說“瑞瑞,你看外面的景色多美呀!我們一起去踏青放松放松吧。”我一聽,有這好事?還磨蹭什么呀,趕緊出發吧!
我和媽媽手牽手走出家門,不知不覺就來到了一大片農田旁邊,放眼一望,農民伯伯的莊稼長得多好啊!綠油油的麥苗,舒展著柔軟的身姿,翻滾起綠色的波浪。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閃爍著耀眼的金光。一群小蜜蜂嗡嗡嗡地忙著采花蜜呢!它們一會兒飛到這朵花上,一會兒飛到那朵花上!山腳下,豌豆苗也開花了紅的、白的、粉的……遠遠望去,田野像鋪了一大塊彩色的花布,這可都是春姑娘的杰作呀!
我們一邊走一邊看,不一會兒就走到了田野對面半山腰的果園里。這里的果樹開花了,花兒你追我趕,爭奇斗艷,正熱鬧呢!左邊是一片桃樹,花兒粉紅粉紅的。右邊是一片石榴樹,花兒火紅火紅的。上邊一片梨樹,花兒雪白雪白的。朵朵花兒綻開笑臉,春風吹來,送來一陣陣花香。
春天,真的來了!
邂逅邂逅篇七
——題記
踏上輕盈的步伐,走在清晨的路上,我們感受著青澀的青少女對我們的問候。是的,許多文人雅士用精致的語言描繪著春,但我們只有親身接觸那鳥語花香,冰雪初融,繁花吐蕊才能切身地體會到春回大地不為人知的美麗。
常言道“春雨貴如油”而我的感觸卻不是這樣。韓愈先生曾經寫過,“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確,春雨就像一位細心的母親,她緩緩地下著,輕輕地落著,生怕傷害孩子們,卻還能慢慢的滋養他們。這倒是有點兒“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味道。春天的雨是一位安靜的少女,她從不驚擾的任何人。她不像其他雨那樣傾盆,而是像蒲公英一樣,飄向大地各處,滋潤著大地,造福人類。
春天像小溪一樣靜美,美的像一幅畫,說是春嬌似錦真的不為過。在春天,讓我們邂逅一份寧靜和美麗,接受那細水長流的洗禮,開始美好的新生吧!
邂逅邂逅篇八
你我不曾相逢
也就不會有這
短暫而又纏綿的初戀
那時真的與你擦肩面過
恐怕一生也不會輕松
相逢時就已埋下離別的種子
那么讓我們彼此地祝福吧
我本以為
那時的相逢
便是永恒
那次的初吻
便是天長地久的開始
然而
這一切往往
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美好
你匆匆的離去
帶去了所有的牽掛
同時也帶走了我的心
這些日子里,
想你成了我的一日三餐
愛你成了必修課
也許是我情感世界的干涸
需要你愛情的滋潤
也許是我生活得達過孤獨
需要你帶來歡樂
也許是我真愛的萌發
更需要有人來接受這份純真的愛
讓彼此都有不要掩飾真實的感情
讓愛的火焰燃燒你我
如果和你再一起
可以減少對你思念的痛
我愿意放棄所有
換取與你相觸的一分一秒
陪你走過這短暫的一生。
邂逅邂逅篇九
;鮑偉亮
1997年生,山東萊陽人,畢業于臨沂大學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熱愛文學與寫作,作品散見《延河》《美文》《青春》《山東文學》《山西文學》等刊物。曾獲包商銀行杯高校征文獎、櫻花詩歌獎等,有散文作品入選初高中模擬試題及各類選本。
清風徐來,繁葉喚醒身體的鳴弦,變換著光影,奏出園中的清幽。
臨別之際,與朋友相約山東省圖書館舊館。跟隨導航一路上兜兜轉轉,終于在大明湖南門偏南處的綠化帶中找到了一條小徑。大理石碑上的刻字已經模糊,湊近看,隱約可見“山東省圖書館”幾個字。
果然是舊館,一派久未修葺的模樣,卻也更讓人期待。拋卻藏書,院中未沾風塵的樹木,以及苔痕密布的磚瓦,無不彰顯出一份歷史的厚重感,這是歲月遙寄的禮物,又怎能不讓人期待呢?沿著小徑進入,便是老圖書館的東門,果然在院中的樹木之后,見到了幾棟不算高大的建筑,上面還掛著“遠離下方,以免高空墜物”的牌子。拐過矮樓一側,門是敞開的木門,一株碩大的梧桐雄踞左側,枝葉幾乎與矮樓一般高,離樓較近,又像是相互依偎著。朋友先我一步進入館中,說是藏書幾乎被搬空了,更像是一個環境靜謐的自習室。由于未帶身份證,我終究是錯過了進館的機會。
其實,我還是有些許詫異的,圖書館門口無一個明顯的標記,狹窄的院落中,除卻梧桐,還有幾株已掛果的石榴散落在一角,像極了一戶古人家居住的院落,只不過如今的居客是遺留的藏書。轉身看向背面,又是一道門,跨過之后,門上橫一石碣,上書有“山東省圖書館”幾個字,這原來才是圖書館真正的大門所在。四處望去,有一東西長廊與東側接壤,院子比圖書館進入處大了兩倍有余,正中有一水潭,一株蒼老的柳樹立在潭旁,腹已中空,卻依然垂下柳葉,更有幾枚游蕩于潭中。水極清幽,紅鯉漫無目的地聚群游動,一垂釣者正坐在潭邊耐心垂釣,因不忍破壞這種寧靜的氛圍,我與友人并未過去攀談。朋友也極喜歡垂釣,常去南部山區約會水中精靈,聽說家中也養了數條。此處望去,西側也有一石門,但在院中卻看不到西面的景致。我們一步步走去,此時回頭看,舊圖書館雖樸素卻不失莊重,一草一木在院中恪守著本心,儼然是閱讀者的桃源。
跨出西門后,豁然是另一副景象,碧波蕩漾、天地遼闊,游船如織、蓮葉田田,湖畔方石已趨向光滑,絕美的景致曾吸引著太多的游人前來觀賞。此刻回頭,門上石碣刻有篆書“遐園”二字,原來這便是大明湖極具盛名的遐園。傳聞門外原有楹聯“湖山如畫,齊魯好文”,如今回想,確是極為符合“遐園”。
沿湖行走,或見飛鳥在荷葉上休憩,荷花多已不見了蹤跡,畢竟處暑已過,時近初秋,但卻依然有三三兩兩或開或合的粉紅蓮花玉立于枝頭,離岸較遠處參差可見蓮蓬垂向水面。“四面荷花三面柳”,一路向前,荷花為寬敞的湖面戴上了一個蒼翠的花環。在大明湖賞荷,與別處不同,大明湖的每一片荷葉都是一個故事,每一瓣荷花都是一縷美的向往。
“您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想起一句臺詞,游人的眼中,荷與水頓時又多了三分溫婉。其實,乾隆皇帝與大明湖的淵源不止是一部文學作品,大明湖“四大怪”中的唯一未解之謎同樣有著與他相關的傳說。傳聞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路經濟南,遍覽名勝之后,來到大明湖中的歷下亭。非常疲憊的他正準備休息,卻聽窗外趕來朝見天子的動物聲音嘈雜,于是龍顏大怒,頒下一道圣旨:“蛇歸洞,蛙不鳴。”從此之后,大明湖中就再也聽不到蛙鳴了。故事雖為后人杜撰,但既然未解,聽起來倒也別有一番趣味。
沿湖繼續行走,湖光山色依然,卻又有不同。三年前,孟夏雨后,初臨大明湖,聽導游講易安誤入藕花深處的故事,又或是稼軒的生平,見到亭臺樓閣,新鮮與懵懂一如那雨后草坪鮮活透亮。如今,在濟南日久,再次走過,像是歲月積淀眼前浮動的光影,留下一座城市最本真的厚重與靈動。
在書中邂逅濟南,毫無疑問,這是一座與水有關的城市,這其實在北國并不常見,降水量隨四季而分明。“泉城”、“半城湖”,她有著無數與水有關的美譽,但同時,又不乏“山色”。一別濟南三年,再次因工作而回歸時,小區周圍有涵玉山,每逢休班總忍不住前往攀爬。而上班、下班途中,也總會有翠微掩映的山體從眼角滑過,果然是一城山色,人在山外、山在城中,既有水的輕柔,又填充以山的剛毅。總體上言,山是濟南的框架,水是泉城的點綴,這是北方的泉城,柔中帶剛、剛中兼柔,足夠和諧,讓她的人民可以在任何時節相遇到理想的景色。還有南部山區、七十二泉,太多的優美景致可以讓人一飽眼福。
作為離人,一別不知歸期,偶遇大明湖本是意料之外,又想是必然。那些走過的城市,總有一些光點會寫在行人的旅途上。無疑,大明湖便是濟南不可或缺的一枚明珠,吸引著來人,同時也揮手告別離客,并相約下一次的相逢。
畢竟,相逢的人會再相逢,風景亦然。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