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我的記敘文800字篇一
您好!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地質學家。
首先,地質學家灰擁有豐富的經驗,就如"老馬識途"一樣。當然,也會有無窮無盡的知識,這樣才會分析各種物品。
地質學家能在地底發掘古代文明、以及恐龍化石;地質學家能在山洞里挖出前所未有的寶石、以及晶礦;地質學家能在海洋里發現珍貴的石油、以及可燃冰。總之,地質學家能為祖國找出更多的豐富的對人類有利的資源。
有很多人認為地質學家整天在土堆里工作,又累又臟;也有不少人認為地質學家整天都坐在舒服、溫馨的辦公室中工作。其實,他們都錯了,地質學家生活只有四個字能形容:酸、甜、苦、辣。
所以,我愿意當一位地質學家,無私地為國家貢獻!
祝,
身體健康
國慶快樂
參賽者:趙文博
20xx年10月1日
我的記敘文800字篇二
我的母親很平凡,她所做的事也很平凡,但就是這種平凡的事,總是在感動著我,深深打動著我。
我們是在母親的哺育下成長的,是在母親懷里撒嬌長大的,是在母愛中變得懂事的。年幼的我們被母親小心的呵護著,生怕我們受到一點傷害。那時的我看著母親每天閑不住的做事,感覺她好累,可她從沒有在我們面前說過一個累字。可是我知道她好累,有時她一坐下來,就用手捶肩捶背的。這時我總會幫她捶,一雙小肉手捶得不輕不重,每次,母親都會很舒服似的睡著了。看著她的樣子,覺得母親好美,就像我心中的天使一樣。我擔心母親這樣會著涼,便輕輕地為她蓋一件大衣,這時,母親笑了,我想大概是做到美夢了吧!其實,我心中的那個天使就是母親。
母親教給我很多道理,盡管她的書讀得不多,但道理還是懂得。比如;在別人家吃飯,人多的時候,最好不要上桌子;別人給你的東西,不要隨意收下;見了熟人要打招呼……正是由于母親的教導,所以我才一直是個好孩子。母親其實并不希望女孩子文文靜靜,她總是對我說,你喜歡怎樣就怎樣,不要被那些麻煩的規矩所約束。母親就是這樣,只要有利于我成長的事情,她都特別的支持。也許就是這一股力量在我的背后,所以,我做每一件事都特別的認真。
那時的我真的是乖的要命,從不讓,母親擔心,又不惹事,每天都屁顛屁顛地跟在母親后面,母親也常說我乖如今的我也長大了,以為可以丟下母親對我的一切關懷,自己獨立生活,可是我錯了。在我有這個想法的時候,心中還在牽掛母親是不是又躺在沙發上睡著了,而沒有人為她蓋大衣,也許母親也在牽掛我。母愛時時圍繞著我,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擋。這份愛,我丟不下,也不想丟下,因為它太沉重太沉重。我與母親之間有一條無形的線,這條線是母親的擔心,她擔心我走得太慢,會適應不了社會殘酷的競爭;擔心我走得太快,會錯過路上美麗的風景;擔心我受委屈時,是抱著黑暗哭泣。所以,有了這條無形的線,母親常說回頭是家的方向。當我聽到母親說這句話的時候,我真的沖動得想要抱著母親,撲進她的懷里放聲大哭,所有的感動和委屈都在這淚水里了。
我的確是長大了!小時候的我看到母親一裝死,便哭得天崩地裂,現在用手摸摸心跳就知道了;小時候,母親一坐下來,我會幫她捶背,現在她一坐下來,我就會鉆進我自己的房間,做我自己的事,以為我害怕她嘮叨;小時候,她睡著,我會為她蓋大衣,現在我只會告訴她注意別著涼了;小時候,我會屁顛屁顛地跟著她,現在我忙著和同學們一起玩……長大了,很多不一樣了,那種感覺再也找不到了。
我似乎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母親,我更多的時候是在學校。從我記事起父親便總是很忙,不常在家,大多日子是母親一個人在家,這樣母親就更寂寞了。
現在,母親還是每天閑不住的做事,只是更累了,累得她一頭烏黑的頭發也有一些銀絲了。記得小時候我最愛撫摸她的頭發了。現在她的頭發已經盤起來了,也許是太累,沒有時間再去料理那些吧!
母親對我的愛,我真的用語言無法言喻,經常這么大的人,還對母親撒嬌,母親見到我這樣,總會很幸福的笑。委屈的時候,想抱著母親哭;成功的時候,想與母親分享那份快樂,困難的時候,想對母親訴說。母親曾說過,聰明的人跟著偉人走,偉人自己走。從那以后,我便決心做那個偉人。
丟不下的母愛,這起是用心感悟出來的,母親對我的起融進我的心,就算全世界的人不愛我不理我說我沒用,母親會愛我,母親會理我,母親會把我當做她的驕傲。這份愛丟不下,我會永遠把它留在心中!
我的記敘文800字篇三
開始書寫這個句子的時候文字背后藏匿的情感也許還未被人發覺,我只是用最自然的姿勢翻閱了自己的文章,之后發現這些簡短的文字成了我的最愛。
橫。豎。撇。捺。折。平行,交錯,反復再反復。
淡藍。也許你感覺它只是一種平凡的色調而不值得被關注,而我卻喜歡用它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像湖水被風吹過后蕩開幾圈漣漪繼而恢復平靜,淡藍給人鋪設了一個靜謐舒適的背景。抬頭45度仰望天空時發現即使看著斷線的風箏越飛越遠也不會感到疲倦,浮華的城市上空也會存在這樣一張微笑的臉。喜歡這種深藍加白演繹的精彩逐漸覆蓋了煩雜的思緒,之后都是云淡,風輕。
尋找。其實這只是一個捉迷藏的游戲。郁悶的時候兩眼發直開始發呆,之后持續幾秒鐘頭腦都是一片空白。我們只是弄丟了一些什么,像打碎了花瓶后四處張望的孩子,其實都是無助地尋找一雙可以原諒自己的目光。之后看見大人們用一種憤怒的眼神盯著自己時,孩子哭了。這時尋找的其實是一個可以護著自己的人,例如媽媽。看一部叫《五歲庵》的動畫片時被感動得沉思了半個小時,那時我開始在筆下復述動畫片的情節,我把標題擬成《尋找五歲庵》,只是單純地相信那里確實屬于天堂。
翅膀。被很多關于天使的文字熏陶多了,筆尖總是不自覺地劃出這個名詞。喜歡飛鳥扇動翅膀上那些柔軟的羽毛,像春天的一米陽光在自己的頭上嬉笑。從小喜歡想像自己擁有一雙像天使那樣唯美純凈的翅膀,可以在寂寞的時候選擇飛翔。看見那些生活在微光角落里的孩子會希望自己把他們托上翅膀飛往世界盡頭最美的地方。始終祈禱自己有一雙翅膀,在世界的邊緣不會迷失方向。
奔跑。幻想過很多遍的一個場景:夕陽揉碎在海面,少年光著腳丫沿著海岸跑,晚風越過耳畔揚起他的頭發……莫名鐘愛這個虛幻的意境,感覺像心窩里面藏著一支玻璃糖。總想用文字把這個意境寫下,卻發現自己寫不出那種暖風下激昂的青春略帶憂傷的感覺。我只能期待自己在某天到達海邊,去當那個奔跑著的追夢的少年。
憂傷。那片歌聲里他們帶來了《迷藏》,一群80后的大孩子們把青春寫進了感傷。似乎我們90后的孩子只是對那些華美的憂傷存在著許多的幻想,文字里的憂傷不是悲觀的釋放,那片琴聲歌聲笑聲里離散的故事滿載著青春的夢想。咔嚓,那些畫面在滿載水分的霧氣中定格,我們都是快樂而憂傷的孩子。
微笑。習慣把微笑定義為自然地向上30度揚起嘴角,在泛黃的老照片里,看童話里的微笑溫暖整個世界。曾經的故事里我們愛積木愛蠟筆愛糖果愛很多很多,聞到香甜的瓜果我們似乎嗅見了幸福的味道。站在一堆彩色的氣球下,我們開始瞇起眼睛笑得一臉明媚,像梵高筆下《向日葵》里的那些花兒,安靜而熱烈。“3,2,1,笑……”那些故事里,那片花田下,有你,有我,有他。
……
筆尖的余熱在春天里感覺特別溫暖,那些簡單透明的句子,那些反復交錯的詞,它們從這里出發,然后落到我的筆下。
我的記敘文800字篇四
我的名字叫做:安!馨!語!好吧,我承認這是我的筆名而已,其實當時是想要叫自己思瑾的,但是突然轉念一想,好像安馨語更加好聽些,所以思瑾只能以后慢慢用了。
安馨語其實是我突然想到的,因為當時我看有人筆名用安做姓氏,于是我想都沒想,腦子里直接問出了安馨語這個名字怎么樣。
安馨語,安取之有安然之意,而馨最簡單,最通俗易懂的則是溫馨和康乃馨這倆解釋了,其實自己對康乃馨并沒有多少排斥,雖然比康乃馨更喜歡梔子花,但是也很喜歡康乃馨呀。
語其實意思是和馨字連接在一起的,也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就是溫馨的話語,其實語做筆名的最后一個字也是很早就想好的,之前看見有人名字叫做思語,轉念一想這名字還不錯,特別喜歡語這個字。還有一個意思就是康乃馨,最重要的是它倆是連接在一起的。
安馨語就安馨語,思瑾是我另一個筆名,其實很早以前就已經想好了很多筆名,但是當要用的時候就突然忘了,現在只記得起這兩個,筆名多也是一種煩惱。最關鍵的是別人問你筆名是啥,你總得回答啊,你從無數個筆名中隨便選一個,別人要是下一次再問你,你又換了一個筆名,那人家問起來會不會很尷尬,其實這還不算,要是你突然忘了上次是怎么回答,第三次又換了一個筆名,或者說你搞混了,把其他筆名的意思說反了咋整?
思瑾這名字其實是從兩個人的名字里取的,一個是思語,另一個就是瑾年,以前也用過瑾年這個名字,這個名字是在快手上找的,給自己隨便安一個好聽的姓氏就行了。
丹若雪好聽吧,哼哼,這可是我自己獨立思考的結果。最初別人問我筆名,我一愣一愣的,那時候腦子起名字還沒有現在發達,腦子抽筋了,又思考了好久,才給了一個叫小丹丹的幼稚名字。這名字差不多用了兩個月,看著別人好聽的名字,在看看自己那有點幼稚的名字,幸好還有學習標兵這個比我更奇葩的名字來做我的心靈慰藉,可以給自己找個借口,我并不是最難聽的名字。早就很想自己名字里有雪了,想像雪花一樣潔白無瑕,就給名字后面安了個若雪,別以為是小丹丹若雪,這次我學聰明了,把丹改為姓氏,丹若雪好聽吧。有一個朋友就問我應該叫我丹丹還是若雪,然后又自問自答的說若雪好聽。其實叫我丹若雪我也不會生氣啊,我脾氣好的很!又不會生氣。丹若雪多好聽,干嘛要拆開?
這差不多就是我的筆名合集了,好像還有很多名字要讓我慢慢思考一下下,想起來了再告訴你們。
我的記敘文800字篇五
我想當一位筆下生花的作家。每當我一氣呵成地寫一篇文章,那酣暢淋漓的感覺實在是讓人欲罷不能,爽!
我之所以想要當作家,是因為在一年級的時候,一天我準備看動畫片。電視機一打開,零頻道正在播放一個當紅作家的簽名售書筆會。筆會的現場在一個廣場上,人山人海,黑壓壓的人群幾乎占滿了整個電視機屏幕。當紅作家走出來的時候,電視機里響起一陣喧鬧的叫喊聲,人群中閃出一道道白光……場面熱鬧非凡,給幼小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埋下了種子。
老爸說:“作家可不是這么容易就能當的,要從小打好基礎,才能厚積薄發。”想要學習各種寫法,必然要看很多書。于是,老媽從新華書店、網上不斷淘來各種書,如沈石溪的動物小說,富含地理知識和西藏文化、情節生動的《藏地密碼》;還有國內國外的大部頭小說……我每本書都讀得津津有味,使我不斷學習多位作家的長處,來補自己的短處。
隨著我年級的升高,我也學到了一些名言名句: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書是人類智慧的源泉……更加堅定了我當作家的心思。
當我第一篇作文印成鉛字,我高興極了,努力沒有白費!付出終有了回報!之后,我不斷有文章發表在各種雜志上。當然,我不能驕傲,我還有很多沒有學到的東西要去學習。
成為作家的路還很漫長,我現在應該打好基礎,腳踏實地,才能在將來成為一個有實力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