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揚州個園導游詞揚州個園導游詞篇一
大家看到樓在眼前卻找不到上樓的樓梯,我們一起進屋看看,那么樓梯到底在哪呢?先留個懸念給大家,游園快結束時我為大家揭示謎底。樓前有一小小院落,植梧桐一株,主干已斜出屋檐,頗有些“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意味。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南部住宅部分。依照坐北朝南、前宅后園的傳統,個園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區,正門開在東關街上。住宅分別以“祿、福、壽”為主題,由東、中、西三條軸線組成,每條軸線分為前、中、后三進,由兩條火巷分隔。是中國傳統的建筑樣式:“九宮格布局”。
“民以食為天”我們首先來看看黃家的廚房,內設大鍋灶、置食盒、酒壇、條凳等廚房用具,黃家大灶為五眼灶,從大到小一字排開,各有各的用途,借此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大戶人家廚子下人為準備美味佳肴的繁忙場景。灶臺邊沿懸掛隔板,起到了隔離油污,頗有現代圍裙的用途。大灶旁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小灶,也就是俗話所說的“開小灶”,同樣是五眼灶,用來煲湯再好不過了。
個園主人的飲食很講究,據說吃的雞蛋,是專門用人參、白術等名貴的中藥材喂大的雞生的,每個蛋的成本價要“一兩紋銀”。當時一石大米的售價才一兩多“紋銀”,園主人每天早上要吃“兩枚”雞蛋,相當于普通百姓大半年口糧的費用。廚師每天早上還要為主人蒸出十幾種點心來招待客人,葷素營養搭配,南北風味俱全。淮揚菜之所以能把中國普通的菜肴發揚到極致,揚州眾多的鹽商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現在我們所到達的就是黃家的餐廳了,餐廳的橫梁上采用的是金絲楠木,所以又稱楠木廳,楠木千年不朽,萬年不腐。采用如此粗大的楠木作為大梁完全是主人家豐厚家資的真實寫照。我們再來看看正前方條案上擺放的物件,東邊是一只花瓶,西邊是座插鏡,東瓶西鏡,我們這里取其諧音“平平靜靜”的意思。中間這張圓桌是由兩個半圓的桌子拼起來的,當時男主人不在家,桌子兩邊分開靠墻擺放,男主人在家拼成圓形,寓意“團團圓圓”。
揚州個園導游詞揚州個園導游詞篇二
個園是揚州現存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鹽商園林,南臨揚州著名古巷東關街,北對著揚州內河風光帶鹽阜東路,是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兩淮鹽總黃至筠的家宅。為揚州明清私家園林的經典代表。199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和蘇州拙政園并稱為中國四大名園。
園主黃至筠為兩淮商總五十余年,家資累積巨萬。全園占地2.3公頃,整體布局采用古典園林前宅后園的傳統形式,在造園上以竹石為主。植竹以品種豐富為旨歸,萬竿千姿,蔚為大觀。疊石以分峰用石為特色,疊出獨一無二的四季山,南北稱奇,名聞遐邇。此外更有三路豪宅,宏達微著,余光遺響,彰顯盡一代鹽商家居生活的奢華氣象。由于置景獨特,構撰巧妙,于疏朗開闊之中,別有一種曲折幽深引人入勝的境界。
進入北大門,迎面而來的就是萬竿修竹,竹是個園的精魄,個園的靈魂,游個園,第一要觀竹。黃至筠愛竹,并在園內種竹萬竿,就連個園的名稱也是由竹而來。其實竹在揚州的栽培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姚合的《揚州春詞》里就寫到揚州人“有地唯載竹,無家不養鵝”。“竹”歷來也為中國文人所愛,不僅是因為竹子姿態清雅,色如碧玉,更主要的因為它“正直,虛心,有氣節”的品格。比如張九齡的“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蘇東坡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板橋的“一枝一葉總關情”。1997年,個園在四季假山北建“品種竹觀賞區”,逐漸恢復當初有竹“百種萬竿”的歷史原貌。目前是揚州城內最佳賞竹處。總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現有竹60余種,近20000竿。設土山竹林,品種觀賞,映碧水榭,竹西佳處等區域。
在個園觀竹,既是一次賞心悅目的審美享受,也是一門深奧有趣的學問。竹,既非草本.也非木本,它在植物界中自成特殊的一族。在植物分類學上,竹子是屬于禾本科竹亞科,據記載全世界竹類植物約有50余屬,1300余種。我國自然分布的竹種就約有30余屬,500余種。分叢生和散生兩大類,揚州地處江淮,適宜散生竹種和少數比較耐寒的叢生品種。園內現有60余種,從觀賞角度可分為觀稈和觀葉兩大類型。觀稈類中,又有形與色的分別。像龜甲竹、方竹、螺節竹;佛肚竹、羅漢竹、辣韭矢竹、高節竹等是欣賞其稈形的不同尋常;而紫竹、黃皮剛竹、黃槽剛竹、小琴絲竹、黃金間碧玉竹、金鑲玉竹、花毛竹、金明竹、黃皮烏哺雞竹、花稈哺雞竹、斑竹、茶稈竹、紫蒲頭石竹等則是欣賞稈色。觀葉類中,有寬葉形的箬竹、狹長葉形的大明竹、和葉面有各種色彩條紋的菲白竹、鋪地竹、黃條金剛竹等。此外,晏竹、芽竹、苦竹、紅竹、唐竹、鵝毛竹、平竹、斑苦竹等散生品種,也可在園內找到身影。
龜甲竹是園中最奇特的竹子,它是楠竹的變異品種,屬自然生長的變異竹子,因此極為稀少,上千畝竹林中也難見其蹤。是珍稀觀賞竹種。龜甲竹的節片像龜甲又似龍鱗,凹凸,有致,堅硬粗糙,與其他靈秀、俊逸的竹相比,少了份柔弱飄逸,多了些剛強與堅毅。稈基部節間連續呈不規則的短縮腫脹,并交斜連續如龜甲狀。象征著健康長壽,福如東海。
慈孝竹,這一品種稱孝順竹,也叫慈孝竹,叢生竹種,筍期在夏季,新筍緊靠老竹,像是遵從古訓“父母在,不遠游”。而老竹,則殷殷呵護、扶持著新竹免遭風雨侵襲,平安成長。正如板橋所言“新竹高于舊竹枝,全靠老桿來扶持。”因為氣候的關系,個園內叢生竹較少,只有孝順竹、鳳尾竹和小琴絲竹幾種。
斑竹在所有的竹子里,最具傳奇色彩、也最令人傷感的就是斑竹了。因為它和我們民族傳說中一個優美動人的悲劇故事緊密聯系在一起。綠色的竹稈上呈現著紫色的斑點,宛如淚痕。根據晉代博物學家張華《博物志》記載: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堯有兩個女兒,一個叫娥皇、一個叫女英,姐妹倆同時嫁給繼承皇位的舜帝為妃。舜帝駕崩后,失去了丈夫的姐妹倆晝夜啼哭,泣淚成血,灑到竹子上,長出來的竹子從此部滿了斑點。人們把它叫做斑竹。后來,娥皇、女英的淚哭干了,就投入湘江自盡了,傳說做了湘水女神,所以斑竹又叫湘妃竹。斑竹是著名觀賞竹。其實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斑竹的花紋應該是真菌腐蝕幼竹而成的。不過人們還是更愿意相信它是淚珠染成的,“斑竹一枝千滴淚”所代表的忠貞的愛情,總是令人無限向往的。
碧玉間黃金黃金間碧玉是園內最多的竹子。此竹色彩美麗,葉片披針形,為優良的觀賞竹種。竹稈金黃色,節間帶有綠色條紋是黃金間碧玉;竹稈碧綠色,節間是黃色條紋者即碧玉間黃金。具有極高的觀賞性。
竹西佳處(竹徑)曲徑通幽,是江南園林的審美要素之一。而悠長纖瘦的竹林小徑,在體現園林意境美方面更勝一籌。進入竹生態區,即有一條數十米長的小路穿越其間,竹影橫斜,竹香清幽,篩光漏月。行至竹徑盡頭,可見一匾額上題著“竹西佳處”。竹西”的來歷,出自晚唐詩人杜牧吟詠揚州的詩句,“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到了宋代詞人姜夔這里,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詞句,后來人們便用“竹西佳處”來指稱揚州。“竹西佳處”在這里回歸了字面的本來意義,顯然是在提示人們:此處竹景最佳。仔細琢磨回味,你會恍然大悟,其實,真正的竹西佳處,都在這條竹林小徑上呢。走過竹徑是一條由桂花樹枝葉交錯形成的林蔭小徑。桂花的花期大多在中秋前后,前后可持續20天左右,不過盛花期也就一個星期的樣子,此時天清露冷,所以亦有“冷露無聲濕桂花”的說法。每到花開的時候,滿園都浮動著清清悠悠的芬芳,令人沉醉。這時,你若是來游園就可以盡情地享受這甜蜜的幽香。微風拂過的時候,細碎的桂花便如雨一般紛紛揚揚,落滿你的發稍和衣襟。你現在看到的小樓是“叢書樓”。從名字可以知道這是主人藏書、讀書之所。桂花向來和舊時人們仕途得意、飛黃騰達密切相連。黃至筠在園中植桂花、置書樓當然是希望子孫后輩才華出眾,仕途通達。樓下有楹聯:清氣若蘭,虛懷當竹:樂情在水,靜趣同山。
賞
揚州個園導游詞揚州個園導游詞篇三
接下來我們來到的是黃家接待一般性來客和處理日常事務的地方“清美堂”。“清美”以清為美,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們追求的一種思想境界。
我們來看抱柱上的這幅楹聯:“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后有良圖惟勤與儉。”“裕后”的意思是造福后輩。此副楹聯說:傳家沒有別的方法不是耕種就是讀書;造福后輩,最好的打算就是勤勞和儉樸。表達了主人對治家、傳家的深切體會。“耕讀傳家”一向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是一種以勸人勤于耕種和善于學習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思想,是中國古代道德傳統中的一份寶貴財富。
走到天井中我們來看一下門上的圖案是一只只梅花鹿,檐口瓦頭滴水上也是梅花鹿圖案,以鹿寓祿,指高官厚祿的意思,此路住宅點出了“祿”字主題。
天井是住宅中的采光通風口,黃家房屋高大,四面的房屋連成一體,形成一個狹窄而高深的空間。天井四周的屋檐向內披下來,天落之水會全部流淌到天井里來,這叫四水歸堂。所謂“四水”是指四面屋頂的排水,“歸堂”是指排水的方向朝向天井,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中路前進為正廳,中進和后進為住宅,稱之為前廳后寢。此住宅格局是三間兩廂,裝修很規整。檐口瓦頭滴水及門窗閣扇,皆為倒掛蝙蝠寓意“福到”。天井里這兩個大缸不是為了養金魚,它們是消防用具,稱為“門海”。門海即門前的“大海”,門前有了“大海”,磚木結構的房屋就不怕火災了。當然,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關于風水學的。古建筑非常講究風水,水在風水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風水學認為“山管人丁,水管財”,臨水而居就有財運。
漢學堂是大宅門主廳,是黃家正式的禮儀接待場所,此廳面闊三間,抬梁式,柏木架構、柏木軒梁,是揚州最大的一座柏木廳。其大陀梁寬60公分,厚40公分,扁作,古樸雄渾。地面的柱礎(石磉)上圓下方,屋頂的矮腦(童柱)古樸簡單,整個構架造型簡練,全無清代的繁復多變,當為明代遺構。
揚州個園導游詞揚州個園導游詞篇四
漢學堂的楹聯文字,所彰顯的不是高踞鹽商總商之位40年之久的黃氏家族的權勢與財富,而是一個地道書香門第才有的文化形象。
中堂為鄭板橋舊聯;“咬定幾句有用書可忘飲食,養成數桿新生竹直似兒孫”。意思是:讀到一本好書可以叫人廢寢忘食,栽種幾根新竹看上去就像兒孫一樣討喜。此聯原為板橋的自畫像,以生動風趣的筆觸,傳神刻畫了一介書生甘苦自嘗的簡單生活和不同流俗的精神追求。被用來掛在漢學堂內便有了更多的含義,為黃氏耕讀傳家、好學重教的文化內涵注入了鮮活成分。
廳堂是一個家庭的臉面,堂名以漢學標榜,高古的建筑格調和淵雅的文風相映成趣,彰顯出古樸雄渾的臺閣氣象。不以富貴驕人,反覺書香襲人。
太師壁兩邊是木刻落地罩閣,走進罩閣可見兩個扇面拓片,一是工筆花鳥,一是仿宋人小品有人物山水,作者均為黃至筠。
現在大家看到一個三間兩廂的院落,是為中路中進。這里是黃至筠次子黃奭夫婦的居所。中堂是《四時讀書歌》,配以篆書對聯:“漫研竹露裁唐句;細嚼梅花讀晉書”。用竹林的露珠磨墨,專心圈點著唐詩,細品著梅花之清香,靜心研讀著《晉書》。竹露、梅花,讓寒窗苦讀多了份靜逸與從容。用漫研竹露、細嚼梅花來形容讀書,有滋有味。
黃奭是清代的輯佚大家,他十分推崇漢學,治學嚴謹,著名學者阮元稱其“勤博”。《清史列傳》說他:小時候很聰明,雖然出身在商人家庭,但喜愛讀書學習幾乎到了癡迷的狀態,完全不同于其他鹽商子弟的崇尚奢華,不學無術。黃奭十余年足不出戶,潛心鉆研,治學態度十分嚴謹,重實證而輕議論。主要著作有《清頌堂叢書》、《漢學堂叢書》等等,共計數百卷。至此我們也就清楚了黃家主廳漢學堂的陳設布置為什么盡顯儒雅之風了。
揚州個園導游詞揚州個園導游詞篇五
漢學堂的楹聯文字,所彰顯的不是高踞鹽商總商之位40年之久的黃氏家族的權勢與財富,而是一個地道書香門第才有的文化形象。
中堂為鄭板橋舊聯;“咬定幾句有用書可忘飲食,養成數桿新生竹直似兒孫”。意思是:讀到一本好書可以叫人廢寢忘食,栽種幾根新竹看上去就像兒孫一樣討喜。此聯原為板橋的自畫像,以生動風趣的筆觸,傳神刻畫了一介書生甘苦自嘗的簡單生活和不同流俗的精神追求。被用來掛在漢學堂內便有了更多的含義,為黃氏耕讀傳家、好學重教的文化內涵注入了鮮活成分。
廳堂是一個家庭的臉面,堂名以漢學標榜,高古的建筑格調和淵雅的文風相映成趣,彰顯出古樸雄渾的臺閣氣象。不以富貴驕人,反覺書香襲人。
太師壁兩邊是木刻落地罩閣,走進罩閣可見兩個扇面拓片,一是工筆花鳥,一是仿宋人小品有人物山水,作者均為黃至筠。
現在大家看到一個三間兩廂的院落,是為中路中進。這里是黃至筠次子黃奭夫婦的居所。中堂是《四時讀書歌》,配以篆書對聯:“漫研竹露裁唐句;細嚼梅花讀晉書”。用竹林的露珠磨墨,專心圈點著唐詩,細品著梅花之清香,靜心研讀著《晉書》。竹露、梅花,讓寒窗苦讀多了份靜逸與從容。用漫研竹露、細嚼梅花來形容讀書,有滋有味。
黃奭是清代的輯佚大家,他十分推崇漢學,治學嚴謹,著名學者阮元稱其“勤博”。《清史列傳》說他:小時候很聰明,雖然出身在商人家庭,但喜愛讀書學習幾乎到了癡迷的狀態,完全不同于其他鹽商子弟的崇尚奢華,不學無術。黃奭十余年足不出戶,潛心鉆研,治學態度十分嚴謹,重實證而輕議論。主要著作有《清頌堂叢書》、《漢學堂叢書》等等,共計數百卷。至此我們也就清楚了黃家主廳漢學堂的陳設布置為什么盡顯儒雅之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