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暑期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一
一邊聽,我們就忍不住互相小聲交流:“怪不得大家都喜歡聽周局長的報告,人家又是講故事又是舉例子,有趣生動,在情在理,讓你不得不心服口服!”我在這令人激動和震撼的報告中采擷,處處是閃著周局長智慧的金粒子。
先說說一開始的三個小實驗。第一個往廣口瓶里放石頭的的實驗,我以前也讀到過,但是沒想到周局長啟發老師們想到了那么多給人的啟示,真是發散式思維教育!磁鐵吸鐵屑的實驗使我立刻想到了“周局長就是磁鐵,他有能力將全縣范圍內優秀的教師吸引出來,成為優秀的帶頭團隊,帶領全縣教師提高素質和能力,將博興縣的教育事業引向輝煌。”第三個實驗,周局長畫了三個套著的圓,老師們也有很多想象,我想到的是“同心圓”,全縣教育系統的各級教育工作者同心同德,全心全力發光發熱,為博興的教育事業努力工作。
為什么垂垂老矣的人,大多數后悔自己想當初工作不夠努力,沒有留給自己美好的回憶?這是因為大多數人沒有珍惜現在,沒有準確定位人生價值的意義。人在有能力的時候,一定要多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就像保爾·柯察金曾經說過的:“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致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有的人很“稀罕力氣”,領導分配的工作,只要無利可圖,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到好處,就不干,或敷衍塞責,而等到了“有利可圖”的事情攤不到自己頭上時,就牢騷滿腹、怨天尤人,說什么“世道不公”,這是非常可笑的。什么事情都有因果關系,就像周局長所說的,“歷史會告訴未來”。他在學校領導分給差生時痛快答應,主動替領導分憂,顧全了大局,這樣的員工,誰不喜歡?誰不重用?難道要重用那些“稀罕力氣”、對工作拈輕怕重的人?當老爺養著嗎?雖然周局長很幽默,說自己討好領導,其實我們都知道,他絕不是為了討好領導。有的人工作不積極,不聽領導使喚,還自命清高,說自己“不追逐名利,不與人家同流合污,不當巴結領導的哈巴狗,憑真本事吃飯……”,其實是為自己的懶惰和不求上進找借口。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和學校的價值觀保持高度一致,和學校的理念和愿景保持一致,不聽從領導安排,和領導對著干,這是一位合格教師應該做的嗎?
還有的人,天天牢騷滿腹,認為領導對不住他、某些人對不住他、待遇太差、得到太少……周局長說的我非常同意:“國家給你錢,你來上班不是天經地義嘛?”有本事你不來上班,不來領這份微薄的工資呀!不行的人,天天忙著為自己的不成功找借口,而優秀的人很少發牢騷,他們覺得光陰如金,做有價值的事情時間還不夠,哪有那些閑工夫?
早聽說周局長是個大孝子,今天聽他深情回憶與自己父親的點點滴滴,真正體會到了他對老人的深厚感情和全心付出。說到父親對兒女子孫的牽掛,說到他為了讓父親開心讓孩子們輪流去聽爺爺嘮叨,說到為了讓父親重病時能舒服一點他不戴手套輕柔地為父親擦拭便溺……我的淚水忍不住流下來。老人辛苦一輩子,到老了,我們兒女能夠給他們些什么呢?周局長為他的兒女后輩作出了榜樣,也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是呀,正如周局長所講,地球不自轉,就不會有明天,我們應找到自己生命里真正的黃金,從今天開始相信自己、相信他人,感恩自己、感恩他人,一點點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成為積極向上、心態陽光的人,成為希望的播撒者,做德才兼備、有用于他人和社會的優秀教師!
小學數學暑期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二
觀看了課堂觀察與如何評價講座,使我對一節好課有了新的認識。特別是葉瀾老師提出的五實即“扎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對我啟發很大。在討論交流中博奧的馬老師拋出了如何上好一節平實的課引發了我的思考。是的,我們大部分老師上課時都不會像上公開課那樣去設計。我認為一節平實的好課應具備以下幾點:
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目標時有大局觀,要綜合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而定。如果教學對象學生發生了變化,教學目標也要相應調整。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研修中觀看的錄像《9的乘法口訣》一課,教師兩節課對教學目標修改,是我以后制定教學目標的榜樣。
它沒有優質課的完美,而只是教師通過綜合分析對教學內容的最好預設與學生碰撞產生問題的一節有價值的課。在這樣的課中學生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正是這些問題為我們以后的教學提供了新的課題。
學生的錯誤往往是我們生成的導火索,在一年級教材中有分類與比較一課,教材提供了很多蔬菜水果讓學生按照不同的標準分,有的學生按顏色,有的`學生按形狀還有的學生按水果、蔬菜分,有個孩子的回答很混亂,我問他原因時感覺很欣慰。他說是按自己喜歡吃的和不喜歡吃的分的類。其實當我們分析學生的錯誤時往往有學生特殊的思維。而這正是我們經驗積累的最好時機。
數學不同于其它學科的特點在于要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維去解決問題。在這三天的培訓中很多老師修改了情境圖,我想很大原因在于老師們關注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角度去解決問題。吳正憲老師在評價一節課時曾說從學生角度看,上完一節課時學生的臉上應該是紅撲撲若有所思的樣子,因為他們沉浸在數學的思維里,那么應該說是一節好課。
小學數學暑期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三
今天是參加縣級研修的第一天,我很高興參加了這次研修活動,今天的研修解開了我心中的一個疑惑,讓我見識了怎樣才算是真正的聽評課。
以前總是聽說“沒有學生的講課”或“說講課”,每每遇到這種情況心里總是懸著,不知道該怎樣做,也沒有可以參照的課例。今天聽了翟慧和張敏兩位老師的說講課,心中豁然開朗,眼前一亮,原來說講課是這樣的。
在說講課的過程,教師既是一位導演又是一位演員,既要說明自己的設計理念和思路,又要很好的展現自己的教學過程。通過聽兩位老師的說講課我總結出說講課的如下步驟:
①說教材。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向大家說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材所處的地位。
②說目標。再說目標的過程中,首先要說課程標準中要求實現的目標,其次還要分析單元的教學目標要求,最后在落腳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最后確定好知識、能力和情感三維目標。
③說重、難點。
④說教學過程。這是說講課環節的重頭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將自己的教學設計完整的展現在大家面前,并且還要說明自己的設計意圖。將學生和教師的身份很好的融合為一體,將講課和說課巧妙的結合起來。我感覺這是最難的環節。
⑤總結自己的教學流程,概括本節課的教學理念。
⑥說板書設計。
明白了怎樣做僅僅是一個開始,而真正想想如何去做,才是我們更應該去做的。
今天,聽兩位老師的說講課是一種享受,和大家一起交流課例更是別有一番趣味。我聽到了很多教師很有水平的發言,我發現她們都很會聽課、評課,能夠從一個基本點,從頭到尾的貫穿本課,這是值得我學習的。零零散散的評課是沒有深度的,應當站在整節課的高度上看待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老師們積極發言,踴躍的發表自己的想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時甚至是激烈的辯論,爭到面紅耳赤,但我們心里都明白,所有的爭論都有一個更明確的目標,那就是怎樣讓我們的課堂更加高效!
參與中我有了自己的進步,同時我也看到了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只有不斷的學習才會有不斷的進步!
我們這次研修的主題是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大家都說:在教學內容上,學生會的不教,教也教不會的不教,只教學生不會的。我的理解是應當分層教學,可怎樣實施分層教學,我心中還是一團疑惑。希望通過研修可以解開我的這一疑惑。
小學數學暑期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四
今天下午聆聽了周局長關于《改善心智模式,做最有價值的教師》的報告,感觸頗深。
所謂心智模式,即人們看事情、想事情的那些方法。報告通過幾個心智模式的心理測試,就說明了這一點。同樣一幅圖,在每個人的眼里就有了不同的答案。心智模式的不同,對每一件事情的看法和傳播方式也就不同,對每一件事情所產生的反應也不同。你對正在發生的事件的反應模式決定了你的未來。
小實驗折射出大哲理。實驗一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學習是無止境的,只要你用心去做,就能創造出奇跡,工作也是這樣。實驗二告訴我們學會因材施教,只有磁鐵才能吸引鐵屑,正如我們在工作中,要做一個有吸引力的老師,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根據孩子的不同興趣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你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實驗三,要做一個有價值的教師,必須要有全局的意識。在工作中要學會從整體看問題,弄清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做事情要從大局出發,你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什么樣的心智模式,決定你是一個什么樣的老師。在教學實際中,要用良好的心態去對待自己的領導、同事和學生。
成功的方法是有保質期的,不要讓心智陷阱阻礙我們的發展。成功的經驗往往會成為前進中的絆腳石,所以要用于前進,掃除一切心智陷阱,嘗試著每天改變一點點,我一定會成功。
怎樣做才能使自己成為有價值的教師,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態,身懷謙卑之心,尊重每一個學生,對生命充滿敬畏,對未來充滿渴望,懷有必勝的信心,客觀地看待學生和自己的功利,奇跡就會發生。
做一個有價值的教師,還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要感恩父母、感恩領導、感恩同事、感恩學生,只有懷著感恩的心態,才能欣賞每個人,才能做一個有價值的優秀教師
小學數學暑期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五
為期3天的鎮校級暑期研修剛剛結束,7月9日,我們又匆匆趕赴縣實驗中學,參加縣級研修。雖然身體比較累,但還是對縣級研修充滿期待:縣里會怎樣組織呢?會有哪些活動?我們鎮的數學老師一致認為,我們的數學教研員韓國棟老師歷來求真務實,工作講求實效,瞧好就行!
果真,第一天的研修活動就讓我們眼前一亮。韓老師將小學數學組的研修活動準備得井井有條,非常精彩。
首先,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力圖通過研修,使每一個數學教師學會準確把握教學目標、設計課、講課、說課、說講課、評課,提升每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
其次,他為我們組建了一個非常棒的培訓團隊。培訓團隊成員全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全縣小學數學界腕級人物,有高春霞、成玉麗、趙立芹、郭軼順、孫秋生、張清芳。為我們準備課例展示的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響當當級人物,是翟慧、張玲、郭長寶、張敏四位年輕教師。他們不但水平高、能力強,而且對此次研修非常重視,都做了充分的準備。
第三,活動的各個環節清晰、條理、科學、高效。韓老師首先給每位教師發放了一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并將標準的三項十五條分為四部分,然后把全體參加研修的數學教師也分為四個研討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除了全面關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以外,重點關注評價標準里面的四部分之一。研修的基本路子是,首先由課例展示的教師進行說講課,聽完課后分組到指定地點進行主題研討,每組一個培訓團成員負責組織和指導并匯總意見,最后回到原地集合,進行集體交流。
分組研討能夠使每一位教師都有發言的機會,而集體交流又實現了集體智慧的大融合。老師們都說,活動的目標明確,方法得當,節奏合理,科學高效,這樣的研修好!
小學數學暑期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六
10號下午周局給大家做了四個小時的關于《改變心智模式,做最有價值的教師》報告,期間掌聲不斷,笑聲不斷,四個小時的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每次聆聽周局的報告,都讓我觸動,周局的視角,觀點都非常的深入、細致、而且分析的也深入人心,給人以鼓舞。
作為一線的教師,周局給我們指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如何做一個最優秀的教師?
1、要能播撒希望。
2、要有迷人的個性。
3、要有超強的學習力。
4、要熱忱魔力無法擋。
5、要能享受工作和生活。
如果一個教師能做到這五點,他不想做優秀教師都難。
周局的一句話“只有放棄,沒有失敗”讓我思考了很多,的確,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還是其他行業的人,也不管做什么樣的事,只要你不放棄,就有成功的希望。
所以,讓我們一起改變心智模式,不放棄,做一個有價值的教師吧!
小學數學暑期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七
今天是參加縣級研訓的第一天,來自全縣的骨干教師聚集在一起,作為小學數學中心組的的一員,我非常幸運,通過一天的活動,我深深的體會到老師強烈的學習愿望和渴望求知進步的激情。
我們小學數學組進行的是教師案例剖析和分組討論交流。在小組交流時,我被老師們積極的發言深深打動,老師們爭先恐后的發言狀態:無論是各抒己見的精彩點評,還是就某一問題的深入探究,都使我們每一位參加研訓的教師全身心的融入這種氛圍之中。
今天兩位教師展示的分別是《軸對稱圖形》和《圖形的周長》,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
數學的學習過程,不僅是教授給學生一些前人已經發現或發明的知識內容,還要教會學生如何探究新知識,在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學生在老師適當的引領下,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與同伴的討論所得到的結論給他們的印象更深,同時也更利于對知識的了解。
數學中概念的學習過程往往需要學生做到“手、眼、口、耳與動腦筋”并用。如在教學中經常性地設置一些趣味題讓學生去思考,讓他們根據圖形的概念去聯系生活實際解決一些運用的問題等。在慨念教學中必須注意幫助學生尋找直觀支柱,充分利用直觀教具。通過觀察、推理、歸納、抽象,幫助學生建立抽象感念,例如在《軸對稱圖形》中可以設計給出圖形一半,讓學生想像完整圖形的樣子,在《圖形的周長》中可以更多的讓學生摸一摸,說一說,圍一圍,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動,讓學生親自感知,從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與掌握。
有參與就有收獲,有付出才有回報。通過參加今天的研訓活動,再次驗證了這句話。同時,廣大參訓教師積極進取的精神和不懈追求的行動,讓我倍受感染和鼓舞,我深信通過本次研訓,每個人都會有更大的收獲。
小學數學暑期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八
縣里的培訓進行了兩天,在這兩天里感到自己收獲頗多,體會最深的的是:一個人力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集體的力量是偉大的,這在小組交流中體會最深的一點,接下來我再來談幾點自己的具體體會。
上午,我們有幸聽了專家做的《課程觀察與如何評價一堂課》的專題報告,如何上好一節高效的數學課?
(1)首先具備以下幾個特點:扎實、充實、平實、真實。
(2)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好的課創設情境是至關重要的,今天上午,看得兩個有關認識分米和毫米的教學案例,案例(一)通過孫悟空變金箍棒的長度導入課,案例二以老師所帶的蝴蝶標本玻璃破了,問學生該怎么辦?對于這兩個導入哪個好?在小組交流時,爭論不休,最后答成共識,如何創設好的情境,應從以下幾點做起:
<1>創設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3)注重課前調研,注重學生的認知水平,為上新課奠定基礎。
通過專家的報告,感到自己所知道的東西太少,在以后的工作時間里,多讀有關教學書籍,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爭取做一名學習型的教師。
小學數學暑期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九
“情境”為誰而生?是今天我在學習結束的時候自問的一句話,于是作為了標題。
隨著對青島版教材的使用,我越來越認識到情境創設在課堂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于是數學情境怎么去創設,為誰而設,應注意哪些問題就成了我經常思考的問題,因為今天的兩節課中許多老師也提到了這個問題,于是又引發了我的思考。對于此問題我有如下觀點:
首先情境應為數學思維而生。數學問題不等于生活問題,數學問題情境不等于生活問題情境,數學問題不是越真實越好,對于生活的真實性,數學課應當選擇適度的模擬。只有真正能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數學思維的問題情境才是我們最需要的。比如,今天的《圖形的周長》一節中,有讓學生從生活中找一找具體事物的周長,這個固然好,不過如果讓學生找一找做什么事情時用到了周長,學生的思維可能更活躍一些。
其次,我認為情境應為教學目標或者重難點而生。很多時候,單純的舉例或者思想的滲透讓學生的理解不夠深、不夠透,而如果放入到具體情境中就能迎刃而解。
對于情境創設需要注意的一是對于一個課題,我們最好圍繞一個事件創設情境,如果情境太多,給人的感覺就是從這個商店到另一個商店,學生們的注意力會飄忽不定。二是要注意盡量符合社會、學生、數學本身的實際情況,并能從情境中抽象出數學模型,能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為原則。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對情境的創設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此寫上一首小詩作為今天學習的結束。
臨江仙·研修
去年今日又相逢,窗外煙柳青青。
烈日驕陽見豪英,風雨驟然停,能聞啼鳥鳴。
志將此身付講臺,不管成敗輸贏。
管他黑夜到天明,一腔赤子心,再向險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