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狼圖騰讀后感300字篇一
故事中的主人公陳陣養了一頭小狼,但卻在養狼的過程中常遇到挫折。最后,小狼的性格決定了小狼的命運,當聽到狼嗥聲,小狼不顧一切要沖出狼圈,直到筋疲力盡后死去。
讀完之后,我就被小狼的性格深深吸引住。它就算被鐵鏈拴也要維護自已的尊嚴,就算受盡屈辱也堅強不屈,小狼的性格就是如此堅忍、強悍。草原狼也是如此,它們從不軟弱,不拼到最后一刻誓不罷休,即使是狼群已被人們打得七零八落,狼王也沒因此退縮,而是召集周圍的殘兵,血拼到底。這股血性是別的動物所不具備的。
然而,許多人都把狼往壞處想,導致一些無知的漢族人因這個原因而認定狼就是毒惡的。于是開始大面積地射殺狼群,從而破壞了生態平衡,結果就像書中所寫的一樣,人們大量開墾放牧,草原上田鼠、野兔沒了天敵,大量開始繁殖,啃吃草地,最終造成土地沙化。在這個時候,人們才會意識到自已犯了大錯,可是想補救也來不及了。這讓我想到了書中蒙古老人說過的一句話:狼是騰格里(天)派下來保護草原的,狼沒了,草原也保不住了。
合上書本,小狼們那馳騁草原,頑強不屈的形象始終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狼之所以個個頑強,不是因為狼群里沒有“漢奸”,而是因為殘酷的草原環境,早把所有的孬種徹底淘汰了。這是一部狼的挽歌,也是一部狼的贊歌!
狼圖騰讀后感300字篇二
《狼圖騰》這部五十多萬字的巨作,我花了三天,讀了兩三遍才略知一二。這本書里主要講了內蒙古額倫草原上人們崇拜狼,敬畏狼,把狼當作神的故事,以及一位北京知青——陳陣在蒙古養狼的經過。
初冬,廣袤的額倫草原又可以見到頗為壯觀的黃羊群了。你可能會問,黃羊是什么羊?其實,黃羊根本不是放牧的羊,而是比放牧的羊長得更高更壯,比狼跑得更快的四蹄動物;即使最好的獵狗,最快的大狼也追不上。黃羊的出沒都是一隊一隊的,每一隊都有頭羊,就像每一群狼都有頭狼一樣。一隊黃羊少則上千,多則上萬,大多從外蒙來,一來便拼命吃草。好好的大片草場沒幾天就被黃羊糟踏得不成樣子。
怎么辦呢?靠狼!狼最愛吃又嫩又鮮的黃羊肉了??墒?,狼是怎么吃到比自己跑得快的黃羊的呢?埋伏在黃羊群遠處的陳陣和老獵人畢利格通過望遠鏡終于發現了狼群的秘密:
狼群趁黃羊群吃草時對黃羊群形成一個東、西、北三面包圍圈;潛伏著的狼像是死了一樣,一動不動地趴在草叢中大半天。等到黃羊吃得肚子滾圓滾圓的,想跑也跑不動,黑夜轉白天的時候。突然,埋伏著的狼不約而同地一躍而起,沒有一聲狼嚎,從東、西、北三個方向朝睡夢中的黃羊群猛沖。那些撐得跑不動的黃羊此時此刻都嚇傻了,有的東倒西歪;有的原地發抖;還有的雙腿一軟栽倒在地……只有頭羊領著一些經驗豐富的老羊和沒吃撐的羊拼命逃跑,十幾分鐘過去,狂追的狼群與黃羊逃失在了地平線上。蒙古族的獵手,包括婦女們一起把幾百頭死傷黃羊運回去,分給每一家。
看到這里,我忽然明白了草原的“狼圖騰”。狼群無意中幫助蒙古人保護了草原和牧場,人們才會對狼頂禮膜拜,死后還把自己尸體喂狼。聰明機智的狼就是真正保護草原的“神”。
狼圖騰讀后感300字篇三
額侖草原是匈奴、蒙古數十萬騎兵先后喪命的地方。這片傳奇的土地,生活著信仰狼圖騰的牧民們。狼,它的勇敢率領匈奴騎兵;它的智慧使蒙古沖向華夏大地;狼,是匈奴人、蒙古人的導師。
陳陣、楊克是第一個認識“狼圖騰”的'漢人。狼以肉食為主,狼在捕食中,為騰格里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它們捕捉的黃羊、沙鼠是草原大害。黃羊、沙鼠吃草,而且繁殖迅速,把草原大量的草吃完。草是草原的生命,草原是畜牧的生命,而畜牧是牧民們的生命。如果沒有狼來捕捉它們,它們大量吃草,草原就會沒了。在蒙古草原里,草原是大命,人是小命。如果草原沒了,沙塵一起,草原東南面的北京就會處于沙塵暴之下,可見狼的重要性。
狼為什么可以率領匈奴人、蒙古人西斗北爭,打進華夏大地,讓西方百年抬不起頭來?陳陣、楊克和狼爭斗了無數次,也明白了吧?狼,平時戰斗時小心謹慎,報仇時卻天不怕地不怕,不論什么時候都保持清醒的頭腦,當上了奴隸也不會喪失自己的尊嚴……匈奴人、蒙古人的騎兵不也是這樣的嗎?
陳陣陷入了狼圖騰中——他在思索,對狼瘋狂著迷的他在狼戰中,讓一只狼永別了自由。他養起狼來。他慢慢地明白,狼也有信仰……
啊!他真想保護這湛藍的騰格里!華夏民族這群羊!狼被趕出了邊疆。沙塵驟起,黃沙漫天,他們后悔死了,額侖草原變成了一片死寂的沙地……
可惜啊!我合上了《狼圖騰》,眼望著騰格里的方向。啊!我似乎看見了浮在天空的狼圖騰!
狼,一個既遙遠又熟悉的字。
狼,一種既有心計又霸氣的動物。
狼圖騰讀后感300字篇四
最近我看了一本名為《狼圖騰》的小說,一開始還沒什么,到后來我發現,我的思想與認知已經被《狼圖騰》影響了。就象寫《超限戰》的那位大校說的那樣:人不一定能改變書,但書很可能改變人。
本書由三十六個有機連貫的“狼故事”一氣呵成,從作者(北京知青)到大草原插隊直至完全融入蒙古游牧生活。期間他鉆過狼洞,掏過狼崽,養過小狼,與狼戰斗,還和他心愛的小狼共患難,經歷了青年時代的“游牧”。
本書的結局不算美好,可以說很悲慘—小狼死了,二郞與伊勒、黃黃也死了,草原上的動物被屠殺了大半,草原逐漸沙化,不禁讓人潸然淚下、思緒萬千。
其實我并不反感狼,反而挺喜歡,喜歡狼的強悍、勇敢、智慧、雄心、機敏、警覺、體力、耐力,喜歡狼出眾的軍事天才、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不可馴服的品性?!袄菆D騰”一次又一次教會游牧民族生存之道,相比之下,農耕民族確實軟弱多了,象羊,象家畜!才會被征服。農耕現在是打回去了,還毀了草原,可中國早統一了,這不是窩里斗嗎?外敵一來,又象割麥子一樣倒了。
華夏民族的圖騰是“龍”,那又為什么要去學習“羊”?這就是農耕民族的勞動光榮,殊不知,戰斗最光榮!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束縛了世界,那就是:拳頭大才是真理!“龍”并不比“狼”差什么,甚至猶有過之,只要抽掉儒家思想留在“龍圖騰”里的腐根,重新注入“狼圖騰”里自由、進取、團結的精神,華夏民族才能再次站在世界之巔。
《狼圖騰》這本書喚起了我內心深處的好斗,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多!才能改變整個國家、民族!我希望,有一天“龍圖騰”與“狼圖騰”能融合在一起,喚醒中國,喚醒華夏民族血脈中最后一點力量……
狼圖騰讀后感300字篇五
漢人自古以來都將狼比作邪惡的化身,但蒙古人卻對狼有一種神秘的情感?!}記
《狼圖騰》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北京知青陳陣到蒙古去體驗生活。在那里,他不僅騎了蒙古馬,養了蒙古狗,當上了草原羊倌,還比別人更加喜歡研究狼。后來,為了完成陳陣想近距離觀察狼的夢想,畢利格老人帶著陳陣多次隱藏起來觀察狼群。盡管陳陣如此癡迷于狼,但他從未打死過一只狼,因為狼是蒙古人的老師,教會蒙古人獨一無二的戰法。譬如耐心:在世界萬物中,狼的耐心是最強的。它可以大半天一動不動等待獵物上鉤,所以,它幾乎是所有動物中捕食成功率最高的。
母愛:母狼一但發現自己的子女丟失,它會在山頂仰天長嗥,直到無法發聲為止,以此來悼念子女的亡靈。然后再伺機,趁敵人不備發起突襲,以報失子之痛。智商:狼既是群居動物,智商又特別高,所以在蒙古草原除了人以外幾乎沒有天敵。狼的智商高就高在它們的策略。
每個狼群在打獵時都會形成一個包圍圈,然后包圍圈逐漸收緊,獵物就成為甕中之鱉了。在遇到大批量的獵人時,它們就會采取“猛狼沖鋒、頭狼居前、小狼中間、巨狼殿后”的策略,沖出敵人的包圍圈。正因為狼如此機智,又如此勇猛,它們才被蒙古人民視為老師,視為神靈。想當年元朝的十萬鐵騎將宋朝的百萬大軍打得狼狽逃竄也是得益于此。
這本書不僅愉悅了我的身心,幫我揭開了狼那神秘的面紗,還讓我學到了它身上所具有的舍己為人、堅持不懈、勇猛頑強的精神,讓我更懂得了擔當和責任。
狼圖騰讀后感300字篇六
狼圖騰這本書起初是老公和孩子讀的,經常聽他們說如何如何感人,我就隨手拿來看了看,沒想到立刻被書中的故事吸引了。雖然已經讀過很長時間了,但書中的情節始終震撼著我,鼓舞著我。
這本書是作者姜戒用了三十多年時間寫成的一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史詩般的小說。書中故事情節曲折緊張,場面宏大而神奇,讓我對狼有了新的認識。狼在我的記憶中一直是兇猛殘暴的動物,每當在動物園、在電視上看到狼,我就有種畏懼心理。畢竟狼外婆的故事伴隨了我的幼年時代。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撓,狼群的中的友愛親情,狼的狡黠與智慧,狼頑強不屈的性格,狼的團隊精神和家族責任感無不震撼著我的心靈。
狼能利用熟悉的草原躲避敵人的攻擊,捕獲獵物,狼能利用大雪窩圍捕黃羊群,狼能借白毛風的勢力全殲軍馬群。我覺得我們人類能從狼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比如工作中我們要像狼熟悉草原一樣熟悉自己的工作環境,了解本行業的行情以及客戶的信息,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故事的結局有些傷感,美麗的草原消失了,狼群消失了。讀到最后我跟孩子都哭了,不知道是為草原狼還是為我們人類自己。
如果我們人類也能像草原狼那樣團結奮斗,頑強拼搏,我們的民族何愁不能振興,我們的國家何愁不能發達!
狼圖騰讀后感300字篇七
長生天,騰格里。蒼茫的夜色,籠罩著同樣蒼茫的草原。在牧民的蒙古包中,一聲聲稚嫩而高亢的狼嗥與遠處群狼的嗥聲此起彼伏。小狼仰起的鼻頭直指中天,它在呼喚騰格里,呼喚作為狼的野性,呼喚它內心中不屈的靈魂。
小狼,你是勇敢的。鐵鏈盡管束縛了你肉體上的自由,卻永遠束縛不了你的野性和追求自由的心。你勇敢地與小狗打斗,你兇狠地撲咬,你猛烈地進攻。那一刻,你的眼神里沒有一絲昃懼,你是草原上的王者,你是一名視死如歸的真正斗士。
小狼,你是頑強的。夏季的酷暑、蚊災,冬季的嚴寒、雪災,都無法讓你倒下。盡管你從小便遠離了親人,遠離了狼群,但你憑借自己的能力和頑強的意志,勇敢地面對生活中一切的坎坷和災難。你那鋼錐一般的目光中透射出的是執著,只要有目標,就要積極地行動、不懈地努力。你從不言敗,你從不放棄追求自由的機會,你從不向命運輕易地低頭。
小狼,你那不屈的身影始終在為自由而奮斗。即使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你仍要為自己作為狼的尊嚴和自己那神圣的靈魂拼死一搏。你堅持要按照自己的意志生存;如果不能,你寧愿在戰斗中陣亡。臨死的那一刻,你那雙眼睛里滿是對自由的渴望、對狼群的向往。你即將升上騰格里,與狼群共同生活;你將永遠擺脫鐵鏈的束縛,在自由的天空中歡快地馳騁。捕食、玩?!阌餐Φ搅松淖詈?,像一頭真正的草原狼一樣,戰死在草原上,為了尊嚴和自由。你那不屈的靈魂將留在騰格里,你那不屈的精神將匯聚成不朽的狼圖騰,深深地銘刻在我心中!
小狼,騰格里不屈的靈魂!你的精神將得到永生!
狼圖騰讀后感300字篇八
中華民族的圖騰是龍,而蒙古人的圖騰是狼。“狼”這個詞在人們心目中并不好。壞人叫做“狼”,不知道好壞的人叫做“狼心狗肺”,幾個做壞事的人叫做“勾結”,為什么蒙古狼圖騰?我帶著疑問進入了這本書。
這本書描述了一個名叫陳陳的知青來到蒙古,愛上了蒙古狼,然后用自己的手挑出一只狼崽。他們一起玩耍,一起成長。隨著狼年齡的增長,它的性情變得越來越兇猛。在上級的要求下,陳陳不得不把狼拴在一根小木樁上。
當秋天來臨時,當你想搬家時,狼死時不會被拖走,而是會自由行走。它的四只腳牢牢地壓在地上,腳底被磨得粉碎,喉嚨被鐵鏈割斷。
我終于感受到了郊狼的堅韌和不屈的力量。幾千年來,倔強的草原人的精神圖騰有力量讓人們感到被尊重。有多少人會像土狼一樣頑強地追求自由,甚至會以生命為代價進行抵抗。牧民死后,他們也希望自己的靈魂自由而有尊嚴。
仔細閱讀。冬天來了,小狼對自由有了更強烈的追求。他總是圍著木樁打轉,以發泄他旺盛的生命力,讓我的激情被點燃。后來,為了追求自由,小狼被鎖死了。最后,陳陳讓它體面地死去。狼的靈魂終于被釋放了。
只有讀完這篇文章,我才能知道熊能領導,老虎能領導,獅子能領導,大象能領導,除了蒙古郊狼。小狼沒有血緣和生命的聯系,只是盲目地追求自由。直到現在,我才發現狼是“不自由,不愿意死”的種族。他不屈不撓的精神讓我感到神圣、不可侵犯和深深欽佩。
郊狼也是,蒙古人也是。成吉思汗、爾森和葉縣不都是剛毅堅強的人嗎?狼圖騰,草原靈魂。草原人的自由和堅韌精神。
狼圖騰讀后感300字篇九
《狼圖騰》是一部反映游牧民族生存哲學的大書,雷霆般的筆觸直擊儒家文化民族性格中的弱處,將封建文化和農耕文化的羊性和奴性赤裸裸的暴露了出來。
中國人的奴性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大的,這是小農經濟和農耕文明。下馬不出聲了別人叫的時候他還是只顧埋頭吃?!边@個“豬”與“羊”在本質上是相同的,也是中國人在長期腐朽殘暴統治下仍能茍延殘喘的原因。中國人不像西方人那樣去爭取民主,因為生活在地獄里的人從不知道自己在地獄。只要不到吃不上飯的地步,中國人是絕不會主動反抗的。
既然有羊性就會有狼性,羊性民族注定要被狼性民族統治。從有歷史記載開始,由游牧民族的首領皇帝打敗農耕民族的炎帝以來,歷史總是不斷重演。商朝、秦朝、北魏、遼金、西夏、蒙古、元、清。中國歷史上的大部分朝代都是被稱之為“夷”的游牧少數民族建立的。為什么?因為:他們都繼承了草原上深厚的狼性,殘忍、狡猾、勇猛;他們用令人敬畏的狼性建立了輝煌的文明。
民族存在決定民族性格,更強的民族存在決定更強的民族性格;而強悍的民族性格有可以反作用于民族的存在,主動果敢地為自己民族創建起更加強悍先進的民族存在,強化民族性格。強者為王。
讀了《狼圖騰》覺得狼有很多難以置信的戰法值得借鑒。其一,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其二,最佳時機出擊,保存實力,麻痹對手,在其最不易跑動時,置對方與死地。三,為了勝利粉身碎骨。這樣的對手不管在哪里都是最可怕的。
只有抽調中華龍圖騰里的封建帝王專制精神,中國巨龍才可能真正騰飛,飛向全球,飛向太空,為中華民族開拓更廣闊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