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材的特點以及教學環境的要求,合理分配教學資源。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一些教學工作計劃范文,其中包括了一些教學設計思路和教學策略,供您參考。
四時田園雜興教案(專業23篇)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正確讀寫“蠶桑、耘田”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兩首古詩。
3、在對比誦讀中,了解這兩首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把握這兩首詩之間的內在聯系。
4、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
2、引導學生品讀詩句,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品讀詩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把握這兩首詩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過程:
一、比較詩題,導入新課。
1、讀詩題,比較詩題,找相同點。
2、齊讀詩題,要求讀出節奏。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這兩首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奏。
2、檢查朗讀。
3、教師范讀,學生再讀古詩。
三、讀中想象,品悟詩情。
《鄉村四月》。
1、借助注釋讀古詩,想想詩歌的意思,看看你讀懂了什么。
2、匯報交流,教師小結。
3、品讀“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1)扣住“綠遍山原”、“白滿川”引導學生想象,指導朗讀。
(2)扣住“雨如煙”引導學生想象煙雨蒙蒙中的“綠遍山原白滿川”是怎樣的景象,指導朗讀。
(3)出示畫面,入境誦讀。
4、品讀“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1)扣住“閑人少”、“才了……又……”體會人們的忙碌。
(2)引導想象:這些勤勞的人們還會干些什么農活?
出示:“才了_______又_________”補充詩句。
5、教師小結:同學們,現在你就是詩人,這美麗的田園風光和勤勞忙碌的人們讓你感受到了濃郁的生活氣息,于是你情不自禁地贊嘆——(學生齊讀《鄉村四月》)。
1、過渡:鄉村四月閑人少,我們再來看看詩人范成大的筆下初夏時節人們又在忙些什么呢?默讀這首詩,邊讀邊想。
2、反饋交流。
3、品讀“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1)扣住“晝”、“夜”體會鄉村人忙碌辛苦的生活。
(2)融情入境,對話交流,指導個性化朗讀。
4、品讀“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1)引導想象,體會鄉村兒童的天真、勤勞、可愛。
(2)創設情境,師生對話,讀中深化理解。
師:我想問問這里的孩子,你為什么不去放風箏,非要學種瓜呢?(指導朗讀)。
(3)教師小結,學生齊讀“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四、對比誦讀,升華情感。
1、扣住“鄉村四月閑人少”,對比誦讀。
師引讀:“鄉村四月閑人少”——生接讀:“才了蠶桑又插田”
師引讀:“鄉村四月閑人少”——生接讀:“晝出耘田夜績麻”
師引讀:“鄉村四月閑人少“——生接讀:“也傍桑陰學種瓜”
2、升華情感。
(2)教師小結:是啊,農歷四月是農家耕種的時節,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忙中有對家庭的一份責任;這忙中有著鄉村人勤勞的品質,這忙中有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走進鄉村四月,對于翁卷來說,多了一份詩人對田園風光的熱愛與欣賞;對于范成大來說,更多了一份對熱愛勞動的兒童的贊揚。
五、拓展閱讀,積累古詩。
同學們,其實許多文人墨客都喜歡親近大自然,喜歡田園生活,我國古代田園詩人還有很多,孟浩然、王維、陶淵明、楊萬里……這些大詩人都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描寫田園生活的詩篇。老師課前也搜集了幾首有代表性的田園詩,我們一起來讀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詩詞歌賦更是其中的燦爛奇葩。同學們在課后可以多讀讀這些田園詩的名篇佳作。
板書設計:
[宋]翁卷[宋]范成大。
閑人少。
才……又……?晝?夜。
也?傍。
四時田園雜興教案(專業23篇)篇二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咱們班可真熱鬧,來了這么多聽課的老師。首先,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的到來。這么多的老師來我們班聽課,猜猜這是為什么?原來,老師們不知從哪聽說咱們四年級五班的同學特別優秀,課堂表現極其出色,回答問題干脆利落。今天,他們這是來一睹大家的風采來了。大家說,這是不是真的?咱們一會就證明給他們看!
今天的天氣這么好,上課之前,老師想帶大家去鄉村看看,大家愿意不愿意?
伴著愉快的音樂,我們出發吧!此刻,我們已經來到了鄉間小路上,瞧,這里的草多綠啊,還有這郁郁蔥蔥的樹,清澈見底的水,讓我們盡情的呼吸一口農村這新鮮自由的空氣吧!生活在這么美的地方,農村人每天都是怎么過的呀?讓我們繼續往下看。這是他們在插秧,除草,澆水,為了能有好收成,他們還得給莊稼施肥,捉蟲。農忙時節,農民們不顧烈日當頭,擦一把汗水繼續勞作,瞧,這位老農勞作時是多么認真!看完這些圖片,我們會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嘆:農村真美!農村人真勤勞!
幾百年前,我國的古代的詩人就把農村的點點滴滴寫在古詩里流傳了下來,今天,我們就來學其中的一首,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請同學們把課本打在109頁。現在伸出右手我們一起來寫課題。請齊讀課題。
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意思?雜興的興是個多音字,-------,雜興就是各種興致。四時指一年四季,合起來就是:一年四季田園中的各種興致。也就是詩人在四季田園生活中產生的各種感想。看,我們只要知道了各個詞語的意思,把這些詞語的意思連起來,就知道了一句話的意思。待會我們在理解詩意時也要用到這個好辦法。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理解再讀詩題。
這首詩的作者叫范成大,我們來了解一下他的'簡介。請哪位同學來讀讀?
剛才我們理解了古詩的題意,知道了作者的概況,老師把這個環節歸結為學古詩的第一步:解詩題,知作者。
出示供的讀音,解釋此處該讀供。詩中的生字大家掌握了嗎?檢查生字的讀法,范寫晝,強調尺的撇捺要舒展,要包住下面的旦字。
指名讀詩,示范讀詩,配樂讀詩。
現在我們通過初讀詩,讀準了字音,我把它歸結為,學習古詩的第二步:初讀詩,讀準音。
四、再讀詩,悟詩意古詩什么意思?請同學們再次讀詩,借助注釋或工具書理解不懂的詞語,并和同桌說說詩句的意思。合作學習,教師有效巡視。全班交流匯報。
師生合作:詩意古詩對對碰。
通過再讀古詩,我們知道了詩句的意思。我們把它歸結為學習古詩的第三步:再讀詩,悟詩意。
這些小孩真的學會種瓜了嗎?可見他們非常的天真。面對這樣天真可愛,勤勞懂事的孩子,詩人怎么能抑制住對他們的喜愛之情呢?他深情的感嘆:讀--------------我們細細的品讀每一句詩,感受到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贊美和喜愛。我把這個環節歸結為學詩的第四步:品讀詩,感詩情。
這樣學完這首詩,你會背誦了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背古詩,一邊體會詩的意境。
七、總結這節課用到的學詩的五步驟。其實,《四時田園雜興》并不是一首詩,而是一組詩,共60首,我們今天學的只是其中的一首。接下來,我們就用這五步讀詩法來學習另外一首。出示詩:讀,悟,感,背。
詩人觀察的角度不同,寫作的重點也不同。有寫勞動場面的,也有寫景物的。但無論從哪個角度寫,都表達出詩人當時的情感。下去后,用五步讀詩法,讀讀其他的田園詩。
解詩題,知作者。初讀詩,讀準音再讀詩,悟詩意品讀詩,感詩情背古詩,會意境。
四時田園雜興教案(專業23篇)篇三
1了解作者范成大極其田園詩與前朝的田園詩的異同。
2進一步了解朗讀詩歌的技巧,通過朗讀和語言的品位欣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3培養學生的古代詩歌的閱讀鑒賞的能力。
一導言。
詩歌是詩人生命的沖動,感情的傾訴。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詩詞是語言的精華。因而學習詩歌,要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詩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會更好地領悟詩歌。
二教授新課。
(一)材料交流。
1介紹作者: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中進士。淳熙十年因病辭歸,時年58歲。此后10年隱居石湖。
詩歌成就。
范成大是一個關心國事、勤于政務、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憂國恤民的一貫思想在其詩歌創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園詩概括地描繪了封建社會農村的廣闊生活,把《詩經·七月》以來的農事詩、陶潛以來的贊頌農村生活恬靜閑適的詩和唐代詩人的`一些反映階級壓迫的農家詞、山農謠一類作品結合在一起,成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2田園詩歌:中國古代詩歌流派。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容。代表人物有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農村和農民的生活作為自己的歌詠對象,在《四時田園雜興》中,不僅有描寫農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場景的內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寫了勞動的艱辛、勞動的歡樂,贊美了農村的勞動者;更有一些反映農民疾苦、揭露剝削的詩篇。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園詩人(僅描寫田園生活的恬淡閑適和優美的田園景象)。
3解題:〈〈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我們學習的兩首分別描寫農村的春天和晚春。
4詩歌體裁:近體詩中的七言絕句。
(二)詩歌朗誦。
1詩歌朗誦指導(節拍、語調、重音)。
2朗誦詩歌,體會詩歌的意境。
(三)整體感知詩歌的內容及蘊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詩歌描寫了農民勞動的情景。表現了人人愛勞動以及勞動充滿樂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詩歌一、二句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寫不懂如何耕織的童孫也在學種瓜,要表現什么呢?
明確:在農村,無論男女老幼,人人愛勞動,人人需要勞動。另外說明勞動像游戲一樣,雖然繁忙但充滿樂趣。
3詩歌的寫法(1)正面描寫勞動景象(2)語言清新自然,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
三練習:1小組朗讀背誦詩歌。
2默寫詩歌。
四小結:1文學常識。
2朗誦知識。
3詩歌的內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業。
1理解、背誦并默寫所學的詩歌。
2借助工具書或者網絡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園詩歌并與所學的詩歌加以比較。
四時田園雜興教案(專業23篇)篇四
備課人總第節教學時間:
1.感受田園勞動生活,體會人們生產勞作的辛苦。
2.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字。
3.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難點:感受田園勞動生活,體會人們生產勞作的辛苦。
關鍵: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課時:2課時。
一、激趣導入介紹作者。
2、介紹作者范成大。
二、初讀古詩相機識字。
1、老師范讀課文。
2、讓老師借助拼音小聲讀(邊讀邊圈畫生字)。
3、分小組學習生字(組內互相啟發,想出好的識記生字的方法)。
4、自學匯報,教師點撥。
績:注意讀音,理解字義,擴詞,用詞造句。
供:多音字。耘:注意讀音。
三、鞏固練習。
1、出示卡片2、開火車認讀3、分別組詞4、指導書寫。
四、有感情地朗讀、感悟詩的意境。
1、指導感情地朗讀(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朗讀)。
2、指名朗讀。
五、總結:你有什么收獲?
特色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悟詩的意境。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復習鞏固。
1、出示卡片。
2、認讀字音,口頭擴詞。
二、指導學法,品讀古詩。
2、學習小組匯報。
出示軟件,相機指導查字典取義。
字在字典應取哪個意思?把這個意思放在詩中,詩句是什么意思?
3、同桌同學之間融入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互讀互評。
4、教師點撥,指導表情達意。
三、發展語言,啟迪靈性。
2、同桌之間設計一次過路人與小孩的對話。
四、質疑問難深化理解。
五、知識延伸。
特色作業:
選擇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勞動詩寫下來,并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配畫。
四時田園雜興教案(專業23篇)篇五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注釋:
1、雜興: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篇。
2、耘田:除草。
3、績麻:把麻搓成線。
4、各當家:各人都擔任一定的工作。
5、未解:不懂。
6、供:從事,參加。
賞析:
《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退居家鄉后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家詩,共六十首,描寫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這是其中的一首,描寫農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首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是說: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這是男人們干的活。“績麻”是指婦女們在白天干完別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線,再織成布。這句直接寫勞動場面。次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當家”指男女都不得閑,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于是“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卻頗有特色。結句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
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作者:樊大成。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惟有蜻蜓蛺蝶飛。
詩意:
一樹樹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
蕎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
白天長了,籬笆的影子隨著太陽的升高變得越來越短,
沒有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賞析:。
這首詩寫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夏季南方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兩句寫出梅黃杏肥,麥白菜稀,色彩鮮麗。詩的第三句,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后兩句寫出晝長人稀,蜓飛蝶舞,以動襯靜。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時田園雜興教案(專業23篇)篇六
誰來回顧學過的有關農村的古詩?《村居》《游山西村》好,我們今天到范成大的家鄉去旅游一下,簡介作者范成大及其家鄉。
自由讀。
1、初讀、評價。
注意生字、多音字。注意節奏、平常仄短熟讀、字正腔圓、朗朗上口、有板有眼。
2、再讀,理解詩意。感情讀。進入畫面,想象放電影“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本詩以老爺爺的口氣寫的。你怎么知道?找出有關句子來說明。自豪、贊美、勤勞。
到底作者描繪了什么樣的農村場景?請你讀,想象。(別忘注釋)。
交流。透過文字與畫面你還能看到什么場景?請同學盡情說,結合日常體會(農家忙)。
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指名充分地說(聯想)。讀出喜歡與贊揚并評價。(檢查對詩意的理解。)。
情境設置: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咱們去旅游吧。
乘時光列車回到800多年前的宋朝,來到蘇州石湖旅游。范成大接待我們。
(目的:增加趣味性,檢查朗讀與對詩意的理解。蘊涵德育“愛勞動”:你干活累不累呀?看圖感受快樂。當我干各種農活時,喝杯茶時,我感到幸福,快樂,舒服。不勞無獲,勞動最光榮。體會農家樂。
在美麗的田園里,農民辛勤快樂地勞動著,你喜歡,向往這種生活嗎?齊讀本詩。
其實歷代文人都喜歡田園風光的美麗和農村生活的恬適,他們寫下大量的田園詩篇。再看南宋翁的詩:《鄉村四月》忙,樂。
翻到園地六中的“日積月累”,讀一讀,記一句。
二、古代詩歌是配樂吟頌的。咱們也用你喜愛的歌來配唱下。《虹彩妹妹》《蝸牛與黃鸝鳥》《天仙配》等。(加深背誦)。
板書設計。
南宋范成大。
農家忙。
農家樂。
四時田園雜興教案(專業23篇)篇七
1、學習借助注釋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理解詩句,引導學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
1.我們剛學了一首古詩,題目叫《鄉村四月》,誰來背背?一起來吧!(學生背詩)
背得真好,那詩呀,就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畫面,向我們展現了充滿著鄉土氣息的田園生活。今天我們將走進另一位詩人帶給我們的田園世界,去感受那濃濃的鄉土味兒!(板書課題)
2. 讀詩題,解題意。
請同學來讀課題。(“興”在這兒讀第四聲,在文中,他指:興致;“雜興”就是——各種興致;“四時”在這兒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個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說就是——詩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園景色而產生了很多的感想。
師:你看,抓住重點詞突破,然后連起來用上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題目的意思!帶著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讀讀題目。
3、了解詩人。(出示詩人簡介)
這首詩是由南宋詩人范成大所寫,請大家讀讀資料,你能從中獲得什么信息?(自由讀,交流)
《四時田園雜興》組詩共有六十首,今天咱們所要學的只是這其中的一首。
1.師:請大家先自由讀讀這首詩,想想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田園風光?
2、生自由讀,指名讀,(季節:從哪個詞讀到的?理解“桑陰”師:桑就是桑樹,桑陰就是——桑樹成陰了,當桑樹成陰時,那就是——夏天)
齊讀(正音,注意讀出詩的節奏)
3、解意
師:同學們,古詩語言簡練,但含義深遠,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先要了解詩的大概意思,平時遇到一首新的古詩你是怎么學的?(交流學習方法)
師:是的,這些都是學習古詩的方法。接下來,咱們就先借助詩句下面的注釋,來讀懂重點字詞的意思,把這些詞的意思串起來就是每行詩句的含義,再把每行詩的意思連起來,用上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整首詩的意思啦!
4、學生自學
5、大概說說詩句的意思。(指名說,同桌說)
(1)剛才,你讀懂了哪句?
(指點“傍、績、各當家”等重點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師:“績”,在這兒是指一個動作,搓;“夜績麻”就是指——
“各當家”,指各有各的本領,各有各的事做,“村莊兒女各當家”就是——
“傍”,他表示靠近的意思;“也傍桑陰學種瓜”的意思是——
師:知道了這些詞在古詩中的意思,誰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再來說說?
(2)教師隨機點撥語言表述上的流暢。
師:照剛才他的說法,你覺得還缺少些什么?(借助注釋,能把意思說完整了;借助工具書,讀懂詩意,是一種學習方法,但在說的時候我們還要有自己的想法)
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可不是簡單地把詞句的意思串起來,咱們可以通過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時間、人物等,這樣說起意思就更生動、更流暢。(故事)誰再來試試?(指名,同桌互相說說)
師:剛才,我們就借助【板書:注釋、】,了解了詩的大意。那好,帶著對詩句的理解,咱們一起再來讀讀這首詩,注意停頓。(齊讀)
(生自由讀詩,想象)
2、品讀第一句
交流:(勞動的辛勞、繁忙及勞動所帶來的快樂)
預設:1、辛苦(你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學生讀)
評語:你讀出了時間很長,是從“晝”到“夜”。你把他們的勞動內容讀出來了。
2、忙碌:(各當家,男的——,女的——,各有個的活兒干,除了耘田、績麻,還要——,(指名說)總有那做不完的活啊!就這樣日夜忙碌著。多勤勞的人們呀,你能把這種感受帶進朗讀中去嗎?(聽你那么一讀,我仿佛已經看到那繁忙的勞動場面了)
3、和諧:怎樣和諧的畫面?(看插圖里人們的表情,再讀讀句子,還有什么感受?)評語:看來插圖也能幫我們感受詩情呢?(板書:插圖)
4、師歸結
剛才大家的感受真豐富,從短短的詩句里讀出了那么多!這樣的勞動在我們眼里是辛苦的、勞碌的,但在當時這種男耕女織的生活卻是人人向往。想到今天的辛苦,將換來的是那——,回到家,看到妻兒各做著各的事情,那種溫馨,使勞動的疲倦、勞累一掃而光,這種快樂與滿足就是從勞動中得到的呀!把這種感受送進詩句,你再來讀讀(指名讀)
師:這種發自內心的滿足與快樂,真好!難怪詩人看到村子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勞動場面時,不禁感嘆——“晝出……,村莊……”(齊讀)
4、品讀第二句
師: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盡所能,做著分內事,就連那小孩也——(指名3個學生,讀詩句三、四行),從小孩一個小小的學種瓜這個動作,你有什么想說的嗎?(交流)
懂事:父母勤勞的品質感染了村莊的孫童,小孩也喜歡上勞動了。
快樂:是呀,他們學種瓜,心理想的也是收瓜時豐收的場面呀……
可愛:瞧,他的動作,一手——,充滿了童真童趣,多么俏皮的孩子呀!
(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了,感到非常自豪;聽出來了,勞動著也是快樂的。我們都來當當愛勞動的孩子,一起快樂地讀讀吧,)
來,把這種心情帶進朗讀中去。(指名讀)
5、升華
師:村莊兒女日夜勞作雖然繁忙、辛勞,但,是快樂的,孩子雖然不懂耕織,卻愛學做農活,也是快樂的。這樣和諧、恬適的勞動場面感染了詩人,讓他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愛上了這里勤勞樸實的人們,更愛上了這溫馨美好的田園生活。(讀) (配樂讀)
6、我們把這首詩牢牢地記在心里。(背誦)
四時田園雜興教案(專業23篇)篇八
1介紹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中進士。淳熙十年因病辭歸,時年58歲。此后10年隱居石湖。
詩歌成績范成大是一個關心國事、勤于政務、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憂國恤民的一貫思想在其詩歌創作中得到了充沛的體現。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績最高。他的田園詩概括地描繪了封建社會農村的廣闊生活,把《詩經·七月》以來的農事詩、陶潛以來的贊頌農村生活恬靜閑適的詩和唐代詩人的一些反映階級壓迫的農家詞、山農謠一類作品結合在一起,成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2田園詩歌:中國古代詩歌流派。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容。代表人物有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農村和農民的生活作為自身的歌詠對象,在《四時田園雜興》中,不只有描寫農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場景的內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寫了勞動的艱辛、勞動的歡樂,贊美了農村的勞動者;更有一些反映農民疾苦、揭露剝削的詩篇。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園詩人(僅描寫田園生活的恬淡閑適和優美的田園景象)。
3解題:〈〈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我們學習的兩首分別描寫農村的春天和晚春。
4詩歌體裁:近體詩中的七言絕句。
(二)詩歌朗誦。
1詩歌朗誦指導(節拍、語調、重音)。
2朗誦詩歌,體會詩歌的意境。
(三)整體感知詩歌的內容和蘊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詩歌描寫了農民勞動的情景。表示了人人愛勞動以和勞動充溢樂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詩歌一、二句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寫不懂如何耕織的“童孫”也在“學種瓜”,要表示什么呢?
明確:在農村,無論男女老幼,人人愛勞動,人人需要勞動。另外說明勞動像游戲一樣,雖然繁忙但充溢樂趣。
3詩歌的寫法(1)正面描寫勞動景象(2)語言清新自然,充溢了濃郁的鄉土氣息。
三練習:1小組朗讀背誦詩歌。
2默寫詩歌。
四小結:1文學常識。
2朗誦知識。
3詩歌的內容和思想感情。
五作業。
1理解、背誦并默寫所學的詩歌。
2借助工具書或者網絡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園詩歌并與所學的詩歌加以比較。
四時田園雜興教案(專業23篇)篇九
1、學習借助注釋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理解詩句,引導學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
1.我們剛學了一首古詩,題目叫《鄉村四月》,誰來背背?一起來吧!(學生背詩)。
背得真好,那詩呀,就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畫面,向我們展現了充滿著鄉土氣息的田園生活。今天我們將走進另一位詩人帶給我們的田園世界,去感受那濃濃的鄉土味兒!(板書課題)。
2.讀詩題,解題意。
請同學來讀課題。(“興”在這兒讀第四聲,在文中,他指:興致;“雜興”就是——各種興致;“四時”在這兒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個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說就是——詩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園景色而產生了很多的感想。
師:你看,抓住重點詞突破,然后連起來用上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題目的意思!帶著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讀讀題目。
3、了解詩人。(出示詩人簡介)。
這首詩是由南宋詩人范成大所寫,請大家讀讀資料,你能從中獲得什么信息?(自由讀,交流)。
1.師:請大家先自由讀讀這首詩,想想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田園風光?
2、生自由讀,指名讀,(季節:從哪個詞讀到的?理解“桑陰”師:桑就是桑樹,桑陰就是——桑樹成陰了,當桑樹成陰時,那就是——夏天)。
齊讀(正音,注意讀出詩的節奏)。
3、解意。
師:同學們,古詩語言簡練,但含義深遠,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先要了解詩的大概意思,平時遇到一首新的古詩你是怎么學的?(交流學習方法)。
師:是的,這些都是學習古詩的方法。接下來,咱們就先借助詩句下面的注釋,來讀懂重點字詞的意思,把這些詞的意思串起來就是每行詩句的含義,再把每行詩的意思連起來,用上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整首詩的意思啦!
4、學生自學。
5、大概說說詩句的意思。(指名說,同桌說)。
(1)剛才,你讀懂了哪句?
(指點“傍、績、各當家”等重點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師:“績”,在這兒是指一個動作,搓;“夜績麻”就是指——。
“各當家”,指各有各的本領,各有各的事做,“村莊兒女各當家”就是——。
“傍”,他表示靠近的意思;“也傍桑陰學種瓜”的意思是——。
師:知道了這些詞在古詩中的意思,誰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再來說說?
(2)教師隨機點撥語言表述上的流暢。
師:照剛才他的說法,你覺得還缺少些什么?(借助注釋,能把意思說完整了;借助工具書,讀懂詩意,是一種學習方法,但在說的時候我們還要有自己的想法)。
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可不是簡單地把詞句的意思串起來,咱們可以通過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時間、人物等,這樣說起意思就更生動、更流暢。(故事)誰再來試試?(指名,同桌互相說說)。
師:剛才,我們就借助【板書:注釋、】,了解了詩的大意。那好,帶著對詩句的理解,咱們一起再來讀讀這首詩,注意停頓。(齊讀)。
(生自由讀詩,想象)。
2、品讀第一句。
交流:(勞動的辛勞、繁忙及勞動所帶來的快樂)。
預設:1、辛苦(你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學生讀)。
評語:你讀出了時間很長,是從“晝”到“夜”。你把他們的勞動內容讀出來了。
2、忙碌:(各當家,男的——,女的——,各有個的活兒干,除了耘田、績麻,還要——,(指名說)總有那做不完的活啊!就這樣日夜忙碌著。多勤勞的人們呀,你能把這種感受帶進朗讀中去嗎?(聽你那么一讀,我仿佛已經看到那繁忙的勞動場面了)。
3、和諧:怎樣和諧的畫面?(看插圖里人們的表情,再讀讀句子,還有什么感受?)評語:看來插圖也能幫我們感受詩情呢?(板書:插圖)。
4、師歸結。
剛才大家的感受真豐富,從短短的詩句里讀出了那么多!這樣的勞動在我們眼里是辛苦的、勞碌的,但在當時這種男耕女織的生活卻是人人向往。想到今天的辛苦,將換來的是那——,回到家,看到妻兒各做著各的事情,那種溫馨,使勞動的疲倦、勞累一掃而光,這種快樂與滿足就是從勞動中得到的呀!把這種感受送進詩句,你再來讀讀(指名讀)。
師:這種發自內心的滿足與快樂,真好!難怪詩人看到村子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勞動場面時,不禁感嘆——“晝出……,村莊……”(齊讀)。
4、品讀第二句。
師: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盡所能,做著分內事,就連那小孩也——(指名3個學生,讀詩句三、四行),從小孩一個小小的學種瓜這個動作,你有什么想說的嗎?(交流)。
懂事:父母勤勞的品質感染了村莊的孫童,小孩也喜歡上勞動了。
快樂:是呀,他們學種瓜,心理想的也是收瓜時豐收的場面呀……。
可愛:瞧,他的動作,一手——,充滿了童真童趣,多么俏皮的孩子呀!
(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了,感到非常自豪;聽出來了,勞動著也是快樂的。我們都來當當愛勞動的孩子,一起快樂地讀讀吧,)。
來,把這種心情帶進朗讀中去。(指名讀)。
5、升華。
師:村莊兒女日夜勞作雖然繁忙、辛勞,但,是快樂的,孩子雖然不懂耕織,卻愛學做農活,也是快樂的。這樣和諧、恬適的勞動場面感染了詩人,讓他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愛上了這里勤勞樸實的人們,更愛上了這溫馨美好的田園生活。
四時田園雜興教案(專業23篇)篇十
1.感受田園勞動生活,體會人們生產勞作的辛苦。
2.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字。
3.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感受田園勞動生活,體會人們生產勞作的辛苦。
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2課時
一、激趣導入介紹作者
2、介紹作者范成大
二、初讀古詩相機識字
1、老師范讀課文
2、讓老師借助拼音小聲讀(邊讀邊圈畫生字)
3、分小組學習生字(組內互相啟發,想出好的識記生字的方法)
4、自學匯報,教師點撥
績:注意讀音,理解字義,擴詞,用詞造句。
供:多音字。耘:注意讀音。
三、鞏固練習
1、出示卡片2、開火車認讀3、分別組詞4、指導書寫
四、有感情地朗讀、感悟詩的意境
1、指導感情地朗讀(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朗讀)
2、指名朗讀
五、總結:你有什么收獲?
特色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悟詩的意境
板書設計:四時田園雜興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復習鞏固
1、出示卡片
2、認讀字音,口頭擴詞。
二、指導學法,品讀古詩
2、學習小組匯報
出示軟件,相機指導查字典取義。
字在字典應取哪個意思?把這個意思放在詩中,詩句是什么意思?
3、同桌同學之間融入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互讀互評。
4、教師點撥,指導表情達意。
三、發展語言,啟迪靈性
2、同桌之間設計一次過路人與小孩的對話。
四、質疑問難,深化理解
五、知識延伸
特色作業:
選擇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勞動詩寫下來,并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配畫。
四時田園雜興教案(專業23篇)篇十一
備課人總第節教學時間:
教學目標:
1.感受田園勞動生活,體會人們生產勞作的辛苦。
2.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字。
3.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重點:
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難點:感受田園勞動生活,體會人們生產勞作的辛苦。
關鍵: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課時:2課時。
教具: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介紹作者。
2、介紹作者范成大。
二、初讀古詩相機識字。
1、老師范讀課文。
2、讓老師借助拼音小聲讀(邊讀邊圈畫生字)。
3、分小組學習生字(組內互相啟發,想出好的識記生字的方法)。
4、自學匯報,教師點撥。
績:注意讀音,理解字義,擴詞,用詞造句。
供:多音字。耘:注意讀音。
三、鞏固練習。
1、出示卡片2、開火車認讀3、分別組詞4、指導書寫。
四、有感情地朗讀、感悟詩的'意境。
1、指導感情地朗讀(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朗讀)。
2、指名朗讀。
五、總結:你有什么收獲?
特色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悟詩的意境。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復習鞏固。
1、出示卡片。
2、認讀字音,口頭擴詞。
二、指導學法,品讀古詩。
2、學習小組匯報。
出示軟件,相機指導查字典取義。
字在字典應取哪個意思?把這個意思放在詩中,詩句是什么意思?
3、同桌同學之間融入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互讀互評。
4、教師點撥,指導表情達意。
三、發展語言,啟迪靈性。
2、同桌之間設計一次過路人與小孩的對話。
四、質疑問難深化理解。
五、知識延伸。
特色作業:
選擇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勞動詩寫下來,并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配畫。
四時田園雜興教案(專業23篇)篇十二
擴寫是對原文進行擴展和充實,把簡略的原文擴展成符合題意要求的文章。擴寫需要充分放開思路,展開想象,進行合理的創造,可以訓練發散性思維能力。
暮春時節,金燦燦的油菜花和綠油油的水稻構成了一片鵝黃嫩綠的田野。成片成片的油菜花像給田野蓋上了一層金絲絨般的被子;水稻已有一尺來高了,長勢喜人;在陽光的照耀下,沾著露珠的紫云英顯得更加嬌嫩。
天剛蒙蒙亮,男人們就戴上草帽,扛著鋤頭往田里走。犁地時,他們不時地抬起頭來欣賞著已有一尺來高的水稻,想著“快快長吧,水稻。今年可要有個好收成啊!中午,火辣辣的太陽蒸烤著大地,雖然男人們們不停地用掛在脖子上的毛巾擦著汗,但還是不能阻擋汗珠不停地往下落,真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男人下地后,女人也沒閑著,忙完了打掃庭院,照料牲畜,看管孩子......這些家務后,就坐在紡車前,開始紡紗。那"吱呀吱呀"歌聲一直唱到傍晚。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果然如此。你瞧,那些孩子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地湊在一起,一個扶瓜苗,一個填泥土,一個澆上水,還挺像模像樣的。他們看著綠色的`小苗,想著結出的大瓜,不禁唱起了“小小苗,快長大,結出的瓜兒甜又大!”
人們匆匆吃過晚飯,又干起了搓麻的活兒,一直忙到月明人靜的深夜,才拖著疲憊的身體,伴著一陣陣蟲鳴,進入夢鄉。
四時田園雜興教案(專業23篇)篇十三
初夏時期,一樹一樹的梅子變得金黃,在太陽的照射下顯得格外耀眼;杏子一點兒一點兒長,也越長越大;蕎麥花一片雪白,像一片白色的海洋,引人注目;油菜花漸漸地凋謝了,一陣風拂過,油菜花就翩翩起舞,一片片花瓣落了下來,稀稀落落的'。因為是夏天,白天長了,人們都在做自己的事情。
四時田園雜興教案(專業23篇)篇十四
1、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2、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感情讀;悟詩情。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時數:1。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后評讀)。
(2)填空練習。《四十田園雜興》這首詩是(宋代)詩人(范大成)所做。
二、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
范大成(1126—1193)宋代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是南宋四大詩人之一。他的詩題材廣泛,秀雅清婉,自具一格。在當時就廣受稱贊。
課本上選的這首詩詩人描寫的是夏天的景致。詩從寫景入手,點明時令。通觀全詩,詩人在動靜結合中,展示了一幅初夏江南生機盎然、景色優美的田園圖畫。
(2)明詩意,感情讀。
師:自由讀詩,結合注釋看能不能說說詩句的含義。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正值江南初嚇時節),梅子金黃杏子也成熟了,麥花雪白雪白的,鮮黃的油菜花也開始落花結子了。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白天越來越長,農民們都忙于農事,籬笆邊很少有過往的行人,只看見蜻蜓和蝴蝶在飛動著。
(3)悟詩情。
師:全詩以高度概括的筆法,勾勒了江南地區的風物。這首詩三句寫景,都顯得很優美,只一句敘事,不直接寫勞動,卻從側面透露勞動情況,很有意味。
(4)朗讀全詩。
三、練習誦讀。
四時田園雜興教案(專業23篇)篇十五
1、師過渡:鄉村四月閑人少,我們再來看看詩人范成大的筆下初夏時節人們又在忙些什么呢?默讀這首詩,邊讀邊想。(課件出示)。
2、師:人們在忙什么呢?(讓學生充分交流“耘田、績麻、種瓜”)。
師:是啊,鄉村的人們忙著耘田、績麻、種瓜。他們忙了多久呢?
師:你從哪里讀出來的?
生:“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師:人們白天忙著干活,晚上回來還要干活,男男女女各自忙著自己的事。真是忙啊!看到人們這樣晝夜不停的忙,你想對人們說些什么?(個性化朗讀一二句)。
生:不是,他們在桑樹陰旁學種瓜。
師:你從哪里讀出來的?
生: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師:同學們,按常理,農村這些像你們這么大的孩子應該在玩什么?
(引導學生想象:放風箏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釣魚蓬頭稚子學垂綸、在田間捉蝴蝶兒童急走追黃蝶……)。
師:是啊,這么多好玩的游戲不玩,他們卻——讀“也傍桑陰學種瓜。”
師:我想問問這里的孩子,你為什么不去放風箏(釣魚、捉蝴蝶),非要學種瓜呢?(師生情境對話)。
生說一種想法,便引導其朗讀。師:哦,你真是一個懂事(勤勞、可愛、善解人意、孝順)的孩子,所以你——讀“也傍桑陰學種瓜”。
師:看來這里的孩子雖然不懂怎么干農活,卻也勤勞懂事呢!一起讀后兩句詩——“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師:看到如此懂事的孩子,大人們一天的勞累也會煙消云散的!
四、對比誦讀,升華情感。
1、師:學了這兩首詩,字里行間都讓我們感受到了人們的忙碌和勤勞。
引讀: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鄉村四月閑人少——晝出耘田夜績麻。
鄉村四月閑人少——也傍桑陰學種瓜。
生:為了生活、為了家庭。
師:是啊,農歷四月是農家耕種的時節,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忙中有對家庭的一份責任;這忙中有著鄉村人勤勞的品質,這忙中有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走進鄉村四月,對于翁卷來說,多了一份詩人對田園風光的熱愛與欣賞;對于范成大來說,更多了一份對熱愛勞動的兒童的贊揚。
五、拓展閱讀,積累古詩。
1、師:同學們,其實許多文人墨客都喜歡親近大自然,喜歡田園生活,田園詩人還有很多,孟浩然、王維、陶淵明、楊萬里……,這些大詩人都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描寫田園生活的詩篇。老師課前也搜集了幾首很有代表性的田園詩,我們一塊兒來讀讀。(課件出示)。
2、我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詩詞歌賦更是其中的燦爛奇葩。同學們在課后可以多讀讀這些田園詩的名篇佳作。
板書設計:???。
[宋]翁卷??????????????[宋]范成大。
閑人少。
才……又……?????????晝夜。
也傍。
四時田園雜興教案(專業23篇)篇十六
清晨,天蒙蒙亮,遍地鋪滿著綠色,杜鵑鳥在樹林中歌唱,太陽從東方山間蹦出,金光曬向地面,農民們便帶著草帽,扛著鋤頭,開始了新的一天。
在家里的女人們也沒有閑著。有時在家里用紡車來織布,做衣裳,那“嘎吱嘎吱”的聲音勝過美妙的樂曲;有時在家里照看小孩子,和孩子們一起做游戲,時而發出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有時在園子里照料家里的小雞小鴨,它們的叫聲像是在感謝主人對它們的精心照料。
那些稚氣未脫的孩子們看著大人們都在勞作,于是就決定一起去種瓜。他們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地去茂盛的桑樹下,回想著大人們種瓜的樣子,在旁邊忙著種瓜、種菜。他們從家里翻出一把小鋤頭,一些瓜種,在松散的土地上挖一個小坑,放入一顆瓜種,填上松土,繞著土坑轉來轉去,嘴里不停念叨著:“小瓜苗啊,快快長,小瓜苗啊,快快長……”接著又拿來水壺灑上水,對著旁邊的父親大喊:“爹!我會種瓜了!我會種瓜了!”
時間飛逝,一轉眼就已經到了黃昏時分。晚飯過后,女人們坐在油燈下紡織紗布,男人們坐在妻子旁搓起了麻繩,心想:弄一些麻給妻子做衣裳,另外可以去鎮上賣了換錢。于是就沒了睡意,又開始忙碌起來了。
文檔為doc格式。
四時田園雜興教案(專業23篇)篇十七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公雞“喔喔”的叫鳴,小鳥“唧唧喳喳”興奮地在樹上亂蹦,新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一大早,張大爺一家就開始工作了。張大爺雖然已年過花甲,但身體非常健康,一家九口過得非常美滿充實。全家人吃完早飯就開始工作了,張大爺和他的三個兒子下地工作;勤勞能干的大兒媳婦在原子里澆花,喂養家畜;心靈手巧的二兒媳婦在家里織布防線;張大娘則在燒火作飯,等到中午給張大爺他們送去;而兩個小孫子不會紡織也不會耕田,只好在桑樹陰下學著大人的模樣鋤草種瓜。
張大爺家種了許許多多的'莊稼,麥田里開出了雪白的麥花,各種菜花稀稀拉拉的開了一地;落葉喬木(初春開花,有白,紅等顏色,香味很濃,果實味酸,俗稱梅子),杏樹上掛滿了一個個搖搖欲墜的“小鈴鐺”。
太陽升得高高的,籬笆的影子越來越短了,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飛舞……。
四時田園雜興教案(專業23篇)篇十八
1、學習古詩《四時田園雜興》,學會六個生字。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背誦并默寫課文。
1、想像詩中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理解字詞在詩中的意思。
錄音帶、生字卡片
一、教學《四時田園雜興》
1、激情引趣。
(1)哪位同學親自種過瓜、花、樹......說說你是怎么種的?種時有什么感受?
學生自由發言。
(2)看來我們的同學不僅注意觀察,還能親自動手,生活真是挺豐富的。今天,我們學習的古詩,就是講農村的兒童,模仿大人,學著種瓜。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出示生字卡片)
(1)讀準字音。
“晝”的聲母是zh,不是z;“桑”的聲母s,不是sh。
“耘”的讀音是yun,“織”的讀音是zhi,他們是整體認讀音節。
(2)記憶字形。
請學生說說這些生字的記憶方法。
3、讀古詩,理解詩意。
齊讀第一句,說一說應該怎樣理解。請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肯定并引導:同學們能根據詞的意思來理解詩句的意思,很好。誰來讀一讀第二句,說一說怎么理解。
學生自由談。
教師肯定并總結全詩的意思:同學們理解得很正確。現在看課文插圖:說說兩個小孩兒的表情、動作。
學生說。
說得對。這首詩的第一句寫大人的工作:白天在田里除草,夜晚把麻搓成線,從早到晚,男女老少,都投入勞動;第二句寫幼小的兒童,雖然不懂參加耕田、織布,但也模仿大人,學著種瓜。
4、體會詩句表達的感情。
(1)你認為哪句詩給你的印象最深刻?為什么?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呢?請同學們討論討論。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一年四季農村事物的各種感想。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試著背誦(教師可用錄音磁帶做范讀指導)。
三、默寫古詩《四時田園雜興》(教師可適當地提出默寫的要求和要注意的問題)
四、板書設計
《四時田園雜興》范成大
晝夜(大人忙)
學種瓜(小孩)
1、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默寫《四時田園雜興》。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3、幾個人比一比,看誰在五分鐘內背出的古詩多,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
四時田園雜興教案(專業23篇)篇十九
人們都說江南好風景,是啊!初夏,那樹上的梅子可真是黃啊,近看像一個個讓人不忍心摘的小娃娃;遠看,似長滿黃色,小巧玲瓏的燈籠。它們是那么嬌小柔弱,一陣微風吹來還不時顫動一下身子。杏子們也不例外,它們每天都在吮吸大樹媽媽的'乳汁,肥得都快趕上柿子啦!
田地里雖然無雪,但卻有雪的味道。一片片雪白的麥花兒,真想爽快地躺上去,看看舒不舒服。菜花倒顯得稀稀疏疏,黃色的花瓣紛紛飄落在地上。
夏天來臨,白天也越來越長了,籬笆的影子被太陽公公映照得越來越短。農民們回家晚,他們起早貪黑地在地里鋤草.播種和插秧,讓莊稼地都有好收成。
門前沒有一個人,只有蛺蝶們在屋前嬉戲,它們忽而翩翩起舞,忽而停在花上采蜜。它們“嗡嗡”叫著,好像在竊竊私語:“屋里人都在干什么呀?天氣這么好,為什么不出來曬曬太陽呢?”“人們肯定是去地里干活去了,我們也要幫他們捉害蟲,讓他們休息一下!”
這就是初夏江南的風景,是不是很美呢?
四時田園雜興教案(專業23篇)篇二十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范成大極其“田園詩”與前朝的田園詩的異同。
2.進一步了解朗讀詩歌的技巧,通過朗讀和語言的品位欣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3.培養學生的古代詩歌的閱讀鑒賞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詩歌是詩人生命的沖動,感情的傾訴。“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詩詞是語言的精華。因而學習詩歌,要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詩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會更好地領悟詩歌。
二、教授新課。
(一)材料交流。
1.介紹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中進士。淳熙十年因病辭歸,時年58歲。此后10年隱居石湖。
詩歌成就:范成大是一個關心國事、勤于政務、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憂國恤民的一貫思想在其詩歌創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他的田園詩概括地描繪了封建社會農村的廣闊生活,把《詩經?七月》以來的農事詩、陶潛以來的贊頌農村生活恬靜閑適的詩和唐代詩人的一些反映階級壓迫的農家詞、山農謠一類作品結合在一起,成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2.田園詩歌:中國古代詩歌流派。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容。代表人物有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農村和農民的生活作為自己的歌詠對象,在《四時田園雜興》中,不僅有描寫農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場景的內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寫了勞動的艱辛、勞動的歡樂,贊美了農村的勞動者;更有一些反映農民疾苦、揭露剝削的詩篇。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園詩人(僅描寫田園生活的恬淡閑適和優美的田園景象)。
3.解題:《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我們學習的兩首分別描寫農村的春天和晚春。
4.詩歌體裁:近體詩中的七言絕句。
(二)詩歌朗誦。
1.詩歌朗誦指導(節拍、語調、重音)。
2.朗誦詩歌,體會詩歌的意境。
(三)整體感知詩歌的內容及蘊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詩歌描寫了農民勞動的情景。表現了人人愛勞動以及勞動充滿樂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詩歌一、二句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寫不懂如何耕織的“童孫”也在“學種瓜”,要表現什么呢?
明確:在農村,無論男女老幼,人人愛勞動,人人需要勞動。另外說明勞動像游戲一樣,雖然繁忙但充滿樂趣。
3.詩歌的寫法:(1)正面描寫勞動景象;(2)語言清新自然,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
三、練習。
1.小組朗讀背誦詩歌。
2.默寫詩歌。
四、小結。
1.文學常識。
2.朗誦知識。
3.詩歌的內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業。
1.理解、背誦并默寫所學的詩歌。
2.借助工具書或者網絡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園詩歌并與所學的詩歌加以比較。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范成大極其“田園詩”與前朝的田園詩的異同。
2.進一步了解朗讀詩歌的技巧,通過朗讀和語言的品位欣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3.培養學生的古代詩歌的閱讀鑒賞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1.背誦詩歌。
2.默寫詩歌。
二、教授新課。
(一)交流材料。
互相交流查閱的有關唐代田園詩歌并與范成大的田園詩歌比較。
(二)朗誦詩歌體會詩歌意境。
指名朗讀、分組朗讀并進行指導。
(三)整體感知詩歌的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確:本詩描寫晚春農村的自然景色。表現了作者對田園風光的熱愛。這首詩歌表現的樂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詩歌前兩句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前兩句寫了晚春江南農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確:典型的事物描繪。(金黃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麥花處處)。
3.三、四句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正午時分的幽靜的景象。
4.四句中寫“蜻蜓蟲夾蝶飛”顯得田野靜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確;以動寫靜。
5.詩歌的寫法。
明確:(1)點面結合;(2)動靜結合。
三、練習。
1.朗讀詩歌。
2.背誦并默寫詩歌。
四、小結。
1.詩歌的朗讀。
2.詩歌內容的理解。
3.詩歌的寫法。
五、作業。
理解背誦默寫兩首詩歌。
四時田園雜興教案(專業23篇)篇二十一
1.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
2.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4.激發學生對勞動人民敬重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學重點。
1.學習借助注釋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理解詩句,引導學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園生活和情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入詩。
1.了解作者生平。
2.釋題。
3.激趣。
師:古代有許多關于描寫田園的詩歌,為什么這么多的詩人對農村生活這么情有獨鐘呢?讓我們一起讀讀這首詩,走進詩人所營造的田園世界吧!
二、初讀感知——原境之讀。
1.師:同學們,首先讀讀這首詩,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讀流。
利。(生自由讀)。
2.師指名讀并評價。
(師評價指向:1.字音讀準。2.能比較熟練的把古詩讀出來。3.找一個字音讀得準的學生領讀生字,學會生字。采用鼓勵表揚的方法。)。
3.齊讀。
4.解意。
師:同學們,古詩語言簡練,含義深遠,讀起來不容易理解,但要學好它也不難,關鍵是掌握方法,誰能說說,以前我們理解詩句用了哪些方法?(板書:借助注釋)我們現在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學習,我們可以逐字逐句地討論,借助注釋把詩句弄明白,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一個問號,我們等會交流。
5、小組學習,師巡視,可參與其中。
6、全班交流,弄清詩的意思,也可提出不懂之處。
師小結:同學們要相信自己,通過自己的學習,就能解決問題。準能把這首詩連起來說一說。(生說)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在后面的古詩學習中我們再一一解決;理解了意思,這樣讀起來就更加有味道了。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
三、精讀領悟——意境之讀。
1、(過渡)師:有人說:“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到底獨特、迷人在何處呢?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詩,想想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你從哪里看出來的?(生交流)。
2、引導學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園生活和情趣。
師:同學們,你們通過“桑陰”“學種瓜”還有插圖知道了這首。
古詩是描寫夏季的,這種通過文字感受內容和情感的方法很好。那么,通過每句話,想想在你的腦海里還出現了哪些畫面或者就這幅種瓜圖的具體情景嗎?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3.生讀詩,閉眼想象,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
重點指導兩幅圖:
第一幅圖:全村勞動圖。
師:他們在干什么?會說些什么呢?
學生交流,相機指導朗讀。三種不同感受地讀第一句:
師:是啊!看到這一片欣欣向榮的自然之景,怎能不讓詩人高興愉悅呢?(想象一片長出農物的田地,帶著高興愉悅情感來讀)看著這愉快、繁忙的勞動場景,怎能不讓詩人感到激動呢?(帶著激動的情感來讀一讀)看著這樸素、善良、勤勞的人們又怎能不讓人感到親切呢?(全班齊讀)。
看著童孫勤勞的樣子,作為父母一定是多么的欣慰、高興呀!誰再讀讀?
5.回歸整體。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想象,如果現在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說說:這是一種怎樣的田園生活?你怎么形容?(生活溫馨、恬靜、愉快……)。
師總結:是啊!清新秀麗的景色讓詩人心醉,樸素純真的人們讓詩人親切,好學的孩童讓詩人身心愉快,詩人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愛上了這里樸實無華的人們,我想他在寫這首詩時候一定在笑、在回味。
師范讀(配樂)。
生指名讀(配樂)。
生背誦(配樂)。
四、拓展品讀——心境之讀。
1.拓展視野,進一步感受。
(過渡)師:田園生活其樂融融、充滿情趣,難怪許多詩人以田園生活為題材,留下詩作。現在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讀讀這首也是由范成大所寫的田園詩《鄉村四月》,可以借助注釋,說說大意,也可以談談讀后的想法。(課件出示)。
2.學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3.總結。
師:是啊!在田園詩人的筆下,鄉村是那么恬美、秀麗,字字都洋溢著一種和平、寧靜的氣氛。那里的人民過著儉樸而充實的生活,就連小孩都那么惹人喜愛。同學們課下可以搜集、品讀田園詩都歌。不過。田園詩歌只是古代詩歌里的其中一種。而每首詩歌都是一曲動人的歌,優美的畫,但愿你們在今后的唐詩宋詞學習中積累更多!
五,作業。
搜集田園詩歌,可制成書簽,配上文字或者圖畫。
四時田園雜興教案(專業23篇)篇二十二
教學目標:
1.感受田園勞動生活,體會人們生產勞作的辛苦。
2.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字。
3.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重點:
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難點:感受田園勞動生活,體會人們生產勞作的辛苦。
關鍵: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課時:2課時。
教具: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介紹作者。
2、介紹作者范成大。
二、初讀古詩?相機識字。
1、老師范讀課文。
2、讓老師借助拼音小聲讀(邊讀邊圈畫生字)。
3、分小組學習生字(組內互相啟發,想出好的識記生字的方法)。
4、自學匯報,教師點撥。
績:注意讀音,理解字義,擴詞,用詞造句。
供:多音字。耘:注意讀音。
三、鞏固練習。
1、出示卡片2、開火車認讀3、分別組詞4、指導書寫。
四、有感情地朗讀、感悟詩的意境。
1、指導感情地朗讀(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朗讀)。
2、指名朗讀?。
五、總結:你有什么收獲?
特色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悟詩的意境。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復習鞏固。
1、出示卡片。
2、認讀字音,口頭擴詞。
二、指導學法,品讀古詩。
2、學習小組匯報。
出示軟件,相機指導查字典取義。
字在字典應取哪個意思?把這個意思放在詩中,詩句是什么意思?
3、同桌同學之間融入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互讀互評。
4、教師點撥,指導表情達意。
三、發展語言,啟迪靈性。
2、同桌之間設計一次過路人與小孩的對話。
四、質疑問難?深化理解。
五、知識延伸。
特色作業:
選擇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勞動詩寫下來,并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配畫。
四時田園雜興教案(專業23篇)篇二十三
早上大人們各自干自己的活兒,男人們在田中耕地,夜晚女人們在家中搓麻織布,年輕人各有各的活,忙的不亦樂乎,那些小孩子們那懂得大人們干的'活,因為常在家中看父母忙農活的事也見多不怪了,也很愛勞動,你們看他們在桑陰下學著大人的樣子在種瓜呢,詩人路過此地就揮筆寫出了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