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心中的母親篇一
姐講著講著,淚水一滴一滴從眼眸中流了出來,這更喚醒了我對母親的記憶。
一個初秋的早晨,外面淅淅瀝瀝下起小雨,我不想去學校上學,就假裝頭暈賴床不起。母親氣打一處來,一手揪著我的耳朵拉我起床,嘴中還不停嘮叨:“就你天天頭痛,哪個小孩像你這樣?”為了裝得更逼真,我就大哭大鬧,死死抱住母親的大腿一動不動。母親不管三七二十一背起小書包,一手就將我拖著去學校。到了學校,她還特意告訴班主任,說我今天身體不舒服。母親離開后,我獨自坐在座位上不停哭泣著。
放學回家后,我不吃飯不洗澡,就躺在床上假裝睡覺。她顯然比較生氣,準備用小竹棍打我屁股。我干脆就跑到外面躲藏起來,直到半夜才歸家,她竟然沒有罵我,而是端來一碗香噴噴的面條給我。我剛開始不理情斜躺在沙發上,她見我還生氣,于是就把面條放在桌上,給我洗衣服去了。
我隱隱約約地看到她的眼眸上填滿了淚水,那時心里似乎明白了她的苦楚,就端起面條大口大口地吃起來,面條下面居然還藏著兩個雞蛋。當時,我的心里很納悶:都半夜了,家里哪來的雞蛋?這時,我才明白她的一片苦心,和著感動的淚水將面條吃個精光。母親在遠處看到我狼吞虎咽的樣子,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后來,由于父親的原因,家境日益衰弱,最后連我與姐的學費都交不起了。母親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不顧父親的阻撓,就決定前往廣東打工。
那是一個夏日已近黃昏,我陪伴母親去售票臺買車票。整個村落靜悄悄的,只有那光輝月色、星辰閃爍。一路上,母親一直緊緊牽著我的小手,步伐卻是那樣的沉重。母親的嘮叨在我耳邊揮之不去,清風徐徐,心中不免有點寒意。
車站到了,母親怕我看見她流淚,就獨自去售票臺買票,我知道她的心比我更難過。忽然,母親轉身從里面的口袋里拿出一個錢包遞給我說:“兒子,這是你讀書的學費和零用錢,你要把它放好啊!”我的手在顫抖,接過錢包點了點頭。這錢來之不易,是母親夜以繼日為鄰家干活所得來的。
時間一點一滴過去,天色變得更暗了,車站的燈光也顯得更耀了。母親就在燈光下走來走去,神色有點倉促不安。足足等了半個多鐘頭,遠處的大巴車鳴聲響起,司機不斷地在催促,母親依依不舍地用手撫摸我的頭說:“兒啊,一定要努力讀書啊!”接著拿著車票背著行囊,直向大巴車里面走去,走了幾步,又扭過頭望了我一眼,她的眼神是那樣的堅定,我也用堅定的眼神望著她。
車慢慢地啟動了,我望著她離去的背影,眼在流淚,心也在流淚。就這樣,她就遠離了那塊生她養她的故土,用那柔嫩的肩膀撐起了家里的一片天。
……
聽著聽著,我心頭不禁顫抖,流下了行行熱淚,心里想:這要是在家里準會被別人笑話,可她在外面竟能夠拋開自己的臉面,不顧旁人的嘲冷眼光,用這種方式來賺更多的錢來養家。為了兒子,為了家庭,這就是母親的偉大!漸漸地,父親被母親的行為感化了,他為了不讓母親如此勞累,也奔向廣東打工了。
母親,您在我心目中就是一棵參天大樹。在狂風暴雨時,您為我遮風擋雨;在炎炎夏日時,您為我帶來清涼。母親,我永遠敬您、愛您!
我心中的母親篇二
《故鄉》是魯迅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寫成的一篇小說,其中的人物,除水生之外,都是有生活原型的。母親的原型,就是作者自己的母親。
據一些回憶資料來看,魯迅的母親實在是一位不平常的中國婦女。她雖然也是生長在禁錮重重的封建社會里,卻不象一般舊式的家庭婦女那樣懦弱和蒙昧。她性格堅強,有毅力,思想也比較開明,常常關心社會時事,有鮮明的是非愛憎感情。更可貴的是,她由于出身農村,對貧苦的農民,一貫是同情的。據魯迅的弟弟周建人同志回憶說:“母親是從農村里來的,絲毫不沾有瞧不起農民等勞動者的思想習慣,當然也給魯迅很大的影響。”魯迅自己也說過:“我母親的母家是農村,使我間或和許多農民相親近,逐漸知道他們是畢生受著壓迫,很多苦痛。”他還說:“比較起來,我還是關于農民,知道得多一點。”的確,魯迅那樣了解農民,同情他們的苦難,這里面,母親從小給他的教養和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魯迅敬愛自己的母親,對她堅毅的性格,良好的品德,是很了解的。他后來還這樣說過:“我的母親如果年輕二三十年,也許要成為英雄呢。”他的筆名中的魯字,就是從母親的姓而來的;這也可以看出他對母親的敬重之情。在他的一些散文、小說中,多次寫到的第一人稱“我”的母親大都是以自己的母親為模特兒;在《故鄉》這篇小說里,更是根據真切的生活感受,塑造了母親這一感人的形象。
《故鄉》著重寫了第一人稱的“我”,與農民閏土之間的真摯友情,以及這友情的被“隔絕”;描寫閏土從一個天真、活潑、可愛的農家少年,經過20年困苦生活的折磨,成了一個“木偶人”。“我”對閏土的遭遇和處境是寄以深切的同情的;對失去的友情感到萬分惋惜和悲哀。“我”——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始終堅持在思想感情上與貧苦農民保持“一氣”,而且“因為要一氣”,便“辛苦輾轉而生活”著,雖然歷盡艱辛而始終不悔,并且深信會有更多的人走上這光明、至善的“路”。
在小說中,母親便是作為與貧苦農民保持著深摯友情的,這樣的一個“我”的思想性格照應和補充出現的。當然,作為短篇小說中的一個陪襯人物,作者并沒有單獨安排什么重要的情節、場面來寫她;只是在描述“我”回鄉遷家,與好友閏土見面的故事中,自然熨帖地穿插了對母親的描寫。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著出來了,接著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
這里,表面看是平淡無奇的',細心體味,卻是對出現在具體環境中的人物性格,作了準確、生動的表現。因為母親早已從書信中知道“我”“到家大約日期”,到時便留心注意。當遠離膝下的兒子一出現在她的視野,立即老遠地迎出去。“早已迎著出來了”,——真切地顯示了母親盼子之心。八歲的侄兒“飛出”來。這一動作,一方面表現了宏兒的活潑、機靈,增加了畫面的動的氣氛;另一方面,也襯托出母親的細心、專注,以及在那種特殊情況下產生的敏捷。
接著寫了母子的見面:
我的母親很高興,但也藏著許多凄涼的神情,教我坐下,歇息,喝茶,且不談搬家的事。
闊別多年的愛子遠道歸來,母親當然是高興的;然而,面臨著由于家道中落以至賣屋搬家的困境,內心不免產生“凄涼”。但在母子最初會面的時候,母親想到要將“凄涼的感情”藏在心底,不能表露出來,以免引起兒子的感傷。可見,母親對兒子是多么關懷、體貼,考慮得多么細心、周到;而對她自己,又多么善于克制。母親心緒的微小波動,唯有做兒子的能那樣敏感到。作品這樣寫,很切合人物之間的關系。還有,“教我”“坐下,歇息,喝茶”,這連用的三個最平凡、普通的動詞,用來表現和渲染這個母親與兒子見面時的心情,是再恰切不過了。——既然“不談搬家的事”,那么,該談什么好呢?在這樣的境況下,談別的任何事情,心里都不踏實的;急不擇言中,只好拿一般人見面時的寒暄,沒有任何深意的套話來說了。“言為心聲”,這三個平淡的動詞,用在這里,卻準確、微妙地表現了人物的心理狀態。
你休息一兩天,去拜望親戚本家一回,我們便可以走了。”
種種困難的事情,母親都一手處理了,一點兒不用兒子操心。多么能干、操勞,多么堅強而又慈祥的母親啊!
還有閏土,他每到我家來時,總問起你,很想見你一回面。我已經將你到家的大約日期通知他,他也許就要來了。
是母親首先這樣提起閏土,可見這貧苦勞動者在母親心中所占的分量。其實,早在“我”的少年時代,母親就樂意讓“我”跟農民的孩子交朋友的。有一年,當“我”得知“能裝弶捉小鳥雀”的閏土要來,“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閏土也就到了。”“我”急切盼望閏土的心情,母親早就看在眼里。“閏土來了”,這消息首先就是“母親告訴我”的。可見,母親對貧苦農民,真是“絲毫不沾有瞧不起的思想習慣”;她不僅自己是這樣,而且愿意自己的兒子也是這樣。
我認為,《故鄉》的主題是表現人與人之間的“誠和愛”的。早在日本留學的時期,魯迅與他的摯友許壽裳共同深討過“中國民族性”的問題;曾經認為“我們民族最缺乏的東西是誠和愛,——換句話說:便是中了詐偽無恥和猜疑相賊的毛病”。后來,1918年,在與許壽裳先生的通信中,又談論到如何救治國民性的愚弱;魯迅曾說過:“來論謂當灌輸誠愛二字,甚當。”我想,《故鄉》就是為了向人們“灌輸”“誠和愛”的一篇力作。
詳盡地講析母親的性格特點,以及她對烘托主要人物,深化主題思想中的作用,這樣,對于理解《故鄉》主題的深刻性及其教育意義是有幫助的。
我心中的母親篇三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夜色中的母親_900字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媽媽,我想對你說,話到嘴邊,卻又咽下
媽媽,我想對你笑,眼里,卻點點淚花
媽媽,女兒已長大,不愿再牽著您的衣襟,走過春夏
媽媽,再叫您一聲媽媽,十五歲的我,已脫離了幼時的稚嫩,請原諒,我不再聲聲叫你媽媽,母親是我長大的標志。
一幕又一幕的夜色,我從未害怕。只因母親,您是夜色下閃耀的溫暖光華;只因母親,您是無人時,吐露淡雅芬芳的靜默丁香。
——只因母親,媽媽
母親,媽媽,“你那時”
母親拿著舊時照片,指給我一張胖嘟嘟的臉龐,笑著對我說:“看到了么,這是你小時候,小臉肉肉的,扎著小辮兒,整天只知吃呀吃,小嘴總是不停的.在咀嚼。你那時像只小羊羔,不懂倔強,也不懂反駁,只知道跟在我身后,不停地叫媽媽。”母親每每談及我那時,臉上總掛著燦爛的笑。這笑,讓我有些悔恨,母親年華正盛的時候,我卻還未開始記憶,當我記憶開始被喚開,母親容顏卻退,最美的笑已被歲月束縛,不再常有。你那時胖,你那時不挑食,你那時···母親好像將我幼時的所有都深記,深記一生一世,深記在骨髓,心臟。
媽媽,我再喚您一聲媽媽,卻喚不回過去的時光和歲月,卻修補不了您的容顏。
媽媽,母親,感謝我最美好的年華和您在一起;媽媽,母親,請原諒,女兒卻錯過了你最美的年華。
母親,媽媽,莫淚流
從我長大,便開始次次頂撞面前那位憤怒的母親,母親,就次次流淚。鹽一般的淚水,充滿她的眼眶,而后,干脆的掉落。母親的每滴淚水,就是她心上一顆水晶,一次次掉落,直到淚腺如一條細流,漸漸干涸,是她心的破碎。母親,媽媽,請原諒,女兒不曾有意傷害,不曾知道自己的言語里,帶著鋒利的刃。脫口而出,卻成了覆水難收,爭吵后,我次次悔過,您心口上的傷疤卻一次也未愈合,看著您后來的歡笑,卻也是強顏裝作。仍在夜色里隱泣。
媽媽,母親,對不起,請原諒,即便這些從未對你說起,可也只是話到嘴邊,卻又咽下。
媽媽,母親,您若愿信我,女兒會用自己的方式報答。
——母親,您眼里逝去的光華
媽媽,我想對您說,我愛您至深
媽媽,我想對您笑,雙目深深
媽媽,我已長大,雖不再牽著您的衣襟,卻將攙扶你到老
媽媽,叫你一聲媽媽,只讓您知曉,我心時刻再叫您“媽媽”,即便我長大多少,都是如此。歲月,時光,無以為懼。
——我有一個好媽媽,歲月,你別傷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