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觀后感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最后一分鐘觀后感最后一分鐘的閱讀感想篇一
1.認識5個生字
2.了解詩歌所表達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歌:《最后一分鐘》.
初讀感知
◆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可以在小組內互相交流.
討論交流
◆指名讀詩,讀后評價是否正確流利.
◆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鐘”,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體會詩歌內容
◆讀第2、3節,想一想:作者分別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歡樂,挺直了中國人的脊梁,展~t-eq香港的土地和天空,~--?-等條約終被撕毀,領土、主權的回歸.)有感情地朗讀第2、3節.(自豪、激動、喜悅.)
◆讀第4節,想一想:“第一朵紫荊”是什么?我們應該帶著怎樣的情感來讀?(急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總結升華
◆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什么?(中國強大了,祖國領土更完整了,中國人是愛自己的祖國的,盼望祖國早日實現和平統一大業.)
◆觀看香港回歸時的圖片或影視資料,感受那令人振奮的一刻.
布置作業
最后一分鐘觀后感最后一分鐘的閱讀感想篇二
課型
新授
課題
《最后一分鐘》
課時
1
設計教師
教學目標設計1、認識5個生字。2、了解詩歌所表達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設計以讀代講,自己認為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同桌間互相檢查,或教師指名讀。?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可以在小組內互相交流。不懂的詩句提出來,和小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板書設計
自豪
最后一分鐘??????????? 激動???? 美好祝愿
喜悅
課后反思“三分詩,七分讀”,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促進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我把握住這幾個要點進行教學設計。????? 說實話,自己教學完本課后,覺得不盡人意。教學時間安排不夠好,前松后緊,對于第四小節的處理有些簡單。拓展閱讀《香港回歸詩歌》已經沒有時間來處理。課后仔細想想,可能是因為導入新課時,學生的情緒沒有被調動起來。學生自己讀的較多,但是展示的機會較少,主要是自己感覺時間緊張。總之,以后要注意避免此類現象。
最后一分鐘觀后感最后一分鐘的閱讀感想篇三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曾經讓千萬中國人激情澎湃。作者用這首充滿激情的詩,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詩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熱烈,作者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誦讀詩歌中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全詩共有4個小節。第一小節是全詩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擬人化了,就像是親人談心似的,去“傾聽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歸程”。第二小節表達了人們眼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時,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的心情。第三小節主要是講作者聯想到了香港的屈辱歷史,聯想到了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表達了如今揚眉吐氣的歡欣鼓舞。第四小節是說香港從此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表達了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情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福。
“三分詩,七分讀”,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促進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可引導學生先自讀自悟,借助文字再現香港回歸時的動人場景;然后交流感受,啟發學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對詩句的領會、理解,感悟香港回歸祖國那一時刻中國人內心的激動與自豪;最后結合詩歌內容引導學生抑揚頓挫地朗讀,讀出全中國人民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情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福。
1、認識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通過誦讀詩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
1課時。
收集與詩歌內容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或影視資料,如香港的歷史,香港回歸時的情景以及香港回歸后的繁榮景象等。
1997年6月30日是無數中國人徹夜難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無數顆心在期待著一個莊嚴的時刻。香港維多利亞灣畔,中英兩國政府將要進行香港政權交接儀式。與祖國分離150年的香港,將重新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熱切期盼的時刻啊!所有的中國人都急切地盼望著等待著這最后一分鐘的到來。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詩歌──《最后一分鐘》,重溫那激動人心的一刻!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1、自由朗讀詩歌:
要求:讀對讀通,遇到不熟悉或容易讀錯的字借助拼音多讀一遍。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互相交流:
脊梁:即脊背,人或動物背上中間的骨頭。常被比喻為氣節、骨氣。
硝煙:炸藥爆炸后產生的煙霧。
骨髓:骨頭空腔中柔軟像膠一樣的物質。詩中“那深入骨髓的傷痛”是說列強的侵略恥辱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傷痛。
3、默讀詩歌,想想每節詩主要講了什么?
全詩共有4個小節。第一小節是全詩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擬人化了,就像是親人談心似的,去“傾聽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歸程”。第二小節表達了人們眼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時,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的心情。這種情感,作者是通過一些特寫鏡頭的描述來真切表現的,如“旗幟”,“旗桿”,“寂靜”的場面,“微微顫抖的嘴唇”,“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等。第三小節主要是講作者聯想到了香港的屈辱歷史,聯想到了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表達了如今揚眉吐氣的歡欣鼓舞。第四小節是說香港從此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表達了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情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福。
4、質疑、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把不懂的詩句勾畫出來,聯系課前搜集的有關香港的資料和小組同學一起討論,爭取讀懂。
詩歌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兩次讀書,方式不同,目的不同。一讀,讀對讀通,理解詞語;二讀在默讀中思考,提煉主要內容,發現問題,質疑并討論解決,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1、指名讀詩,邊讀邊評價、指導字音:
“髓”是平舌音,讀上聲“suǐ”而非“suí”;“剎”與“鑄”是翹舌音,不要把“剎(chà)”讀成“shà”“顫抖”的“顫”讀“chàn”不是“zhàn”。
2、讀著這首詩,哪些語句讓你感覺熱血澎湃?
請讀給同學聽,讀出你奔涌的豪情,說出你內心的感動。
“聽所有中國人的心跳和叩問”;“是萬眾歡騰中剎那的寂靜”;“是誰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著那個名字/香港,香港,我們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等。這些詩句,表達了人們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烈期盼與激動、自豪的感情。)
誦讀詩歌,在朗讀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體會出的感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在感情朗讀中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陶冶與感染。
1、感受儀式前的激動:
⑴ 指名讀第1小節。
⑵ “讓我拉住你的手”“聽你越走越近的腳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作者把香港擬人化了,就像跟親人談心似的,飽含了作者對香港的深情。)
⑶ “叩問”怎樣理解?所有中國人叩問的是什么?請同學們輕輕地讀最后一句。
(叩問:真誠熱切地詢問。“中國人叩問的是什么?”學生的理解是多元的,可以叩問香港為何要走過150年的艱辛才回到祖國的懷抱;可以叩問香港在游離母親的這段時光走過了多少風風雨雨……)
“多元解讀”給了學生更廣闊的空間,擴展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豐富了文本的內涵。
⑷ 想一想:
(激動無比。)
2、體驗儀式中的自豪:
⑴ 自主學習第2、3節:
(課件提示)
(百年的痛苦歡樂,挺直了中國人的脊梁,香港的土地和天空,虎門硝煙、發黃的舊條約。)
① 播放電影“虎門硝煙”的片段,了解面對侵略者的無恥行徑,有骨氣的中國人的奮力抗爭。
② “發黃的舊條約”指什么?
(《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③ “那深入骨髓的傷痛”指什么?
(“那深入骨髓的傷痛”是說列強的侵略恥辱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傷痛。)
(曾經的屈辱和痛苦讓我們痛楚,而此時香港回歸之際,壓在中華兒女心頭百年的恥辱終于雪洗。中國人民的心情是復雜的,酸楚、激動、自豪,喜悅所有有淚珠在緩緩地流淌;“使大海沸騰”是說人們期盼已久的愿望終于實現之時噴涌而出的愛國熱情,非常強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騰似的。)
板書:
自豪、激動、喜悅。
⑷ 看著那冉冉升起的旗幟,你的心情是怎樣的?讀出你的感受:
指名讀,教師相機評價讀。
3、讀中感悟儀式后的暢想:
⑴ 齊讀第4小節,讀后評價:
(紫荊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花,這里的“紫荊”指香港;暗示著回歸后的香港會更加的繁榮、富強。)
⑵ 第四小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板書:
美好祝愿。
指名讀,齊讀。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課件播放:
(香港回歸的錄像資料。)
自豪
24、最后一分鐘 激動 美好祝愿
喜悅
1、這些帶點的字看起來那么熟悉,可有時卻經常聽到人們對他們錯誤的稱呼,請你試試找出正確讀音。請用“√”勾出來。
硝(xiāo xuē)煙 叩(kē kòu)問
2、誦讀詩歌,濃濃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溢于言表。請再一次回憶這些激情澎湃的詩句。
此刻,是午夜,又是……
所有的眼淚都是____的日出,
所有的禮炮都是____。
香港,讓我緊緊拉住你的手吧,
___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歸程,
然后去奔跑,去____,
去迎接那新鮮的
___的、芳香的
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___……
3、香港、澳門、中國臺灣都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讓我們牢記國恥,激勵自身。
⑴ 香港于__年__月__日,__于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的懷抱。
⑵ “當一紙發黃的舊條約悄然落地”,這里的“舊條約”是指______。
這句話讓你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香港的屈辱歷史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要讓學生課前搜集關于香港的歷史資料,并學習整理資料,從而對“香港被割讓的歷史”、“香港回歸歷程”、“香港回歸之后的繁榮”的有一定的了解。學生搜集的資料可能比較雜亂,這就需要教師提煉信息資源,使其在圖、文、聲、像下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從而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涵詠、誦讀詩歌并在讀中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是本課的重點,應采用多種方法引導詩歌表達的情感。讓“讀”貫穿整堂課,初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接著品讀詩歌,感悟那些感情充沛的語句;然后讀悟結合,研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詩句;最后以悟促寫,直抒胸臆。
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述的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可讓學生深入體驗:如果你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中的一員(身份可由學生自主設想),或者你在街道上、在電視機前、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你最想說什么?教師可扮演記者“現場采訪”。
最后一分鐘觀后感最后一分鐘的閱讀感想篇四
1、學生曾在三年級學過《“東方之珠”》,對香港有所了解,結合本組訓練重點,課前要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香港回歸的資料。可通過師生交談引導學生從“香港被割讓的歷史”、“香港回歸歷程”、“香港回歸之后的繁榮”三個方面去搜集與整理相關資料;也可分小組合作搜集資料,每人或每個小組依自身情況搜集其中的一類資料。如果有條件,教師可準備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等相關資料的課件。
2、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抓住作者直抒胸懷的詩句體會情感。如,“聽所有中國人的心跳和叩問”;“是萬眾歡騰中剎那的寂靜”;“是誰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著那個名字/香港,香港,我們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等。透過這些詩句,人們那激動、自豪的感情與熱切歡迎之情等溢于言表。
聯系所搜集的歷史背景資料理解詩句,體會情感。第三節作者聯想到了虎門銷煙和英國殖民主義者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一百多年前,英國侵略者*鴉片加洋槍洋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香港被長期割讓給英國。雖然有血氣的華夏兒女奮力反抗,但終因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而導致中華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這些已成為所有中國人的恥辱與心頭之恨。而在香港回歸之際,壓在中華兒女心頭百多年來的恥辱終于被雪洗了。香港回歸祖國,是祖國日益強大與繁榮的有力見證,是對所有炎黃子孫的巨大激勵與鼓舞。這一刻,無數的華夏兒女流下了激動的熱淚,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熱切期盼的時刻啊。“使大海沸騰”是說人們期盼已久的愿望終于實現之時噴涌而出的愛國熱情,非常強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騰似的。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述的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可讓學生深入體驗:如果你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中的一員(身份可由學生自主設想),或者你在街道上、在電視機前、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你最想說什么?教師可扮演記者“現場采訪”。
3、“三分詩,七分讀”,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促進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結合詩歌內容引導學生注意朗讀時的抑揚頓挫:即注意節與節之間以及每小節之內詩句的停頓;有的詩句語氣要高昂,有的詩句語氣要沉重;有的要讀得堅定有力,有的要讀得親切舒緩,等等。為了激發學生朗誦興趣,還可當堂分組排練集體詩朗誦,進行即興表演與點評;必要的時候,教師或者請班上朗誦能力強的同學進行示范朗誦。
4、本課要求認識5個生字,要注意區分“髓”是平舌音,“剎”與“鑄”是翹舌音,不要把“剎(chà)”讀成“shà”。
最后一分鐘觀后感最后一分鐘的閱讀感想篇五
a卷 課堂教學跟蹤訓練(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
(19分)
___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________。
_這些特寫鏡頭來真切表現愛國情感的。
行的基本方針“______”、“______”、“______”。
(39分)
1、看拼音,寫詞語:(18分)
zhù jìn
()?xiāo yān
()? gǔ suǐ
() ? chà nà
()kòu mèn
()shāng hén
()2、多音字組詞:(12分)
悄:qiǎo()盡:jìn()空:kōng()
qiāo()jǐn()kòng()
3、我能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9分)
( )的紫荊花鮮艷的( )一( )鮮花
( )的紫荊花鮮艷的( )一( )鮮花
( )的紫荊花鮮艷的( )一( )鮮花
(選詞填空):(9分)
寂靜安靜平靜
1、星期一升旗,校長講話時,隊伍里十分( )。
2、到了深夜,整個山村格外( )。
3、一陣大風停止后,西湖的湖面又恢復了( )。
(14分)
此刻,
是午夜,又是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嶄新的日出,
所有的禮炮都是世紀的鐘聲。
香港,讓我緊緊拉住你的手吧,
傾聽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歸程,
然后去奔跑,去擁抱,
去迎接那新鮮的
含露的、芳香的
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紫荊……
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這一節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4分)
3、用“~~”畫出直抒胸懷的詩句。(5分)
(20分)
在這首詩里,作者在許多地方都采用了直抒胸懷的手法,來表達感情。請你學著寫一首詩,抒發自己的感情。
b卷 知識技能綜合應用(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
(50分)
1985年4月29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一架航天飛機騰空而起,直上云天。
在七名宇航員中,有一位帶了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他是誰,怎么帶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原來是一位中國血統的美籍(jí jì)科學家,他的名字叫王贛駿。王博士為了表示他對中華民族的赤子之情,把中國國旗帶在身邊,讓它陪著自己,在太空漫游。
在美國,有成千上萬名科學家都夢想能登上航天飛機,可是要進入太空搞科學試驗,不僅要有科學家的高超本領,還得有飛行員的強健體質,所以美國國家宇航局規定的挑選條件非常苛(kē hé)刻。
三年前,王贛,駿博士同幾百名科學家一起通過了初步挑選,一年半后經淘汰(tài dà)剩下四個人。到了后來就只剩下他和另一位美國科學家了。三年中,王贛駿博士進行了六千多次失重訓練,克服了各種困難終于取得了飛上太空的資格。
太空的景色十分神奇。航天飛機每隔90分鐘繞地球一圈,每隔45分鐘就有一次日落日出。地球在陽光的映照下,絢(xuàn xán)麗多彩,漂亮極了。
1、給文中的字選擇正確讀音打“√”。(6分)
2、王贛駿是怎樣在太空遨游的?你從這些內容中體會了什么?(16分)
3、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是通過哪些材料表達的?(16分)
4、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12分)
(60分)
在我國南海的萬里碧波上,有一顆燦爛的明珠,它就是富饒美麗的海南島。
海南島是祖國的第二大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島上有許許多多的橡膠園、椰子園和熱帶植物園。腰果、咖啡、胡椒、芒果、荔枝、龍眼、菠蘿等,在不同季節里掛滿枝頭;海參、海龜、鮑魚、大龍蝦等名貴水產bú jì qí shù();鐵礦、石油和天然氣等蘊藏量也非常豐富。
海南島一年四季氣候宜人,風景優美。高高五指山挺立在海島的中部,山上熱帶林木郁郁蔥蔥,四季常青。由山間小溪匯成的萬泉河滔滔奔流,澆灌著兩岸的農田。地處最南端的天涯海角,海天一色,美麗壯觀。旅游勝地亞龍灣海灘,有七千多米長,一望無際的海灘,沙白如銀,各種顏色的貝殼碎片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眺望大海,風兒和海浪好像在海面上嬉戲追逐,濺起千萬朵白蓮般的浪花,海潮嘩嘩,漁帆點點,景色十分迷人。
海南島的椰林風光逗人喜愛。你看海灘上那一片片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綠色的píng zhàng(),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椰子樹,樹形奇特,樹干沒有分枝,樹梢上的綠葉像一把撐開的大傘,傘下果實累累。海風吹來,綠葉搖擺,仿佛在向人們招手。每當清晨或傍晚,你坐在沙灘的礁石上,面對著大海,聽著海浪拍打的聲音,望著海上紅日東升或落日西沉的奇景,你一定想高歌一曲,贊美這秀麗的海南風光。
1、根據文中的拼音在括號里寫出對應的詞語。(4分)
2、文章題目“南海上的明珠”是用明珠比喻( )。(6分)
3、從本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4分)
贊揚──( )儲藏──( )
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12分)
5、將本文分為三段,概括每段的段意。(24分)
最后一分鐘觀后感最后一分鐘的閱讀感想篇六
《最后一分鐘》是新課標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課內閱讀課文,這篇閱讀課文以一首詩歌的形式出現。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詩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熱烈。作者把他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由于學生曾在三年級學過《“東方之珠”》,對香港有所了解,我結合本組訓練重點,在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香港回歸的資料。從與學生的交談中引導學生從“香港被割讓的歷史”、“香港回歸歷程”、“香港回歸之后的繁榮”三個方面去搜集與整理相關資料從而加深對香港的認識與了解。接著,我采用播放相關的課件,運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1 抓住作者直抒胸懷的詩句體會情感。如,“聽所有中國人的心跳和叩問”;“是萬眾歡騰中剎那的寂靜”;“是誰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著那個名字/ 香港,香港,我們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等。透過這些詩句,人們那激動、自豪的感情與熱切歡迎之情等溢于言表。2聯系所搜集的歷史背景資料理解詩句,體會情感。如聯系虎門銷煙和英國殖民主義者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一百多年前,英國侵略者靠鴉片加洋槍洋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香港被長期割讓給英國。雖然有血氣的華夏兒女奮力反抗,但終因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而導致中華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這些已成為所有中國人的恥辱與心頭之恨。而在香港回歸之際,壓在中華兒女心頭百多年來的恥辱終于被雪洗了。香港回歸祖國,是祖國日益強大與繁榮的有力見證,是對所有炎黃子孫的巨大激勵與鼓舞。這一刻,無數的華夏兒女流下了激動的熱淚,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熱切期盼的時刻啊。“使大海沸騰”是說人們期盼已久的愿望終于實現之時噴涌而出的愛國熱情,非常強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騰似的。3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述的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我讓學生深入體驗:如果你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中的一員,或者你在街道上、在電視機前、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你最想說什么?4 引導學生運用多種不同的朗讀形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由于剛學完《圓明園的毀滅》不久,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在中國的種種罪行還深深地印在每一個同學的腦海里,同學對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憎恨還未消退,所以對香港能回歸我們祖國媽媽的懷抱,是非常歡迎的,都覺得這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情。在這節課上,我正深入挖掘教材的內在愛國因素,愛努力地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鼓勵他們樹立學習的目標,發憤學習,為中華的騰飛而努力向前邁進。
一、自讀閱讀鏈接,理解課文題目。
首先,我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自讀閱讀鏈接,自己理解“最后一分鐘”是指哪一分鐘?然后指名回答,最后一分鐘是指1997年6月30日23點59分—1997年7月1日0時0分,這一分鐘。這一分鐘有著什么特殊的意義?指名生答:這是香港回歸的最后一分鐘。此時此刻,中國人的有著什么樣的特殊的情感?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學習。
二、了解目標,明確學習目的。
學生自讀學習目標,弄清本課的意圖。
三、自學課文,盡量完成目標。
學生自讀,標畫,盡量完成目標,把不懂的地方標出來。
我采用播放相關的課件,運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1)抓住作者直抒胸懷的詩句體會情感。透過這些詩句,讀出那激動、自豪的感情和熱切歡迎之情。(2)聯系所搜集的歷史背景資料理解詩句,進一步體會情感。(3)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述的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讓學生深入體驗:(如果你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中的一員,或者你在街道上、在電視機前、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你最想說什么?)(4)引導學生運用多種不同的朗讀形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
五年級語文上《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興慶區上前城小學???? 趙淑梅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促使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的手段。因此教學時我結合詩歌內容引導學生注意朗讀時的抑揚頓挫;即注意小節之內以及小節與小節之間的停頓;向學生明確:有的詩句讀的語氣要高昂,有的詩句讀的語氣要沉重;有的要讀得堅定有力等等。為了激發學生讀的興趣,我又讓學生進行小組間的比賽讀、評議;聽朗讀磁帶讀、找差距等,進行讀的指導,達到讀的目的,讀中也促使學生對詩歌的進一步理解,學生讀的興趣較濃。
詩歌教學一直是我想認真揣摩的一個教學切入點。從《山城的霧》《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再到這次的《最后一分鐘》,我進行了各方面不同的嘗試。教學中,我力求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在一系列的教育訓練中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
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電化教育創設情趣。一張香港回歸的震撼人心的畫面,一段教師聲情并茂的旁白,把學生引到了1997那個刻骨銘心的一分鐘,孩子們也明白了這一分鐘的珍貴,深入探究的欲望就更加強烈。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大提高,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朗讀貫穿始末。
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梁。橋的一頭是課文,另一頭是學生。讀著讀著,沿坡討源,據文入情,神游其中,增進理解。可以說,朗讀猶如學生領會課文主旨的指揮棒。在教學中,利用初讀,逐節理清文章脈絡;運用細讀,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感情;采用精讀,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啟用熟讀,把詩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語言文字融為一體,牢固地保留在頭腦中,積淀語感。
3、選擇課外閱讀。文章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相當豐富。在課前預習設計上我并沒有讓學生的情感有所側重,而是就當時當地的歷史條件進行收集。課堂上,學生收集的豐富的課外資料超出了我的想象。課外資料閱讀在教學中的作用相當大,精神營養豐富,道德質地醇厚,感情成分飽滿,適合時代需求,使孩子們真正感受假、丑、真、善、惡、美,陶冶學生情操,增強進步意識,提高學生素質。
但是教學只有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才能發現理論與實際的磨合口。課上完,細節的思索卻不斷。
《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1,初讀降低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順口.
4,聯系實際,補充資料,進一步深化主題,激發愛國情懷.
最后一分鐘觀后感最后一分鐘的閱讀感想篇七
1.認識 5 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讀通詩歌,讀懂詩歌,激發其熱愛祖國的情感。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利用多媒體出示詩歌《七子之歌——香港》。
我好比鳳閣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
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2.教師范讀該詩。
3.你聽到了什么?(聽到了一位在外受到蹂躪的孩子呼喚母親的聲音。)這個可憐的孩子就是香港。他自從 1898 年被英國強占、奪走之后,歷經了 99 年的飄泊和欺凌。聽,是什么聲音?(利用多媒體播放鐘聲)這是 1997 年 7 月 1 日的鐘聲,這是中華兒女期盼了 99 年的鐘聲。
今天,讓我們再一次重溫1997年7月1日,中國歷史博物館門前的香港回歸倒計時牌上那大大的“零”字出現的一刻,中國人民噴涌而出的愛國激情吧!(板書課題)你想帶著怎樣的感情讀課題?(自豪、興奮、喜悅。)
二、初讀詩歌,讀通詩歌
1.請大家自由地讀讀這首詩,做到通順、流暢。
2.教師范讀。
3.你能像老師一樣有節奏地朗讀嗎?
三、再讀詩歌,讀懂詩歌
1.這首詩一共分為了幾節?每一節主要講了什么?(全詩共分 4 節。)
2.讀讀第一節,你讀懂了什么?(通過多讀,體會作者以及全中國的人在香港即將回歸的那一刻的渴盼而激動的心情。)
3.利用反復誦讀的方法,小組討論交流對第二至四節的理解。
4.全班交流。
(1)第二小節表達了人們眼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時,無比激動與自豪的心情。這種情感,作者是通過一些特寫鏡頭的描述來真切表現的,例如,“旗幟”、“旗桿”、“寂靜”的場面、“微微顫抖的嘴唇”、“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等。
(2)第三小節主要是講作者聯想到了香港的屈辱歷史,聯想到了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表達了如今揚眉吐氣的歡欣鼓舞。
(3)第四小節是說香港從此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表達了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情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福。
四、誦讀詩歌,讀美詩歌
1.香港在歷經了99年的漂泊后今日終于回到了母親的懷抱,請你用朗誦來表達這最后一分鐘的激動與喜悅吧!
2.學生朗誦,互相評議。
3.全班同學集體朗誦。
五、作業
準備一次詩歌朗誦會。(可以是搜集的詩歌,也可以是自己創作的詩歌。)
六、板書設計
最后一分鐘
自豪情 祝福情
最后一分鐘觀后感最后一分鐘的閱讀感想篇八
1、認識5個生字
2、了解詩歌所表達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收集與詩歌內容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或影視資料,如香港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回歸時的情景等。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那個日子嗎?1997年7月1,就是香港回到祖國母親懷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風飄揚;在那一刻,美麗的紫荊花在香港四處開放,中華民族又圓了一個團聚的夢,祖國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歌:《最后一分鐘》。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己認為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后,同桌間互相檢查,或教師指名讀。
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可以在小組內互相交流。
默讀詩歌,想想每節詩主要講了什么。不懂的'詩句提出來,和小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
指名讀詩,讀后評價是否正確流利。
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讀第1節,想一想:還有最后一分鐘,香港就要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此時此刻,所有中國人的情感是怎樣的?(激動無比的。)讀出這種情感。
讀第2、3節,想一想:作者分別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歡樂,挺直了中國人的脊梁,展~t—eq香港的土地和天空,~——?—等條約終被撕毀,領土、主權的回歸。)有感情地朗讀第2、3節。(自豪、激動、喜悅。)
讀第4節,想一想:“第一朵紫荊”是什么?我們應該帶著怎樣的情感來讀?(急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什么?(中國強大了,祖國領土更完整了,中國人是愛自己的祖國的,盼望祖國早日實現和平統一大業。)
觀看香港回歸時的圖片或影視資料,感受那令人振奮的一刻。
閱讀有關回歸的資料,了解香港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了解香港的過去與現在。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最后一分鐘》教學設計三,最后一分鐘,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