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阿里山導游詞阿里山的美景介紹篇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阿里山,首先我代表我們公司——美好時光旅行社為大家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歡迎!我叫李芹,大家可以叫我小李,今天將由我?guī)ьI(lǐng)大家一起來領(lǐng)略阿里山的神奇與魅力。現(xiàn)在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阿里山的基本情況。
阿里山風景區(qū)位于嘉義縣東部的阿里山鄉(xiāng),名列臺灣八景之一,地屬臺灣省西部上斷層的阿里山山脈。如今則是馳名中外的森林游樂區(qū);此地地勢高亢,空氣清爽宜人,夏季氣溫較平地低,故素以避暑勝地聞名。由于受到地層縱切的影響,全縣地勢高亢,懸谷、峭壁、瀑布等地形景觀特別發(fā)達,空氣清爽,成為豐富的觀光資源。使得這一帶的太平、瑞峰、瑞里、太和、奮起湖、水社寮(láo)、茄冬等村落,都陸續(xù)開發(fā)成以奇巖、異樹及潭布等天然景觀為特色的風景區(qū)。
今天我將與大家一起去欣賞阿里山四奇,希望可以給大家一個愉快的旅程。在此過程中大家要注意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經(jīng)過了一晚上的休息,我相信大家都打
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大家期不期待快點開始我們的旅程?好,今天早上我們的第一個目的地是阿里山四景之一的云海。“阿里山云海”為臺灣八景之一,云海變化萬千,緩緩翻騰,狀似柔細輕盈的棉花,鋪了幾千里,多彩多姿,景象柔媚而壯闊。每次云海從祝山旁的山麓深處冉冉升起時,頃刻間便彌漫于群峰之間,山峰在云海的襯托下,頗有山在虛無緣渺間的意境。其云層翻騰,波詭濤譎(jué),極具神秘快感,在氣候干冷的秋冬晨昏,最易見著。
請大家注意了,接下來我們要乘坐阿里山小火車到山上欣賞四景之一:櫻花。阿里山小火車是世界稱奇的阿里山森林鐵道,與“阿里四景”合稱“五奇”。鐵路全長71.4公里,原是日據(jù)時代,日人覬覦(jìyú)阿里山豐富的森林資源而建,鐵道大都穿山越嶺、沿著山壁或架空而筑,自海拔30公尺上升到2216公尺,回旋于獨立山間,為世界現(xiàn)今碩果僅存的三大高山鐵道之一。沿途我們可以看到阿里山的綠色海洋。
請大家注意前方,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山
間的櫻花了,每到陽春時節(jié), 漫山遍野開滿了殷紅、潔白的櫻花,一堆堆,一叢叢,艷麗多姿,與森林的黛綠嫩翠交織成一片錦繡,阿里山群峰像穿上了綠底紅花的盛裝,令人如癡如醉。知道今天有我們這些嘉賓來訪,恐怕早已列隊在迎接我們了。現(xiàn)在大家下車,注意不要擁擠,帶上自己的物品。
品商標,均可見到他高大俊拔的身影。然而,剛則易摧,神木慘遭雷擊而成為枯木,徒留神木原址遺跡供游客憑吊。取而代之的新神木群,多達20余株,樹齡從數(shù)百年至數(shù)千年不等,此外,阿里山的名木尚有以奇著稱的三代木、象鼻木,和僅次于舊神木的小一號神木——千歲檜、光武檜。
姊妹潭是兩個相距不到10米的高山湖泊。相傳有兩位山地姑娘在此為愛 而雙雙殉情,故名。姊潭呈長方形,中央設(shè)立有雅致的木造亭臺與岸邊相連,四周林木蔥蘢,百花盛開,令人向往。妹潭較小,僅為姊潭的八分之一,略呈圓形,終年不涸,水清平如鏡。潭邊還有三兄弟樹及四姐妹樹等小風景點。受鎮(zhèn)宮內(nèi)奉玄天上帝、注生娘娘、福德正神,廟宇莊嚴肅穆,香火旺盛。 傳說過去每年農(nóng)歷三月都有3只神蝶飛來朝拜,不吃不飛1周后就不見蹤影,傳為神跡。
氣宇非凡,居高臨下,是觀賞阿里山云海、日出和晚霞的絕佳地方
同時也希望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這樣我會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最后祝愿大家走的時候帶點我們的靈氣和幸福回家保佑你的家人事事順利,萬事如意。我期盼著在不久的將來或者是在你們那里能和大家相會。我期盼著,各位再見。
阿里山導游詞阿里山的美景介紹篇二
臺灣阿里山位于臺灣嘉義縣境內(nèi),為東南亞最高峰玉山的支脈。每年四月,這里繁花似錦,萬紫千紅,可以說是阿里山最美麗的景點。
大凡風景名勝,總有一些曲折離奇的故事。阿里山的姊妹潭有個愛情傳說:很久以前,有姊妹倆同時愛上了一個男子,但彼此又不忍心橫刀奪愛。于是姊妹情、男女情折磨著她們。最后不能從痛苦中解脫的她們,只好帶著莫名的抑郁和悲傷將自己花季的生命交托給潭水,雙雙以死殉情。這兩姊妹的癡情,固然可悲。但這個愛情故事,卻賦予兩潭小水以凄美的靈魂,撩人情思,令到此一游的人們無不浮想聯(lián)翩,唏噓嘆息!
阿里山的“姊妹潭”分為姊潭和妹潭,兩個比鄰小湖,水并不深,但綠幽幽的凝然不動。水面不時需飄過幾縷不易覺察的山嵐,但一霎時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好像被水下什么精靈攝去了似的,顯得神秘兮兮,這兩個小湖本來是林中很不起眼的兩泓水,但它們卻隱含著一個悲壯凄絕的愛情故事。
阿里山的“姊妹潭”還有另一傳說:一很久以前,這里并沒有阿里山,只有一個大潭和一個小潭,這兩個潭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地方。人們吃這里的水,用這里的水,每到傍晚,還到這里載歌載舞,吹簫彈琴,拋繡球。誰知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一天,突然來了三只水牛大的青蛙,把這里的水攪得渾濁不堪,誰接近這里,誰就被青蛙吃掉。人們幸福安寧的生活遭到了破壞,大家都恨透了這三只青蛙。
兩潭對面的山腰上住著兩個美麗的姊妹,姐姐叫秀美,妹妹叫秀麗,姐姐的未婚夫叫阿里,他們?nèi)松塘咳绾纬暨@三只大青蛙。最后,他們決定去找媽祖婆婆幫忙。三人經(jīng)過萬水千山,終于找到了媽祖婆婆,媽祖婆婆給阿里吃了一顆藥丸,給兩姊妹各吃了一丸魚心。他們回到潭邊就和青蛙打了起來。最后,一只青蛙被阿里壓在了身下,阿里變成了一座大山。兩姊妹變成兩條劍魚,把另外兩只青蛙刺死了,姊妹兩個各在一個潭生存下來。
阿里山導游詞阿里山的美景介紹篇三
親們,你們好!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到達阿里山的風景區(qū)。在這里先向諸位介紹一下阿里山風景最近的概況。
阿里山國家森林游樂區(qū)位于嘉義市東方75公里,地處海拔20xx公尺以上,東臨玉山山脈與玉山國家公園相鄰,四周高山環(huán)列,氣候涼爽,平均氣溫為攝氏10.6度,夏季平均14.3度,冬季平均氣溫6.4度。
朋友們,你們不遠至千里,甚至萬里到中國臺灣,不就為了是要親眼看一看這阿里山的美景嗎?是的,就像吳功正的《阿里山游記》中提到的一樣,不到阿里山,怎能說是到了中國臺灣?是的,能夠登臨它,親眼看看它,確實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阿里山有“四絕”,分別是:
第一便是是神木。神木即是紅檜。阿里山神木有無比頑強的生命力。一般說,有土的地方才能出草木,而它則是任何地方都可以長出來的。它們郁郁蔥蔥,生機勃勃。在九一八日本占領(lǐng)中國臺灣時,要修建鐵道,日本人砍它們,燒它們,但都沒能把它們弄死。有一年,中國臺灣來了一場暴風雨,一道閃電劈了下來,把一神木劈成了三大段,可是神木至今仍在生長。這是如此的神奇啊。
姊妹潭,是阿里山勝景的又一“絕”。姊妹潭是兩個相距百來步彼此相依相偎的小湖,猶如阿里山的兩只水汪汪的眼睛。相傳有二位住在這里的姐妹在此雙雙跳潭殉情,故后人附會而稱姐妹潭。姐潭為長形,積水深黛,一往情深;妹潭呈圓形,積水清淺,明凈似鏡。環(huán)潭樹木倒影如畫,并有涼亭、小橋點綴其間,名不虛傳,游人無不醉然,不過現(xiàn)在,姐妹兩潭,因河水上漲,化為一潭了。所以原先有的一些美景已經(jīng)看不到了。
再說云海。阿里山經(jīng)常出現(xiàn)景色壯麗的云海。登上山頂平臺,放眼遠眺,白云從山谷涌起,迎風飄蕩,時而如汪洋一片,淹沒千山萬嶺,露在云海上的峰類、樹木好象一座座浮嶼;時而如浪花翻飛,高潮迭起;時而如大地鋪絮,足下一片白茫茫;時而如山谷堆雪,林海中山頭若隱若現(xiàn),頗似海市蜃樓。若是晴天,新升的太陽的萬道金光照射在云海上,閃耀出千萬種色彩,茶色、杏黃、寶藍、艷紅、碧綠、變化無窮,耀眼奪目,更顯神秘迷人。 最后,向大家介紹一下阿里山的日出。游阿里山,不能不看日出。在阿里山名峰祝山之巔的平臺上,有一座漂亮的觀日樓。凌晨登臨樓臺,山中空氣清新潔凈,頭上晨星點點,四周群山起伏,林濤聲聲。東方微微露出一抹紅暈,淡若無有,卻又似彌漫了整個天空。剎那間紅光驀地增強,遠方玉山蒼色的輪廓突然鑲上耀眼的金邊,一瞬間,太陽似跳躍般地騰空出現(xiàn)在玉山上,萬丈光芒四射,道道彩霞紛呈,青山翠谷,氣象萬千。好一個“日出奇觀”! 當然,除了“四絕”之外,黃山的動物、孔雀溪和櫻花,也是十分可愛和奇麗的。不過,在這不再一一介紹了。
好啦,接下來就由我來帶領(lǐng)大家去體驗這美麗的阿里山吧。
阿里山導游詞阿里山的美景介紹篇四
從有常茶園上阿里山的時候,已是上午10點50分了。阿里山海拔約2216米,坐大巴上阿里山需一個多小時,全是盤山公路,顛簸是難免的。導游說,從山下到山上溫差大,還得帶上外套。主要問題是對暈車的人來說,要上一趟山就很困難。于是,出發(fā)前,導游征求大家的意見,對不上山的人則還需簽一個協(xié)議類的文書,表明是自愿放棄游這一景點的。最終有興致上山的只有13人,其他人因暈車、不想爬山等原因自愿留在了山下。
大巴車開始在山路上盤旋起來,不停地起伏搖晃,讓人不敢離開座位。導游反復對我們說,開車的師傅是最棒的,言下之意,一方面向讓我們放心坐車,另一方面也是對師傅的鼓勵。師傅年輕,穩(wěn)重,那技術(shù)還真沒得說。不過想上山的我們,并沒有被難行的山路所嚇倒,大家一邊看著車載電視《張學良》,聆聽那一段歷史,一邊談笑著,看著沿途的風景,好像沒有感到有何不適。車向上走著,山峰相錯,雄姿巍然,山坡上擯榔樹、修竹連成一片,使阿里山充滿著勃勃生機。看著阿里山的美景,我不想錯過,顧不得東轉(zhuǎn)西上的搖搖晃晃,還是拿起相機對著窗外的風景不停地按下快門,收藏著青山、茂林和野趣天熱的美景時不時地為大自然的造化驚奇、叫好。
大巴終于開到了山頂,這時,已到中午,藍藍的天空如洗過一般。明媚的陽光照射到山的每個角落,似乎也格外青睞我們這些來自大陸的游客,站在山上,迎面撲來的是清新的空氣和微微的涼意,而艷陽卻帶給了我們一絲溫暖。步行了一段路程,在一個路邊樹立著一塊牌子,上面寫作:“阿里山空氣品質(zhì)凈區(qū)”。并標識了禁行的車輛及處罰的要求。穿過阿里山森林游樂區(qū)的門牌,導游阿鳳領(lǐng)我們到了一個空場地,讓我們稍等一下,她則去為我們聯(lián)系安排就餐的事去了。到山上來的游客很多,而餐館有限,就只能輪著進餐了。約莫過了半小時,在肚子開始咕咕叫的時候,終于輪到我們進餐了。也許與登上高山有關(guān)吧,那一頓好像吃得特別香。午飯后,我們將乘坐阿里山特有的小火車去看森林里的各種神木。
阿里山火車站就建在高山下,候車室全是用木材建筑的,連地板也是木質(zhì)的,廣場上還有幾座木雕,造型也很精美。走進站臺,火車軌道交錯向深山里延伸著。1點時分,火車進站了,紅色的車頭,看上去很嬌小,七八節(jié)車廂在這時格外醒目。我們坐在最后一節(jié)車廂,相對的兩排座椅,就如公交車一樣,中間是寬寬的通道,可以站人的。這會進山的人可能不多,坐在里面就很寬松了。1點10分,火車啟動了,沿途盡是高大的樹木,各種植被十分繁茂。經(jīng)過7分鐘車程,火車抵達神木觀賞區(qū)。下車便看到成片的參天大樹,挺拔而蔥翠。導游先帶我們觀賞了放到在鐵路旁的一棵千年神樹,被稱為“阿里山神木遺跡”。倒放在地上的神木看上去很粗壯,約有一人高,樹木全裂開了,形成空洞,有些地方已腐壞。在橫躺的神木旁立有一塊宣傳牌,上面用中、日、英文字分別對神木作了簡介:“西元(公元)1920__年11月,日治時期發(fā)現(xiàn)紅檜巨木,樹高50公尺,胸高周圍25公尺,推測樹齡3020__年以上,敬之為神木。1920__年阿里山森林鐵路全線通車,其中阿里山神木與行駛而過的森林小火車之景象幾乎就是阿里山的精神之象征,并成為聞名中外的臺灣地標。”據(jù)稱,1953年這棵神木遭受雷擊元氣大傷。1956年6月7日,再遭雷劈,樹干內(nèi)起火,神木終至焚燒身亡。1997年6月,因山區(qū)持續(xù)暴雨,神木因水份負荷過重及土質(zhì)松動,于7月1日10時5分,終至不堪崩裂。其中三分之一樹身傾倒在鐵路上,另三分之二仍留在原地。1998年6月,在臺灣各界對神木不舍的目光聚焦下,當局對神木的安放經(jīng)過廣泛征求意見后,進行了最終放到,讓神木回歸大自然懷抱。當日并在原地種植紅檜樹苗,以傳承象征阿里山神木生生不息之精神。聽完這神奇的故事,加深了我對阿里山神木的了解,讓我對眼前這棵躺倒的神木肅然起敬,更為臺灣人民崇尚大自然、保護物種的精神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