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反應農村變化反映農村巨大變化篇一
十年前的柳州市,我們還真不知道是什么樣兒!因為我們今年才十一歲。帶著疑問我們便向老人們去討教。
聽說,十年前的柳州市道路狹窄,街道兩邊的房屋破舊。人們大都安步當車,路上的摩托車大都是公安局辦案用的,小汽車更少見。街上商店稀少,商品匱乏,人們采購物品需要排隊,按計劃供應,買米面要糧票,買布要布票,買肉要肉票……,那個年代即使過年想買一件新衣服也不容易。每當夜幕降臨,街道很是寂靜,人們都早早地上床休息,街上漆黑漆黑的,更談不上什么夜生活了。
十年后的今天,柳州市煥然一新,變化真是很大。聽我來給您說說吧。
城北還有音樂噴泉。夜晚,那里燈火通明,華燈齊放,高達30米的噴泉水柱更是顯眼,人們都喜歡圍在噴泉周圍欣賞水柱多彩多樣的變化,噴泉的南面還有用石頭雕刻的壁畫,壁畫都記載著劉三姐的故鄉??柳州市的一段歷史。每逢節假日,音樂噴泉更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無數盆鮮花組成一個個大花壇,把音樂噴泉裝點得猶如五彩繽紛的大花園。音樂噴泉真是秀美典雅的景觀區啊!
柳州市的變化還有很多,比如:工業、農業、教育等等方面,真是數不勝枚舉。我們相信再過十年,柳州市一定像一顆美麗燦爛的明珠,鑲嵌在我國西南邊的土地上。
反應農村變化反映農村巨大變化篇二
知識目標
介紹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培養學生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意識;
通過布置研究性課題,進一步認識與生產、科學研究及生活的緊密聯系。
能力目標
通過對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的,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情感目標
在人類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的現在,開發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義,借此培養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擴展是很難得的。注意科學開發與保護環境的關系。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是第一章第三節《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可以講是高中理論聯系實際的開篇,它起著連接初高中的紐帶作用。本節教學介紹的理論主要用于聯系實際,分別從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和能量變化等不同反應類型、不同反應過程及實質加以聯系和理解,使學生在感性認識中對知識深化和總結,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教法建議
以探究為主。教師是組織者、上的服務者、探究的引導者和問題的提出者。建議教材安排的兩個演示實驗改為課上的分組實驗,內容不多,準備方便。這樣做既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和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教師不能用課件代替實驗,學生親身實驗所得實驗現象最具說服力。教學思路:影像遠古人用火引入課題→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學生實驗驗證和探討理論依據→確定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概念→討論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和保護環境→能源的展望和人類的進步→布置研究和自學內容。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
: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的觀點的建立。能量的“儲存”和“釋放”。
[引入新課] 影像:《遠古人用火》01/07
[過渡]北京猿人遺址中發現用火后的炭層,表明人類使用能源的已非常久遠。
一、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學生分組實驗]請學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細觀察實驗現象;③總結實驗結論;④寫出方程式。
[結論]
放熱反應: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反應叫做放熱反應。
如??? ch4(g)+2o2(g) ?co2(g)+2h2o(l)
吸熱反應:上把吸收熱量的反應叫做吸熱反應。
如??? c(s)+h2o(g) ?co(g)+h2(g)
結論:現代人利用反應主要是①利用反應中釋放出的能量;②利用反應制取或合成新物質。
[板書]二、燃料燃燒的條件和環境保護
[結論]
(1)使燃料充分燃燒需要考慮兩點:①燃燒時要有足夠多的空氣;②燃料與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
空氣不足:①浪費資源;②產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氣,危害人體健康。
空氣過量:過量空氣會帶走部分熱量,浪費能源。
增大接觸面:改變燃料的狀態。如固體燃料粉碎、將液體燃料以霧狀噴出、固體燃料液化等。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①能引起溫室效應;②會造成化石燃料蘊藏量的枯竭;③煤燃燒排放二氧化硫,導致酸雨;④煤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煙塵。
[板書]三、現代能源結構和新能源展望
結論:人類所需要能量,絕大部分是通過反應產生。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或它們的制品燃燒所產生的。
[講述]現代能源結構。
1999年我國化石燃料和水電能源的消耗結構:
能源
煤
石油
天然氣
水電
比例
76.2%
16.6%
2.1%
5.1%
[講述]我國化石燃料與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對比。?
石油儲量/1×1010t
天然氣儲量/1×1010m3
煤炭/1×1010t
北美
5.6
8.4
262.9
西歐
3.4
6.1
99.3
日本
0
0
1.0
前蘇聯
8.3
42.5
241.0
中東
54
24.2
0
中國
2.4
0.8
99.0
[討論]我國能源結構的缺點和新能源展望(環保、防止能源危機)。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
[結論]得出以下結構。
[閱讀]能源與人類進步。
請學生閱讀教材22——23頁。
[本節課的總結和評價]——根據實際完成的情況和教學效果而定。
[尾聲]《太陽能》05/34
教學手段:
設計思想:教師應從課堂的知識傳輸者和灌輸者,變為組織者、上的服務者、探究的引導者和問題的提出者。
反應農村變化反映農村巨大變化篇三
1、使學生了解,了解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
2、常識性介紹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培養學生節約能源及環境保護等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化學反應解其能量變化,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2、難點: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觀點的建立。
三、教學方法步驟
本節教學應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錄像、影碟等多媒體手段,加強學生對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觀的認識,讓學生通過閱讀、觀摩、討論等學習形式,主動了解和掌握有關知識。具體教學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內容
[引言]
人類最早利用的化學現象是什么??(燃燒)
早期古人怎么取火?(鉆木取火)
[講述]
在第一節中就講到,人類的進步和發展與火有密切的聯系,對于燃燒的探究是一個既古老而又年輕的課題,過去我們曾經研究過,現在仍然在研究,將來還會繼續研究。
為什么對燃燒這一古老的化學現象我們要一直研究下去呢?因為,研究燃燒中的反應、能量變化、燃燒效率及產物對環境的影響,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
[板書]
第三節
一、
[提問]
在當今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能源是那種能源?你身邊接觸到最為常見的能源是什么樣的能源?(化學反應釋放出的能量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最為常見的能源是熱能,比如:燃燒放出的熱。)
[邊講述邊板書]
1、通常表現為熱量的變化。
[提問]
寫出至少四個可燃物燃燒的反應。
[學生板書]
h2 + o2 -----h2o
co + o2 ------co2
c + o2 --------co2
ch4 + o2 ------co2 + h2o
[講述]
可燃物的燃燒是最常見的有熱量放出的反應。
[提問]
什么是燃燒?(通常講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燃燒的條件是什么?(燃燒的條件有兩個:一是可燃物與氧氣接觸;二是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
[提問]
燃燒是一種放出熱量的化學反應,那么,化學反應都是放熱的嗎?(不一定。)
反應農村變化反映農村巨大變化篇四
不過,你錯了等我介紹完農村的新變化時,你一定會“哇——”的大叫一聲。
一條寬窄不一的土馬路“變”成了一條條柏油馬路;一座座土房子“變”成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幾輛“拖拉機”“變”成了許多輛豪華小轎車;本來要用徒步送走的信,用郵遞一下就送走了!
那農村現如今就如同我們城市一樣,太先進了。
不過以前農村煤煙太多錢,小河邊處處飄香,春夏秋冬一個季節一個樣兒,美麗極了。
可是現在農村有錢了,在小河邊建起了工廠,遠處有了小賣部,孩子們去哪買了吃的,留下來的垃圾扔到了小河里;工廠的廢水排進了小河“身體”里。
那小河失去了往日的燦爛,不再“笑”了,一年四季小河“身”上臭臭的,慢慢地小河的水干了,小河變成了旱河!
“哇——”了吧!這聲音中既有興奮,又有難過吧!
農村,變回去吧!
反應農村變化反映農村巨大變化篇五
我的家鄉變化可大了!以前,我們小區沒有垃圾房,人們都隨地亂扔垃圾,隨時隨地可以看見一個地方被當作垃圾房,堆滿了垃圾,遠遠的就能聞到一大股異味,人們都躲得遠遠的,可是卻沒有垃圾房,人們的垃圾也沒法處理,我們家在一樓,很容易就聞到臭味,加上有那么多垃圾,那種異味充斥這整個小區,這讓我很苦惱。
可前幾個月,我看見有許許多多的工人在忙活著,很好奇,回家便問爸爸,爸爸說,小區里好像要舉行什么綠化活動,現在是在砌垃圾房,再過幾天,又會有一大批工人來植樹。聽到這個消息,我十分激動,恨不得這些垃圾房馬上建好,樹木馬上種好。我們小區總是有臭味,都是沒有垃圾房,而家家不愿意出一份力,自己去建垃圾房,現在好了,有人來砌垃圾房了,這樣,小區里就能更漂亮了。
幾天后,我發現垃圾房建好了,而且,每個垃圾房旁邊都有一個標志,上面寫著:“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小區里的樹木也多了,每天的新鮮空氣也讓人心曠神怡的。
我還發現,人們漸漸也不亂扔垃圾了,都自覺的把垃圾扔在垃圾房了,每個星期都會有專門的清潔工人來清理垃圾,垃圾房每個月都會有人來清洗,如果你現在來我們小區看看,我敢保證,絕對聞不到一點點的異味!相反,也許就是向人間仙境那樣,百花齊放,鳥語花香,就連空氣中也帶有淡淡的香味,沁人心脾。你們以為我們小區的變化就只有這些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請聽我慢慢道來吧。
小區前面還建了一個小亭子,小亭子做得很像古代宮中貴族用來賞花的那種亭子,十分淡雅。亭子里面有兩排長長的座椅,座椅中間有一個桌子,桌子里面的抽屜里有一盤象棋,我經常看見有許多老年人去里面下象棋。看,想得周到吧,就連老年人都想到了呢。可千萬別小看這小小的亭子。前兩天我在外面玩,可突然下了一場很大的雨,眼看我來不及跑回家了,馬上就要變成“落湯雞”了,卻看見前面有一座小亭子,我連忙跑了進去,真得感謝這座小亭子,要布置這座小亭子,恐怕我真的要成為“落湯雞”了。
看,我們小區變化大吧,如果有時間,一定要來我們小區玩哦,我給你們做導游。
反應農村變化反映農村巨大變化篇六
在百年沉沉的暗夜里,多少志士仁人舍生取義,無數英雄豪杰為民族復興奮起抗爭。民族復興之中國夢,凝聚和寄托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它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一種共同期盼。它是強國夢、福民夢。百年坎坷復興路,世紀滄桑強國夢。只有堅定夢想,自強不息的奮斗,才會實現中國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為此,我將把自己的成長融入時代發展之中,完善自我,勤奮學習,創造美好未來。^v^總理在少年時代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志愿,我們更應樹立遠大理想,振我中華!勤奮學習。“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只有現在勤奮學習,把知識學扎實,學牢固。讓知識的清泉流入心間,將來才能讓五星紅旗升上更高,更廣的天空!
“行為成就美德,修養源于養成,”要求我們“品學兼優,團結友愛”,雷鋒同志說:“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這就要求我們從小就要發揚團結友愛的精神,尊敬師長,關心集體,遵守社會公德,維護社會秩序,尊重長輩,關愛老人,把自己培養成一個有愛心,守紀律的好少年。
理想是勝利的彼岸,身體就是駛向彼岸的小船;小船不結實,就無法接受風浪的考驗,理想只能是空想。這就需要我們“體魄健康,活潑開朗”。有一個故事,就是講一只蝸牛有著上泰山,下江南的理想,可自己短暫的生命,根本無法實現,這只蝸牛只好含恨而終。所以,我們應該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具有了強壯的體魄,才能更好的擔負起建設祖國,實現中國夢的重任。
踐行“中國夢”,還應該做到低碳生活、保護環境。節約用水、節約用電,少坐私家車、多坐公交車、不亂丟果皮紙屑、不隨地吐痰、愛護花草樹木、多植樹養花,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為環保事業作出貢獻。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希望寄托在我們身上。為了讓祖國的明天更加繁榮昌盛,我將以這次讀書活動為契機,勤奮學習,好好努力,做時代好少年。
反應農村變化反映農村巨大變化篇七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理解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介紹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培養學生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意識;
通過學習和查閱資料,使學生了解我國及世界能源儲備和開發;
通過布置研究性課題,進一步認識化學與生產、科學研究及生活的緊密聯系。
能力目標
通過對的學習,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情感目標
在人類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的現在,開發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義,借此培養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擴展是很難得的。注意科學開發與保護環境的關系。
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是第一章第三節。可以講是高中化學理論聯系實際的開篇,它起著連接初高中化學的紐帶作用。本節介紹的理論主要用于聯系實際,分別從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和能量變化等不同反應類型、不同反應過程及實質加以聯系和理解,使學生在感性認識中對知識深化和總結,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教法建議
以探究學習為主。是組織者、學習上的服務者、探究學習的引導者和問題的提出者。建議教材安排的兩個演示實驗改為課上的分組實驗,內容不多,準備方便。這樣做既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和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不能用化學課件代替化學實驗,學生親身實驗所得實驗現象最具說服力。思路:影像遠古人用火引入課題→→學生實驗驗證和探討理論依據→確定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概念→討論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和保護環境→能源的展望和人類的進步→布置研究學習和自學內容。
設計方案
課題:
重點:,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
難點:的觀點的建立。能量的“儲存”和“釋放”。
過程:
[引入新課] 影像:《遠古人用火》01/07
[過渡]北京猿人遺址中發現用火后的炭層,表明人類使用能源的歷史已非常久遠。
[]
一、
[過渡] 化學反應中能量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分組實驗]請學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細觀察實驗現象;③總結實驗結論;④寫出化學方程式。
[結論]
放熱反應:化學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學反應叫做放熱反應。
如??? ch4(g)+2o2(g) ?co2(g)+2h2o(l)
吸熱反應:化學上把吸收熱量的化學反應叫做吸熱反應。
如??? c(s)+h2o(g) ?co(g)+h2(g)
[討論] 現代人怎樣利用化學反應?
結論:現代人利用化學反應主要是①利用化學反應中釋放出的能量;②利用化學反應制取或合成新物質。
[結論]
(1)使燃料充分燃燒需要考慮兩點:①燃燒時要有足夠多的空氣;②燃料與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
空氣不足:①浪費資源;②產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氣,危害人體健康。
空氣過量:過量空氣會帶走部分熱量,浪費能源。
增大接觸面:改變燃料的狀態。如固體燃料粉碎、將液體燃料以霧狀噴出、固體燃料液化等。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①能引起溫室效應;②會造成化石燃料蘊藏量的枯竭;③煤燃燒排放二氧化硫,導致酸雨;④煤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煙塵。
[討論] 現代人怎樣利用化學反應中釋放出的能量?
結論:人類所需要能量,絕大部分是通過化學反應產生。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或它們的制品燃燒所產生的。
[講述]現代能源結構。
1999年我國化石燃料和水電能源的消耗結構:
能源
煤
石油
天然氣
水電
比例
76.2%
16.6%
2.1%
5.1%
[講述]我國化石燃料與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對比。?
石油儲量/1×1010t
天然氣儲量/1×1010m3
煤炭/1×1010t
北美
5.6
8.4
262.9
西歐
3.4
6.1
99.3
日本
0
0
1.0
前蘇聯
8.3
42.5
241.0
中東
54
24.2
0
中國
2.4
0.8
99.0
[討論]我國能源結構的缺點和新能源展望(環保、防止能源危機)。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
[結論]得出以下結構。
[閱讀]能源與人類進步。
請學生閱讀教材22——23頁。
[本節課的總結和評價]——根據實際完成的情況和效果而定。
[尾聲]《太陽能》05/34
手段:
設計思想:應從課堂的知識傳輸者和灌輸者,變為組織者、學習上的服務者、探究學習的引導者和問題的提出者。
設計:
反應農村變化反映農村巨大變化篇八
知識目標
介紹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培養學生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意識;
通過布置研究性課題,進一步認識與生產、科學研究及生活的緊密聯系。
能力目標
通過對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的,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情感目標
在人類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的現在,開發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義,借此培養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擴展是很難得的。注意科學開發與保護環境的關系。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是第一章第三節《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可以講是高中理論聯系實際的開篇,它起著連接初高中的紐帶作用。本節教學介紹的理論主要用于聯系實際,分別從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和能量變化等不同反應類型、不同反應過程及實質加以聯系和理解,使學生在感性認識中對知識深化和總結,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教法建議
以探究為主。教師是組織者、上的服務者、探究的引導者和問題的提出者。建議教材安排的兩個演示實驗改為課上的分組實驗,內容不多,準備方便。這樣做既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和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教師不能用課件代替實驗,學生親身實驗所得實驗現象最具說服力。教學思路:影像遠古人用火引入課題→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學生實驗驗證和探討理論依據→確定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概念→討論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和保護環境→能源的展望和人類的進步→布置研究和自學內容。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
: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的觀點的建立。能量的“儲存”和“釋放”。
[引入新課] 影像:《遠古人用火》01/07
[過渡]北京猿人遺址中發現用火后的炭層,表明人類使用能源的已非常久遠。
一、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學生分組實驗]請學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細觀察實驗現象;③總結實驗結論;④寫出方程式。
[結論]
放熱反應: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反應叫做放熱反應。
如??? ch4(g)+2o2(g)???co2(g)+2h2o(l)
吸熱反應:上把吸收熱量的反應叫做吸熱反應。
如??? c(s)+h2o(g)???co(g)+h2(g)
結論:現代人利用反應主要是①利用反應中釋放出的能量;②利用反應制取或合成新物質。
[板書]二、燃料燃燒的條件和環境保護
[結論]
(1)使燃料充分燃燒需要考慮兩點:①燃燒時要有足夠多的空氣;②燃料與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
空氣不足:①浪費資源;②產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氣,危害人體健康。
空氣過量:過量空氣會帶走部分熱量,浪費能源。
增大接觸面:改變燃料的狀態。如固體燃料粉碎、將液體燃料以霧狀噴出、固體燃料液化等。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①能引起溫室效應;②會造成化石燃料蘊藏量的枯竭;③煤燃燒排放二氧化硫,導致酸雨;④煤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煙塵。
[板書]三、現代能源結構和新能源展望
結論:人類所需要能量,絕大部分是通過反應產生。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或它們的制品燃燒所產生的。
[講述]現代能源結構。
1999年我國化石燃料和水電能源的消耗結構:
能源
煤
石油
天然氣
水電
比例
76.2%
16.6%
2.1%
5.1%
[講述]我國化石燃料與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對比。?
石油儲量/1×1010t
天然氣儲量/1×1010m3
煤炭/1×1010t
北美
5.6
8.4
262.9
西歐
3.4
6.1
99.3
日本
0
0
1.0
前蘇聯
8.3
42.5
241.0
中東
54
24.2
0
中國
2.4
0.8
99.0
[討論]我國能源結構的缺點和新能源展望(環保、防止能源危機)。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
[結論]得出以下結構。
[閱讀]能源與人類進步。
請學生閱讀教材22——23頁。
[本節課的總結和評價]——根據實際完成的情況和教學效果而定。
[尾聲]《太陽能》05/34
教學手段:
設計思想:教師應從課堂的知識傳輸者和灌輸者,變為組織者、上的服務者、探究的引導者和問題的提出者。
反應農村變化反映農村巨大變化篇九
我的家鄉在義合鎮霍家川村,雖然那里沒有高樓大廈,但是,那里的四季很迷人,想知道嗎?那么,請你往下讀吧!
春天,萬物復蘇,樹枝抽出了點點嫩芽,小草探出了頭,花兒綻放出了美麗的笑容,小燕子飛回來了,小河的冰融化了,大地穿上了一件五彩繽紛的衣裳,到處是生機勃勃的景象。
冬天,小河結冰了,還下起了雪,我們穿上厚厚的衣裳,跑到小河里玩滑冰、打雪仗、堆雪人的游戲。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四季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