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大姐大篇一
二、山海關
壯壯早就進入了夢鄉,他以為在自家的炕上睡覺,躺得四仰八叉的。妹妹只能把小半個屁股放在座位上,上眼皮和下眼皮直打架。兒子歪在靠座上,玩手機。南座一個黃頭發的女人在平板電腦上看電視連續劇,臉上不帶一絲表情。
睡意一陣陣襲來,我就是睡不著。這是我一貫的毛病,出門睡不著覺。
透過窗外的燈光,隱約見一個個建筑物飛速閃過。
一陣噪雜的說話聲把我驚醒,我不知道什么時候睡著了。環顧一周,車廂里的大部分人都在睡覺,睡覺的姿勢各種各樣,緊挨黃頭發女人的那個胖小伙,赤腳搭在對面的座位上,頭歪斜著,嘴角流出哈喇子。車晃動的時候,他的頭靠上了黃頭發女人,女人輕輕地推推他,繼續看她的電視。
說話的聲音來自門口,一個東北口音的小伙。他脖子上帶粗粗的帶金鏈子,和一個東北口音的女孩在說話。他說話的聲音不僅大,還很低級,不時地和女孩動手動腳。小伙一邊吸煙一邊把煙圈吐上女孩,女孩躲閃的時候,小伙的嘴里會吐出更難聽的話語,讓我奇怪的是這個女孩一點也不生氣,臉上還帶著不可思議的笑容。
站在門邊的還有一對男女。女孩長長的頭發,披一件棉布長袖,在吸煙。女孩拿煙的姿勢非常優美,她的眼睛平視,煙圈一個個翻滾上去,霎時就消失在車廂里。男孩胖胖的,反背一個麻灰色背包,一身棉布短衣,也在吸煙。他吸煙的時候,輕輕地仰著臉,煙圈一個個的吐上半空,煙圈消失的時候,會在空中拉出一道長長的白線。
和我鄰座的那個東北男人也在門邊吸煙,他干瘦的身體在煙霧里朦朦朧朧的,自己都快變成一縷輕煙了。他吸煙的次數很多,幾乎每個停靠站都到門口吸煙,吸完顯出很享受的樣子。他的脖子上帶一塊大大的墨玉,走路的時候,墨玉就在他的脖子之間晃動。
戴金鏈子的小伙繼續夸大其詞地說話,不管不顧在睡覺的乘客。我注意了一下他身邊的女孩,女孩左手腕上帶了三根手鏈,幾乎纏到胳膊肘。右手腕上帶一個約三毫米粗的白銀手鐲,手鐲上布滿銀色的星星。她的眼瞼上涂暗褐色的眼影,盡管車廂內有燈光,望過去也給人陰森森的感覺。那兩個吸煙的男孩女孩,一到停靠站也去吸煙,但這兩個人很安靜,偶爾說一句話,其它的時間都用眼神交流。鄰座的東北男人,到終點站延吉下車,他去吸煙的時候,都會和站在門邊的人說句話,說完,他挺挺瘦弱的身子,黑瘦的`臉越發暗黑,感覺他的眼睛也黑暗下來。
妹妹睡著了,她的手緊緊地攬著壯壯。我讓兒子到靠近窗口的座位睡,兒子搖搖頭。我不知道火車走到哪里了,看看外面的世界,漆黑一片。
我脫掉鞋子,把雙腳搭在對面妹妹座位的縫隙里,感覺舒服了一些。兒子看看我,繼續看手機。
我看了一下時間,才十一點多。
那個東北小伙還在烏煙瘴氣地說話,他竟然和執勤的乘務員拉呱上了,聽著還蠻投機。
黃頭發女人還在看電視。十二點的時候,她不知道給誰打了一個電話,說話時間很長,大約有二十分鐘。說話的口氣很輕,很是輕柔。中年女人用這種口氣,又是在這么晚的時間打電話,還這么有耐心地聊了這么長時間,一是打給自己的孩子,一是打給自己喜歡的人,很少是打給自己老公的。不知道我的猜測對不對,我發現打完電話的黃頭發女人,臉上有了溫馨的笑意。
快三點的時候,到達天津西站。我探頭一望,外面下著小雨。我的腦海里立即浮現出田里干枯的玉米苗,我多么希望老家也喜迎夏雨,以解旱情。
天津西站很大,遠遠地,就可以望到“天津市第四中心醫院”的招牌。
那一對說話的東北男女,終于下車了。車里,安靜下來。
就在我張望的時候,壯壯醒來了。問我:“三姨,還沒到我大姨家?”
“不回去了,回去的話,還得是黑天。”
我遞給壯壯辣椒泡爪和桃子,壯壯不吃,他已經很長時間不吃東西了。
“三姨,你說大姨什么樣了?”
“大姨,會認得我嗎?”
“認得,你還是英俊的小帥哥,又沒變丑。”我抿嘴一笑,小聲說。
壯壯害羞地笑了。
“沒看到人家都在睡覺,說話小點聲。”兒子瞪我一眼。
“我大姨怎么到這么偏僻的地方來,還這么遠。”壯壯好像沒聽到兒子的話,繼續問我。我剛要說話,兒子的腿碰了我一下。
播音器里播出到“泊頭”車站,我一看時間,晚上零點五十。我示意壯壯繼續睡覺,壯壯說,就要見到大姨了,睡不著。他也把頭望上窗外,什么也看不見。偶有火車從車窗外馳過,壯壯的身體就抖動一下。
我閉著眼睛,什么也不想,腦子里卻塞滿了大姐的影子。
到秦皇島的時候,兒子說,回來坐大虎山到秦皇島的火車,再坐秦皇島到濰坊的動車。我說,這樣多麻煩。
“這種座多受罪,至少買個硬臥吧。”兒子加上一句。
“坐硬臥,三姨。回來的時候,坐硬臥,可以躺著。”壯壯來勁頭了。
火車,像一頭不知疲倦的黃牛,繼續北行。
剛好妹妹醒來,大姐一說暈車,妹妹就感覺頭部不舒服,趕緊吃了兩片暈車藥。來的時候,吃了兩片,效果很好。
沒到山海關,火車就慢下來,據說是錯開別的火車。我已經是第四次走過山海關,都是去看望大姐。每次走過這里,我的心里都像扎了一根刺,隱隱作痛。我知道這根刺扎在我們全家人心里,是我們終生的隱痛。老家人說的“闖關東”就是指出關。闖關東也是關里人最無奈的舉動,如果風調雨順,家和心安,誰會遠離親人,遠離故鄉。
大姐,就走了“闖關東”這條路。
七點四十,到達山海關。鐵路兩邊長著野桃和類似棉槐的一種樹木。桃樹上的桃子只有玉米粒子大一點,結得密密麻麻。這些樹怎么看,都給人荒蕪的感覺,我知道是我的心境在作怪。
山海關有“天下第一關”之稱,與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播音器里播放著山海關的重要地理位置和山海關的風景區:天下第一關、王家大院、老龍頭、孟姜女廟、角山、總兵府等。同行的一個乘客說,山海關還有幾樣風味小吃:菠蘿餅、順祥花生糕、回記糕點、四條包子、清河渾鍋子。最好吃的就是那菠蘿餅,每年的五月,女人沿著長城采摘鮮嫩的菠蘿葉,制作菠蘿餅。內裹淀粉做皮,三鮮為餡的餅,餅皮隱約透明,三鮮餡和菠蘿葉互相浸透發出的清香,讓人贊不絕口。他知道我去遼寧黑山,就說這個山海關名吃“清河渾鍋子”,你們在黑山也可以吃到。山海關離黑山不遠,風俗差不了多少。
兒子和壯壯聽到這些關外名吃,竟一點反應也沒有,我的腸胃倒是躍躍欲試了。
大姐大篇二
我們家弟兄六個,有五個當過兵。當過兵的幾個弟兄,對大姐都比較冷淡。這冷淡,是有原因的:二哥1957年當的兵,當兵第二年便入了黨,接著要提他當干部,說是提個排長。結果沒有提,沒提的原因是大姐夫的家庭出身——大姐夫家是“小土地出租者”。“小土地出租者”,就是家里有些地,自己種不過來,讓給別人種,從中收點地租,得點好處,這也就有了“剝削行為”。二哥沒有提上干部,在部隊呆了兩年,便回到家鄉。回來后見了大姐,就不再說話。大姐為此看著我母親哭,怪母親把她從城里嫁到鄉下,嫁給一個有剝削行為的`人,她說是她害了弟弟,毀了弟弟的前程。母親說當初把大姐嫁到鄉下,圖的是有口飯吃,誰想到會這樣!
自二哥的事之后,大姐就覺得自己有“罪”,對不住娘家弟弟,因此,她常常用行動來補自己的“過失”。
大姐是1995年去世的。在她去世的前一年,我在老家的門前遇到她。那是4月間的一個中午,大姐坐在老家門前的柳樹下,她的頭發全白了,兩眼浮腫。我問她,怎么一個人坐在這?她說:來看看。其實,老家已沒人居住,幾間年久失修的老屋,門鎖著,麻雀在跳上跳下。
大姐大篇三
大姐是我對一個學姐的稱呼。學生時期,我倆長得非常像,食堂的阿姨總以為我們是親姐妹。同窗三年,我們形影不離,她對我十分照顧,教我洗衣服,替我買飯菜、打開水。畢業時信息不發達,分別后就杳無音信,等到再相聚時,我們已分別了整整二十三年。她二十五歲時就得病,風濕導致所有大關節紅腫,類風濕侵犯所有小關節致畸形,每天都被病痛折磨,已經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病休在家十五年。
那年的夏天,通過同事的同事找到她,約定在某酒店門口見面。電話里我已知道她的近況,腦海中的記憶,就定格在二十多年前的模樣,心里裝滿二十多年的思念,我靜靜地等著她的到來。
下車后,另一個同學攙扶著她,緩緩地走向我。那是大姐,大姐來了!我飛奔過去擁抱她。她瘦小的身體,象隨時可以被風吹跑;佝僂的樣子走起路來,膝關節直立著、一步一步地挪。我飛奔過去,牽著她的手,手指象雞爪一樣扭曲變形,面容卻真的是學生時期的模樣。我們非常開心,說著笑著,興奮得一宿沒睡。小聚會之后,大姐和同學會組委會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他們共同努力,同學們都積極響應,一二年元月份,全班同學終于成功地聚集在一起,大姐為同學會和同學們所做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她帶著病痛的身體,堅持多方聯系每一位同學,做到一個都不落,把同學們凝聚在一起。人多力量大,率領同學們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同學劉小平,畢業那年就大病一場,在床上癱瘓了五年,全是母親護理他。也許是上天同情他,母親過世三個月后,他竟奇跡般能下床了,也能生活自理,可僅此而已。不能干農活,又沒有工作,生活都是靠鄰居鄉親的接濟送點蔬菜大米,經濟來源就是國家的低保生活費,每月醫藥費都是入不敷出。
同學們多次去看望他,捐款捐物,這些都是大姐在一次次組織。吃的、穿的、用的,每一次帶去的,都一應俱全,這些都是大姐多方籌備的。
同學劉黎明,因為患肝癌,在我們聚會前一個多月逝世。大姐得知這個消息,又組織同學們為他剛考上大學的女兒捐款。而且,女孩的四年大學的學費和每月生活費,一直由我們的劉同學負責,直到去年大學畢業。
大姐開朗樂觀,喜歡唱歌交友,待人真誠,人緣極佳,qq群都是她拉我去的,也給我推薦了很多好友。可能是因病長期蝸在家里,年齡在她臉上沒留下絲毫的痕跡,有“千年老妖”美稱。一張圓圓的娃娃臉,總掛著溫暖的笑容;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象一眼能看透心里;每說一句話,嘴角都是微微上翹的,每吐一個字,都象帶著笑意。雖然她自己有病在身,可總是在幫助別人。
她每天都靠吃藥來維持止痛,隔幾個月又要住院治療。在市里住院就離我更近,更方便我去看她,哪怕晚上八點下班,我也可以去陪她一會兒。
一五年春節過后,大姐又住南華附二醫院。我去看望她時,她已經做好了術前準備,右邊的頭發都剃去了一部分,右邊下頜下有一個雞蛋大小的腫塊。憑我做醫生的直覺,看著她那模樣,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可醫生和檢查單都證明是良性的,我也就沒多說了。第二天準備手術。我趕到手術室門口,她已從里面出來,因一張血液檢驗單白細胞超標而暫停手術。直覺再次告訴我,情況不妙。病程一直沒好,而且越來越嚴重。輾轉多個醫院、多科會診,經過兩次骨髓穿刺后,最后診斷為“白血病”。
每隔天下午,我就去陪她,陪她做各方面的檢查,b超、ct、核磁共震。大姐的心情很復雜,既希望通過各種儀器檢查清楚,又害怕每一次結果都驗證是白血病。在排隊等候查時,她虛弱得沒有一點力氣,我把瘦小的她摟在懷里。
“寧,你說,我真的會是白血病嗎?他們會不會誤診?”她心里害怕,輕輕問我。
“大姐別怕,我們安心地排隊,等待檢查,檢查結果出來,是誤診更好,我們虛驚一場;如果是白血病,我們也接受,不用擔心,以現在的醫藥,總會有辦法的!”答案已經在我心里,可還是沒直接告訴她,讓她有一個緩沖接受的過程。
“寧,你說,得了白血病會死嗎?活多久就會死?”
“大姐,不用怕,你治療的醫藥費總會有的,我替你想辦法。”
一天天檢查,一項項檢查,唯恐漏掉一個結果。每個項目的檢查結果都確診是白血病。
我心情非常沉重,不愿接受這個結果,希望能發生奇跡,決定和醫生好好談談,我找到醫生。
“醫生你好,我是14床歐陽孝簾的家屬,想向你咨詢一下她的病情。”我來到醫生辦公室,向她的主管醫生咨詢道。
“好的,我詳細告訴你。”醫生起身,挪了一下旁邊的椅子,示意我坐下。
“請你給我一張紙和一支筆,我想把這些記下來。”生怕自己漏掉任何有用的東西,我對醫生說。
醫生把紙和筆遞給我,然后開始詳細講解。
“歐陽孝簾的病,叫‘胃粘膜相關b淋巴細胞瘤性白血病。”
越聽,我心里越難受,越聽,我感到越冷。我從包里拿出兩包“和天下”塞給醫生,抓住醫生的手。
“請問她還有救嗎?請你一定想辦法救救她。”我急切地說。
“這煙別給我,我不抽煙,也不會收你的。不如你給她湊醫藥費,象她的病越活得久,就越需要更多的醫藥費。解決患者的病痛就是我們醫生的責任,不管怎么樣,都一定會盡全力的。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你把煙塞給我,就是涂黑醫生的白大褂。”醫生誠懇地看著我說,并把煙推給我。
“她的情況,我現在會用‘美羅華’控制病程,一天用兩支是二萬一,配合‘環磷酰胺’一起用,五天算一個療程。間隔二十一天再來化療五天,一共用六個療程。如果好了就更好,再復發就沒得治了;如果沒好也沒辦法,家屬盡力,我們也會盡力的。”醫生詳細地說。
“謝謝醫生,感謝你的關心,我這就去準備錢。”我心情非常難受,收起煙,起身告別感醫生。
“十年的存活率有80%以上,只要用藥,胃里的瘤子、下頜瘤、腹腔內的瘤子就全部萎縮,甚至消掉,你就安心治病吧!”我裝得非常輕松、笑瞇瞇地對大姐說。
“這樣治療要很多錢,我家沒有錢,到時候還怕人財兩空。”大姐聽我說得心情好點了,就是擔心沒有錢。
“第一次化療的錢,我給你籌備,后面的,我們再想辦法。”我滿懷信心地告訴她。
我把她得白血病的消息,通知全體同學。同學們都喜歡大姐,也知道她家情況,涌躍地來看望大姐,并送給她錢做醫藥費,有給一萬的,五千的。我以大姐的語氣寫了《致朋友們的一封信》,在網上、在qq群視頻區發動她的朋友及我的朋友捐款,有捐幾千的、有捐幾百的。未曾想到,我突然被推向風口浪尖,每天上班,來自全國各地電話響個不停。雖然也曾有些天,群友們質疑我是網絡騙子,后來經過溝通后,澄清誤會,他們還是選擇了相信我、支持我,都紛紛向大姐伸出援助之手。幾天時間為大姐籌到一期化療的費用。
“現在治療也一樣,你很快就會好的。”我高興地安慰她。看她欣喜得象個孩子。
前兩次化療,大姐并沒有象其它病人那樣嚴重的脫發,只是每次化療那幾天身體特別虛弱,胃口差想吐,我也特別高興,祈禱大姐整個的化療過程,都能這樣平穩渡過!
農歷十二月底,大姐出現狀況不好,第三次化療回家后沒恢復,一直吃不下東西。我去看望她,身體比之前更瘦,說話的聲音沒底氣,笑起來,額頭和眼部的皺紋是橫的,而嘴角腮幫的皺紋是直的.,一條條一道道,非常明顯,看起那表情僵硬,我心里難受。第四化療預定的時間是正月十二,春節都沒過完,大姐自己也感覺沒恢復,就準備過幾天再入院化療,可是她沒跑贏時間。
正月十六,我去醫院看望她,大姐面目全非、慘不忍睹。右邊的眼眶一個腫塊把眼睛都擠得瞇成一條線,右邊牙齦上的腫塊,讓牙齒都咬到腫塊上,象含個巨大的東西在嘴里,時時都刺激喉嚨想吐。右邊脖子上巨大型腫塊,看起來腦袋脖子一樣粗。左邊手臂和腋下都有鴨蛋大腫塊。雖然我心里早有無數種設想,但萬萬沒想到是如此模樣!
她見到我,放聲地哭起來,我抱著她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讓她看到我傷悲的眼神,不讓自己哭泣。
“寧,我可能不行了,復發得這么快,可能我沒有多久時間了。”
“大姐,別胡說,用上藥,明天就沒事了。”我忍著淚水。
“單位的人來看我,他們商量說,等我在醫院落氣,就直接拉去火葬場。在迷迷糊糊中,我痛得醒來……不能他們這么做。我交代,等我死了之后,一定要替我化好妝,安放到水晶棺里,通知我至親的同學親人和朋友來看我最后一眼,也不枉我……來人間……走一趟,這是我……是我最后的心愿。”大姐的氣息越來越微弱,象是喃喃囈語。
“大姐,別說這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強忍著悲痛,忍著淚水。
又一陣止痛藥的作用襲來,大姐又迷迷糊糊睡了,我把她輕輕放到床上,跑出重癥監護室,躲到走廊里放聲痛哭。
治療已無任何價值,出院回到家里,她見我到來,努力的笑著,面目全非的面容,笑起來象哭,我也很想哭。一張寬大的床上她靜靜地躺著,我跪在床上,用枕頭墊著讓她頭斜靠,拿勺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喂她吃酸奶,偶爾有咽不下的,就吐到嘴邊用紙巾擦去,感覺到她的日子正在倒計時。
“我總覺得喉嚨有異物,咽東西有時堵住了就吞不下去。”大姐有氣無力地說。
“沒事,咽不下去就吐出來,我幫你擦。”我一邊擦去她嘴角吐出來的酸奶,一邊說。
“我感覺喉嚨有痰,將來可能一口痰堵了就沒了。”大姐的氣息如絲,“寧,為多爭取一些日子,我強忍劇痛,已經很努力了。或許,或許……那邊更好,沒有痛苦吧……”大姐又睡了過去。
“我過幾天再來看你,你一定等著我!”我對大姐說,也不知她是否聽見。
3月7號上午,大姐永遠離開了我,接到姐夫電話,幾十分鐘我都沒回過神來,她沒有再如約等到我。
她安祥地躺在水晶棺里,臉上再也沒有痛苦的痕跡,像是平靜地睡去。感覺殯儀館的“流芳館”有煙熏,進到里面我就淚流滿面。作為同學朋友的代表,讀追悼詞時我泣不成聲,幾度哽咽,幾度停頓,眼淚擦了再擦,強忍悲痛才讀完。
大姐就這么匆忙地走了,可我感覺她未曾遠離!陪大姐走過快樂,走過幸福,也陪她走完人生最后的旅途,雖然她的人生有些短暫,但有情有愛有責任,就是圓滿的結束。親人會記得,朋友會記得,同學們會記得,那些被大姐幫助過的人更會記得!歐陽孝簾,這個世界你曾來過!
大姐大篇四
;1934年春,我在川陜省干部學校學習期間,被派到通江縣開展農村工作。當時接待我們的是縣委書記張琴秋。一個女縣委書記,對我們這些山里走出的目不識丁的窮苦妹子來說,已經是件新鮮事。初次相識,只見一位二十七八歲的女青年,身著灰布列寧裝,腿上打綁腿、腰間扎皮帶、頭頂紅星帽、皮帶上還挎著小手槍,漂亮威武,英姿颯爽,一看就是位精明能干、文武雙全的紅軍女干部。
在張琴秋身邊工作期間,她逐漸成為我們心中的偶像和依靠,她既是我們的好領導,也是我們最親近的大姐。我們這些女孩子,誰有困難、鬧分歧、想家了、受委屈都要找大姐傾訴衷腸,她成了我們大家的主心骨。有一次,我生病發燒,幾乎無藥可治,是大姐找來麻醉藥放到熱雞蛋里,貼在我的肚臍眼上,治好了我的病。跟她在一起的幾個月里,我受的教育最深,進步最快。
川陜省干部學習班結束后,我被分配到省委劇團工作。有一次,在旺蒼壩附近的河邊,老遠看見兩匹馬跑來,原來是張琴秋大姐和她的警衛員。她是專程跑來看我們的,看得出她一直惦記著我們這些女孩子。我像見了親人一樣,心里暖融融的,滔滔不絕地向她匯報近期的工作和生活。她也告訴我,她接到了總部的命令去組建一支婦女獨立團。她說:“婦女自己解放自己,不光放腳、剪頭發,還要學習文化、學政治和軍事,婦女也能拿起槍來參加戰斗。”后來,她組建的這支“紅色娘子軍”在保衛倉庫、運送彈藥、轉運傷員和對敵戰斗中成為紅四方面軍的一支生力軍。
(知秋摘編自《中國后勤機關》2016年第10期)
相關熱詞搜索:;大姐大篇五
;在評劇團呆了半輩子的趙大姐退休了,可退休也不能閑著啊,兒女各自成家,孝敬的錢夠花,老伴身體康健,沒病沒災,最近還報了老年大學,每天樂呵呵去上學,成天不著家,連個發牢騷的對象都沒有。家里電器一應俱全,洗衣機,吸塵器,就連從前老圍著轉的爐灶也被換成了德國貨的西門子,連家務都不需要操心了。趙大姐既不稀罕去廣場上和老姐妹跳什么“老蘋果”,又不想跑去麻將館蹉跎時光,她這一閑下來,心里燒得慌,這不馬上蹦蹦跳跳跑去小區居委會報道,居委會主任大筆一揮,趙大姐立刻走馬上任。
今天是她在胳膊上套上紅袖章的第一天,一改前幾天的愁雨慘淡,特意把花白的頭發攏得高高的,梳了個時下流行的“丸子頭”,扎得太緊,眉毛有些吊梢,倒襯出少許了趙大姐年輕時唱《花為媒》的風采,頗具有精神氣。趙大姐這一來勁,立刻決定把小區所在的這條街道巡個兩三遍:誰叫咱“新官上任三把火”,要對得起小區人民對自己的信任不是?于是趙大姐踏著老年人足力健運動鞋,開啟了“居委會大媽”生涯的第一天。
趙大姐所屬小區環境優美,氣溫適宜,非常適合休養生息,現如今政府對綠化面積和文化生活看得很重,所以小區內綠化面積達到80%,大草坪上修剪得整整齊齊的灌木,墜點著許多不知名的野花,一條鵝卵石鋪就的小道從草坪上穿過,上面罩著紫藤蘿纏繞的架子,周圍大樹上此起彼伏的鳥叫聲,聽得是心曠神怡,放眼望去,前邊人工湖的浮萍上有幾只蜻蜓棲息,湖正中央青苔附著的假山上刻著端端正楷——初心。
身邊不時有去上學的孩子向她問好,孩子們脖子上無一例外都系著鮮亮的紅領巾,看得她不由得摸了摸胳膊上同樣鮮亮的紅袖章,想起她的過去——趙大姐是在建國后不久出生的,父親是抗過日,打過國民黨的老紅軍,一家人的驕傲,可惜因為在戰場上落下了一身的傷痛,在她出生不久后就去世了,她母親那時是省里評劇團里的彩旦,雖說扮的是丑角,不如扮花旦青衣的是團里的臺柱,但是為人大方可親,又是老紅軍的遺孀,所以團里從領導到打雜的都對她們母女倆格外好些,她也能上學讀書識字。因為自幼受評劇熏陶,也喜愛唱評劇,她下鄉回來后也呆在了評劇團里,這一唱就是半輩子,親眼看著毛主席去世,改革開放,香港回歸,非典肆虐,零八奧運會,到現在一帶一路,國泰民安。生活了三四十年的筒子樓被拆掉,取而代之的是配備齊全的高樓大廈,自己也從一個懵懂無知的丫頭到了現在的兒孫滿堂。趙大姐出了會兒神,等思緒收回來時又在心里笑話自己:果然人一上歲數了就喜歡念叨從前,不服老不行啊。她理了理頭發,繼續笑瞇瞇地往前大步走著。
小區這片治安和人文環境都很好,走了四五圈也沒抓到一個占用別人私家車停車位和賊眉鼠眼的,她還有些沮喪,不過這么好的環境,多走走也是助力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發展嘛,還可以加固日常鄰里關系,現在什么都好,就是這鄰里鄰居的互不通氣,敲個門都要被人在貓眼里打量半天。要不是最近小區新建了個興趣大樓,什么茶藝室,游泳室,瑜伽室都有,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要不然真不知道自己左鄰右舍姓字名誰呢。不像以前哪家做了餃子,那一棟樓的小孩都湊到人家家門口了。想到餃子,趙大姐肚子一陣鬧騰,她抬頭看了看日頭,不知什么時候快爬上頭頂了,想到老伴也快放學了,便急匆匆回去拿了個菜籃子往菜市場方向走去。
趙大姐臉紅一陣,白一陣,她父親是抗日老兵,母親一直對日本鬼子恨得咬牙切齒的,所以給她對日本人一直不怎么待見,本來她應該祝福一下二人的,但是要說的話如鯁在喉,她連那個日本小伙子倒得茶也不愿喝,氣氛一下有些尷尬。
趙大姐這么多年的三觀被這朝氣蓬勃的觀點碰撞了,她一時有些懵,找不出任何話來反駁陽陽,因為的確沒什么好反駁的,趙大姐看看自己手上鮮紅的袖章,拿起臺子上的茶,一飲而盡。
相關熱詞搜索:;大姐大篇六
瓢蟲款款地落下來了,折好它的黑綢襯裙——膜翅,順順溜溜;收攏硬翅,嚴絲合縫。
北京人把瓢蟲叫作“花大姐”,好名字!
(1)用“√”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條款(kuǎn kǎn)綢緞(cóu chóu)
耳膜(mé mó)瞎子(xiā xā)
(2)給多音字組詞。
折zhé(_________)
zhē(_________)
shé(_________)
(3)為什么作者認為“花大姐”是個“好名字”?請結合全文具體說明。
(4)文章結尾的畫線句有何妙處?
參考答案:
(1)kuǎn chóu mó xiā
(2)打折折騰折了
(3)因為這個名字生動形象,帶有童趣。“花”形象地體現了瓢蟲漂亮的外形,紅身子上有好多黑圓點;瓢蟲形態端莊,舉止穩重,“大姐”的稱呼與此相吻合。
(4)模擬孩子天真的口吻,使全文童趣盎然;運用第二人稱,自然親切,表達了對瓢蟲的真切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