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個人在經歷某種事物、活動或事件后,通過思考、總結和反思,從中獲得的經驗和感悟。記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家鄉變化心得體會庫車篇一
10月15日下午,我有幸參加了克拉瑪依市余敏名師工作室研討活動,聽了獨山子來的優秀教師的三節課。三位名師分別選了三節不同的課,都是我們平常較為懼怕和上起來困難疑惑比較多的課型。聽了三位優秀教師的高效課堂,我收獲頗豐,同時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
獨六小的劉老師為我們帶來的是一節四年級的習作課——寫童話。劉老師親切而溫柔的姿態,就連每個聽課的老師都覺得心情舒暢。上課之初,學生發言不夠積極,劉老師便自稱擁有魔力,可以將這魔力傳遞給每個學生,可以讓他們變聰明。學生聽后,頓時信心大增,發言逐漸變得踴躍起來。到后來學生在劉老師的引領下,插上想象的翅膀,結合有趣的視頻和學生讀過的印象深刻的童話,使學生一步一步受到啟發,從而大膽發言。后來,學生編童話故事時每人都能做到有話可說。這一切,劉老師可謂是做得水到渠成。
另一位來自獨五小劉老師的古詩詞教學讓我們耳目一新。《泊船瓜洲》是一首耳熟能效的名作,為了上出新意,劉老師另辟蹊徑,從詩句的誦讀入手,遵照“平長仄短入聲粗、韻腳拖長帶曲調”的規則,一步步指導學生聯系詩人王安石的創作背景,讓學生在一遍遍誦讀中從“離鄉遠、家鄉美、月亮圓”三方面來體會是人的思鄉之情。最后,劉老師還帶領學生一起吟誦古詩,給學生和在場聽課的老師一種全新的體驗和感受。
獨一小的張媛老師上的是一節略讀課——《用心靈去傾聽》。張老師的課堂干脆利落,不拖泥帶水,依據略讀課的特點,結合課前的閱讀提示,讓學生自讀自悟。在學生匯報時,再將相應知識點和學習方法穿插其中,并能在課文學習后拓展,讓學生學以致用,真正達到學有所得。
最后,獨六小的劉老師還為我們做了題為《寫字教學,從平時抓起》的講座。劉老師首先從上次的六年級抽考分析開始,為我們詳細分析了寫字教學的重要性,接著提出了一些如何上好寫字課的建議并結合獨六小老師們的一些具體操作實例讓我們借鑒。最后,我們一起欣賞了獨六小學生的一些作品。劉老師毫無保留的經驗傳授,使我們明確了目標,也增強了信心。
這次聽課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我也反思到教學中存在很多的不足。聽課是教師成長的一條捷徑,我會珍惜每一次聽課的機會,向優秀教師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我的家鄉變化心得體會庫車篇二
家鄉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為熟悉的地方,也是人們情感最為深厚的地方。當我長時間離開家鄉后,再回來時,我驚訝地發現家鄉庫車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讓我產生了許多的感慨與思考,心中滿是感激之情。
首先,家鄉庫車改變最大的莫過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記得小時候,家鄉的道路狹窄破舊,農田接連不斷,村莊之間荒草叢生。而現在,新修的寬敞的大道縱橫交錯,道路更平整寬廣,哪怕是到了晚上,也會有路燈為行人提供照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家鄉的面貌煥然一新,呈現出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這是家鄉崛起的象征,也是我心中無盡的自豪感。
其次,我發覺家鄉缺乏的公共設施如今也應有盡有。當初沒有醫院的時候,每次有病痛的時候,都需要坐好久的車才能到達最近的醫院。現在,家鄉建設起了一所現代化的綜合醫院,配備了專業的醫護人員和各種先進的設備。這讓家鄉的人們能夠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也讓我更加放心和安心。另外,當初圖書館的缺失一度讓我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文化荒漠中,如今卻有了一所設施齊全的圖書館,每個人可以輕松獲得知識和提升。
再次,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是家鄉變化的重要體現。記得小時候,家鄉的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如今,家鄉發展起了龐大的工業園區,吸引了許多投資者和企業前來發展。這不僅為家鄉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也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水平提供了保障。與此同時,家鄉的農業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科技的應用使得農田的產量大幅提高,農民們的收入也大幅增加。經濟的飛速發展給家鄉帶來了繁榮與活力,也給人們帶來了更好的生活。
最后,我不能不說家鄉的環境變化讓我印象深刻。從前亂糟糟的街道上到挺拔的樹木現在到街頭一排排整齊的花壇,家鄉給人以良好的視覺享受。在我小的時候,常常看到亂丟垃圾的景象,而如今,公共場所里隨處可見的垃圾桶,垃圾分類也成為了一類時尚。我也看到了垃圾桶邊全身黝黑背朝天的老人、垃圾桶邊紅光滿面、垃圾桶邊義無反顧的嬰兒。總之,家鄉的環境發生的如此之大的改變給我一種幸福感。
回到家鄉,看到它的變化,我不能不為家鄉變得更美好而高興。家鄉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家鄉人民共同的努力和付出,他們懷揣著對家鄉的熱愛,辛勤耕耘,為家鄉的繁榮發展,為千家萬戶幸福生活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我深深地體會到家鄉變化背后凝聚著家鄉人民的心血和智慧,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家鄉的蓬勃生機和無限可能。在我心中,家鄉將永遠是最溫馨、最美好的地方。
我的家鄉變化心得體會庫車篇三
我的老家是湖北省浠水縣巴河鎮。爸爸說,以前老家特別窮,只有一條房屋歪歪斜斜、路上滿是泥巴的小街,街上只有幾家很小的商店,人們的穿著破爛不堪,過著節衣縮食的日子,生活特別的貧困。
改革開放以后,勤勞的家鄉人民逐漸走向富裕。家鄉的巴水河蘊藏著豐富的優質黃沙資源,這些年家鄉大力發展黃沙經濟,形成了采、運一條龍的發展模式,黃沙遠銷上海、江蘇等地,很多農民搖身一變,成了腰纏萬貫的“沙老板”。還有的人自己購置船只,在長江上跑運輸,很多人都擁有了自己的船隊。我還聽老家的叔叔說,以前這里湖多地少,湖面都進行圍湖造田,如今大家響應黨的號召,退田還湖,發展特色養殖,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連滅絕多年的鄂東一絕“巴河貢藕”也終于重見天日。
這幾年,每次跟爸爸回去,都感覺家鄉在不斷變化。以前破爛的平房大多變成了高樓大廈,窄小的泥巴路變成了寬闊的水泥大道,大道兩邊還修建了漂亮的花壇,街上的商場、超市一家挨著一家,非常的熱鬧。
回想30年前,很多人吃不飽穿不暖,大多數人家一年吃不了兩回肉,一日三頓吃咸菜蘿卜干,如今每天都能吃上新鮮的肉;過去家鄉人穿衣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而現在舊的沒爛,新的又買了,年輕人還緊跟時尚,穿著非常時髦呢。
富裕了的家鄉人民,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吃飽穿暖,有了更高的精神上的追求,鎮上建起了圖書館、文化館,忙碌一天的農民,可以看書、參加一些有益的文化活動。家家都安裝了閉路電視、有的家庭還買了電腦,足不出戶就知道天下大事,開闊了視野。
我的家鄉在變化,我的祖國也在變化。祝愿家鄉更加富裕文明,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我的家鄉變化心得體會庫車篇四
家鄉庫車,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我生活的地方。在我記憶中,庫車是一個美麗而寧靜的地方,擁有浩瀚的大漠、壯麗的雪山和清澈的湖泊,給人一種寬廣和寧靜的感覺。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庫車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不僅僅反映在城市的面貌上,更深刻地影響了家鄉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在這些變化中,我領悟到了很多道理,也感受到了家鄉的蛻變。
從城市的角度來看,庫車的變化真是令人瞠目結舌。過去,家鄉的建筑多是磚瓦結構,簡潔而實用,看上去并不富麗堂皇。但如今,高樓大廈林立,建筑風格多樣,時尚而現代。城市的道路也寬敞而平坦,交通更加便利。夜晚,燈光璀璨,讓整個城市閃耀新的生機。新的商場,超市和餐廳也緊隨其后,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選擇。這些變化讓我驚嘆于家鄉的發展速度,也從中看到了家鄉人民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渴望。
除了城市面貌的變化,家鄉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過去,家鄉人們生活節奏慢,寧靜而悠閑,大家習慣于早起晚歸,勤勞耐勞。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和信息的普及,家鄉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隨之改變。電視、電腦和智能手機變得普遍,人們不再局限于家庭和家鄉,可以了解到全世界的新聞和信息。這使得家鄉人們的思維方式也發生了轉變,更加開放和多元化。人們開始追求個性化和自由化的生活,更加關注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精神追求。這種變化讓我意識到,家鄉的變化不僅僅是城市外在的變化,更是人們內心世界的一種映射。
另外,家鄉的變化也帶來了經濟效益和社會進步。過去,家鄉的經濟主要依靠農業和畜牧業,人們的收入水平相對較低。但現在,家鄉的工業、服務業和旅游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家鄉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很多年輕人不再到外地打工,而是選擇在家鄉發展,創業和致富。這使得家鄉的人口流動減少,社會穩定和諧,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提升。我看到了很多農村孩子通過接受良好的教育,走上了大學和研究生的道路,成為了家鄉的驕傲。這種變化讓我深感家鄉的未來充滿了希望和可能性。
然而,家鄉的變化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和挑戰。城市化進程加快,環境問題、交通擁堵等隨之而來。隨著土地利用和資源開發的加強,有些家鄉特有的自然景觀可能會消失,一些傳統文化和價值觀也可能會被忽視。這一切都提醒著我們,如何平衡發展和保護,如何在變化中保持家鄉的獨特風貌和特色,是一個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
總而言之,家鄉庫車的變化是如此巨大而多樣化,它不僅改變了城市的面貌,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家鄉的蛻變讓我領悟到,無論身在何處,我們都要與時俱進,保持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同時,我們也要關注發展的質量和可持續性,保護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風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家鄉的繁榮和發展,讓我們的家鄉成為一個更美好的地方。
我的家鄉變化心得體會庫車篇五
我的家鄉是在一個美麗的縣城田林,那里雖然沒有泰山的峰巒雄偉,也沒有香山的紅葉似火,但是那兒風景優美,有湛藍的天空,高大的樓房,清澈的河水,還有山上那些郁郁蔥蔥的樹木。
以前,田林但是沒有這么美的。那時候,人們都是住在矮小的樓房里,一到冬天,一陣陣刺骨的寒風吹進人們住的屋子里,晚上,人們睡覺時冷得直打哆嗦。狹窄的馬路兩旁連一顆茂盛的樹都沒有。在春天或夏天的傍晚,正適宜人們去爬山或者去散步的時候,但是當時路旁的燈都很昏暗,路上很黑,所以人們都很少出門。還有樂里河的水里,人們有時候飄過就隨手把吃完的零食包裝袋等垃圾扔進河水里,不久后的樂里河已經是臭氣熏天了。
但是此刻,田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展此刻我們眼前的縣城已經像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了。看: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貫穿著我們整個田林縣城,河的兩邊,種著幾棵垂柳,一陣微風吹過,柳樹上的柳條隨風飄動,那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的美,那么的自然。有兩三枝個性長的,垂在水面上,畫著粼粼的波紋。當小鳥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時,流水也唱和著,發出悅耳的聲音。寬大的馬路兩旁種上了高大的樹木,裝上了明亮的路燈。晚上,五顏六色的霓虹燈,把大街小巷照得通亮。許多人都到外面去玩,有的在悠閑的散步,有的在激情的唱歌和跳舞,還有的在跑步運動。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車燈,如同閃亮的長河,奔流不息。我們縣城被好幾座大山圍著,山上有郁郁蔥蔥的樹木,棵棵都是那么的粗壯、結實、挺拔,就像一位位士兵在保衛我們整個田林縣城。
以前的田林縣城和此刻的田林縣城比較,可為什么此刻的田林縣城卻更美麗呢?這全都是因為有黨的關心和支持,還有田林里的人民的勤勞和聰明啊。
家鄉的變化可真大啊!我愛我美麗的家鄉,更愛黨和田林縣城勤勞的人們。
我的家鄉變化心得體會庫車篇六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伴著迎奧運的腳步,一學期的工作又即將結束,回顧一學期的工作,有許多的收獲,也留下了許多的思考。為此,對本課題工作特做總結如下:
《家鄉》課是吉林省地方課程,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家鄉的豐富的資源,以及秀美的風光。了解家鄉的交通、城建的巨大變化,用心靈去感受家鄉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在教學中,努力創造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但產生了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并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收集資料,上網查詢,多渠道、多方位的去了解鳥的種類、生活習性、特點,以及鳥與人類的密切關系……鳥是人類生活環境中的重要成員,了解到我國鳥類,占世界前四位。鳥是人類的朋友,它捕捉害蟲,是農林生產的保護者,鳥對人類的貢獻非常大。教育學生要保護鳥類,就是愛護自己的家園。
游戲是小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學習的一種新途徑。家鄉的游戲種類很多,教學中,不但教給游戲的方法,還要學會游戲規則,懂得做人的道理。在游戲中學習成長,體會到游戲的快樂。
在教學中,開展故事會,講故事,評選故事大王,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讓學生充分得到個性的的張揚。通過收集民間故事,讓學生增添了許多學習樂趣,還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我省河流眾多,河流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好處,認識到河流在工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教育學生愛護河流,不污染河流,不浪費水資源,節約用水,人人有責。
我省野生資源豐富,盛產各種各樣的山珍。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山珍,品嘗山珍美味,理解山珍的廣泛用途。鼓勵學生制作山珍標本,體驗成功的喜悅。家鄉的山水養育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熱愛家鄉,建設家鄉,讓家鄉的山珍進入國際市場,創造感更多的經濟價值。
學習是人的一生的財富。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參與者,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讓學生有成就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給學生一個題目,讓他們自己去創造;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給學生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充分地去展示自我的空間。
我的家鄉變化心得體會庫車篇七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不僅城市在急速變化,家鄉的小鄉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春節回到家鄉,與爸爸爺爺所說的樣子不太一樣,與照片上灰色的一片也不一樣,把改革前的昨天與輝煌的今天相比,家鄉的變化深深烙印在我心里。
家鄉在韶關的一個小村子里。
翻開那已經沒有封面的相冊,里面已經微微發黃,還有點點黑斑的,顏色只有黑白灰三種的照片。相冊的幾頁都不翼而飛了,但細看照片還是被收藏的很好。就是這樣一本老舊發黃的相冊里,記錄的確是著幾十年來所發生的變化。
幾十年前,全村沒有一條平坦、寬闊的水泥路,全是泥濘的泥巴路。每到下雨時,人們總得小心翼翼的過泥濘路,而且泥濘里又小窄,十分不便。現在村里的泥濘路都鋪上了干凈又舒適的水泥路,不再是坑坑洼洼的。
幾十年前,幾個村子連一臺小小的收音機都沒有幾臺,更別說一臺電視機。現在村里每家每戶都有一臺電視機。村里就是一個大家庭,信息傳遞的速度也快。再也不會相以前一樣,信息根本進不來。
幾十年前,全村沒有摩托車,大都是自行車。從村里到縣城要步行1小時左右。現在村里家家都有摩托車,一半的人家都買了汽車,汽車只要5分鐘就能到縣城了。
幾十年前,村民建的房子材料都是土,房頂是瓦片,窗戶只是一層薄薄的塑料,所有的家具材料都是木頭,是名副其實的“土房子”。當冬天來臨時,屋外寒風呼嘯,就算屋里生起柴火,冷的打顫。現在每家每戶都建起了水泥房,在墻壁還貼上了各種各樣的瓷磚,非常寬敞,裝修豪華,就像小別墅一樣。
不僅村里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連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村民懂得了如何種植,懂得科學種植,所以收成自然就高了。
家鄉的變化可真不小!
我相信,幾年后再看看村子,肯定還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
我的家鄉變化心得體會庫車篇八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靈溪一小五年級的,今天我要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 愛祖國愛家鄉 。
在這花果飄香、秋風送爽的日子里,13億中國人民迎來了新中國母親66周歲的華誕!在這載歌載舞、普天同慶的日子里,13億中國人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祖國母親的愛戴與祝福!
我,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更是熱愛祖國、熱愛自己的家鄉! 祖國,我愛您江南的和風細雨、小橋流水,我愛您北國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我愛您幅員遼闊的大草原、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我愛您威震世界的萬里長城、名揚海外的壯麗河山!我愛您這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我愛您五千年文明智慧、博大精深的文化燦爛,我更愛您久經風霜、不屈不撓的中國魂!
曾幾何時,祖國您歷盡磨難,飽受滄桑。侵略者的魔爪,將您瓜分,冒險家的肆虐,將您洗劫。然而英雄的中國人并沒有趴下,一片片忠心,一首首悲歌,一聲聲吶喊,一股股豪情!南湖的紅船吹響了革命的號角,井岡山的紅旗點燃起星星之火。沉睡的雄獅終于發出震耳欲聾的怒吼,東方巨龍終于抖擻精神揚威立世!1949年10月1日,城樓上那氣壯山河的禮炮,展示了中國人的氣魄和膽量,挺起了一直佝僂著的中國人的背梁!
是的,我們的祖國是多災多難的,但在災難面前卻更能顯示出了各民族勞動人民的團結和堅強;面對雪災、宣揚西藏地區獨立的勢力、大地震一次次天災人禍接踵而來,祖國母親在忍受著巨大痛苦,在為那些離去的兒女們流淚、心痛。但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秉著不拋棄不放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偉大信念,秉著一顆顆緊緊相連的中國心,走出了悲痛,迎接和創造著這嶄新的一天!歷盡風雨。今天,在世界的地平線上,中國已經邁上了國際化的道路。你看,神州飛船一飛沖天;嫦娥一號邀游月空;奧運會圓滿成功。。。。。。科學、文化、經濟的飛速發展這些都在向世界昭示:東方的巨龍正在騰飛!
是的,只有祖國騰飛了,家鄉才能發展!座落在浙閩交界擁有天時地利的就是我的家鄉。汾河兩岸居住著60萬勤勞勇敢的堯都人。不僅擁有東西兩山豐富的礦藏,還有國家級的呂梁森林公園;美麗富饒的堯都不僅風景秀麗,在經濟上更是飛快地發展,城市化建設如火如荼!如今已擁有了十張“國字號”的金名片:中國煤炭之鄉、中國蔬菜之鄉、中國蘋果之鄉、中國的蘆筍之鄉、中國的紅薯之鄉、中國的花果城之一。。。。。。看,一家家忙碌的民企,一畝畝飄著鄉韻的特產、一幢幢漂亮的校舍、一條條寬敞的街道,還有那筆直的高速公路、那蒼勁有力的鐵路更像兩只慈祥的大手,將送得更遠、托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