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大班歌唱活動教案篇一
1、能模擬"小茶壺"水燒開時"呼呼"聲,進行上行發聲練習;同時模擬"小茶壺"倒水時"嚕嚕"聲,進行下行發聲練習;為歌唱活動做準備。
2、愿意用造型表現小茶壺的可愛,在游戲中學唱歌曲,并能大方的演唱。
1、水壺圖一張(壺蓋能打開),杯子圖一張,火苗圖五張。
2、表示水位的銀色條若干。
師:你們變的小茶壺真有趣,現在我想燒一壺水,燒水需要什么?(火苗)師:讓我們聽聽水燒開時會發出什么聲音?(教師操作圖片,示范發聲練習"呼",鋼琴伴奏)師:水燒開時還會冒出什么?(小蒸汽)
二、模擬發聲練習
1、上行練習師:請你們來當小茶壺,燒一壺水吧!(師在地面上放第一棵火苗,幼兒開始發聲練習)師:水快要燒開了,我給你們添點火!(師在地面上加第二棵火苗,音移高1度)師:水就要燒開了,我再給你們添點火!(師在地面上再加第三棵火苗,音再移高1度)師:水很快就要開了,我繼續給你們甜點火!(師在地面上繼續加第四棵火苗,音繼續移高1度)師:水燒旺了,我們把眉毛也要抬高,聲音就會更暢通了。(繼續發聲練習,音移高到第5度)
2、下行練習師:水燒開了,我得把火熄滅。(把地上和板書上的火苗收拾起來)師:好口渴啊!我想喝點水,把水慢慢倒到小茶杯吧,你們聽?(師一邊操作圖片,一邊示范發聲練習"嚕",鋼琴伴奏)師:請你們也把剛才燒開的那壺水慢慢倒出來吧!(幼兒用肢體模擬倒水,并且進行發聲練習)師:小茶壺們,請你們慢慢的把水倒到我的杯子里吧!(幼兒繼續用肢體模擬倒水,并且進行發聲練習)師:杯子里的水還不夠,再幫我倒點吧!(幼兒繼續用肢體模擬倒水)師:很快就要倒滿了,請你們再給我倒點吧!(幼兒繼續用肢體模擬倒水)(下行發聲練習逐漸降低5度)
三、分句理解歌詞
1、示范朗誦師:謝謝你們為我倒滿了一杯水,能不能馬上喝呢?(不能)師:對,我們要慢 慢 喝 不要 燙 了 嘴(幼兒邊念邊做)師:小茶壺真可愛,老師給它編了一首好聽的兒歌,你們聽。(師念兒歌一次)
2、分句學念
(1)學前兩句師:現在請你們一邊聽兒歌,一邊變成小茶壺。(師念:我是小小茶壺圓又胖,拍到一位幼兒的頭,幼兒就造型,拍到2-3位幼兒;)師:你們還要繼續變!(師念:看我的把手看我的嘴)師:你們的茶壺造型都不同,真能干!下面請所有的小朋友一起慢慢變成一把小茶壺。(幼兒一邊念兒歌的前兩句,一邊做茶壺的造型,教師發現不同茶壺造型的小朋友及時鼓勵)
(2)學后三句師:小茶壺里的水燒開時會"咕嚕咕嚕"冒出小蒸汽,還會發出"呼呼呼呼"的聲音,然后我們喝水的時候就要慢慢喝,不要,燙,了,嘴。
師:請你們一起來說一說吧?(教師帶領幼兒學念后三句)
3、完整練習師:讓我們一邊念一邊變成小茶壺吧。(幼兒和教師完整念一次)師:讓我們請老師給我們伴奏吧!(幼兒和教師再次完整念一次,鋼琴伴奏)
四、演唱歌曲
1、完整欣賞師:剛才念的兒歌是一首很好聽的歌曲,讓我們來聽一聽!(聽cd帶子)師:剛才歌曲有兩段,有一點點不一樣,聽出來了嗎?是哪一句不一樣?(師講:第一段最后一句是:慢 慢 喝 不要 燙.了. 嘴;而第二段最后一句是 慢 慢 喝 不要 燙~了~嘴 。)
2、演唱歌曲師:現在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唱一唱吧!(幼兒座著演唱)師:現在請你們聽一段聲音(1、2、3、4、5、6、7、1),這段聲音結束的時候我們要找一個好朋友變成一把大茶壺!(幼兒聽鋼琴聲,教師引導幼兒兩人變茶壺)師:我們一起試一試!(鋼琴彈奏1、2、3、4、5、6、7、1,幼兒兩人一組做茶壺造型)師:讓我們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結束的時候兩人一組做茶壺造型。
活動反思:
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幼兒能夠清楚的知道茶壺的作用是接水已經倒水,但他們對茶壺的各個組成部分并不清楚。在這節美術活動課中,以茶壺為題,讓幼兒更直觀的'了解茶壺,知道他的組成以及作用。
因為班級里有平時倒水的茶壺,我們就直接先觀察班級的茶壺,根據之前積累的經驗,幼兒能夠直接說出茶壺的各個組成部分是由壺嘴、壺蓋、壺身、手柄組成的。以至于這節課上的很輕松,大家掌握也很好。
在示范點撥時,因為有實物,便直接拿實物寫生,幼兒作畫時也能夠根據自己的想法作畫。在結束環節,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共同分析茶壺的外貌特征,裝飾的圖案是否完整,運用的色彩是否干凈、漂亮。在創作方面可以轉動紙張,換不同角度去想象。
在作畫時,我主要觀察黃**小朋友,因為在這幾次作畫中明顯能夠感受到他不敢畫,有時候明明是會畫卻不敢畫有時還會哭,在跟他家長溝通過后,今天作畫時,他已經能夠下筆,并且主動告訴我他畫了一個小巧的茶壺,但在借形想象時,他又不敢畫而且默默的擦眼淚,從他媽媽那里了解到是由于爸爸外出開店,他很想念爸爸以至于自己不自信,不敢畫。于是我便輕輕走到他身邊跟他說,沒關系,自己畫出來的都是最棒的。他聽了我的鼓勵,便動手畫了幾筆,又說自己不會畫了,我問他你把茶壺變了什么,他回答說不知道。在點評時,我還是以表揚鼓勵的形式表揚了他的作品。讓他知道自己畫的都是最棒的。
大班歌唱活動教案篇二
《三個和尚》的故事,孩子們都很熟悉,這首歌曲的歌詞內容和故事內容相匹配,念起來瑯瑯上口。歌曲旋律優美、歡快、動聽。樂曲中的“嘿嘿、咿咿”使歌曲變的詼諧、有趣,深得孩子們喜愛;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我認識到音樂課不僅僅是教會幼兒學會唱這首歌,還應在幼兒會唱的基礎上發展幼兒多方面的音樂素質,于是,在我設計了 “以動畫片配歌曲為主線,以三個闖關形式,引導孩子們不僅學會唱這首歌,并且培養孩子用對唱的形式表現歌曲,體驗唱歌獲得的快樂”。
1.在熟悉旋律的基礎上學唱歌曲。
2.根據歌詞內容的變化用不同的對唱形式表演歌曲,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3、教育活動中滲透品德教育。
《三個和尚》動畫課件、圖譜、禮物盒、禮物、錄音機、磁帶。
《柳樹姑娘》使幼兒能夠用“哼唱”、“啦”、 “唱詞”等不同方式練習發聲。
1. 利用闖關的形式激起幼兒活動興趣。
2. 用不同形式學說歌詞,進入闖關第一環節。
① 示范唱歌曲(要求幼兒說出其中部分歌詞)。
② 分析圖譜,有節奏讀念歌詞,強調弱拍起的“嘿嘿、咦咦”的法《三個和尚》。
③ 幼兒和老師進一步熟悉歌詞。
④ 老師宣布:
剛才由于小朋友們的團結努力,你們順利地通過了第一關(打開神秘禮盒第一層),想不想把第二層也打開呀?那就進入咱們今天的下一個環節——學唱環節。
⑤ 試聽《三個和尚》音樂,讓幼兒熟悉歌曲的旋律和節奏。
⑥ 試跟老師唱一遍(糾正不足之處)。
⑦ 配旋律唱,注重節奏感培養。
⑧ 提出更高要求,給動畫片配唱歌曲時的表情、聲音、節奏等。
5.配動畫片演唱。
6.老師宣布第二關順利通過(找一名幼兒打開神秘禮合的第二層)。
1. 請幼兒想一想還可以怎樣唱能把歌曲唱得更加好聽?(幼兒回答)。
2.老師與幼兒試著對唱。
3.老師、幼兒對唱(完整一遍)。
4.男女分組、交換對唱(糾正不足之處)。
5、幼兒用對唱形式進行表演唱,為動畫片配音。
6、老師宣布:順利通過第三關。
2.老師小結:小朋友說的都很好,我們不能學習三個和尚的懶惰,只有團結、合作才會有水喝,今天由于我們小朋友的團結合作,才會很好地完成交給你們的任務。
3、發禮物結束活動。
這一教學活動選材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孩子們非常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教師在活動導入時,結合春天里柳樹發芽自然導入發聲練習,接著,教師采用多種方式,讓幼兒理解、記憶歌詞,并用教學課件、闖關、對唱、配音、討論等形式,不斷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熱情,突出了教學重點完成了教學目標,使幼兒在本次活動中受到了藝術的熏陶,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也使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發展,教學效果好。
大班歌唱活動教案篇三
1、感受歌曲的優美意境,能用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2、唱準歌曲中的休止符。
3、在活動中體驗歌唱帶來的快樂。
1、物質準備:
(1)、ppt課件(迷宮圖)。
(2)、歌曲圖譜(梅花、冰花、雪花、畫叉的嘴巴)
2、知識準備:認識一些花,知道花朵的名字和開放的季節。
(一)、謎語導入
師:今天趙老師給你們說一個謎語,看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一下子就能猜出來。(雪花: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風花盛開。千變萬化六個瓣,飄呀飄呀落下來。)
師:什么季節會有雪花呢?(冬天),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首好聽的歌曲,名字叫《冬天的花》,請小朋友來聽一聽。
1、清唱第一遍(記憶歌詞)
提問:開在樹上的是什么花?(梅花)邊唱歌詞邊出示圖片。
2、清唱第二遍
提問:貼在窗上的是什么花?(冰花)邊唱歌詞邊出示圖片。
3、清唱第三遍(記憶歌詞)
提問:什么花天上落下?(雪花)邊唱歌詞邊出示圖片。
4、清唱第四遍(檢驗結果)
師:我再來唱一遍,一起來看一看到底對不對?
5、清唱第五遍(記憶歌詞)
提問:最后一句重復唱了幾遍?曲調是不是一樣的?(2遍一樣的)再出示一張和上一張一樣的圖片。
6、清唱第六遍(唱準休止符)
提問:這兩個圖片應該擺在哪里?(出示2個畫叉的嘴巴,讓幼兒擺放圖譜位置。)(同時教師再次范唱最后一句,讓幼兒跟唱兩遍)
(三)、嘗試用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1、討論適合演唱的聲音,并嘗試看圖譜演唱。(齊唱1—2)
師:這首歌適合用什么樣的聲音來唱,誰來說一說?(輕輕的,溫柔的,優美的……)好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師:誰來說一說,我們剛才唱的好不好?哪好?哪不好?(針對出錯的地方加強練習)
2、抽去部分圖譜,幼兒看不完整圖譜演唱。(齊唱3—5)
師:小花們說,要和你們玩捉迷藏,它們都藏起來,你們還會唱嗎?
3、游戲:解救小花(齊唱6—9遍)
(四)、結束部分:
師:你們太棒了,把小花們都救出來了,太謝謝你們!讓我們休息一會再和小花們玩游戲吧。
大班歌唱活動教案篇四
1、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曲調,學唱歌曲,并嘗試用常見的打擊樂為歌曲伴奏。
2、能分辨歌詞中勤勞與不勤勞的動物。
掛圖3號《小朋友的書。美工》磁帶及錄音機打擊樂器
1、復習一組學過的關于勞動的歌曲。
復習《勤勞人和懶人》等歌曲。
教師:小朋友想一想,我們唱過哪些關于勞動的歌曲,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可進行集體演唱或請熟悉此歌曲的幼兒單獨表演唱,演唱時,引導幼兒關注歌曲所表達的勞動內容)
2、欣賞歌曲,了解歌詞含意。
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掛圖,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可根據幼兒的需要反復多聽幾遍歌曲)教師有節奏地朗誦歌詞,幼兒欣賞。并在欣賞中,讓幼兒說說有哪些聽不懂的詞句,如:梳妝、說不盡、要靠勞動來創造等,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
3、繼續欣賞歌曲,嘗試跟唱。
教師彈奏歌曲旋律,向幼兒提出欣賞的要求:樂曲聽上去有什么感覺?
再次欣賞,引導幼兒感受樂曲的活潑和有力。
教師示唱,幼兒跟唱。
在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中,教師緊緊遵循《綱要》所提倡的“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和“教師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的理念,緊緊抓住幼兒的“心”。“聽一聽,找一找”中有匹配成功的樂趣;“學一學,唱一唱”中有自主學習的快樂;“試一試,合一合”中有同伴合唱的喜悅。
在設計、組織老教材的過程中我認識到,只有通過認真解讀教材、解讀幼兒,以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為導向,采用有效的方式和手段開展教學活動,才能真正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
大班歌唱活動教案篇五
1.在熟悉七言古詩的基礎上,嘗試用黃梅戲《女駙馬》選段演唱七言古詩《詠柳》等。
2.借助教師動作暗示感知樂曲中的附點并理解古詩內容。
3.體驗用新詩為樂曲填詞的快樂。
1.幼兒已熟練背誦七言詩《詠柳》等。
2.幼兒聽過黃梅戲曲調,對黃梅戲有初步認識。
3.《女駙馬》vcd選段及伴奏帶。
1.演唱黃梅戲《看燈》進場。
2.看vcd畫面,欣賞《女駙馬》選段,初步感知旋律。
師:音樂是一段……它和我們聽過的黃梅戲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再次欣賞,進一步熟悉旋律。
師:我們一起跟著這段音樂用“拉拉拉”來哼唱。
4.聽伴奏帶,在教師啟發下邊哼唱邊做動作,感知黃梅戲曲調拐彎繞的特點。
5.欣賞教師用七言詩演唱黃梅戲曲調。
師:你們發現這句歌詞是幾個字啊?我們學過什么詩也是一句七個字。
6.再次傾聽教師演唱,并隨教師做動作。
7.跟隨教師聽琴聲念歌詞并做動作,體驗樂曲中“附點”部分。
師:你們發現最后一句哪個字重復念了?怎么重復的?
8.教師帶領幼兒聽琴歌唱。
9.在教師引導下替換歌詞,并聽音樂隨節奏做動作默念歌詞。
師:你們還會什么七言詩,我們一起不發出聲音跟著琴聲在心里念。
10隨教師用新詩演唱。
11.幼兒散點站立,獨立用新詩演唱。
師:你們還想唱什么七言詩?你們自己能唱嗎?如果不記得,你們怎么辦?
12.帶領幼兒邊唱邊做“男生”動作。
師:剛才我們做的動作都是旦角的動作,黃梅戲中男生動作和女生不一樣,他的手是虎掌,腳是靠步,手指是劍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