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寫心得體會時,個人需要真實客觀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體詳細地描述所經歷的事物,結合自身的經驗和知識進行分析和評價,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和流暢性。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一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并動員群眾參加義務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總稱植樹節。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為了動員全民植樹而規定的節日。
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
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他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
1914年11月,中華民國南京政府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13日,北洋政府又規定將每年“清明”定為植樹節,并在這天舉行了植樹典禮。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于北平,1928年4月7日,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頒布法令,將每年清明的植樹節改在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即3月12日,規定每年在這一天舉行植樹儀式,以及造林活動。
中國植樹造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植樹造林、發展林業真正成為國家建設的戰略任務,卻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而成為公民的一項法定義務則始于改革開放之初。
1979年2月,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我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于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愿將在新中國實現并且要實現得更好。1981年,在鄧小平同志的倡議下,五屆人大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90年3月12日,郵電部又發行了一套4枚“綠化祖國”郵票,第一枚為“全民義務植樹”。
近代植樹節最早是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的。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樹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風一起,黃沙滿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
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采納了這一提議,并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后,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后的16年間,又先后植樹6億棵,終于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領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并放假一天。并于1932年發行世界上首枚植樹節郵票,畫面為兩個兒童在植樹。
在美國,植樹節是一個州定節日,沒有全國統一規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間,美國各州都要組織植樹節活動。例如,羅德艾蘭州規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五為植樹節,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長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門臨時決定植樹節日期。每當植樹節到來,以學生為主的社會各界群眾組成浩浩蕩蕩的植樹大軍,投入植樹活動。
今日的美國,樹木成行,林蔭載道。據統計。美國有1/3的地區為森林樹木所覆蓋,這個成果同植樹節是分不開的。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二
為了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與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特定每年的3月12日中國的植樹節,鼓勵全國各族人民積極參與到綠化祖國,改善環境的隊伍中來。下面是關于手抄報植樹節素材的內容,歡迎閱讀!
手抄報植樹節1
手抄報植樹節2
手抄報植樹節3
中南國古代在清明時節便有插柳植樹的傳統,而近代植樹節則最早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
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樹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風一起,黃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采納了這一提議,并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后,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后的16年間,又先后植樹6億棵,終于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頓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并放假一天。
1、大力植樹造林,禁止濫砍濫伐。
2、告別城市的喧囂,投入綠色的懷抱。
3、前人種樹,后人乘涼,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4、生兒生女靠教養,植樹造林靠撫育。
5、要想富,多栽樹。
6、多一份關愛,多一份呵護,從我做起,愛護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7、三月十二植樹節,大家都來種小樹,一棵二棵三四棵,種下之后施施肥,小樹才能變大樹,人人都來動動手,綠化地球靠大家。
8、如果你在今天植了一棵樹,兩年后的今天它可實現你一個愿望。
9、愛林、造林,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植樹節快樂!
10、眼前富,挑糞土;長遠富,多栽樹。
11、水是生命之源,樹是水的衛士。
12、愛我長沙山水洲城,維護優良生態環境。
13、生命在于綠色,希望在于綠色。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三
(1)樹木的分泌物能殺死細菌。空地每立方米空氣中有3,4萬個細菌,森林里只有300-400個。植樹造林是我們每個公民的義務,國家還專門規定了在三月十二日這天為植樹節。植樹造林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好處。
(2)樹可以減低溫度,和提高濕度。30度氣溫可以降到二十幾度左右。
人類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是造成生態失衡的主要?因。亂砍濫伐、毀林開荒、過度放牧等,會破壞森林和草場,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沙塵暴頻繁出現。不合理的開發、占用土地,使耕地面積日益減少。
(3)樹木能調節氣候,保持生態平衡,樹木通過光合作用,吸進二氧化碳,吐出氧氣,使空氣清潔,新鮮。一畝樹林放出的氧氣夠65人唿吸一輩子。
(4)樹能防風固沙,涵養水土,還能吸收各種粉塵,一畝樹林一年可吸收各種粉塵20—60噸.。
(5)樹林能減少噪音污染。40米寬的林帶可減弱噪音10—15分貝。噪音的污染對人類的生活、學習、工作、休息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可以說是人們的“敵人”。因此我們更要重視植樹造林。噪音還可以使人類在長期的生活中聽力減弱、耳聾、變傻,心臟、血壓、神經等出現異常。甚至,還能讓人在長期的噪音煎熬下死亡。這樣樹林就能使噪音減小四、五倍。
現在,我們了解了植樹造林這么多的好處,我們就更要自覺履行植樹造林的義務,為創造我們美好的家園奠定基礎。植樹造林不僅對于人類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環境效益,而且對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
哥倫比亞: 每年10月12日為植樹節;
薩爾瓦多: 植樹節和教師節合在一起,在每年的6月21日舉行;
法國: 每年3月為法定的綠化月,3月31日為植樹日;
英國: 每年1月6日至12日為全國植樹周;
意大利: 每年1月21日為植樹節;
保加利亞:每年的4月2日至8日舉行傳統的森林周活動;
瑞典: 每年3月舉行森林周活動;
芬蘭: 6月24日是植樹節。
在上述國家中,美國的植樹節最早,已有130多年的歷史。1872年4月10日,由內布拉斯加州一新聞記者發起美國第一個植樹節。當天,內布拉斯加州全境種樹超過100萬。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四
時間過得飛快,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又來到了,三月十二號,大家做好植樹攻略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植樹節手抄報文字內容,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1、世界植樹節:世界植樹節最早來源于美國。在1972年4月10的時候,美國內布拉斯加州荒漠化十分嚴重,一個美國記者發起歷史上第一個植樹節,不久后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著名農學家莫爾頓在同年正式成立植樹節,植樹節在提出后的植樹效果非常好,后來在20世紀20年代通過了國家法律,成為了國家認可的法定節日。
2、中國植樹節:中國對樹木的保護觀念是十分久遠的,但那個時候沒有專門的節日紀年,植樹的習俗和春祭清明節聯系在一起,每年清明節的時候都進行植樹。直到1915年,中國林學家凌道揚、韓安、裴義理等人才正式倡議在清明節當天設立植樹節,到了1928年的時候,民國政府為了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將植樹節改為了3月12日。1979年第五屆人大正式在新中國設立了植樹節,并保持節日日期3月12日不變。
植樹節的意義不是在于每個人都要在植樹節這天去種一棵樹,而是通過植樹節的又一次來臨,使我們大家更加的關注綠化、環保的問題。眾所周知:地球正在沙化,沙漠的覆蓋面積正在逐年的增加——可我們似乎覺得這些離我們還很遠,但是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在默默無聞地為這片大地播種著綠色,他們有的被稱為“英雄"、有的被稱為“當代愚公”,有的甚至是外國友人……他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植樹是全人類的大事,是造福子孫萬代的偉業。
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他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規定將每年“清明”定為植樹節。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根據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我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于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愿將在新中國實現并且要實現得更好。1981年,在____的倡議下,五屆人大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
1990年3月12日,郵電部又發行了一套4枚“綠化祖國”郵票,第一枚為“全民義務植樹”。近代最早設立植樹節的是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頓在內布拉斯加州園林協會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提出了設立重視節的建議。該州采納了莫頓的建議,把4月10日定為該州的植樹節,并于1932年發行世界上首枚植樹節郵票,畫面為兩個兒童在植樹。據聯合國統計,現在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設立了植樹節。由于各國國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樹節在各國的稱呼和時間也不相同,如日本稱為“樹木節”和“綠化周”;以色列稱“樹木的新年日”;緬甸稱為“植樹月”;南斯拉夫稱為“植樹周”;冰島稱為“學生植樹日”;印度稱為“全國植樹節”;法國稱為“全國樹木日”;加拿大稱為“森林周”。全年12個月,每月均有一些國家歡度植樹節:約旦的植樹節是1月15日;西班牙的植樹節是2月1日;伊拉克的植樹節是3月6日;法國每年3月為法定的“植樹月”,月末那天為“植樹日”,全國綠化這一天進入高潮;朝鮮的植樹節是4月6日;4月和10月為“植樹月”;澳大利亞的植樹節是5月的第一個星期五;委內瑞拉1905年決定每年5月23日為植樹節;芬蘭的植樹節是6月24日;墨西哥1954年的法令規定,植樹節在每年6月至9月的雨季舉行;印度的植樹節是7月的第一周;巴基斯坦的植樹節是8月9日;菲律賓的植樹節已有70多年歷史,他們把每年9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為植樹節;泰國的植樹節是9月24日;(也是國慶日)古巴的植樹節是10月10日;英國的植樹節是11月6日至12日;意大利1898年就決定每年11月21日為植樹節;敘利亞的植樹節是12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塞內加爾每逢雨季一到,全國性的植樹活動隨即開始,時間持續長達半年之久,是世界上植樹節最長的國家。
呼呼風婆婆帶著雪娃娃,漫天飛舞著,給陽春三月的新安江披上了一件圣潔的白襖。
東區廣場后面那雪白的小山坡上,一簇簇,一群群的五顏六色的亮點在閃動。原來今天是植樹節,我們四十二位新一小的同學們在大雪中光榮地參加了市組織的植樹活動。
山坡上呈現的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有的拿鋤頭賣力地挖著,有的用手搬著土里的大石塊,有的負責運送樹苗,大家忙得不亦樂乎。風婆婆跟雪娃娃一點睡意也沒有,她們合伙吹下了同學們的雨帽,撐傘的同學一點兒也不畏懼,利索地扔下了雨傘,盡管身上跟頭上都披花掛白的,可我們仍埋頭苦干著。你瞧,小胖墩張翔宇挺著個皮球似的肚子,在這樣的滑坡上行動非常不方便,可他好像比誰都有精神,爬上爬下的,非常勤快。徐德民也不甘示弱,在同學的幫助下,種了兩棵小樹呢!還有平時嬌生慣養的女同學們,也是沖鋒陷陣,簡直像個花木蘭。
當我們把小樹苗小心翼翼地放進挖好的土坑,填平與壓實土之后,大家已是滿頭大汗了,可伸出的`手一雙雙都是紅通通的,簡直像十根長短不齊的胡蘿卜,我的雙腳痛得就好像失去了知覺。
我們望著一棵棵親手種的小樹苗神氣地站立在白茫茫的山坡上,透出那清新的嫩綠,大家的臉上都露出了傾心的微笑。我仿佛看到一個新的生命誕生了,它將與我一起茁壯成長,在這片綠色的天空下,成為一棵棟梁。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五
植樹節,大家都動手在這一天種下一棵樹吧,為大地許下一個美麗的愿望。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3最新植樹節手抄報文字內容,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植樹節的由來
為了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特定每年的3月12日中國的植樹節,鼓勵全國各族人民積極參與到綠化祖國,改善環境的隊伍中來。同學們也要積極投身到植樹的活動中,爭取每位小朋友每年都能夠親手種一棵樹!
民國17年(1928年)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政府通令全國:“嗣后舊歷清明植樹節應改為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民國18年(1929年)2月9日農礦部又以部令公布《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各省植樹暫行條例》16條。而國家政府行政院農礦部長易培基遵照孫中山先生遺訓,積極提倡造林,于民國19年(1930年)2月呈準行政院及國家政府,自3月9日至15日一周間為“造林運動宣傳周”,于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舉行植樹式。北方地區以3月初旬,寒氣未消,還不適于栽樹之故,特規定植樹式仍于3月12日舉行外,造林宣傳運動周延至清明節行之。并由該部公布《各省各特別市各縣造林運動宣傳周辦大綱》7條,以便全國照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79年2月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林業總局局長羅玉川提請審議《森林法(試行草案)》和對“決定以每年3月12日為我國植樹節”進行說明后,大會予以通過。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從此,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作為一項法律開始在全國實施。次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
1、大力植樹造林,禁止濫砍濫伐。
2、告別城市的喧囂,投入綠色的懷抱。
3、前人種樹,后人乘涼,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4、告別城市的喧囂,投入綠色的懷抱。
5、要想富,多栽樹。
6、多一份關愛,多一份呵護,從我做起,愛護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7、三月十二植樹節,大家都來種小樹,一棵二棵三四棵,種下之后施施肥,小樹才能變大樹,人人都來動動手,綠化地球靠大家。
9、愛林、造林,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植樹節快樂!
10、眼前富,挑糞土;長遠富,多栽樹。
11、水然而生命之源,樹然而水的衛士。
12、愛我長沙山水洲城,維護優良生態環境。
13、生命在于綠色,希望在于綠色。
14、多一片綠葉,多一份溫馨。
15、生兒生女靠教養,植樹造林靠撫育。
16、綠化環境,美化人生。
17、多一片綠葉,多一份溫馨。
1)植樹節,給地球一點色彩,一起動起來哦!植樹節,你也來貢獻自身的一份力量,讓地球長出美麗的頭發來!植樹造林,綠化祖國!
3)多一抹綠色,少一片荒涼;多一些清涼,少一份炎熱;多一生機,少一點污染。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撐起一片希望的綠蔭。
4)三月十二真奇妙,高高興興把樹植。澆澆水,施施肥,種下綠色小種苗。小樹苗,快快長,快讓沙漠變綠洲。大樹旁,深呼吸,人人健康身體棒!
5)多一份關愛,多一份呵護,從我做起,愛護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6)一個人栽一棵樹那是木,兩個人栽兩棵樹那是林,三個人栽三棵樹那是森,每個人都栽一棵樹那我們就擁有一個綠色的地球,植樹節快樂!
7)多栽一棵樹,就多添一片新綠,億萬棵樹連起,就染綠了祖國的版圖。風沙在侵占我們的領土,肆虐我們的家園,如果要讓風沙向我們低頭,要讓百鳥翩翩起舞,大家就要趕快行動起來,植樹造林擋風沙!
8)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愿你偈施過服的樹苗再茁壯成長,今天,汲取豐富的養料,明天生出飽滿的枝節,打下堅實的根基,長成參天大樹。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六
1、大力植樹造林,禁止濫砍濫伐。
2、告別城市的喧囂,投入綠色的懷抱。
3、前人種樹,后人乘涼,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4、告別城市的喧囂,投入綠色的懷抱。
5、要想富,多栽樹。
6、多一份關愛,多一份呵護,從我做起,愛護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7、三月十二植樹節,大家都來種小樹,一棵二棵三四棵,種下之后施施肥,小樹才能變大樹,人人都來動動手,綠化地球靠大家。
9、愛林、造林,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植樹節快樂!
10、眼前富,挑糞土;長遠富,多栽樹。
11、水是生命之源,樹是水的衛士。
12、愛我長沙山水洲城,維護優良生態環境。
13、生命在于綠色,希望在于綠色。
14、多一片綠葉,多一份溫馨。
15、生兒生女靠教養,植樹造林靠撫育。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七
1、植樹節,你也來奉獻本人的一份力氣,讓地球長出漂亮的頭發來。
2、山上沒有樹,莊稼保不住。
3、各國各地都植樹,地球家園人人護。
4、愛我邯鄲,維護優良生態環境。
5、人從眾團團聚圓,木林森茂茂密密。
6、樹木樹人,同系千秋大業;愛家愛國,常昭一片丹心。
7、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植下一棵樹,收成萬點綠。
8、一棵兩棵三棵,棵棵皆成棟梁材。
9、植樹造林,青山永不老;種草栽花,赤縣更增光。
10、歲歲綠化造林,有嶺皆春。
11、保樹蓋荒山,不愁吃和穿。
12、播撒一片綠色讓世界更美,愛護萬千樹木讓你我同行。
13、造林即造福,栽樹即栽富。
14、冬天栽樹樹正眠,開春發芽長得歡。
15、愛我古都邯鄲,維護優良生態環境。
16、你獻一點綠,我獻一點綠讓綠成為生命主旋律。
17、大力植樹造林,禁止濫砍濫伐珍愛綠色,珍愛我們共有的家園。
18、今天,播撒下一顆種子;來日,收成起一片綠色。
19、珍愛綠色,珍愛我們共有的家園。
20、多一份關愛,多一份呵護,從我做起,愛護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21、愛我長沙山水洲城,維護優良生態環境。
22、植樹節,你也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地球長出美麗的頭發來。
23、多植樹,廣造林、現在人養樹,日后樹養人。
24、愛林造林,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
25、雙木成林染盡山河,獨苗雖綠怎抵風沙。
26、為了下一代,請愛護環境。
27、紅花綠柳雖禁得住風吹雨打,細枝嫩葉又怎奈得手腳摧殘。
28、楊柳抽芽始于人,萬物萌發源于春愛我一中,維護優良生態環境。
29、屋前宅后栽樹,延年益壽;荒山隙地造林,利國富民。
30、村有千棵楊,不用打柴郎。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八
植樹造林在生態環境保護中是極為重要的。植樹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那么關于植樹節的手抄報內容文字有哪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2023植樹節手抄報文字內容一等獎,歡迎參閱。
我們自古以來對環境就是十分重視的,有很多政策都是和環境緊密相關。中國古代雖有勸民植樹的說法,但由國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規定植樹節日則是現代的事。1915年7月31日中國政府規定每年農歷清明節時為植樹節,屆時全國各地舉行植樹典禮,組織造林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屆第六次會議于1979年2月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1984年9月六屆全國人大會七次會議通過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總則中規定:“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從而把植樹造林納入了法律范疇。種樹保護自然是我們的義務。
植樹節的意義是:調節氣候、涵養水源、減輕污染。確定3月12日為植樹節,除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外,還因為植樹節的日期剛好是適合植樹造林的好日子。植樹造林帶給我們的好處很多,不僅能夠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還能擴大森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風固沙、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保持生態平衡和促進經濟發展等。
植樹造林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于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并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
植樹造林可以美化環境,提高空氣質量,還能改善氣候狀況,茂密的樹冠可以遮蓋陽光的照射,將20%左右的熱量反射回天空,60%—70%的熱量被樹冠吸收。此外植物蒸騰作用的維持也需要吸收大量的熱量。由于樹林內空氣濕度大,熱容量大,風又小,因此溫度變化是比較緩慢的。
1、放下千斤斧,快去勤植樹!
2、地球是我家,綠化靠大家。
3、歲歲綠化造林,有嶺皆春。
4、年年義務植樹,無山不翠。
5、我們共植樹,四海皆綠蔭。
6、樹木棵棵種,綠蔭點點陰。
7、植樹在當代,得宜在下代。
8、愛護環境,就是關愛生命。
9、移苗有訣竅,莫讓苗知道。
10、過河要搭橋,栽樹要育苗。
11、造林即造福,栽樹即栽富。
12、人人義務植樹,年年綠化祖國。
13、參加綠色舉動,掩護漂亮家園。
14、大樹擁有綠色,地球才有脈搏。
15、撒下一點綠色,播種一片綠意。
16、撒下一點綠色,收獲一片綠意。
17、改善投資環境,造林綠化先行。
18、棵兩棵三棵,棵棵皆成棟梁材。
19、水是生命之源,樹是水的衛士。
20、生命在于綠色,希望在于綠色。
21、分種樹七分管,十分成活才保險。
22、創友好型社會,靠你靠呵呵大家。
23、推進綠色的手,是推動世界的手。
24、植樹造林,利在當今,功在千秋。
25、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葉總關情。
26、勤植樹,胡環境;閑育花,美大地。
27、千重林山真寶庫;萬頃綠海活銀行。
28、植樹節,愿您事事如意,事事順心!
29、植樹節,祝你美麗快樂、人生精彩!
30、眼前富,挑糞土;長遠富,多栽樹。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九
中國古代雖有勸民植樹的說法,但由國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規定植樹節日則是現代的事。1914年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創辦人斐義理先生,曾將美國植樹節的推行辦法,建議當時的農林部希望中國政府仿效。1915年7月31日中國政府規定每年農歷清明節時為植樹節,屆時全國各地舉行植樹典禮,組織造林活動,后來因故沒有正式推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屆第六次會議于1979年2月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1984年 9月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七次會議通過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總則中規定:“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從而把植樹造林納入了法律范疇。
1981年夏天,四川、陜西等地發生了歷史罕見的水災。根據鄧小平同志的倡議,1981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90年3月12日,郵電部又發行了一套4枚“綠化祖國”郵票,第一枚為“全民義務植樹”。決議指出,凡是條件具備的地方,年滿11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老弱病殘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義務植樹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決議號召全國各族人民“人人動手,每年植樹,愚公移山,堅持不懈”。1982年的植樹節,鄧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種下了義務植樹運動的第一棵樹。
從此,義務植樹作為一項公民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被付諸實施,一場世界上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成效最為顯著的義務植樹運動在中國持續開展了26年。全民義務植樹26多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不論工作有多忙,不論是在北京還是在外地,都認真履行公民應盡的植樹義務。統計顯示,自1982年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以來,中國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數達104億多人次,累計義務植樹492億多株。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有力推動了中國生態狀況的改善。這個運動啟動之前的1981年,中國森林面積為17.29億畝,活立木蓄積量為102.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12%。經過多年的不懈奮斗,中國森林面積已達到26.2億畝,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36.18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21%。在世界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的情況下,中國實現森林資源的持續增長。森林植被狀況的改善,不僅美化了家園,減輕了水土流失和風沙對農田的危害,而且還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態系統的儲碳能力。
自1981年12月以來,中國全民義務植樹累計超過350億株。中國正在實施“ 三北 ”和長江中下游地區重點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草、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天然林保護等六大林業重點工程。至2000年底,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已達16.55%,城市建城區人均公共綠地提高到6.52 平方米,全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超過1億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