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射雕英雄傳讀后感與心得體會射雕英雄傳讀后感悟篇一
《射雕英雄傳》是一部武俠小說,媽媽在三四年前買給我的,但每每看見那厚厚的四本,我就發愁:豈不是要看很久?而我又是那種不看到結局不罷休的人,所以一直沒去動它。這學期,我的語文老師郭大極力推薦《射雕英雄傳》,看過的同學更是起勁地聊其中的人物和功夫,這下我的好奇心爆棚,決定要一探究竟《射雕英雄傳》到底是怎樣一本書,是不是真的那么有趣。
“媽媽,我覺得《射雕英雄傳》比《哈利波特》還好看。”當我只看了《射雕》第一冊一半的時候就跟感嘆道!我曾經很喜歡《哈利波特》,它將西方文化中的神秘與奇幻寫得可圈可點,讓人流連忘返。但在拿起《射雕英雄傳》的那一刻我才發現什么是真正的“愛不釋手”,它將東方文化中的江湖世界寫的繪聲繪色,使人動容。
故事中有許多有特色的人物。郭靖還沒出生父親就離世了,可憐的他在大漠由母親一人拉扯大。從小拜江南七怪為師(丘處機和江南七怪有賭約),從而習得武功。郭靖比常人要笨拙一些,常常不能領悟師傅授予的技能的精髓,這讓他學得很慢很慢,致使他總惹師傅們生氣。但好在他刻苦用功,又奇遇不斷,終成一代大俠。除了敦厚樸實的主角郭靖,還有一些被塑造得很好的配角:毒舌卻熱心的瞎眼江南七怪老大柯鎮惡,酷愛寶馬的老三韓寶駒,不言則已,言必有中的老四南希仁……性格各異的各色人物在小說中紛紛登場,成就了一個精彩的武俠世界。
書中也有許多引人入勝的場景描寫。郭大不止一次稱贊過金庸先生的場景描寫。“郭靖……當下閃身穿入東邊樹林,再轉而北行,奔到竹林邊上,側身細聽,林中靜寂無聲,這才放輕腳步,在綠竹之間挨身進去。”“閃身、轉、奔、細、挨”一個個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將讀者帶入了夜晚寂靜無聲的畫面,仿佛都能看見小心翼翼的郭靖。這樣的文字不僅代入感強,不禁讓人猜想下一步會是什么。
武俠小說定是要有完美的打斗片段才行。“梅超風身隨鞭上,左掌已如風行電掣般拍到。掌未到,風先至,迅猛已極。”金庸先生總能把每個打斗的片段都描繪的淋漓盡致,“掌未到,風先至”這樣簡潔的文字,整齊的句式,氣勢非凡,很有力量,也很有美感。能將人物關系理清,將情節描寫得活靈活現,使人讀起來酣暢淋漓,金庸先生屬實不易。
《射雕英雄傳》這部書一共有四冊,到現在我只讀完第一本,所以暫時還不能給這本書做一個成熟的見解,但我認為這本書真的很值得所有人一讀,而且我覺得你們讀完后定會回味無窮,如饑似渴般尋找下一冊。最后感謝金庸先生給我們的如此美好的一個武俠江湖。
射雕英雄傳讀后感與心得體會射雕英雄傳讀后感悟篇二
《射雕英雄傳》的作者是金庸,全本書共有四冊,第一冊主要講了李萍在雪地中產得一子,叫作郭靖。江南七怪聞聲尋找,終于在蒙古國中找到了他,他們收郭靖為徒,并教他學武功。第二冊主要講了郭靖偶遇黃蓉,和她一起“掃黑除惡”,還保護了許多民眾。 第三冊主要講了東邪、 西毒、南帝、北丐、周伯通等英雄的出現。第四冊主要講了最后的戰爭,所有英雄的殊死戰斗。看著看著,我不禁為東邪的古怪發出疑問,為西毒的陰險狠毒、狡詐顯出不滿、厭惡,為南帝的仁慈堅起大拇指,為北丐的正直連連稱贊,為周伯通的熊樣兒捧腹大笑,真是思緒萬千呀!
在這本書中,有很多人物,但我最喜歡的人物既不是美貌如花的黃蓉,也不是搞笑的老頑重周伯通,而是堂堂正正、忠肝義膽的郭靖,他為人友善,對人親切,從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而撞翻了發誼的帆船。他讓我在生活中學到了:要寬宏大量的對待每一個人,不要為一點鴻毛蒜皮的小事而鬧子盾,不要讓支誼文之花枯萎。
再來說說黃蓉吧!她一身潔白的農裳,長發披肩,頭上束了條金帶, 在陽光下燦然生光,真是沉魚落雁、閉月著花呀!可我剛剛讀到后面,就不竟垂淚了,原來,黃蓉自幼喪母,父親黃藥師機靈古怪,讓人捉摸不透,他經常捉弄別人,因此黃蓉兒時就被別人叫做“小妖女”,她雖然表面上并不在意,可心中十分敏感,小小的心靈便留下了芥蒂,她想哭,可又恐佳淚私不哭,任別人怎么說,她也不出聲,真是一個勇敢的好女孩!
除了郭靖和黃蓉兩個主人公,還有四個英雄讓我佩眼,東邪是黃藥師,他是松花島島主,他有一位新婚夫人,他十分寵愛她,可那位夫人禁早早病死,她逝世前留下一本經書,可《九陰真經》,黃藥師便十分受惜它,把它視作寶貝一樣。 西毒是歐陽峰,他有一個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蛇杖,這根神奇的蛇杖中有兩條毒蛇,奇毒無比,他一生都在研究毒,配制出來的毒讓人驚訝無比。南帝是一燈大師,他原本是皇帝,后來因犯了一個大錯而出家為僧,真是一個好皇帝!北丐是洪七公,他雖然十分好吃,小事常犯糊涂,大事卻一點兒也不犯毛病,他一生中都在消滅壞人,卻沒殺錯一個好人。他們武藝高強、威震四方 ,近人皆知,讓我但服得五體投地。
這本書里有令人感動的一幕,有令人緊張的瞬間,但令我難以忘懷的,是這樣一句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句話不僅點明中心還總啟全文,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真正的英雄,是掛念著國家和人民的。”看到這句話,我心頭不禁涌起一幅畫面:老師們身體不舒服,本來要請假,卻看到我們的功課還沒上完,便堅持了上課。我想:這就是一個好老師應該做的吧!
射雕英雄傳讀后感與心得體會射雕英雄傳讀后感悟篇三
小時候便已經把根據金庸老先生所著書籍翻拍的電影看了個七七八八,《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神雕俠侶》等電視劇皆讓我十分著迷,但卻從來沒有看過同樣經典的《射雕英雄傳》,于是去圖書館借閱此書暢讀一番,閱后感想頗多。
讀完之后深感《射雕英雄傳》這本書像一瓶醇厚的老酒,初嘗略感無趣,仔細讀下去興趣漸增。
《射雕英雄傳》的一大特色就是與歷史緊緊相扣,重現愛國情懷、俠義江湖的時代、北宋末期南宋起始,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彎弓射大雕的情節讓人心胸開暢;有軟弱無能的南宋朝廷,有咄咄逼人的金國勢力,混亂的局勢,英雄輩出,是一個精彩絕倫的故事背景,讓人驚嘆不已。
前段時間被《明朝那些事兒》引起了對歷史濃厚的興趣與求知欲,如今再次品讀武俠與歷史相結合的書籍著實令人興奮,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讀完后倍感舒暢,書中的每個人物都刻畫的極其生動。
書中每個人都具有著兩面性,和現實生活也相當吻合。桃花島島主雖手段毒辣,愛遷罪于旁人,但也大體上明是非,重視親情,視女兒黃蓉為珍寶,愛護自己的門徒。歐陽鋒算是一個典型的反面人物,但也有可愛的一面,書中有幾處對歐陽鋒武俠宗師之風的描寫也令我暗贊不已。
然而書中人物形象刻畫的最為生動的私以為是楊康(完顏康)。我在這里舉一個楊康和完顏洪烈的例子,試想如果有人突然告訴你養了你十八年的人不是你的親爹,你的親爹現在回來了,讓你認親。你什么感受(重點是你的一直不知道養你的人不是親的但還對你特別好就像親的一樣,如果是我會更愛那個養了我18年的人吧)當然了得知養父是怎么把母子倆弄過來的那就是另一碼事了,楊康在歸云莊得知真相后憤恨交加,立誓報仇(誓不能多立,不幸言中)。他與郭靖結拜確實出于真心。到了寶祠堂,“父子”相見,撥刀相向。楊康用匕首指著他,他伸手將匕首推入自己胸膛,手上傷疤讓楊康想起虎口救子一事,心理防線徹底擊破~“我一生最激動的時刻,是你出生的那一天。整個王府充滿了喜氣。我,完顏洪烈,終于有兒子了……”看到這里我捫心自問,雖然書中的主流聲音(正面人物的說法)極力要求楊康為生父報仇,但擱到我身上恐怕也是更對養父具有感情甚至親情。
我想每個人身上都有兩面性,我自身也具有壞的一面與善的一面,我們不必過多苛責自己,只要大體上是在向一個正確的方向走著,不愧于內心便可,我不高尚,但一直在追求高尚。
射雕英雄傳讀后感與心得體會射雕英雄傳讀后感悟篇四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做【射雕英雄傳】。它是我國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先生寫的。我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我對那本書的喜愛。盡管那本書已經很破舊了。
主人公郭靖的父親郭嘯天被一個名叫段天德的壞人害死了。郭靖的母親帶著他四處奔波,被成吉思汗收留。郭靖開始學武的時候,他的師父是被稱為江南七怪的七個英雄好漢。但郭靖資質太差,練武功總是練不會。后來丐幫幫主洪七公教他聞名天下的掌法降龍十八掌,自此武功大增。又學會了周伯通可以雙手互搏的左右互搏術,年紀輕輕就成了武林高手。郭靖也為成吉思汗立下了汗馬功勞,被蒙古人成為金刀駙馬。可是他并不喜歡成吉思汗的女兒華箏,心里只有黃蓉一個人,最后終于和黃蓉在一起。
郭靖為人很具有正義感,喜歡幫助別人。這一方面我一定要向他學習,樂于助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話說的一點也不錯。郭靖父親郭嘯天結拜兄弟楊鐵心的兒子楊康,因為他母親無以為楊鐵心死了。被金國王子完顏洪烈所收留,并且做了王妃。楊康也順理成章的做了小王爺。最后知道真相并沒有改過,所以最后不行慘死。
勤能補拙。郭靖雖然資質很差,但是他練武勤奮,有著比別人多付出的精神。所以最終武功很高,成為了金刀駙馬。
郭靖的妻子黃蓉很聰明,總是在郭靖危難時想出法子幫助他。可以說黃蓉是郭靖心愛的人,更是他的軍師。我們也要向黃蓉一樣,要多動一動自己的腦子。
射雕英雄傳讀后感與心得體會射雕英雄傳讀后感悟篇五
《射雕英雄傳》是金庸先生的第三部作品,金庸至此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比較之前的《書劍》與《碧血》,宛如秋水時至之江湖與浩瀚磅礴之大海。書中刻畫了郭靖‘剛毅木訥’‘可親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可殺而不可辱’的‘剛儒’形象,金庸后期的《笑傲》《天龍》《鹿鼎》雖明顯高于《射雕》,但《射雕》之精神魅力更能激勵出世,故其放射的光芒亦更璀璨。主人公郭靖從一個樸質忠厚的少年,通過艱辛的奮斗,堅韌不屈,不斷成長,終成為俠之大者。從射雕到復仇,從少年將軍到功成名就,再到積極奔赴國難,完成了人生使命與價值之升華,使后來者望塵莫及。這部小說歷史背景突出,場景紛繁,氣勢宏偉,具有鮮明的“英雄史詩”風格;在人物創造與情節安排上,它打破了傳統武俠小說一味傳奇,將人物作為情節附庸的模式,堅持以創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為中心,堅持人物統帥故事,使這部小說達到了事雖奇人卻真的妙境。
書中刻畫的人物各具特色,個個呼之欲出:郭靖的淳樸仁厚,黃蓉的玲瓏百變,黃藥師的率性孤傲,歐陽鋒的心狠手辣,一燈大師的慈悲為懷,洪七公的正義寬厚,周伯通的天真爛漫……就連段天德、張阿生、拖累這樣的出場不多的人物也刻畫得惟妙惟肖。
主人公的愛情,正如三毛所說:“至拙配至巧,竟也天成!”
黃蓉說:“生你背著我,死你背著我”不是在說誓同生死的承諾,她是想說郭靖就是她的全部,包括他的理想,他把他的理想視為自己的理想。抗金救國,是與她毫不相干的,可是黃蓉知道那是郭靖的責任,從此小燕再也不是無憂無慮的在柳檐下低飛了,她開始嘗試向云霄中沖入,因為她背上了雄鷹的保負和理想。所以她周旋于江湖之中,而軍國大事他都由他最主,武林大事都是有他決策。她聽他的話,甚至以大局為重,險些喪了郭襄的性命,那是一個女人,一個母親最為悲哀,最為心痛的決定。被罵作妖女她無所顧忌,可不能有人說他有半點瑕疵。他注重他的名,他的節,讓他去蒙古成親不是讓他留下的軟語而是發自肺腑的忠告,當他說留下時她還是第一想到了華箏,當他說[即使全天下的人都讓我殺你,我都不會殺你]時她沒有欣喜。可郭靖就是黃蓉的全部,她千辛尋他,追隨他。她甘愿在郭靖帷幄對面的蒙古包中,遠遠望著他,她此生便知足。我想她是金庸筆下最受眷戀的女子,她貌勝施嬙,韻若仙子,她事無不精,事無不通,她不如郭襄在于她沒有理想,沒有抱負。因為愛已是她的全部。
或許金庸先生也覺得他們的故事太多,總寫不完整,誓要給他們一個有始有終。他們的故事從射雕到神雕再到倚天,他們在不段的成長,也不斷地向他們的誓言靠近——生你背著我,死你背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