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寫總結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目偨Y書優(yōu)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醫(yī)院導診工作總結心得篇一
在學校里我是“愛心志愿者社團”的成員,參加過許多志愿者活動,但在醫(yī)院參加社會實踐還是第一次。懷著些許忐忑,我跟隨在醫(yī)院工作的母親來到了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今天的工作崗位是在老年病門診做導診服務。穿好志愿者服裝,我被帶到門診護士長面前,護士長聽明來意開心的笑了,“你來得正好,我們一位工作人員休病假,這里缺少一個導診的崗。”我聽完心花怒放,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護士長帶我在門診部轉了一整圈,耐心地告訴我每一個診室的位置,更給我講了門診的具體工作是什么,例如抽血要在治療室、驗尿要去化驗室、想照ct要先在一樓劃價等等。講完這所有的注意事項,已經(jīng)過去了足足十五分鐘。此時我才能體會手握著檢查單,拖著得病的身體,心急如焚的病人獨自面對這偌大繁忙的大廳時無助而又焦急的心情。
經(jīng)過簡單的培訓,上午八點半,我站在了門診部門口,心里懷著期待與忐忑。我很期待我的第一個患者能盡早得到我的服務,但是我又很擔心如何開口說第一句話,他們會信任我這個高中生嗎?萬一我指錯了路怎么辦?萬一病人的疑問我也解答不了怎么辦?糾結中我迎來了今天第一個患者。我暗暗清了下嗓子,拋開腦子里所有的顧慮,臉上掛上一個大大的笑容迎上去問:“您好,請問您要找哪個科室?”那是一位老先生,帶著黑框的厚眼鏡,拄著一棵雕著花紋的木頭拐棍。他停下蹣跚的腳步抬起頭,茫然地看了我一下,卻沒有做出回答。可能沒有聽清,老人都耳背。我趕忙湊得近了一些,在老人耳邊又重復了一遍問題。這回老人聽懂了,顫巍巍地伸出握著掛號條的左手,我接過來一看上邊的“部門”那一欄寫著內分泌科。這個診室離這里較遠,老人行動不便又沒有家人陪伴,于是我就攙扶老人一直走到了內分泌科診室的候診椅上才離開老人。
有了這次成功的經(jīng)歷,我有了信心,后面的工作變得順暢起來。一天下來我?guī)椭松习傥坏幕颊撸灿龅搅瞬簧俚膯栴}。有些病人是從外地趕來看總醫(yī)院著名主任的門診的,可是老鄉(xiāng)們的方言我實在聽不懂,只能一個字一個字地核對。還有的患者在一樓繳費后上錯了樓層,走錯了路,我就會幫他們問好該去哪一層并給他們講清楚再離開。遇到“壞脾氣”的急躁患者,我會用笑臉和耐心還有周到的服務來化解“危機”。我面對的最多的問題就是有的病人或家屬為了看病要在掛號處、診室、交費處、藥房間來回多次,我每次的詢問既耽誤了其他有需求的患者的時間,也容易讓焦急的病人和家屬的心情變得更煩躁,所以我默默觀察每個從門診部匆匆出去的人,記住他們的衣服和相貌,這樣他們一會兒進來時我就不會再去詢問他們要找哪個科室了。
看似簡單的工作,可一天的導診工作下來我卻口干舌燥、腰酸背疼,休息時蹲下,覺得腿又酸又僵,好像變腫了一樣。雖然辛苦,但想想患者和家屬對我的感謝,還有護士長對我贊許有加,心里充滿愉悅和感動,還有一點點的得意。這一天的導診工作給我的感觸頗多,我體會到了包括我母親在內的醫(yī)生護士們工作有多么辛苦;感受到了患者的無助和病楚的痛苦;歷練了與人溝通的能力和技巧;而感受更多的是付出的快樂。在辛勤和汗水中我收獲了感動和慰籍,在付出和經(jīng)歷中,我感受著真情和感恩,我在感動溫暖他人的同時也讓自己收獲了快樂,凈化了心靈。
醫(yī)院是白色的,病人的心是灰色的,醫(yī)務人員的心是紅色的,而我的心是彩色的......
醫(yī)院導診工作總結心得篇二
門診導診護士工作心得護士的工作崗位神圣而崇高。身穿白大褂在崗履責,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方才能夠做好方方面面的事務。不僅講究工作效率,更要講究工作質量,注重工作效果。我認為,護士工作看上去容易,其實真正做好卻又不是件易事。這項工作有其自身的職責和內在的標準,各位護士做起來因自己年齡大孝工作經(jīng)驗、履責態(tài)度、個人性格等因素,雖然也能在工作職責和工作標準范圍內完成任務,但效率和質量卻是千差萬別,而且高效率、高質量的工作標準是沒有頂?shù)摹S械淖o士完成了硬件工作(如量體溫、打針、發(fā)藥等)之后,安心無事地歇之辦公室;有的護士做了硬件工作之后,又做了大量軟件工作(如給病員以更多的真、善、美的精神性東西)。“硬”有范圍有尺度,“軟”則沒有指令性的規(guī)約。那么,護士在崗履行職責,怎樣能夠做到高效率、高質量、創(chuàng)造性的完成各項工作任務,達到最佳工作效果,讓病員安心、放心,并積極配合醫(yī)院治療?雖然沒有千篇一律的格式,但有規(guī)律可循。通過這次醫(yī)德醫(yī)風的學習,引發(fā)了我對護士崗位意識的確立,對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的促進作用問題的思考!
1、責任意識
責任心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這“責任心”的“心”字,早被中國古代哲學家喻指思想、精神,即今日廣義的哲學范疇“意識”,與醫(yī)學上稱身體某部位的那個“心”有別。工作上的“心”(責任心)到位,即捧著一顆心來,在班用心去做,不夾私心離班,這樣專“心”之致,就能做好護理工作。身為年青的護士,對于我剛剛學完理論課走到實習崗位新手來說:工作起來真的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只要有這份心,相信自己定會早日勝任此項工作。如果缺乏責任心,無論是新護士,還是老護士,都不會做好護理工作的。事物有因果關系,即有因才有果,護士工作也存在因果性的一面。工作是靠人做的,護士工作要達到良好的效果,甚至最佳效果,必定要求護士本身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有正確的意識指導自己去履行職責。有好的開端,才會有好的結果。歪打正著的事是有,但不具有普遍性。護士工作切忌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之念,“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歪打是不會正著的。加強責任意識才是良好的動因,也是最佳出發(fā)點。
當然,工作中也會有好心辦錯了事,這屬正常范圍,世界觀方面是沒有問題的,有其正確的意識,只是世界觀轉換成方____________的環(huán)節(jié)上出現(xiàn)了失誤,或是方法的運作上出了差錯。“好心辦錯了事”是方法問題,而不是思想問題。方法問題很復雜,也很有講究。對護士來說,護理工作有個業(yè)務水平、經(jīng)驗多寡、病員配合、他事阻礙等,使之方法不得力,或者不到位。這些屬外在原因,是客觀造成的,非主觀所致,這種“錯”容易被防止和克服。如果不該出錯而因責任心不強出了錯,性質就變轉載自,就不屬正常范圍,也就不能用“出錯”來塘塞,那要追究其責任。所以,責任意識對護士來說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須自我內修、點滴養(yǎng)成這種意識。責任意識與工作職責的要求是緊密聯(lián)系的,有時能合二為一,但區(qū)別是顯然的。前者屬自我意識、自我要求,強調個體的內控,具有軟性的一面;后者屬外在規(guī)約,強制要求,具有硬性的一面。“硬性”是工作職責、標準,“軟性”是個體工作的靈魂,“硬性”好比骨骼,“軟性”恰似血肉。
2、平等意識
護士加強責任意識是做好本質工作必不可少的,但僅僅有責任意識還不夠,應該在責任意識的基礎上,并緊緊圍繞責任意識創(chuàng)造性地拓展工作。這個“拓展”就是由護士單方面努力,一廂情愿的工作,變成護士與病人之間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協(xié)調。而護士與病人之間的密切協(xié)作的主動權、選擇權在于護士這方。護士工作如何才能適應、迎合并受到病人的支持,確立平等意識是其關鍵,即護士對待病人采用平等的觀念,不僅對待所有病人一碗水端平,而且時時處處與病人平等相處,護士不能有居高臨下之感。在病房里護士是相對固定的,病人是流動的,選擇住院的權力在病人手里,若把護士比作主人,那么病人就可比作客人。護士與病人彼此之間的關系就應該是“主便客勤”。主人怎樣接待客人,方便客人呢?首先要尊重病人,重視對方的存在,象招待客人一樣熱情地招待每一位病人,力爭使病人感覺到主人待客熱情、隨和,服務周到。做到這些,主要體現(xiàn)在護士的服務態(tài)度上,護士應該做到“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關門輕”。
護士的工作對象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平等意識也應包含對生命的尊重。病人在生理上與健康人有區(qū)別,但在人格上與健康人是一樣的、平等的。如果護士在思想上確立了這種意識,那么在對待病人的態(tài)度上就不會有居高臨下的表現(xiàn),代之的是說話和藹可親,做事輕巧靈敏。但有時也會有這樣情形的`發(fā)生,當護士好聲好氣地對病人說話,回報的卻是惡言惡語或是不理不睬,從現(xiàn)象上來講就是用平等沒有換來平等,這是什么原因呢?很顯然這是因為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當人受到疾病侵擾時,機體的正常組織細胞受到損傷,影響人的正常活動,打亂了多年的生活規(guī)律,從而產(chǎn)生煩躁情緒,這時病人也許正沉浸在痛苦和煩惱之中,所以也就不會對護士的好聲好語給予應有的重視和回報。如果我們能夠想到,當我們護士自己遇到不愉快的事時,也會有這種表現(xiàn),也許比他表現(xiàn)還差呢,那么我們也就能夠理解他們了。這就要求護士有了平等意識,還要有同情心和寬容心。
現(xiàn)在病人到新聞媒介投訴我們護士的主要理由是態(tài)度問題,占85%以上。從中說明病人對護士的態(tài)度是非常在乎的,也說明護士的態(tài)度對病人病情的發(fā)展和轉歸起著重要的影響。
醫(yī)院導診工作總結心得篇三
在高一上學期,我有幸參加了佳大口腔醫(yī)院的志愿者活動,成為了佳大口腔醫(yī)院一名光榮的志愿者。
首先我收獲了幾個與我一起奮斗,獻愛心的朋友,其次,我在做志愿者期間收獲了許多感激,更又十分多的感觸,現(xiàn)在我要與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感觸。
第一天去做志愿者,早上六點鐘爬起來,騎車去東門,做一個多小時車,最后八點到達醫(yī)院,我跟的是骨科的導診師傅,師傅特別熱情,對我們很好,也很尊重,前幾遍帶著我認路,我知道了骨科辦手續(xù)的流程,也知道了拍ct,dr,核磁共振,彩超的具體地方,這樣我就可以一個人帶病人家屬去檢查了,最開始,我跟師傅一起去住院處,推著床,把住院處的病人抬到移動的床上,推到檢查的地方,做完檢查再給他們送回去,再抬回原來的床上,聽著很簡單,但這可是體力活,一上午不停地運病人,中午累的吃完飯要在食堂睡一覺,上大學后除了軍訓,很少再用到體力了,真是一項挑戰(zhàn)。
最讓我感動的是我抬的第一個病人,第一次當醫(yī)院的志愿者,我非常用心的送完第一個病人后,病人家屬非常熱情,還送給我一個蘋果。雖然不值錢,但我非常清晰地感受到了他們的感激之情。這次活動,對于我們來說可能是一次志愿活動,但對于病人家屬及病人來說,確是像白衣天使一樣獻愛心的人,我們的工作是高大的,神圣的。當時我認識到這點后,收起了自己當志愿者的心態(tài),用心的當一名陪檢人員,對待每一名病人都十分小心謹慎,盡量避免在抬病人及運病人時
磕到病人。在老樓一樓時我會提醒病人家屬為病人蓋好被子,防止風過大吹到頭部。每一份工作都用心去做,最后一上午干完要午休時感覺特別的累,但也有一種滿足感在心頭。
做志愿者這幾天,我送的病人最大的是重癥患者,85歲,最小的只有15歲,看著他們在床上痛苦的表情,我也感到悲傷,我下定決心,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注意飲食與調節(jié)作息,不讓自己烙下病根,我進醫(yī)院一定不會是以患者身份進來的。看到了傳染病患者神志不清,生活不能自理;心臟病患者,推著都要打氧氣;骨科患者,一動不能動。我就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人或者一定要好好活,身體才是第一位的,無論你身上有什么樣的光環(huán),多么的富有,進了醫(yī)院都是患者,都要體會病痛之苦,與別人沒有任何區(qū)別,所以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體。
說完了對于自己身體的感觸,在志愿者方面,我也體會到了很多,在為病人服務時,我真的體會到了為社會做貢獻的感覺,我們用自己的行動幫助了需要幫助的人,在病人家屬因為老人生病十分著急卻不知道該怎么辦時,我可以思路清晰的告訴他一步一步該干什么;在病人家屬在因不知道在哪做檢查而發(fā)愁時,我可以帶他去;在病人家屬不清楚辦手續(xù)流程,不知道什么時候取結果時,我可以領著他們,告訴他們,讓他們知道,這里可以信任的不只是穿白大褂的,還有藍馬甲的!
我們的作用十分的重要,在醫(yī)院人比較多,醫(yī)生比較忙,沒時間照顧到每個患者,我們就可以代替醫(yī)生護士,給每位患者帶來溫暖,把患
者交給我們,大家都放心,我們就是醫(yī)生的助手,病人康復的領路人!我們假期的課余時間有很多,有的人選擇玩游戲,有的人選擇做兼職,我真心感覺,做志愿者才是培養(yǎng)愛心,鍛煉能力的好地方,我們的行動真的能幫到人,然人感到溫暖,在生病最悲觀時,能感受到來自毫不相關的人的溫暖,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我真心希望,大家都能有一顆愛心,少考慮下自己,多幫助他人,從盲目學習與游戲中脫離出來,換個視角,你們可能感受更多,社會也會在我們的建設下更加溫暖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