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通過記錄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借鑒他人的經驗,規劃自己的未來,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一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到手抄報,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手抄報版面編排和美化設計也要圍繞著主題,根據主題和文章內容決定形式的嚴肅與活潑,做到形式與內容的統一。究竟什么樣的手抄報才是好的手抄報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植樹節的手抄報內容,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國古代在清明時節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而植樹節近代植樹節則最早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樹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風一起,黃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
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采納了這一提議,并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后,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后的16年間,又先后植樹6億棵,終于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頓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并放假一天。
在美國,植樹節是一個州定節日,沒有全國統一規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間,美國各州都要組織植樹節活動。例如,羅德艾蘭州規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五為植樹節,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長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門臨時決定植樹節日期。每當植樹 植樹節節到來,以學生為主的社會各界群眾組成浩浩蕩蕩的植樹大軍,投入植樹活動。
今日的美國,樹木成行,林蔭載道。據統計。美國有1/3的地區為森林樹木所覆蓋,這個成果同植樹節是分不開的。
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
1915年7月,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規定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并從事植樹。經當年7月21日批準后,通令全國如期遵照辦理。自此我國有了植樹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正式通過了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于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征孫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愿將在新中國實現。
控制水土流失,防風固沙;
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大大改善生態環境,減輕洪澇災害的損失;
自動的調溫器:夏日樹蔭下氣溫比空地上低10度左右,冬季又高2-3度。
天然除塵器:樹葉上長著許多細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煙塵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還有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質,還可以大量減少和降低空氣中的塵埃,一公頃草坪每年可吸收煙塵30噸以上。因此,人們把綠色植物稱為“天然除塵器”。
氧氣制造廠:樹葉在陽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體所需的氧氣。據測定,一公頃闊葉林每天約吸收一噸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700公斤。因此,人們把綠色植物稱為“氧氣制造廠”。
細菌的消毒站:松、樟、榆等樹能分泌殺菌素,殺滅結核桿菌、白喉桿菌等病菌。
天然的消音器:綠化可以吸收聲波,減低噪聲。
今天,是3月12日,也就是植樹節,我和爸爸準備種一棵小樹苗。
開始挖坑了,本來,我很高興,可過了一會兒,我就不這么想了,由于那個鐵鍬實在太重了,挖了幾下,我就挖不動了,手也磨起了泡,沒辦法,我只好認輸,叫爸爸來挖坑,只見爸爸揮起鐵鍬,幾下就把挖好了。
坑挖好了,我小心翼翼的把樹苗放進了坑里,埋上土,給它澆水,澆過水的小樹苗在陽光的照射下碧綠、碧綠的。
一陣風刮來,小樹苗好想再對我和爸爸微笑,希望明年再來看你的時候,你能長成一顆蒼天大樹,做個叢林中的男子漢。
今天,是我最難忘的一天,請大家在這一天,都種一棵小樹吧。
1、年年植樹樹成蔭,代代造林林成森。
2、綠色家園,人人共創;掩護樹木,人人有責。
3、我們共植樹,四海皆綠蔭。
4、三分種樹七分管,十分成活才保險。
5、人從眾團團聚圓,木林森茂茂密密
6、護花護草護綠人人有責;摘花伐木毀綠人人受責。
7、窮山惡水,青山綠水。
8、三月十二植樹節,大家都來種小樹,一棵二棵三四棵,種下之后施施肥,小樹才能變大樹,人人都來動動手,綠化地球靠大家。
9、要叫樹成林,把好護林關。
10、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11、把綠色帶到世界每一個角落,讓綠色流入人們心中。
12、多一片綠葉,多一份溫馨。
13、請愛護每一棵樹,否則我們看到的將是泛濫的洪水跟貧乏的沙漠。
14、大力植樹造林,禁止濫砍濫伐。
15、珍愛綠色,珍愛我們共有的家園。
16、干凈從一點一滴抓起,習慣從一舉一動養成。
17、綠化環境,美化人生。
18、植樹造林,綠化祖國!
19、生命在于綠色,希望在于綠色。
20、讓地球變的更年青。
21、冬天栽樹樹正眠,開春發芽長得歡。
22、水是生命之源,樹是水的衛士。
23、前綠萬綠源自心中有綠,你說我說不如立刻舉動。
24、大力植樹造林,禁止濫砍濫伐。
25、推進綠色的手,是推動世界的手。
26、撒下一點綠色,播種一片綠意。
27、人怕傷心,樹怕傷根。
28、光栽不護,白費功夫。
29、你栽一棵樹,我栽一棵樹,我們獨特為地球添綠。
30、若要地增產,山山撐綠傘。
31、無災人養樹,有災樹養人。
32、珍愛綠色,珍愛我們共有的家園。
33、千重林山真寶庫;萬頃綠海活銀行。
34、楊柳抽芽始于人,萬物萌發祥于春。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二
眾所周知,每年公歷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起初,植樹節是個農歷節。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先生重視植樹,把每年的清明節定為植樹節。新中國成立后,為了紀念這位革命先行者,就將孫中山逝世的公歷日期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在我國,幾乎所有的名勝古跡,都有先人們為我們留下的綠蔭。在黃帝陵,傳說是黃帝親手栽種的柏樹(稱“黃帝手植柏”),郁郁蔥蔥,令人頓生思古之幽情;古城曲阜有孔子的“先師手植柏”。泰山岱廟也有“漢武帝手植柏”。這些千年古樹現如今都成了重點保護文物。“中庭樹老閱人多”,炎黃子孫樹下瞻仰時,自然會生出“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崇敬之情。
在民間,也流傳著許多有關保護林木的故事。傳說西湖凈慈寺有一古松,某新任太守為修造衙門,下令征伐。方丈無計可施,幸虧有一個濟顛和尚寫了一首詩,派人送給了太守。詩云:“庭松百尺接天高,久與山僧作故交。本謂枝柯千載茂,誰知刀斧一齊拋。庭前不見龍蛇影,宅畔無聞風雨號。最苦早間飛去鶴,晚回不見舊時巢。”太守見詩,權衡利害,終于收回成命。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三
據聯合國統計,現在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設立了植樹節。由于各國國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樹節在各國的稱呼和時間也不相同,如日本稱為“樹木節”和“綠化周”;以色列稱“樹木的新年日”;緬甸稱為“植樹月”;南斯拉夫稱為“植樹周”;冰島稱為“學生植樹日”;印度稱為“全國植樹節”;法國稱為“全國樹木日”;加拿大稱為“森林周”。
巴西是一個森林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孫森林的近五分之三在巴西境內,全國森林覆蓋率為52%以上。盡管如此,巴西人仍然不忘植樹造林。巴西政府對森林資源采取合理開發的同時積極鼓勵人們植樹造林。
為了積極面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威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06年11月8日在內羅畢發起“為地球植樹:10億棵樹運動”。這一運動計劃2007年在全球種植最少10億棵樹。
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并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四
時間過得飛快,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又來到了,三月十二號,大家做好植樹攻略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植樹節手抄報文字內容,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1、世界植樹節:世界植樹節最早來源于美國。在1972年4月10的時候,美國內布拉斯加州荒漠化十分嚴重,一個美國記者發起歷史上第一個植樹節,不久后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著名農學家莫爾頓在同年正式成立植樹節,植樹節在提出后的植樹效果非常好,后來在20世紀20年代通過了國家法律,成為了國家認可的法定節日。
2、中國植樹節:中國對樹木的保護觀念是十分久遠的,但那個時候沒有專門的節日紀年,植樹的習俗和春祭清明節聯系在一起,每年清明節的時候都進行植樹。直到1915年,中國林學家凌道揚、韓安、裴義理等人才正式倡議在清明節當天設立植樹節,到了1928年的時候,民國政府為了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將植樹節改為了3月12日。1979年第五屆人大正式在新中國設立了植樹節,并保持節日日期3月12日不變。
植樹節的意義不是在于每個人都要在植樹節這天去種一棵樹,而是通過植樹節的又一次來臨,使我們大家更加的關注綠化、環保的問題。眾所周知:地球正在沙化,沙漠的覆蓋面積正在逐年的增加——可我們似乎覺得這些離我們還很遠,但是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在默默無聞地為這片大地播種著綠色,他們有的被稱為“英雄"、有的被稱為“當代愚公”,有的甚至是外國友人……他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植樹是全人類的大事,是造福子孫萬代的偉業。
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他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規定將每年“清明”定為植樹節。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根據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我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于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愿將在新中國實現并且要實現得更好。1981年,在____的倡議下,五屆人大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
1990年3月12日,郵電部又發行了一套4枚“綠化祖國”郵票,第一枚為“全民義務植樹”。近代最早設立植樹節的是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頓在內布拉斯加州園林協會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提出了設立重視節的建議。該州采納了莫頓的建議,把4月10日定為該州的植樹節,并于1932年發行世界上首枚植樹節郵票,畫面為兩個兒童在植樹。據聯合國統計,現在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設立了植樹節。由于各國國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樹節在各國的稱呼和時間也不相同,如日本稱為“樹木節”和“綠化周”;以色列稱“樹木的新年日”;緬甸稱為“植樹月”;南斯拉夫稱為“植樹周”;冰島稱為“學生植樹日”;印度稱為“全國植樹節”;法國稱為“全國樹木日”;加拿大稱為“森林周”。全年12個月,每月均有一些國家歡度植樹節:約旦的植樹節是1月15日;西班牙的植樹節是2月1日;伊拉克的植樹節是3月6日;法國每年3月為法定的“植樹月”,月末那天為“植樹日”,全國綠化這一天進入高潮;朝鮮的植樹節是4月6日;4月和10月為“植樹月”;澳大利亞的植樹節是5月的第一個星期五;委內瑞拉1905年決定每年5月23日為植樹節;芬蘭的植樹節是6月24日;墨西哥1954年的法令規定,植樹節在每年6月至9月的雨季舉行;印度的植樹節是7月的第一周;巴基斯坦的植樹節是8月9日;菲律賓的植樹節已有70多年歷史,他們把每年9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為植樹節;泰國的植樹節是9月24日;(也是國慶日)古巴的植樹節是10月10日;英國的植樹節是11月6日至12日;意大利1898年就決定每年11月21日為植樹節;敘利亞的植樹節是12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塞內加爾每逢雨季一到,全國性的植樹活動隨即開始,時間持續長達半年之久,是世界上植樹節最長的國家。
呼呼風婆婆帶著雪娃娃,漫天飛舞著,給陽春三月的新安江披上了一件圣潔的白襖。
東區廣場后面那雪白的小山坡上,一簇簇,一群群的五顏六色的亮點在閃動。原來今天是植樹節,我們四十二位新一小的同學們在大雪中光榮地參加了市組織的植樹活動。
山坡上呈現的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有的拿鋤頭賣力地挖著,有的用手搬著土里的大石塊,有的負責運送樹苗,大家忙得不亦樂乎。風婆婆跟雪娃娃一點睡意也沒有,她們合伙吹下了同學們的雨帽,撐傘的同學一點兒也不畏懼,利索地扔下了雨傘,盡管身上跟頭上都披花掛白的,可我們仍埋頭苦干著。你瞧,小胖墩張翔宇挺著個皮球似的肚子,在這樣的滑坡上行動非常不方便,可他好像比誰都有精神,爬上爬下的,非常勤快。徐德民也不甘示弱,在同學的幫助下,種了兩棵小樹呢!還有平時嬌生慣養的女同學們,也是沖鋒陷陣,簡直像個花木蘭。
當我們把小樹苗小心翼翼地放進挖好的土坑,填平與壓實土之后,大家已是滿頭大汗了,可伸出的`手一雙雙都是紅通通的,簡直像十根長短不齊的胡蘿卜,我的雙腳痛得就好像失去了知覺。
我們望著一棵棵親手種的小樹苗神氣地站立在白茫茫的山坡上,透出那清新的嫩綠,大家的臉上都露出了傾心的微笑。我仿佛看到一個新的生命誕生了,它將與我一起茁壯成長,在這片綠色的天空下,成為一棵棟梁。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五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并動員群眾參加義務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總稱植樹節。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為了動員全民植樹而規定的節日。
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
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他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
1914年11月,中華民國南京政府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13日,北洋政府又規定將每年“清明”定為植樹節,并在這天舉行了植樹典禮。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于北平,1928年4月7日,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頒布法令,將每年清明的植樹節改在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即3月12日,規定每年在這一天舉行植樹儀式,以及造林活動。
中國植樹造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植樹造林、發展林業真正成為國家建設的戰略任務,卻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而成為公民的一項法定義務則始于改革開放之初。
1979年2月,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我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于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愿將在新中國實現并且要實現得更好。1981年,在鄧小平同志的倡議下,五屆人大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90年3月12日,郵電部又發行了一套4枚“綠化祖國”郵票,第一枚為“全民義務植樹”。
近代植樹節最早是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的。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樹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風一起,黃沙滿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
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采納了這一提議,并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后,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后的16年間,又先后植樹6億棵,終于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領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并放假一天。并于1932年發行世界上首枚植樹節郵票,畫面為兩個兒童在植樹。
在美國,植樹節是一個州定節日,沒有全國統一規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間,美國各州都要組織植樹節活動。例如,羅德艾蘭州規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五為植樹節,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長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門臨時決定植樹節日期。每當植樹節到來,以學生為主的社會各界群眾組成浩浩蕩蕩的植樹大軍,投入植樹活動。
今日的美國,樹木成行,林蔭載道。據統計。美國有1/3的地區為森林樹木所覆蓋,這個成果同植樹節是分不開的。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六
3月12日是“植樹節”,一聽到植樹節這個日子,我們肯定會想到的是要去植樹。當然,在那天我和家人也一起在家門口種了一顆小樹苗。
星期六的早晨,陽光明媚,見爸爸媽媽們要去上班了,我趕忙叫住他們,并告訴父母今天是植樹節,他們也痛快的答應了。
爸爸左手扛鏟子,右手拎著水壺,媽媽提著小樹苗,他們匆匆走出門外,而我和妹妹呢,也又蹦又跳地跟著他們跑了出去。
我們來到一塊空地上,見那兒的土地很肥沃,很平整,爸爸便放下水壺,在上面很輕松地挖了一個大坑,媽媽把小樹苗遞給了爸爸,爸爸把小樹苗放入坑中,看我和妹妹沒事干,讓我把坑給埋了。我拿起沉重的鏟子,使勁地把泥土往里塞,我不由地在心里“感嘆”:哇!這鏟子怎么那么重呀!
可真的佩服爸爸那手上的力氣。想著,想著,我也把坑給填上了。接下來,就是屬于“搗蛋鬼”妹妹的踩踏工作了。只見妹妹走向樹苗,像個正在抓狂的瘋子,用腳在土上又踩又跳,不一會兒,她終于完成了踩踏工作,妹妹她已經是被弄得大汗淋漓了。媽媽終于該上場了,她拎著水壺,彎下腰,給樹苗澆上了水,然后,就把水壺給了我。最后,我急忙抱著妹妹上樓去了。
爸爸媽媽去上班了,而我和妹妹就在家里休息,就這樣植完了樹。
我們一直認為自然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豐富的資源看來實在浪費,但是當我們觀察大自然的運作,會知道任何一種資源不是無窮盡的,我們始終在等待,旁觀看著每一種資源消耗殆盡,期待下一次會更好。
有樹的地方,就有希望;有樹的地方,就有夢想;有樹的地方,就有歡暢;有樹的地方,就有我的.思念;有你的地方,就有我的祝福:植樹節快樂!
邁開你的腳步,踏著滿地的塵土,堅強的進行著你的征服,人生當自強是永恒的道路,植樹節來到,為你種棵友誼之樹,愿你人生有建樹,成功又幸福。
森林最值得贊頌就是它的自我表達,不論是工具的把手,還是枯木椿,或是每一根活生生的枝桿,都紀錄風的吹襲,它總是敘述自己的故事,這就是為何木材對人有一種吸引力,不僅是質料本身,而是一種同源共存與了解的精神。很少人會對松樹帶給我們的感受無動于衷,它們的聲音從山上直入我們的心靈,偶爾傾聽樹的話語,所有森林維護保存的問題都會消失,植樹節,多種樹!
雪災了,地震了,洪水了,拿什么拯救我們的地球?植樹,對,要環保,多植樹。
植樹節了,讓我們心里植棵樹,共同保護我們的環境!種下一棵青松,成就一片綠色;種下一棵牡丹,成就一片焉紅;種下一棵真心,撒播愛的種子,植樹節到了,愿你種下好心情,種出好福氣!
我們居住的小城鎮是一個綠樹成蔭、環境優美的地方,這是人們多年植樹造林,保護環境的成果。我也曾經為我們美麗的小城鎮盡過一份力——到我家的后山上種了一棵小樹。
媽媽笑著說:“我來教你。”媽媽拿過我手中的鏟子說:“要仔細看噢!”媽媽先將鏟子輕輕地插入地中,再把一只腳踩在鏟沿上,然后手腳同時用力將鏟子插入深深的泥土中,用力一撬就鏟出來許多土。媽媽停下來問我:“學會了嗎?”“學會了。”我拿起鏟子學著媽媽的樣子鏟起土來,雖然樣子很笨拙,但是比一開始好多了。我鏟了幾下。
一個小坑就出現了。 媽媽說:“可以栽樹了。”我拿著小樹苗把它放在小坑的中心,媽媽拿著鏟子將土鏟回坑里,將坑填滿,然后用鏟子把坑里的土拍實,小樹就種好了。我們再給小樹澆上水,就大功告成了。
以后我經常給小樹澆水、培土,小樹一天天茁壯成長,現在我的小樹已經長到一米多高了,它給我們的小城鎮新增了一抹綠色。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七
1、大力植樹造林,禁止濫砍濫伐。
2、告別城市的喧囂,投入綠色的懷抱。
3、前人種樹,后人乘涼,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4、告別城市的喧囂,投入綠色的懷抱。
5、要想富,多栽樹。
6、多一份關愛,多一份呵護,從我做起,愛護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7、三月十二植樹節,大家都來種小樹,一棵二棵三四棵,種下之后施施肥,小樹才能變大樹,人人都來動動手,綠化地球靠大家。
9、愛林、造林,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植樹節快樂!
10、眼前富,挑糞土;長遠富,多栽樹。
11、水是生命之源,樹是水的衛士。
12、愛我長沙山水洲城,維護優良生態環境。
13、生命在于綠色,希望在于綠色。
14、多一片綠葉,多一份溫馨。
15、生兒生女靠教養,植樹造林靠撫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