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正月十五鬧花燈篇一
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湯圓可是元宵不可缺少的角色哦!做湯圓很簡單:先抓一把面,搓圓,再用大拇指頂出一個像碗一樣的窩,這窩就像一個家,芝麻糖可以在里面舒舒服服地睡大覺吧!然后關上門,一個湯圓就ok啦!接著,它們要和水來個“親密接觸”。湯圓一個個排著隊,跳進了“游泳池”里。一開始,它們挺乖的,蹲在鍋底休息。過了一會兒,它們按捺不住了,在快樂的“波濤”里,開始了它們的“水上芭蕾”。那一招一式,挺規范的嘛!水溫越來越高,湯圓兒們憋得慌,紛紛探出頭,透口氣,這時,它們就可以出鍋了。
湯圓剛端上來,我就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小口,好燙!我又咬了一小口,啊!芝麻的香,糖的甜,湯圓皮的黏,多么美妙啊!嚼一嚼,香甜味越來越濃郁,都在嘴里彌漫。它們像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小精靈,飄來飄去,觸摸我的味蕾,讓我胃口大開。我狼吞虎咽地吃了好多,完全陶醉在這香甜之中。
吃完飯,夜幕已至,我們一家人欣喜若狂地來到大壩上,大壩上人山人海!光彩奪目的燈使我眼前一片璀璨。有的樹的樹干上還纏著五光十色的晶條。人們頭戴牛角燈,頸上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手上拿著五彩繽紛的燈,真是美不勝收!彩燈把黑漆漆的大壩照得流光溢彩。大壩上熱鬧非凡,放炮聲接二連三。一朵朵綻放的禮花騰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見深藍色的天空布滿了五彩斑瀾,姹紫嫣紅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仙女散花,如一個個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著彩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晚照亮了,把元宵之夜變得絢麗多彩。我簡直被這分外妖嬈的景色迷住了。
深藍色的夜空中飄滿了數不勝數的孔明燈。我帶著好奇的心,放飛了一盞最耀眼的'孔明燈。許下最美好的愿望。一起放飛,盞盞天燈,放飛人們的希望和夢想,帶來光明和吉祥!孔明燈像千萬個金黃色的星星,帶著我的愿望越飛越高。
我仰望天空,看孔明燈,看月亮。好圓好豐滿的月啊!一輪金黃的月已經高高地掛在天空中,向地下灑下皎潔的月光,像輕紗一樣溫柔。天空中很淡,風很輕,月很美,構成一幅畫。
我過了一個香香甜甜、紅紅火火的元宵。我帶著美好的愿望,走向明天。
正月十五鬧花燈篇二
正月十五真熱鬧,人們猜燈謎、吃元宵、觀花燈、放花炮,真是“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來到馬路上,眼前的景色簡直把我驚呆了。“火樹銀花不夜天”是最好的寫照,白天光禿禿的大樹、草地,像變魔術似的鮮活起來。地上小草充滿生機,樹干的顏色鮮艷極了,有紅色的、黃色的、綠色的、還有五彩的,樹枝上爭奇斗艷,有競相開放的花朵,有翩翩起舞的蝴蝶,有“嗡嗡”歌唱的蜜蜂,還有的像是流出的甘甜的露珠,它們一閃一閃,像天上的星星灑落下來,和我們一起感受這節日的快樂。
我們隨著觀燈的人流來到公園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條盤在大門口的栩栩如生的金蛇,金燦燦的非常引人注目,大大的蛇頭、粗粗的蛇身、長長的蛇尾,尤其是它那紅紅的、巨大的蛇信子上,還掛著一個金色的“福”字,像是在預祝人們在新的一年福壽康寧。
再往里走,燈光越來越亮,花燈的樣式也越來越多,有的像高大的圣誕樹,有的像威武的獅子,有的像飛天巨龍,還有的是鯉魚跳龍門、龍鳳呈祥、五谷豐登。在中心廣場,周圍掛著一圈紅紅的燈籠,每個上面都有一條金色的小蛇在跳舞,正中央有一個巨大的花燈,上下都鑲有金色的祥云圖案,中間的倒“福”字,流光溢彩,紅紅的燈籠襯托著金色的祥云和“福”字,金光閃閃的祥云和“福”字點綴在燈籠上,一派吉祥和喜慶。我好奇的問:媽媽,“福”字為什么要倒著呢?媽媽邊走邊說:“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于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于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我聽了后說:哦,原來還有這么有趣的故事。
我們走著、笑著、觀賞著,在這燈的海洋,燈的世界里,到處都充滿了幸福和歡樂。
正月十五鬧花燈篇三
正月十五元宵前的這幾天,對于熱愛福州傳統特色文化燈會的我,自然不會錯過這種絕好的機會。
這不我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特別參觀兩馬同春鬧元宵燈會。與往年相比,聽說今年的兩馬元宵活動規模更大,水平更高。趁此機會逐與家人開車沿著寬暢的'江濱大道直奔馬尾區去觀賞燈會。
坐在車上,一個小時的路程一閃而去,當我想到自己馬上會看到的美麗景象,心情也越來越激動。
走著走著,我看到了幾位臺灣馬祖人民和幾位福州正津津有味地宣傳燈會的熱鬧、美麗和有趣,訴說著海西兩岸經濟發展的好處與變化,湊近一看,他們并不因為不是生活在一起,而感到陌生,因為我們大家都是中國人!
正月十五鬧花燈篇四
元宵節那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了人山人海的時代廣場,欣賞那些精制的花燈。
我看市中心美麗的瓜鄉少女,手捧一個大而誘人的哈密瓜站在由哈密瓜堆成的寶塔上。寶塔下,五個福娃擁抱著她,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嬉戲玩耍。
我們繼續往前走,突然一個龐然大物映入我的眼簾。我定睛一看,原來是一條巍然屹立的巨龍。這條巨龍足有20米長,1米寬。龍的眼睛是用明亮的電燈制成的,龍頭還可以自由擺動,真是栩栩如生。我們再往前走,望見凱旋門門前的一個花燈門真是色彩迷人,給凱旋門又添了幾分姿色。
我們穿過有兩個瓜鄉少年搭成的門就進入了福娃長廊,它前面的兩只一粉一藍的小老鼠吸引了我,我顧不得欣賞福娃花燈和媽媽的叫喊,連忙跑過去要看個究竟。哦!原來是小老鼠在開派隊呢!而且由剛才那兩只小老鼠來跳旋轉舞,多么有趣啊!
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紅旗桿旁,前面一個燈籠形式的花燈更是美不勝收,而且在最后面告訴我們:哈密會永遠和諧永遠美好!
雖然花燈不多,但我從精致的花燈中感受到它象征著哈密在奔騰飛速的發展!我相信,哈密的明天將會更美好;奧運會在北京舉辦的會非常成功!今年是奧運年,所以我希望我們中國的奧運金牌拿的是最多的!讓我們為奧運健兒喝彩吧!
正月十五鬧花燈篇五
寒假生活像一個千變萬化的萬花筒,豐富多彩,成為我記憶深處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在這些風景線中,那次堆雪人的經歷無非是最耀眼的了。
冬爺爺駕著雪橇劃走了,而在臨走之前,它還送給我們一場雪,作為最后的獻禮。
晨起,眺望遠處,銀裝素裹,大地披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襖,樹上掛滿了水晶燈。
我和妹妹急忙跑到樓下,踩著雪,“咯吱咯吱”好似一曲悠揚悅耳的交響曲。忽然,妹妹突發奇想對我說:“哥哥,不如我們去堆雪人吧!”“好!”我贊同了妹妹的想法。
我們先從樓上找來四個塑料套當手套,先用腳后跟蹬住,一點一點地把雪往出鏟。半路“殺”出個環衛工人,他可幫了我們大忙,借給了我們兩把鐵鍬。我把鐵鍬插進雪中,用力往下鏟,往起一舉,向雪堆上蓋去,而妹妹剛插入雪中,準備舉時,結果用力過猛,吃了一個“狗啃泥”。那滑稽的樣子,逗得我倆哈哈大笑。
不一會兒,雪聚積夠了,我先用鐵鍬鏟平,然后找來兩根紅領巾,與妹妹不停地打磨著雪人的身子。
身子很快就做好了,雪人的頭可大費周折。我們先捏了一個小雪球,然后我給妹妹滾過去,妹妹又給我滾過來,真累人。
“不行,這樣太慢了。”妹妹發現了問題。
我想:“雪球滾來滾去太慢了,不如做個桶狀的吧,來的快做起來也簡單!”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妹妹,她也覺得這個辦法可行。
于是我們先找來一個廢舊的桶,將雪放進去,壓了又壓,蓋在了身體上。不一會,頭也做好了。
我和妹妹撿了一些小石頭和松樹枝,將兩塊大小差不多的石子,安在雪人的頭上,又拿了一顆較大的石子作為雪人小巧玲瓏的鼻子,然后給雪人找來了松樹枝當成能說會道的櫻桃小嘴。就這樣,一個天真無邪的雪人堆好了。
現在,窗外又下起了鵝毛大雪,一片片雪花飄落在我眼前,我又不禁想起了那次堆雪人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