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的制定應當考慮到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機會。教學計劃范文的詳細描述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相關教學理論和方法。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設計(熱門16篇)篇一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理清脈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你們聽說過聽診器嗎?誰能說說它的樣子和作用。(出示實物或圖片)。
4、讀了課題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感知。
1、帶問題自學課文。
要求:(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詞語意思。
(2)把課文讀順,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努力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詞語:異常思索緩步沿著分析木棍研究效果聽診器肺結核克服形狀。
(2)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說說自己理解的詞語的意思或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其余仔細聽聽與老師一起糾錯。
注意:多音字:臟。
診、棍:前鼻音。
(5)四人小組練讀,說說每一小節的意思。再交流。
3、朗讀全文。作到流利再講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三、指導寫字。
1、分析字形,說說容易寫錯的地方。
2、指導寫好“肺”、“索”、“狀”。
3、學生描紅。
四、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設計(熱門16篇)篇二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懂得任何發明創造都來自于實踐的道理,從而培養學生從小愛觀察、肯動腦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弄清聽診器發明的過程。
2、通過誦讀感悟,知道任何發明創造都來源于實踐的道理。
教學準備:
掛圖;實物。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復習鞏固。
二、理解課文內容,弄清聽診器發明的過程。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你認為雷奈克之所以能發明第一個聽診器,取決于哪些條件?
2、同桌討論。
3、全班交流。
從“整日思索”體會他對人類健康的關注和對醫學事業的強烈責任感。
指導朗讀他的有關想法。
游戲觸動靈感。從“緩步”說明他連走路都在考慮問題。
指導朗讀“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體會他的興奮和激動的心情。
從“又發現、改成、做成”等詞語體會他在實踐中善于發現,勇于探索、不斷進取的開拓精神。
4、相機指導朗讀。
三、開拓視野,閱讀故事。
指名介紹學生搜集來的有關科學家的發明的故事。
四、作業:完成練習冊。
板書:
(雷奈克) 勤于思考。
勇于實踐。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設計(熱門16篇)篇三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書寫。
2、通過初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掛圖、插圖、投影片、詞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提出問題。
1、你們聽說過聽診器嗎?誰能說說它的樣子和作用。
3、讀了課題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聽課文錄音朗讀。
2、學生自由讀課文,進行自學。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
(2)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想想它們在句中的意思,并標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2)指名讀,重點讀準翹舌音、后鼻音。
(3)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
(4)分自然段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三、質疑問難,指導朗讀。
1、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2、指導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3、小結。
四、學習生字。
1、讀生字,分析字形。
2、學生描紅,教師巡視。
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地朗誦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懂得任何發明創造都來自于實踐的道理,從而培養學生從小愛觀察、肯動腦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通過誦讀感悟,知道任何發明創造都來源于實踐的道理。
教學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錄音磁帶;實物。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復習鞏固。
聽診器肺結核思索緊貼沿著木棍。
分析效果巴黎胸腔湊近蹺蹺。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2、小組討論。
3、反饋、交流、指導朗讀。
(1)出示句子:有沒有辦法及早發現人體內的這些變化呢?他整日思考著。
整日思索是什么意思?
雷奈克醫生為什么要“整日思索”?
練習朗讀,突出“整日思索”。
(2)通過木板,在另一頭能清楚地聽到劃木頭的聲音!
應讀出怎樣的語氣?
練習朗讀。
(3)他把小木棍的一頭靠著病人的胸腔,另一頭湊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
去掉句中的“啊”,讀一讀,有什么不同?
比較朗讀,體會驚喜激動的心情。
練習朗讀,突出驚喜激動之情。
(4)以后,雷奈克又發現空心木管聽診效果更好。
“又發現”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又發現”說明什么?
練習朗讀,突出“又發現”。
5、同桌練習。
二、總結課文。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3、小結。
4、學了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作業設計:
收集中外發明家搞創造發明的小故事,講給同學聽。
板書設計:
整日思索。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設計(熱門16篇)篇四
自學、感悟雷奈克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結合課文內容,體會表現雷奈克內心感受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自主、合作性學習,體會表現雷奈克內心感受變化的內容,并且明白任何一個科學家的發明都是不容易的,要學習雷奈克的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具準備:
教學圖片、語段卡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知識趣味入新課。
雷奈克讀準名字。
(導入新課方法很多,但最佳方法要既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又要與新課內容密切相關。本課導入運用了趣味題競賽的方法,既有趣又有挑戰性。)。
二、抓住課題想問題。
(“學貴有疑”,學生在上課伊始就處于問題情境中,激發了學生心中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愿望。)。
三、自讀課文解初問。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讀暢。
同桌互讀,相互指正。
指名串讀,全班交流,說長論短。
(讓學生充分地閱讀課文、熟悉教材,這是因為學生反復讀書之后就有表達的愿望,這時的感受才是最真切、最自然的。因此學生在評讀讀書情況時才會暢所欲言。)。
出示生字詞:
聽診器思索。
緊貼。
肺結核分析。
沿著。
木棍。
改成。
喇叭狀。
效果。
要求:
(1)學生讀詞。
(2)根據課文內容,用橫排或豎排的幾個詞語說一段話。
(將識字教學和聽說讀寫的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學生邊識字邊進行說話的練習,一方面可以加深對生字新詞的理解,另外,還能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并且訓練學生說話的條理性,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
交流學生針對課題提出的問題。
學生讀課文后找到一句話:他把小木棍改成了空心木管,兩端做成喇叭狀,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補充資料:因為這種聽診器樣子像笛子,所以被稱為“醫生的笛子”。
(2)雷奈克為什么要發明聽診器?(結合課文第一自然段說說)。
(3)雷奈克是怎樣發明聽診器的?(可以默讀全文說一說)。
第二課時。
一、自主讀課文,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讀書方式,體會雷奈克的內心感受。
(課標中說“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學習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看到許多病人痛苦地死去,心里十分難過。”
(1)從“難過”一詞你讀懂了什么?
(2)(可以補充資料:他的叔叔居洛木在雷奈克遠行時,這樣告訴他:“我的孩子,醫師這個職業就像鎖鏈一樣,只要搭在了我們身上,我們日夜都不能把它卸下來!”)。
(3)朗讀這一句話。
“他想:一個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內臟運動就會出現異常。有沒有辦法及早發現人體內的這些變化呢?他整日思索著。”
(1)“思索”是什么意思?
(2)“整日思索”呢?
(3)雷奈克醫生為什么要“整日思索”呢?
“他高興極了,……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
(1)讀到“他高興極了”,你們想說什么?
(2)讀到“啊!”,你們想說什么?
(3)讀到“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還想說什么?
(這篇課文有出色的心理描寫,一開始寫雷奈克因為許多病人痛苦地死去而十分難過,這是他發明聽診器的動力。后來雷奈克從兩個玩蹺蹺板的男孩子身上受到啟發,第一個聽診器發明成功了,從“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兩個感嘆號和極其簡短的句子,將雷奈克醫生不可名狀的喜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學習方式學習。如:可以補充資料,可以發揮想象,可以感情朗讀)。
二、3年之后,雷奈克寫了《論間接聽診法》一書,介紹了聽診器的發明,描述了聽診時所發現的各種不同聲響,尤其是有關肺部疾患的內容更為豐富。由于聽診器的發明,使得雷奈克能診斷出許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后人尊為“胸腔醫學之父”。雷奈克醫生死于1826年,年僅45歲。他的遺囑中有這樣一項內容:“將我的醫學書籍和論文都贈給我的外甥梅希笛克,還有手表和戒指;這些都是不重要的。值得永存的是,我把我所制造的第一個聽診器留給了他,這才是我贈與他的最珍貴的遺產。”
三、雷奈克的聽診器后來經過奧地利人斯科達的改進,變成非常好用的雙耳聽診器,今天已普遍用于世界各地。但雷奈克的發明卻影響了后來的醫學發展,幾乎每位醫生都受益于他。
學生說說知道的新型聽診器或想象中的聽診器。如有電子聽診器、旋轉聽診器等等。
四、你們讀了這篇課文后,有什么要對大家說的嗎?
(引導學生體會作為一個科學家應該具有那種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永不滿足的精神。)。
五、讀讀背背:
科學的唯一目的是減輕人類生存的苦難,科學家應為大多數人著想。
——伽利略。
科學就是不斷地認識,不僅是發現,而且是發明。
——魯巴金。
板書:
讓雷奈克留在學生的腦海里。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自己學習語文的經歷,會發現有些課文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腦海里。偉大的英雄,高尚的普通人,美麗的山川,還有智慧的故事、深刻的寓言,都慢慢“滲進”我們的血液,不知不覺地影響著我們的思維、工作、做人,成為一生中的財富。由此可見,語文不僅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傳承文明、文化,傳遞民族和人類精神的火炬。
情感性是語文學科的個性。文中的雷奈克對病人的“情”,對科學探索的“情”深深地打動著每一個學生。因此師生學習的重點應該放在體會雷奈克在發明聽診器過程中的內心情感的變化。
組織學生自主、合作地閱讀重點句段,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的過程中,能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熏陶,獲得了思想啟迪。
在學生情感的空白處適時由老師或學生,給文本以補充,從而豐富了、活化了課文,激發了情感的共鳴。
因此從學生的成長過程來說,是潛能的開發、精神的喚醒、內心的敞亮、獨特性的彰顯與主體性的弘揚;從師生共同活動的角度來說,是經驗的共享、視界的融合與靈魂的感召。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設計(熱門16篇)篇五
1.自學、感悟雷奈克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結合課文內容,體會表現雷奈克內心感受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自主、合作性學習,體會表現雷奈克內心感受變化的內容,并且明白任何一個科學家的發明都是不容易的,要學習雷奈克的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具準備:教學圖片、語段卡片。
課時安排:兩課時。
一、知識趣味入新課。
雷奈克讀準名字。
(導入新課方法很多,但最佳方法要既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又要與新課內容密切相關。本課導入運用了趣味題競賽的方法,既有趣又有挑戰性。)。
二、抓住課題想問題。
(“學貴有疑”,學生在上課伊始就處于問題情境中,激發了學生心中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愿望。)。
三、自讀課文解初問。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讀暢。
2、同桌互讀,相互指正。
3、指名串讀,全班交流,說長論短。
(讓學生充分地閱讀課文、熟悉教材,這是因為學生反復讀書之后就有表達的愿望,這時的感受才是最真切、最自然的。因此學生在評讀讀書情況時才會暢所欲言。)。
4、出示生字詞:
聽診器思索緊貼。
肺結核分析沿著。
木棍改成喇叭狀效果。
要求:(1)學生讀詞。
(2)根據課文內容,用橫排或豎排的幾個詞語說一段話。
(將識字教學和聽說讀寫的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學生邊識字邊進行說話的練習,一方面可以加深對生字新詞的理解,另外,還能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并且訓練學生說話的條理性,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
5、交流學生針對課題提出的問題。
學生讀課文后找到一句話:他把小木棍改成了空心木管,兩端做成喇叭狀,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補充資料:因為這種聽診器樣子像笛子,所以被稱為“醫生的笛子”。
(2)雷奈克為什么要發明聽診器?(結合課文第一自然段說說)。
(3)雷奈克是怎樣發明聽診器的?(可以默讀全文說一說)。
第二課時。
一、自主讀課文,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讀書方式,體會雷奈克的內心感受。
(課標中說“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學習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a.“看到許多病人痛苦地死去,心里十分難過。”
(1)從“難過”一詞你讀懂了什么?
(2)(可以補充資料:他的叔叔居洛木在雷奈克遠行時,這樣告訴他:“我的孩子,醫師這個職業就像鎖鏈一樣,只要搭在了我們身上,我們日夜都不能把它卸下來!”)。
(3)朗讀這一句話。
b.“他想:一個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內臟運動就會出現異常。有沒有辦法及早發現人體內的這些變化呢?他整日思索著。”
(1)“思索”是什么意思?
(2)“整日思索”呢?
(3)雷奈克醫生為什么要“整日思索”呢?
c.“他高興極了,……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
(1)讀到“他高興極了”,你們想說什么?
(2)讀到“啊!”,你們想說什么?
(3)讀到“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還想說什么?
(這篇課文有出色的心理描寫,一開始寫雷奈克因為許多病人痛苦地死去而十分難過,這是他發明聽診器的動力。后來雷奈克從兩個玩蹺蹺板的男孩子身上受到啟發,第一個聽診器發明成功了,從“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兩個感嘆號和極其簡短的句子,將雷奈克醫生不可名狀的喜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學習方式學習。如:可以補充資料,可以發揮想象,可以感情朗讀)。
二、3年之后,雷奈克寫了《論間接聽診法》一書,介紹了聽診器的發明,描述了聽診時所發現的各種不同聲響,尤其是有關肺部疾患的內容更為豐富。由于聽診器的發明,使得雷奈克能診斷出許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后人尊為“胸腔醫學之父”。雷奈克醫生死于1826年,年僅45歲。他的遺囑中有這樣一項內容:“將我的醫學書籍和論文都贈給我的外甥梅希笛克,還有手表和戒指;這些都是不重要的。值得永存的是,我把我所制造的第一個聽診器留給了他,這才是我贈與他的最珍貴的遺產。”
三、雷奈克的聽診器后來經過奧地利人斯科達的改進,變成非常好用的雙耳聽診器,今天已普遍用于世界各地。但雷奈克的發明卻影響了后來的醫學發展,幾乎每位醫生都受益于他。
學生說說知道的新型聽診器或想象中的聽診器。如有電子聽診器、旋轉聽診器等等。
四、你們讀了這篇課文后,有什么要對大家說的嗎?
(引導學生體會作為一個科學家應該具有那種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永不滿足的精神。)。
五、讀讀背背:
科學的唯一目的是減輕人類生存的苦難,科學家應為大多數人著想。
——伽利略。
科學就是不斷地認識,不僅是發現,而且是發明。
——魯巴金。
板書:
讓雷奈克留在學生的腦海里。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自己學習語文的經歷,會發現有些課文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腦海里。偉大的英雄,高尚的普通人,美麗的山川,還有智慧的故事、深刻的寓言,都慢慢“滲進”我們的血液,不知不覺地影響著我們的思維、工作、做人,成為一生中的財富。由此可見,語文不僅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傳承文明、文化,傳遞民族和人類精神的火炬。
情感性是語文學科的個性。文中的雷奈克對病人的“情”,對科學探索的“情”深深地打動著每一個學生。因此師生學習的重點應該放在體會雷奈克在發明聽診器過程中的內心情感的變化。
組織學生自主、合作地閱讀重點句段,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的過程中,能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熏陶,獲得了思想啟迪。
在學生情感的空白處適時由老師或學生,給文本以補充,從而豐富了、活化了課文,激發了情感的共鳴。
因此從學生的成長過程來說,是潛能的開發、精神的喚醒、內心的敞亮、獨特性的彰顯與主體性的弘揚;從師生共同活動的角度來說,是經驗的共享、視界的融合與靈魂的感召。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設計(熱門16篇)篇六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10個生字,要求會寫,其余的只認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4.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從小善于觀察、勤于思考,長大為人類造福的志趣。
教學重難點:
1.了解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
2.讓學生懂得發明創造都是來源于實踐的道理,養成愛觀察,肯動腦筋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掛圖聽診器。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自學生字,理解生詞意思。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提出問題。
1.同學們,你們見過聽診器嗎?誰能說說它的樣子和作用?(出示聽診器)。
2.你們想知道“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什么樣子的嗎?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題目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板書題目)。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聽課文朗讀錄音。
2.學生自讀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
(2)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想想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并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檢查教學效果。
(1)出示詞語朗讀。
(2)解釋詞義。
(3)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回答以上問題。
三.質疑問難,指導朗讀。
1.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2.指導朗讀。
3.小結:這節課,同學們通過自學,不僅讀準了生字、詞語的讀音,而且課文也讀得準確、流利了。下節課我們還要進一步學習,還要讀懂課文。
四.作業描紅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鞏固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了解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
教學步驟:
一.聽寫詞語,復習鞏固。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畫出有關句子)。
2.小組討論。
3.反饋、交流,指導朗讀。
出示句子:有沒有辦法及早發現人體內的變化呢?他整日思索著。
(1)“整日思索”是什么意思?
(2)雷奈克醫生為什么要“整日思索”呢?
(3)練習朗讀,突出“整日思索”。
出示句子:通過木板,在另一頭清楚地聽到劃木頭的聲音!
(1)這句話后面的感嘆句讀的時候應讀出怎樣的額語氣?
(2)練習朗讀,突出“!”。
出示句子: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
(1)去掉句子中的“啊!”讓學生談一談,比較一下,句子意思有什么變化?
(2)讓學生通過比較朗讀,體會到“啊!”表達了雷奈克醫生驚喜、激動的心情。
(3)聯系朗讀,讀好“啊!”突出驚喜、激動之情。
出示句子:以后,雷奈克又發現空心木管聽診器效果更好。
(1)“又發現”的“又”是什么意思?(再一次,不止一次)。
(2)“又發現”說明什么?
(3)練習朗讀,突出“又發現”。
(板書:整日思考,清楚地聽到,都聽到了,又發現)。
三.總結課文。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概括主要內容)。
2.看圖上“聽診器”,與現在的“聽診器”相比,有哪些異同?
3.教師小結。
4.同學們,你們讀了這個故事之后,有什么想法呢?
(聯系實際談談,體會雷奈克醫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完成練習冊。
整日思索。
清楚地聽到善于觀察。
都聽到了勤于思考。
又發現。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設計(熱門16篇)篇七
本次公開教學,我執教《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一課。本課是一篇科學故事,講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誕生的經過,文中寫了一名叫雷奈克的醫生從一次偶然的發現中受到啟發,通過反復的試驗,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善于觀察,肯動腦筋,就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的道理。
備課之初,我反復思考了以下問題:
一、結合學段特點,結合文本內容,該怎樣定位教學目標。特別是針對學案,怎樣使目標具有可操作性。
二、怎樣把課文轉化成恰當的問題,讓學生在導學案的指引下能順利地學習課文,從獨學與互學中發展思維,形成能力。其實,這也是我們公開教學最側重的兩點。
在反復推敲以后,我確定了教學的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默讀課文,說說雷奈克醫生發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經過。懂得任何發明創造都離不開觀察和實踐。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環節設計。“學情調查”主要反饋字詞掌握情況。培養學生圍繞課題質疑的能力,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期待。“質疑探究”著重從重點詞、關鍵句入手,通過讀讀、畫畫、說說等方式,了解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原因及經過。“達標檢測”緊扣目標(說說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落實語言文字的遷移與運用的訓練。“拓展延伸”則讓學生在習得讀書方法的基礎上,進行課外閱讀,落實“多讀書,少習題”的語文教學觀。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感覺有扎扎實實、一板一眼的地方,但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比如:教學情境的創設、字詞反饋的落實、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指導(特別是啟發學生的思維)、語言文字訓練的落實等都落到了實處。但是,最讓人感覺失落的是小組活動的組織與展示。小組長不會組織,真正遇到閱讀方面的問題也解決不了,導致匯報展示無效。不得已,老師又講得太多。
總之,本節課我感覺最大的欠缺是學生訓練不到位。正如評課老師所言“學生訓練到位,展示才精彩”。所以,今后很長一段時間要做好學生的引導與訓練,讓學生能真正在課堂上唱主角。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設計(熱門16篇)篇八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 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書寫。
2.通過初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掛圖、插圖、投影片、詞卡。
一、導入新課,提出問題
1、你們聽說過聽診器嗎?誰能說說它的樣子和作用。
2、你們想知道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什么樣兒的嗎?
板書課題13、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3、讀了課題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聽課文錄音朗讀
2、學生自由讀課文,進行自學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
(2)、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想想它們在句中的意思,并標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默讀課文,邊讀邊想: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誰發明的?它是什么樣子?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2)指名讀,重點讀準翹舌音、后鼻音
(3)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
(4)分自然段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5)交流“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誰發明的?它是什么樣子?
三、質疑問難,指導朗讀
1、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2、指導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3、小結
四、學習生字
1、讀生字,分析字形。
2、學生描紅,教師巡視。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誦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懂得任何發明創造都來自于實踐的道理,從而培養學生從小愛觀察、肯動腦的良好習慣。
通過誦讀感悟,知道任何發明創造都來源于實踐的道理。
掛圖;生字卡片;錄音磁帶;實物
一、聽寫詞語,復習鞏固
聽診器 肺結核 思索 緊貼 沿著 木棍
分析 效果 巴黎 胸腔 湊近 蹺蹺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思考: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怎樣發明出來的?,畫出相關句子。
2、小組討論
3、反饋、交流、指導朗讀。
(1)出示句子:有沒有辦法及早發現人體內的這些變化呢?他整日思考著。
整日思索是什么意思?
雷奈克醫生為什么要“整日思索”?
練習朗讀,突出“整日思索”。
(2)通過木板,在另一頭能清楚地聽到劃木頭的聲音!
應讀出怎樣的語氣?
練習朗讀
(3)他把小木棍的一頭靠著病人的胸腔,另一頭湊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
去掉句中的“啊”,讀一讀,有什么不同?
比較朗讀,體會驚喜激動的心情。
練習朗讀,突出驚喜激動之情。
(4)以后,雷奈克又發現空心木管聽診效果更好。
“又發現”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又發現”說明什么?
練習朗讀,突出“又發現”。
4、復述發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經過。
5、同桌練習
二、.總結課文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雷奈克醫生發明的“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與現在的聽診器有什么不一樣?
3、小結
4、學了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收集中外發明家搞創造發明的小故事,講給同學聽。
13、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整日思索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設計(熱門16篇)篇九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假如……就……”、“果然”造句。
3、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懂得任何發明發明都來自于實踐的道理,從而培養學生從小愛觀察、肯動腦的良好習慣。
1、弄清聽診器發明的過程。
2、通過誦讀感悟,知道任何發明發明都來源于實踐的道理。
掛圖;實物。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你認為雷奈克之所以能發明第一個聽診器,取決于哪些條件?
2、同桌討論。
3、全班交流。
從“整日思索”體會他對人類健康的關注和對醫學事業的強烈責任感。
指導朗讀他的有關想法。
游戲震動靈感。從“緩步”說明他連走路都在考慮問題。
指導朗讀“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體會他的興奮和激動的心情。
從“又發現、改成、做成”等詞語體會他在實踐中善于發現,勇于探索、不時進取的開拓精神。
4、相機指導朗讀。
指名介紹學生搜集來的有關科學家的發明的故事。
板書:
(雷奈克)勤于考慮。
勇于實踐。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設計(熱門16篇)篇十
教學中,主要采取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揭示課題后,讓學生圍繞著課題質疑: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誰發明的?發明的過程是怎樣的?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帶著這一系列問題來學習課文,學生學得頗有興致。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本文轉載;id=3766。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設計(熱門16篇)篇十一
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課堂策略,能較好地在語文教學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想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過程,教師只能 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引領學生反復讀書,感受閱讀課文時所帶來的情感體驗,帶領學生和作者一起感受發現的過程。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默讀課文,復述雷奈克醫生發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經過。
4、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從小善于觀察,勤于思考,長大為人類造福的志趣。
弄清聽診器發明的過程。
通過誦讀感悟,知道任何發明創造都來源于實踐的道理。
圖片、幻燈片。
兩課時。
課前先學:了解關于聽診器的知識
1、 出示實物:聽診器。并板書:聽診器。領讀聽診(zhen)器(qi)。小朋友,你們見過聽診器嗎?在什么地方看見過?師補充講解:聽診器又稱聽 筒,醫生靠它從人的體表聽取體內的聲音來檢查胸部和腹部的情況。
(學生紛紛提問題:(1)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什么樣子?(2)是誰發明的?(3)他是怎樣發明的?)
3、讓我們認真讀讀課文,弄懂大家剛才提出的一些問題。
(這一環節,以實物揭題,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聽診器的了解,喚起學生對聽診器的感性認識,明白它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能為學習后文作鋪墊。然后再以實物質疑,學生自然會對誰發明了聽診器、聽診器的發明過程等產生好奇,從而激發了學生深入學習課文的興趣。)
1、帶著問題自學課文。出示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詞語意思。
(2)把課文讀順,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努力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詞語:異常思索緩步沿著分析木棍研究效果聽診器肺結核克服形狀
(2)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說說自己理解的詞語的意思或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其余仔細聽聽與老師一起糾錯。
注意:臟是多音字 診、棍是前鼻音
(5)四人小組練讀,說說每一小節的意思。再交流。
(6)共同解決上面提出的問題。
3、朗讀全文。做到正確、流利。
(這一環節從整體入手,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文,目的比較明確,能提高讀書的效率。同時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可以讓學生明白,只要認真讀書,就一定能解決問題,既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又增強學習的信心。)
1、出示生字,認讀生字。
2、分析字形,指名說說容易寫錯的地方。
3、限時默記生字。
4、指導寫好膠、析、沿。
5、學生用鋼筆描紅。
(限時學習、限時記憶能提高學習的效率。在此一環節的教學中安排學生限時記字,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也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課內作業:
1、抄寫詞語。(三遍)
2、比一比,再組詞。
壯( ) 析( ) 校( ) 珍( )
狀( ) 聽( ) 效( ) 診( )
3、寫出帶有下列偏旁的字。
木: ( ) 讠:( ) 月:( ) 氵:( )
課外作業: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1、聽寫詞語。(思索 木棍 分析 效果 形狀 肺結核)
2、寫出帶下列偏旁的字。
木( ) 讠( ) 月( ) 氵( )
3、說說課文講了個什么故事?
1、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什么樣的?看看圖片,讀讀課文,找出有關的句子說說。
2、雷奈克發明這樣的一個聽診器的原因是什么呢?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1)心里難過能讓你感受到雷奈克是個怎樣的醫生?(盡職)
(2)出示:一個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內臟運動就會出現異常。有沒有辦法及早發現人體內的這些變化呢?他整日思索著。
整日思索什么意思?
他整日思索什么呢?(有沒有辦法及早發現人體內的這些變化呢?)
為什么要整日思索這個問題,而不是別的問題?(一個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內臟運動就會出現異常。)(了解如果就的用法)
雷奈克為什么要整日思索?
(3)指導朗讀,突出整日思索。
(此環節中,抓住重點詞為生發點,讓學生環環相扣地推理,領會了上下文之間的聯系,既培養了思維能力,又進行了說話訓練,收到了一石二鳥之功效。)
3、雷奈克是怎樣發明第一個聽診器的呢?
(1)學生自由朗讀第二段,了解發現的經過,用自己的話說說。
(2)指名說說,其余補充。
(3)四人小組來演一演事情的經過,想象一下雷奈克當時會說什么,做什么,又會想到什么?請表演雷奈克的同學在表演中通過自言自語的方式表現出來。
(4)指名表演,在表演過程中請同學們一起做導演幫助演員說戲。
a、緩步與整日思索相照應要表現出來。
b、雷奈克被吸引是因為孩子們的貼、劃的動作要表現出來。
c、孩子們為什么要這么做呢?雷奈克做了猜測:通過木版,在另一頭能清楚地聽到劃木頭的聲音。并且親自做了實驗。這里要將想到的和動作表現出來。
d、果然是什么意思?(事實與猜想的一樣)
e、正因為如此,才會有高興極了、馬上體現雷奈克的迫不及待,應該表現出來。
f、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指導表演出來。
去掉句中的啊,讀一讀,有什么不同?
比較朗讀,體會驚喜激動的心情。
(5)四人小組再演一次。
(體 驗是少年兒童通過親身經歷和實踐活動獲得真實感受的過程,本環節在設計上通過表演、朗讀等游戲活動,使學生能體驗當時的情景,對聽診器的可行性有 了感受,也對雷奈克的高興有了感悟。再引讀想象,則加深了對雷奈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勤于實踐,致力于醫學研究精神的體會。)
4、朗讀第自然段。
5、從孩子司空見慣的游戲中,雷奈克能夠受到啟示,解決醫療難題,從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只要做有心人,細致觀察生活,肯動腦筋,便會有所發現。)
6、但是,雷奈克并沒有就此滿足,還在不斷研究、不斷改進。齊讀第四自然段。
又發現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又發現說明什么?
師總結:第一個聽診器的發明正是雷奈克對醫學事業不懈追求的表現。
1、造句。
(1)、如果就
(2)、果然
2、復述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并完成填空。
( )( )( )( )
3、寫一篇小作文,簡單介紹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
學生練寫,再交流。
(這一環節中作業的設計有基礎,有深層,有書面,有口頭,形式多樣,能從聽、說、讀、寫諸方面考慮,達到鞏固、拓展知識的目的。)
4、背誦古詩〈江畔獨步尋花〉
1、雷奈克醫生發明的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與現在的聽診器有什么不一樣?
2、學了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任何發明創造都離不開觀察和實踐,我們應該從小養成愛觀察、肯動腦的習慣。)
3、收集中外發明家搞創造發明的小故事,講給同學聽。
板書設計:
13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思索啟示發現做成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設計(熱門16篇)篇十二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書寫。
2.通過初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掛圖、插圖、投影片、詞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提出問題。
1、你們聽說過聽診器嗎?誰能說說它的樣子和作用。
3、讀了課題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聽課文錄音朗讀。
2、學生自由讀課文,進行自學。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
(2)、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想想它們在句中的意思,并標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2)指名讀,重點讀準翹舌音、后鼻音。
(3)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
(4)分自然段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三、質疑問難,指導朗讀。
1、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2、指導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3、小結。
四、學習生字。
1、讀生字,分析字形。
2、學生描紅,教師巡視。
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地朗誦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懂得任何發明創造都來自于實踐的道理,從而培養學生從小愛觀察、肯動腦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通過誦讀感悟,知道任何發明創造都來源于實踐的道理。
教學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錄音磁帶;實物。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復習鞏固。
聽診器肺結核思索緊貼沿著木棍。
分析效果巴黎胸腔湊近蹺蹺。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2、小組討論。
3、反饋、交流、指導朗讀。
(1)出示句子:有沒有辦法及早發現人體內的這些變化呢?他整日思考著。
整日思索是什么意思?
雷奈克醫生為什么要“整日思索”?
練習朗讀,突出“整日思索”。
(2)通過木板,在另一頭能清楚地聽到劃木頭的聲音!
應讀出怎樣的語氣?
練習朗讀。
(3)他把小木棍的一頭靠著病人的胸腔,另一頭湊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
去掉句中的“啊”,讀一讀,有什么不同?
比較朗讀,體會驚喜激動的心情。
練習朗讀,突出驚喜激動之情。
(4)以后,雷奈克又發現空心木管聽診效果更好。
“又發現”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又發現”說明什么?
練習朗讀,突出“又發現”。
5、同桌練習。
二、總結課文。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3、小結。
4、學了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作業?設計:
收集中外發明家搞創造發明的小故事,講給同學聽。
板書設計?:
整日思索。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設計(熱門16篇)篇十三
1.能通過學習課文感悟雷奈克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結合課文內容,體會表現雷奈克內心感受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
(一)、 知識趣味入新課
2、 引出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誰發明的。老師寫課題。
雷奈克 讀準名字
(導入新課方法很多,但最佳方法要既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又要與新課內容密切相關。本課導入運用了趣味題競賽的方法,既有趣又有挑戰性。)
(二)、 抓住課題想問題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要發明聽診器?雷奈克是怎樣發明的?
(“學貴有疑”,學生在上課伊始就處于問題情境中,激發了學生心中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愿望。)
1、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讀暢。
2、 同桌互讀,相互指正。
3、 指名串讀,全班交流,說長論短。
(讓學生充分地閱讀課文、熟悉教材,這是因為學生反復讀書之后就有表達的愿望,這時的感受才是最真切、最自然的。因此學生在評讀讀書情況時才會暢所欲言。)
4、 出示生字詞:
聽診器 思索 緊貼
肺結核 分析 沿著
木棍 改成 喇叭狀 效果
要求:(1)學生讀詞
(2)根據課文內容,用橫排或豎排的幾個詞語說一段話。
(將識字教學和聽說讀寫的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學生邊識字邊進行說話的練習,一方面可以加深對生字新詞的理解,另外,還能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并且訓練學生說話的條理性,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
5、 交流學生針對課題提出的問題。
(1)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讀課文后找到一句話:他把小木棍改成了空心木管,兩端做成喇叭狀,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補充資料: 因為這種聽診器樣子像笛子,所以被稱為“醫生的笛子”。
(2)雷奈克為什么要發明聽診器?(結合課文第一自然段說說)
(3)雷奈克是怎樣發明聽診器的?(可以默讀全文說一說)
第二課時
一、 自主讀課文,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讀書方式,體會雷奈克的內心感受。
(課標中說“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學習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a.“看到許多病人痛苦地死去,心里十分難過。”
(1)從“難過”一詞你讀懂了什么?
(2)(可以補充資料:他的叔叔居洛木在雷奈克遠行時,這樣告訴他:“我的孩子,醫師這個職業就像鎖鏈一樣,只要搭在了我們身上,我們日夜都不能把它卸下來!”)
(3)朗讀這一句話。
b.“他想:一個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內臟運動就會出現異常。有沒有辦法及早發現人體內的這些變化呢?他整日思索著。”
(1)“思索”是什么意思?
(2)“整日思索”呢?
(3)雷奈克醫生為什么要“整日思索”呢?
c.“他高興極了,……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
(1) 讀到“他高興極了”,你們想說什么?
(2) 讀到“啊!”,你們想說什么?
(3) 讀到“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還想說什么?
(這篇課文有出色的心理描寫,一開始寫雷奈克因為許多病人痛苦地死去而十分難過,這是他發明聽診器的動力。后來雷奈克從兩個玩蹺蹺板的男孩子身上受到啟發,第一個聽診器發明成功了,從“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兩個感嘆號和極其簡短的句子,將雷奈克醫生不可名狀的喜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學習方式學習。如:可以補充資料,可以發揮想象,可以感情朗讀)
二、3年之后,雷奈克寫了《論間接聽診法》一書,介紹了聽診器的發明,描述了聽診時所發現的各種不同聲響,尤其是有關肺部疾患的內容更為豐富。由于聽診器的發明,使得雷奈克能診斷出許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后人尊為“胸腔醫學之父”。雷奈克醫生死于1826年,年僅閱讀全文(18)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設計(熱門16篇)篇十四
這是一篇記敘文,課文講述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誕生的經過,是一篇科學故事。文中寫了一名叫雷奈克的醫生一次偶然的發現,從中受到啟發,通過反復實驗,發明了世界上地一個聽診器。告訴我們只要平時善于觀察,肯動腦筋,就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的道理。課文的語言平實、淺顯、流暢,從雷奈克醫生在生活中發現難題,萌發解決難題的構想,到偶然的發現,最后通過反復的試驗終于獲得成果,敘述得有條有理、層次清晰。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任何發明創造都離不開觀察和實踐,我們應該從小養成愛觀察、肯動腦的習慣。
教學重點是通過誦讀感悟,知道任何發明創造都來源于實踐的道理。
這篇課文分兩課時完成。在第一課時中,我重點讓學生讀熟了課文,掃除了文字障礙,認識了現在的聽診器,為在第二課時中分析課文打好了基礎。上課開始,在復習完上節課所學知識后,我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什么樣的?因為課文已經熟練,所以學生很快就在最后一自然段中找到了。通過找學生讀,老師畫,學生很快就掌握了聽診器的樣子。然后我又讓學生用講故事的形式自學雷奈克醫生發明這種聽診器的過程,學生的興致大增,同位之間進行得很熱烈。這其中,我又穿插講解了“果然”的意思,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實例造句,學生理解的還不錯。接著我又讓學生假設自己就是雷奈克醫生,把筆記簿卷起來聽“病人的內臟”的聲音,借此讓學生體會雷奈克當時的心情。學生的感情很快進入文本,讀得很有感情。最后我讓學生思考雷奈克為什么這么興奮?繼而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學習。通過講解肺結核的危害,學生了解了病人的痛苦,也理解了雷奈克為什么要發明聽診器的原因。通過分析,學生知道了雷奈克醫生是一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實踐的人。第一個聽診器,多么讓人自豪,雷奈克,多么令人敬佩。最后,我又適當的進行了拓展:你還知道哪些科學家的發明故事,學生們眾說紛紜,有愛迪生的,魯班的,畢昇的等等。
整篇課文的學習進行得很順利,但我覺得在指導朗讀上還不夠,還需要多練習。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設計(熱門16篇)篇十五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書寫。
2、通過初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掛圖、插圖、投影片、詞卡。
1、你們聽說過聽診器嗎?誰能說說它的樣子和作用。
3、讀了課題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1、聽課文錄音朗讀。
2、學生自由讀課文,進行自學。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
(2)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想想它們在句中的意思,并標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2)指名讀,重點讀準翹舌音、后鼻音。
(3)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
(4)分自然段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1、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2、指導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3、小結。
1、讀生字,分析字形。
2、學生描紅,教師巡視。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地朗誦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懂得任何發明創造都來自于實踐的道理,從而培養學生從小愛觀察、肯動腦的良好習慣。
通過誦讀感悟,知道任何發明創造都來源于實踐的道理。
掛圖;生字卡片;錄音磁帶;實物。
聽診器肺結核思索緊貼沿著木棍。
分析效果巴黎胸腔湊近蹺蹺。
2、小組討論。
3、反饋、交流、指導朗讀。
(1)出示句子:有沒有辦法及早發現人體內的這些變化呢?他整日思考著。
整日思索是什么意思?
雷奈克醫生為什么要“整日思索”?
練習朗讀,突出“整日思索”。
(2)通過木板,在另一頭能清楚地聽到劃木頭的聲音!
應讀出怎樣的語氣?
練習朗讀。
(3)他把小木棍的一頭靠著病人的胸腔,另一頭湊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
去掉句中的“啊”,讀一讀,有什么不同?
比較朗讀,體會驚喜激動的心情。
練習朗讀,突出驚喜激動之情。
(4)以后,雷奈克又發現空心木管聽診效果更好。
“又發現”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又發現”說明什么?
練習朗讀,突出“又發現”。
5、同桌練習。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3、小結。
4、學了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作業設計:
收集中外發明家搞創造發明的小故事,講給同學聽。
板書設計:
整日思索。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設計(熱門16篇)篇十六
雷奈克是一名醫生,是一名對工作極負責任的醫生,當他“看到許多病人痛苦的死去,心里十分難過。”為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他整日思索著。”
雷奈克是一名醫生,是一名愛觀察、肯動腦筋的醫生,當他看到孩子們在玩蹺蹺板,他親自實踐,并得到“聲音果然是沿著木板傳了過來”,進而發明了聽診器。
這些,正是孩子們閱讀這篇文章所需要的精神積淀,積淀這些高貴的品格,將讓影響孩子們一生并一生受益。為此,教學中,結合語言訓練,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自讀興趣。
首先板書課題,再讓孩子們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結合孩子們的回答板書:雷奈克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然后激趣:小朋友們,這篇課文的大意我們已經了解,我們可以不學了。如果學,還要學習什么?結合孩子們的討論交流,篩選一個主要問題:從雷奈克身上我們能夠學習到什么?為了進一步激發孩子自主閱讀的興趣,可以出示彩圖,讓孩子說說看到的雷奈克是什么樣子的,他的長相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他究竟有什么好學的呢?強化孩子潛心文本,用心思索的興趣。
二、默讀課文,圈劃批注。
三、匯報交流,朗讀感悟。
1節。
1、生匯報交流為什么值得自己學習。
2、感情朗讀加深感悟:
a、你難過嗎?為誰而難過?雷奈克為誰?為的是自己嗎?
b、讀讀1節,讀出雷奈克一心為病人著想的那顆心。(其余孩子專心傾聽:如果你就是雷奈克的病人,你會不會被這樣的讀打動。)。
2節。
1、生匯報交流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
2、感情朗讀加深感悟:
讀讀2節,告訴老師雷奈克受到啟發那一激動人心的時刻。結合讀引導感悟:
a、“緩步”是怎樣走?誰來表演一下。雷奈克為什么要“緩步”走?讀讀這句告訴老師當時情景。
b、想象:雷奈克試了試,聲音果然傳了過來,此時會怎樣說?再讀讀“雷奈克試了試……馬上跑回醫院。”
c、兩個感嘆號讀出了什么?再讀讀體會雷奈克高興的心情。
4節。
2、讀讀4節加深體會。
四、創設生活情境,遷移練說。
首先老師激發興趣,讓孩子們說話有交際目的:有一天,老師去了醫院,醫院有位白胡子醫生老爺爺問我:“嗨,這聽診器真管用。不知道當初是誰發明的?你能給他講講嗎?現在老師就是那位白胡子老爺爺,注意講的過程中,老爺爺可能有問題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