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參觀兵馬俑參觀兵馬俑篇一
雖然今天是去西安最著名的兵馬俑博物館,但說實話,我一開始真的不想去。這是一個艷陽天,與前兩天的陰雨綿綿格格不入。而我,最討厭這種穿上外套熱的要死,脫了外套又要曬曝皮的天氣。博物館就更不用說了,人山人海,簡直可以硬生生把人烤成八分熟。
果然,館內與我預期的一樣人頭攢動、摩肩接踵,但我還是英勇地擠進了人潮,畢竟這是西安的標志,來西安不看兵馬俑,注定是會遺憾的。
終于擠到了前排,眼前豁然開朗。兵馬俑就在下面的探方里佇立著,安靜、又堅定地望著前方。這千萬兵馬的寂靜與游客的喧鬧形成了明顯的對比。我忽然間產生一種錯覺,仿佛他們在等待著一個人,一個配將他們喚醒的人。于是千軍萬馬就這么在地下等待了千年,地下冰冷的空氣凍結了身上的彩繪,卻凍不住那種冷靜而又有耐心的目光。或者說這是一種悲涼的堅守。背井離鄉,不知妻兒老小的安危,只能默默地守住心底的最后一道防線。為什么要笑?因為不能哭。為什么不能哭?因為我們是秦軍!是啊,是秦軍,是鐵打不動的秦軍!用你那藏在心底的仇恨與狂怒鑄成的刀劍,刺向敵人吧!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原來這就是那支助始皇帝橫掃六合的軍隊。到這時,狂風怒吼,金戈鐵馬才緩緩在我腦海中退下,而后心中的敬畏之情才漸漸浮現,我不禁抬起手,試圖敬一個軍禮,卻撞到了旁邊游人的手臂,干什么呀?那人生氣地瞪了我一眼。
我暗自笑了笑,轉身擠出了人群。
參觀兵馬俑參觀兵馬俑篇二
第二天,我們驅車去了秦始皇陵墓。
秦始皇陵墓非常雄偉,本來上面的封土有120米,隨著時間的推移,到現在只剩幾十米高了。由于目前挖掘及保存技術有限,秦始皇陵墓在一百年內不可能被開挖,因為開挖時會損壞文物,我們暫時進不去。
我們先去了博物館,一進去,就看到了一個巨型兵馬俑和一個木偶小女孩手牽著手。進了展館,我看到了不計其數的寶物。最引人注目的是一號車和二號車。一號車是一個可以遮陽的車,傘很獨特,太陽向著哪邊,傘就可以調到那一邊,而且開了鎖就可以把傘隨身攜帶。二號車基本上后面是一個密封的“籠子”,只有幾個小孔,這是因為貴妃不能給別人看,只能給皇帝看。而且可以隨意調節里面的溫度,所以大家叫他空調車。
后來我們又去了兵馬俑坑第一個坑,第一個坑很大,裝的兵馬俑也很多。靠前站的兵馬俑排列得整整齊齊,活生生就是一個威嚴的軍隊。俑坑的后面有很多碎片,還有一些黑色的痕跡。據說,秦朝末年起義軍搶劫武器的時候破壞,還放了一把大火,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兵馬俑都是修復后陳列的。接著,我們又去了二號坑,這次的坑小一點,但是一個兵馬俑也看不到。第三個坑很小,呈凹凸的地形,據專家推測,應該是將軍議事的地方。
秦始皇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不看兵馬俑就不算真正到過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共識。作為一名中國人,我感到非常驕傲。最讓我興奮的是,我得到了“發現兵馬俑第一人”楊俊鵬老先生的親筆簽名。
下午,我們去了華清池,華清池一共有五個池,最著名的要數楊貴妃沐浴的海棠湯。而且按照等級制度,湯池也有不同,一開始是皇帝洗,后來是太子洗,太子洗完大臣就洗,最后溫泉流出行宮,比較有名望的百姓洗。華清池還記載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千古愛情故事。
參觀兵馬俑參觀兵馬俑篇三
今天小姨帶我去兵馬俑了,參觀兵馬俑的人真多啊!雖然是排了好久才進去的呢,但是里面的東西很精彩。我們請了一個導游阿姨講解兵馬俑,導游阿姨就仔仔細細給我們講解著,我們也認認真真的聽著。
里面分為4個博物館,第一個參觀的是資料館,主要講的不是兵馬俑,而是兩輛馬車,這是挖出來的,挖出來的是碎的,經過專家8年的修復,終于修好了,可是遺憾的是這兩輛馬車中有一輛是真的有一輛是假的。然后阿姨又帶著我們繼續參觀,我們看到了古代銅做的水壺,有很多樣式的箭,還有套馬頭的鏈子,樣子很像手鏈。導游阿姨說這可不是手鏈,這是專門套馬的,放在馬的嘴里,如果馬不聽話,嘴里的東西上的小刺就會扎到馬嘴,所以馬就乖乖的聽話了。
第二個參觀的是兵馬俑1號坑,一進去就看見了很多的泥人整齊的站在坑里。出來泥人還有很多的陶瓷碎片,這是為什么啊?阿姨很仔細的給我們講著,之所以會變成這樣,是因為他是埋在土里的,上面蓋著土和木頭還有席子;經過了很長的時間,泥土會塌下去,很多的兵馬俑都被壓成了碎片,所以就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
第三個參觀的是兵馬俑3號坑,我驚奇的發現這個坑和其他的坑不一樣,為什么不一樣呢?是因為這個坑里鋪的有地磚,而且坑很小,里面的兵馬俑都是圍著墻整齊的站著,我還發現里面有兩個人帶著馬,可是馬后面怎么一個車都沒有拉呢?原來是這樣的:馬車是木頭做的,經過了很長時間埋在地下,都壞掉了。專家找不到碎片,所以無法將車修好。
第四個參觀的是兵馬俑2號坑,二號坑里全是土堆,兵馬俑卻很少,這是為什么呢?導游阿姨給我們講:“兵馬俑挖出來本來是彩色的,可是一見空氣顏色就自然掉落了,所以就沒有繼續挖掘。”我看見照片上面的彩色兵馬俑,他們實在和人太像了,特別逼真。而且那位導游阿姨還說其實過去都沒有這些顏色,都是自己配出來的顏色,你看過去的人多么聰明啊!阿姨還說這些兵馬俑都是美男子,都留著胡須,而且他們的頭發刻的特別細致和真人的頭發一樣,每個人的臉部表情、長相還有皺紋都不一樣,我還看到了幾個挖出來損壞比較小的兵馬俑,一個是跪射俑,一個是文官,一個是大將軍,還有一個是站射俑。我還從阿姨那里聽說跪射俑是出土損失較小的,其他的兵馬俑出頭損壞情況比較嚴重。
博物館里的兵馬俑可真多啊!看完兵馬俑我覺得很震撼,過去古代人精雕細刻把兵馬俑給雕刻出來,古代人可真是太聰明了。我的媽媽出來還給我買了一套秦兵馬俑的明星片作為永久的紀念。
參觀兵馬俑參觀兵馬俑篇四
去年暑假,我來到了規模宏大、雄偉壯觀的西安秦始皇陵兵馬俑,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走進大門,正對著我們的是一號俑坑。這是一個由步兵和車兵組成的長方形軍陣,這些兵馬俑人高馬大,同真人真馬大小相同,似真人真馬。他們的面部表情千奇百怪,沒有哪兩個是完全相同的,臉部表情有喜,有怒,有哀,有樂,真是惟妙惟肖,巧奪天工。他們的形態似乎都在時刻準備著牛角號的吹響,生動形象的為我們展現了秦代軍隊的真實面貌。突然,我對兵馬俑的來歷產生了好奇,導游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便說道:原本這里是一個村莊,一位村民到井邊打水,無意中撈到了一個俑碎片,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最后考古學家把兵馬俑挖了出來。可這時他們卻發現卻大事不妙,因為兵馬俑一遇到陽光和空氣,原本五顏六色的身體就會褪色。
走出一號坑,正對面是三號坑的入口。這里雖然小,但是性質很重要。考古專家認為,它應該是一、二號坑的指揮機關,也就是將軍和參謀所居住的地方。這里還有一半的兵馬俑沒有發掘出來,是因為現在的文物挖掘技術還不先進,如果挖掘可能會造成文物損壞。不過我相信,這些兵馬俑一定會再次重見天日。
接著我們來到了二號坑,坑內布局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是弩兵;第二單元是戰車;第三單元是騎兵與步兵;第四單元是騎兵與馬俑組成的騎兵陣。但可惜的是,大部分俑是不完整的。有的頭沒了,有的缺了胳膊,有的腿斷了,還有的成為了一片廢墟聽導游說,這是叛軍所造成的損傷。
最后我們來到了文物陳列廳,這里陳列著青銅馬車和各式各樣的兵馬俑,這里最珍貴的是兩輛巨型彩繪青銅馬車,上面的金銀飾品足達14公斤,表現了它高貴而又顯赫的等級。
秦始皇陵兵馬俑不愧為是世界第八大奇跡,我為祖國有這樣的文物而驕傲,我為祖國有這樣一段歷史而自豪!
參觀兵馬俑參觀兵馬俑篇五
法國前總理希拉克說:“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來到埃及;不看秦俑,就不算到過中國。”久仰了西安兵馬俑的大名,寒假的一天,爸爸特地帶我去西安見見兵馬俑的真面目。
秦兵馬俑坐落在離西安市區37公里的臨潼縣東部。第二天一早,我們就趕往臨潼,很快,我們就到了兵馬俑博物館。我下車一看,售票處外早已擠滿了人,我們好不容易拿到了票。
進了大門以后,我發現博物館分為一就二、三個坑,其中以一號坑最大。我迫不及待地奔向一號坑,一進門,展現在我面前的就是規模宏大、排列整齊的兵馬俑方陣。我心里不由驚嘆:這么大,這么宏偉、精美絕倫的兵馬俑方陣居然都是一個一個逐步用陶燒成的!太不可思議了!
走出博物館,我不禁感嘆:我們的祖先太偉大了!在這么早的年代就有如此高超的造俑技術,這么宏偉壯觀的軍隊,真不愧是世界第八大奇跡呀!
參觀兵馬俑參觀兵馬俑篇六
兵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被法國總理希拉克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今天是我們來到西安旅游的第三天。雖然外面酷熱無比,但我們還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來到了舉世聞名的秦兵馬俑。
兵馬俑坑其實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園東側1500米處。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硬件陵園,修筑時間長達38年之久。兵馬俑分為三個坑,即一號坑、二號坑與三號坑。三坑呈“品”字型排列。
我來到一號坑,一號坑是最早發現的,呈長方型,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足有兩個足球場那么大。眼前的兵馬俑令我震撼,我甚至不敢相信我的眼睛:一個個真人般大小的士兵展示在我的面前。而且,只要用心觀察,你就會發現每個俑的神態、造型都不一樣,有的好像在思索著秦朝的未來,有的好像在奮勇拼殺,露出一副萬夫莫敵的架勢,還有的好像在思念故鄉的親人,不知自己能否平安歸鄉……每個俑做工都是那么細致,就連小小的皺紋都雕刻得惟妙惟肖。不過,我發現有許多俑沒有頭,這是為什么呢?導游告訴我們,這種情況是因為兵馬俑曾遭到過項羽的焚燒,而許多好的俑都是出土后重新修復的。
參觀完一號坑,我們就直奔二號坑。二號坑還沒有出土兵馬俑,這是因為原來的兵馬俑是帶有顏色的,但出土后不到十秒,顏色就被氧化了,為了保留色彩,只好暫時不出土,我們只能看到呈波浪型的泥土。
二號坑沒什么可看的,于是,我們又興致勃勃地去看三號坑。三號坑也是一個陪葬坑,是唯一一個沒有被大火焚燒過的俑坑。
走出兵馬俑歷史博物館,我為秦代工匠手藝的精湛而贊嘆,別說是秦代,就是現在要做出這么多精致的兵馬俑,也并非一件簡單的事情。我還為秦始皇的奢侈而憤怒,這么多的陪葬品,花費了多少人力和物力啊!要知道,人們足足花了38年才做出這么多的兵馬俑,這是一個不可想象的時間。
兵馬俑是當時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我為我們祖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而驕傲!
參觀兵馬俑參觀兵馬俑篇七
說起此事,純屬巧合。1974年,農民楊志發兄弟在黃土坡上打井,碰到一個硬邦邦的彩繪陶俑,他不敢怠慢,把挖到的俑頭和陶片裝在架子車上星夜拉到縣文化館。館長是文物專家,判定此為二千多年前的秦代文物。這才揭開了兵馬俑的神秘面紗。
兵馬俑總面積為2萬多平方米,分為三個超級大坑,僅一號坑里面埋葬著和真人、真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馬就有6000余件。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制作之精美空前絕后,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將軍俑身材高大魁梧,頭戴雙卷尾冠,足穿雙口翹尖履,身穿雙重長襦,外披魚紋鱗甲,長發飄灑,昂首挺胸,神情莊重,目視前方。有的手握劍柄,有的揮動起長戈,威風凜凜,氣宇軒昂,果然有叱咤風云,決勝千里的大將軍風范。
文官俑則是另一種風格。他們頭戴烏紗,身穿長袍,腰系寬帶,足登高履,手捧笏板,循規蹈矩,神情安祥,有一股儒雅之風。
跪射俑由于位置較低,未受塌方損毀,故保持完整。他們左跪右蹲,瞄準前方,張弓搭箭,目不斜視,仿佛正在向敵陣射箭。他們身穿鎧甲,頭戴銀盔,幾乎武裝到牙齒——那是保護自己的安全吧。
古代沒有機械,無論是挖坑還是造俑,全靠原始的手工勞動來完成。古代勞動人民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創造了這項震驚世界的文化工程。
參觀兵馬俑參觀兵馬俑篇八
暑假里,我一游西安,參觀了秦始皇兵馬俑。
秦兵馬俑是秦始皇陵周圍的大型陪葬俑陣,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它的發現震驚世界。法國總統希拉克曾留言說:“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跡,秦兵馬俑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了。”果真如此。走進兵馬俑的1號坑,看到如此壯觀的景象,我真的是嘆為觀止了。
聽導游講,秦始皇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身高1。7米左右,最高的1。9米。陶馬俑高1。5米左右,身長2米左右,戰車與實用車的大小一樣。人、馬車和軍陣都是通過寫實手法的藝術再現的。
我細細的觀察了兵馬俑一番,這才發現兵馬俑塑像的精致:俑的頭發都是一根一根刻出來的,眉眼鼻口逼真的像真人。俑的鎧甲層層密密,疊在一起。導游解說道:兵馬的鎧甲設計都是有目的的。這樣設計,戰斗沖鋒起來,人不會受到鎧甲的束縛,可以輕松應戰。哦,原來如此。可是真人需要用這樣的鎧甲,竟然連陶俑都“穿”這么精致的鎧甲,秦始皇對兵馬俑的設計可真是嚴格啊。導游告訴我:這鎧甲還不算點什么,你細細的看每個兵馬俑吧。我照做了。我發現每個兵馬俑的神情、姿態都各不相同。發現了吧?!導游笑著說,這1、2、3號坑中的這么多兵馬俑,沒有一個是一模一樣的!噢,我很驚嘆。
我們同著導游,一個坑一個坑參觀過去。這些兵馬俑相貌各異:有的沉穩剛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有的兇神惡煞,真可謂是栩栩如生。那些穿窄袖戰袍外套,披掛齊腰短甲,腳登緊帶獸皮鞋,頭戴防風帽的,顯然是些機警的騎兵。還有身穿胡服,外著鎧甲,頭帶軟帽,足登短靴,一手牽馬一手提弓的騎士;有頭帶長冠,兩臂前伸,雙手握髻,技術熟練的御手;有頭戴長冠,穿戰袍,著長甲,手執無鉤的下級指揮官;有頭戴?冠,身著彩色魚鱗甲,雙手扶劍,氣度非凡的將軍。
走出兵馬俑坑,我的心中十分激動。終于一覽兵馬俑坑的壯觀景象了,它展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沒錯,沒有看兵馬俑就不算到過西安!
參觀兵馬俑參觀兵馬俑篇九
秦始皇陵的兵馬俑,乃世界八大奇觀之一,自兵馬俑發現以來就是各國高級人員來中國必看的景點。今天,我們也要參觀兵馬俑了。
時間還早,太陽就已經升得很高了,火辣辣的太陽直射在我們的臉上,人也十分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相聚于此,共同欣賞這兵馬俑。
跟隨著導游的步伐,我們先進了一號坑,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的秦兵,神情莊重,手持兵器,一副將要出征的樣子。可以想象,當年秦始皇出征時的陣容的規模之大。
一個個兵馬俑栩栩如生,有的怒目嗔視,有的安然自若,有的禁皺眉頭,有的嘴角上揚,有的每一個兵馬俑都雕刻得十分細致,不僅是每個兵馬俑的神情,就連兵馬俑頭發的發絲,發繩的紋路,鞋底的花斑,都十分清楚,更不用說各種官職的服飾,兵馬俑的姿態了。并且,每個兵馬俑的模樣都各不相同,而且都是丹鳳眼,這是由于秦朝的審美是以丹鳳眼為美。
后面是還沒有發掘出來的兵馬俑,誰又能想到,在平平的,和旁邊土地一樣的土地之下,竟然藏著驚動世界的兵馬俑!每一個兵馬俑在出土之前都是彩色的,當時更像真人,但過不了多久就褪色了。
除了兵馬俑,還有被列入世界物質文化遺產的銅車,按照真物的三分之一比例制造,制做得令專家都驚嘆不已。這個銅車的發現打破了許多世界紀錄,也為我國爭了不少光。
望著這些栩栩如生的兵馬俑,我仿佛回到了秦朝,回到了那一個風起云涌的時代,秦皇的暴政既創造出了舉世之做,也使人民痛苦不堪,導致秦朝很短得滅亡。想到這里,我既為秦朝的短暫而嘆息,又為秦皇的暴政而氣憤。
秦兵馬俑,我為祖先的智慧而驚嘆,也為受壓迫的人民而同情,更為秦朝統治者的殘暴而沉思。秦朝,雖然離我們很遙遠,但其中的事物仍讓人思索。
參觀兵馬俑參觀兵馬俑篇十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特別喜歡跟著語文課本里的名山大川去旅游。每到一個地方,我都會尋找一件當地有特色的物品留作紀念。色彩斑斕的蝴蝶、滿面笑容的火山石爺爺……這些可愛的小紀念品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我在書本中學習自然美景,在風景中體會文化精華。
新學期開學,翻開新的語文書,那篇《西安兵馬俑》深深地吸引了我,課文詳細地介紹了兵馬俑的恢弘氣勢和高超的制作工藝,這些那些精美的圖片讓我對西安古城充滿了向往。
從博物館出來,我發現路邊在賣按比例縮小的“兵馬俑”模型,做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看到它們我想,如果我買上一套帶回去給同學們看一看,摸一摸,他們一定對這些“小號兵馬俑”愛不釋手。
從西安滿載而歸,我把拍攝的兵馬俑照片仔細地整理出來,做了有關兵馬俑詳盡情況的幻燈片,并把一套兵馬俑模型帶到學校,跟語文老師建議我為大家介紹有關兵馬俑的內容。在語文課上,我為同學放映幻燈片,向大家講解:“身材魁梧,頭帶鶴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的是將軍俑,神態自若;體格健壯,體形勻稱,身穿戰袍,披掛鎧甲,手持兵器的是武士俑,威武強壯;身著短甲,下穿緊口褲,左手握弓箭,右手執韁繩的是騎兵俑,緊張嚴肅……”同學看到一張張精彩的照片,仿佛身臨其境,從不同角度欣賞到了神采奕奕的兵馬俑,體會到了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同學們有的聚精會神,有的目瞪口呆,有的歡呼雀躍:“太棒了,真過癮!”當我把小兵馬俑模型拿出來時,同學們更是驚訝不已,他們沒想到不僅能看到兵馬俑的精彩照片,還可以親手摸一摸小兵馬俑。小兵馬俑在同學們手中小心翼翼地傳遞,大家仔細地研究著這些造型各異的兵馬俑發型頭飾、衣著打扮。同學們感慨萬千,這些兵馬俑,不僅僅是一件件藝術品,更是人類智慧和文明的結晶,象征著我們泱泱古國的燦爛文化。看到同學們欣喜萬分的樣子,我也高興地笑了。我不僅自己大飽眼福,也讓同學們分享了我的旅游快樂。課后,同學們紛紛上網查找有關資料,從不同方面了解兵馬俑,學習到了許多課本外的知識。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我們的學習不能局限在教室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可以通過許多方法來學習知識。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們要學會分享,共同學習,才能更好地品味中國古老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