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在成長和進步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寶貴財富。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陜西景區(qū)心得體會篇一
陜西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省份,擁有著眾多著名的景點。作為旅游愛好者,我有幸走過陜西的很多地方,并在此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和體會。
第二段:兵馬俑
兵馬俑是中國古代的一處重要文物,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考古發(fā)現之一。去看兵馬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中國古代文明的偉大和歷史的厚重。同時,兵馬俑是一個宏偉的建筑群,造型逼真,雕工精細,讓人贊嘆不已。
第三段:華山
華山是陜西著名的山脈之一,也是中國最陡峭和最神奇的山之一。華山的山峰險峻,道路曲折,但卻是很多登山愛好者心中的夢想。登高遠眺,可以俯瞰秦嶺山脈,看到漫山遍野的松林和怒濤翻滾的云海,讓人有身在云端的感覺。
第四段: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西安市,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它是唐代大書法家王羲之所創(chuàng)的“千字文”所在之地,也是佛教文化在中國的重要代表。大雁塔的建筑風格氣勢磅礴,內部設施精良,尤其是塔內保存著當時各類文獻和石刻,非常珍貴。
第五段:總結
通過這些景點的游覽,我深刻感受到了陜西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也更加了解和熟悉了中國的古代歷史和文化。旅行不僅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學習體驗。在以后的旅行中,我也將更加努力,去體驗和發(fā)現更多的美麗風景,去探尋更多的歷史文化。
陜西景區(qū)心得體會篇二
香溪洞風景名勝區(qū)位于陜西安康城南郊3千米處,南依巴山,北臨漢水,山有道觀,相傳曾是呂洞賓修煉會仙之地,始建于明成化初年,面積10平方公里。
景區(qū)總面積10余平方公里,風景區(qū)周圍山環(huán)峰繞,層巒疊嶂。山下溪流蜿蜒,如遇水漲急流,懸序掛布,蔚為壯觀。山谷間野花香草,色彩絢麗。其中有花名:“香團刺”,葉狀如商,花間黃白。陽春三月,花香遠播,漫谷飄香,故名香溪。溯溪而上,谷狹山峭,懸石夾道。相傳呂洞賓曾在此修道成仙。后人在此架橋筑樓,鑿巖開洞,名之“香溪洞”。
自然景觀有香溪、鏡兒湖、黑龍泉、蒼古旱柳、古柏凌霄等數十處,人文景觀有:純陽樓、煉丹爐、駕云橋、凌霄亭、玉皇閣、溪園、得月軒、望江樓和“香溪八洞”,是一處融人文自然于一體的園林式景區(qū)。
香溪洞風景區(qū)總面積10余平方公里,分香溪洞、三天門、蜈蚣山、牛蹄嶺五個景區(qū),有50多個景點。森林覆蓋率85%以上。
建有石壁青瓦小屋1間,門上橫額石刻“去天五尺”4個大字。再上有純陽洞。洞內有百祖塑像1尊,壁間有石刻“來往大千須半日,金州南畔有柴扉”,“仙人已乘降龍去,羽士還疑化鶴來”,“古洞深深碧嶂前,遺蹤共說有神仙。春風香送桃花雨,晚日晴熏玉樹煙”等詩句。這些詩文不僅繪聲繪色地描繪了呂祖的傳說故事,也對香溪洞的美麗景色作了細致入微的描寫。除此之外,還有藥王洞、龍王洞、龍泉、八仙洞、下棋亭、架云橋、通天梯、玉皇閣等名勝古跡。
香溪洞始建于盛唐,鼎盛于明初。從明清起即為陜南道教活動場所,相傳為呂洞賓修煉會仙之地。山上刺花(七里香)滿谷飄香,山下溪溝流水潺潺,山腰八洞凌空懸崖。有呂洞賓修行的純陽樓和煉丹爐,有孫思邈采研的藥王洞。
香溪洞景區(qū)位于安康城南3公里新城辦事處境內,總面積6萬多平方米。據園內碑文載始建唐代,明萬歷庚子年(1620年),清雍正九年(1731年)兩度重修,昔稱“古洞仙蹤”,系安康八景之最。
近兩年來,香溪洞景區(qū)立足創(chuàng)建,成效卓然。目前,已獲得“陜西省平安優(yōu)秀景區(qū)”、省市區(qū)級“衛(wèi)生先進單位”、省市區(qū)級“青年文明號”、市級“巾幗文明崗”、市級“文明景區(qū)”、區(qū)級“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同時,連年被秦東聯防委評為“護林聯防先進單位”,被安康市旅游局評為“創(chuàng)佳評差最佳單位”和“雙創(chuàng)工作先進單位”,被漢濱區(qū)建設局評為“先進單位”和“先進黨組織”,孫世福局長個人榮獲漢濱區(qū)“第八屆勞動模范”和安康市“第四屆勞動模范”光榮稱號。
陜西景區(qū)心得體會篇三
陜西位于中國西北地區(qū),是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境內有大量的文化遺址、名勝古跡和自然美景,是一個極具旅游價值的地方。近年來,隨著陜西旅游業(yè)的發(fā)展,許多景區(qū)也逐漸嶄露頭角,深受游客的喜歡。我在陜西游玩了幾個景點,深深體會到了這里的文化內涵和旅游魅力,接下來就分享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秦始皇兵馬俑
在陜西,可以說“不去看兵馬俑,等于白來陜西”。作為世界上八大奇跡之一的秦始皇兵馬俑,確實名不虛傳。我從前方巨大的神秘大坑進入,感覺自己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的時代。遙想當初這些制造兵馬俑的工匠們,用盡了心思,使得每一個武士的面容都栩栩如生,形態(tài)各異,讓人不禁驚嘆于古人的技術和才華。而總共六千多個兵馬俑和陪葬坑,也反映出了當時秦國強盛的軍事實力和文化底蘊。
第三段:華山
華山是陜西著名的自然景點之一,也是五岳中的西岳。我們在這里翻山越嶺,攀爬雄峰,感受到了山巒之美與自然之靈。走在華山的險峻山路上,不難瞧見諸多狀似懸崖峭壁的絕景,更能體會到古人“登高一呼萬里空,千山歸雁共哀鴻”的豪邁和慷慨。同時,站在華山的頂峰,瞭望四方,不禁感慨自然的威力和人類文明的渺小。
第四段:大唐芙蓉園
大唐芙蓉園是位于西安市的一座大型皇家園林建筑,完美地還原了唐代帝王園林的風貌和風光。一進入這座園林,就能夠感受到濃濃的唐風,造型獨特、文化內涵豐富。在大唐芙蓉園內,我們經歷了一次穿越為王的體驗,仿佛回到了盛唐時期。園內的池塘、假山、廊橋、亭臺、樓閣等建筑,構成了一幅美不勝收的古代畫卷,讓人們重溫古代文化輝煌。
第五段:總結
通過這次旅行,我對于陜西旅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受。無論是古代文化遺跡、自然山川風景,還是現代建筑風貌,陜西都有其獨一無二的魅力。隨著旅游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相信陜西的接待能力和服務質量會更加完善,游客們在這里旅行的體驗也會越來越好。我希望未來有更多的人能夠到這里來,領略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美麗的山水風光。
陜西景區(qū)心得體會篇四
香溪洞光景名勝區(qū)位于陜西康健鄉(xiāng)北郊3公里處,北依巴山,南臨漢水,山有敘觀,相傳曾是呂洞賓建煉會仙之地,始修于亮成化初年,面積10仄方千米。
景區(qū)總面積10余仄方千米,光景區(qū)周圍山環(huán)峰繞,層巒疊嶂。山下溪流蜿蜒,如遇水漲急流,懸序掛布,蔚為壯觀。山谷間野花香草,色彩絢麗。此中有花名:“香團刺”,葉狀如商,花間黃利劍。陽春三月,花香遠播,漫谷飄香,故名香溪。溯溪而上,谷狹山峭,懸石夾敘。相傳呂洞賓曾在此建敘成仙。后人在此架橋筑樓,鑿巖合洞,名之“香溪洞”。
制作景觀有香溪、鏡女湖、烏龍泉、蒼今旱柳、今柏凌霄等數十處,人文景觀有:純陽樓、煉丹爐、駕云橋、凌霄亭、玉皇閣、溪園、得月軒、望江樓以及“香溪八洞”,是一處融人文制作于一體的園林式景區(qū)。
香溪洞光景區(qū)總面積10余仄方千米,分香溪洞、三天門、蜈蚣山、牛蹄嶺五個景區(qū),有50多個景點。叢林覆蓋率85%以上。
修有石壁青瓦小屋1間,門上橫額石刻“往天五尺”4個大字。再上有純陽洞。洞內亂爭有百祖塑像1尊,壁間有石刻“交來大千須半日,金州北畔有柴扉”,“神仙已乘升龍往,羽士還信化鶴去”,“今洞深深碧嶂前,遺蹤共說有仙人。東風香送桃花雨,晚日晴熏玉樹煙”等詩句。這些詩文沒有僅繪聲繪色地刻畫了呂祖的傳說故事,也對香溪洞的美好景色做了認偽進微的描畫。除此之外,另有藥王洞、龍王洞、龍泉、八仙洞、下棋亭、架云橋、通天梯、玉皇閣等名勝奇跡。
香溪洞始修于盛唐,鼎盛于亮初。從亮清起即為陜北敘教行為場所,相傳為呂洞賓建煉會仙之地。山上刺花(七里香)滿谷飄香,山下溪溝流水潺潺,山腰八洞騰空懸崖。有呂洞賓建行的純陽樓以及煉丹爐,有孫思邈采研的藥王洞。
香溪洞景區(qū)位于康健鄉(xiāng)北3千米新鄉(xiāng)干事處境內亂爭,總面積6萬多仄方米。據園內亂爭碑文載始修唐代,亮萬歷庚子年(1600年),清雍正九年(1731年)二度重建,昔稱“今洞仙蹤”,基礎知識,系康健八景之最。
近二年去,香溪洞景區(qū)立足創(chuàng)修,成果卓然。今朝,已取得“陜西省仄安劣秀景區(qū)”、省市區(qū)級“衛(wèi)生先輩雙位”、省市區(qū)級“青年文亮號”、市級“巾幗文亮崗”、市級“文亮景區(qū)”、區(qū)級“文亮雙位”等榮譽稱號。同時,連年被秦東聯防委評為“護林聯防先輩雙位”,被康健市旅游局評為“創(chuàng)佳評差最佳雙位”以及“單創(chuàng)事情先輩雙位”,被漢濱區(qū)修設局評為“先輩雙位”以及“先輩黨組織”,孫世福局長小我榮獲漢濱區(qū)“第八屆勞動范例”以及康健市“第四屆勞動范例”色澤稱號。
陜西景區(qū)心得體會篇五
金絲峽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陜西省東南部商南縣境內,轄屬商洛市。地處秦嶺南麓連接巴山北坡,居長江流域漢江水系丹江中游地區(qū)。境內地勢起伏,谷嶺相間,主要屬低山和丘陵地貌。丹江由西向南進入河南、湖北境內。商南縣內丹江劃分為丹北、丹南兩大部分。丹北為蟒嶺和流嶺的東延,山體渾圓,峰巒起伏;丹南處新開嶺腹地,山形陡峭,河谷深邃,水系發(fā)達,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植被覆蓋率高,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金絲大峽谷即在其中。
丹江源位于南門服務區(qū)的金絲大峽谷景區(qū)入口處,它既是太子河發(fā)源地,也是丹江的另一源頭。它既是河流發(fā)源地,也是景區(qū)山寨文化發(fā)源地。丹江源處有一龍頭泉眼,泉眼周圍是山寨文化演藝場。周圍山清水秀,秀色可餐。南山門形如舟船,船梆四周的山上布滿烽火臺。船中有山寨城墻、聚義廳。船頭便是丹江源。無疑這是一處風水寶地,任何人到此都會揚帆起航,一帆風順的。
由碳酸鹽鈣化而形成的似菠蘿狀的巖體,水流由上傾力噴灑而出,形成上窄下寬、晶瑩剔透的連線金絲,似白發(fā)魔女凌空飄動的絲絲銀發(fā),如太白金星懷中拂塵抖落的顆顆珍珠,又像三國功臣諸葛亮手中羽扇輕輕一擺,仙風迎面給您送來了智慧。
被兩塊巨石壓住的地方就是馬刨泉了。這股泉水大雨不濁,大旱不涸,常年不斷,日均流量約0.039立方米/秒,汛期流量可達1立方米/秒。泉眼有拳頭那么大,大泉眼四周有數處小泉眼,泉水爭先恐后地垂直往上冒,泛出一個又一個大大小小的水泡。立在泉邊,不由的讓人感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以前每年盛夏時節(jié),雨量充沛,泉水噴涌而出,水柱達1米多高,非常壯觀。現在泉眼已被山上滾落的巨石壓住,無法看到當時的壯觀景象了。
公園內森林資源多彩多姿,處于秦嶺獨特的南北植物交匯區(qū),既有溫帶、暖溫帶落葉闊葉樹種,又有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樹種。古樹參天,森林茂密,森林覆蓋率達89%。蘭科植物隨處可見,林間的苔蘚、蕨類等低等植物十分豐富,形成獨具特色的峽谷生態(tài)系統(tǒng)。
去金絲峽最好由商南縣城前往,從商南縣城去金絲峽是一條省級公路,柏油路直通峽谷大門,在商南汽車站每半小時就有一輛金絲峽旅游大巴專車,參考車票15元。
前往商南縣可以乘火車,西合鐵路穿過商南縣城,城東設商南大站,外地的游客到商南下火車后可乘公交到汽車站,再轉乘旅游大巴。也可從西安或商洛汽車站乘坐發(fā)往商南的汽車,在商南汽車站下車后直接轉車。
自駕車可在商南縣城西312國道龍龜神筆(山郭路導航點)處向南至太吉河鎮(zhèn)進谷。
陜西景區(qū)心得體會篇六
各位親愛的游客朋友:
大家好!來到西安,當然不能錯過大雁塔。這座唐代古塔,可是古城西安的獨特標志。古人曾留下“驅山晚照光明顯,雁塔晨鐘在城南”的詩句。作為關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聳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內,是我國的佛教名塔之一。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大雁塔開始游覽吧!
看到這座唐代古塔,你們一定會贊嘆不已,有誰知道這座塔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這其中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相傳很久以前,摩揭陀國的一個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凈食(即雁、鹿、犢肉)。
一天,空中飛來一群雁。有位和尚見到群雁,信口說:“今天大家都沒有東西吃了,菩薩應該知道我們肚子餓呀!”話音未落,一只雁墜死在這位和尚面前,他驚喜交加,遍告寺內眾僧,都認為這是如來佛在教化他們。于是就在雁落之處,以隆重的儀式葬雁建塔,并戒絕葷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稱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內的第一任住持方丈。大家一定看過《西游記》吧?那么《西游記》里的唐僧是否就是這位著名的唐代和尚玄奘呢?玄奘法師俗姓陳,13歲在洛陽出家,他勤奮好學,在國內各地訪師問學后,決意到佛教發(fā)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髓。便沿著絲綢之路,穿越廣袤無邊、上無飛鳥、下無走獸的戈壁沙漠,一路西行直至天竺,學成后返回長安,歷時17年,行程5萬公里,途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取回佛經657部,并在印度獲得極高地位,備受尊崇。
回到祖國后,在皇室的支持下,他開創(chuàng)了我國翻譯史上的新時期,共譯著佛經75部1335卷,撰寫了《大唐西域記》,受到各國學者的重視。應該說《西游記》是以唐代玄奘取經為背景而寫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并不全指玄奘,而是一個經過藝術化的文學作品里的人物。
各位親愛的游客,大雁塔在建時高60米,共5層,是一座仿木結構的樓閣式方形磚塔。大家請看,寶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和時代風格,是我國佛教建筑中的杰作。親愛的游客們,大雁塔自建成至今,歷代名人都留下了傳誦千古的佳句。
詩圣杜甫曾有“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的贊語,邊塞詩人岑參則寫下“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蹬道盤虛空”的名句。詩人氣勢磅礴的描寫和富于哲理的感嘆,常常在人們登塔時引起共鳴。20__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大雁塔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西安這座城市雖然不大,但是卻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衷心祝愿大家今天的大雁塔之旅愉快,我們今天的游覽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陜西景區(qū)心得體會篇七
各位團友:
今天是個天氣晴朗的大好日子,我們將用2個小時的時間,沿著關中道西行135公里,依次經過西安市、咸陽市、興平市、周至縣、楊陵農業(yè)城、眉縣,最后抵達太白山,進行旅游觀光活動。旅游觀光活動將持續(xù)7個小時左右,午餐在太白山用,晚餐我們返回西安用。我今天會和大家一起努力,帶大家游覽好有“關中八景”之稱的太白山,請大家多多配合,如有問題或意見,不用客氣,請大家及時指出來。
先介紹一下太白山名稱的來歷。有兩種主要說法。其一與陜西方言有關,“太白積雪六月天”是有名的關中八景之一,太白山山頂6月積雪,在6月炎陽的高照下,皚皚白雪反射陽光成縷縷銀光四射,很好看、很漂亮、很白。(語言蒼白無力)陜西的關中一帶,用方言說很白很白,就是白得很、白得太太、太白咧,人們長期叫起來,最后就把它叫做太白山。其二跟一個傳說有關。相傳關中一帶在遠古的時候就是一塊富饒美麗的地方,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足。這樣好的一塊地方被遠方的一條惡龍看中了,惡龍想霸占,太白金星看到后,就和這條惡龍大戰(zhàn)9天9夜,終于趕跑了惡龍,但是他還是不放心,要永遠守候在這里,最后太白金星的身軀當真變化成一座巍峨的高山,直插云霄,所以這座山就被稱做太白山。
提起“太白”二字,人們不免想起唐代大詩人李白——李太白,李太白的名字是否和太白山有關系不得而知。但太白山從古至今就是詩人、名僧、文豪的游覽之地,李白就有一首“登太白峰”的詩寫道:“酉上太白峰,夕陽窮攀登……舉手可近日,前行若無山……”的壯麗詩篇,表現了詩人對太白山的贊美和熱愛。今天我們就沿著詩人的足跡前去觀賞太白山。
現在簡單介紹一下太白山的情況。太白山是秦嶺的主峰,高3767米,大家可能都知道秦嶺是中國南北的分界線,我們平常所說的南方人、北方人就是以此為界;秦嶺也是中國兩大水系長江水系和黃河水系的分水嶺;也是中國主要稻米生產區(qū)和小麥生產區(qū)的分界線;也是面食區(qū)和米飯區(qū)的主要分界線。南方人多吃米、多吃魚、多吃菜,聰明、細膩;北方人多吃面,生性耿直、厚道。所以我們沿途多見到的是小麥地。太白山處在我國中部,從山麓至山頂,相對高差很大,動植物都有明顯的垂直分布規(guī)律,當地人生動地稱之為“高二丈,不一樣”。白居易有詩為:“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從這些諺語和詩詞中亦能反映出來這些特征(也能反映出這些特征來)。我們今天攀登太白山,隨著我們的攀登、位移,自然景觀會不斷地變化,最下面有側柏林景觀,到達2200米時,就是松櫪林,再向上還有樺木林、冷杉林等,最后還有落葉松林和高山苔原景觀帶。但是最上邊氣候瞬息萬變,忽陰、忽晴、忽霧、忽雨、忽大風,忽冰雹,變幻莫測,很是神秘,很多人迷路、遇險都在此處,但是今天大家不要怕,緊跟著我走,不要離隊。
現在已經抵達太白山,大家跟隨我依次攀登,沿途會有很多文化遺存,也有很多名勝奇景,我會一一講解給大家聽。前面這個池子叫三官池,池水清澈見底,是當地群眾祈雨之地,非常靈驗,如果你們那兒雨少受旱,也可祈點雨帶回去,但是每次祈雨一定要到這里來。我們前邊這座山峰名叫萬勿山,群壑排列似牙勿,所以稱此名,中間最高的那一處山峰挺秀峻拔、聳入云霄,故名日獨秀峰。前邊兒處地方叫二仙水、望仙嶺、沖天嶺、分水嶺、觀云海等。
我先簡要介紹一下太白湫泉(湫水潭),大家想必看過電視紀錄片太白大爺海潛水探險的片子吧?!兩位潛水勇士從結冰的湖面潛入了我國內地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三太白池(海)里,撈了一塊珍貴石頭,供地質研究,創(chuàng)造了潛水史上的一個壯舉,撈出來的這塊石頭,更是珍貴,對太白山的形成等有很大的科研價值。其實,太白山處處都是寶,如果大家今天運氣好的話,還會碰到很珍貴很珍貴的東西,動物方面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錦雞、太陽鳥等,碰到的話千萬不要打擾它們,因為在這兒我們是客,它們才是這兒真正的主人。中草藥方面有很多名貴藥材,比如太白貝母、雪山一枝花、手掌參、天麻等,不過我們不認識,千萬不能亂采。這里許多植物是有毒的,千萬小心。如果我們團里有懂地質的人,千萬不要錯過機會,這里有引人入勝的第四紀末期的冰川遺跡,有冰斗、角峰、冰川湖、幽谷、羊背石等。
已經到山頂了,這個平臺叫拔仙臺,是第四紀冰川遺跡的一個角峰,如果天氣好的話,我們可以俯瞰北邊滔滔之渭水,壯觀至極。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湖,就是大爺海(大太白海),另外還有二爺海(二太白海)、三爺海(三太白海)、玉皇池、明星池等,分布如串珠,保存完整,水寒如冰,水穩(wěn)如鏡,清澈碧藍,巖影波光,繡麗動人。白云藍天映人湖面,隨風變幻,景致萬千,大家好好感受一下這心曠神怡的感覺吧。
大家登山的途中看到許多老太太拿著饅頭、黃紙和香登山,雖然登得很吃力,但從不泄氣,為什么呢?因為當地人認為太白山是一座神山,如果身體有病想康復,想發(fā)財,想要男孩,想要夫妻和睦,都可到沿途廟宇中燒香許愿,據說非常靈驗。大家如果有什么要祈求,燒香不燒香無所謂,只要心誠祈求就行,這就是平常所說的“心誠則靈”,太白山也會祝登過它的人幸福安康,永伴終生!
陜西景區(qū)心得體會篇八
這是西漢辭賦名家司馬相如為表達對“巴蜀第一美女”卓文君的暗慕,在靈光一現之間寫下的千古名句,至今讀來仍能感覺到言語間流淌的款款深情。在國外媒體評出的全球十大經典愛情傳奇中,中國有三對情人榜上有名:相如文君位列第一,唐明皇楊玉環(huán)位列第三,徐志摩陸曉曼位列第十。女人往往把愛情擺在首位,其次才輪到生命、財富、親情,其他的一切更是十分遙遠無暇多作計較。一個公孫王侯的富貴小姐,敢于跳出豪門庭院,與落魄的才子到窮家破舍里,兩人以賣酒為生。數年前,以司馬相如和卓文君這段千古愛情絕唱為題材的大型古裝劇《鳳求凰》曾在cctv黃金時間播出。
蜀中山明水秀,地靈人杰,孕育了不少出色的文人雅士,司馬相如(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7年)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因慕戰(zhàn)國時代趙國藺相如的為人行事,以“相如”作為自己的名字,也立志要為國家作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漢景帝即位不久,司馬相如來到長安,遇到頗有書卷氣息的梁王。司馬相如十分傾慕,便追隨梁王而去。在梁地作賦彈琴,生活過得十分得意。梁王盛贊其才情高華,賜給他一把名叫綠綺的琴,上面刻有“桐梓合精”的字,是當時不可多得的名貴樂器。這把琴就是后來司馬相如用來彈奏“鳳求凰”,卓文君聽后夜奔的那把琴,所謂“綠綺傳情”使這把琴更富傳奇色彩。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看卓文君的家庭背景。卓家祖居趙國,趙國的邯鄲是當時著名的冶鐵中心,卓家就以冶鐵致富,卓家輾轉遷到蜀地的邊僻小邑臨邛定居,仍以冶鐵為業(yè)。到漢代文景之治,卓家傳到卓王孫這一代,由于社會安定,經營得法,已成巨富,擁有良田千頃,高車駟馬;至于金銀珠寶,古董珍玩,更是不可勝數。在今天看來,500多工人的生產規(guī)模不算太大——但在那個時代,就是一家大規(guī)模的集團公司、全球五百強了。卓文君是西漢才女,是臨邛大富商、蜀國首富卓王孫的女兒,眉如遠山,面如芙蓉,通曉琴棋書畫。文君十七歲出嫁,不久便因丈夫去世,返回娘家過寡居生活。自然是面對春花秋月,感物傷人,倍感凄涼。
然而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私奔的時候,司馬相如當時的生活并非琴書雅集,詩酒逍遙,風月無邊。由于梁王的短命去世,賓客星散,司馬相如回到老家成都,而家里已是父母雙亡,家徒四壁,在無以自立的情況下,他抱著迷茫的希望來到邊陲小縣臨邛投靠擔任縣令的好友王吉,寄人籬下。聯系到當年司馬相如的志向,當年的生活,算得上是十分的失意,十分地潦倒了。
自古官商一家,大財主與當地官員一般都有交往,卓王孫認識臨邛縣令王吉,就一點也不奇怪了。王吉與司馬相如是好朋友,司馬相如閑居成都,到臨邛來看王吉,正好遇上卓王孫大宴賓客,社會名流、達官貴人,相聚一堂。王吉自然成為當日的貴賓,而王吉的朋友司馬相如,當然不能怠慢,就這樣,司馬相如又認識了卓王孫,并成其為座上賓。經王吉這位當地最高行政長官“隆重推出”后,司馬相如在宴會上即興撫琴。
琴聲傳入后院,新寡的卓文君正在娘家修養(yǎng)身心,乍聞琴聲,精神不由一振,喚過丫環(huán)一問,方知是大才子司馬相如來了,便款步來到垂簾后面窺視。此時,司馬相如正傾心彈琴,身子隨著音符搖動,那姿勢瀟灑極了……許久,相如偶一抬頭,發(fā)現門簾里有一窈窕身影,正定定地注視著自己。
也許,他當時會略略分神,琴聲也有點亂了。也許,他會彈得更投入,琴聲更好聽了。那一切不可能重現,我們只能去猜想。或許,這隔簾一瞥——就是“一見傾城,再見傾國。”古代成都經典的愛情故事,就在那隔簾一瞥之中寫就了。
我曾經是很佩服司馬相如的,他僅憑借一曲悠揚悅耳的琴聲就讓卓文君動了心。文君隔著簾子相中了如意郎君,便芳心暗許。可她知道,這件事是萬萬不能讓她的父親卓王孫知道的。現在要談婚論嫁,得先看男方是否有“房子”“車子”“票子”(即名車代步、資產豐厚、花園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