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優秀的總結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總結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大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大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總結篇一
觀察記錄
孩子們來到了玩水區,開始穿上雨衣、雨鞋,我領著孩子們到材料柜前,先讓幼兒介紹了各種材料的擺放位置及注意事項,然后請孩子們開始游戲。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拿著工具,有的在灌水,有的在擺弄玩具,有的在洗材料,玩的不亦樂乎。第一次操作后,我問孩子:“剛才你們在玩水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什么?”孩子們都靜下來了,穆冉說:“我把木頭積木放進水里玩。”“那你發現了什么?”“沒有發現。”這時汪梓豫說:“老師,我發現了,泡沫在水的上面,不在水的下面,鐵絲到水的下面去了。”“你觀察得真仔細,老師教你們兩個好聽的字,在水的上面我們說‘浮’,在水的下面我們說‘沉’。”“我知道了,泡沫浮在水的上面,鐵絲沉在水的下面。”“現在你們知道了沉和浮,接下來我們再去玩一玩,看看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是浮的。”“好!”孩子們響亮地回答著,進入了第二次操作。孩子們用老師提供的材料一一進行了試驗,這一次孩子都對沉與浮有了一點概念,玩起來比較有序了。這時我有了新的想法,我拿出便簽問:如果把便簽放在水里會是什么情況了。汪梓豫說:“老師,我猜便簽是浮在水上的,你說是不是?”“你說呢,試試就知道了。”于是她拿起一張便簽放到了水里,便簽穩穩地浮在了水上沒有沉下去,“哦,我猜對了!”可是,過了一會兒,便簽慢慢沉下去了,這是怎么回事呀?孩子們不約而同地叫了起來。于是我又拿了一張便簽放到水里,讓幼兒觀察它的變化:便簽先浮在水面上,慢慢地變濕了,慢慢地沉下去了。原來便簽會吸水的,當它吸足了水后,身體變得好重,就沉到水下了。活動結束了,孩子們意猶未盡,“還有哪些東西也和便簽一樣,先浮在水上,再慢慢地沉下去呢?”汪梓豫又有了新的思考,于是我讓他們回到教室里找找還有哪些材料,去發現更多的秘密。
分析評價
1.孩子們在一起探索沒有爭搶材料
2.第一次的操作活動孩子們純粹是瞎玩,沒有動腦筋,但是汪梓豫小朋友能將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說出來,說明他觀察得很仔細。
3.第二次的操作活動,孩子們都有了如何玩的方向,小朋友又想到了先猜猜這東西是浮還是沉,再來驗證,當發現便簽吸了水后沉了下去,汪梓豫又有了新的思考:“還有哪些東西也和便簽一樣,先浮在水上,再慢慢地沉下去?”說明汪梓豫是一個善于思考的孩子,從她今天在活動中的表現看是很出色的。
支持策略
1.操作前要提出規則。第一次的操作活動前老師沒有提出要求,讓孩子們自己去玩,使大部分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沒有發現什么,因而操作前對孩子提一些簡單的要求是很重要的。
2.提供的材料要豐富。兩次操作活動,孩子們已初步知道了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是浮的。其實在第二次操作活動中,幼兒已不滿足于老師提供的這些材料了,可以再多提供一些,也可以請小朋友到教室里找找,哪些材料也可以拿來做沉與浮的實驗的。
觀察實錄
上周孩子們利用稻草制作了草房子,效果很好,這周我們把材料投放在美工區,z對于這個活動非常喜歡,他選擇繼續制作一個草房子。剛開始的時候,他不太會貼雙面膠,所以拿了一個已經貼好的半成品。他把雙面膠撕掉,并且撕的時候沒有全撕掉,只撕了一面。然后用稻草在牛奶盒上比一比長度,用剪刀進行修剪,貼在牛奶盒上。旁邊的x說“你怎么不全部剪好,然后一起貼,這樣會很快。”z聽了x的話,開始把稻草都修剪好,然后一下子貼上去,果然又快又方便。
分析措施
分析:這個活動對于孩子們的技能要求特別高,需要測量稻草的長度,還要用剪刀修剪,我們班對于剪刀的使用比較熟練了,所以z在使用剪刀時沒有遇到什么困難。旁邊的x掌握了制作的技巧,并且告訴z怎么做,可見孩子們越來越有主見,并且能夠相互指導。
措施:
1.鼓勵孩子們像x學習,善于發現制作技巧,并與大家分享。
2.引導孩子們多練習,敢于表達自己對活動的感受和受到的啟發。
觀察記錄
本周的特色活動是請孩子們制作稻草人,制作之前我示范了制作過程,在我示范的時候,z在下面和旁邊的小朋友講話,我看著他,他反應過來,不能說話,然后看著我示范。可是還沒過5分鐘,z又開始做小動作了,摸摸衣服,搖搖椅子。
我示范結束,孩子們開始自己操作,等大部分孩子都完成操作了,我看到z的稻草撒的一桌子都是,并且稻草人的樣子沒有剪出來。我看著他,他看著我,然后說“我不會做。”這時我有點生氣,我說“你是應該不會做,剛才小朋友都在看我示范的時候,你在干什么?”z不說話,就拿著一堆稻草在那發呆。
分析措施
分析:z是個聰明的孩子,平時在活動中的各項表現都能看出,但是他的耐心不夠,上課容易走神,喜歡做做小動作。美術活動中的表現也不如其他小朋友,可見他在手工方面是弱。
措施:
1.與家長溝通,請家長幫助孩子一起改正問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多鼓勵孩子參加美術活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z多練習用剪刀。
大班個案觀察記錄20篇幼兒觀察記錄大班50篇
大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大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總結篇二
在前幾天的美之韻”活動“我給小雞起名字”中,我準備了一些小圖片和相應的數字卡片。接手這個班級不久,對于班上的孩子了解還不是特別多,尤其是幾個脾氣非常古怪的孩子,我對他們的教育說實在的心里是沒有底氣的,而且會有一種莫名的失落感,覺得這個班的孩子一點也不聽話,不好教,沒有紀律,沒有常規。尤其是萌萌小朋友,依照平時的表現,她是個膽小,怕事,軟弱無能的孩子,不會舉手回答問題,也不會做任何的老師交代的事情。但是沒想到,今天的活動中萌萌一反常態,卻成為了比較活躍的小朋友之一。在老師出示小雞圖片后,萌萌積極為小雞起名字,接下來還能跟著其他孩子一起很投入地開始了朗誦和表演,除了能跟隨老師的指示根據圖片用好聽的聲音朗誦出來以外,萌萌還能動起來了,用動作表現小雞的樣子。對其他孩子也許會覺得這些都沒有什么,但是對于萌萌能做到這點讓我非常欣慰。
萌萌最近似乎對學習越來越感興趣了,雖然在玩桌面游戲或者吃點心和午飯時,經常心不在焉,腿還會不自覺地翹起來,在活動休息間隙甚至還會離開自己的座位,但是一旦開始集體活動,她就像是換了個人似的,坐得非常端正,眼睛有神地望著老師,而且思路始終跟著老師再轉,非常樂于動腦,舉手也十分積極,回答問題也總能答到點子上。
針對萌萌對集體活動的興趣,今后在桌面游戲或是吃點心吃飯時都可以朝這方面進行相關的引導,例如在吃飯或吃點心時也采取像上集體活動一樣,提出孩子們感興趣的問題,引起幼兒的注意,如:猜猜我們今天吃的這道菜是用什么做的?你知道它對我們的身體有什么好處嗎?認真吃飯的小朋友才會越來越聰明。等等,相信愛動腦筋的萌萌會越來越出色的。
大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大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總結篇三
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
午睡時間又到了,這天我把想想對床的涵涵調到了別的床位上,并對他們都進行了教育,承諾到“這天老師會一向在旁邊陪著你們睡覺,如果你們能安靜閉眼睡覺,那么待會都有一顆五角星。”想想努力的點點頭。躺在床上,他的眼睛又睜著東張西望,我走過去,請他輕輕的閉上眼睛。他閉了一會,不自覺地睜開眼睛瞄瞄我,發現我正在看著他,他就立刻閉起眼睛,又過了一會,他的眼睛又睜開來,看到我又趕緊閉起來了。就這樣閉閉睜睜了幾個回合,他總算睡著了。午睡活動結束后,我就他這天的午睡表現表揚了他,并發了五角星,他也個性地自豪開心,表示在老師的陪伴下會繼續這樣持續下去,逐漸自覺地養成午睡的好習慣。
想想每次午睡時,總是翻來覆去,有時還會和對床的涵涵聊天,指手劃腳,影響午睡秩序。當老師走過去時,他就表現的老實一點,老師一離開,就又控制不住自己,動來動去,直到午睡活動結束。
1、觀察想想午睡習慣不好的現象,將一些客觀因素(與對床幼兒相互影響)進行調整,使他的午睡床位及周邊環境更利于其安靜的午睡。
2、鑒于之前,想想看到老師就比較乖的現象,這次,我就重點陪伴在他旁邊,督促他睡覺,讓他無機可乘,相信在持之以恒這樣做以后,他會養成獨自安靜入睡的習慣。
3、利用承諾獎勵的教育方式,激勵他進步。因為大班幼兒還是很在乎自己得到了幾個五角星,他們同伴之間也會比較的。
大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大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總結篇四
觀察原因:口語發音不清晰,口語表達能力差:性格內向孤僻,不合群;對同伴的欺侮很漠然;在一日活動中不夠積極主動。
情況分析:一逸從小由奶奶帶大,而且是在一個鄉下養魚的地方,那里很少有人去,環境相對比較封閉。也許是老人忙于生計與孩子交流的少,也許是孩子自身的原因,孩子到三歲也不會講話。在12期的親子班中,他以哭鬧為主,也不說話。他剛來園時與他交流,他也只能說簡單的兩個字。到一學期結束,他說話也很模糊,發音不清晰。小朋友有時會取笑他,學他說話,也不大愿意和他交朋友。慢慢地他變的更沉默了、更孤僻了。如何促使一逸更好地融入這個集體大家庭,促使他健康的成長呢?新的一學期開始了,我要給予他更多的關注,對他進行有計劃有目韻的觀察和幫助。
教育計劃:
第一階段:激發他的自信,表揚他的點滴進步,引導他積極主動參加各項活動。
第二階段: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分享,能正確地使用禮貌語。
第三階段:愿意與他人分享游戲材料,能通過游戲等情景性的語言、活動來豐富自己,從相對封閉的環境中走出來,學會關注同伴。
第四階段:樂意在集體面前表現自己,敢于大膽地發言。
第五階段:形成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性格,能主動地與人交往。
教育計劃實施過程
(一)第一階段
時間:3月18日下午
地點:教室
情景:今天的游戲是小朋友很喜歡的音樂游戲《小娃娃》。孩子們從“娃娃家”的區域中抱起了自己喜歡的娃娃,邊唱邊玩可高興啦。我發現一逸坐在那兒一直看,突然他站了起來,抱起一個娃娃,也慢慢地唱了起來,雖然聲音很小,也不知他唱的什么。但是旁邊的小雨要搶他的娃娃,一逸紅著臉,大聲地說“這娃娃是我的!”。小雨好像嚇了一跳,小朋友也靜了下來,都奇怪地看著一逸。
措施:我及時表揚了一逸,告訴他不管是遇到困難還是覺得自己做對的事,用小嘴巴講出來事情就容易解決,并及時的鼓勵小朋友和他交流,想出更好地方法例如輪流玩、商量玩。
(二)第二階段
時間:4月12日上午
地點:教室
情景:今天一逸從家里帶來一倆高級的玩具汽車,車的兩邊門可以打開。小朋友一下子就興奮了,圍著一逸你一句我一句的說: “一逸。給我玩玩吧。”一逸看了看周圍的小朋友,把汽車給了坐在他旁邊的萱萱,萱萱高興地說“謝謝!”一逸的小臉一下子就紅了,接著就開心的笑了。
措施:我看到后大聲地及時地表揚了一逸,并鼓勵他把汽車給更多的同伴玩,自己也和他們一起玩。看到一逸和孩子們一起玩的開心的樣子,我也覺得幸福。
(三)第三階段
時間:5月19日
地點:教室區域活動區
情景:在今天的美術區的活動中,我讓孩子們用顏料印小手做樹葉,一逸很認真細心,但坐在他旁邊的小聽很頑皮,一會兒拉拉一逸,一會兒去搶他的作業,不停地打攪他。一逸看了看他兩次不說話。小聽又在拿他的顏料了,一逸說話了:“當心翻了,你的衣服會臟的。”雖然說話還不是很清晰,但已相當連貫了,小聽才不理他呢,繼續玩,一逸就沒聲音了。
措施:善良的一逸已慢慢學會關注同伴的表現了,非常棒。雖然還沒學會正確的處理,但我很是激動。于是我就及時地把這件事“誰對誰不對”在班級里展開討論,大家都表揚了一逸,一逸開心地笑了,像盛開的花朵。
(四)第四階段
時間:6月2日午餐后
地點:教室
情景:在今天午餐后,我給孩子們復習了故事《三只蝴蝶》,并讓孩子們表演故事。一逸紅著臉看著我,小手慢慢地舉起,看到我的眼睛又把小手放下,反復了好幾次,我用鼓勵的眼神看他,接著我表揚他舉了小手,并有意讓孩子們選他表演。一逸開始很緊張,說話聲音很小,含糊不清,慢慢地他進入了角色——說話聲響了,也自然了,雖然發音還是不夠清晰,但我從小朋友的眼中讀到了驚異,孩子們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一逸。
措施:練習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鼓勵孩子,給孩子正面的引導評介激起了孩子的自信心。有了小朋友和老師的鼓勵,一逸越來越大方了。
(五)第五階段
時間:6月20日早上
地點:教室
情景:學期臨近結束,天氣越來越熱了,一逸的媽媽買來了大西瓜,并一再和老師說,這是一逸回家說的,要帶給幼兒園的好朋友分享。我收下了西瓜。在吃點心時,我告訴孩子們一逸的想法,并請一逸親手把西瓜送給同伴吃。小朋友高興地說:“謝謝一逸!”。一逸大聲地說:“不用謝!”,雖然聲音還是有點不清晰但很響亮,而且他的心情也很愉快。看到他的變化,我心里真有說不出的開心。
結案時間和效果
結案時間:6月25日
效果:一逸從一個膽小、內向、孤僻的孩子,通過老師細心地觀察,經過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慢慢地成長為一個活潑,愿意和大家一起游戲、分享的孩子,他在這一過程中找回了自信,學會了堅強。雖然他的口語發音還不夠清晰,還需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加強學習,但他確實進步了,而且他的進步讓大家都感覺到了。這真是一件讓大家都感到快樂的事。
大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大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總結篇五
上午的區域活中,源源選擇了建構區里的大塊積木。源源從籃筐里找出拱型的積木,一個一個地像小火車一樣排好隊,然后在兩個拱形中間放一長條積木,一座長長的橋建成了。接著她想建房子了,在搭到第三層的時候,“房子”晃了一下,源源嘬起小嘴,馬上用兩只手護在“房子”的兩邊,還好,“房子”沒有倒,源源松了一口氣。“休息”了一會兒后,源源又開始接著往上搭了起來,在造到第四層的時候,房子倒了下來還把橋也壓跨了。“哎呀!”“真是太可惜了。”“源源,房子倒了沒關系,剛才你造到第幾層了?”“第四層。”源源無精打采地回答。“不要緊的,說明你剛才造了三層樓,已經成功了,要不你再造一次,看看能不能造四層樓的房子?”“好的。”這次,源源更加小心了,終于,源源用剛才的辦法造好了四層樓的“房子”,創造了記錄,源源高興地喊:“戴老師,你看,我造了四層樓房子”“你可真厲害呀!”我真為源源的成功而高興。
在“房子”倒下來的時候,看著房思遠失望的神情,我心里想房思遠或許要泄氣了,為了及時地“預防”,我介入了房思遠的活動,我先告訴房思遠,雖然“房子”倒了,但并不算失敗,然后再用提出建議的方式讓房思遠向自己挑戰,看看能否超越自己剛才的成果,這樣房思遠很快就接受了我的建議。
在整個過程中房思遠能夠自主創作,能一直堅持到最后,這一次房思遠并沒有和往常一樣因為中途失敗而懊惱,我真心地為房思遠而高興,因為房思遠的成功,更因為房思遠在這過程中的表現在用大塊積木造高樓的過程中需要非常小心,同時也需要很大的耐心。在以后的活動中仍就要多注意房思遠耐心仔細的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