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應當給讀者以啟發和思考,引發對主題的深入思考和討論。優秀作文是一種文學形式,它能夠啟發讀者的思維,引發讀者對問題的思考。其次,寫一篇優秀作文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條理性的組織結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一堂語文課(模板17篇)篇一
每次看見小朋友們在玩游戲,我就會想起上周星期五的一節語文課。
語文老師來后叫我們都把桌子上的東西都放進去,還說和我們玩一個游戲。我們都很疑惑,語文課不是學課文,寫作業嗎?怎么是游戲呢?但我們還是很開心,把東西都收進去了,因為可以玩一個游戲了。
我們收完東西后,老師說起了游戲規則,老師說:“我這里有一個禮盒,禮盒里有一張紙條,傳的時候要由“s”開來傳,接到后要聞一下,這個禮盒的香氣,再傳給下一個人,音樂響起就開始,音樂結事就停。老師把禮盒交給饒鴻炳,音樂開始了,禮盒也被傳了起來。當我接到禮盒時,我深吸一口氣,啊!真香啊!我舍不得將禮盒傳給下一個人。
禮盒傳到頭了,可又被傳回來了,傳到楊璇那兒時音樂停了下來。楊璇高興地走上講臺,拿出里面的紙條,大聲說出上面寫的字,是“你前面的人和后面的人將要受到嚴峻的考驗”。李浩華和陳宇琪只好上臺去接受考驗,結果表現出兩個人做得都非常好。
禮盒又被傳了起來,這一次傳到了饒鴻炳的手里,饒鴻炳找了唐詩和曾志偉,表演時饒鴻炳連連出錯,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第三次傳到了劉官金那兒,紙條上寫著只要大聲說出自己的名字,就能得到具有紀念意義的一件物品,我們羨慕得臉都紅了。
這節課真好完,真希望再玩一次!
2下一頁。
@_@我是分割線@_@。
一堂語文課(模板17篇)篇二
秋風送爽,金桂飄香。一睜眼,六年。
小學生活。
在不知不覺間過去了。在今天,我將翻開人生的嶄新一頁,步入初中的學習生活。
隨著上課鈴的打響,我們坐在座位上,靜靜地等候著老師的到來。片刻后,一位約莫25歲左右,穿著一身旗袍,戴著眼鏡的女老師向教室走來。
她走到講臺上,簡單的。
自我介紹。
后,開啟了ppt,與我們開始了談話。
ppt打開后,屏幕上幾個大字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今天,我們因什么相遇?這時,老師走過來,對我們說:“同學們,大家想一想,今天我們因什么相遇?”沉默了片刻后,一位同學率先舉起了手,征得老師同意后說:“今天,我們因緣分相遇。”接著,我也舉起手,說:“今天,我們因學習相遇。”隨后,同學們陸陸續續地舉起了手,回答老師的問題。
一堂語文課(模板17篇)篇三
(9月1日)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我們在操場上舉行開學典禮后就到教室上課了!第一課是語文課,新來的語文程老師沒有直接給我們大家講課文,而是和薄老師一樣先讓同學們分享一下暑假里有趣的事情!看著程老師,我忽然又想起了薄老師,我告訴媽媽,要是薄老師在的話,我就敢站到講臺上去與同學們分享我暑假的趣事,可是我現在和程老師還是不是很熟悉!
晚上,我口述了一段話,讓媽媽帶給薄老師:
薄老師,你還好嗎?我們的團隊已經從學責班上升為思責班了。雖然我們這個集體沒有了你,可是我們大家會在新老師程老師的'帶領下取得更大的進步的。我們會唱著d2的歌聲來到你身邊,我們永遠是一家人!我也會繼續學好語文,爭取免考,爭取評上三好學生的。我會想念你的,希望你也能記起我!提前祝薄老師教師節快樂!
聽完我的話,媽媽說,我家小朋友真的長大了!媽媽告訴我想念老朋友的時候,也不要忘記結識新朋友。另外,媽媽相信我,在新老師的陪伴下,一定也會更加開心成長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堂語文課(模板17篇)篇四
語文,在生活中;生活,在語文中。
――題記。
一輪皎潔的明月掛在濃黑的夜幕中,安詳地吐灑著清輝,周圍散落著閃耀的星星。
我、爸爸還有小我一歲的堂弟,漫步在一條小路上,閑聊著。興許是沒的說了,我們沉默了許久。
首先打破沉默的是爸爸。他指著天上那完美的月亮,笑著說:“天上的月亮像什么?”
我習慣地脫口而出:“像輪盤,像月餅,像橘子。”
“嗯。還有呢?”
還有什么?被慣性思維束縛的我怎么想也想不出來,倒是堂弟先開了口:
這一次,也是脫口而出:
爸爸贊許地看了我一眼。
月亮似乎更皎潔更完美了,星星似乎更閃耀了,她們發出的光,成了我源源不斷的靈感……。
感謝堂弟給我上了這堂最精彩絕倫的語文課!
一堂語文課(模板17篇)篇五
我們印像中的語文課,無非是老師講同學聽,老師問同學答,老師留同學寫,而在我的學業中卻有一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令我難忘。
課上老師帶領我們一同走進了魯迅兒時的世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我們知道了魯迅兒時在百草園的無憂無慮,到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
在緊張的排練中我們迎來了第二天的語文課,上課鈴聲慢慢響起,隨著老師輕輕的推開門走到講桌前,同學們的緊張情緒也越來越大,雖然只是一堂簡單的語文課,可是同學們卻非常的重視。
昨天的作業大家都記得吧?踴躍些誰先來?語文老師望著我們大家說道。我先來!隨著聲音我們往后看了一下,他自信滿滿的向講臺走去,同學們為他熱烈的鼓掌,他從兜里拿出了九個硬幣,在講桌上認真排開,那種清高,自負的表情,令全班同學開懷大笑。有了第一位同學的開場,隨后的同學們也越來越積極,下一位同學在兩講臺前像細腳伶仃的圓規腳,同學們被她滑稽的站姿弄得哭笑不得。而當聽見旁白的同學讀到無情的社會,使她變得沒有信仰,沒有操守,沒有真摯的情感時,那種笑聲越來越大。后來的表演中,有一位同學扮演的祥林嫂最讓我的心靈震撼,她表現出祥林嫂經歷許多磨難后,精神上創傷,她一蹶不振時仍一直掛念自己的孩子時的情景。表演中,笑聲也很大,而在旁邊一語不發的老師啟發我們道唉,執著的母親,命運悲慘的女人,封建禮教的犧牲品。是啊,在那個混亂的時代,戰亂使人民民不聊生。同學們愈加深刻的理解了魯迅作品的偉大之處。
在熱烈的掌聲中,表演結束了,老師站在講桌前鄭重其事地說道魯迅,用其嚴峻凜然,潑辣犀利的語言向我們展現當時人民生活的艱辛。同學們應該牢記在學每一種知識,讀每一本書時,要認真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對于人物的描寫也應該細致入微,讓讀者更好的理解你所表達的人物性格。話畢,教室里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在這堂語文課上,我不僅擁有了快樂與歡笑,而且體會到了文學藝術的巨大魅力。
文檔為doc格式。
一堂語文課(模板17篇)篇六
“語文課”不過是一堂課的代名詞,但它的形式可是豐富多彩的。
一天下午,剛上完體育課的我們被語文老師截在了回教室的路上,我好奇的停住了腳步,等待著老師的回答。我們排好隊后,老師說這節語文課帶我們到學校圖書館閱讀。聽到這后,我覺得奇怪了,初中學習這么緊張,還能騰出語文課給我們閱讀,不可能吧?懷揣著一顆疑惑的心,我跟著老師來到了學校圖書館。我很快找到一些自己喜歡的雜志,然后坐下,靜靜地品味,當我抬頭時,發現語文老師也捧著一本雜志,細細地讀著,那專注的眼光,實在讓我佩服,可見老師是多么喜歡閱讀啊!
記得剛開學,老師就搬了兩大箱書到班上,每人發了一本,無論是歷史著作,還是現代小說,似乎每一本書都有生命,我仿佛可以看見那一顆顆跳動的心。一個月后,老師收回了書,還推薦了12本書給我們,我真是很佩服老師。
大約15分鐘過去后,我們將雜志放回了書架上,到了圖書館二樓,那里的書可真多,我逛了一遍,挑選了自己最喜歡的一本小說,坐在椅子上讀了起來,那節課,我又一次充分體會到了讀書的快樂,不僅書中的故事描寫得很精彩,還蘊涵著人生的哲理,影響著我對生活的態度。一本小小的書,雖只由文字拼裝,組合而成,但它總能告訴我們一些信息,啟發我們的思考,影響我們的情感態度,那不是分析一篇小說,背誦一篇文言文所能取代的,也不是僅在短短的40分鐘的.課堂就能完全明白的,那只能自己去認真閱讀,用心體會,從文字背后去尋找更多生活的影子,那種享受,是一種人生高境界的追求。
“語文課”不過是個代名詞,人們常說“生活處處有語文”,的確如此,認真的去體會,你會發現,閱讀其實。
一堂語文課(模板17篇)篇七
那個冬夜,爸爸去出差,媽媽的急性闌尾炎發了,這一切讓我這個不經人事的小鬼成熟了不少。
那個冬夜,無比的寒冷。回到家中沒有以往的溫馨,轉念一想,原來爸爸去出差!不對啊,那媽媽呢?我心中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我一個個個房間的找,發現媽媽臉色慘白,手不停的撫摸著自己的肚子,我馬上意識到媽媽的急性闌尾炎又犯了,心中想:這可怎么辦?平常爸爸獨攬一切,有什么事他都會沖到最前邊,可是這次,家中只有我自己。于是,我拼命跑到電話前,撥打120,并學著爸爸為媽媽做一切可以舒緩疼痛的事情。這是,那熟悉的響聲在耳邊響起----救護車來了,我連忙幫著醫生吧媽媽送到醫院。送到醫院后,院方馬上安排了手術,手術前,醫生拿來了一張手術同意書,我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只知道電視劇的橋段中會出現,況且我只是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我站戰巍巍地接過手術單,簽上我的名字。不一會兒,一位護士姐姐就拿著手術清單來找我,說:“姑娘,去交錢,這是媽媽的手術清單”。我心中暗暗咒罵護士:我才14歲,你見過14歲的女孩去交錢的嗎!我接過手術單,想:這會我是媽媽唯一可以向心的惡人,我應該擔當,況且媽媽告訴我過銀行卡密碼和位置,證明他相信我,我怎么能辜負她的信任呢!于是,我轉過頭對護士說:“我馬上回來!”我飛奔回家,去了銀行卡來交錢,又開始了漫長的等待。
實現突然少了一道手術燈滅了,我飛快跑過去,見媽媽睡著,我把媽媽推回病房,然后我的大腦就死機了,夢中有爸爸的稱贊,長輩的贊許,媽媽的笑臉,我笑的很甜。
生活總在不經意間給你上一節語文課,而我這節課的主題是責任和擔當,讓我明白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開心不是我們做每件事的唯一宗旨,當爸爸不在時,我就是家里的頂梁柱。人終歸要成熟,成熟意味著擔當。這堂語文課是我受益匪淺。
一堂語文課(模板17篇)篇八
大家都知道寫作文是一堂語文課,可是我認為炒菜也是一堂語文課。
一天晚上,我饑腸轆轆地回家,一進門,就聞到一股香味,鞋子也不換就奔向廚房,哦,原來是老爸在炒菜,我站在一旁饒有興趣地看。
“今天語文課講了什么?”老爸往鍋里倒了點油。
“作文,”我邊說邊訂著鍋里,咽了咽口水。
老爸得意地說:“你知道嗎?炒菜也像寫作文一樣哎。”不等我問,老爸繼續說道:你看,這剛下鍋的雞雜和土豆,配料只有油,就像一杯干巴巴白開水般的作文,毫無特點,讓人讀了就煩,你說該怎么讓一篇作文潤色不少呢?”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加修辭手法唄。”
我點點頭“嗯”,好了一些,可是好像還缺點什么……“是中心思想”,老爸接過我的話,一篇作文要有中心思想,與全文貼切,不跑題,你看我又加了點鹽,醋等調料,使這篇‘作文’有了中心思想,好了不少。”
他邊說邊炒,雞雜,土豆在鍋里跳著歡快的華爾茲,辣椒羞紅了臉,提起鮮艷的紅舞裙翩翩起舞,蒜頭像一群白白胖胖的孩子,興高采烈地蹦來蹦去,鍋鏟也給舞者們打著拍子,火焰也不甘示弱,把舞臺照地五光十色。
“馬上就要出鍋啦,還缺一個什么呢”老爸問我,
“那還用說,一個盤子來裝菜唄”,“嗯,沒錯,作文有了修辭和中心思想,也要有精彩的開頭和結尾,就像一個盤子,承載著作者的感情”老爸把菜盛進盤子里”這樣,一盤色香俱全的菜就炒好了,一篇精彩的文章也完成了。
我忍不住嚷嚷“快點吃飯啦,我都餓死了”“嗯,快去洗手。”老爸說。
作文不僅僅是一堂語文課,老爸用一盤菜也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語文課。
一堂語文課(模板17篇)篇九
這次經過自己聆聽不一樣年級語文教師講課以及評課,收獲良多,同時我也深深感受到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今日我把我的心得體會寫下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吃透教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設計教學,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來創設情境,把學生不易理解的字詞,放在熟悉的課文中去理解;遇到重點詞句要讓學生用不一樣記號標明,比如:動詞用點標記、中心詞用三角標記中心句用雙橫線標記,以方便學生課下記憶。
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帶著問題去讀課文、找答案,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悟課文所蘊含的感情、道理,讀的形式要多樣化,讓讀課文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課堂上學生出現的錯誤要及時的予以糾正。
教學是一種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種藝術,誰能將他演繹好,誰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課堂上要用課文中所蘊含的'感情調動起學生的進取性,活躍課堂氣氛;課堂的語言也要簡潔、準確,避免一個問題多個問法;在授課過程中,還要善于運用多種鼓勵性的語言及時進行評價,比如:“你真會讀課文,”教師還想聽、“你們肯定比教師讀的好”、“你真棒!理解的真深刻!”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讀書的興趣;另外,板書不易太多,要瓜熟蒂落,寫孩子的語言。
這次講課、聽課及評課活動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忙。我也反思到在我的教學中存在很多的不足,還需要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一堂語文課(模板17篇)篇十
我們印像中的語文課,無非是老師講同學聽,老師問同學答,老師留同學寫,而在我的學業中卻有一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令我難忘。
課上老師帶領我們一同走進了魯迅兒時的世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我們知道了魯迅兒時在百草園的無憂無慮,到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
在下課前,老師留了一個作業,查找魯迅作品中一些代表人物并且為同學們講述、扮演,以便更好的理解作者筆下人物的內心世界。“這個作業,我們下節課驗收。”語文老師帶著微笑說道,聽到這個作業時,同學們的表情可謂是各有千秋,有的自信滿滿的聽著老師留的作業,有的十分興奮,隨性表言了幾個動作,有的卻面紅而赤喃喃自語道“這怎么演?”
在緊張的排練中我們迎來了第二天的語文課,上課鈴聲慢慢響起,隨著老師輕輕的推開門走到講桌前,同學們的緊張情緒也越來越大,雖然只是一堂簡單的語文課,可是同學們卻非常的重視。
“昨天的作業大家都記得吧?踴躍些誰先來?”語文老師望著我們大家說道。“我先來!”隨著聲音我們往后看了一下,他自信滿滿的向講臺走去,同學們為他熱烈的鼓掌,他從兜里拿出了九個硬幣,在講桌上認真排開,那種清高,自負的表情,令全班同學開懷大笑。有了第一位同學的開場,隨后的同學們也越來越積極,下一位同學在兩講臺前像細腳伶仃的圓規腳,同學們被她滑稽的站姿弄得哭笑不得。而當聽見旁白的同學讀到“無情的社會,使她變得沒有信仰,沒有操守,沒有真摯的情感”時,那種笑聲越來越大。后來的表演中,有一位同學扮演的祥林嫂最讓我的心靈震撼,她表現出祥林嫂經歷許多磨難后,精神上創傷,她一蹶不振時仍一直掛念自己的孩子時的情景。表演中,笑聲也很大,而在旁邊一語不發的老師啟發我們道“唉,執著的母親,命運悲慘的女人,封建禮教的犧牲品”。是啊,在那個混亂的時代,戰亂使人民民不聊生。同學們愈加深刻的理解了魯迅作品的偉大之處。
在熱烈的掌聲中,表演結束了,老師站在講桌前鄭重其事地說道“魯迅,用其嚴峻凜然,潑辣犀利的語言向我們展現當時人民生活的艱辛。同學們應該牢記在學每一種知識,讀每一本書時,要認真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對于人物的描寫也應該細致入微,讓讀者更好的理解你所表達的人物性格。”話畢,教室里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在這堂語文課上,我不僅擁有了快樂與歡笑,而且體會到了文學藝術的巨大魅力。
網上的語文。
讀初中后,我已成了一個“網蟲”。往電腦前一坐,喝著汽水,敲著鍵盤感覺好極了!瀏覽網頁,看些文章,這是我的首要任務……咦?這篇報道怎么這么多錯字啊?說時遲,那時快,我迅速就給網站的信箱發了封“伊妹兒”,指出了報道中的錯字。
每年的11月,學校要辦藝術節,主要是從各班挑選出好的節目,匯成一臺演出。這可是各班展現自己的好時機呀!我參加了我們班的配樂詩朗誦節目。最后,這個節目通過了兩次審評,終于登上了藝術節的舞臺,而且大受好評。當時全班同學的心里甭提多美呢!這也是一堂語文課嘛!
春節聯歡中的語文。
“餃子包好嘍!”隨著外公的一嗓子,家里喜慶勁兒更濃了。雖說每年的春節都這么過,可我卻怎么也過不膩。正想著呢,一家人有說有笑朝客廳走來不用說,準是該開聯歡會了。這可是我家每年的保留節目。記得去年的聯歡內容是“成語接龍”,我不幸第一個被淘汰,今年不管是什么游戲,我都得拿個名次。一會兒,家里人都已坐好了,外公開始發話。講話內容先是祝詞,后是總結這一年里的事兒,最后好容易才說到游戲題目。我趕緊豎起耳朵仔細聽……“什么?接對聯?”聽到題目后,我呆住了,“哎!今年又沒戲了。”
游戲開始了,父母已經答對幾道題,而我在旁邊像個擺設似的。時間一分一秒地流走,此時只剩最后一個上聯了。“年年歲歲道平安”,外公念完了上聯正等著人接。我沒怎么想就脫口而出了“團團圓圓鬧春節”的下聯。家里突然靜了幾秒,然后便是如潮水般的夸贊聲。我自己剛明白過來怎么回事兒,就已經陶醉在這快樂中了。這還是一堂語文課啊!
看過了上面的幾個故事,你有什么感覺?我可是又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處處有語文課。我在生活中學語文確確實實嘗到了甜頭。
那天,我們是來告別這所學校的,領完畢業證書,誰都不想離開。于是錢老師帶著我們來到不遠處幼兒園的草坪上。“幼兒園、小學時留下了不少回憶吧。”錢老師看了看我們,又繼續說:“那么,現在每人發一張紙,把你想對我說的話寫下來。”
剛開始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老師是不是特矯情,有的說怎樣才寫的優美,有的在想寫幾行才合適。
當我們提筆寫時,四周都安靜了。大家全神貫注,哪怕是姚明出現我們眼前,我們也感覺不到。我寫了好多,筆根本停不下來。哪怕只想出了一年時間,那些美好的往事卻歷歷在目。哪怕只相處了一年時間,面臨分手還是心潮奔涌。我覺得鼻子酸酸的,似乎稍一動情,就會大哭起來。我覺得,自己從沒有那么認真過,從沒有那么文思泉涌過。這個地方的每一株草、每一棵樹,好像都成了我小學生活的印記。
“好,同學們,交上來吧。”錢老師站在前面柔柔地和我們說。我慢慢抬起頭,夕陽斜射在我們的臉龐上,微風吹拂,黑發飄動。我望了望老師,消瘦的臉龐,苗條的身材,幾綹頭發貼在臉上,眼圈微紅。老師舍不得我們。
一張張寫滿祝福、回憶的紙承載著數不清的不舍、留戀。
老師坐在草坪上一張一張仔仔細細地讀著。過了一會兒,錢老師把我們召集在一起:“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片段了,老師要告訴你們作文要領,那就是只有真情流露才能寫出好文章。”
這不是一堂平常的語文課,沒有黑板,沒有講臺,沒有課本,沒有桌椅。這是一堂特別的語文課,里頭除了語文,還有情感和記憶。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課無處沒有,無時不在。
題記。
放學前,語文老師給每個同學發了一個蒜頭,要同學們回家栽到盆子里,每周觀察一次蒜頭的變化。一個月后,到班級匯報蒜頭的成長情況。
同學們都奇怪了,語文老師怎么不務正業,干起生物老師的`行當了?但要我們動手實驗,誰不愿意?于是全班同學各自回家悄悄忙開了。
一月后,同學們把栽蒜頭的盆子搬到了班級。小張同學實驗失敗了,因為他把蒜頭放在瓶子里,瓶子里有水沒有泥土,蒜頭埋在水里,還蓋上蓋子,蒜頭在瓶子里爛掉了。我的實驗成功了,而且我栽的蒜頭長得最好,嫩嫩的,綠綠的,直直的,自豪地從泥土中鉆出來。失敗的,心情沮喪。成功的,心情喜悅。但無論失敗了,還是成功了,同學們每周觀察的記錄寫得都很具體、生動、精彩。
老師問我們:“為什么今天大家寫的文章都很成功?”
我們各抒己見,貪玩的小王說:“我們沒有交作文的壓力。”
好動的小明回答:“這是我們喜歡做的事。”
我也爭先恐后地答道:“寫我們親身經歷的,當然會生動。”
老師又緊跟著追問:“那么,我們過去經歷過許多事,但寫得卻不生動呢?
語文科代表振振有辭:“許多事我們雖然經歷了,但沒有留心,沒有積累,所以我們雖有生活,但大腦里沒擁有生活素材。”
老師笑了:“對,這就是語文,它從我們身邊悄無聲息地走過,我們要學會留心觀察,認真思考,真切記錄,才會學好它。”此時,我才恍然大悟,老師讓我們栽蒜頭,原來這呵!
漫步在我們這個城市,隨處可見“歐郡豪庭”、“羅馬花園”、“北歐小鎮”、“奧古斯邦城堡”這些充滿異域風情的洋名字。實際上這些小區與外國的地理地貌、風土人情毫不相干。開發商給小區起個響當當的洋名,無非是想抬高身價,暗示自己小區的環境好、檔次高,潛意識中流露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崇洋心理。
這不禁使我想起了“中山竊糟”的故事。故事大意是,中山國釀造的“千日之酒”聞名遐邇。有個在當地做官的魯國人財迷心竅,偷了店家的酒糟,回到魯國,用魯國酒浸泡,逢人便說是地道的中山酒。魯國人都信以為真。終于有一天,那位店家聞名前來品嘗,結果吐而笑曰:是予之糟液也。
我們城市里花里胡哨的洋名字,究其心理,不是崇洋,就是趨俗,甚至媚富。自認為沾上點洋氣,“糟粕”就變成“精華”了。其實不然,這只能說明“肉食者鄙”。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完全可以用我們的民族文化起個很好聽的名字。僅以號稱北京老三大藥鋪的名字為例:同仁堂,同仁之名取自《易經》,意為無論親疏遠近一視同仁,講究的是一個濟世的醫德;鶴年堂取《淮南子》中“鶴年千歲,以極其游”之句,祈福之意境高遠;千芝堂取“世有千芝,天下共登仁壽”之句,來自千芝堂留存老藥目中的話,一樣道出了對生命與道德的尊崇。其古風悠悠,文化與道義同在,經時間風雨淘洗而常新,魅力至今依然健在。
無論是釀酒,還是起名兒,我們都不該自欺欺人。“拿來”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有所取舍,要“求其方”,而不要“竊其糟”。否則,把無知當有趣,把糟粕當美酒,只會貽笑大方。
處處留心皆學問,世事洞明即文章。愿世人多一些魯迅先生的“拿來”,少一些魯國人的“竊糟”。這也是我在生活中學到的語文。
小時候,我就喜歡看書,而且還有一個特點:速度很快,大有一目十行的感覺。到了小學四、五年級時,我的“功力”日益加深。一部大塊頭的書,兩三天就“解決”了。可是爸爸、媽媽卻說我看書不認真。不過,他們并不能說服我,原因很簡單,我還沒有這方面的“小辮子”被他們抓住。
我依舊用這種方式看書,直到那件事發生……。
那是一個星期日,我在街上閑逛,突然看見一個舊書攤,我急忙走過去,翻了一本《古代詩詞選集》就看了起來。看著看著,我心血來潮,想找一首詩回去考考爸爸,給爸爸上一堂語文課。于是拿出筆,把蘇東坡的一首《水調歌頭》抄在手上。
跑到家中。太好了,爸爸正在看報。我走上前,模仿語文老師的語氣說:“老爸,我考你一首詞,怎么樣?”爸爸微笑著點了點頭。
“人有悲歡離合。”我搖頭晃腦地讀著,“下一句是什么?”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爸爸不慌不忙地回答著。“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好。”我心里暗暗稱贊,“最后一個問題,這首詞的作者是誰?”
“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爸爸響亮地回答。
“哈哈,你錯了。作者不是蘇軾,而是蘇東坡,怎么樣?”我得意洋洋地說。
“哈哈!”爸爸也笑了起來,“兒子,你可真逗,蘇東坡不就是蘇軾嗎?”
怎么可能,我這個小老師不會錯。但看爸爸那認真勁兒,又不像是在騙人,為了“安全”起見,我轉身跑出家門,向舊書攤奔去。爸爸似乎看懂了什么,沒有追上來問我原因。
到了舊書攤,還好,那本書沒被賣掉。我找到那首詞,原來,下面還有個作者簡介:“蘇東坡,原名蘇軾,字東坡,號東坡居士……”
我完全信服了,而且深深感到:這確實,不過爸爸成了老師,他讓我改掉了閱讀課外經典不細心的毛病。
一堂語文課(模板17篇)篇十一
周末。
天灰蒙蒙的,大街上凈得出奇,仿佛連一片葉子落在地上都顯得多余。寬敞的教室里,任何一點聲響,也顯得多余極了。
幸好,沒過幾分鐘,小欣來了……。
她擼起袖子對小帆笑了笑,準備開始又一番動作演示――她猛地伸出手去拉毫無防備的小帆。或許是太用力了,“嘣”的一聲,小帆的帽子應聲被拽了下來。她愣了一下,輕輕地把帽子甩了出去。
接著,她又伸過手來,抓起小帆的胳膊,想要讓他轉起來。可小帆坐著,只是被她推著前后動了一下。小欣急了,拎起小帆,就一腳踹了上去,無奈的小帆嘆了口氣,搖搖頭,坐下了。
小欣的“瘋狂”舉動,讓這堂課上的我們笑得停不下來。你可知,這堂課的瘋狂,遠不止這些呢!
為了讓我們寫好動作描寫,老師在小欣之前為我們做了示范:她先走到小樂身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他拽了起來,接著推著小樂轉了兩個大圈。再猛地一推,小樂穩穩地坐下,而王老師卻被彈了出去。
這個瘋狂的示范就已經引得我們驚叫不已了,可也許是示范的效果不好吧,老師想要換一個演示對象。挑來挑去,最終挑了小帆。
一聽是小帆,小欣便一下子離開座位,迅速沖到老師跟前說:“老師,我來!”老師看小欣如此激動,便應允了她。于是,就有了剛才那瘋狂的一幕。
我們呢?瘋狂的笑著,快樂的寫著。
天亮起來了的,大街上的人來來往往。密密麻麻的作文格子里,每一個字,都在沖我肆意地笑。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堂語文課(模板17篇)篇十二
讀初中后,我已成了一個“網蟲”。往電腦前一坐,喝著汽水,敲著鍵盤感覺好極了!瀏覽網頁,看些文章,這是我的首要任務……咦?這篇報道怎么這么多錯字啊?說時遲,那時快,我迅速就給網站的信箱發了封“伊妹兒”,指出了報道中的錯字。
每年的11月,學校要辦藝術節,主要是從各班挑選出好的節目,匯成一臺演出。這可是各班展現自己的好時機呀!我參加了我們班的配樂詩朗誦節目。最后,這個節目通過了兩次審評,終于登上了藝術節的舞臺,而且大受好評。當時全班同學的心里甭提多美呢!這也是一堂語文課嘛!
春節聯歡中的語文。
“餃子包好嘍!”隨著外公的一嗓子,家里喜慶勁兒更濃了。雖說每年的春節都這么過,可我卻怎么也過不膩。正想著呢,一家人有說有笑朝客廳走來不用說,準是該開聯歡會了。這可是我家每年的保留節目。記得去年的聯歡內容是“成語接龍”,我不幸第一個被淘汰,今年不管是什么游戲,我都得拿個名次。一會兒,家里人都已坐好了,外公開始發話。講話內容先是祝詞,后是總結這一年里的事兒,最后好容易才說到游戲題目。我趕緊豎起耳朵仔細聽……“什么?接對聯?”聽到題目后,我呆住了,“哎!今年又沒戲了。”
游戲開始了,父母已經答對幾道題,而我在旁邊像個擺設似的。時間一分一秒地流走,此時只剩最后一個上聯了。“年年歲歲道平安”,外公念完了上聯正等著人接。我沒怎么想就脫口而出了“團團圓圓鬧春節”的下聯。家里突然靜了幾秒,然后便是如潮水般的夸贊聲。我自己剛明白過來怎么回事兒,就已經陶醉在這快樂中了。這還是一堂語文課啊!
看過了上面的幾個故事,你有什么感覺?我可是又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處處有語文課。我在生活中學語文確確實實嘗到了甜頭。
小時候,我就喜歡看書,而且還有一個特點:速度很快,大有一目十行的感覺。到了小學四、五年級時,我的“功力”日益加深。一部大塊頭的書,兩三天就“解決”了。可是爸爸、媽媽卻說我看書不認真。不過,他們并不能說服我,原因很簡單,我還沒有這方面的“小辮子”被他們抓住。
我依舊用這種方式看書,直到那件事發生……。
那是一個星期日,我在街上閑逛,突然看見一個舊書攤,我急忙走過去,翻了一本《古代詩詞選集》就看了起來。看著看著,我心血來潮,想找一首詩回去考考爸爸,給爸爸上一堂語文課。于是拿出筆,把蘇東坡的一首《水調歌頭》抄在手上。
跑到家中。太好了,爸爸正在看報。我走上前,模仿語文老師的語氣說:“老爸,我考你一首詞,怎么樣?”爸爸微笑著點了點頭。
“人有悲歡離合。”我搖頭晃腦地讀著,“下一句是什么?”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爸爸不慌不忙地回答著。“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好。”我心里暗暗稱贊,“最后一個問題,這首詞的作者是誰?”
“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爸爸響亮地回答。
“哈哈,你錯了。作者不是蘇軾,而是蘇東坡,怎么樣?”我得意洋洋地說。
“哈哈!”爸爸也笑了起來,“兒子,你可真逗,蘇東坡不就是蘇軾嗎?”
怎么可能,我這個小老師不會錯。但看爸爸那認真勁兒,又不像是在騙人,為了“安全”起見,我轉身跑出家門,向舊書攤奔去。爸爸似乎看懂了什么,沒有追上來問我原因。
到了舊書攤,還好,那本書沒被賣掉。我找到那首詞,原來,下面還有個作者簡介:“蘇東坡,原名蘇軾,字東坡,號東坡居士……”
我完全信服了,而且深深感到:這確實,不過爸爸成了老師,他讓我改掉了閱讀課外經典不細心的毛病。
漫步在我們這個城市,隨處可見“歐郡豪庭”、“羅馬花園”、“北歐小鎮”、“奧古斯邦城堡”這些充滿異域風情的洋名字。實際上這些小區與外國的地理地貌、風土人情毫不相干。開發商給小區起個響當當的洋名,無非是想抬高身價,暗示自己小區的環境好、檔次高,潛意識中流露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崇洋心理。
這不禁使我想起了“中山竊糟”的故事。故事大意是,中山國釀造的“千日之酒”聞名遐邇。有個在當地做官的魯國人財迷心竅,偷了店家的酒糟,回到魯國,用魯國酒浸泡,逢人便說是地道的中山酒。魯國人都信以為真。終于有一天,那位店家聞名前來品嘗,結果吐而笑曰:是予之糟液也。
我們城市里花里胡哨的洋名字,究其心理,不是崇洋,就是趨俗,甚至媚富。自認為沾上點洋氣,“糟粕”就變成“精華”了。其實不然,這只能說明“肉食者鄙”。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完全可以用我們的民族文化起個很好聽的名字。僅以號稱北京老三大藥鋪的名字為例:同仁堂,同仁之名取自《易經》,意為無論親疏遠近一視同仁,講究的是一個濟世的醫德;鶴年堂取《淮南子》中“鶴年千歲,以極其游”之句,祈福之意境高遠;千芝堂取“世有千芝,天下共登仁壽”之句,來自千芝堂留存老藥目中的話,一樣道出了對生命與道德的尊崇。其古風悠悠,文化與道義同在,經時間風雨淘洗而常新,魅力至今依然健在。
無論是釀酒,還是起名兒,我們都不該自欺欺人。“拿來”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有所取舍,要“求其方”,而不要“竊其糟”。否則,把無知當有趣,把糟粕當美酒,只會貽笑大方。
處處留心皆學問,世事洞明即文章。愿世人多一些魯迅先生的“拿來”,少一些魯國人的“竊糟”。這也是我在生活中學到的語文。
暑假,終于到了去爺爺家玩的時間。爺爺是個喜竹之人,在爺爺家的后院,有著一片竹林,這也是我喜歡去爺爺家玩的原因。
在竹林中央有條小道,爺爺在小道末端建了個小亭子。在亭子的檐上,有一幅鄭板橋的“墨竹”,這幅畫自然不是鄭板橋的真跡,而是爺爺年輕時,在一個雜貨鋪子買來的。伴隨著竹香我開始了閱讀。想必當年的文人,騷客也不過如此吧,比起那些爭名于朝爭利于市的人,他們可真是雅興啊。
到了晌午,天氣越來越熱,就算在竹林里,也抵擋不住那火辣辣的太陽。這時,爺爺叫我出去喝茶,我當然是迫不及待地趕去了。來到前院,看到爺爺正在往茶杯里放竹葉,我驚訝了一番,前去制止他。爺爺,這竹葉怎么能吃了,您糊涂了吧。爺爺沒有生氣,反而笑道說,一會兒你喝了就知道了。半信半疑的抿了一口,頓時眼睛睜得老大,因為這竹葉泡得茶竟然如此爽口,體內的燥熱一下就沒了。爺爺說,《本草綱目》中有記載,竹葉泡茶有著解渴消暑的功能,這竹子啊,渾身都是寶,它的每一個部位都可以藥用。真沒想到,原來竹子有這么多的好處。爺爺可真是給我上了一堂語文課啊。
又來到竹林,剛一進去,就看到一棵竹樹上長著一朵紅白相間的花,我驚喜的把爺爺叫來,指給爺爺看那朵嬌艷的花朵。原本以為爺爺會高興,沒想到爺爺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我問爺爺為什么嘆氣,爺爺說,竹子每幾十年才開一次花,并且開花后就會死,只能等到來年才會重新長出來。后來學了一些名人詩詞句,才知道為什么那么多人喜愛竹子了。因為它堅強不屈,意志堅定的品格吸引了人們。
爺爺給我上的那一堂語文課,讓我深受啟發,做人就要像竹子那樣,堅韌不拔,面對嚴寒酷暑都要堅定著心中的信念。
我們印像中的語文課,無非是老師講同學聽,老師問同學答,老師留同學寫,而在我的學業中卻有一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令我難忘。
課上老師帶領我們一同走進了魯迅兒時的世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我們知道了魯迅兒時在百草園的無憂無慮,到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
在下課前,老師留了一個作業,查找魯迅作品中一些代表人物并且為同學們講述、扮演,以便更好的理解作者筆下人物的內心世界。“這個作業,我們下節課驗收。”語文老師帶著微笑說道,聽到這個作業時,同學們的表情可謂是各有千秋,有的自信滿滿的聽著老師留的作業,有的十分興奮,隨性表言了幾個動作,有的卻面紅而赤喃喃自語道“這怎么演?”
在緊張的排練中我們迎來了第二天的語文課,上課鈴聲慢慢響起,隨著老師輕輕的推開門走到講桌前,同學們的緊張情緒也越來越大,雖然只是一堂簡單的語文課,可是同學們卻非常的重視。
“昨天的作業大家都記得吧?踴躍些誰先來?”語文老師望著我們大家說道。“我先來!”隨著聲音我們往后看了一下,他自信滿滿的向講臺走去,同學們為他熱烈的鼓掌,他從兜里拿出了九個硬幣,在講桌上認真排開,那種清高,自負的表情,令全班同學開懷大笑。有了第一位同學的.開場,隨后的同學們也越來越積極,下一位同學在兩講臺前像細腳伶仃的圓規腳,同學們被她滑稽的站姿弄得哭笑不得。而當聽見旁白的同學讀到“無情的社會,使她變得沒有信仰,沒有操守,沒有真摯的情感”時,那種笑聲越來越大。后來的表演中,有一位同學扮演的祥林嫂最讓我的心靈震撼,她表現出祥林嫂經歷許多磨難后,精神上創傷,她一蹶不振時仍一直掛念自己的孩子時的情景。表演中,笑聲也很大,而在旁邊一語不發的老師啟發我們道“唉,執著的母親,命運悲慘的女人,封建禮教的犧牲品”。是啊,在那個混亂的時代,戰亂使人民民不聊生。同學們愈加深刻的理解了魯迅作品的偉大之處。
在熱烈的掌聲中,表演結束了,老師站在講桌前鄭重其事地說道“魯迅,用其嚴峻凜然,潑辣犀利的語言向我們展現當時人民生活的艱辛。同學們應該牢記在學每一種知識,讀每一本書時,要認真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對于人物的描寫也應該細致入微,讓讀者更好的理解你所表達的人物性格。”話畢,教室里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在這堂語文課上,我不僅擁有了快樂與歡笑,而且體會到了文學藝術的巨大魅力。
夢輪回,心依舊。
題記。
還是和往常一樣,那個教室,那些人。那個老師,那節課。
只不過,我們都安靜了許多。沒有了往日的喧嘩,沒有了老師的訓斥。“安靜些”,沒有在這節課上出現。專注地盯著黑板,認真的聽著老師講的一字一句。
剎那間,看到老師的眼睛紅了。這還是我們認為最嚴肅的老師嗎?是因為我們的突然安靜,還是因為這是最后一節課。沒有多說什么,還是在珍惜這最后的一分一秒。
聽著老師在講,一句句話、我們不再是認為這是嘮叨,而是一句句最貼心的話。鼻頭酸酸的,眼淚止不住要留出來。告訴自己,最后一節課,要開心。
認真的注視著語文老師,兩鬢微白。接了我們這屆后,又蒼老了很多。心痛,無瞬間蔓延。
下課鈴響了,不知為何。不在認識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樂,而是感覺好悲涼,好想,再也聽不到這個聲音。吶么,我們就一直可以和這些人、這個教室、這個老師在上這節最后的語文課。
天不由人嗎?下課鈴聲還是無情的響了。想得透徹人心。
最后一句老師再見。用盡了全身的感情。最響亮,最動人。
唯念,我們都要記住,好好地。
后記。
來源:/zuowen/。
轉載分享本站內容,請保留文章來源信息和原文鏈接!
一堂語文課(模板17篇)篇十三
風歡快地跑了過來,葉子隨著風嘩嘩地舞著,唱著,笑著,伴著朝陽,樹林中的第一縷陽光喚醒了那些沉睡的精靈,于是鳥兒便也唱起來了,它用它屬于自然的嗓子為大自然譜寫出一首首無可比擬的動聽音樂,它教孩子們聆聽生命最原始的狀態,感受最真切的自然。
這堂課,并不是咬文嚼字的文字游戲,是學會傾聽,學會傾聽自然的歌。
自然的味。
漫步于清晨的草地,一定充滿著芳草的清香,漫步于萬紫千紅的山谷,一定充滿著繁花濃郁的氣味,漫步于午后豐收的農田,一定充滿著豐收的喜悅,麥穗讓人安心的,屬于土地的味道。它教會處在紛繁塵世中的人們寧靜,靜靜地去體會,去品味自然的奧秘。
這堂課,不是乏味的賞析語句含義,是學會體會,學會靜靜地,仔細地感受,學會捕捉自然的味。
自然的舞。
花叢中蜜蜂的飛舞,地上螞蟻的來來往往,小溪輕快地向前奔跑。這些忙碌的身影不曾停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工作著,生活著,努力地讓自己更好。水是流動的,與時間一樣,不會停止,更不會倒流,它只會向前跑,蜜蜂從不停歇的工作,只為釀出更香甜的蜜,螞蟻日夜不停地奔波,只為冬日中足以對抗饑餓的糧食。
這堂課,不是刻板地分析文章旨意,而是學會聯想,從自然中,從生活中領會到那些更益于你我成長的道理,領會自然的舞。
自然中的語文課,不是背誦一篇冗長的古文,不是摘錄一段優美的文字,它是教你怎樣傾聽,怎樣體會,怎樣思考。這些方法或許永遠比一篇古文來得重要吧。
走出自然,我會把我在那兒學到的,帶進那個叫做學校的地方,記住自然給我上的,最簡單的一堂語文課。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堂語文課(模板17篇)篇十四
昨天,一位外校老師來到我們班,給我們講第九課《自然之道》,雖然這一課李老師已經給我們講過了,但是李老師還是說:“你們上課要積極發言,認真聽講,全校的老師幾乎都要去的,可不要給我們班抹黑。”同學們回答:“知道了。”
下午,我們來到了多媒體教室,大約上課十分鐘,老師來了,那個老師瘦瘦的,帶著一個圓圓的眼睛,發音不是很準確,她說的是家鄉話。
上課了,我們迅速進入了狀態,積極動腦,積極發言,沒有一個走神的,這時,老師提了一個問題:“從“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句話可以看出什么?”同學們爭先恐后的舉起手來,我也不甘落后,這個問題老師講過了,還記在了語文書上,老師叫了一位同學發言,這位同學說出了我們語文書上記得答案,可是那個老師卻搖了搖頭說:“不對。”我們一下子都把舉的高高的手放了下來,我也愣住了。這個老師說:“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向導只知道食肉鳥吃幼龜是自然之道,而不知道幼龜的生活習性,所以給龜巢帶來了災難。”這時我心里想:這可跟李老師講的一點也不一樣呀,李老師講的是向導知道這是自然的規律,也是太平洋綠龜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是李老師講錯了還是這個老師講錯了呢?這使我迷惑不解。
第二天一上課李老師就說了這個事情:“昨天的問題兩種說法都對,只要說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頓了頓她又說:“昨天晚上我查了資料,其中有十一篇和我們的課本寫的相同,還有兩篇不相同,一篇寫的是他們找的不是向導,而是一個漁民,另一篇寫的是找了一個年輕人做向導,所以結果也就不同了。”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李老師對我們的學習是一絲不茍,連這么一件小事都要去查那么多的資料,我應該學習她這種對待事情認真仔細的精神。
一堂語文課(模板17篇)篇十五
語文課是我們學生學習的一項主要學科,尤其是復習階段時,語文課顯得更加寶貴,因為每一堂語文課老師都會給我們進行強化復習,好助我們期末考試時一臂之力。可有些同學卻不好好聽課,不認真完成作業,讓左老師生氣。今天左老師就在語文課上“捉”到了幾個這樣同學。
時光倒退至語文課上……。
左老師正在認真地講課,同學們大部分聽得都很認真,左老師的眼神這時卻定在了z同學身上。在老師注視下,正在說話的z同學如夢初醒,尷尬地停止了“演講”。“z!坐到后面去!”z同學認錯態度比較好,乖乖地走向教室后方。
左老師又繪聲繪色地開始講課,講到試卷錯的比較離譜的地方時,她就會讓做錯的同學站起來,苦心婆心地再次提醒我們要認真做作業,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當大家都在聚精會神地聽左老師講課時,s同學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左老師怒道:“s,把課外書拿上來!”
“丁零零”,下課鈴響起來,左老師結束了講課,但她仍不放過寶貴的課間休息時間:“h,把筆、本子拿著,去我辦公室!”h同學想說什么,左老師又說:“我不想聽解釋!跟我走吧!”
雖然下課了,但左老師生氣的身影卻一直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突然心疼起左老師來,臨近期末,左老師每天有改不完的作業,還要為班上的同學操心、生氣,每天都很累。老師這么辛苦地為我們,我們呢?我們應該用好成績回報才是。
文檔為doc格式。
一堂語文課(模板17篇)篇十六
我們了解弱勢人群難以被我們所理解,想象的生活。他們也是社會的一部分,了解他們,等于了解到了這個復雜的社會的一個側影。我們就更好地理解殘疾人生活工作的辛酸和艱難。
他們缺少的不僅是物質,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大家對他們的關愛。就像那個老王一樣,只要有人關愛他們,每個人獻出一份愛,這個世界將充滿溫暖。這也是一堂語文課!
一堂語文課(模板17篇)篇十七
暑假,終于到了去爺爺家玩的時間。爺爺是個喜竹之人,在爺爺家的后院,有著一片竹林,這也是我喜歡去爺爺家玩的原因。
在竹林中央有條小道,爺爺在小道末端建了個小亭子。在亭子的檐上,有一幅鄭板橋的“墨竹”,這幅畫自然不是鄭板橋的真跡,而是爺爺年輕時,在一個雜貨鋪子買來的。伴隨著竹香我開始了閱讀。想必當年的文人,騷客也不過如此吧,比起那些爭名于朝爭利于市的人,他們可真是雅興啊。
到了晌午,天氣越來越熱,就算在竹林里,也抵擋不住那火辣辣的太陽。這時,爺爺叫我出去喝茶,我當然是迫不及待地趕去了。來到前院,看到爺爺正在往茶杯里放竹葉,我驚訝了一番,前去制止他。爺爺,這竹葉怎么能吃了,您糊涂了吧。爺爺沒有生氣,反而笑道說,一會兒你喝了就知道了。半信半疑的抿了一口,頓時眼睛睜得老大,因為這竹葉泡得茶竟然如此爽口,體內的燥熱一下就沒了。爺爺說,《本草綱目》中有記載,竹葉泡茶有著解渴消暑的功能,這竹子啊,渾身都是寶,它的每一個部位都可以藥用。真沒想到,原來竹子有這么多的好處。爺爺可真是給我上了一堂語文課啊。
又來到竹林,剛一進去,就看到一棵竹樹上長著一朵紅白相間的花,我驚喜的把爺爺叫來,指給爺爺看那朵嬌艷的花朵。原本以為爺爺會高興,沒想到爺爺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我問爺爺為什么嘆氣,爺爺說,竹子每幾十年才開一次花,并且開花后就會死,只能等到來年才會重新長出來。后來學了一些名人詩詞句,才知道為什么那么多人喜愛竹子了。因為它堅強不屈,意志堅定的品格吸引了人們。
爺爺給我上的那一堂語文課,讓我深受啟發,做人就要像竹子那樣,堅韌不拔,面對嚴寒酷暑都要堅定著心中的信念。
網上的語文。
讀初中后,我已成了一個“網蟲”。往電腦前一坐,喝著汽水,敲著鍵盤感覺好極了!瀏覽網頁,看些文章,這是我的首要任務……咦?這篇報道怎么這么多錯字啊?說時遲,那時快,我迅速就給網站的信箱發了封“伊妹兒”,指出了報道中的錯字。
每年的11月,學校要辦藝術節,主要是從各班挑選出好的節目,匯成一臺演出。這可是各班展現自己的好時機呀!我參加了我們班的配樂詩朗誦節目。最后,這個節目通過了兩次審評,終于登上了藝術節的舞臺,而且大受好評。當時全班同學的心里甭提多美呢!這也是一堂語文課嘛!
春節聯歡中的語文。
“餃子包好嘍!”隨著外公的一嗓子,家里喜慶勁兒更濃了。雖說每年的.春節都這么過,可我卻怎么也過不膩。正想著呢,一家人有說有笑朝客廳走來不用說,準是該開聯歡會了。這可是我家每年的保留節目。記得去年的聯歡內容是“成語接龍”,我不幸第一個被淘汰,今年不管是什么游戲,我都得拿個名次。一會兒,家里人都已坐好了,外公開始發話。講話內容先是祝詞,后是總結這一年里的事兒,最后好容易才說到游戲題目。我趕緊豎起耳朵仔細聽……“什么?接對聯?”聽到題目后,我呆住了,“哎!今年又沒戲了。”
游戲開始了,父母已經答對幾道題,而我在旁邊像個擺設似的。時間一分一秒地流走,此時只剩最后一個上聯了。“年年歲歲道平安”,外公念完了上聯正等著人接。我沒怎么想就脫口而出了“團團圓圓鬧春節”的下聯。家里突然靜了幾秒,然后便是如潮水般的夸贊聲。我自己剛明白過來怎么回事兒,就已經陶醉在這快樂中了。這還是一堂語文課啊!
看過了上面的幾個故事,你有什么感覺?我可是又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處處有語文課。我在生活中學語文確確實實嘗到了甜頭。
那天,我們是來告別這所學校的,領完畢業證書,誰都不想離開。于是錢老師帶著我們來到不遠處幼兒園的草坪上。“幼兒園、小學時留下了不少回憶吧。”錢老師看了看我們,又繼續說:“那么,現在每人發一張紙,把你想對我說的話寫下來。”
剛開始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老師是不是特矯情,有的說怎樣才寫的優美,有的在想寫幾行才合適。
當我們提筆寫時,四周都安靜了。大家全神貫注,哪怕是姚明出現我們眼前,我們也感覺不到。我寫了好多,筆根本停不下來。哪怕只想出了一年時間,那些美好的往事卻歷歷在目。哪怕只相處了一年時間,面臨分手還是心潮奔涌。我覺得鼻子酸酸的,似乎稍一動情,就會大哭起來。我覺得,自己從沒有那么認真過,從沒有那么文思泉涌過。這個地方的每一株草、每一棵樹,好像都成了我小學生活的印記。
“好,同學們,交上來吧。”錢老師站在前面柔柔地和我們說。我慢慢抬起頭,夕陽斜射在我們的臉龐上,微風吹拂,黑發飄動。我望了望老師,消瘦的臉龐,苗條的身材,幾綹頭發貼在臉上,眼圈微紅。老師舍不得我們。
一張張寫滿祝福、回憶的紙承載著數不清的不舍、留戀。
老師坐在草坪上一張一張仔仔細細地讀著。過了一會兒,錢老師把我們召集在一起:“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片段了,老師要告訴你們作文要領,那就是只有真情流露才能寫出好文章。”
這不是一堂平常的語文課,沒有黑板,沒有講臺,沒有課本,沒有桌椅。這是一堂特別的語文課,里頭除了語文,還有情感和記憶。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課無處沒有,無時不在。
題記。
放學前,語文老師給每個同學發了一個蒜頭,要同學們回家栽到盆子里,每周觀察一次蒜頭的變化。一個月后,到班級匯報蒜頭的成長情況。
同學們都奇怪了,語文老師怎么不務正業,干起生物老師的行當了?但要我們動手實驗,誰不愿意?于是全班同學各自回家悄悄忙開了。
一月后,同學們把栽蒜頭的盆子搬到了班級。小張同學實驗失敗了,因為他把蒜頭放在瓶子里,瓶子里有水沒有泥土,蒜頭埋在水里,還蓋上蓋子,蒜頭在瓶子里爛掉了。我的實驗成功了,而且我栽的蒜頭長得最好,嫩嫩的,綠綠的,直直的,自豪地從泥土中鉆出來。失敗的,心情沮喪。成功的,心情喜悅。但無論失敗了,還是成功了,同學們每周觀察的記錄寫得都很具體、生動、精彩。
老師問我們:“為什么今天大家寫的文章都很成功?”
我們各抒己見,貪玩的小王說:“我們沒有交作文的壓力。”
好動的小明回答:“這是我們喜歡做的事。”
我也爭先恐后地答道:“寫我們親身經歷的,當然會生動。”
老師又緊跟著追問:“那么,我們過去經歷過許多事,但寫得卻不生動呢?
語文科代表振振有辭:“許多事我們雖然經歷了,但沒有留心,沒有積累,所以我們雖有生活,但大腦里沒擁有生活素材。”
老師笑了:“對,這就是語文,它從我們身邊悄無聲息地走過,我們要學會留心觀察,認真思考,真切記錄,才會學好它。”此時,我才恍然大悟,老師讓我們栽蒜頭,原來這呵!
漫步在我們這個城市,隨處可見“歐郡豪庭”、“羅馬花園”、“北歐小鎮”、“奧古斯邦城堡”這些充滿異域風情的洋名字。實際上這些小區與外國的地理地貌、風土人情毫不相干。開發商給小區起個響當當的洋名,無非是想抬高身價,暗示自己小區的環境好、檔次高,潛意識中流露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崇洋心理。
這不禁使我想起了“中山竊糟”的故事。故事大意是,中山國釀造的“千日之酒”聞名遐邇。有個在當地做官的魯國人財迷心竅,偷了店家的酒糟,回到魯國,用魯國酒浸泡,逢人便說是地道的中山酒。魯國人都信以為真。終于有一天,那位店家聞名前來品嘗,結果吐而笑曰:是予之糟液也。
我們城市里花里胡哨的洋名字,究其心理,不是崇洋,就是趨俗,甚至媚富。自認為沾上點洋氣,“糟粕”就變成“精華”了。其實不然,這只能說明“肉食者鄙”。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完全可以用我們的民族文化起個很好聽的名字。僅以號稱北京老三大藥鋪的名字為例:同仁堂,同仁之名取自《易經》,意為無論親疏遠近一視同仁,講究的是一個濟世的醫德;鶴年堂取《淮南子》中“鶴年千歲,以極其游”之句,祈福之意境高遠;千芝堂取“世有千芝,天下共登仁壽”之句,來自千芝堂留存老藥目中的話,一樣道出了對生命與道德的尊崇。其古風悠悠,文化與道義同在,經時間風雨淘洗而常新,魅力至今依然健在。
無論是釀酒,還是起名兒,我們都不該自欺欺人。“拿來”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有所取舍,要“求其方”,而不要“竊其糟”。否則,把無知當有趣,把糟粕當美酒,只會貽笑大方。
處處留心皆學問,世事洞明即文章。愿世人多一些魯迅先生的“拿來”,少一些魯國人的“竊糟”。這也是我在生活中學到的語文。
小時候,我就喜歡看書,而且還有一個特點:速度很快,大有一目十行的感覺。到了小學四、五年級時,我的“功力”日益加深。一部大塊頭的書,兩三天就“解決”了。可是爸爸、媽媽卻說我看書不認真。不過,他們并不能說服我,原因很簡單,我還沒有這方面的“小辮子”被他們抓住。
我依舊用這種方式看書,直到那件事發生……。
那是一個星期日,我在街上閑逛,突然看見一個舊書攤,我急忙走過去,翻了一本《古代詩詞選集》就看了起來。看著看著,我心血來潮,想找一首詩回去考考爸爸,給爸爸上一堂語文課。于是拿出筆,把蘇東坡的一首《水調歌頭》抄在手上。
跑到家中。太好了,爸爸正在看報。我走上前,模仿語文老師的語氣說:“老爸,我考你一首詞,怎么樣?”爸爸微笑著點了點頭。
“人有悲歡離合。”我搖頭晃腦地讀著,“下一句是什么?”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爸爸不慌不忙地回答著。“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好。”我心里暗暗稱贊,“最后一個問題,這首詞的作者是誰?”
“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爸爸響亮地回答。
“哈哈,你錯了。作者不是蘇軾,而是蘇東坡,怎么樣?”我得意洋洋地說。
“哈哈!”爸爸也笑了起來,“兒子,你可真逗,蘇東坡不就是蘇軾嗎?”
怎么可能,我這個小老師不會錯。但看爸爸那認真勁兒,又不像是在騙人,為了“安全”起見,我轉身跑出家門,向舊書攤奔去。爸爸似乎看懂了什么,沒有追上來問我原因。
到了舊書攤,還好,那本書沒被賣掉。我找到那首詞,原來,下面還有個作者簡介:“蘇東坡,原名蘇軾,字東坡,號東坡居士……”
我完全信服了,而且深深感到:這確實,不過爸爸成了老師,他讓我改掉了閱讀課外經典不細心的毛病。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