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傷仲永讀書筆記篇一
近日我閱讀了王安石的名篇《傷仲永》。讀罷,心情很是不快,但有所悟,不快的是對方仲永幼年天資聰慧卻少年平庸無奇的大轉變而惋惜。這件事也讓我懂得了一個人的最終成功靠的不僅僅是天資,而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勤奮。
方仲永一個年僅五歲的孩子,天資聰慧“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同縣的人都愿花錢請他作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就把仲永用作賺錢的工具,來謀取錢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而“不使學”。
時間如梭,光陰似箭.仲永的天資開始慢慢的退落。仲永年二十宛若常人“泯然眾人矣”。
可惜??!為何仲永幼年天資聰慧,卻年少“泯然眾人矣”,其因——沒有接受后天的教育和學習。這事例是在警示我們知道:如果你想要有所為,即使你是一個天才,也是離不開后天的勤奮學習。
郭沫若曾經說:“天資的充分發揮和個人的勤奮是成正比的,如果個人不勤奮努力,那么他天資再好也沒有用,終會變為常人。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沒有良好的天資,只要他不懈的學習,照樣會有一番大作為”。
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藝術家俄國托爾斯泰,他在年輕的時候曾為了自己丑陋的相貌而失落過,在低沉了一段時日之后,他并沒有因為外表的缺憾,自甘落人,他將全部精力轉移到挖掘自己的潛能上,他堅持文學創作,后來他在文學,哲學等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人才,多么誘人的字眼。要想成為人才就必須跨過懶惰這個禁忌線。生活告訴我:成功靠的不僅僅是天資而更重要的是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勤奮。
傷仲永讀書筆記篇二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們的才能雖有差別,但主要來自于勤奮學習。《傷仲永》一文給我的啟示是:一個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賦,但如果不努力學習,也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就。
仲永的故事是這樣的:并非書香子弟的方仲永5歲時便能“指物作詩,立就”,并“自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觀者”,因而揚名邑中。到了十二三歲,才氣漸減,“令作詩,不能稱前之所聞?!钡搅顺赡?,竟“泯然眾人矣”。
所以說:才能來自于勤奮學習!“神童”由于后天不好好學習而淪為“庸人”的,在歷史上屢見不鮮;而本來不是“神童”、“天才”,但由于堅持不懈地奮發努力,而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發明家的卻大有人在。
愛因斯坦不是神童,中學成績并不好,大學也是考了兩次才被錄取,學習也并不出眾,后到瑞士一家專利局當了7年職員。在這7年里,愛因斯坦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學習、工作,終于奠定了相對論的基礎。
愛迪生不是神童,甚至連初小還未念完但他努力自學,總是以無比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鉆研自己不懂的問題。由于他工作時間比一般人長得多,相當于延長了生命,所以當他79歲的時候,宣稱自己已是135歲的人了。
不僅在科學上如此,在文學藝術上也是如此。不論是誰只要付出和他們同樣艱辛的努力,都能取得這樣或那樣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爾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樣深刻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才能來自勤奮學習!
傷仲永讀書筆記篇三
金溪縣有個平民叫方仲永,世代都以耕田為業,仲永五歲時還不知道文房四寶。有一天,他忽然放聲大哭,問父親要這四樣東西,父親很詫異,從別人家借來后給他,仲永接過后立即寫了四首詩,并題上自己的姓名,同鄉的人都來觀看,并說是神童。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立即便能寫好,同鄉的人都很稀奇,漸漸他的名聲大了,人們都把他的父親當做上等客人看待,有的人還用錢來讓傷仲永作詩。父親見有利可圖,便不讓他上學,天天拉著他去拜訪同鄉人。
當他十三歲時作的詩已經不能與之前相比了。當他二十歲時,已經沒有新的詩可作了,也就是說他的才能已經消失了。
王先生說再聰明再神童的人,后天教育不做好也不能成才;再笨再傻的人,后天教育做的好,再經過自身的努力,也能丑小鴨變成白天鵝。
但有的是天才,后天的教育做的好了,后來怎么還是沒成才呢?讀下面的例子你就會明白了。一少年大學生錢某,十二歲熟通微積分,被認為是神童,進入合肥科技大學學習,平時學生們上課,他卻在校園里閑逛,成績一落千丈,老師多次勸說仍無進步,最后荒廢到退學當了油漆工!為什么哪?天才也需要謙虛和勤奮,踏實和努力。
又如京劇大師梅蘭芳小時候去拜師學藝,師傅說他眼睛沒有神,不是唱戲的料。但梅蘭芳學藝的決心沒有動搖,常常盯著空中飛翔的鴿子,或者注視水底游動的魚兒,日子長了,他的雙眼漸漸的靈活起來,人們都說梅蘭芳的眼睛會說話了。經過勤學苦練,終于成為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梅蘭芳不是天才,但他恒心和努力成就了一生的輝煌事業。
我贊成王先生的話,人成才在于后天的教育,更在于自身的努力。人的智力發展存在著某些差異,但不是起決定因素,我們還是要做好后天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應正確認識自己天資,踏踏實實的學習就會成為棟梁之才,反之,天資在好,如后天不學習,同樣會碌碌無為的。
簡單的說就是:受至于人而不是受之于天,記住一句話:天才在于勤奮!
傷仲永讀書筆記篇四
今日,教師帶著我們讀了《傷仲永》這篇文章,讀罷之后,我很受教育。
這篇文章主要講:有一個叫方仲永的小孩,天資聰明,五歲就能作詩。可他出了名后,他的爸爸就不再讓他學習了,帶他去全縣各處題詩掙錢。由于方仲永沒有再學習,最終一事無成。
這件事告訴我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币环志?,一分事業;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僅有我們努力學習,才能不斷提高。
這件事使我聯想到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他小時候數學成績并不好,教師和同學都看不起他,可他并沒有灰心,發奮努力,刻苦學習,最終成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能夠看出,像方仲永這樣有天資的人,如果不努力學習,會成為一般的人;像華羅庚這樣沒有天資的人,如果努力學習,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人,可見學習是多么重要!
我要學習華羅庚這種努力刻苦的精神,掌握知識,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才。