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演講稿會更加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演講稿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演講稿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500篇一
“從眾效應”多數情況下是對人的一種誤導。如一人闖紅燈,所有人都跟著違規;如一人偷竊而未被抓,許多人都以為這有利可圖……因此,不盲目隨大流,面對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才能特立獨行,才容易為生活添彩!
當眾人皆為利奔波之時,我獨寄情于書,收獲一份寧靜閑適;當眾人皆悲秋傷春之時,我獨贊秋高氣爽,春滿乾坤;當眾人皆感慨時運不濟之時,我獨嘆一聲“陽光總在風雨后”,當眾人皆言人心不古時,我獨吟一句“人之初,性本善”……生活的疲累麻木了世人的神經,噬碎了對美的憧憬。而特立獨行,似一聲春雷,將光明的種子播下,為生活添彩!
特立獨行的人,是對生命負責的人。
在眾人皆茍且偷生的時候,偏有一個叫岳飛的漢子特立獨行,想要“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展不世豪情,將精忠報國謹記心間,為領土完整浴血奮戰;在眾人皆麻木不仁渾渾噩噩之時,偏要有個神智清醒的魯迅,以筆為劍,直指舊社會的愚昧與腐朽,將中華這條沉睡的巨龍從夢中喚醒……他們都處在混亂的年代,卻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以一已之力力挽狂瀾,為信念而奮斗不息。
特立獨行的他們,怎能不被世人謹記?
舉世皆醉而我獨醒,眾人皆濁而我獨清。中國的文人中,向來便有許我特立獨行、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他們喜歡“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他們熱愛“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憩淡,他們衷情于“黃河之不天上來”的磅礴,他們傾心于“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潔凈……縱然身處污泥,他們也愿開出高潔獨放的花!
特立獨行的文人們,怎能不在文學的殿堂中馨香百年?不盲從于大眾,摒棄從眾心理。以道德準則為基,特立獨行為信念,以鮮潔的思想開道,那么,成功的花將為你而絢麗地開放!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500篇二
以為那是冬日里的一束陽光,傾盡一生的青春為此等待。
以為那是夢靨中的一縷微笑,散盡畢世的榮華為此守候。
愛,只是夢一場;或多或少帶著幽怨、恨意離去;
痛,只是哭一場;擦干眼淚,忘卻過去重新再來。
想念帶著一點苦澀,從此相思風雨中。
相聚帶著一點愁離,從此各安天涯命。
若人生縱有諸多無奈,也只需盡心盡力面對。
記憶,是青春的伏筆,總免不了對花花世界的癡迷。夢想,是青春的動力,是我們所一直向往的國度。歲月,是青春的墳墓,卻是見證我們這一路走來的艱辛。青春,是我們所僅有的;任何人帶不走也割舍不了。
這些年,總是迷迷惑惑,跌跌撞撞;似乎也從來沒有為自己的青春做過真正的打算。許多時候活在了別人的世界里,把自己當成飾品,當成孤兒。許多時候也明白這樣的活著是多么的可悲,或許是沒有用心,或許是不夠堅定。
經歷仿佛與年歲成了正比,漸漸才明白,才懂得一些人與物的關系。活在當下多半是為了自討所需,阿諛奉承、仗勢倚人、利益之間人人為所趨。哀嘆社會的不公平,卻忘了這時代已是這樣,弱肉強食、人情冷漠。
感性的人,總有太多不舍得的原因;似乎也終究要為這樣的性情悲憫。看慣了人來人往,聽慣了喜怒哀愁,只是嘗不盡世間冷暖,看不穿紅塵滾滾,道不明冤情錯案。若徒留一片丹心,又何能照得了明月。
感嘆著即將逝去的青春,或許值得,或許不值得?與親情有關,與友情有關,又或許與愛情有關。原以為人若沒了愛情就會死,卻忘了愛情是死不了人,放不下的只是那顆作祟的心。
有時候痛恨這樣的自己,明明知不可能,卻還要勇往直前;明知終究要面對,卻一味的逃避現實;有太多的不切實際,忘了該怎么去講述。
曾經在我最美好的時光里遇見你,我把這樣的遇見定格為幸福;在那些日子里我為這樣的幸福付出了很多,只是付出越多的時候,幸福反而離我越來越遠。于是我迷惑,不得而知的結局,卻漸漸明白了幸福需要淡泊,愛情需要沉淀。待到這一切都平靜之后,所留下的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轉眼即逝的是青春,點點滴滴,剪碎在那時的回憶里。
喜歡過客這詞,仿佛也如自己的境遇;總以為人生不過只是得到與失去的過程,有什么可留戀,又有什么可追求的呢?戀上一種風景,你會不顧一切的瀏覽她的全部,甚至對于她的瑕疵也能找出適當的美詞來修飾。只是因為你喜歡這道風景,所以你能容忍她的所有。換而言之,誰又會為了不相干的人或事,而苦苦等待與追尋呢?似乎骨感的現實也正如此。
喜歡品茶,品各式各樣的茶,卻獨獨不能忘的是人生烏龍。品茶時,清淡而又悠遠;入味時,苦澀中略帶甜意;回味時,讓人感嘆。又仿佛如青春一樣,有挫折,有辛酸,有開心,有快樂。
喜歡在午夜里聽著淡淡的輕音樂,喜歡她的旋律,悠遠而又沁人心脾;仿佛是尋尋覓覓中的驀然回首,那如夢境的感觸,成了我入睡時的催眠曲。有些人,有些事,終究不必太在意,就算真的在意了又能怎么樣,倒不如沒心沒肺的放空這一切。
許多時候,幸福總在我們身邊縈繞;只是我們都忘了這樣的幸福顯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無心暇顧。也始終以為沒有所謂的那種幸福感,或許是我們太過強求,總與幸福失之交臂。
有青春總是幸福的,不經意的相識,相遇,相愛,匯聚了多少的情感交織:寬容與理解。或許愛,或許恨;只是這樣的青春年華終將逝去,看慣了風景的人,凝視自己的時候,是否還能有那么一點感觸。
曾經的滄海桑田,經過了歲月的洗禮。或許也見證了青春的蘊意。搖曳在記憶中的青春,正一步一步的離我們而去。
當我們說愛的時候,應該讓她自由;不愛的時候,讓愛自由。別等不該等的人,別傷不該傷的心。有時,愛也是一種傷害。
殘忍的人,選擇傷害別人;善良的人,選擇傷害自己。有時候我們應該看的淡一點,那樣傷的就會少一點,時間過了,愛情淡了,也就散了。時間只會讓深的東西越來越深,讓淺的東西越來越淺。
許多時候我們真的要過了很久很久,才能夠明白,自己真正懷念的,到底是怎樣的人,怎樣的事。什么事情都會習慣的,譬如別離和思念。青春也總有散場的時候,似乎也該對她說聲:saygoodbye!
揮揮手,再見了我的青春,這即將逝去的年華,無怨無悔的走過。
揮揮手,再見了我的青春,和那流淌在我最美好的時光里的女神,一同消逝。
揮揮手,再見了我的青春,帶著所有的回憶,一同埋葬。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500篇三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課前三分鐘演講的題目是“做自己人生的船長”。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只風箏,那我們就要做那根放風箏的線,主導著風箏的方向;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條船,那我們就是船長,指引著自己人生航船前進的方向。
做自己人生的船長,首先要堅持做自己。在生活的浩翰海洋中,我們會面臨許多選擇,我們會遇上不認同我們的人,我們也會有迷惘彷徨時,但請一定不忘初心,堅持做自己。當年,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 這本是一個驚世之舉,但有一位女士卻很不屑地問他:您認為您發現這個現象有什么用呢?法拉第很鎮定地說:“那么,您認為嬰兒長大后能做什么呢?”面對質疑和嘲諷時,法拉第如此堅持自己,相信自己,實為后人所折服。事實證明,他是對的。千百年后的今天,電磁感應已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后,法拉第又拉起風帆,握著船舵,又繼續徜徉在科學的世界里,他就是自己人生的船長。
做自己人生的船長,當你面對狂風暴雨時請一定勇敢。 貝多芬,在雙耳失聰的情況下,創作出燴炙人口的《第九交響曲》;凡高,在極度壓抑的心情下,畫出了名譽世界的《向日葵》;霍金,在高度殘疾的狀況下,為研究黑洞做出重大貢獻;黃美廉,一個腦癱患者,經過19年的努力取得了江西某藝術學院的博士學位。他們都是在逆境中突破艱險,登上了成功殿堂的人。他們扼住命運的咽喉,沖破了狂風,跨過了洶涌波濤。
做自己人生的船長,你需要有足夠的耐力。船長不是一般人都可以做的,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坐得穩的,它需要你的堅持和不懈的努力。在人生的跑道上,我們要像龜兔賽跑那樣,不僅要有兔的速度,還要有龜的韌勁和堅持,明天的路在今天,今天的路在腳下,沿著跑道狂奔吧!但一定要堅持,做笑到最后的船長。
在生活的海洋上,每一個人都應該是自己人生航船的船長。引領自己的人生航船乘風破浪,駛向成功的彼岸。親愛的同學,你準備好了嗎?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500篇四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20xx我創造幸福”。
幸福沒有解釋,似乎是一個簡單但不可到達的話!我想要什么,但是我很高興。很多人問: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需要我們創建自己的。
僅在一個模糊淅瀝下雨的下午,來到陽臺上,看著花露跳舞,聽水滑道在屋頂上的聲音,這不是一個美麗的,動人的音樂會嗎?
我不知道在一張紙上,上面有一個我喜歡聽這首歌的歌詞。如何恢復腦細胞死光,音樂會是一個去!我趕緊跑下樓,手機播放這首歌。
聽著,聽著,我想起了點點滴滴,有四個齒輪不禁哼。漸漸地,我可以看著歌詞唱出一個詞:“…這是你的眼睛反射的思想,欺騙……我笑著放開我的手,卻不開口,你的笑容讓我沉默接受lovingyoubabyletisgo……“這首歌的名字叫“想和你一起去到最后“我喜歡和朋友是特殊的。
情歌,一個美麗動人的畫面,歌曲跳舞,讓我沉浸在歡樂,啪嗒啪嗒的聲音將不會看到雨后彩虹,但它是快樂的,自由的。我能感到快樂,這也是一種幸福。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是不同的,事實上,只要我們感覺,用心感受,傾聽和意圖創造,你會發現:我沒有你周圍的點點滴滴都快樂!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500篇五
研究是指在每節課前用三到五分鐘時間,通過演講的形式探索語文教學的新途徑,以達到提高學生語文能力、鍛煉膽魄、增長知識、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探索一種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嚴格遵循教學規律,建立新型的師生雙邊關系
在師生雙邊關系問題上,我們曾經有過教師主宰一切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曾經有過且現在正被提倡的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但在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知識呈幾何級遞增、提倡終身學習的今天,這些模式日益顯露其局限性。“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這一古訓在今天顯得尤為靈驗。因此,在教學中探索以大綱為主導、以教材為主線,師生雙方共同參與、共同提高的教學模式成了課堂三分鐘演講的指導思想之一。
(二)寓教于樂,創設最佳教學氛圍
教和學,本來無所謂苦樂。只是現在教什么和怎樣教,學什么和怎樣學,不是自己的主觀意志所能決定的,教者與學者長時間處在一種被動狀態,不免身心疲憊,終致厭倦。其實,教和學完全可以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寓教于樂是千百年來教育界永恒的話題,在社會各界提出質疑、語文教學出現危機的今天,我們著實有必要在寓教于樂、創設最佳教學氛圍方面探索一番。
(三)競爭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創造欲
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正常的人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都有求異求新的欲望,而年青人在這一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開展課前三分鐘演講及至把這一模式推及整個課堂教學,正是利用了高中生這一心理特點。
(一)演講順序按學號進行,男女生輪流出場(每班學號均為女生在前男生在后)
這樣安排便于學生掌握自己的出場時間,同時避免了乏味單調。學號的排列是隨機的,好中差也基本分散。即使偶有幾個水平較差的學生連續演講,用一位學生的話來說也算是一種調節,讓同學們看到了不足,為下一輪精彩的演講鋪墊蓄勢。
(二)演講內容不限,但要有感而發,不無病呻吟
演講內容不限,能使學生自主性和創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當然,內容不限也并不排除根據班級和學生實際,偶爾來一次命題演講或即興演講,這樣可以調節氣氛,使演講更加豐富多彩,引人人勝。有人擔心內容不限會不會導致觀點偏頗甚至錯誤以至出現一些不健康的內容。對于前一種情況,我認為這正是求之不得的教育機緣。通過師生間的評論總結,孰得
孰非,一目了然。對于后一種情況,潤物無聲般的良好氛圍,會保證演講沿著健康的軌道前行。
(三)演講要脫稿,講評不可少
嚴格要求學生演講時要脫稿,以求對所寫內容的消化吸收。那種任由學生低頭念稿、敷衍了事的做法,只能助長演講走向形式主義。至于演講的形式等,則不作過多限制,以留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演講后的評論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起到辨明事理、畫龍點睛、給演講者以鼓勵等作用。
(四)靈活掌握時間
一般來說,演講只需三到五分鐘,用時過多則會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但在一些具有重大價值的問題上,應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把問題弄懂弄透。演講后的評論,甚至漸漸發展成的爭論,則將演講推向高潮。語文教學不僅要立足于課內,更要延伸到課外,“學作文,先學做人”,這種對于社會上的一些熱點問題的爭論,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才、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又使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有了提高。
(五)講評重在鼓勵
高中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自尊心強、渴望受到鼓勵的心理特點,所以教師在講評時一定要以鼓勵為主。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演講中的閃光點,如一個別致新疑的題目、一段引人人勝的開頭、一段發人深思的結尾、一張從飯店借來的招貼畫、一件自制的小道具、配樂演講、雙人合作,等等。這樣既可以使演講者受到鼓舞,又可以使聽者深受啟發,在以后的演講中把這些閃光點發揚光大。
(六)創造寬松氛圍,讓學生各顯其能
在演講的內容、形式以及其后的評論方面,教師都要極力創造寬松的氛圍,給學生充分展示才華的空間。允許出錯,鼓勵發表不同見解。老師以身作則,帶頭點評,然后請兩位學生點評,使學生不再有拘束的感覺。
經過兩年探索,課前三分鐘演講取得了始料不及的效果。在調查問卷中,有98%的.學生認為課前三分鐘演講有趣味,其中68%的學生認為很有收獲。課前演講能受到絕大多數學生的支持歡迎,是因為它不僅在形式上生動活潑,更重要的是在知識的豐富、能力的提高、完善人格的培養方面很有實效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化社會要求當今的受教育者有很高的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課前三分鐘演講有效地鍛煉了學生這方面的能力。為了寫一篇讓人耳目一新的演講稿,演講者往往要查閱很多資料,做一些卡片,有的還請教同學、老師、家長,甚至有關方面的專家。一個學生為了做關
于中東問題的演講,光摘抄的文字材料就有十幾頁,而這本身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二)增強了競爭與合作意識
我們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激烈的競爭是在所難免的,但競爭中的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演講實踐中,學生的競爭與合作的意識得到強化,能力不斷提高。演講前的相互切磋是合作,而演講效果孰優孰劣則是競爭。雙人相聲式的演講是合作,而演講后的唇槍舌劍又是競爭。大家都仿佛在比賽,看誰新穎,看誰成功,都有“語不驚人誓不休”的韌勁兒。
(三)培養了創新能力
課前三分鐘演講,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了極大限度的發揮。從標題擬定、題材翻新、主題升華,到一段小魔術、一個精心縫制的小道具、一段音樂伴奏,不管是內容還是形式,學生們都表現出了非凡的創造力。體裁從議論文逐漸發展到相聲、小說、科幻故事等。為了吸引聽眾注意,各種各樣的小花招更是層出不窮,魔術、雜耍、“驚堂木”、配樂,等等,令人耳目一新。
(四)提高了評價、分析能力
科學地分析問題并做出準確判斷、評價,是高中生必備的素質。但由于目前的高中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心高氣傲,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普遍存在知識面狹窄的問題,致使他們看問題常常偏激,每每以偏概全,顧此失彼。針對這一弱點,我在演講活動中加強了分析、評價能力的訓練。通過熱烈的討論,加上教師適時點撥,學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評價能力得以迅速提高,學生學會了通過一件很小的事去發掘一個很有用的道理,學會了辯證地去看待任何一個問題。同時也增強了學生作文審題的能力,作文切題率有較明顯的提高。在高三作文提高班選拔考試中,一道材料作文題難倒了很多學生,命題立意完全切合要求的僅占20%左右,而我任教的兩個班達35%以上。平均每班選拔3位學生,我任教的兩個班被選中10位。
(五)鍛煉了發表個人見解的膽魄
在回答“演講對你各種能力的影響,請按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問卷題中,絕大部分學生把這一條放在前列。很多學生第一次上臺手足無措,語無倫次,經過第二次、第三次鍛煉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有一位女學生,第一次演講時慌亂異常,聲音小得幾乎無人能聽得清。當同學評價她的演講不知所云時,她幾乎是哭著說:“不好意思,我太緊張了。”她在隨筆中寫道:“盡管我花了近三個星期去背那篇稿子,但在演講時仍大段大段地忘記了,最后只得讀稿。”而就是這樣一位女同學,后來卻做出了驚人之舉----主動要求演講,且口齒伶俐,瀟灑從容。
(六)培養了完善的人格
語文學科是極具魅力的人文學科,語文的特點決定了演講訓練必須把培養學生完善的人格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實踐證明,演講過程可以成為學生自我教育、自主發展、自我完善的過程。演講時間雖短,但多樣化的題材為學生展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真善美和假惡丑在這里激烈碰撞,一場場不露聲色的人格教育課在這里悄然上演。在悲、喜、愛、恨、怒、罵之后,
思想得以升華,靈魂得以凈化,人格得以進一步完善。
(一)要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念
語文教學改革搞了幾十年,勁費了不少,成效總不大,原因何在?我以為主要是觀念沒有徹底更新。語文課堂講風太盛,很多老師還是熱衷于牽著學生的鼻子走,久而久之,學生變成了一架被動接收知識的機器,毫無自主性、創造性,對語文越來越不感興趣。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喚醒、激勵、鼓舞。”(引自盧家楣著《情感教學心理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是搞“填鴨式”還是讓學生吃“自助餐”?是以課本為中心還是以生活為中心?是要師道尊嚴還是要民主平等?是要高分低能還是要全面發展?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每一個語文教育工作者深思。
(二)為學生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語文教學具有實踐性,這一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學離不開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活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應該處于主動參與、積極活動的狀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民主的、開放的合作關系。可以說,這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而語文課前演講基本上達到了這一境界。反觀當今的高中語文教學,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活動的狀態已不多見。原因何在?關鍵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把生動活潑的演講形式引入語文課堂教學,創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樂于參與其中,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應該成為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畢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三)建立全面的、有利于學生發揮潛能的評價機制
當前的語文教學,依然是一張試卷定終身,重結果而不重過程。新大綱提出“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并重”的新視角,從而將語文教師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質量置于一種動態背景下予以全面完整的科學關照。新大綱提出的對學生的評價,則立足于“三個有利于”:“有利于促進不同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學生發揮創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這一調整,將有助于引導語文教育去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等運用能力,進而促進他們摒除維持性和復制性學習,張揚個體最可寶貴的創造力,使其審美情趣、文化晶位、道德素養和思維品格都得到和諧、健康、全面的升華,形成一種無愧于承擔中華民族現代化歷史使命的人格體系。高中語文課前三分鐘演講的實踐證明,過程和結果并重的評價機制可以更加全面評價學生,更加有利于學生潛能的發揮。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500篇六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做人的主要基本,它讓我們的生活變的和諧,美麗,可偏偏有一些人不愿守誠信。
上次,我記得和媽媽去買水果的時候,有個老板就不停地吆喝:“新鮮的大鴨梨啊!便宜賣了!”于是,媽媽就挑了幾個裝入袋子放到稱上,此時指針立刻指向兩斤半,我和媽媽有點驚訝,媽媽就不解的問:“老板,我買的才幾個呀,就這么重呢?而梨不是很大的,”這時老板吞吞吐吐的說:“這…兩斤半了,趕快…付錢了。”看著媽媽極不情愿的從錢包里去錢。好奇心的我望稱下喵了一眼,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下面放著一塊大磁鐵,老板就是用這個東西增加斤數的。我說出了老板的秘密,老板突然臉上發白,此時,媽媽語意味長的對老板說:“做生意必須的守誠信,不然沒有回頭客,懂嗎!然后拉著我走了。回家的路上,媽媽告訴我,以后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守誠信,我懂得了。
一次,我的朋友小寧在南度假,他突然看到一個小孩子的貝殼,心存妒忌,偷了小孩子的貝殼,在小孩子著急到處尋找的時候,他知道了那塊鉆石貝殼,原來是小孩子的遺物,是他媽媽留給他的,此時小寧明白了,知道了自己失去了誠信,于是還給了他。
誠信,是一種純凈的液體。值得我們大家去吸收,去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