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測性,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不安和恐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震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直播觀看心得(匯總16篇)篇一
今天,我們探討了地震,并且知道了怎樣預防地震。同學們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們最后全班同學都知道了怎樣預防地震。另外,我雖然沒說出來,但是在心里給了這一些同學的補充,我回家又認真的想了想,最后自己總結出來了這樣幾個預防地震的措施。
在發生地震的時候,我們身邊的事物也會發生變化,比如說在x大地震,蛤蟆滿街跳。還有狗在不停的狂叫,魚都漂浮在水面上。還有馬受驚不進圈,豬進圈往外跑,雞受到驚嚇往樹上飛亂跳。還有天上會出現五彩云。還有夜間的時候會早早的天亮。
發生地震的時候,我們要往空闊的地方跑,記住,到達空曠的地方要雙手抱頭。在學校的時候要聽老師的指揮。在家在學校的時候跑不出去要往廁所里跑,或者是蹲在墻角下,最好躲在空間狹小的地方,最三角地區。記住,無論跑到那都要兩手抱頭,后者使用別的柔軟的物體保護頭部。
聽了我的介紹,大家一定對地震有了了解,誰要想和我探討,那就趕快寫出來和我探討吧。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直播觀看心得(匯總16篇)篇二
為了建立有效的防范和處理地震災害的預警工作機制,增強學生在遇到地震時逃生、自救能力,根據縣教育局關于安全教育工作地要求,結合學校安全教育工作活動計劃,我校成功進行了地震疏散演練活動。演練中,從地震警報響起到學生全部從教室撤離到校園安全區域,歷時1分20秒。整個演練過程做到快速、安全、有序。這次演練活動的成功,與學校領導對疏散演練活動進行周密部署,與師生嚴格按演練方案進行實地消防疏散演練是分不開的。
1、為進行這次演練活動,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總指揮的地震疏散演練領導小組,確立了“安全第一,確保有序;責任明確,落實細節”的演練原則。
2、演練前,學校領導根據演練要求和本校實際,預先制訂了嚴密、確實可行的地震疏散演練方案。
3、學校制定嚴密的地震安全演練方案,讓各老師通過傳閱,明白演練細節,明白自身責任;同時,還根據老師對演練工作的一些提議,進一步完善演練方案,力求做到盡善盡美。
4、結合安全教育的要求,做好安全知識宣傳,并組織學生進行快速組隊演練和讓學生明白撤離方向、撤離路線、撤離到區域,為快速、有序、安全撤離作準備。確保演練萬無一失。
5、演練結束后,校長做了總結性發言和點評。本次地震演練活動增強了師生的安全意識,對普及地震安全知識和提高學生自護自救能力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另外,通過這次演練活動,也提高了師生應對例如地震等地質災害的應變能力。
文檔為doc格式。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直播觀看心得(匯總16篇)篇三
今天,我和哥哥一起去紹興科技館參觀了“防震減災”主題科普展。這次展覽主要以直觀的形式給我們介紹了有關地震、火災的知識、防震減災相關的內容,以及應付其他自然災害的正確方法。我們還看了一場免費的立體電影。這次參觀給了我很多很多關于“防震減災”的知識,收獲真不小啊!
地震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傷害。比如,生命線破壞、人員傷亡、火災、地表破壞、房子倒塌。地震最大的傷害就是人員傷亡,1558年,由于地震,傷亡人數83萬余人,是世界上傷亡人數最多的一年;唐山大地震死亡了24萬余人,是20世紀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地震。地震還會對鐵路和管道等生命造成巨大的破壞。記得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發生了7.8級地震。頃刻之間,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變成了一片瓦礫,造成24萬傷亡,16萬余人受重傷,給人類的日常生活和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使世界大吃一驚。但是,沒有地球的運動變化,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多彩的世界!!!地震之后的巖石是記載歷史的書籍,有一種巖石叫做堿流質孚巖,生產在吉林天池,成因是火山爆發時巖漿中分離出的火山氣體被‘凍結’在浮巖中,氣泡約占巖石總體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因而可以浮于水面之上,故被稱作浮巖。
參觀了這次科普展,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面對災害,科學認識,正確面對,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能力。很多時候,多一點常識,就可以挽救一個生命。地震的難民是多么的勇敢,他們沖向自己的生命,保護家人,獲得一個完整美滿的家庭,我們也應該伸出援手,去幫助受難的人,在這里,我還想大聲說:“地震面前,我會是一名小勇士”。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直播觀看心得(匯總16篇)篇四
當地震發生時,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室內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幸存的相對安全地點。特別是在樓房內的人,選擇廚房、衛生間等開間小、不易倒塌的空間、墻角或桌子等堅固家具易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避震。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無論如何,都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千萬不要盲目跳樓和使用電梯。
一位親身經歷過1920年海原8.5級大地震的老人,曾向人們詳細介紹了“伏而待定”的具體方法:“在屋內感覺地震時,要迅速趴在炕沿下,臉朝下,頭靠山墻,兩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正手反握右臂,鼻梁上方凹部枕在臂上,閉上眼睛、嘴,用鼻子呼吸”。
戶外的場合,要避開高大建筑物等危險之處,護住頭,迅速跑到空曠場地蹲下。當大地劇烈搖晃,站立不穩的時候,人們都會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邊的門柱、墻壁大多會成為扶靠的對象。但是,這些看上去挺結實牢固的東西,實際上卻是危險的。務必不要靠近水泥預制板墻、門柱等躲避。在繁華街、樓區,最危險的是玻璃窗、廣告牌等物掉落下來砸傷人,因此,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護好頭部。
另外,室外的人盡量遠離高壓線及石化、化學、煤氣等有毒工廠或設施。如遇燃氣、毒氣泄漏、火災,用濕手巾捂住口鼻,匍匐逆風繞到上風方向。
在百貨公司、地下通道等人員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發生混亂。請依照商店職員、警衛人員的指示行動。就地震而言,地下通道是比較安全的。即便發生停電,緊急照明燈也會即刻亮起來,要鎮靜地采取行動。
在發生地震、火災時,不能使用電梯。萬一在搭乘電梯時遇到地震,將操作盤上各樓層的按鈕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離開電梯,確認安全后避難。高層大廈以及附近的建筑物的電梯,都裝有管制運行的裝置,地震發生時,會自動停止,停在最近的樓層。萬一被關在電梯中的話,要通過電梯中的專用電話與管理室聯系、求助。
要務必注意山崩、斷崖落石或海嘯。在山邊、陡峭的傾斜地段,有發生山崩、斷崖落石的危險,應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難。在海岸邊,有遭遇海嘯的危險。感知地震或發出海嘯警報的話,請注意收音機、電視機等播放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難。
避難時要徒步,攜帶物品應在最少限度。因地震造成的火災,蔓延燃燒,出現危及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時,采取避難的措施。避難的方法,原則上以市民防災組織、街道等為單位,在負責人及警察等帶領下采取徒步避難的方式,攜帶的物品應在最少限度。絕對不能利用汽車、自行車避難。對于病人等的避難,當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從平時起,鄰里之間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難的方式等進行商定。
地震發生后,人們可能面對各種困難,必須克服恐懼心理,用正確的方法自救求生,這對于減輕地震災害,免遭新的損失,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能自行脫險,一定要沉住氣,保護自己不受新的傷害,如果暫時無法脫險,要想辦法維持生命,尋找食物和水,保存體力,耐心等待,并設法與外界聯系,切不可大聲哭喊,勉強行動,盡量閉目休息。時間就是生命。被救后要積極參與震后救人工作,迅速壯大救援隊伍,讓更多的人獲救,要先救近處的人,先救青壯年,先救容易救的人,先救“生”、后救“人”;要積極參與維護社會治安,保持社會穩定。
在發生大地震時,人們心理上易產生動搖。為防止混亂,每個人依據正確的信息,冷靜地采取行動,極為重要。從攜帶的收音機等中把握正確的信息,相信從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災機構直接得到的信息,決不輕信不負責任的流言蜚語,不要輕舉妄動。
自然災害,包括人造災害,都是人們最大的敵人。自然災害有許多,比如,地震、酸雨、溫室效應、臺風等。人造災害有火災、水土流失等。遠在古代,人們沒有防范意識,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懂得用科學道理、實用的方法來保護自己,減少災害威脅到自己的生命。本文將告訴大家怎樣用科學的方法來防震減災,保護自己,保護家園。
據調查,全國有許多地方發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遼寧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瓊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災害,損傷慘重,特別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萬人死亡和受傷。其實,有些災害是可以預防的。地震發生前,會有些預兆。比如馬等牲畜會掙脫韁繩,并瘋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會涌出洞外;蜜蜂會驚飛、逃竄;狗會狂吠,還有一些家畜會出圈,到處竄跑;老鼠成群結隊搬家……這些預兆可以讓人們提前知道將發生地震,如果發現這些動物有這些反常現象,須先辨別真假,再向地震局報告,以防在先,及早撤離。
地震發生了并不是就必死無疑,其實,還有很多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壓在廢墟的底下,這時候,你不要盲目亂動,要冷靜,先把手抽出來,慢慢地挪動廢墟,先保持呼吸順暢,再想辦法呼吸,喊人員來救你。如果發生地震時你在家里,必須馬上鉆到堅硬、并且沒有倒塌的小房間中躲避,以免砸傷。還有,要貼著堅固的墻壁或在門口蹲著,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傷。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開陡崖,防止掉下山。還有要預防山體滑坡,以免滑下去。
如果在學校,一定要聽從老師的指揮,躲到課桌下,注意保護頭部,如果在上體育課,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傷。如果在電影院,要躲在觀看椅底下避震,要避開掛在天花板上的燈、空調的懸掛物,用東西保護頭部,聽從指揮人員指揮撤離現場。在商場發生了地震,要避開玻璃柜,避開貨物、廣告牌、燈等物品。如果在公共汽車內,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穩住重心,扶好扶手。
四川省汶川發生了里氏8.0級的大地震。面對難以抗拒的巨大天災,人類又一次表現出渺小和虛弱。我們除了震驚、悲哀、堅強之外,也需要反省,比如面對地震、海嘯、水災,如何自救?世界三大自然災害中,地震高居第一。
據《減災必讀》一書的統計,歷史上各種自然災害曾毀滅了世界各地52個城市,其中因地震而滅的城市就占了27個,超過一半;其余25個城市受毀于地震以外的如水災、火災、火山噴發、風災等。因此,地震災害作為自然災害的“群災之首”是名副其實地震的威力十分的大,為了不讓美麗的城市變成廢墟,為了不讓擁有幸福家庭的孩子變成孤兒……我們從小就要知道如何在地震中逃生,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請躲在桌子等堅固家具的下面,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在汶川大地震中感人的場景隨處可見,有教師、有消防員、有母親……其中讓我最感動的就是一位50歲的男教師—譚千秋。他用自己的'生命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展開雙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來保護4名學生。最終被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譽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保衛祖國、建設祖國是我們的責任。
所謂“防震減災,人人有責”。我們應該從小學習地震知識,學會如何預防地震。讓這知識伴隨著我們一輩子,讓我們把這些知識傳給每一個人,讓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防震意識,心中有“防震減災,人人有責”的想法,共創美好明天!
我們大家要加強對地震科普知識的學習,正確地掌握避震和自救、互救的方法。
我們大家要聽地震預告,學會看地震發生前的預兆,比如:動物們的異常驚飛、逃竄、狂叫等,也可以預防災害的發生,以防在先及早報告、撤離。
當地震發生時,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室內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幸存的相對安全地點。特別是在樓房內的人,選擇廚房、衛生間等空間小的地方,還有不易倒塌的空間、墻角。桌子、床下等堅固家具空間的地方都可以避震。及時得用坐墊等保護好頭部,不要盲目跳樓,使用電梯等。我們大家一定用科學的方法來保護好自己和家園,共同防止災害的發生。
全校師生在規定的時間全部撤離,我們大家一定要學會自救。
我們大家還要多看防震減災的書籍。把防震減災的知識告訴身邊的每一個人,讓這些知識一傳十、十傳百,讓每個人都知道在地震來到時,人人都知道如何保護自己,減少地震給我們大家帶來的災害。讓這些知識伴隨我們大家每一個人,讓我們大家每個人都有防震意識。
我們大家是祖國的建設者、保衛者,讓我們大家快快行動起來,共同防止災害的發生。“防震減災,人人有責”讓我們大家共同祝愿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燦爛!
阻止地震的發生,這是不可能的,預測地震的到來,這也是現代科學技術所不能夠的,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在地震之前,從一些異常情況中得到警示,在地震中,臨危不亂,能夠采取相應的自我保護措施。
比如,在地震前有許多動物會感知到次聲皮,從而致使他們的行為異常;家畜會亂跳亂叫,像瘋了一樣。
在地震時我們不要慌亂,不要留戀財務而失去逃生的最佳時期,如果來不及跑,可找一些墻角堅硬的物體,在下面躲藏,如果被壓在廢墟下,也不要喪失生存的信心,在聽到人聲時,大聲呼救。
在這次地震中,傷之最多的是在校學生,所以學校應該多開展地震演練,在災區中的其中一個學校,平時特別注重地震的模擬訓練,結果在地震到來時,學生們井然有序地撤退到操場,沒有擁擠,沒有踩踏的事件的發生,幾乎沒有傷亡,這就告訴我們平時訓練的重要性,這也告訴我們即使不能避免地震,但可以將災難帶來的災難降到最低。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自己,所以,讓我們手牽手,共同做好防災減災的工作?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直播觀看心得(匯總16篇)篇五
地震災害是全世界造成經濟損失最嚴重和人員傷亡最多的自然災害之一。在目前地震預報不能解決人員傷亡問題下,我們要加強對地震預防知識的學習,以利于掌握正確的避震和自救、互救方法。
地震是由于地球內部物質不停的運動,會產生一股作用于巖層巨大的力,當這股力累積倒一定程度時,巖層會變形、彎曲。一旦承受不了這種變化時,巖層會發生急劇的破裂、錯動,釋放出巨大能量,纏身強烈的震動,這就是地震!地震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天然地震,另一類是人工地震。其中天然地震包括:火山地震、陷渦地震等。
當地震發生時,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室內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幸存的安全地點。特別是在樓房內的人,選擇廚房、衛生間等空間矮小的房間、不易倒塌的空間、墻角或桌子等堅固家具易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避震。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無論如何,都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千萬不要盲目跳樓和使用電梯。
戶外的場合遭遇地震時,要避開高大建筑物等危險之處,護住頭,迅速跑到空曠場地蹲下。當大地劇烈搖晃,使人站立不穩的時候,人們都會有扶靠、抓住什么身邊的建筑物。但是你完全想錯了,這些看上去結結實實、安安全全的東西,實際上卻是很危險的。務必不要靠近水泥預制板墻、門柱等躲避。在繁華街、樓區,最危險的是玻璃窗、廣告牌等物掉落下來砸傷人。因此,要注意用手或厚毛巾等物保護好頭部。
地震發生后,人們可能面對各種困難。但是,要逃生,必須克服恐懼心理,用正確的方法自救求生。這對于減輕地震災害,免遭不該有的損失。如果不能自行脫險,一定要沉住氣,保護自己不受新的傷害,如果暫時無法脫險,要想辦法維持生命,尋找食物和水,保存體力,耐心等待,并設法與外界聯系,不能可大聲哭喊,勉強行動。這樣反而傷害自己。應該盡量閉目養神,時間就是生命。被救后要積極參與震后救人工作,迅速壯大救援隊伍,讓更多的人獲救。在發生大地震時,人們心理上容易產生動搖參觀防震減災科普展心得體會。為防止混亂,每個人依據正確的信息,冷靜地采取行動,極為重要。
一聲巨響,所有的教學樓瞬時垮塌。美麗的校園變成了廢墟。在這猝然降臨的巨大自然災害面前,每個人的本能反應就是逃生。只有逃,才會有一線生存的希望。所以,今天,全校師生一起舉行了一次“地震演練”。
下午第三節課,班主任先說了說“逃生”的幾個步驟:先抱頭鉆到課桌下面,然后等上10秒鐘后再迅速跑出教室。別看著步驟挺簡單,可實際練起來,你會發現一系列的“小問題”,比如:鉆到課桌下面時,凳子碰著頭。跑出教室時同學們太擠等。這一些“小問題”我們練了好幾遍才克服了。
終于正式開始了。樓下哨一響,全班同學先飛快地鉆進課桌底下,等了10秒鐘后,同學們又一窩蜂似地迅速往樓下跑。在樓道里,還有些“逃生”的低年級的小朋友,他們擋著我們的路了,同學們十分著急,七嘴八舌地議論紛紛了:“快點兒!快點兒我快沒命了,樓快塌了……”“快點兒!我快被砸死了……”同學們完全進入了角色,心中只想著自己逃生。同學們們猛沖下去,終于平安的到達了樓下。
在那個下樓的過程中,我心里除了緊張還有害怕。通過這次演練我終于體會到了當“5·12大地震”來臨時,所有當事人的復雜的心情。當我到達樓下的那一刻,我心中有一種成就感,因為我憑著自己的力量保護了自己!
“逃生”一個當地震發生前所有人心里唯一的念頭。只有用自己最大的力量猛沖下去,才會救得生存的希望。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直播觀看心得(匯總16篇)篇六
5月12日快到了,然而在去年的這一天,四川省汶川發生了里氏8。0級的大地震。面對難以抗拒的巨大天災,人類又一次表現出渺小與虛弱。我們除了震驚、悲哀、堅強之外,也需要反省,比如面對地震、海嘯、水災,如何自救?世界三大自然災害中,地震高居第一。
據《減災必讀》一書的統計,歷史上各種自然災害曾毀滅了世界各地52個城市,其中因地震而滅的城市就占了27個,超過一半;其余25個城市受毀于地震以外的如水災、火災、火山噴發、風災等。因此,地震災害作為自然災害的“群災之首”是名副其實地震的威力十分的大,為了不讓美麗的城市變成廢墟,為了不讓擁有幸福家庭的孩子變成孤兒……我們從小就要知道如何在地震中逃生,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請躲在桌子等堅固家具的下面,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在汶川大地震中感人的場景隨處可見,有教師、有消防員、有母親……其中讓我最感動的就是一位50歲的男教師—譚千秋。他用自己的生命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展開雙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來保護4名學生。最終被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譽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保衛祖國、建設祖國是我們的責任。
所謂“防震減災,人人有責”。我們應該從小學習地震知識,學會如何預防地震。讓這知識伴隨著我們一輩子,讓我們把這些知識傳給每一個人,讓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知道防震意識,心中有“防震減災,人人有責”的想法,共創美好明天!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直播觀看心得(匯總16篇)篇七
大家一定知道地震吧?今天我和媽媽去參觀了x科技館的防震減災科普展。
走進大門,就看見了一個大屏幕,里面介紹了魏格納對大陸漂移地理論和為什么會地震的原理。通常大地震前兆有:貓狗大叫、黃鼠狼、老鼠、螞蟻大搬家、鴿子高飛等。地震發生時在學校中,最需要的是聽從教師的指揮。在家里千萬不能在慌亂中跳樓,這一點極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墻角處,也可轉移到承重墻較多、面積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如果,在街上行走,要注意因地震引起的高空墜落物砸到身上。因此在街上走時,最好將身邊的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無物品時也可用手護在頭上,跑向比較開闊的地區躲避。
后面還有模擬的安全通道,一排排圖文為我們介紹,上面也有火災自我報護。
這次科普展讓我們知道了許多知識,明白了自我報護必不可少!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直播觀看心得(匯總16篇)篇八
新華網x3月28日電(汪亞)今天是第27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由中國地震局、教育部、國家民委、中國科協聯合主辦,中國災害防御協會承辦的“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啟動儀式暨首場專題講座在x海淀公共安全館舉行。
據悉,“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由中國地震局、教育部、國家民委、中國科協聯合發文部署,將于2022年至2025年面向民族地區中小學校組織實施“五個一”系列活動,即捐贈一套圖書、舉辦一場講座、舉行一次演練、開展一次主題班會、培養一名科學傳播師,并向部分重點地區中小學校拓展。
啟動儀式分為訪談和首場專題講座兩個環節。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法規司)副司長韋開波、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副司長葛維威、國家民委教育科技司二級巡視員安燕、中國科協科普部副部長廖紅等參加訪談,對活動背景、活動規模、活動舉措、活動目標等情況進行了介紹。中國科學院院士崔鵬發表活動寄語,全國人大代表、x省積石山縣吹麻灘小學校長董彩云暢談體會,中糧飲料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首席執行官慶立軍介紹參與活動相關考慮,中國災害防御協會副秘書長張國遠介紹活動組織實施計劃。訪談結束后,中國地震局何永年研究員作題為《學好防震知識,珍愛寶貴生命》的首場專題講座。據初步統計,有超過4000萬人次通過央視頻、新華網、中國地震局官方微博等直播平臺在線觀看了啟動儀式。
主題活動按照《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要求,加強防震減災科普工作,推動民族地區學校提高防震減災科普教育質量,助力增強全社會抵御地震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實現“教育一個學生,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的目的。
活動期間,還將開展國家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評選、征文活動等,活動尾聲將開展評選表彰。活動計劃在x、x各選取800所學校,在x依托農村中學科技館選取200所學校,在x、x、x、x、x、x、x各選取1個地級市的至少10所學校作為試點。通過“1年試點、3年推廣”,預計到2025年,實現向民族地區學校和重點地區學校捐贈圖書100余萬冊、開展科普講座1萬場次、舉辦應急演練1萬場次、培養2萬名防震減災科學傳播師、捐贈防震減災科普智能屏幕和應急物資柜1萬個、培育一批地震科學興趣小組,受眾學生超過1000萬人次。
主題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六個方面:一是開展“五個一”系列活動;二是遴選針對低齡兒童、青少年、教師等不同人群的防震減災主題圖書;三是搭建用于學習科學知識、共享科普資源、發布主場活動、開展在線講座的線上平臺;四是編寫一套科學嚴謹、內容規范、適用性強的防震減災科普標準課件;五是編制學校規范化的地震應急預案;六是為學校安裝防震減災科普教育智能屏幕和應急物資柜。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直播觀看心得(匯總16篇)篇九
還記得5·12嗎?x汶川8.0級地震,還記得xx地震嗎?災情十分慘重。
往事仍歷歷在目:在地震中,有許多城鎮樓房都倒塌了,大橋也塌了。因為地震太厲害,造成了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在這場地震中,死亡將近兩萬人。許多人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親人悲慘地死去卻無能為力,只能悲傷地哭。在x災區的中小學,一座座教學樓倒塌了,很多中小學生都因為地震而被困在教學樓里,幸存者寥寥無幾。
在這場地震中,受災最為嚴重的地方就是x青川縣。那里房屋倒塌,人們流離失所,沒有食物吃,只能靠政府救援。青川縣是x省最偏僻的地方,因為那里四周有許多山坡懸崖,所以與外界沒有多少聯系因為道路殘缺,很難進去,所以至今不出,得靠飛機運送物資。
自己的家鄉。可見國家對這次地震多么關注與重視啊!此時其他國家也向我國災區人民表示慰問,并為災區人民捐款。一場地震引起了這么多人的關注,都對災區人民進行支援慰問。
這就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正好應了這句話:天災無情人有情。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直播觀看心得(匯總16篇)篇十
大家一定知道地震吧?今天我和媽媽去參觀了紹興科技館的防震減災科普展。
走進大門,就看見了一個大屏幕,里面介紹了魏格納對大陸漂移地理論和為什么會地震的原理。通常大地震前兆有:貓狗大叫、黃鼠狼、老鼠、螞蟻大搬家、鴿子高飛等。地震發生時在學校中,最需要的是聽從教師的指揮。在家里千萬不能在慌亂中跳樓,這一點極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墻角處,也可轉移到承重墻較多、面積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如果,在街上行走,要注意因地震引起的高空墜落物砸到身上。因此在街上走時,最好將身邊的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無物品時也可用手護在頭上,跑向比較開闊的地區躲避。
后面還有模擬的安全通道,一排排圖文為我們介紹,上面也有火災自我報護。
這次科普展讓我們知道了許多知識,明白了自我報護必不可少!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直播觀看心得(匯總16篇)篇十一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的過程中造成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
遠古時代,科技水平較低,人們只能求神問卜,對于地震也只能束手無策。隨著社會發。
展和歷史的進步,人們懂得用自己積累的知識來“預知”地震,保護自己。在鄉村的農民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來救自己。如地下水的突然上升,冬蛇出動,植物的反季開花。這時候你作為一個觀察者,一個當事人,你有責任向周圍的鄰居做宣傳,但是不是散播謠言。
時間進入到21世紀,茅草屋被高樓大廈所取代,地震時人們的生命也最容易被高樓大廈吞噬。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只能呼吁人們回歸自然,盡量住到低矮一些的房子。建筑師和工程師建造合格的防震房,不僅學校的教學樓要防8級地震,所有的房子都要防震。如果你是一個校長或老師,在平時的學校管理和教學中,多舉行一些防震減災的知識講座,把應急演練的訓練落到實處。鑒于現在的實際情況就是:不要提前通知應急演練的時間。就如開會時說,星期五的下午舉行應急演練,這樣學生和老師就會有心里準備,應急演練的效果不會太好。演練要突出的就是急和快。
如果你是一個老師,假如發生了地震,你必須有冷靜的頭腦,指揮家的才能,譚千秋老師一樣的臂膀,此時你的眼里只應該有學生。世界之大,而唯吾之學生存于斯。
如果你是一個學生,認真對待學校舉行的每一次應急演練,一切聽老師的。在演練中切記勿慌勿亂。
最近一股“防震減災”風吹進了我們的校園,也吹進了我們每一個同學的心中。學校組織了各種各樣的活動,例如防震減災應急演練,防震減災手抄報比賽,防震減災征文比賽。在應急演練的過程中少了嬉戲打鬧的身影,多了井然有序的腳步。
生命可貴,保護生命人人有責:生命寶貴,防震減災人人有責。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直播觀看心得(匯總16篇)篇十二
地震災害是世界上造成經濟損失最嚴重和人員傷亡最多的自然災害之一.在目前地震預報仍是個難題的情況下,我們要加強對地震科普知識的學習,以利于掌握正確的避震和自救、互救方法。
為了提高自救能力,在校領導的組織下,6月12日,我校組織全體師生進行了一次地震逃生演習。
上午九點,演習正式開始。當警報突然響起,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迅速拿著書或者是書包,來保護自己的頭部,蹲在桌子底下。靠近門口的同學,將教室門打開后,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品。整個動作要一步到位。嘈雜聲過后,師生們按照事先計劃的秩序有序的從教學樓逃離。這次的演習很成功,大家表現的都很不錯。
通過這次地震演習的親身體驗,真的是很受益匪淺。面對地震災害我們無法阻止它的'到來,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和認識逃生技能來保衛自己的安全。通過這次演習,能增強學生自己保護的意識,提高自己保護的能力,當災難來臨時,我們可以把災難控制到最低,而不再是什么都不懂,這個演習真的是很有必要。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直播觀看心得(匯總16篇)篇十三
x省汶川發生了里氏8.0級的大地震。面對難以抗拒的巨大天災,人類又一次表現出渺小和虛弱。我們除了震驚、悲哀、堅強之外,也需要反省,比如面對地震、海嘯、水災,如何自救?世界三大自然災害中,地震高居第一。
據《減災必讀》一書的統計,歷史上各種自然災害曾毀滅了世界各地52個城市,其中因地震而滅的城市就占了27個,超過一半;其余25個城市受毀于地震以外的如水災、火災、火山噴發、風災等。因此,地震災害作為自然災害的“群災之首”是名副其實地震的威力十分的大,為了不讓美麗的城市變成廢墟,為了不讓擁有幸福家庭的孩子變成孤兒……我們從小就要知道如何在地震中逃生,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請躲在桌子等堅固家具的下面,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在汶川大地震中感人的場景隨處可見,有教師、有消防員、有母親……其中讓我最感動的就是一位50歲的男教師—譚千秋。他用自己的生命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展開雙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來保護4名學生。最終被x省委書記張春賢譽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保衛祖國、建設祖國是我們的責任。
所謂“防震減災,人人有責”。我們應該從小學習地震知識,學會如何預防地震。讓這知識伴隨著我們一輩子,讓我們把這些知識傳給每一個人,讓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防震意識,心中有“防震減災,人人有責”的想法,共創美好明天!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直播觀看心得(匯總16篇)篇十四
自然災害,包括人造災害,都是人們最大的敵人。自然災害有許多,比如,地震、酸雨、溫室效應、臺風等。人造災害有火災、水土流失等。遠在古代,人們沒有防范意識,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懂得用科學道理、實用的方法來保護自己,減少災害威脅到自己的生命。本文將告訴大家怎樣用科學的方法來防震減災,保護自己,保護家園。
據調查,全國有許多地方發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遼寧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瓊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災害,損傷慘重,特別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萬人死亡和受傷。
其實,有些災害是可以預防的。地震發生前,會有些預兆。比如馬等牲畜會掙脫韁繩,并瘋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會涌出洞外;蜜蜂會驚飛、逃竄;狗會狂吠,還有一些家畜會出圈,到處竄跑;老鼠成群結隊搬家……這些預兆可以讓人們提前知道將發生地震,如果發現這些動物有這些反常現象,須先辨別真假,再向地震局報告,以防在先,及早撤離。
地震發生了并不是就必死無疑,其實,還有很多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壓在廢墟的底下,這時候,你不要盲目亂動,要冷靜,先把手抽出來,慢慢地挪動廢墟,先保持呼吸順暢,再想辦法呼吸,喊人員來救你。如果發生地震時你在家里,必須馬上鉆到堅硬、并且沒有倒塌的小房間中躲避,以免砸傷。還有,要貼著堅固的墻壁或在門口蹲著,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傷。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開陡崖,防止掉下山。還有要預防山體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學校,一定要聽從老師的指揮,躲到課桌下,注意保護頭部,如果在上體育課,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傷。如果在電影院,要躲在觀看椅底下避震,要避開掛在天花板上的燈、空調的懸掛物,用東西保護頭部,聽從指揮人員指揮撤離現場。在商場發生了地震,要避開玻璃柜,避開貨物、廣告牌、燈等物品。如果在公共汽車內,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穩住重心,扶好扶手。
其他自然災害不像地震一樣不可避免,有時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酸雨,被人們稱為“空中死神”,因為人們的工廠排放出的廢氣,(硫化物)飄到空中,一下雨,便和雨一起下來,就成了酸雨。酸雨會導致湖水變酸,魚蝦類死亡;森林漸漸衰老;農田變貧瘠;一旦滴到文物古跡,珍貴字畫上,馬上會被腐蝕爛……可見,酸雨對人們的危害有多大!
溫室效應就是指大氣層中有氣體吸收紅外線,導致氣溫升高的一種效應。它的危害也不小,會導致很多人喪失生命,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子。溫室效應會使人得哮喘病等肺病,還會引發許多疾病,如腦炎、高燒。并會造成干旱、洪水,糧食減少,許許多多地方財物損失重大。
還有許多自然災害,其中有許多是人類自己的“杰作”。所以,我們要有這方面的知識,不要自己害了自己。
不止自然災害,還有人造災害。如火災、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都是人類自己砍伐樹木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
防震減災的意思是預防地震,減少災難,保護生命和財產,是人們都希望的。可是大家都知道災難來無蹤去無影,而且無情無義。為了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科學家們發明出很多探測儀器,如果有地震,儀器就會顯示出來,提醒人們及時轉移。寒假里,我在市科技館里體會了地震所帶來的災難,也學到了很多知識。
首先,我認識了地震波。地震波是從地球深處傳出來的,而且會越來越劇烈,會將處在震源區域的所有房屋、樹木等倒塌、毀壞。我從一些貼在宣傳欄的圖畫上看到,許多在震前美麗的景色都被地震給破壞了,還有許多孩子和學生被地震無情地吞噬了他們如花似玉的生命,真是令人悲痛和惋惜呀!地震不但使房屋倒塌傷人,還會引起火災,造成煤氣爆炸等災難。而靠近海邊的居民更是受苦,因為地震會造成海嘯,這是一種比地震更可怕的災難,它來勢兇狠,能淹沒海邊的一邊:房屋、高樓、村莊、城鎮,而且速度極快,讓人逃之不及。
不過,大自然就是這么奇妙,雖然地震非常可怕,可它總拿一些動物無可奈何。因為有些動物擁有特殊的本領,它們能預感地震,從而躲避災難。它們是怎么做到的呢?原來在地震將要發生時,地球的磁場會發生變化,而這些動物能感覺到這種磁場的變化,從而得知災難的降臨。
地震可以分為12級:1~2級,只有先進的儀器能感測到時;3~4級,物品晃動,比如吊燈會晃動得很厲害地;5~6級,物品會落地摔壞,房屋輕微損壞;7~8級,房屋嚴重損壞,橋梁出現裂縫;9~10級,橋梁、堤壩嚴重破壞,大地開裂;11級,地面嚴重破壞;12級,毀滅性的破壞。地震來臨時,我們一定不能驚慌失措,要學會自救,先躲在堅固的床底下、桌底下是最好的選擇,以免被掉落的物體砸傷。等第一次震波過去后,則必需逃出房屋,跑到空曠之處。
地震雖然可怕,但是,只要科技發達,應對得當,我們就要以不怕地震,而是去勇敢地面對它、戰勝它!
當地震發生時,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室內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幸存的相對安全地點。特別是在樓房內的人,選擇廚房、衛生間等開間小、不易倒塌的空間、墻角或桌子等堅固家具易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避震。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無論如何,都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千萬不要盲目跳樓和使用電梯。
一位親身經歷過1920年海原8.5級大地震的老人,曾向人們詳細介紹了“伏而待定”的具體方法:“在屋內感覺地震時,要迅速趴在炕沿下,臉朝下,頭靠山墻,兩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正手反握右臂,鼻梁上方凹部枕在臂上,閉上眼睛、嘴,用鼻子呼吸”。
戶外的場合,要避開高大建筑物等危險之處,護住頭,迅速跑到空曠場地蹲下。當大地劇烈搖晃,站立不穩的時候,人們都會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邊的門柱、墻壁大多會成為扶靠的對象。但是,這些看上去挺結實牢固的東西,實際上卻是危險的。務必不要靠近水泥預制板墻、門柱等躲避。在繁華街、樓區,最危險的是玻璃窗、廣告牌等物掉落下來砸傷人,因此,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護好頭部。
另外,室外的人盡量遠離高壓線及石化、化學、煤氣等有毒工廠或設施。如遇燃氣、毒氣泄漏、火災,用濕手巾捂住口鼻,匍匐逆風繞到上風方向。
在百貨公司、地下通道等人員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發生混亂。請依照商店職員、警衛人員的指示行動。就地震而言,地下通道是比較安全的。即便發生停電,緊急照明燈也會即刻亮起來,要鎮靜地采取行動。
在發生地震、火災時,不能使用電梯。萬一在搭乘電梯時遇到地震,將操作盤上各樓層的按鈕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離開電梯,確認安全后避難。高層大廈以及附近的建筑物的電梯,都裝有管制運行的裝置,地震發生時,會自動停止,停在最近的樓層。萬一被關在電梯中的話,要通過電梯中的專用電話與管理室聯系、求助。
要務必注意山崩、斷崖落石或海嘯。在山邊、陡峭的傾斜地段,有發生山崩、斷崖落石的危險,應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難。在海岸邊,有遭遇海嘯的危險。感知地震或發出海嘯警報的話,請注意收音機、電視機等播放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難。
避難時要徒步,攜帶物品應在最少限度。因地震造成的火災,蔓延燃燒,出現危及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時,采取避難的措施。避難的方法,原則上以市民防災組織、街道等為單位,在負責人及警察等帶領下采取徒步避難的方式,攜帶的物品應在最少限度。絕對不能利用汽車、自行車避難。對于病人等的避難,當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從平時起,鄰里之間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難的方式等進行商定。
地震發生后,人們可能面對各種困難,必須克服恐懼心理,用正確的方法自救求生,這對于減輕地震災害,免遭新的損失,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能自行脫險,一定要沉住氣,保護自己不受新的傷害,如果暫時無法脫險,要想辦法維持生命,尋找食物和水,保存體力,耐心等待,并設法與外界聯系,切不可大聲哭喊,勉強行動,盡量閉目休息。時間就是生命。被救后要積極參與震后救人工作,迅速壯大救援隊伍,讓更多的人獲救,要先救近處的人,先救青壯年,先救容易救的人,先救“生”、后救“人”;要積極參與維護社會治安,保持社會穩定。
在發生大地震時,人們心理上易產生動搖。為防止混亂,每個人依據正確的信息,冷靜地采取行動,極為重要。從攜帶的收音機等中把握正確的信息,相信從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災機構直接得到的信息,決不輕信不負責任的流言蜚語,不要輕舉妄動。
同學們,地震發生時,只要能按正確的方法去做,就不會有危險的。有時,地震并不像你所想象得那么可怕,真正房倒屋塌的災難性地震還是少數。只要沉著、冷靜地應對災變,就有可能避震成功。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直播觀看心得(匯總16篇)篇十五
眾所周知,科普知識是每個青少年應該了解的非常重要的知識。為了堅決落實科技節的實踐活動,我們班的每個同學都在_月_日這天觀看了地震科普知識講座。
地震,是可怕的自然災害,一旦出現便一發不可收拾。這是我們對地震的首先看法。但在今天,我們觀看了唐鳳老師的科普知識講座后,我們對地震,有了新的認識。
唐鳳老師首先說,地震又稱作地動、地振動。例如我們大家都熟悉的成語:地動山搖就是從這里來的。近幾年,地球特別不太平,每年約發生五百五十萬次地震。五百五十萬次,這是個多么龐大的數字啊。起初,大家覺得太不可思議了,但是唐鳳老師給我們講述了地震的等級。三級以下是沒有震感的,只有儀器才能檢測出來。這樣啊,呼,大家都松了一口氣。
唐鳳老師語氣變得凝重,多次提到了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和玉樹地震。這些都是毀壞性的地震啊。說到玉樹地震,唐鳳老師順帶提了下毀壞地震還會帶來一系列的災難:泥石流、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這簡直太可怕了。
但是,地震也是有前兆的。例如泉水會發渾、冒泡、翻花、升溫、變色、變味、突升、突降、井孔變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不過,我們所處的溫州并不在地震帶上,所以不用怕。
人多先找藏身處,遠離危險區,被埋要保存體力。
很快,講座就結束了。這一趟充滿趣味又精彩的講座向我們闡述了地震的基本知識。這次科普教育講座,真好。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直播觀看心得(匯總16篇)篇十六
二00八年五月十二日,大自然又一次向我們展現了它永恒的威力。
x汶川發生了地震,震級高達里氏八級,瞬間五百六十萬瞳樓房因聲倒下,二千三百多萬幢樓房受損壞,把花川縣城、汶川縣映秀鎮等部分城鎮瞬間給夷成了平地。地震威力相當于五千六百多顆廣島原子彈爆炸所產生的力量,震中心烈度高達十一度,震源不過十公里,地震的破壞地區非常廣泛,猶如一塊巨石落入水中,掀起一層層波紋擴散出很遠。x從二00八年九月二十日起共發生了幾百將近幾千起地震,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光汶川大地震就死了一萬多人,傷了二萬六千二百零六人,六萬多人音信全無。許許多多的確人流離失所,現場狀態慘不忍睹,地震給我們帶來了許許多多的災難和痛苦、悲傷。
不過地震是可以預防的,雖然地震不能被人為的隨便控制,但是我們可以知道它是什么時候來,通過動物異常可以知道地震什么時候來,還可以能過地下水知道,如果出現冒泡、發渾、變味等,就代表大地震要來了。增強防震減災意識,發現有情況必須通知居民,減少人員傷亡。
雖然在強大的自然災害面前,人是渺小而無力的的,但是我們相信,只要通過不懈的努力,大自然這頭“猛獸”一定能被我們馴服。
來源:網絡整理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content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